fbpx
维基百科

藏服

藏服是傳統藏族服飾,具有悠久的歷史。各地的藏服有許多相似之處,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大多採用皮革和氆氌(ཕྲུག)為主要面料。且都喜歡用一些物品,像是珊瑚瑪瑙、貓晶石、珍珠寶石做裝飾[1]

穿著藏服的藏族人0988888
男性藏服,拍攝於政治大學民族博物館
女性藏服,拍攝於政治大學民族博物館

藏服典型的配搭是内穿衬衣、衬裤,外穿藏袍,下身圍上邦典(围裙)。由於地理環境、歷史發展等因素的相異,各地藏族的審美觀和風俗習慣也產生些許差異,且藏族也會因應季節、場合不同,而有不同樣式的服飾[1]

特點 编辑

 
雲南中甸穿著傳統藏服的藏族人
 
穿著傳統藏服的藏族男性
 
穿傳統藏族婚服的新郎新娘
 
穿傳統服裝,配上珊瑚、綠松石傳統珠寶的藏族婦女

藏服是區別藏族與其他民族最基本的特徵,藏服多用皮毛和氆氌製成,非常保暖,十分適合在寒冷的藏區穿。且藏袍寬腰、長身、有腰帶,腰帶可以掛上很多東西,而放下腰帶後,腰帶可以當被子禦寒,對於長年在草原游牧的民族,這是十分實用的[2]

藏族服飾,也受到其他民族深刻的影響,使得藏袍變得更美觀、更豐富。像是唐朝的絲綢便很大影響了藏區王公貴族的穿著習慣,還有藏族的僧侶服也是受到南亞的僧侶服影響[2]滿族服飾也影響了藏服的發展。而藏族是一個擅於把東西變美的民族,他們善於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美化,使之成為服裝的一部份,例如藏族婦女的邦典和甲墊(背墊),起先是用來遮灰和防止磨傷背的,但久而久之便演變成藏族婦女傳統服飾的一部分,還有,藏族的婦女,會習慣在右手腕上戴著白色海螺英语Shankha,原本的用意是為了防止擠牛奶時,牛奶流進衣袖,但久而久之也變成了裝飾品[2]

藏族服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講究鮮豔的、明亮的色彩。像是在牧區,婦女的藏袍大多是以白色的羊毛袍為基底,但她們會配上大片紅、藍、綠和黑的布,而腰間會綴紅色珊瑚綠松石、黃琥珀、貝殼、銀盤等,使色彩變得豐富。而農區的居民則大多穿著黑色氆氌,再配上紅色的襯衫和紅色的邦典,還有各種形式的氆氌掛包,甚至還會配戴一件七色斑斕的當禮[2]

因為當地人民大多信仰藏傳佛教,所以藏袍也受到宗教的影響。婦女胸前會掛上嘎烏,而男子則是會把嘎烏掛在腰間,而嘎烏裡面會裝一些佛像或是經文,通常嘎烏會製作的精緻華麗,所以嘎烏也算是一種裝飾品。還有人,會把一些宗教標誌繡在衣服前後[2]

藏民爱戴帽子,喜穿牛皮,还常佩戴各种头饰首饰。质地上以皮革和氆氇(ཕྲུག)为主。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都有各自的服饰风格。[3]:44-47[4]

在藏區人們被分為三等九段,界線嚴謹,等級觀念把人們分為貴族,而貴族會穿著綢緞這種比較高級的布料;而穿氆氌的人被歸類為差民;而裹著破片的人,則被歸類為乞丐[1]

歷史演變 编辑

從一些文獻資料和歷史文物來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還有流傳至今仍然還在表演的藏戲和跳神,透過其中角色的穿著打扮,也能提供我們一些資訊[1]

雅魯王朝服飾 编辑

 
赤尊公主 (左)、松贊干布(中)、文成公主(右)的塑像

在公元七世紀之時,雅隆部落聯盟的首領松贊干布征服了周圍各個部落,建立西藏史上第一個統一政權-雅魯王朝,國號吐蕃。雅魯王朝贊普致力與唐朝交好,大量引進中原的生產技術與文化。在西元641年,松贊干布與唐朝文成公主聯姻,所以造成中原文化對西藏產生莫大的影響[1]

關於西藏百姓當時的衣著情形,可以從《唐會要》卷九十九大羊同(象雄)條注:「辮髮氆氌,畜牧為業。」《新唐書·吐蕃傳》上也有紀載「衣率氈書,以朱塗面為好,婦人辮髮而扎之。」指吐蕃人常穿皮毛和氈衣,臉上喜歡塗成紅色,婦女們的頭髮喜歡編成辮子盤在頭頂[1]。吐蕃大臣仲琮曾對唐高宗介紹過藏袍,他說藏地在唐朝往來之前,大多的人們夏季時穿,冬季穿[5]

但自從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後,這種情況開始改變,例如松贊干布更帶頭開始穿著綢緞,使得王妃王族、大臣紛紛效法,因此在雅魯王朝時期,成為藏服大變革的時代[5]。由於對於綢緞的需求增加,唐蕃古道變成了一條運送絲綢的重要道路,且吐蕃大臣到長安,求賜的主要是綢緞,然後唐朝使節去拉薩餽贈的也是綢緞,可見當時藏人對於綢緞的喜好[5]

比較下層的一般平民還是保持夏穿氈、冬穿皮,但贊普有時候也會穿著氆氌。長慶元年(西元821年),唐朝大理卿劉元鼎作為會盟使在山南的營帳中會見了贊普熱巴堅,親眼看見他「身披素褐,結朝霞帽首,破金鏤劍。」穿著白色氆氌長袍,頭纏朝霞般美麗的彩色頭巾,腰纏鏤金寶劍,而這是贊普的另一種打扮[5]。而根據《西藏通史》的紀載,的紀載,當時的藏族男子,會在長袍上套氆氌、羊蹄或者錦緞坎肩英语Kho (costume)、也穿皮毛制的半月形服裝,頭纏絲巾[5]。當時對軍人的獎懲,有許多法令的規定,像是對驍勇善戰的軍人,會賞賜皮袍;而對臨陣脫逃的懦夫,則會強行在他們頭上掛上狐狸尾巴,以表羞辱。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有些藏區的人們也會在頭上戴上狐狸皮帽,以作為勇敢和美麗的象徵,由此可知藏族的服飾也隨著時間改變[5]

薩迦巴時期服飾 编辑

 
八思巴,藏傳佛教薩迦派五祖之一,元朝首任總制院院使

薩迦巴時期的藏地為元朝宣政院轄地,服飾受到蒙古帝國影響頗大。這一時期,薩迦王朝的官員,開始穿蒙古族服裝,例如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服裝、恰朱恰堆短裝(цамц)、花段外套(хүрэм)、帶狐狸圓帽(Донхю) 、穿圓頭(Гутал)。在1244年之時,皇子闊端送給貢葛堅贊一件鑲嵌6200粒珍珠的袈裟和琉黃色的錦緞長坎肩(хантааз)。在西元1260年,元廷賜薩迦派第四代祖師貢葛堅讚和第五代祖師八思巴等僧侶價值昂貴的袍服[5]

帕竹王朝服飾 编辑

在十四世紀時,帕竹萬戶長絳曲堅贊推翻了迦薩王朝的統治,於1354年建立帕竹王朝,並復興吐蕃時期的服飾系列[5]。根據《西藏通史》紀載,在帕竹王朝第五代君主札巴堅贊時,規定在藏曆新年和重大節慶時,各級官員和釋迦貴族們必須穿上吐蕃時期的服裝[5]

清治時期藏服 编辑

 
晚清藏族少女服飾,腰繫彩色邦典

藏地於清治時期清朝中央政府按照西藏貴族所做的貢獻,賜予他們頂戴花翎。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傳聞是18世紀初期的貴族多仁·朗杰次丹。後來,因為穿戴花翎頂戴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它成為西藏地方服飾中成為重要的部份,像是在隆重場合時,他們可以彰顯自己的身分地位[6]

清朝政府嚴格規定西藏僧侶、貴族和官員的服飾制度[6],且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八換夏裝,十月二十五換冬裝,還要舉辦隆重的換季儀式[6]。官員們平時喜愛盤髮髻拉薩街頭上甚至有專門的梳頭師,官夫人們平時也會為丈夫盤髮髻,而髮髻上也會依照官階等級,繫上不同樣式的頂珠[6]。而官夫人們的服飾,則更講究、華麗了。比較常見的是,她們會穿著各色的絲綢內襯英语Wonju (Bhutan),外面套著無袖的綢緞藏袍英语Kho (costume),腰繫彩色綢緞或邦典,披著一條彩色的小方單,頭髮便會梳成烏鴉翅膀的樣式,上面帶著一種叫做巴珠的頭飾。

地域差異 编辑

拉薩地區 编辑

 
穿著藏服的拉薩婦女,穿鮮色襯衣,配黑色藏袍,腰繫五彩邦典

拉薩地區的服飾,以簡潔素雅為特色。男子大多穿著大領無袖長袍,材質大多為氆氌或毛料,內裡會穿一件白色或彩色的高領襯衣,並繫上絲質或毛織腰帶,腰帶上面會掛一些裝飾物,像是小藏刀。一般時候,會從右襟伸出右臂,要是太熱的話,還可以把長袍兩袖脫落,纏在腰際之間。而女裝的話,夏天多穿無袖長袍,內穿顏色鮮艷的長袖襯衣,已婚婦女會再腰際間繫上五彩細紋的邦典,冬天的話則是穿著長袖外袍[7]

日喀則地區 编辑

 
日喀則婦女

日喀則農區的男士藏袍多以黑、白氆氌為主,在領口、袖子、衣襟和長袍邊底會有花氆氌貼邊。女士在夏秋多穿短袖袍,冬季則穿長袖藏袍,腰繫邦典。日喀則牧區則是地勢高寒,所以藏民幾乎終年都穿著長袖皮藏袍,牧區皮袍的袖口、襟、底邊也有一些裝飾。而在亞東縣這裡,因地處林區,潮濕多雨,故當地婦女會在外面批一件紅色毛料披肩,並以銀製別針固定。[8]

山南地區 编辑

 
穿著傳統服裝的山南婦女

山南地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是藏文化的發祥地之衣,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所以山南地區的服飾就有前、後藏兩個地域的特點。再加上這是帕竹王朝故土,因此山南地區的藏袍比其他地區更有當地特色。 [9]

阿里地區 编辑

阿里地區位於高寒地帶,是以牧業為主的地區,由於交通不便,所以相對較少與外界接觸,阿里地區的服飾還保留著古代吐蕃的服飾特色。另外,也因地理位置的關係,所以和鄰近的尼泊爾印度等國,形成具有其特殊的特色。[10]

那曲地區 编辑

 
穿著毛皮服裝的那曲男性

那曲地區地勢高、寒冷、氣候乾燥,因此牧區的居民除使用氆氌、綢緞外,多用毛皮來作為服飾用料。男子長袍多用稠錦緞面料,鑲寬幅獸皮邊製成,且內穿鑲金邊的高領長袖襯衣和織錦緞無袖馬甲,婦女的長袍,則多用素色氆氌和艷麗的織錦緞鑲以寬幅毛皮邊製成,而邦典除了傳統的寬紋和細紋之外,還有用手工刺繡而成的。女性藏袍的長度,在繫上腰帶之後,長度很長,大概只會露出腳趾的部分而已,在腰帶上,那曲地區的婦女也會在上面鑲嵌一些珠寶或花草、動物的圖案在上面。[11]

僧侶服飾 编辑

 
錫金隆德寺的僧侶

藏傳佛教僧侶的服飾,都是按照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定[12]。南亞地區因氣候炎熱,所以法衣的材質大多是織品,而西藏和其他藏區,因氣候寒冷,又加上當地不生產棉麻,所以藏族僧侶大多穿著氆氌製成的法衣,後來,又因表示闊氣或彰顯其地位,所以又會在法衣上頭加上綢緞或是金飾等作為裝飾[12]。 僧侶裝一般由七件衣服組成,被稱為七祖衣,分別是俄連(汗巾)、堆嘎(坎肩)、麥耀(內僧裙)、香倒(外僧裙)、散(袈裟)、曲貴(法衣)、達網(大麾)[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中國藏族服飾編委會. 2002. 中國藏族服飾.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 pp.2
  2. ^ 2.0 2.1 2.2 2.3 2.4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pp. 12.
  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ZGZZ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安旭, 李泳 编著. 西藏藏族服饰.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1. ISBN 7-80113-734-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中國藏族服飾編委會. 2002. 中國藏族服飾.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 pp.2
  6. ^ 6.0 6.1 6.2 6.3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pp. 3.
  7.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4 .
  8.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10.
  9.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20.
  10.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30.
  11.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43.
  12. ^ 12.0 12.1 12.2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pp. 11.

參見 编辑

藏服, 是傳統藏族服飾, 具有悠久的歷史, 各地的有許多相似之處, 基本特征是肥腰, 长袖, 大襟, 右衽, 大多採用皮革和氆氌, 為主要面料, 且都喜歡用一些物品, 像是珊瑚, 瑪瑙, 貓晶石, 珍珠等寶石做裝飾, 穿著的藏族人0988888男性, 拍攝於政治大學民族博物館女性, 拍攝於政治大學民族博物館, 典型的配搭是内穿衬衣, 衬裤, 外穿藏袍, 下身圍上邦典, 围裙, 由於地理環境, 歷史發展等因素的相異, 各地藏族的審美觀和風俗習慣也產生些許差異, 且藏族也會因應季節, 場合不同, 而有不同樣式的服飾, . 藏服是傳統藏族服飾 具有悠久的歷史 各地的藏服有許多相似之處 基本特征是肥腰 长袖 大襟 右衽 大多採用皮革和氆氌 ཕ ག 為主要面料 且都喜歡用一些物品 像是珊瑚 瑪瑙 貓晶石 珍珠等寶石做裝飾 1 穿著藏服的藏族人0988888男性藏服 拍攝於政治大學民族博物館女性藏服 拍攝於政治大學民族博物館 藏服典型的配搭是内穿衬衣 衬裤 外穿藏袍 下身圍上邦典 围裙 由於地理環境 歷史發展等因素的相異 各地藏族的審美觀和風俗習慣也產生些許差異 且藏族也會因應季節 場合不同 而有不同樣式的服飾 1 目录 1 特點 2 歷史演變 2 1 雅魯王朝服飾 2 2 薩迦巴時期服飾 2 3 帕竹王朝服飾 2 4 清治時期藏服 3 地域差異 3 1 拉薩地區 3 2 日喀則地區 3 3 山南地區 3 4 阿里地區 3 5 那曲地區 4 僧侶服飾 5 参考文献 6 參見特點 编辑 nbsp 雲南中甸穿著傳統藏服的藏族人 nbsp 穿著傳統藏服的藏族男性 nbsp 穿傳統藏族婚服的新郎和新娘 nbsp 穿傳統服裝 配上珊瑚 綠松石傳統珠寶的藏族婦女藏服是區別藏族與其他民族最基本的特徵 藏服多用皮毛和氆氌製成 非常保暖 十分適合在寒冷的藏區穿 且藏袍寬腰 長身 有腰帶 腰帶可以掛上很多東西 而放下腰帶後 腰帶可以當被子禦寒 對於長年在草原游牧的民族 這是十分實用的 2 藏族服飾 也受到其他民族深刻的影響 使得藏袍變得更美觀 更豐富 像是唐朝的絲綢便很大影響了藏區王公貴族的穿著習慣 還有藏族的僧侶服也是受到南亞的僧侶服影響 2 滿族服飾也影響了藏服的發展 而藏族是一個擅於把東西變美的民族 他們善於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美化 使之成為服裝的一部份 例如藏族婦女的邦典和甲墊 背墊 起先是用來遮灰和防止磨傷背的 但久而久之便演變成藏族婦女傳統服飾的一部分 還有 藏族的婦女 會習慣在右手腕上戴著白色海螺 英语 Shankha 原本的用意是為了防止擠牛奶時 牛奶流進衣袖 但久而久之也變成了裝飾品 2 藏族服飾還有一個特點 就是講究鮮豔的 明亮的色彩 像是在牧區 婦女的藏袍大多是以白色的羊毛袍為基底 但她們會配上大片紅 藍 綠和黑的布 而腰間會綴紅色珊瑚 綠松石 黃琥珀 貝殼 銀盤等 使色彩變得豐富 而農區的居民則大多穿著黑色氆氌 再配上紅色的襯衫和紅色的邦典 還有各種形式的氆氌掛包 甚至還會配戴一件七色斑斕的當禮 2 因為當地人民大多信仰藏傳佛教 所以藏袍也受到宗教的影響 婦女胸前會掛上嘎烏 而男子則是會把嘎烏掛在腰間 而嘎烏裡面會裝一些佛像或是經文 通常嘎烏會製作的精緻華麗 所以嘎烏也算是一種裝飾品 還有人 會把一些宗教標誌繡在衣服前後 2 藏民爱戴帽子 喜穿牛皮靴 还常佩戴各种头饰和首饰 质地上以皮革和氆氇 ཕ ག 为主 不同地域 不同社会阶层都有各自的服饰风格 3 44 47 4 在藏區人們被分為三等九段 界線嚴謹 等級觀念把人們分為貴族 而貴族會穿著綢緞這種比較高級的布料 而穿氆氌的人被歸類為差民 而裹著破片的人 則被歸類為乞丐 1 歷史演變 编辑從一些文獻資料和歷史文物來看 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還有流傳至今仍然還在表演的藏戲和跳神 透過其中角色的穿著打扮 也能提供我們一些資訊 1 雅魯王朝服飾 编辑 nbsp 赤尊公主 左 松贊干布 中 文成公主 右 的塑像在公元七世紀之時 雅隆部落聯盟的首領松贊干布征服了周圍各個部落 建立西藏史上第一個統一政權 雅魯王朝 國號吐蕃 雅魯王朝贊普致力與唐朝交好 大量引進中原的生產技術與文化 在西元641年 松贊干布與唐朝文成公主聯姻 所以造成中原文化對西藏產生莫大的影響 1 關於西藏百姓當時的衣著情形 可以從 唐會要 卷九十九大羊同 象雄 條注 辮髮氆氌 畜牧為業 新唐書 吐蕃傳 上也有紀載 衣率氈書 以朱塗面為好 婦人辮髮而扎之 指吐蕃人常穿皮毛和氈衣 臉上喜歡塗成紅色 婦女們的頭髮喜歡編成辮子盤在頭頂 1 吐蕃大臣仲琮曾對唐高宗介紹過藏袍 他說藏地在唐朝往來之前 大多的人們夏季時穿氈 冬季穿裘 5 但自從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後 這種情況開始改變 例如松贊干布更帶頭開始穿著綢緞 使得王妃 王族 大臣紛紛效法 因此在雅魯王朝時期 成為藏服大變革的時代 5 由於對於綢緞的需求增加 唐蕃古道變成了一條運送絲綢的重要道路 且吐蕃大臣到長安 求賜的主要是綢緞 然後唐朝使節去拉薩餽贈的也是綢緞 可見當時藏人對於綢緞的喜好 5 比較下層的一般平民還是保持夏穿氈 冬穿皮 但贊普有時候也會穿著氆氌 長慶元年 西元821年 唐朝大理卿劉元鼎作為會盟使在山南的營帳中會見了贊普熱巴堅 親眼看見他 身披素褐 結朝霞帽首 破金鏤劍 穿著白色氆氌長袍 頭纏朝霞般美麗的彩色頭巾 腰纏鏤金寶劍 而這是贊普的另一種打扮 5 而根據 西藏通史 的紀載 的紀載 當時的藏族男子 會在長袍上套氆氌 羊蹄或者錦緞坎肩 英语 Kho costume 也穿皮毛制的半月形服裝 頭纏絲巾 5 當時對軍人的獎懲 有許多法令的規定 像是對驍勇善戰的軍人 會賞賜虎皮袍 而對臨陣脫逃的懦夫 則會強行在他們頭上掛上狐狸尾巴 以表羞辱 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 有些藏區的人們也會在頭上戴上狐狸皮帽 以作為勇敢和美麗的象徵 由此可知藏族的服飾也隨著時間改變 5 薩迦巴時期服飾 编辑 nbsp 八思巴 藏傳佛教薩迦派五祖之一 元朝首任總制院院使薩迦巴時期的藏地為元朝的宣政院轄地 服飾受到蒙古帝國影響頗大 這一時期 薩迦王朝的官員 開始穿蒙古族服裝 例如庫倫 今蒙古國烏蘭巴托 服裝 恰朱恰堆短裝 camc 花段外套 hүrem 帶狐狸圓帽 Donhyu 穿圓頭靴 Gutal 在1244年之時 皇子闊端送給貢葛堅贊一件鑲嵌6200粒珍珠的袈裟和琉黃色的錦緞長坎肩 hantaaz 在西元1260年 元廷賜薩迦派第四代祖師貢葛堅讚和第五代祖師八思巴等僧侶價值昂貴的袍服 5 帕竹王朝服飾 编辑 在十四世紀時 帕竹萬戶長絳曲堅贊推翻了迦薩王朝的統治 於1354年建立帕竹王朝 並復興吐蕃時期的服飾系列 5 根據 西藏通史 紀載 在帕竹王朝第五代君主札巴堅贊時 規定在藏曆新年和重大節慶時 各級官員和釋迦貴族們必須穿上吐蕃時期的服裝 5 清治時期藏服 编辑 nbsp 晚清藏族少女服飾 腰繫彩色邦典藏地於清治時期 清朝中央政府按照西藏貴族所做的貢獻 賜予他們頂戴花翎 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 傳聞是18世紀初期的貴族多仁 朗杰次丹 後來 因為穿戴花翎頂戴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它成為西藏地方服飾中成為重要的部份 像是在隆重場合時 他們可以彰顯自己的身分地位 6 清朝政府嚴格規定西藏僧侶 貴族和官員的服飾制度 6 且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八換夏裝 十月二十五換冬裝 還要舉辦隆重的換季儀式 6 官員們平時喜愛盤髮髻 拉薩街頭上甚至有專門的梳頭師 官夫人們平時也會為丈夫盤髮髻 而髮髻上也會依照官階等級 繫上不同樣式的頂珠 6 而官夫人們的服飾 則更講究 華麗了 比較常見的是 她們會穿著各色的絲綢內襯 英语 Wonju Bhutan 外面套著無袖的綢緞藏袍 英语 Kho costume 腰繫彩色綢緞或邦典 披著一條彩色的小方單 頭髮便會梳成烏鴉翅膀的樣式 上面帶著一種叫做巴珠的頭飾 地域差異 编辑拉薩地區 编辑 nbsp 穿著藏服的拉薩婦女 穿鮮色襯衣 配黑色藏袍 腰繫五彩邦典拉薩地區的服飾 以簡潔素雅為特色 男子大多穿著大領無袖長袍 材質大多為氆氌或毛料 內裡會穿一件白色或彩色的高領襯衣 並繫上絲質或毛織腰帶 腰帶上面會掛一些裝飾物 像是小藏刀 一般時候 會從右襟伸出右臂 要是太熱的話 還可以把長袍兩袖脫落 纏在腰際之間 而女裝的話 夏天多穿無袖長袍 內穿顏色鮮艷的長袖襯衣 已婚婦女會再腰際間繫上五彩細紋的邦典 冬天的話則是穿著長袖外袍 7 日喀則地區 编辑 nbsp 日喀則婦女日喀則農區的男士藏袍多以黑 白氆氌為主 在領口 袖子 衣襟和長袍邊底會有花氆氌貼邊 女士在夏秋多穿短袖袍 冬季則穿長袖藏袍 腰繫邦典 日喀則牧區則是地勢高寒 所以藏民幾乎終年都穿著長袖皮藏袍 牧區皮袍的袖口 襟 底邊也有一些裝飾 而在亞東縣這裡 因地處林區 潮濕多雨 故當地婦女會在外面批一件紅色毛料披肩 並以銀製別針固定 8 山南地區 编辑 nbsp 穿著傳統服裝的山南婦女山南地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中下游 是藏文化的發祥地之衣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 所以山南地區的服飾就有前 後藏兩個地域的特點 再加上這是帕竹王朝故土 因此山南地區的藏袍比其他地區更有當地特色 9 阿里地區 编辑 阿里地區位於高寒地帶 是以牧業為主的地區 由於交通不便 所以相對較少與外界接觸 阿里地區的服飾還保留著古代吐蕃的服飾特色 另外 也因地理位置的關係 所以和鄰近的尼泊爾 印度等國 形成具有其特殊的特色 10 那曲地區 编辑 nbsp 穿著毛皮服裝的那曲男性那曲地區地勢高 寒冷 氣候乾燥 因此牧區的居民除使用氆氌 綢緞外 多用毛皮來作為服飾用料 男子長袍多用稠錦緞面料 鑲寬幅獸皮邊製成 且內穿鑲金邊的高領長袖襯衣和織錦緞無袖馬甲 婦女的長袍 則多用素色氆氌和艷麗的織錦緞鑲以寬幅毛皮邊製成 而邦典除了傳統的寬紋和細紋之外 還有用手工刺繡而成的 女性藏袍的長度 在繫上腰帶之後 長度很長 大概只會露出腳趾的部分而已 在腰帶上 那曲地區的婦女也會在上面鑲嵌一些珠寶或花草 動物的圖案在上面 11 僧侶服飾 编辑 nbsp 錫金隆德寺的僧侶藏傳佛教僧侶的服飾 都是按照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定 12 南亞地區因氣候炎熱 所以法衣的材質大多是棉麻織品 而西藏和其他藏區 因氣候寒冷 又加上當地不生產棉麻 所以藏族僧侶大多穿著氆氌製成的法衣 後來 又因表示闊氣或彰顯其地位 所以又會在法衣上頭加上綢緞或是金飾等作為裝飾 12 僧侶裝一般由七件衣服組成 被稱為七祖衣 分別是俄連 汗巾 堆嘎 坎肩 麥耀 內僧裙 香倒 外僧裙 散 袈裟 曲貴 法衣 達網 大麾 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中國藏族服飾編委會 2002 中國藏族服飾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 pp 2 2 0 2 1 2 2 2 3 2 4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pp 12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ZGZZ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安旭 李泳 编著 西藏藏族服饰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1 ISBN 7 80113 734 5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5 6 5 7 5 8 中國藏族服飾編委會 2002 中國藏族服飾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 pp 2 6 0 6 1 6 2 6 3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飾文化pp 3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4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10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20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30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錄pp 43 12 0 12 1 12 2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pp 11 參見 编辑不丹服飾 錫金服飾 印度服飾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藏服 amp oldid 7512476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