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程颐

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北宋河南伊川(今河南省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人稱「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後追封洛国公,配祀孔廟。程顥、程頤學術思想略有不同,程顥主張「明心見性」,重視「氣」,為學「力行」,影響了陸九淵。程頤主張「格物致知」,重視「理」,為學「窮理」,影響朱熹

程颐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清宫殿藏画本
正叔
封爵洛国公
封號伊川伯
族裔汉族
出生1033年
北宋河南府伊川县(今属河南省
逝世1107年
谥号正公
墳墓洛阳伊川二程墓
親屬
父親 程珦
兄弟 胞兄 程颢
《程颐文集》

家庭 编辑

  • 高祖父︰程羽
  • 曾祖父︰程希振
  • 曾祖母︰崔氏
  • 祖父︰程遹
  • 祖母︰張氏 (理學家張載之姑)
  • 父親︰程珦 (張載表兄)
  • 母親︰侯氏 (侯道濟第二女,侯可姐姐[1])
  • 外祖父︰侯道濟
  • 外祖母︰刁氏
  • 外曾祖父︰侯嵩
  • 外高祖父︰侯元
  • 舅父︰侯可
  • 舅母︰劉氏、劉氏,兩名劉氏是姐妹關係。[2])
  • 表弟︰侯仲良
  • 兒子︰程端輔、程端中、程端彥

生平 编辑

 
《晩笑堂竹荘畫傳》程颐像

其祖父任黄陂县令,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后来还做了县尉。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3]。程颐幼承家学熏陶,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程颐为“正”。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思想 编辑

程颐政治思想颇受父程珦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教育思想基本一致,但學術思想略有不同。

程颐與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

《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其途径为格物致知“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致知乃在穷理,即尽天理。致知的办法是“格物”。“格,至也”,“格”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求其意,“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另外,主张读书要思考,“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或曰:“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來源請求]

大程活潑自然,但小程嚴肅剛正,神聖不可侵犯,甚至不通人情,實為後世所見的「道學臉孔」。在婦女貞操方面,程頤認為:「……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有人問程頤先生曰:「寡婦貧苦無依,能不能再嫁乎哉?」,程頤則提出「絕對不能,有些人怕凍死餓死,才用饑寒作為藉口,要知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4],作為衡量賢媛淑女的標準。朱熹(1130—1200)在〈與陳師中書〉也同意這樣的說法:「昔伊川先生嘗論此事,以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自世俗觀之,誠為迂闊;然自知經識理之君子觀之,當有以知其不可易也。」主張婦女「從一而終」、壓抑「人欲」[5]

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如河南嵩阳书院、伊川书院等。另外,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意在追踪继轨,以示其思想绵长。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

《易程傳》(《伊川易傳》) 编辑

北宋程颐(伊川先生)晚年著有《易程傳》書稿,又稱《伊川易傳》、《周易程氏傳》、《周易程傳》、《程氏易傳》。[註 1]其中,將〈序卦傳〉內容分置於六十四卦的卦首,並有〈彖傳〉、〈象傳〉、〈文言傳〉的注解,但無〈繫辭傳〉、〈說卦傳〉、〈雜卦傳〉。

軼聞 编辑

  • 一日講罷未退,宋哲宗趙煦偶折柳枝為戲,程頤即正色指諫:「方春發,不可無故摧折」,皇帝聽了很不高興。
  • 司馬光過世了,剛結束明堂祭祀大典的群臣欲往弔喪,但程頤認為不合孔子「是日哭,則不歌」的規矩,阻止群臣去弔喪。有一人曰:「孔子說當天哭了,則不唱歌,但沒有說唱歌了之後不能哭。」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棄市枉死叔孫通[7]制訂的禮。」(真正的叔孫通是漢朝的禮學大師,且沒有枉死,蘇軾意指程頤是腐儒)由此事起,蘇軾、程頤兩人結怨[8]
  • 蘇軾覺得程頤迂腐,常常開他玩笑,一次國家忌日,程頤要求群臣素食,蘇軾不但不願意,還要求秦觀黃庭堅等人一起喫肉,完全不給程頤面子[9]
  • 《邵氏闻见后录》记载:“程叔微云:伊川闻诵晏叔原‘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笑曰:‘鬼语也。’意亦赏之。”

注释 编辑

  1. ^ 程颐臨終前將書稿交於門人張繹,但張繹不久亦去世,書遂散亡。後伊川弟子謝顯道找到這書,交予同門楊時,楊時仔細整理校訂,去其重複,乃成今本的《伊川易傳》[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華陰侯先生墓誌銘】︰「...顥,先生女兄之子也。」
  2. ^ 【華陰侯先生墓誌銘】︰「...妻劉氏,早卒,封延長縣君。繼以其姝,封永壽縣君。」
  3. ^ 严昌洪. . 黄陂区政府网站. 2010-08-10 [2008-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2). 
  4. ^ 卷二十二. 《程氏遺書》. 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5. ^ 六月六月. 朱熹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背后. 2003-06-27 [2011-01-11]. 
  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eee-learning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8. ^ 《皇宋治跡統類》. 明堂降赦,臣僚稱賀訖,兩省官欲往奠司馬光。程頤言:「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豈可賀赦才了,即往弔喪?」坐客有難之曰:「孔子言哭則不歌,即不言歌則不哭。」蘇軾遂戲程曰:「此乃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禮也。」眾皆大笑。結怨之端,蓋自此始。 
  9. ^ 《程子微言》. 他日國忌,禱於相國寺,伊川令供素饌,子瞻詰之曰:「正叔不好佛,胡為食素?」正叔曰:「禮,居喪不飲酒食肉,忌日,喪之餘也。」子瞻令具肉食,曰:「為劉氏者左袒。」於是范淳夫輩食素,秦、黃輩食肉。 

研究書目 编辑

  • A.C. Graham(葛瑞漢)著,程德祥譯:《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
  • 溫偉耀:《成聖之道——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 鍾彩鈞:〈《白虎通》與《伊川易傳》天人觀的比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

  • 易經古籍交互查詢系統
北宋五子
周敦颐 · 邵雍 · 张载 · 程顥 · 程颐

程颐, 程頤, 1033年, 1107年, 字正叔, 北宋河南伊川, 今河南省伊川縣, 世稱伊川先生, 北宋理學家, 教育家, 历官汝州团练推官, 西京国子监教授, 与其胞兄程颢共创, 洛学, 人稱, 二程, 为理学奠定了基础, 後追封洛国公, 配祀孔廟, 程顥, 程頤學術思想略有不同, 程顥主張, 明心見性, 重視, 為學, 力行, 影響了陸九淵, 程頤主張, 格物致知, 重視, 為學, 窮理, 影響朱熹, 北宋哲学家, 文学家清宫殿藏画本姓程名颐字正叔封爵洛国公封號伊川伯族裔汉族出生1033年北宋河南府伊川县,. 程頤 1033年 1107年 字正叔 北宋河南伊川 今河南省伊川縣 人 世稱伊川先生 北宋理學家 教育家 历官汝州团练推官 西京国子监教授 与其胞兄程颢共创 洛学 人稱 二程 为理学奠定了基础 後追封洛国公 配祀孔廟 程顥 程頤學術思想略有不同 程顥主張 明心見性 重視 氣 為學 力行 影響了陸九淵 程頤主張 格物致知 重視 理 為學 窮理 影響朱熹 程颐北宋哲学家 文学家清宫殿藏画本姓程名颐字正叔封爵洛国公封號伊川伯族裔汉族出生1033年北宋河南府伊川县 今属河南省 逝世1107年谥号正公墳墓洛阳伊川二程墓親屬父親 程珦兄弟 胞兄 程颢著作 程颐文集 目录 1 家庭 2 生平 3 思想 4 易程傳 伊川易傳 5 軼聞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研究書目 9 外部連結家庭 编辑高祖父 程羽 曾祖父 程希振 曾祖母 崔氏 祖父 程遹 祖母 張氏 理學家張載之姑 父親 程珦 張載表兄 母親 侯氏 侯道濟第二女 侯可姐姐 1 外祖父 侯道濟 外祖母 刁氏 外曾祖父 侯嵩 外高祖父 侯元 舅父 侯可 舅母 劉氏 劉氏 兩名劉氏是姐妹關係 2 表弟 侯仲良 兒子 程端輔 程端中 程端彥生平 编辑 nbsp 晩笑堂竹荘畫傳 程颐像其祖父任黄陂县令 卒于该县 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 遂居于黄陂 后来还做了县尉 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 3 程颐幼承家学熏陶 24岁时曾在京师 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 授徒讲学 宋神宗熙宁五年 1072年 偕兄于嵩阳讲学 元丰元年 1078年 知扶沟县 设庠序 聚邑人子以教之 元丰五年 文彦博将其鸣皋镇 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 之庄园赠给程氏 乃自建伊皋书院 讲学其中几达20年 元祐元年 1086年 除秘书省校书郎 授崇政殿说书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 1220年 赐谥程颢为 纯 程颐为 正 理宗淳祐元年 1241年 又追封程颢为 河南伯 程颐为 伊川伯 并 从祀孔子庙庭 元明宗至顺元年 1330年 诏加封程颢为 豫国公 程颐为 洛国公 思想 编辑程颐政治思想颇受父程珦的影响 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 独公一人 又说其兄程颢对王安石之说 意多不合 事出必论列 极加称许 与其兄程颢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但學術思想略有不同 程颐與程颢一样 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 圣人之志 止欲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圣人以天地为心 一切涵容复载 但处之有道 因此 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 在教育内容上 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 学者须先识仁 仁者蔼然与物同体 义 智 信 皆仁也 宋史 称他 学本于诚 以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为指南 而达于 六经 教育以德育为重 强调自我修养 其途径为格物致知 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 致知乃在穷理 即尽天理 致知的办法是 格物 格 至也 格 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 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 气有限耳 心则无远近也 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 心 心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非在外也 故致知重 内感 而不重外面事物 在学习方法上 强调求其意 凡看文字 先须晓其文义 然后可求其意 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 另外 主张读书要思考 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 或曰 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 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 來源請求 大程活潑自然 但小程嚴肅剛正 神聖不可侵犯 甚至不通人情 實為後世所見的 道學臉孔 在婦女貞操方面 程頤認為 凡取以配身也 若取失節者以配身 是己失節也 有人問程頤先生曰 寡婦貧苦無依 能不能再嫁乎哉 程頤則提出 絕對不能 有些人怕凍死餓死 才用饑寒作為藉口 要知道 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 4 作為衡量賢媛淑女的標準 朱熹 1130 1200 在 與陳師中書 也同意這樣的說法 昔伊川先生嘗論此事 以為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 自世俗觀之 誠為迂闊 然自知經識理之君子觀之 當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主張婦女 從一而終 壓抑 人欲 5 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 如河南嵩阳书院 伊川书院等 另外 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 意在追踪继轨 以示其思想绵长 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 河南二程全书 程颐文集 易传 和 经说 易程傳 伊川易傳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伊川易傳参见 易经 北宋程颐 伊川先生 晚年著有 易程傳 書稿 又稱 伊川易傳 周易程氏傳 周易程傳 程氏易傳 註 1 其中 將 序卦傳 內容分置於六十四卦的卦首 並有 彖傳 象傳 文言傳 的注解 但無 繫辭傳 說卦傳 雜卦傳 軼聞 编辑一日講罷未退 宋哲宗趙煦偶折柳枝為戲 程頤即正色指諫 方春發 不可無故摧折 皇帝聽了很不高興 司馬光過世了 剛結束明堂祭祀大典的群臣欲往弔喪 但程頤認為不合孔子 是日哭 則不歌 的規矩 阻止群臣去弔喪 有一人曰 孔子說當天哭了 則不唱歌 但沒有說唱歌了之後不能哭 蘇軾嘲笑程頤說 這是棄市枉死的叔孫通 7 制訂的禮 真正的叔孫通是漢朝的禮學大師 且沒有枉死 蘇軾意指程頤是腐儒 由此事起 蘇軾 程頤兩人結怨 8 蘇軾覺得程頤迂腐 常常開他玩笑 一次國家忌日 程頤要求群臣素食 蘇軾不但不願意 還要求秦觀 黃庭堅等人一起喫肉 完全不給程頤面子 9 邵氏闻见后录 记载 程叔微云 伊川闻诵晏叔原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笑曰 鬼语也 意亦赏之 注释 编辑 程颐臨終前將書稿交於門人張繹 但張繹不久亦去世 書遂散亡 後伊川弟子謝顯道找到這書 交予同門楊時 楊時仔細整理校訂 去其重複 乃成今本的 伊川易傳 6 参考文献 编辑 華陰侯先生墓誌銘 顥 先生女兄之子也 華陰侯先生墓誌銘 妻劉氏 早卒 封延長縣君 繼以其姝 封永壽縣君 严昌洪 二程夫子与黄陂 黄陂区政府网站 2010 08 10 2008 1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5 02 卷二十二 程氏遺書 问 孀妇于理似不可取 如何 曰 然 凡取 以配身也 若取失节者以配身 是己失节也 又问 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 可再嫁 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 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六月六月 朱熹的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的背后 2003 06 27 2011 01 11 引证错误 没有为名为eee learning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 皇宋治跡統類 明堂降赦 臣僚稱賀訖 兩省官欲往奠司馬光 程頤言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豈可賀赦才了 即往弔喪 坐客有難之曰 孔子言哭則不歌 即不言歌則不哭 蘇軾遂戲程曰 此乃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禮也 眾皆大笑 結怨之端 蓋自此始 程子微言 他日國忌 禱於相國寺 伊川令供素饌 子瞻詰之曰 正叔不好佛 胡為食素 正叔曰 禮 居喪不飲酒食肉 忌日 喪之餘也 子瞻令具肉食 曰 為劉氏者左袒 於是范淳夫輩食素 秦 黃輩食肉 研究書目 编辑 nbsp 中国主题 nbsp 人物主题 nbsp 哲学主题 A C Graham 葛瑞漢 著 程德祥譯 中國的兩位哲學家 二程兄弟的新儒學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00 溫偉耀 成聖之道 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4 鍾彩鈞 白虎通 與 伊川易傳 天人觀的比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语录上的程颐语录易程傳查詢 易經古籍交互查詢系統 北宋五子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顥 程颐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程颐 amp oldid 7964841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