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犹太人历史

犹太人历史(或犹太民族的历史)是关于犹太人、以及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的历史,它也包括在历史进程中犹太人与其他人种、宗教和文化的互动和发展。虽然犹太教作为一个宗教首先出现在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1年)的希腊记载中,而且,最早提到的“以色列”的是公元前1213-1203年刻在麦伦普塔赫石碑上的文字,但是,宗教文献讲述的以色列人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犹太人流散开始于亚述征服期间,并且在巴比伦征服后,其流散的规模继续扩大。犹太人在整个罗马帝国也普遍存在,而在拜占庭统治时期,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犹太人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虽然其规模并不大。公元638年,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对黎凡特的控制。在欧麦尔·本·赫塔卜统治下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土地。西班牙的犹太文化黄金时期发生在欧洲中世纪,这时,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穆斯林统治时期。在那段时期,犹太人普遍得到社会的接纳,犹太的宗教、文化和经济生活非常繁荣。

在古奥斯曼帝国时期(1300-1600年),犹太人与帝国大多数其他社群一样有一定程度的繁荣。在17世纪,西欧有大量犹太人人口。在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犹太社群发生了重大变化。犹太人从十八世纪开始开始发起废除限制性法律的解放运动,更广泛地融入欧洲社会。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欧洲犹太人开始更积极地讨论迁回到以色列,并在其民族故土上重新建立犹太国家。锡安主义运动于1884年正式成立。同时,欧美的犹太人在科学、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其中普遍认为最有名的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那时,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是犹太人,现在情况仍然如此。[1]

1933年,随着希特勒纳粹在德国的兴起,犹太人的处境变得更加严峻。经济危机、种族的反犹法律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担忧导致许多犹太人从欧洲逃到巴勒斯坦美国苏联。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直到1941年,希特勒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包括当时有成千上万犹太人居住的波兰法国。 1941年,在纳粹入侵苏联后,纳粹开始执行“最终解决方案”,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有组织的行动,旨在灭绝犹太人,这导致犹太人在欧洲被迫害和谋杀,包括欧洲的北非(支持纳粹的维希-北非和意大利利比亚)。大约600万犹太人被有组织地灭绝,这样的种族灭绝被称为“猶太人大屠殺”或“Shoah”(希伯来语)。在波兰,所有集中营加起来,有三百万犹太人在毒气室中被杀,其中,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有一百万人被杀。

1945年,巴勒斯坦的犹太抵抗组织统一和组建了犹太抵抗运动。这个运动开始攻击英国当局。戴维·本-古里安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在以色列地建立的犹太国家称为以色列。紧接着,所有阿拉伯邻国都来攻击以色列,但新成立的IDF奋力抵挡。1949年战争结束,以色列国家开始建设国家,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今天(2016年),以色列是議會制国家,人口超过800万,其中约600万是犹太人。最大的犹太社区在以色列和美国,主要的社群分布在法国阿根廷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

犹太史的历史分段 编辑

犹太人和犹太教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在犹太教之前的古代以色列,从开始到公元前586年;(2)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犹太教的开始;(3)公元70年第二圣殿毁灭后形成的拉比犹太教;(4)拉比犹太教的时代,从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基督教得到政治权力到18世纪基督教政治霸权的结束; (5)多元犹太教时代,从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到现在。[2]

以色列王国与犹太王国 编辑

 
分布在以色列地以色列十二支族,自1695年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哈加达

根据犹太人对圣经的注释记载,犹太人的始祖是圣经中记载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他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3]。雅各(阿拉伯语发音为葉爾孤白)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阿拉伯發音為易卜拉欣)的孫子,後來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神搏鬥的人」,而且因為他在和神搏鬥的時候傷了腿筋,所以猶太人在宰殺動物時都要把腿筋挑出來丟棄。至今为止发现的证明以色列存在的年代最古的证据,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古埃及麦伦普塔赫石碑[4]。当时在迦南地区生存的犹太人是最先奉行一神教的民族[5]。圣经中记载,当时的犹太人在士师(既负有宗教和仪式方面的职能,也担任法官的角色)领导下,享受着充分的自治。

雅各生有12個兒子,由於約瑟的關係,在七個荒年的第二年遷移到埃及,受到當時統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優待,居住在尼羅河下游,轉變為農業民族。喜克索斯人被努比亞人暴動趕出埃及後,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劇下降,淪為埃及人的奴隸,他們在摩西(阿拉伯發音為穆薩)的帶領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十二支族,原來在巴勒斯坦分居,後來統一成一個國家,先由便雅憫支族中的掃羅作王四十年。因此以色列人有了第一位国王:扫罗王。之后犹大支派的大卫王击败了周边亚兰腓力士的骚扰,定都耶路撒冷,建立了在新月地区西部称霸的以色列王国[6]

 
记载于圣经中的对所罗门圣殿的重建情景

然而,考古学揭示了犹太人起源的一个不同故事:他们并不一定离开黎凡特。考古学家证明,以色列大部分当地的起源在迦南地区而不是埃及,这些证据是占主导地位的,这让“出埃及或在西奈旷野四十年的朝圣”没有太多可能。[7]许多考古学家放弃对摩西和出埃及记的考古调查,认为这是“无结果的研究”。[7]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和埃及古物学家的研究没有证据可以直接证实以色列人在埃及被掳、出埃及、并逃离旷野,这让他们认为,铁器时代的以色列(犹大王国和以色列的王国)起源于迦南,而不是埃及:[8][9]最早的以色列定居点的文化是迦南人的文化,他们的敬拜对象是迦南人神的埃爾,陶器仍然是当地的迦南传统,文字是早期迦南人的文字。唯一将“迦南”与“以色列”村庄区分开来的是遗迹中没有猪骨头,尽管这可以是种族标记,或由于其他仍旧有争议的因素。[10]

在公元前970年,大卫王之子所罗门成为以色列国王[11]。他历经10年之久,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圣殿(史称“第一圣殿”或“所罗门圣殿”)。但在所罗门死后,北部的十个支族联合起来,独立于南方的两个支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國 [12]。公元前722年,亚述国击败以色列王国,亡国的犹太人被大批流放至外地,这便是犹太人大流散的肇始[13]

 
M. Gottlieb畫

公元前586年,南部的犹太王国也终于被强大的巴比伦攻占,而犹太教圣殿也被异族烧毁,至此,犹太历史上所谓的“第一圣殿时期”结束[14]。大批犹太精英作为俘虏被带到巴比伦(史称“巴比伦囚虏”),犹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国土和家园。直至70年后,波斯帝國击败巴比伦,一定程度地解放了犹太人。此后不久,得到波斯人资助的犹太人建造了第二座犹太教圣殿,从而开创了“第二圣殿时期”。

补充:巴比伦之囚(约公元前587年-公元前538年) 编辑

在犹太人反对新的统治权力和随后被囚虏之后,猶大王國在公元前587年被巴比伦军队征服,第一圣殿被摧毁。南国犹大的精英和许多人被流放到巴比伦,宗教在传统圣殿之外发展起来。也有一部分人逃往埃及。在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巴比伦(现今的伊拉克)成为犹太教的重要中心。巴比伦的第一个犹太社群首先是公元前597年以及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圣殿毁灭后约雅斤率领犹大支派流亡到巴比伦形成的。[15]巴比伦建立了最大和最显赫的犹太城市和社区,成为犹太生活的中心,一直持续到13世纪。[16]到第一世纪,巴比伦的犹太人口迅速增长,[15]在公元200年 - 500年之间,从原来估计的100万人,增加到200万人,一部分是由于自然增长,而更多是犹太人的移民,他们从以色列地迁移过来,巴比伦地区的犹太人口占世界犹太人口的1/6。[17]在那里,他们用古犹太人的巴比伦-希伯来语和亞拉姆語写出巴比伦塔木德

犹太人在巴比伦建立了塔木德学院(“Geonim”),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038年,它成为犹太人的学术中心,它也是犹太律法在巴比伦的发展中心。两个最著名的学院是Pumbedita学院和Sura学院。主要的Yeshivot也位于Nehardea和Mahuza。

半个多世纪后,波斯帝国在公元前540年征服了巴比伦,一些由先知以斯拉尼希米领导的信徒回到祖国和传统习俗。其他犹地亚[18]并没有永久地返回,而仍旧流亡,并在以色列地以外独立发展,特别是在公元七世纪穆斯林征服了中东之后。

帝国统治时期(波斯、希腊和罗马) 编辑

在波斯第一帝国遭亚历山大大帝滅亡后,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考虑将希腊文明引入波斯。犹太人原本已经接受了希腊文化,但当塞琉古帝國国王安条克四世企图将耶路撒冷圣殿用于祭祀希腊教主神宙斯时,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马加比家族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史称“马加比家族起义”。这次起义的胜利保住了圣殿,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史称“哈斯蒙尼王朝”。这个王朝从公元前165年持续至公元前63年,最终被罗马帝国吞并,猶大地納入羅馬帝國版圖之內。在罗马人的早期统治时期,哈斯摩尼王朝仍保留了部分实权,但最终马加比家族被大希律王彻底消灭。以残暴闻名的大希律王是以东人,获罗马帝国特权而统治整个以色列地区。他曾经扩建了犹太教的圣殿[19]

当大希律王去世后,罗马帝国开始直接统治以色列地区。其间统治者频繁更换,而对于犹太人的政策也时紧时松。罗马人与犹太人最大的分歧在于多神教与一神教之间的差异,对此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的信仰[20]。公元66年,以色列地区发生饥荒之后,犹太人发动了一场针对罗马帝国的起义,史称“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起义被罗马皇帝维斯帕先之子及其继承人提图斯镇压[21]。如今,提图斯凯旋门仍然屹立在罗马城,其墙体上的浮雕描绘了攻克耶路撒冷的过程和运回罗马的犹太灯台等战利品。因此,尊重历史的犹太人都不会从该凯旋门内经过,而是选择绕过这个犹太人历史上的耻辱标志[22]。罗马军队破坏了耶路撒冷城的大部分建筑,只留下了圣殿的一部分基础,如今被称为西墙 [23]。在这次起义失败之后,仍有可观数目的犹太人继续生活在其国土内,而统治者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信仰。

 
提图斯凯旋门墙体上的浮雕,描绘了罗马军队将战利品犹太灯台运回罗马的情景。

在公元二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开始重建耶路撒冷,但对犹太人的一些宗教习俗进行了限制。作为反抗,犹太人在西蒙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再次发动起义[24]。哈德良迅速调动大批军队,以压倒性优势镇压了这次起义,并杀害了50万左右的犹太人[25]。当135年罗马军团大批到达后,犹太人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城,而大多数犹太人信仰也被当局严令禁止[26]。随着耶路撒冷的衰落和犹太人的被放逐,犹太教结束了以圣殿为中心的组织形式,而拉比作为小规模犹太教社团中的领袖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在罗马统治时期后,犹太教圣经中不再加入新的内容 [27],犹太教人士开始倾向于对圣经进行解释和完善哈拉卡等工作,并着力制定不成文法,在塔木德中记载犹太人的传统文化。这一运动从1世纪持续到了5世纪前后[28]

到212年为止,所有犹太人都已归属罗马帝国统辖之下。当狄奥多西一世登基罗马帝国皇位后,基督教开始成为这个日渐衰落的帝国的国教。在罗马帝国晚期,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社会特征截然不同。与自由、分散和以社团为中心的犹太人不同的是,基督教徒生活在一个由教皇和皇帝为绝对权威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之中[29]

在古以色列王国灭亡之后,犹太人社群之中的政治体制相对来说是比较民主的。对于旧约《申命记》29:9中的“今日,你们的首领、族长(原文作支派)、长老、官长、以色列的男丁…”一段,塔木德中的拉比如此解释:“尽管我指定了你们的首领、长老和官长,但你们在我面前一律平等。”此外,塔木德中也经常提及“拥有权利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义务”这个理念[29]

大流散的肇始 编辑

尽管从巴比伦时代起,犹太人已开始离开古以色列地区,但罗马帝国对犹太人起义的镇压才真正导致犹太人大规模地离开故土,从而开始这个民族漫长而悲惨的流亡历程[30]。当时虽然仍有一部分犹太人生活在犹太王国(该地区被罗马人改称为“巴勒斯坦”),但另一些犹太人被卖作奴隶,同时也有一些犹太人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公民[31]

一些宗教史学者推测古代的一大部分犹太人来源于地中海沿岸希腊罗马文明中皈依犹太教的居民,上述地区包括亚历山大港安纳托利亚等地[32]。据记载,在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古埃及,其总人口约为750万,其中犹太人约有100万左右[33]

尽管遗传学上的证据并不够充分,但一些历史学家仍根据一些史料推断,在基督教的新兴时期,整个罗马帝国居民的10%为犹太人,这个数字只能通过“皈依说”来解释[32]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处犹太会堂,位于塞法迪犹太人的聚居点

在大流散开始的数百年间,最重要的犹太人聚居点仍是巴比伦。在这座城市,犹太教经典《塔木德》得以诞生,犹太文化得到了较为宽松的待遇。而在拜占庭帝国,犹太人的境遇更为恶劣。当地政府不允许犹太人建造宗教礼拜的场所,也不批准任何犹太宗教机构的设立[34]。基于对弥赛亚再度降临的信仰,犹太人与侵入巴勒斯坦地区的波斯人联盟,一度收复了拜占庭帝国统治的耶路撒冷,并统治了该城三年时间。但此后波斯帝国与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議和。基督教再次占据统治地位,而之前幸存下来的犹太人再次被驱逐出耶路撒冷[35]

随着伊斯兰军队在军事上对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优势扩大,犹太人的境遇又一次得到了改善,但他们仍然被视为二等民族[36]。为了对抗伊斯兰力量,1096年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企图夺回耶路撒冷,并摧毁该地区残存的犹太人族群。为了守卫仅有的家园,犹太人积极地参与耶路撒冷的防卫战,与十字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37]。当最终城市陷落时,十字军将犹太人集中到一个犹太教会堂,进行残忍的屠杀[38]。在海法,犹太人孤军奋战,与十字军奋战一月有余(1099年6月至7月),直至该城被攻破。此时距离古代犹太王国灭亡已达1000年之久,但犹太人社团仍遍布这片地域。其中有55个城镇为历史学家所知悉,包括耶路撒冷、提比利亚 、拉姆拉(Ramleh)、阿什凯隆、凯撒利亚港和加沙[39]

 
伊比利亚半岛上犹太文化的黄金时期,一名领诵人诵读逾越节故事的场景,取自14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哈加达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 编辑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已有一部分犹太人在欧洲定居。在基督教会尚未形成严密组织的中世纪早期,犹太人及其宗教并未受到严苛的待遇[40]。公元800年至1100年间,约有150万犹太人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各国[41]。他们未成为封建阶级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幸运地避开了许多基督徒不得不承受的奴役或战争的磨难[42]。与大多数没有文化的基督徒不同,绝大多数犹太人都能写能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43]。由于他们在金融业、行政和医生等行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往往受到地方君主或贵族的庇护,避免了在基督教社会中的孤立处境[44]。基督教学者甚至会与犹太教拉比讨论圣经的有关话题[45]。但此后不久,罗马天主教廷通过变革,势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创立后,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基督教徒和对异教缺乏容忍的中产阶级纷纷崛起,从此犹太教的好日子便不复存在了。早在1300年,天主教修士和地方僧侣就开始在基督受难剧中大肆宣扬犹太人杀害了耶稣这一情节,从而鼓动普通市民仇视或杀害犹太人[46]。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和驱逐。当14世纪中叶恐怖的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一半以上人口后,不幸的犹太人又被当做了替罪羊[47]。最后到了1500年左右,屡受压迫的犹太人终于在波兰找到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并再次繁盛起来[48]

 
大流散後散居各地猶太人在不同年代被迫遷移示意圖

曾有历史学家认为有一段时期,生活在西班牙的犹太人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犹太人的总和。有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在12世纪,赛法迪犹太人构成了全球犹太人总人口中的90%左右,但这一比例在之后迅速下降[49]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运动对犹太人社群造成了极大的冲击[50],而且也推进了限制犹太人从事大多数经济活动的立法活动[51]。这一结果是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货币借贷和其他贸易行业。从1300年起,犹太人被驱逐出英格兰、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迫向东迁移到波兰等东欧国家[52]。根据1764年的统计,约有75万犹太人居住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境内。而当时全球的犹太人总数也仅在120万左右[53]

1492年,当基督教最终统治伊比利亞半岛后,基督教徒们终于对犹太人发起了最终和最强势的驱逐运动(参见西班牙犹太人历史和葡萄牙犹太人历史)[54]。到了17世纪,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西欧各国的犹太人已严重受到成文法律或无形社会压力的迫害,被迫聚居在所谓“隔都”之中[55]。在20世纪初,绝大多数犹太人都生活在沙俄帝国西部及相邻的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等国境内[56]

巴比伦的犹太人(219 - 1250) 编辑

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巴比伦(现代的伊拉克)成为犹太教一千多年的焦点。巴比伦的第一个犹太社群首先是公元前597年以及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灭之后约雅斤率领的犹太(Judah)支派派亡到巴比伦形成的。许多犹太人在公元135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后留在那里,并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仍旧如此。 [15]巴比伦建立了最大和最显赫的犹太城市和社区,成为犹太生活的中心,这一直持续到13世纪。到第一世纪,巴比伦的犹太人口迅速增长,[15]在公元200年 - 500年之间,从原来估计的100万人,估计有100万犹太人,增加到200万人,一部分是由于自然增长,而更多是犹太人的移民,他们从以色列地迁移过来,巴比伦地区的犹太人口占世界犹太人口的1/6。[17]在那里,他们用古犹太人的巴比伦-希伯来语和亚拉姆语写出巴比伦塔木德。犹太人在巴比伦建立了塔木德学院英语Talmudic Academies in Babylonia,也被称为Geonim(“Geonim”,是圣经希伯来文的“辉煌”或“天才”的意思),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038年,它成为犹太人的学术中心,也是犹太律法在巴比伦的发展中心。两个最著名的学院是Pumbedita学院和Sura学院。主要的Yeshivot也位于Nehardea和Mahuza。塔木德叶史瓦学院成为犹太文化和教育的主要部分,犹太人继续在西欧和东欧、北非建立叶史瓦学院,几个世纪后,他们继续在美国和世界其他犹太人流散的国家中建立叶史瓦学院。今天,在叶史瓦学院的塔木德研究仍在继续进行,犹太人建立了大量的叶史瓦学院,其中大多位于美国和以色列。[57]

这些巴比伦的塔木德叶史瓦学院是在Amoraim时代之后(Amoraim 意为“阐述者”,在以色列地和巴比伦中活跃的圣人,他们是在米书拿结束的时代和塔木德[220年-500年]结束的时代之间的圣人)和Savoraim时代之前建成的(Savoraim ,意为“推理者”,巴比伦妥拉学习场所Beth midrash的圣人,他们是在从5世纪Amoriam时代的结束到Geonim时代的开始之间的圣人)。 Geonim(希伯来语:גאונים)是Sura和Pumbedita的两个伟大的拉比学院的院长,是中世纪初期世界犹太社群普遍接受的精神领袖,他与革命的Resh Galuta(Exilarch)相反,后者对伊斯兰地上的犹太人拥有世俗权威。传统认为Resh Galuta是犹太国王的后裔,这就是为什么帕提亚的国王会尊敬他。[58]

对于古典时代后期和中世纪初的犹太人来说,巴比伦的yeshivot与古老的猶太公會有很多相同的功能,即,作为犹太宗教当局的理事会。这些学院成立于琐罗亚斯德教萨珊王朝统治下,在伊斯兰统治的巴比伦之前,他们位于萨珊王朝首都不远的地方,这个首都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七世纪,当波斯被征服后,这些学院随后在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下经营了四百年。根据Sherira Gaon,Sura学院的第一个加昂(gaon)是Mar Bar Rab Chanan,他在609年任职。Sura的最后一个加昂(gaon)是Samuel ben Hofni,他于1034年去世;Pumbedita的最后一个加昂是Hezekiah Gaon,他于1040年遭到酷刑而死;因此,Geonim的活动涵盖近450年的时间。

巴比伦犹太教的主要城市之一是Nehardea,那时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主要由犹太人组成。[15]人们认为,Nehardea的一个非常古老的犹太会堂是由约雅斤王建造的。在Nehardea附近的Huzal还有另一座会堂,在不远处可以看到以斯拉学院的废墟。在哈德良时期之前,Akiba由于犹太公会的派遣而来到Nehardea,进与当地居住的学者就婚姻法(Mishnah Yeb.,end)进行了讨论。在同一时间,在Nisibis(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有一个优秀的犹太学院,那里的门口站着Judah ben Bathyra的雕塑,许多犹太学者在被迫害的时候在这个学院中找到了避难所。由犹太移民Hananiah(Joshua ben Hananiah的侄子)在Nehar-Peḳod创建的学校也获得了暂时的重要性,该学校可能是巴比伦犹太人与以色列犹太人之间分裂的原因,因为犹太当局及时地制止了Hananiah的野心。

拜占庭时期(324-638年) 编辑

犹太人在整个罗马帝国也普遍存在,而在拜占庭统治时期,地中海地中东和东部区的犹太人也得到进一步的小规模发展。拜占庭帝国充满斗争性、排他性的基督教和政教合一对犹太人无利,因此,流散的犹太人在帝国的状况和影响力也急剧下降。

将犹太人转变为基督教是基督教的官方政策,基督教领袖利用罗马的官方权力试图达到目的。公元351年,犹太人反抗了总督康斯坦谢斯·加卢斯英语Constantius Gallus增加的压力。 加卢斯镇压了起义,摧毁了发起起义的加利利地区的主要城市。Tzippori和Lydda(两个主要的律法学院的地点)从未得到恢复。

在这个时期,Hillel II的提比里亞Nasi创造了一个官方日历,它不需要每月观察月亮。月份被定下来了,日历不需要犹太人的进一步权威。大约在同一时间,提比里亞的犹太学院开始整理Judah HaNasi去世之后几代学者研究所发展出来的米書拿、braitot,解释和阐释的综合文本。这些文本是按照米書拿的顺序组织的:在米書拿的每一段之后是所有关于米書拿的解释、故事和回答的汇编。这个文本叫做耶路撒冷塔木德。

朱利安皇帝统治时期,犹地亚的犹太人暂时没有受到官方的迫害。朱利安的政策是将国家回复到希腊化的时期,他鼓励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在朱利安短暂的统治期间(从361到363良),犹太人并不能充分地重建自己的文化,因为很快罗马基督教的统治在帝国中恢复过来。从398年开始,约翰一世被选为君士坦丁堡主教,基督教对犹太人抨击的修辞越加激烈;约翰一世布道的题目有“反犹太人”和“关于Statues, Homily 17”,在其中,约翰一世宣布反对“犹太人之病”。[59]这种激烈的语言加剧了基督教对犹太人的不信任,他们仇恨大规模的犹太定居点,这些定居地有安提阿和君士坦丁堡。

五世纪初,狄奧多西一世颁布了一系列对犹太人实行官方迫害的法令。犹太人不得拥有奴隶、不得建立新的犹太教堂、担任公职或在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打官司。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的婚姻被认为是一项死罪,基督徒改信犹太教也是死罪。狄奧多西一世解散了公会,废除了Nasi的职务。查士丁尼一世当局进一步限制了犹太人的市民权利,并威胁他们的宗教特权。他干涉犹太会堂的内政,例如禁止在神圣的礼拜中使用希伯来语。不遵守限制的人受到体罚、流放和财产损失的威胁。在离 Syrtis Major不远的Borium,犹太人抵抗拜占庭大将贝利撒留反对汪达尔人的运动;于是,犹太人被迫接受基督教,他们的犹太会堂被改造成教堂。[60]

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继任者需要考虑犹太省以外的事情,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军队去执行这些规定。结果,在5世纪迎来了建立新犹太会堂的浪潮,许多会堂都具有美丽的马赛克地板。犹太人采用了拜占庭文化的丰富艺术形式。这个时期犹太人的马赛克描绘人、动物、灯台、黃道帶和圣经人物。 Beit Alpha(它描绘了亚伯拉罕献祭一只羊而不是他的儿子,旁边有一个黃道帶),提比利亚, 伯珊(Beit Shean), 和 Tzippori会堂是这些犹太会堂地板的出色例子。

犹太人在拜占庭统治下的不稳定存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主要是由于偏远的阿拉伯半岛(那里居住着大量犹太人,参看英文词条History of the Jews under Muslim Rule)的穆斯林宗教迅速发展起来。穆斯林在636年的Battle of Yarmouk中战胜了拜占庭,并在几年内将拜占庭人从圣地(或黎凡特,定义为现代的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中驱除。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许多犹太人逃离了其余的拜占庭领地,而喜欢居住在哈里發國(哈里发国是由最高宗教和政治领袖哈里发领导的伊斯兰国,穆斯林世界存在的穆斯林帝国通常被称为哈里发国。)。

拜占庭帝国的犹太社区的规模并不受到一些皇帝(尤其是查士丁尼一世)试图安那托利亞犹太人改信基督教的影响,因为这些尝试几乎没有成功过。在拜占庭统治期间,历史学家继续研究犹太人在小亚西亚的地位。(例如,见J. Starr The Jews in the Byzantine Empire, 641–1204; S. Bowman, The Jews of Byzantium; R. Jenkins Byzantium; Averil Cameron, "Byzantines and Jews: Recent Work on Early Byzantium", Byzantine and Modern Greek Studies 20 (1996))。拜占庭并没有记录到西欧当时流行的体制的迫害类型(大屠杀、火刑、大规模驱逐等)。君士坦丁堡许多犹太人在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城市后仍然留在那里。[61]

在七、八世纪的时候,可萨人,一个西突厥的属部落(他们三百年来[约 650–965] 统治着大片地区,主要是从伏尔加-顿河草原地区一直到克里米亚东部和北高加索地区)似乎已经转化为犹太教。关于这种转化的完整过程还不清楚。自希腊时代以来,克里米亚一直存在犹太人口,犹太从拜占庭统治地区进入该地区可能加强了可萨人的转信。

也许在4世纪,Kingdom of Semien(现代埃塞俄比亚中的犹太国)建立了,一直持续到17世纪。

伊斯兰时期(638-1099) 编辑

公元638年,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对黎凡特的控制。在欧麦尔·本·赫塔卜统治下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土地。作为政治制度,伊斯兰教为犹太人的经济、社会和知识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欧麦尔·本·赫塔卜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新建立他们的地位,他们已经有五百年没有这样的权利了。犹太传统将欧麦尔·本·赫塔卜称为仁慈的统治者,米德拉什(Nistarot de Rav Shimon barYoḥai)将他称为“以色列的朋友”。[62]

据阿拉伯地理学家Al-Muqaddasi的说法,犹太群体的工作是“货币的试金者、染色者,制革商和银行家”。在欧麦尔·本·赫塔卜时期,许多犹太官员在政权中服役。Moshe Gil教授写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统治时,以色列大多人口都是犹太人。[63]

在此期间,犹太人生活在古巴比伦的所有繁荣社区,在Geonic时期(公元650 - 1250年),巴比伦的叶史瓦学院是犹太研究的主要中心;这些学校的头领Geonim(意为“辉煌”或“天才”)被公认为犹太律法的最高权威机构。

穆斯林西班牙早期的犹太黄金时期(711-1031) 编辑

西班牙的犹太文化的黄金时期恰逢欧洲的中世纪,这时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处于穆斯林统治时期。在那段时间里,犹太人普遍被社会接受,犹太宗教、文化和经济生活非常盛行。

伊比利亚半岛犹太人因此获得一段宽容时期,在穆斯林征服之后,从非洲移民而来的犹太人数增大了犹太人口。特别是912年以后,在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和他的儿子Al-Hakam II统治期间,犹太人繁荣昌盛,他们致力于服务后倭马亚王朝,研究科学和商业与工业,特别是丝绸和奴隶贸易,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繁荣。犹太经济扩张是无与伦比的。在托萊多 (西班牙),犹太人将阿拉伯语文本翻译成罗马语言,以及将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文本翻译成阿拉伯语。犹太人也在植物学,地理学,医学,数学,诗歌和哲学上有贡献。[64]

一般来说,犹太人被允许按照他们社区的法律和经文来实践他们的宗教信仰。此外,他们受到的限制是社会性和象征性的限制,而不是具体和实际性质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些规定有助于界定两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为了压迫犹太人。[65]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的宫廷医师和外交官是Hasdai ben Isaac ibn Shaprut,他是Menahem ben Saruq,Dunash ben Labrat以及其他犹太学者和诗人的赞助人。犹太人在这个时期的思想在诸如Samuel Ha-Nagid, Moses ibn Ezra, Solomon ibn Gabirol、犹大·哈列维邁蒙尼德等著名人物中得到繁荣蓬勃的发展。[64]在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执政期间,学Moses ben Hanoch被任命为科爾多瓦 (西班牙)的拉比,因此,安达卢斯成为塔木德研究的中心,科爾多瓦 (西班牙)是犹太专家的地点。

这个黄金时代由于穆瓦希德王朝入侵安达卢斯而结束,穆瓦希德王朝是一个来自北非的保守王朝,他们对宗教少数群体非常不宽容。

十字军时期(1099-1260) 编辑

1099年,犹太人帮助阿拉伯人捍卫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入侵。当城市被攻占后,十字军在犹太会堂聚集了许多犹太人,并将其烧毁。在海法,犹太人几乎单独地捍卫了十字军入侵城市,足足持续了一个月(1099年6月至7月)。当时,犹太社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耶路撒冷提比里亞,Ramleh,亚实基伦凯撒利亚加沙。由于犹太人在十字军时期不允许持有土地,他们在和平时期在沿海城镇的工商业中工作。他们大多数是工匠:西顿的吹玻璃者,耶路撒冷的皮毛商和染色人。[66]

在此期间,提比里亞的马所拉文士建立了niqqud,一种用于表示元音的或区分希伯来字母表字母的不同发音的附加符号系统。在这个时候,巴勒斯坦记录了许多piyutim和米德拉什。[66]

邁蒙尼德写到,1165年他访问了耶路撒冷,并去了圣殿山,在那里他在“伟大、神圣的屋子”里祷告。[67]邁蒙尼德为自己和儿子设立了一个年度假期,玛西班月第六日,纪念他在圣殿山上祷告的那一天,另一个是玛西班月第九日,纪念他有幸在希伯仑的Cave of the Patriarchs中祈祷。

在1141年, Yehuda Halevi发出呼吁,要求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地,他自己开始了漫长的旅程。经历了科爾多瓦 (西班牙)的暴风雨之后,他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在那里他受到朋友们和仰慕者的热烈欢迎。在杜姆亚特,他不得不与自己的心思搏斗,他的朋友Ḥalfonha-Levi也恳求他留下,因为在埃及他将没有宗教迫害。他开始走陆上的崎岖路线。他在泰尔大马士革途中遇到很多犹太人。犹太传说认为,他接近耶路撒冷,被圣城的景象震撼,他唱了最美丽的挽歌,即有名的“Zionide”(ion ha-lo Tish'ali)。在那个时刻,一个阿拉伯人从门口跳出来,将他击倒;他在这个事故中丧生。

马木留克时期(1260-1517) 编辑

1260-1516年,以色列地是马木留克帝国的一部分,他们从土耳其首先开始统治,然后统治埃及。在邁蒙尼德之后,战争、起义、流血和破坏接踵而来。犹太人遭受迫害和屈辱,但是幸存的记录记载了在十六世纪初至少有30个犹太城乡社区。

据记载,納贺蒙尼德1267年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定居地。他搬到了阿卡,在那里他积极地传播犹太学说,当时的圣地对此并不在意。他周围聚集了一圈学生,人们成群结队而来,有的甚至来自幼发拉底河地区。据说犹太教卡拉派来参加了演讲,其中包括长老Aaron ben Joseph。他后来成为了犹太教卡拉派最重要的权威之一。在納賀蒙尼德抵达耶路撒冷后不久,他就致信他的儿子Nahman,信中他描述了圣城的荒凉。当时,只有两个犹太人居住在那里,两兄弟,他们是做染色。在后来一封写自阿卡(以色列)的信中,納賀蒙尼德劝他的儿子要培养谦卑的品格,他认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美德。另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第二个儿子,后者在卡斯蒂利亞王權的宫廷中有一个官方的地位,納賀蒙尼德建议他每天诵读祈祷文,尤其警告他不要从事不道德的行为。納賀蒙尼德在七十六岁死亡,他的遗体埋在海发,在Yechiel of Paris旁。

Yechiel在1260年移民到了阿卡(以色列),同行的有他的儿子和一大群追随者。在那里,他成立了塔木德学院 Midrash haGadol d'Paris。人们认为,他在1265年至1268年期间死亡在那里。1488年,米書拿评论者Obadiah ben Abraham抵达耶路撒冷;这标志着这个土地上犹太社区的新的回归期。[68]

中世纪:伊斯兰统治的欧洲、北非和中东 编辑

中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处在相对自由环境中的犹太人取得了数学、天文学、哲学、化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69]。因此这一时期常被称为「伊比利亚半岛犹太文化黄金时代[70]」。

据犹太历史学家莱昂·波里亚克夫法语Léon Poliakov的研究,在早期伊斯兰社会中,犹太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其社群活动也非常活跃。当时的法律或社会观念并没有限制犹太人从事任何经济活动。许多犹太人跟随着穆斯林,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家园和犹太人社区。巴格达的高官也将其资产委托给犹太银行家打理。犹太人在海上货物买卖和奴隶贸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更有甚者,基督教纪元10世纪波斯地区的主要港口城市Siraf的地方长官也由犹太人担任[71]

从11世纪开始,各地逐渐出现一些迫害犹太人的事件[72]。1066年的格拉纳达大屠杀中,安达卢斯的全部犹太人惨遭灭绝[73]。在中世纪的北非[74]、埃及[75]叙利亚[76]也门[77],也发生了数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

当时控制着伊比利亚地区的伊斯兰教穆瓦希德王朝穆拉比特王朝奉行更彻底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因此对待统治范围内的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这两类人被统称为“吉玛人”,阿拉伯语:ذمي‎)更为苛刻严酷。大量犹太人和基督徒被驱逐出摩洛哥安达卢斯 [78]。犹太人面对仅有的改宗皈依或种族灭亡的两个选择时,毅然决定集体外迁。当时包括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家族在内的许多犹太人向东迁移到较为宽容的穆斯林国家,而另一部分犹太人则被迫向北进入基督教日渐兴盛的西欧和中欧地区[79][80]。而从15世纪起,摩洛哥的犹太人被限制居住在称为“犹太人区”(阿拉伯语:الملاح‎,希伯來語מלּאח‎)的特定社区内[81]

欧洲 编辑

美国作家詹姆斯·卡罗尔(James Carroll)说,“犹太人占罗马帝国总人口的10%,按照这个比例,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预,今天世界上将有2亿犹太人,而不是1千3百万人。”[82]

很早以前,犹太人口已经存在于欧洲,特别是在前罗马帝国的地区。当犹太人男性移民时,他们有时候从当地人中找妻子,正如各种MtDNA与犹太人群中的Y-DNA对比所显示出的一样。贸易商有时候会加入这些群体,随后的散居人士也加入这些群体。关于法国和德国犹太社群的记录可以追溯到4世纪,西班牙的大量犹太社群很早据已经有记载。[83]

历史学家诺曼·康托(Norman Cantor)和其他20世纪的学者对中世纪是否一个犹太人的困难时期的传统说法存在异议。在基督教会充分被组织起来、变成具有越来越多规则的机构之前,早期的中世纪社会是宽容的。在800至1100年间,约有150万犹太人住在基督教欧洲。因为他们不是基督徒,他们不被列为神职人员、骑士和农奴的封建制度划分中。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好像基督教社会的普通人一样遭受强迫劳动和军事征兵的要求。在与基督教社会的关系中,犹太人受到国王、首领和主教的保护,因为他们在金融,行政和医疗三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服务。[84]

对圣经感兴趣的基督学者向塔木德的拉比咨询。随着罗马天主教强化为一个机构,方济会和道明會建立起来了,有竞争激烈的中产阶级组成的城镇居民基督徒也在屹起。1300年,天主教会修士和当地牧师在圣周期间表演耶稣受难的戏剧,它根据福音书描绘了(当代着装的)犹太人杀死了基督。从这个时期起,犹太人被迫害和驱逐出境变得流行了。约1500年左右,犹太人在当今的波兰找到相对的安全感,开始变得繁荣昌盛。[84]

1300年后,犹太人在基督教欧洲受到更多的歧视和迫害。由于教会禁止天主教徒借钱获取利息,于是一些犹太人成为显赫的放债人。基督徒统治者逐渐看到这类人可以提供借贷而不用被逐出教会的好处。因此,西欧的货币贸易成了犹太人的专长。但是,几乎每一次,当犹太人通过银行交易获得大量资金时,国王都会接管这些钱,不论是他们在生还是死后。犹太人成为帝国的“servi cameræ”(国王的财产),他们可以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财产供给王公或城市。[85]

犹太人经常在欧洲各国被屠杀,流亡。这些迫害在十字军东征时达到了第一次高峰。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1096)中,莱茵河和多瑙河上兴盛的犹太社群被彻底摧毁;参见German Crusade, 1096。在第二次东征(1147)中,法国的犹太人受到频繁的屠杀。他们也受到1251年和1320年牧羊人十字军(Shepherds' Crusade)的攻击。十字军东征之后,犹太人遭到大规模的驱逐,其中包括(1290年)所有英国犹太人被驱逐;1396年,10万犹太人被驱逐出境;1421年,数千人被驱逐出奥地利。在这段时间里,欧洲许多犹太人迁移到波兰,他们不是逃离的就是被驱逐的,在那里,他们繁荣发展,迎来另一个黄金时期。

进入中国的犹太人 编辑

流落到中国的犹太人,成规模进入及有史可考者为北宋开封的“一赐乐业”人,目前发现的家谱共有七姓八家,人数不详。“一赐乐业”为北宋皇帝赐名,当为“以色列”的音译。由于犹太教与大约同时代进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徒拥有同样不食豬肉的宗教信仰,因此北宋时代的中国人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混淆,称其宗教为:「古教」、「藍帽回回」、「朮忽回回」,称犹太人为:“术忽”、“竹忽”、“主吾”、“主鹘”、“朱乎得”、“祝虎”、“珠赫”等。历史上的中国从来没有经历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阶段,因此进入中国的犹太人不像其它地方的同族那样受到宗教迫害,北宋时的开封“一赐乐业”人拥有与中国汉族人同样的科举考试的权利,至明朝建立时,中国的犹太人已经完全丧失犹太人的信仰(可能尚保存有少量传统习俗,但其本人已经不了解此习俗含义),与周围的汉族无异。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明文规定“色目人”“回回人”不许本族内通婚[來源請求],从此时的开封“一赐乐业”人遗留的家谱来看,他们此时已经是可以和“色目人”“回回人”通婚的汉族人。

启蒙运动和解放时期 编辑

 
1806年的法国绘画,描绘了拿破仑解放犹太人的情景。

在欧洲启蒙时代,犹太民族内部也涌现出了崭新的思想观念。与欧洲的其他民族一样,犹太民族也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犹太启蒙运动(音译为“哈斯卡拉运动”)。具有新思想的犹太人开始摒弃自身与周边民族的隔阂感,主动接触和学习其他欧洲文明的知识、习惯和文化。犹太人学校除了宗教知识外,也开设了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课程。此外,犹太人也开始关注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对犹太民族历史和希伯来语的学习兴趣也日渐浓厚[86]

犹太启蒙运动对于几乎所有现代犹太教宗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87]。同时,这个运动也促进了犹太人与居住地主流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乃至19世纪的犹太教改革运动[88]。与此同时,另一个与启蒙运动几乎完全对立的新思潮也应运而生,即“哈西德派”(意为“虔诚者”)。该派创始人为17世纪的波兰犹太教神秘主义拉比伊斯雷尔·巴尔·闪·托夫希伯來語הבעל שם טוב,他领导的哈西德运动使犹太教得以再次复兴[89]。上述两大思想运动以及犹太教正统派构成了现代犹太教的主要派别的基础[90]

在犹太人进行内部改革的同时,欧洲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791年,法国开始了犹太解放运动,成为首位赋予犹太人平等法律权利的欧洲国家[91]。此后,拿破仑一世进一步邀请犹太人走出隔都,并给予他们许多新的政治权利(参见拿破仑与犹太人)[92]。另外,诸如丹麦、英国和瑞典等国也在启蒙运动时期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歧视政策,创造了对犹太人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从其他地区移民到上述国家定居[93]。到了19世纪中叶,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都采取了解放犹太人运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外就是教皇国。另外,东欧各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活动仍无减弱,19世纪末的犹太人定居区内依然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屠犹事件[94]。东欧各国赤裸裸的暴力排犹运动和西欧各国社会民众的反犹思潮促进了犹太人政治运动的蓬勃发展,并最终导致了锡安主义的诞生[95]

现代早期 编辑

研究现代犹太人的历史学家已经确定了欧洲犹太人“现代化”从而融入欧洲社会主流的四种不同道路。因为,这时犹太人面临着政治解放所面临的承诺和挑战,所以人们通过欧洲启蒙思想来观察这一进程。使用这种方法的学者们将两种社会类型作为犹太传统衰落的范例,并将其作为犹太文化变化的中介,它导致了猶太人隔都(Ghetto)的崩溃。这两种社会类型中的第一种是宫廷犹太人(Court Jews),他们被描绘为现代犹太人的先驱者,已经融入了资本主义原型的经济中和诸如哈布斯堡君主國这样的宫廷社会的中欧国家中。与国际大都会的宫廷犹太人相比,现代犹太历史学家所提出的第二种社会类型是maskil(博学者),他们支持哈斯卡拉运动(启蒙运动)。这个观点认为,maskil追求世俗学术,对拉比传统进行理性主义的批评,它为犹太社会和文化的世俗化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这一确立范式认为,通过“高度非类型化的、德国化的犹太知识分子”所领导自我意识的西化过程,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进入了现代性。哈斯卡拉运动诞生了改革派和保守派运动,种下了锡安主义的种子,同时,鼓励在文化上融入犹太人居住的国家。[96]哈斯卡拉运动正在发展的同时,哈西迪猶太教正在作为一种运动而传播,它宣扬与哈斯卡拉运动相反的世界观。

20世纪90年代,港口犹太人(Port Jews)的概念被认为是与欧洲哈斯卡拉运动不同的“另一种现代性”港口犹太人和被德国化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不同,它指的是塞法迪犹太人的转信者逃离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重新定居在地中海沿岸、美国大西洋和东部海岸的欧洲城镇中。[97]

宫廷犹太人 编辑

宫廷犹太人(Court Jews)是犹太银行家或商人,他们从事贷款,并处理一些基督教的欧洲贵族的财政。相应的历史术语是犹太執達吏(Jewish Bailiff)。

当本地统治者利用犹太银行家的短期贷款服务时,就会出现宫廷犹太人的概念。他们向贵族借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社会影响。贵族赞助者雇佣宫廷犹太人,将他们当作金融家、供应商、外交官和贸易代表。宫廷犹太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家庭联系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为顾客提供食物、武器、弹药和贵重金属等。法庭犹太人的服务所得到的回报有社会特权,包括很高的地位,并且可以住在猶太人居住區(贫民窟)之外。一些贵族想把将银行家放在自己的宫廷中。由于他们受到贵族的保护,因此不用受拉比管辖权的控制。

从中世纪以来,宫廷犹太人可以积累个人财富,并获得政治和社会影响力。有时他们也是当地犹太人社区的杰出人物,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来保护、影响他们的弟兄。有时,他们是唯一可以与当地上层社会互动的犹太人,将犹太人的请愿呈给统治者。然而,宫廷犹太人在基督教世界中主要通过基督徒顾客而拥有社会关系和影响力。由于犹太人地位并不稳定,一些贵族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债务。如果赞助的贵族死了,犹太金融家可能会被流放或被处决。 

西班牙和葡萄牙 编辑

西班牙对许多犹太社区的大规模压制发生在14世纪,特别是1391年的一次大屠杀中,导致西班牙30万犹太人转信为天主教。随着1492年格拉纳达王国被摧毁,天主教君主颁布了阿罕布拉法令,这个法令让西班牙剩下的十万名犹太人在转信和流亡之间进行选择。结果,估计有5万到7万犹太人离开了西班牙,其余的加入了西班牙本来已经存在的大量转信社群。因此,也许二十五万人逐渐被主导的天主教文化吸收,尽管那些秘密地遵守犹太教的人受到西班牙宗教裁判所40年来的强烈压制。特别在1530年前。在1530年后,宗教裁判委员会对转信者的审判下降到总数的3%。1493年在西西里岛(37,000犹太人)和1496年的葡萄牙发生了类似的对塞法迪犹太人的驱逐。被驱逐的西班牙犹太人主要逃到奥斯曼帝国,北非和葡萄牙,一小部分人也定居在荷兰和英国。

港口犹太人 编辑

港口犹太人(Port Jews)是指参与到欧洲航海和海洋经济的犹太人,特别是在17和18世纪中。海伦·弗莱(Helen Fry)认为,他们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现代犹太人”。据弗莱说,港口犹太人刚到来时经常是伊比利亚的“宗教裁判所的难民”和被驱逐犹太人。他们被允许在港口城市定居,商人可以在阿姆斯特丹,伦敦,的里雅斯特和汉堡等港口进行交易。弗莱指出,他们与犹太流散人士的联系及其在海上贸易中的专长使欧洲重商主义的政府对他们特别感兴趣。[44]卢斯·杜宾(Lois Dubin)将犹太犹太人描述为犹太商人,他们“因为参与这些让城市兴盛的国际海运贸易而受到重视”。[98]Sorkin和其他学者将这些人的社会文化特征描述为具有宗教的灵活性,并且“具有传统的或被启蒙的犹太人所不情愿拥有的世界主义性”。

奥斯曼帝国 编辑

在古典奥斯曼帝国时期(1300-1600年),犹太人与帝国大多数其他社群一样享有一定程度的繁荣。与其他奥斯曼帝国的臣民相比,他们是商业、贸易以及外交和其他高层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十六世纪,犹太人在millets中是最为突出,犹太人的影响力最大的时可能是纳克索斯岛任命 Joseph Nasi和Sanjak-bey为大臣(大臣,governor,这个头衔通常只会给穆斯林)的时候。 [99]

在Yarmuk战争时,在黎凡特被穆斯林统治的阶段,在海法, Sh’chem、Hebron、拉姆勒(Ramleh)、加沙、耶路撒冷以及北部有三十个犹太人社区。Safed成为犹太人的精神中心,Shulchan Aruch以及许多Kabbalistic文本就是在那时编成的。第一个希伯来文出版社和西亚的第一次印刷始于1577年。

犹太人居住在小亚细亚半岛(现代土耳其,但在地理上是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这一地理区域超过了2,400年。希腊时代的最初繁荣在基督教的拜占庭统治下褪去,但在多个穆斯林政府的统治下有所恢复,这些穆斯林政府废除了君士坦丁堡的规定。大部分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是犹太人逃离迫害的避风港,它今天仍然有小部分的犹太人口。G. E. von Grunebaum总结了犹太人有时享有文化和经济繁荣,有时受到广泛迫害的情形:

如果我们将伊斯兰教地区大量获得很高地位等级、权力、巨大财政影响、和取得重要的被认可的知识成就的犹太人或犹太公民的名字写出来,这是很容易的;对于基督徒来说也是如此。但同样,列出他们被迫害、任意没收财产、企图强制转信或被大屠杀的详细清单也是很容易的。[100]

波兰-立陶宛 编辑

17世纪,西欧有许多重要的犹太人口。相对宽容的波兰拥有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口,这可追溯到13世纪,犹太人在近四百年中在波兰享受到相对的繁荣和自由;然而,当波兰和立陶宛犹太人在赫梅尔尼茨基起义(1648年)和瑞典战争(1655年)期间遭到哥萨克人的屠杀时,平静的局面就结束了。由于迫害驱使,犹太人在17世纪搬回西欧。(由英国人发起的)最后一次禁止犹太人在1654年被撤销,但是各个城市对犹太人定期者的驱逐仍然不断发生,犹太人经常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或被迫生活在猶太人居住區中。

随着18世纪末的波兰分裂,犹太人口也在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普魯士之间分裂了,因为这些国家分裂了波兰。

欧洲启蒙与哈斯卡拉运动(18世纪) 编辑

在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犹太社群发生了重大变化。哈斯卡拉运动与更广泛的启蒙运动齐头并进;18世纪的犹太人开始发起从限制性的法律中解放出来的运动,以融入更广阔的欧洲社会。世俗和科学教育被添加到学生的传统宗教教学中,人们对民族犹太身份的兴趣开始增长,包括对犹太历史和希伯来的研究也在复兴。哈斯卡拉运动诞生了改革派和保守派运动,种下了锡安主义的种子,它同时鼓励犹太人在文化上融入到犹太人所居住的国家。大约在同一时期,另一个运动诞生了,它的宗旨与哈斯卡拉运动完全相反,这就是哈西迪猶太教。哈西迪猶太教在十八世纪由拉比巴尔·谢姆·托夫创立,由于其更旺盛、神秘的宗教方法而获得很多追随者。这两个运动,以及它们对传统正统犹太教的看法,为现代犹太人在遵守犹太教时出现的分裂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争辩犹太人的潜在解放的可能性(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第一个支持这种做法的国家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法国。即使如此,犹太人也希望融合到社会中,而不是继续他们传统。这个矛盾在1789年國民議會 (法國大革命)之前的Clermont-Tonnerre著名讲话中得到体现:

我们必须拒绝将犹太人看作一个民族,并把一切权利都给予作为个体的犹太人。我们必须撤回他们法官所承认的东西;他们应该只拥有我们的法官。我们必须拒用法律保护去维护他们所谓的犹太人组织的律法;他们不应该被组成一个国家,不管是政治机构还是一种秩序。他们必须是个体的公民。但有些人会对我说,他们不想成为公民。好吧!如果他们不想成为公民,他们应该说出来,然后我们可以消灭他们。如果这个国家与非公民有什么联系,如果在这个民族中存在另外一个民族,这都是令人厌恶的……

哈西迪猶太教 编辑

哈西迪猶太教猶太教正統派的一个分支,它将犹太神秘主义普及化和内化为犹太信仰的基础,从而促进了人们的灵性和快乐。哈西迪猶太教是当代猶太教超正統派的一部分,与之前Talmudic Lithuanian-Yeshiva派以及Oriental Sephardi传统是一致的。

它于18世纪由东欧拉比巴尔·谢姆·托夫建立起来,反对过度强调律法的犹太教。相反,哈西迪猶太教的教诲推崇普通人的诚意和隐藏的圣洁,认为他们与学术精英是平等的。它强调一切事物的内在神圣性,从而给祷告、善行和拉比式的学习至上性带来了新的价值,它用乐观、鼓励和每日灵修取代了历史上神秘的(kabbalistic/卡巴拉)、伦理的(musar)禁欲主义和诫命。这种民粹主义情绪的复兴伴夹带着精英对矛盾的神圣泛神论的否定。这种否定是通过用知识对神秘思想的内在层面进行构建而完成的。这种对犹太价值观的调整旨在辅助人们所遵守的仪式的标准,同时将以圣灵感动为主的其它仪式宽松化。它的公共集会推崇神秘的歌词和故事讲述形式,将它们作为神秘敬拜的一种形式。

19世纪 编辑

虽然迫害仍然存在,但解放运动在整个十九世纪的欧洲中蔓延着。拿破仑邀请犹太人离开在欧洲的犹太人居住区,并在新创造的宽容政治制度下(拿破仑法为犹太人提供了平等地位)寻求避难所。1871年德国解放了犹太人,这时,除了俄罗斯以外,每个欧洲国家都解放了犹太人。

尽管这时犹太人与世俗社会结合在一起,但一种建立在种族和民族思想而不是中世纪宗教仇恨基础上的新反犹主义出现了。这种反犹主义认为,犹太人相对西欧雅利安人是劣质种族,这导致法国,德国和奥匈帝国出现了反对解放犹太人的政党。这种形式的反犹主义经常出现在欧洲文化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德雷福斯事件。这些迫害以及十九世纪末俄国发起的大屠杀,导致很多犹太人相信,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国家中才安全。

在此期间,犹太人迁往美国,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新群体,它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欧洲的限制。超过二百万犹太人在1890年至1924年抵达美国,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和东欧。在大陆南端,特别是在阿根廷乌拉圭的国家,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20世纪 编辑

锡安主义与大规模移民活动 编辑

 
19世纪30年代波兰犹太锡安主义学校内的宣传画报。锡安主义者在波兰政治界活动非常活跃。1922年波兰选举中,35个犹太人议员席位中,有25席被锡安主义者占据[101]

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也指支持犹太人在古以色列地建立犹太人家园的政治主张或意识形态。尽管这一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更久的历史,但首位正式提出锡安主义思想的人是19世纪末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102]。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锡安主义运动取得的最大成就是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此后,锡安主义继续发挥着支持以色列政府和犹太民族的作用[103]。 作为一种“散居民族的民族主义”[104],锡安主义者们将其主张定性为“追求犹太民族自决权民族解放运动[105]

尽管锡安主义的一部分源自犹太教思想,包括自古以来对回到以色列地的向往等[106][107],但现代锡安运动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犹太人对于欧洲反犹主义的一种反弹[108]

除了提出本民族的政治主张外,19世纪后期的欧洲犹太人开始从东欧各国成批地逃亡或移民至北美西欧等地。至1924年为止,约有200万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在这个国家,犹太人幸运地摆脱了欧洲反犹主义的压迫(参见美国犹太人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同盟国双方参战军人中有117万2千名以上的犹太裔士兵,其中帝俄军队有45万名犹太人,而奥匈帝国的犹太人士兵人数也达到了27万5千人[10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纳粹大屠杀 编辑

在希特勒执政的纳粹德国,欧洲反犹主义浪潮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10]。在早期,纳粹党人仅仅通过缉捕队和别动队 在其占领地区展开零星的抓捕和谋杀。到了1942年,纳粹党高层通过了“最终解决方案”,决定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种族灭绝,于是专门建造了多个集中营用以高效率地屠杀犹太人[111][112]。早先已被隔离在欧洲各地隔都内的数百万犹太人被集体运往(通常使用火车)集中营,然后被成批地毒杀或枪杀。犹太人的遗骸或被焚化,或被就地掩埋。其余少部分犹太人则被关押在集中营中,被迫提供廉价的劳动。由于缺乏充足的食物和医疗设施,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死亡率非常之高[113]

 
納粹德國在佔領區建立大型猶太人居住區將猶太人集中後再運送到各地的滅絕集中營殺害

同时,在反法西斯盟军一方,约有140万犹太裔士兵参加了这场大战[114]。上述人数中,约有40%来自苏联红军[114],另外超过3万名巴勒斯坦犹太人组成志愿军“犹太旅(Jewish Brigade)”,加入了当时的殖民宗主国英国的军队[115]

现代以色列 编辑

 
在犹太教圣地西墙祈祷的犹太人

1948年,犹太人占多数的以色列国宣告成立[116],这是自罗马人灭亡古代犹太国后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生活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85万犹太人中的大部分纷纷迁移到以色列国内[117],这部分人口与二战后从欧洲来的移民构成了以色列国的人口主体(参见从阿拉伯世界撤离的犹太人)。到了20世纪末,全球犹太人分布已有了明显变化,其中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两大聚居中心。

建立以色列国 编辑

1945年,巴勒斯坦犹太人抵抗组织统一组建了犹太抵抗运动。该运动开始攻击英国当局。大衛王酒店爆炸案之后,WZO的主席哈伊姆·魏茨曼呼吁运动停止进一步军事活动,等待犹太事务局作出决定。犹太事务局支持魏兹曼的建议,即停止活动,但哈加纳不愿意接受这个决定,而伊尔贡 和Lehi接受了。 JRM被解散,每个创始团体都按照自己的政策继续运作。[118]

犹太领导人决定将非法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的行动作为斗争中心,他们未经英国当局批准开始组织大批来自欧洲的犹太战争难民。这次移民让以色列的犹太定居点在世界舆论做成很大影响,英国当局决定让联合国决定巴勒斯坦的命运。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81(II)号决议,建议将巴勒斯坦划分为阿拉伯国家、犹太国家和耶路撒冷市。犹太领导人接受了这一决定,但阿拉伯联盟和巴勒斯坦阿拉伯的领导层反对这一决定。在内战期后,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了。

战争中,当英国托管机构的最后一名士兵离开巴勒斯坦后,本-古里安总理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以色列国成立。 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结束,以色列开始建设国家,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浪潮。

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卷入到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冲突中,包括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贖罪日戰爭,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2006年以黎冲突,以及一系列持续不断的小冲突。

自1977年以来,以色列、巴勒斯坦组织、它们邻国和其方面的代表(包括美国和欧盟)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以实现和平进程,解决以色列与以色列邻居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命运。但这些努力并不成功。

21世纪 编辑

以色列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人口超过850万人,其中约600万是犹太人。最大的犹太社群在以色列和美国,法国,阿根廷,俄罗斯,英国和加拿大等也有比较大的犹太社群。关于现代犹太人口统计数据,见词条Jewish population。 

犹太自治州继续是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州。比罗比詹的首席拉比莫迪凯·舍勒(Mordechai Scheiner)说,首都有4000名犹太人。政府官员Nikolay Mikhailovich Volkov表示,他打算“支持我们当地犹太人组织中维持的所有有价值的举措”。Birobidzhan会堂成立于2004年,在该地区成立(1934年)70周年纪念时开放。据估计,有75,000名犹太人生活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119]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Jewish Nobel Prize Winn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info.org.
  2. ^ Neusner 1992, p. 4.
  3. ^ Johnson (1987), pp. 10–11.
  4. ^ Johnson (1987), p. 25.
  5. ^ D'Souza, Dinesh. What's So Great about Christianity. Regnery Publishing. 2007: 46. ISBN 1596985178. 
  6. ^ Sweeney (2003), p. 22.
  7. ^ 7.0 7.1 Dever, William G. (2002). What Did the Biblical Writers Know and When Did They Know It?.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78-0-8028-2126-3.p. 99
  8. ^ Finkelstein, Israel and Nadav Naaman, eds. (1994). From Nomadism to Monarchy: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Aspects of Early Israel.Israel Exploration Society. ISBN 978-1-880317-20-4.
  9. ^ Compare: Ian Shaw; Robert Jameson. Ian Shaw, ed. A Dictionary of Archae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edition (17 Feb 2002) ed.). Wiley Blackwell. p. 313. ISBN 978-0-631-23583-5The Biblical account of the origins of the people of Israel (principally recounted in Numbers, Joshua and Judges) often conflicts with non-Biblical textual sources and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settlement of Canaan in the late Bronze Age and early Iron Age. [...] Israel is first textually attested as a political entity in Egyptian texts of the late 13th century BC and the Egyptologist Donald Redford argues that the Israelites must have been emerging as a distinct group within the Canaanite culture during the century or so prior to thi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early Israelites were an oppressed rural group of Canaanites who rebelled against the more urbanized coastal Canaanites (Gottwald 1979). Alternatively,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Israelites were survivors of the decline in the fortunes of Canaan who established themselves in the highlands at the end of the late Bronze Age (Ahlstrom 1986: 27). Redford, however, makes a good case for equating the very earliest Israelites with a semi-nomadic people in the highlands of central Palestine whom the Egyptians called Shasu (Redford 1992:2689-80; although see Stager 1985 for strong arguments against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Shasu). These Shasu were a persistent thorn in the side of the Ramessid pharoahs' empire in Syria-Palestine, well-attested in Egytian texts, but their pastoral lifestyle has left scant traces in the archaelogical record. By the end of the 13th century BC, however, the Shasu/Israelites were beginning to establish small settlements in the uplands, the architecture of which closely resembles contemporary Canaanite villages.
  10. ^ Killebrew, Ann E. (2005). Biblical Peoples and Ethnicity: An Archeological Study of Egyptians, Canaanites, Philistines, and Early Israel, 1300–1100 B.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lanta: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p. 176. ISBN 978-1-58983-097-4. Retrieved August 12, 2012. Much has been made of the scarcity of pig bones at highland sites. Since small quantities of pig bones do appear in Late Bronze Age assemblages, some archaeologists have interpreted this to indicate that the ethnic identity of the highland inhabitants was distinct from Late Bronze Age indigenous peoples (see Finkelstein 1997, 227-30). Brian Hesse and Paula Wapnish (1997) advise caution, however, since the lack of pig bones at Iron I highland settlements could be a result of other factors that have little to do with ethnicity.
  11. ^ Michael, E.; Sharon O. Rusten, Philip Comfort, and Walter A. Elwell. The Complete Book of When and Where: In The Bible And Throughout History.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2005-02-28: 20–1, 67 [2007-01-22]. ISBN 0842355081. 
  12. ^ Sweeney (2003), pp. 22–23.
  13. ^ Johnson (1987), pp. 69–70.
  14. ^ Johnson (1987), p. 78.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מרדכי וורמברנד ובצלאל ס רותת "עם ישראל - תולדות 4000 שנה - מימי האבות ועד חוזה השלום", ע"מ 95. (Translation: Mordechai Vermebrand and Betzalel S. Ruth - "The People of Israel - the history of 4000 years - from the days of the Forefathers to the Peace Treaty", 1981, pg. 95)
  16. ^ Moore, Megan Bishop; Kelle, Brad E. (2011). Biblical History and Israel S Past: The Changing Study of the Bible and Histor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pp. 357–358. ISBN 0802862608. Retrieved 11 June 2015
  17. ^ 17.0 17.1 [Dr. Solomon Gryazel, "History of the Jews -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Judah in 586 BC to the present Arab Israeli conflict", p. 137]
  18. ^ Jonathan Stökl, Caroline Waerzegger (2015). Exile and Return: The Babylonian Context.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pp. 7–11, 30, 226.
  19. ^ Goldenberg (2007), p. 121.
  20. ^ Goldenberg (2007), p. 124–126.
  21. ^ Goldenberg (2007), p. 127–130.
  22. ^ Syme, Daniel B. The Jewish Home: A Guide for Jewish Living. New York: URJ Press. 2004: 87. ISBN 0-8074-0851-4. To this day, most Jews will not walk through the arch, and many will spit on it as they pass by. 
  23. ^ Goldenberg (2007), p. 122.
  24. ^ Goldenberg (2007), p. 134–136.
  25. ^ Johnson (1987), p. 142.
  26. ^ Johnson (1987), p. 143.
  27. ^ Johnson (1987), pp. 95–96.
  28. ^ Johnson (1987), p. 152.
  29. ^ 29.0 29.1 Baron (1952), p. 200.
  30. ^ Goldenberg (2007), p. 134.
  31. ^ Goldenberg (2007), p. 137.
  32. ^ 32.0 32.1 Johnson (1987), p. 112.
  33. ^ F.E. Peters, "The Harvest of Hellenism", p. 296.
  34. ^ Johnson (1987), pp. 162–165.
  35. ^ Goldenberg (2007), pp. 185–186.
  36. ^ Johnson (1987), p. 175.
  37. ^ Setton, Kenneth M.; Norman P. Zacour and Harry W. Hazard.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The Impact of the Crusades on the Near East. Madison, Wisc.: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 69. ISBN 0-299-09144-9. 
  38. ^ Setton et al. (1985), p. 71.
  39. ^ Katz, Shmuel, Battleground (1974).
  40. ^ Johnson (1987), p. 164.
  41. ^ Meyer, Michael A. German-Jewish History in Modern Tim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9. ISBN 0-231-07472-7. 
  42. ^ Carr (2003), pp. 144–145.
  43. ^ Carr (2003), p. 151.
  44. ^ Carr (2003), pp. 141-145.
  45. ^ Carr (2003), pp. 157–158.
  46. ^ Johnson (1987), pp. 215–216.
  47. ^ Johnson (1987), pp. 216–217.
  48. ^ Norman F. Cantor, The Last Knight: The Twilight of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Era, Free Press, 2004. ISBN 0-7432-2688-7, pp. 28–29
  49. ^ Malka, Jeff. Sephardim and Their History. [January 19, 2009]. (原始内容于2016-01-23). 
  5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Johnson207-208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1. ^ Johnson (1987), pp. 174, 211–213.
  52. ^ Gartner 11-12
  53. ^ Ulman, Jane. Timeline: Jewish life in Poland from 1098. The Jewish Journal. June 7, 2007 [January 19, 2009]. (原始内容于2016-05-29). 
  54. ^ Johnson (1987), pp. 229-231
  55. ^ Johnson (1987), pp. 235, 251.
  56. ^ Johnson (1987), pp. 358–359.
  57. ^ Moore, Megan Bishop; Kelle, Brad E. (2011). Biblical History and Israel S Past: The Changing Study of the Bible and Histor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pp. 357–358. ISBN 0802862608. Retrieved 11 June 2015
  58. ^ [מרדכי וורמברנד ובצלאל ס. רותת "עם ישראל - תולדות 4000 שנה - מימי האבות ועד חוזה השלום", ע"מ 97. (Translation: Mordechai Vermebrand and Betzalel S. Ruth The People of Israel: The History of 4,000 Years, from the Days of the Forefathers to the Peace Treaty, 1981, p. 97)
  59. ^ Wendy Mayer and Pauline Allen, John Chrysostom: The Early Church Fathers (London, 2000), p. 113, 146.
  60. ^ Cod., I., v. 12;Procopius, Historia Arcana, 28;Nov., cxlvi., Feb. 8, 553;Procopius, De Aedificiis, vi. 2
  61. ^ G. Ostrogorsky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The Oxford History of Byzantium, C. Mango (Ed) (2002)
  62. ^ Ehrlich, Mark. Encyclopedia of the Jewish Diaspora: Origins, Experiences, and Culture, Volume 1. ABC-CLIO, 2009, p. 152.(ISBN 9781851098736);Bashan, Eliezer. Encyclopaedia Judaica. Ed. Michael Berenbaum and Fred Skolnik. 2nd ed. Vol. 15. Detroit: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7. 419.
  63. ^ Joseph E. Katz (2001). "Continuous Jewish Presence in the Holy 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retzYisroel.Org. Retrieved August 12, 2012;Moshe Gil, A History of Palestine: 634–1099
  64. ^ 64.0 64.1 Sephardi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ebecca Weiner.
  65. ^ Lewis, Bernard W (1984). The Jews of Islam
  66. ^ 66.0 66.1 Joseph E. Katz (2001). "Continuous Jewish Presence in the Holy 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retzYisroel.Org. Retrieved August 12, 2012.
  67. ^ Sefer HaCharedim Mitzvat Tshuva Chapter 3
  68. ^ Jewish Zionist Edu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fi.org.il. 2005-05-15. Retrieved 2012-08-13.;http://www.lookstein.org/resources/bionotes.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enjamin J. Segal. [1]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2-02-27. "Section III: The Bibilical Age: Chapter Seventeen: Awaiting the Messia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urning, the Land of Israel as a Focus in Jewish History. JewishHistory.com. RetrievedAugust 12, 2012.
  69. ^ Cowling (2005), p. 265
  70. ^ Poliakov (1974), pg.91–6
  71. ^ Poliakov (1974), pg.68–71
  72. ^ The Treatment of Jews in Arab/Islamic Countries.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08-05-14). 
  73. ^ Granad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ichard Gottheil, Meyer Kayserling, Jewish Encyclopedia. 1906 ed.
  74. ^ The Jews of Morocco.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16-04-21). 
  75. ^ The Jews of Egypt.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16-05-06). 
  76. ^ The Jews of Syria.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16-12-17). 
  77. ^ The Jews of Yemen.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16-06-01). 
  78. ^ . [201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79. ^ Sephardim.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10-01-06). 
  80. ^ Kraemer, Joel L., Moses Maimonides: An Intellectual Portrait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imonides pp. 16–17 (2005)
  81. ^ . [201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6). 
  82. ^ Carroll, James. Constantine's Sword (Houghton Mifflin, 2001)ISBN 978-0-395-77927-9 p. 26
  83. ^ Wade, Nicholas (May 14, 2002). "In DNA, New Clues to Jewish Roo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June 16, 2013.
  84. ^ 84.0 84.1 Norman F. Cantor, The Last Knight: The Twilight of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Era, Free Press, 2004.ISBN 978-0-7432-2688-2, pp. 28–29
  85. ^ "Eng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Encyclopedia (1906)
  86. ^ Gartner (2001), pp. 88–89.
  87. ^ Dosick (2007), p. 14.
  88. ^ Dosick (2007), p. 62.
  89. ^ Dosick (2007), pp. 13–14.
  90. ^ Dosick (2007), pp. 61–63.
  91. ^ Johnson 1987, p. 306
  92. ^ Gartner (2001), p. 120.
  93. ^ Johnson (1987), p. 321.
  94. ^ Johnson (1987), pp. 358–365.
  95. ^ Gartner 2001, pp. 213–215
  96. ^ Reframing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1-05-24.
  97. ^ Fry, Helen P. (2002). "Port Jews: Jewish Communities in Cosmpolitan Maritime Trading Centres, 1550–1950". European Judaism. Frank Cass Publishers. 36ISBN 978-0-7146-8286-0Port Jews were a social type, usually those who were involved in seafaring and maritime trade, who (like Court Jews) could be seen as the earliest modern Jews. Often arriving as refugees from the Inquisition, they were permitted to settle as merchants and allowed to trade openly in places such as Amsterdam, London, Trieste and Hamburg. 'Their Diaspora connections and accumulated expertise lay in exactly the areas of overseas expansion that were then of interest to mercantilist governments.'
  98. ^ Dubin p. 47
  99. ^ Charles Issawi & Dmitri Gondicas; Ottoman Greeks in the Age of Nationalism, Princeton, (1999)
  100. ^ G.E. Von Grunebaum, Eastern Jewry Under Islam, 1971, p. 369.
  101. ^ Marcus, Joseph.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Jews in Poland, 1919-1939.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83: 263. ISBN 90-279-3239-5. 
  102. ^ Johnson (1987), pp. 374, 402.
  103. ^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riginall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ewish national or religious community in Palestine and later for the support of modern Israel." ("Zionism," Webster's 11th Collegiate Dictionary). See also "Zion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which describes it as a "Jewish nationalist movement that has had as its goal the creation and support of a Jewish national state in Palestine, the ancient homeland of the Jews (Hebrew: Eretz Yisra'el, “the Land of Israel”)," and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which defines it as "A Jewish movement that aros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 response to growing anti-Semitism and sought to reestablish a Jewish homeland in Palestine. Modern Zionism is concerned with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of Israel."
  104. ^ Ernest Gellner,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First edition), p 107–108.
  105. ^ A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 "Zionism is a modern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whose roots go far back to Biblical times." (Rockaway, Robert. Zionism: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e Jewish Peop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 January 21, 1975,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 "The aim of Zionism was principally the liber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the Jewish people...", Shlomo Avineri. (Zionism as a Movement of National Libe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gshama department of the 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 December 12, 2003,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 "Political Zionism,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e Jewish people, emerged in the 19th centur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liberal nationalism then sweeping through Europe." (Neuberger, Binyamin. Zionism - an Introdu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rael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ugust 20, 2001,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 "Zionism is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e Jewish people." (Harris, Rob. Ireland's Zionist slurs like Iran, says Isra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Telegraph, December 16, 2005,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106. ^ "...from Zion, where King David fashioned the first Jewish nation" (Friedland, Roger and Hecht, Richard To Rule Jerusalem, p. 27).
  107. ^ "By the late Second Temple times, when widely held Messianic beliefs were so politically powerful in their implications and repercussions, and when the significance of political authority,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religious belief for the fate of the Jews as a people was so widely and vehemently contested, it seems clear that Jewish nationhood was a social and cultural reality". (Roshwald, Aviel. "Jewish Identity and the Paradox of Nationalism", in Berkowitz, Michael (ed.). Nationalism, Zionism and Ethnic Mobilization of the Jews in 1900 and Beyond, p. 15).
  108. ^ Largely a response to anti-Semitism:
    • "A Jewish movement that aros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 response to growing anti-Semitism and sought to reestablish a Jewish homeland in Palestine." ("Zionism",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 "The Political Zionists conceived of Zionism as the Jewish response to anti-Semitism. They believed that Jews must have an independent state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have a place of refuge for endangered Jewish communities." (Wylen, Stephen M. Settings of Silver: An Introduction to Judaism, Second Edition, Paulist Press, 2000, p. 392).
    • "Zionism, the national movement to return Jews to their homeland in Israel, was founded as a response to anti-Semitism in Western Europe and to violent persecution of Jews in Eastern Europe." (Calaprice, Alice. The Einstein Almana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xvi).
    • "The major response to anti-semitism was the emergence of Zionis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西奥多赫茨尔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Matustik, Martin J. and Westphal, Merold. Kierkegaard in Post/Modernit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178).
    • "Zionism was founded as a response to anti-Semitism, principally in Russia, but took off when the worst nightmare of the Jews transpired in Western Europe under Nazism." (Hollis, Rosemary. The Israeli-Palestinian road block: can Europeans make a difference?PDF (57.9 KiB), International Affairs 80, 2 (2004), p. 198).
  109. ^ The Jewish Agency for Israel Timeline.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08-12-03). 
  110. ^ ushmm.org. [2007-08-15]. (原始内容于2010-03-16). 
  111. ^ Ukrainian mass Jewish grave found. [2011-09-29]. (原始内容于2009-09-28). 
  112. ^ Manvell, Roger Goering New York:1972 Ballantine Books--War Leader Book #8 Ballantine's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Violent Century
  113. ^ Berenbaum, Michael. The World Must Know,"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useum, 2006, p. 103.
  114. ^ 114.0 114.1 Lador-Lederer, Joseph. "World War II: Jews as Prisoners of War", Israel Yearbook on Human Rights, vol.10, Faculty of Law, Tel Aviv University, Tel Aviv, 1980, pp. 70–89, p. 75, footnote 15.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5. ^ Wiener Library: Jewish Brigade. [2009-09-01]. (原始内容于2016-04-14). 
  116. ^ Part 3: Partition, War and Independence. The Mideast: A Century of Conflict. National Public Radio. 2002-10-02 [200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1). 
  117. ^ Bermani, Daphna. . November 14, 2003 [2011年9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23日). 
  118. ^ Horne, Edward (1982). A Job Well Done (Being a History of The Palestine Police Force 1920–1948). The Anchor Press. ISBN 978-0-9508367-0-6. Pages 272, 299. States that Haganah withdrew on July 1, 1946. But remained permanently uncooperative;The Jewish Resistance Move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Virtual Library. RetrievedAugust 12, 2012.
  119. ^ Fishkoff, Sue (October 8, 2008). "A Jewish revival in Birobidzh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Jewish News of Greater Phoenix. Accessed on June 8, 2008; Paxton, Robin (June 1, 2007). "From Tractors to Torah in Russia's Jewish 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deration of Jewish Communities. Accessed on June 8, 2008;Governor Voices Support for Growing Far East Jewish Commun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vember 15, 2004). Federation of Jewish Communities. Accessed on June 8, 2008.Far East Community Prepares for 70th Anniversary of Jewish Autonomous Republ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gust 30, 2004). Federation of Jewish Communities. Accessed on June 8, 2008.

外部链接 编辑

  • The Jewish History Resource Center. Project of the Dinur Center for Research in Jewish History,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 Resources> Modern Period> 20th Cent.> History of Israel> State of Israel The Jewish History Resource Center, Project of the Dinur Center for Research in Jewish History,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 Jewish Virtual Libra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tremely comprehensive
  • Jewish History and Culture Encyclopaed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ficial Site of the 22 Volume Encyclopaedia Judaica
  • Internet Jewish History Source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fering homework help and online texts
  • .
  • .
  • .
  • .
  • .
  • Articles on Australian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rticles on British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arnavi, Eli (Ed.). A Historical Atlas of the Jewish Peopl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92. ISBN 0-679-40332-9
  • Crash Course in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ewish His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bad.org
  • Jewish families in Csicsó - Cicov (Slovakia) until the Holocau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nder the Influence: Hellenism in Ancient Jewish Lif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 Summary of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Berel Wein
  • "The Jews of Wyoming: Fringe of the Diaspo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SBN 978-0-9676357-0-5 by Penny Wolin, 2000

犹太人历史, 本條目可能包含過多章節標題以致內容分散, 請協助改善條目, 統整相近或很小的章節並除去不必要的副標題, 或犹太民族的历史, 是关于犹太人, 以及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的历史, 它也包括在历史进程中犹太人与其他人种, 宗教和文化的互动和发展, 虽然犹太教作为一个宗教首先出现在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323年, 公元前31年, 的希腊记载中, 而且, 最早提到的, 以色列, 的是公元前1213, 1203年刻在麦伦普塔赫石碑上的文字, 但是, 宗教文献讲述的以色列人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 犹太人流. 本條目可能包含過多章節標題以致內容分散 請協助改善條目 統整相近或很小的章節並除去不必要的副標題 犹太人历史 或犹太民族的历史 是关于犹太人 以及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的历史 它也包括在历史进程中犹太人与其他人种 宗教和文化的互动和发展 虽然犹太教作为一个宗教首先出现在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323年 公元前31年 的希腊记载中 而且 最早提到的 以色列 的是公元前1213 1203年刻在麦伦普塔赫石碑上的文字 但是 宗教文献讲述的以色列人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 犹太人流散开始于亚述征服期间 并且在巴比伦征服后 其流散的规模继续扩大 犹太人在整个罗马帝国也普遍存在 而在拜占庭统治时期 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犹太人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虽然其规模并不大 公元638年 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对黎凡特的控制 在欧麦尔 本 赫塔卜统治下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和美索不达米亚 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土地 西班牙的犹太文化黄金时期发生在欧洲中世纪 这时 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穆斯林统治时期 在那段时期 犹太人普遍得到社会的接纳 犹太的宗教 文化和经济生活非常繁荣 在古奥斯曼帝国时期 1300 1600年 犹太人与帝国大多数其他社群一样有一定程度的繁荣 在17世纪 西欧有大量犹太人人口 在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 犹太社群发生了重大变化 犹太人从十八世纪开始开始发起废除限制性法律的解放运动 更广泛地融入欧洲社会 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 欧洲犹太人开始更积极地讨论迁回到以色列 并在其民族故土上重新建立犹太国家 锡安主义运动于1884年正式成立 同时 欧美的犹太人在科学 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成功 其中普遍认为最有名的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哲学家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 那时 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是犹太人 现在情况仍然如此 1 1933年 随着希特勒和纳粹在德国的兴起 犹太人的处境变得更加严峻 经济危机 种族的反犹法律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担忧导致许多犹太人从欧洲逃到巴勒斯坦 美国和苏联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 直到1941年 希特勒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 包括当时有成千上万犹太人居住的波兰和法国 1941年 在纳粹入侵苏联后 纳粹开始执行 最终解决方案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 广泛而有组织的行动 旨在灭绝犹太人 这导致犹太人在欧洲被迫害和谋杀 包括欧洲的北非 支持纳粹的维希 北非和意大利利比亚 大约600万犹太人被有组织地灭绝 这样的种族灭绝被称为 猶太人大屠殺 或 Shoah 希伯来语 在波兰 所有集中营加起来 有三百万犹太人在毒气室中被杀 其中 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有一百万人被杀 1945年 巴勒斯坦的犹太抵抗组织统一和组建了犹太抵抗运动 这个运动开始攻击英国当局 戴维 本 古里安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 在以色列地建立的犹太国家称为以色列 紧接着 所有阿拉伯邻国都来攻击以色列 但新成立的IDF奋力抵挡 1949年战争结束 以色列国家开始建设国家 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犹太人 今天 2016年 以色列是議會制国家 人口超过800万 其中约600万是犹太人 最大的犹太社区在以色列和美国 主要的社群分布在法国 阿根廷 俄罗斯 英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和德国 目录 1 犹太史的历史分段 2 以色列王国与犹太王国 2 1 补充 巴比伦之囚 约公元前587年 公元前538年 3 帝国统治时期 波斯 希腊和罗马 4 大流散的肇始 5 中世纪 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 5 1 巴比伦的犹太人 219 1250 5 2 拜占庭时期 324 638年 5 3 伊斯兰时期 638 1099 5 4 穆斯林西班牙早期的犹太黄金时期 711 1031 5 5 十字军时期 1099 1260 5 6 马木留克时期 1260 1517 5 7 中世纪 伊斯兰统治的欧洲 北非和中东 5 8 欧洲 6 进入中国的犹太人 7 启蒙运动和解放时期 8 现代早期 8 1 宫廷犹太人 8 2 西班牙和葡萄牙 8 3 港口犹太人 8 4 奥斯曼帝国 8 5 波兰 立陶宛 8 6 欧洲启蒙与哈斯卡拉运动 18世纪 8 7 哈西迪猶太教 9 19世纪 10 20世纪 10 1 锡安主义与大规模移民活动 10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纳粹大屠杀 10 3 现代以色列 10 4 建立以色列国 11 21世纪 12 参见 13 参考文献 14 外部链接犹太史的历史分段 编辑犹太人和犹太教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 在犹太教之前的古代以色列 从开始到公元前586年 2 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犹太教的开始 3 公元70年第二圣殿毁灭后形成的拉比犹太教 4 拉比犹太教的时代 从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基督教得到政治权力到18世纪基督教政治霸权的结束 5 多元犹太教时代 从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到现在 2 以色列王国与犹太王国 编辑 nbsp 分布在以色列地的以色列十二支族 自1695年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哈加达主条目 古代以色列历史 根据犹太人对圣经的注释记载 犹太人的始祖是圣经中记载的亚伯拉罕 以撒和雅各等人 他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 3 雅各 阿拉伯语发音为葉爾孤白 是以撒的兒子 亞伯拉罕 阿拉伯發音為易卜拉欣 的孫子 後來改名叫以色列 意思是 和神搏鬥的人 而且因為他在和神搏鬥的時候傷了腿筋 所以猶太人在宰殺動物時都要把腿筋挑出來丟棄 至今为止发现的证明以色列存在的年代最古的证据 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古埃及麦伦普塔赫石碑 4 当时在迦南地区生存的犹太人是最先奉行一神教的民族 5 圣经中记载 当时的犹太人在士师 既负有宗教和仪式方面的职能 也担任法官的角色 领导下 享受着充分的自治 雅各生有12個兒子 由於約瑟的關係 在七個荒年的第二年遷移到埃及 受到當時統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優待 居住在尼羅河下游 轉變為農業民族 喜克索斯人被努比亞人暴動趕出埃及後 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劇下降 淪為埃及人的奴隸 他們在摩西 阿拉伯發音為穆薩 的帶領下逃出埃及 逃回巴勒斯坦定居 以色列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十二支族 原來在巴勒斯坦分居 後來統一成一個國家 先由便雅憫支族中的掃羅作王四十年 因此以色列人有了第一位国王 扫罗王 之后犹大支派的大卫王击败了周边亚兰 腓力士的骚扰 定都耶路撒冷 建立了在新月地区西部称霸的以色列王国 6 nbsp 记载于圣经中的对所罗门圣殿的重建情景然而 考古学揭示了犹太人起源的一个不同故事 他们并不一定离开黎凡特 考古学家证明 以色列大部分当地的起源在迦南地区而不是埃及 这些证据是占主导地位的 这让 出埃及或在西奈旷野四十年的朝圣 没有太多可能 7 许多考古学家放弃对摩西和出埃及记的考古调查 认为这是 无结果的研究 7 一个世纪以来 考古学家和埃及古物学家的研究没有证据可以直接证实以色列人在埃及被掳 出埃及 并逃离旷野 这让他们认为 铁器时代的以色列 犹大王国和以色列的王国 起源于迦南 而不是埃及 8 9 最早的以色列定居点的文化是迦南人的文化 他们的敬拜对象是迦南人神的埃爾 陶器仍然是当地的迦南传统 文字是早期迦南人的文字 唯一将 迦南 与 以色列 村庄区分开来的是遗迹中没有猪骨头 尽管这可以是种族标记 或由于其他仍旧有争议的因素 10 在公元前970年 大卫王之子所罗门成为以色列国王 11 他历经10年之久 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圣殿 史称 第一圣殿 或 所罗门圣殿 但在所罗门死后 北部的十个支族联合起来 独立于南方的两个支族 建立了以色列王國 12 公元前722年 亚述国击败以色列王国 亡国的犹太人被大批流放至外地 这便是犹太人大流散的肇始 13 nbsp M Gottlieb畫公元前586年 南部的犹太王国也终于被强大的巴比伦攻占 而犹太教圣殿也被异族烧毁 至此 犹太历史上所谓的 第一圣殿时期 结束 14 大批犹太精英作为俘虏被带到巴比伦 史称 巴比伦囚虏 犹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国土和家园 直至70年后 波斯帝國击败巴比伦 一定程度地解放了犹太人 此后不久 得到波斯人资助的犹太人建造了第二座犹太教圣殿 从而开创了 第二圣殿时期 补充 巴比伦之囚 约公元前587年 公元前538年 编辑 参见 新巴比倫帝國 在犹太人反对新的统治权力和随后被囚虏之后 猶大王國在公元前587年被巴比伦军队征服 第一圣殿被摧毁 南国犹大的精英和许多人被流放到巴比伦 宗教在传统圣殿之外发展起来 也有一部分人逃往埃及 在耶路撒冷沦陷之后 巴比伦 现今的伊拉克 成为犹太教的重要中心 巴比伦的第一个犹太社群首先是公元前597年以及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圣殿毁灭后约雅斤率领犹大支派流亡到巴比伦形成的 15 巴比伦建立了最大和最显赫的犹太城市和社区 成为犹太生活的中心 一直持续到13世纪 16 到第一世纪 巴比伦的犹太人口迅速增长 15 在公元200年 500年之间 从原来估计的100万人 增加到200万人 一部分是由于自然增长 而更多是犹太人的移民 他们从以色列地迁移过来 巴比伦地区的犹太人口占世界犹太人口的1 6 17 在那里 他们用古犹太人的巴比伦 希伯来语和亞拉姆語写出巴比伦塔木德 犹太人在巴比伦建立了塔木德学院 Geonim 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038年 它成为犹太人的学术中心 它也是犹太律法在巴比伦的发展中心 两个最著名的学院是Pumbedita学院和Sura学院 主要的Yeshivot也位于Nehardea和Mahuza 半个多世纪后 波斯帝国在公元前540年征服了巴比伦 一些由先知以斯拉和尼希米领导的信徒回到祖国和传统习俗 其他犹地亚人 18 并没有永久地返回 而仍旧流亡 并在以色列地以外独立发展 特别是在公元七世纪穆斯林征服了中东之后 帝国统治时期 波斯 希腊和罗马 编辑参见 波斯第一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托勒密埃及 塞琉古帝國 馬加比家族 哈斯蒙尼王朝 羅馬共和國 羅馬帝國 猶太行省和犹太罗马战争 在波斯第一帝国遭亚历山大大帝滅亡后 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考虑将希腊文明引入波斯 犹太人原本已经接受了希腊文化 但当塞琉古帝國国王安条克四世企图将耶路撒冷圣殿用于祭祀希腊教主神宙斯时 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马加比家族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 史称 马加比家族起义 这次起义的胜利保住了圣殿 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 史称 哈斯蒙尼王朝 这个王朝从公元前165年持续至公元前63年 最终被罗马帝国吞并 猶大地納入羅馬帝國版圖之內 在罗马人的早期统治时期 哈斯摩尼王朝仍保留了部分实权 但最终马加比家族被大希律王彻底消灭 以残暴闻名的大希律王是以东人 获罗马帝国特权而统治整个以色列地区 他曾经扩建了犹太教的圣殿 19 当大希律王去世后 罗马帝国开始直接统治以色列地区 其间统治者频繁更换 而对于犹太人的政策也时紧时松 罗马人与犹太人最大的分歧在于多神教与一神教之间的差异 对此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的信仰 20 公元66年 以色列地区发生饥荒之后 犹太人发动了一场针对罗马帝国的起义 史称 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 起义被罗马皇帝维斯帕先之子及其继承人提图斯镇压 21 如今 提图斯凯旋门仍然屹立在罗马城 其墙体上的浮雕描绘了攻克耶路撒冷的过程和运回罗马的犹太灯台等战利品 因此 尊重历史的犹太人都不会从该凯旋门内经过 而是选择绕过这个犹太人历史上的耻辱标志 22 罗马军队破坏了耶路撒冷城的大部分建筑 只留下了圣殿的一部分基础 如今被称为西墙 23 在这次起义失败之后 仍有可观数目的犹太人继续生活在其国土内 而统治者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信仰 nbsp 提图斯凯旋门墙体上的浮雕 描绘了罗马军队将战利品犹太灯台运回罗马的情景 在公元二世纪 罗马皇帝哈德良开始重建耶路撒冷 但对犹太人的一些宗教习俗进行了限制 作为反抗 犹太人在西蒙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再次发动起义 24 哈德良迅速调动大批军队 以压倒性优势镇压了这次起义 并杀害了50万左右的犹太人 25 当135年罗马军团大批到达后 犹太人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城 而大多数犹太人信仰也被当局严令禁止 26 随着耶路撒冷的衰落和犹太人的被放逐 犹太教结束了以圣殿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而拉比作为小规模犹太教社团中的领袖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在罗马统治时期后 犹太教圣经中不再加入新的内容 27 犹太教人士开始倾向于对圣经进行解释和完善哈拉卡等工作 并着力制定不成文法 在塔木德中记载犹太人的传统文化 这一运动从1世纪持续到了5世纪前后 28 到212年为止 所有犹太人都已归属罗马帝国统辖之下 当狄奥多西一世登基罗马帝国皇位后 基督教开始成为这个日渐衰落的帝国的国教 在罗马帝国晚期 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社会特征截然不同 与自由 分散和以社团为中心的犹太人不同的是 基督教徒生活在一个由教皇和皇帝为绝对权威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之中 29 在古以色列王国灭亡之后 犹太人社群之中的政治体制相对来说是比较民主的 对于旧约 申命记 29 9中的 今日 你们的首领 族长 原文作支派 长老 官长 以色列的男丁 一段 塔木德中的拉比如此解释 尽管我指定了你们的首领 长老和官长 但你们在我面前一律平等 此外 塔木德中也经常提及 拥有权利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义务 这个理念 29 大流散的肇始 编辑主条目 犹太人流散 尽管从巴比伦时代起 犹太人已开始离开古以色列地区 但罗马帝国对犹太人起义的镇压才真正导致犹太人大规模地离开故土 从而开始这个民族漫长而悲惨的流亡历程 30 当时虽然仍有一部分犹太人生活在犹太王国 该地区被罗马人改称为 巴勒斯坦 但另一些犹太人被卖作奴隶 同时也有一些犹太人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公民 31 一些宗教史学者推测古代的一大部分犹太人来源于地中海沿岸希腊罗马文明中皈依犹太教的居民 上述地区包括亚历山大港和安纳托利亚等地 32 据记载 在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古埃及 其总人口约为750万 其中犹太人约有100万左右 33 尽管遗传学上的证据并不够充分 但一些历史学家仍根据一些史料推断 在基督教的新兴时期 整个罗马帝国居民的10 为犹太人 这个数字只能通过 皈依说 来解释 32 nbsp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处犹太会堂 位于塞法迪犹太人的聚居点在大流散开始的数百年间 最重要的犹太人聚居点仍是巴比伦 在这座城市 犹太教经典 塔木德 得以诞生 犹太文化得到了较为宽松的待遇 而在拜占庭帝国 犹太人的境遇更为恶劣 当地政府不允许犹太人建造宗教礼拜的场所 也不批准任何犹太宗教机构的设立 34 基于对弥赛亚再度降临的信仰 犹太人与侵入巴勒斯坦地区的波斯人联盟 一度收复了拜占庭帝国统治的耶路撒冷 并统治了该城三年时间 但此后波斯帝国与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議和 基督教再次占据统治地位 而之前幸存下来的犹太人再次被驱逐出耶路撒冷 35 随着伊斯兰军队在军事上对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优势扩大 犹太人的境遇又一次得到了改善 但他们仍然被视为二等民族 36 为了对抗伊斯兰力量 1096年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企图夺回耶路撒冷 并摧毁该地区残存的犹太人族群 为了守卫仅有的家园 犹太人积极地参与耶路撒冷的防卫战 与十字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37 当最终城市陷落时 十字军将犹太人集中到一个犹太教会堂 进行残忍的屠杀 38 在海法 犹太人孤军奋战 与十字军奋战一月有余 1099年6月至7月 直至该城被攻破 此时距离古代犹太王国灭亡已达1000年之久 但犹太人社团仍遍布这片地域 其中有55个城镇为历史学家所知悉 包括耶路撒冷 提比利亚 拉姆拉 Ramleh 阿什凯隆 凯撒利亚港和加沙等 39 nbsp 伊比利亚半岛上犹太文化的黄金时期 一名领诵人诵读逾越节故事的场景 取自14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哈加达中世纪 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 编辑主条目 中世纪犹太人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 已有一部分犹太人在欧洲定居 在基督教会尚未形成严密组织的中世纪早期 犹太人及其宗教并未受到严苛的待遇 40 公元800年至1100年间 约有150万犹太人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各国 41 他们未成为封建阶级社会中的一部分 因此幸运地避开了许多基督徒不得不承受的奴役或战争的磨难 42 与大多数没有文化的基督徒不同 绝大多数犹太人都能写能读 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 43 由于他们在金融业 行政和医生等行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因此往往受到地方君主或贵族的庇护 避免了在基督教社会中的孤立处境 44 基督教学者甚至会与犹太教拉比讨论圣经的有关话题 45 但此后不久 罗马天主教廷通过变革 势力大大增强 尤其是在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创立后 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基督教徒和对异教缺乏容忍的中产阶级纷纷崛起 从此犹太教的好日子便不复存在了 早在1300年 天主教修士和地方僧侣就开始在基督受难剧中大肆宣扬犹太人杀害了耶稣这一情节 从而鼓动普通市民仇视或杀害犹太人 46 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和驱逐 当14世纪中叶恐怖的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一半以上人口后 不幸的犹太人又被当做了替罪羊 47 最后到了1500年左右 屡受压迫的犹太人终于在波兰找到了相对安全的环境 并再次繁盛起来 48 nbsp 大流散後散居各地猶太人在不同年代被迫遷移示意圖曾有历史学家认为有一段时期 生活在西班牙的犹太人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犹太人的总和 有一些统计数据表明 在12世纪 赛法迪犹太人构成了全球犹太人总人口中的90 左右 但这一比例在之后迅速下降 49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运动对犹太人社群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50 而且也推进了限制犹太人从事大多数经济活动的立法活动 51 这一结果是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货币借贷和其他贸易行业 从1300年起 犹太人被驱逐出英格兰 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迫向东迁移到波兰等东欧国家 52 根据1764年的统计 约有75万犹太人居住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境内 而当时全球的犹太人总数也仅在120万左右 53 1492年 当基督教最终统治伊比利亞半岛后 基督教徒们终于对犹太人发起了最终和最强势的驱逐运动 参见西班牙犹太人历史和葡萄牙犹太人历史 54 到了17世纪 尽管程度有所不同 但总体而言 西欧各国的犹太人已严重受到成文法律或无形社会压力的迫害 被迫聚居在所谓 隔都 之中 55 在20世纪初 绝大多数犹太人都生活在沙俄帝国西部及相邻的波兰 立陶宛 白俄罗斯等国境内 56 巴比伦的犹太人 219 1250 编辑 耶路撒冷沦陷之后 巴比伦 现代的伊拉克 成为犹太教一千多年的焦点 巴比伦的第一个犹太社群首先是公元前597年以及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灭之后约雅斤率领的犹太 Judah 支派派亡到巴比伦形成的 许多犹太人在公元135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后留在那里 并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仍旧如此 15 巴比伦建立了最大和最显赫的犹太城市和社区 成为犹太生活的中心 这一直持续到13世纪 到第一世纪 巴比伦的犹太人口迅速增长 15 在公元200年 500年之间 从原来估计的100万人 估计有100万犹太人 增加到200万人 一部分是由于自然增长 而更多是犹太人的移民 他们从以色列地迁移过来 巴比伦地区的犹太人口占世界犹太人口的1 6 17 在那里 他们用古犹太人的巴比伦 希伯来语和亚拉姆语写出巴比伦塔木德 犹太人在巴比伦建立了塔木德学院 英语 Talmudic Academies in Babylonia 也被称为Geonim Geonim 是圣经希伯来文的 辉煌 或 天才 的意思 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038年 它成为犹太人的学术中心 也是犹太律法在巴比伦的发展中心 两个最著名的学院是Pumbedita学院和Sura学院 主要的Yeshivot也位于Nehardea和Mahuza 塔木德叶史瓦学院成为犹太文化和教育的主要部分 犹太人继续在西欧和东欧 北非建立叶史瓦学院 几个世纪后 他们继续在美国和世界其他犹太人流散的国家中建立叶史瓦学院 今天 在叶史瓦学院的塔木德研究仍在继续进行 犹太人建立了大量的叶史瓦学院 其中大多位于美国和以色列 57 这些巴比伦的塔木德叶史瓦学院是在Amoraim时代之后 Amoraim 意为 阐述者 在以色列地和巴比伦中活跃的圣人 他们是在米书拿结束的时代和塔木德 220年 500年 结束的时代之间的圣人 和Savoraim时代之前建成的 Savoraim 意为 推理者 巴比伦妥拉学习场所Beth midrash的圣人 他们是在从5世纪Amoriam时代的结束到Geonim时代的开始之间的圣人 Geonim 希伯来语 גאונים 是Sura和Pumbedita的两个伟大的拉比学院的院长 是中世纪初期世界犹太社群普遍接受的精神领袖 他与革命的Resh Galuta Exilarch 相反 后者对伊斯兰地上的犹太人拥有世俗权威 传统认为Resh Galuta是犹太国王的后裔 这就是为什么帕提亚的国王会尊敬他 58 对于古典时代后期和中世纪初的犹太人来说 巴比伦的yeshivot与古老的猶太公會有很多相同的功能 即 作为犹太宗教当局的理事会 这些学院成立于琐罗亚斯德教萨珊王朝统治下 在伊斯兰统治的巴比伦之前 他们位于萨珊王朝首都不远的地方 这个首都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七世纪 当波斯被征服后 这些学院随后在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下经营了四百年 根据Sherira Gaon Sura学院的第一个加昂 gaon 是Mar Bar Rab Chanan 他在609年任职 Sura的最后一个加昂 gaon 是Samuel ben Hofni 他于1034年去世 Pumbedita的最后一个加昂是Hezekiah Gaon 他于1040年遭到酷刑而死 因此 Geonim的活动涵盖近450年的时间 巴比伦犹太教的主要城市之一是Nehardea 那时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 主要由犹太人组成 15 人们认为 Nehardea的一个非常古老的犹太会堂是由约雅斤王建造的 在Nehardea附近的Huzal还有另一座会堂 在不远处可以看到以斯拉学院的废墟 在哈德良时期之前 Akiba由于犹太公会的派遣而来到Nehardea 进与当地居住的学者就婚姻法 Mishnah Yeb end 进行了讨论 在同一时间 在Nisibis 美索不达米亚北部 有一个优秀的犹太学院 那里的门口站着Judah ben Bathyra的雕塑 许多犹太学者在被迫害的时候在这个学院中找到了避难所 由犹太移民Hananiah Joshua ben Hananiah的侄子 在Nehar Peḳod创建的学校也获得了暂时的重要性 该学校可能是巴比伦犹太人与以色列犹太人之间分裂的原因 因为犹太当局及时地制止了Hananiah的野心 拜占庭时期 324 638年 编辑 犹太人在整个罗马帝国也普遍存在 而在拜占庭统治时期 地中海地中东和东部区的犹太人也得到进一步的小规模发展 拜占庭帝国充满斗争性 排他性的基督教和政教合一对犹太人无利 因此 流散的犹太人在帝国的状况和影响力也急剧下降 将犹太人转变为基督教是基督教的官方政策 基督教领袖利用罗马的官方权力试图达到目的 公元351年 犹太人反抗了总督康斯坦谢斯 加卢斯 英语 Constantius Gallus 增加的压力 加卢斯镇压了起义 摧毁了发起起义的加利利地区的主要城市 Tzippori和Lydda 两个主要的律法学院的地点 从未得到恢复 在这个时期 Hillel II的提比里亞Nasi创造了一个官方日历 它不需要每月观察月亮 月份被定下来了 日历不需要犹太人的进一步权威 大约在同一时间 提比里亞的犹太学院开始整理Judah HaNasi去世之后几代学者研究所发展出来的米書拿 braitot 解释和阐释的综合文本 这些文本是按照米書拿的顺序组织的 在米書拿的每一段之后是所有关于米書拿的解释 故事和回答的汇编 这个文本叫做耶路撒冷塔木德 在朱利安皇帝统治时期 犹地亚的犹太人暂时没有受到官方的迫害 朱利安的政策是将国家回复到希腊化的时期 他鼓励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 在朱利安短暂的统治期间 从361到363良 犹太人并不能充分地重建自己的文化 因为很快罗马基督教的统治在帝国中恢复过来 从398年开始 约翰一世被选为君士坦丁堡主教 基督教对犹太人抨击的修辞越加激烈 约翰一世布道的题目有 反犹太人 和 关于Statues Homily 17 在其中 约翰一世宣布反对 犹太人之病 59 这种激烈的语言加剧了基督教对犹太人的不信任 他们仇恨大规模的犹太定居点 这些定居地有安提阿和君士坦丁堡 五世纪初 狄奧多西一世颁布了一系列对犹太人实行官方迫害的法令 犹太人不得拥有奴隶 不得建立新的犹太教堂 担任公职或在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打官司 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的婚姻被认为是一项死罪 基督徒改信犹太教也是死罪 狄奧多西一世解散了公会 废除了Nasi的职务 查士丁尼一世当局进一步限制了犹太人的市民权利 并威胁他们的宗教特权 他干涉犹太会堂的内政 例如禁止在神圣的礼拜中使用希伯来语 不遵守限制的人受到体罚 流放和财产损失的威胁 在离 Syrtis Major不远的Borium 犹太人抵抗拜占庭大将贝利撒留反对汪达尔人的运动 于是 犹太人被迫接受基督教 他们的犹太会堂被改造成教堂 60 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继任者需要考虑犹太省以外的事情 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军队去执行这些规定 结果 在5世纪迎来了建立新犹太会堂的浪潮 许多会堂都具有美丽的马赛克地板 犹太人采用了拜占庭文化的丰富艺术形式 这个时期犹太人的马赛克描绘人 动物 灯台 黃道帶和圣经人物 Beit Alpha 它描绘了亚伯拉罕献祭一只羊而不是他的儿子 旁边有一个黃道帶 提比利亚 伯珊 Beit Shean 和 Tzippori会堂是这些犹太会堂地板的出色例子 犹太人在拜占庭统治下的不稳定存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主要是由于偏远的阿拉伯半岛 那里居住着大量犹太人 参看英文词条History of the Jews under Muslim Rule 的穆斯林宗教迅速发展起来 穆斯林在636年的Battle of Yarmouk中战胜了拜占庭 并在几年内将拜占庭人从圣地 或黎凡特 定义为现代的以色列 约旦 黎巴嫩和叙利亚 中驱除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 许多犹太人逃离了其余的拜占庭领地 而喜欢居住在哈里發國 哈里发国是由最高宗教和政治领袖哈里发领导的伊斯兰国 穆斯林世界存在的穆斯林帝国通常被称为哈里发国 拜占庭帝国的犹太社区的规模并不受到一些皇帝 尤其是查士丁尼一世 试图安那托利亞犹太人改信基督教的影响 因为这些尝试几乎没有成功过 在拜占庭统治期间 历史学家继续研究犹太人在小亚西亚的地位 例如 见J Starr The Jews in the Byzantine Empire 641 1204 S Bowman The Jews of Byzantium R Jenkins Byzantium Averil Cameron Byzantines and Jews Recent Work on Early Byzantium Byzantine and Modern Greek Studies 20 1996 拜占庭并没有记录到西欧当时流行的体制的迫害类型 大屠杀 火刑 大规模驱逐等 君士坦丁堡许多犹太人在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 征服了城市后仍然留在那里 61 在七 八世纪的时候 可萨人 一个西突厥的属部落 他们三百年来 约 650 965 统治着大片地区 主要是从伏尔加 顿河草原地区一直到克里米亚东部和北高加索地区 似乎已经转化为犹太教 关于这种转化的完整过程还不清楚 自希腊时代以来 克里米亚一直存在犹太人口 犹太从拜占庭统治地区进入该地区可能加强了可萨人的转信 也许在4世纪 Kingdom of Semien 现代埃塞俄比亚中的犹太国 建立了 一直持续到17世纪 伊斯兰时期 638 1099 编辑 公元638年 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对黎凡特的控制 在欧麦尔 本 赫塔卜统治下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以及美索不达米亚 叙利亚 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土地 作为政治制度 伊斯兰教为犹太人的经济 社会和知识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欧麦尔 本 赫塔卜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新建立他们的地位 他们已经有五百年没有这样的权利了 犹太传统将欧麦尔 本 赫塔卜称为仁慈的统治者 米德拉什 Nistarot de Rav Shimon barYoḥai 将他称为 以色列的朋友 62 据阿拉伯地理学家Al Muqaddasi的说法 犹太群体的工作是 货币的试金者 染色者 制革商和银行家 在欧麦尔 本 赫塔卜时期 许多犹太官员在政权中服役 Moshe Gil教授写到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统治时 以色列大多人口都是犹太人 63 在此期间 犹太人生活在古巴比伦的所有繁荣社区 在Geonic时期 公元650 1250年 巴比伦的叶史瓦学院是犹太研究的主要中心 这些学校的头领Geonim 意为 辉煌 或 天才 被公认为犹太律法的最高权威机构 穆斯林西班牙早期的犹太黄金时期 711 1031 编辑 西班牙的犹太文化的黄金时期恰逢欧洲的中世纪 这时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处于穆斯林统治时期 在那段时间里 犹太人普遍被社会接受 犹太宗教 文化和经济生活非常盛行 伊比利亚半岛犹太人因此获得一段宽容时期 在穆斯林征服之后 从非洲移民而来的犹太人数增大了犹太人口 特别是912年以后 在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和他的儿子Al Hakam II统治期间 犹太人繁荣昌盛 他们致力于服务后倭马亚王朝 研究科学和商业与工业 特别是丝绸和奴隶贸易 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犹太经济扩张是无与伦比的 在托萊多 西班牙 犹太人将阿拉伯语文本翻译成罗马语言 以及将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文本翻译成阿拉伯语 犹太人也在植物学 地理学 医学 数学 诗歌和哲学上有贡献 64 一般来说 犹太人被允许按照他们社区的法律和经文来实践他们的宗教信仰 此外 他们受到的限制是社会性和象征性的限制 而不是具体和实际性质的限制 也就是说 这些规定有助于界定两族之间的关系 而不是为了压迫犹太人 65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的宫廷医师和外交官是Hasdai ben Isaac ibn Shaprut 他是Menahem ben Saruq Dunash ben Labrat以及其他犹太学者和诗人的赞助人 犹太人在这个时期的思想在诸如Samuel Ha Nagid Moses ibn Ezra Solomon ibn Gabirol 犹大 哈列维和邁蒙尼德等著名人物中得到繁荣蓬勃的发展 64 在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执政期间 学Moses ben Hanoch被任命为科爾多瓦 西班牙 的拉比 因此 安达卢斯成为塔木德研究的中心 科爾多瓦 西班牙 是犹太专家的地点 这个黄金时代由于穆瓦希德王朝入侵安达卢斯而结束 穆瓦希德王朝是一个来自北非的保守王朝 他们对宗教少数群体非常不宽容 十字军时期 1099 1260 编辑 1099年 犹太人帮助阿拉伯人捍卫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入侵 当城市被攻占后 十字军在犹太会堂聚集了许多犹太人 并将其烧毁 在海法 犹太人几乎单独地捍卫了十字军入侵城市 足足持续了一个月 1099年6月至7月 当时 犹太社区分布在全国各地 包括耶路撒冷 提比里亞 Ramleh 亚实基伦 凯撒利亚和加沙 由于犹太人在十字军时期不允许持有土地 他们在和平时期在沿海城镇的工商业中工作 他们大多数是工匠 西顿的吹玻璃者 耶路撒冷的皮毛商和染色人 66 在此期间 提比里亞的马所拉文士建立了niqqud 一种用于表示元音的或区分希伯来字母表字母的不同发音的附加符号系统 在这个时候 巴勒斯坦记录了许多piyutim和米德拉什 66 邁蒙尼德写到 1165年他访问了耶路撒冷 并去了圣殿山 在那里他在 伟大 神圣的屋子 里祷告 67 邁蒙尼德为自己和儿子设立了一个年度假期 玛西班月第六日 纪念他在圣殿山上祷告的那一天 另一个是玛西班月第九日 纪念他有幸在希伯仑的Cave of the Patriarchs中祈祷 在1141年 Yehuda Halevi发出呼吁 要求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地 他自己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经历了科爾多瓦 西班牙 的暴风雨之后 他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在那里他受到朋友们和仰慕者的热烈欢迎 在杜姆亚特 他不得不与自己的心思搏斗 他的朋友Ḥalfonha Levi也恳求他留下 因为在埃及他将没有宗教迫害 他开始走陆上的崎岖路线 他在泰尔和大马士革途中遇到很多犹太人 犹太传说认为 他接近耶路撒冷 被圣城的景象震撼 他唱了最美丽的挽歌 即有名的 Zionide ion ha lo Tish ali 在那个时刻 一个阿拉伯人从门口跳出来 将他击倒 他在这个事故中丧生 马木留克时期 1260 1517 编辑 1260 1516年 以色列地是马木留克帝国的一部分 他们从土耳其首先开始统治 然后统治埃及 在邁蒙尼德之后 战争 起义 流血和破坏接踵而来 犹太人遭受迫害和屈辱 但是幸存的记录记载了在十六世纪初至少有30个犹太城乡社区 据记载 納贺蒙尼德1267年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定居地 他搬到了阿卡 在那里他积极地传播犹太学说 当时的圣地对此并不在意 他周围聚集了一圈学生 人们成群结队而来 有的甚至来自幼发拉底河地区 据说犹太教卡拉派来参加了演讲 其中包括长老Aaron ben Joseph 他后来成为了犹太教卡拉派最重要的权威之一 在納賀蒙尼德抵达耶路撒冷后不久 他就致信他的儿子Nahman 信中他描述了圣城的荒凉 当时 只有两个犹太人居住在那里 两兄弟 他们是做染色 在后来一封写自阿卡 以色列 的信中 納賀蒙尼德劝他的儿子要培养谦卑的品格 他认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美德 另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第二个儿子 后者在卡斯蒂利亞王權的宫廷中有一个官方的地位 納賀蒙尼德建议他每天诵读祈祷文 尤其警告他不要从事不道德的行为 納賀蒙尼德在七十六岁死亡 他的遗体埋在海发 在Yechiel of Paris旁 Yechiel在1260年移民到了阿卡 以色列 同行的有他的儿子和一大群追随者 在那里 他成立了塔木德学院 Midrash haGadol d Paris 人们认为 他在1265年至1268年期间死亡在那里 1488年 米書拿评论者Obadiah ben Abraham抵达耶路撒冷 这标志着这个土地上犹太社区的新的回归期 68 中世纪 伊斯兰统治的欧洲 北非和中东 编辑 主条目 穆斯林统治下的犹太人历史 中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上 处在相对自由环境中的犹太人取得了数学 天文学 哲学 化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69 因此这一时期常被称为 伊比利亚半岛犹太文化黄金时代 70 据犹太历史学家莱昂 波里亚克夫 法语 Leon Poliakov 的研究 在早期伊斯兰社会中 犹太人享有充分的自由 其社群活动也非常活跃 当时的法律或社会观念并没有限制犹太人从事任何经济活动 许多犹太人跟随着穆斯林 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家园和犹太人社区 巴格达的高官也将其资产委托给犹太银行家打理 犹太人在海上货物买卖和奴隶贸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更有甚者 基督教纪元10世纪波斯地区的主要港口城市Siraf的地方长官也由犹太人担任 71 从11世纪开始 各地逐渐出现一些迫害犹太人的事件 72 1066年的格拉纳达大屠杀中 安达卢斯的全部犹太人惨遭灭绝 73 在中世纪的北非 74 埃及 75 叙利亚 76 和也门 77 也发生了数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 当时控制着伊比利亚地区的伊斯兰教穆瓦希德王朝比穆拉比特王朝奉行更彻底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因此对待统治范围内的犹太人和基督教徒 这两类人被统称为 吉玛人 阿拉伯语 ذمي 更为苛刻严酷 大量犹太人和基督徒被驱逐出摩洛哥和安达卢斯 78 犹太人面对仅有的改宗皈依或种族灭亡的两个选择时 毅然决定集体外迁 当时包括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家族在内的许多犹太人向东迁移到较为宽容的穆斯林国家 而另一部分犹太人则被迫向北进入基督教日渐兴盛的西欧和中欧地区 79 80 而从15世纪起 摩洛哥的犹太人被限制居住在称为 犹太人区 阿拉伯语 الملاح 希伯來語 מל אח 的特定社区内 81 欧洲 编辑 美国作家詹姆斯 卡罗尔 James Carroll 说 犹太人占罗马帝国总人口的10 按照这个比例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预 今天世界上将有2亿犹太人 而不是1千3百万人 82 很早以前 犹太人口已经存在于欧洲 特别是在前罗马帝国的地区 当犹太人男性移民时 他们有时候从当地人中找妻子 正如各种MtDNA与犹太人群中的Y DNA对比所显示出的一样 贸易商有时候会加入这些群体 随后的散居人士也加入这些群体 关于法国和德国犹太社群的记录可以追溯到4世纪 西班牙的大量犹太社群很早据已经有记载 83 历史学家诺曼 康托 Norman Cantor 和其他20世纪的学者对中世纪是否一个犹太人的困难时期的传统说法存在异议 在基督教会充分被组织起来 变成具有越来越多规则的机构之前 早期的中世纪社会是宽容的 在800至1100年间 约有150万犹太人住在基督教欧洲 因为他们不是基督徒 他们不被列为神职人员 骑士和农奴的封建制度划分中 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好像基督教社会的普通人一样遭受强迫劳动和军事征兵的要求 在与基督教社会的关系中 犹太人受到国王 首领和主教的保护 因为他们在金融 行政和医疗三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服务 84 对圣经感兴趣的基督学者向塔木德的拉比咨询 随着罗马天主教强化为一个机构 方济会和道明會建立起来了 有竞争激烈的中产阶级组成的城镇居民基督徒也在屹起 1300年 天主教会修士和当地牧师在圣周期间表演耶稣受难的戏剧 它根据福音书描绘了 当代着装的 犹太人杀死了基督 从这个时期起 犹太人被迫害和驱逐出境变得流行了 约1500年左右 犹太人在当今的波兰找到相对的安全感 开始变得繁荣昌盛 84 1300年后 犹太人在基督教欧洲受到更多的歧视和迫害 由于教会禁止天主教徒借钱获取利息 于是一些犹太人成为显赫的放债人 基督徒统治者逐渐看到这类人可以提供借贷而不用被逐出教会的好处 因此 西欧的货币贸易成了犹太人的专长 但是 几乎每一次 当犹太人通过银行交易获得大量资金时 国王都会接管这些钱 不论是他们在生还是死后 犹太人成为帝国的 servi camerae 国王的财产 他们可以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财产供给王公或城市 85 犹太人经常在欧洲各国被屠杀 流亡 这些迫害在十字军东征时达到了第一次高峰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 1096 中 莱茵河和多瑙河上兴盛的犹太社群被彻底摧毁 参见German Crusade 1096 在第二次东征 1147 中 法国的犹太人受到频繁的屠杀 他们也受到1251年和1320年牧羊人十字军 Shepherds Crusade 的攻击 十字军东征之后 犹太人遭到大规模的驱逐 其中包括 1290年 所有英国犹太人被驱逐 1396年 10万犹太人被驱逐出境 1421年 数千人被驱逐出奥地利 在这段时间里 欧洲许多犹太人迁移到波兰 他们不是逃离的就是被驱逐的 在那里 他们繁荣发展 迎来另一个黄金时期 进入中国的犹太人 编辑流落到中国的犹太人 成规模进入及有史可考者为北宋开封的 一赐乐业 人 目前发现的家谱共有七姓八家 人数不详 一赐乐业 为北宋皇帝赐名 当为 以色列 的音译 由于犹太教与大约同时代进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徒拥有同样不食豬肉的宗教信仰 因此北宋时代的中国人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混淆 称其宗教为 古教 藍帽回回 朮忽回回 称犹太人为 术忽 竹忽 主吾 主鹘 朱乎得 祝虎 珠赫 等 历史上的中国从来没有经历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阶段 因此进入中国的犹太人不像其它地方的同族那样受到宗教迫害 北宋时的开封 一赐乐业 人拥有与中国汉族人同样的科举考试的权利 至明朝建立时 中国的犹太人已经完全丧失犹太人的信仰 可能尚保存有少量传统习俗 但其本人已经不了解此习俗含义 与周围的汉族无异 明朝建立后 明太祖朱元璋明文规定 色目人 回回人 不许本族内通婚 來源請求 从此时的开封 一赐乐业 人遗留的家谱来看 他们此时已经是可以和 色目人 回回人 通婚的汉族人 启蒙运动和解放时期 编辑主条目 哈斯卡拉运动 nbsp 1806年的法国绘画 描绘了拿破仑解放犹太人的情景 在欧洲启蒙时代 犹太民族内部也涌现出了崭新的思想观念 与欧洲的其他民族一样 犹太民族也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犹太启蒙运动 音译为 哈斯卡拉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犹太人开始摒弃自身与周边民族的隔阂感 主动接触和学习其他欧洲文明的知识 习惯和文化 犹太人学校除了宗教知识外 也开设了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课程 此外 犹太人也开始关注其独特的民族特质 对犹太民族历史和希伯来语的学习兴趣也日渐浓厚 86 犹太启蒙运动对于几乎所有现代犹太教宗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87 同时 这个运动也促进了犹太人与居住地主流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乃至19世纪的犹太教改革运动 88 与此同时 另一个与启蒙运动几乎完全对立的新思潮也应运而生 即 哈西德派 意为 虔诚者 该派创始人为17世纪的波兰犹太教神秘主义拉比伊斯雷尔 巴尔 闪 托夫 希伯來語 הבעל שם טוב 他领导的哈西德运动使犹太教得以再次复兴 89 上述两大思想运动以及犹太教正统派构成了现代犹太教的主要派别的基础 90 在犹太人进行内部改革的同时 欧洲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1791年 法国开始了犹太解放运动 成为首位赋予犹太人平等法律权利的欧洲国家 91 此后 拿破仑一世进一步邀请犹太人走出隔都 并给予他们许多新的政治权利 参见拿破仑与犹太人 92 另外 诸如丹麦 英国和瑞典等国也在启蒙运动时期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歧视政策 创造了对犹太人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 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从其他地区移民到上述国家定居 93 到了19世纪中叶 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都采取了解放犹太人运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外就是教皇国 另外 东欧各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活动仍无减弱 19世纪末的犹太人定居区内依然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屠犹事件 94 东欧各国赤裸裸的暴力排犹运动和西欧各国社会民众的反犹思潮促进了犹太人政治运动的蓬勃发展 并最终导致了锡安主义的诞生 95 现代早期 编辑研究现代犹太人的历史学家已经确定了欧洲犹太人 现代化 从而融入欧洲社会主流的四种不同道路 因为 这时犹太人面临着政治解放所面临的承诺和挑战 所以人们通过欧洲启蒙思想来观察这一进程 使用这种方法的学者们将两种社会类型作为犹太传统衰落的范例 并将其作为犹太文化变化的中介 它导致了猶太人隔都 Ghetto 的崩溃 这两种社会类型中的第一种是宫廷犹太人 Court Jews 他们被描绘为现代犹太人的先驱者 已经融入了资本主义原型的经济中和诸如哈布斯堡君主國这样的宫廷社会的中欧国家中 与国际大都会的宫廷犹太人相比 现代犹太历史学家所提出的第二种社会类型是maskil 博学者 他们支持哈斯卡拉运动 启蒙运动 这个观点认为 maskil追求世俗学术 对拉比传统进行理性主义的批评 它为犹太社会和文化的世俗化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这一确立范式认为 通过 高度非类型化的 德国化的犹太知识分子 所领导自我意识的西化过程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进入了现代性 哈斯卡拉运动诞生了改革派和保守派运动 种下了锡安主义的种子 同时 鼓励在文化上融入犹太人居住的国家 96 在哈斯卡拉运动正在发展的同时 哈西迪猶太教正在作为一种运动而传播 它宣扬与哈斯卡拉运动相反的世界观 20世纪90年代 港口犹太人 Port Jews 的概念被认为是与欧洲哈斯卡拉运动不同的 另一种现代性 港口犹太人和被德国化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不同 它指的是塞法迪犹太人的转信者逃离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重新定居在地中海沿岸 美国大西洋和东部海岸的欧洲城镇中 97 宫廷犹太人 编辑 宫廷犹太人 Court Jews 是犹太银行家或商人 他们从事贷款 并处理一些基督教的欧洲贵族的财政 相应的历史术语是犹太執達吏 Jewish Bailiff 当本地统治者利用犹太银行家的短期贷款服务时 就会出现宫廷犹太人的概念 他们向贵族借钱 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社会影响 贵族赞助者雇佣宫廷犹太人 将他们当作金融家 供应商 外交官和贸易代表 宫廷犹太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家庭联系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为顾客提供食物 武器 弹药和贵重金属等 法庭犹太人的服务所得到的回报有社会特权 包括很高的地位 并且可以住在猶太人居住區 贫民窟 之外 一些贵族想把将银行家放在自己的宫廷中 由于他们受到贵族的保护 因此不用受拉比管辖权的控制 从中世纪以来 宫廷犹太人可以积累个人财富 并获得政治和社会影响力 有时他们也是当地犹太人社区的杰出人物 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来保护 影响他们的弟兄 有时 他们是唯一可以与当地上层社会互动的犹太人 将犹太人的请愿呈给统治者 然而 宫廷犹太人在基督教世界中主要通过基督徒顾客而拥有社会关系和影响力 由于犹太人地位并不稳定 一些贵族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债务 如果赞助的贵族死了 犹太金融家可能会被流放或被处决 西班牙和葡萄牙 编辑 西班牙对许多犹太社区的大规模压制发生在14世纪 特别是1391年的一次大屠杀中 导致西班牙30万犹太人转信为天主教 随着1492年格拉纳达王国被摧毁 天主教君主颁布了阿罕布拉法令 这个法令让西班牙剩下的十万名犹太人在转信和流亡之间进行选择 结果 估计有5万到7万犹太人离开了西班牙 其余的加入了西班牙本来已经存在的大量转信社群 因此 也许二十五万人逐渐被主导的天主教文化吸收 尽管那些秘密地遵守犹太教的人受到西班牙宗教裁判所40年来的强烈压制 特别在1530年前 在1530年后 宗教裁判委员会对转信者的审判下降到总数的3 1493年在西西里岛 37 000犹太人 和1496年的葡萄牙发生了类似的对塞法迪犹太人的驱逐 被驱逐的西班牙犹太人主要逃到奥斯曼帝国 北非和葡萄牙 一小部分人也定居在荷兰和英国 港口犹太人 编辑 港口犹太人 Port Jews 是指参与到欧洲航海和海洋经济的犹太人 特别是在17和18世纪中 海伦 弗莱 Helen Fry 认为 他们可以被认为是 最早的现代犹太人 据弗莱说 港口犹太人刚到来时经常是伊比利亚的 宗教裁判所的难民 和被驱逐犹太人 他们被允许在港口城市定居 商人可以在阿姆斯特丹 伦敦 的里雅斯特和汉堡等港口进行交易 弗莱指出 他们与犹太流散人士的联系及其在海上贸易中的专长使欧洲重商主义的政府对他们特别感兴趣 44 卢斯 杜宾 Lois Dubin 将犹太犹太人描述为犹太商人 他们 因为参与这些让城市兴盛的国际海运贸易而受到重视 98 Sorkin和其他学者将这些人的社会文化特征描述为具有宗教的灵活性 并且 具有传统的或被启蒙的犹太人所不情愿拥有的世界主义性 奥斯曼帝国 编辑 在古典奥斯曼帝国时期 1300 1600年 犹太人与帝国大多数其他社群一样享有一定程度的繁荣 与其他奥斯曼帝国的臣民相比 他们是商业 贸易以及外交和其他高层的主要力量 特别是在十六世纪 犹太人在millets中是最为突出 犹太人的影响力最大的时可能是纳克索斯岛任命 Joseph Nasi和Sanjak bey为大臣 大臣 governor 这个头衔通常只会给穆斯林 的时候 99 在Yarmuk战争时 在黎凡特被穆斯林统治的阶段 在海法 Sh chem Hebron 拉姆勒 Ramleh 加沙 耶路撒冷以及北部有三十个犹太人社区 Safed成为犹太人的精神中心 Shulchan Aruch以及许多Kabbalistic文本就是在那时编成的 第一个希伯来文出版社和西亚的第一次印刷始于1577年 犹太人居住在小亚细亚半岛 现代土耳其 但在地理上是安纳托利亚或小亚细亚 这一地理区域超过了2 400年 希腊时代的最初繁荣在基督教的拜占庭统治下褪去 但在多个穆斯林政府的统治下有所恢复 这些穆斯林政府废除了君士坦丁堡的规定 大部分奥斯曼帝国时期 土耳其是犹太人逃离迫害的避风港 它今天仍然有小部分的犹太人口 G E von Grunebaum总结了犹太人有时享有文化和经济繁荣 有时受到广泛迫害的情形 如果我们将伊斯兰教地区大量获得很高地位等级 权力 巨大财政影响 和取得重要的被认可的知识成就的犹太人或犹太公民的名字写出来 这是很容易的 对于基督徒来说也是如此 但同样 列出他们被迫害 任意没收财产 企图强制转信或被大屠杀的详细清单也是很容易的 100 波兰 立陶宛 编辑 17世纪 西欧有许多重要的犹太人口 相对宽容的波兰拥有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口 这可追溯到13世纪 犹太人在近四百年中在波兰享受到相对的繁荣和自由 然而 当波兰和立陶宛犹太人在赫梅尔尼茨基起义 1648年 和瑞典战争 1655年 期间遭到哥萨克人的屠杀时 平静的局面就结束了 由于迫害驱使 犹太人在17世纪搬回西欧 由英国人发起的 最后一次禁止犹太人在1654年被撤销 但是各个城市对犹太人定期者的驱逐仍然不断发生 犹太人经常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 或被迫生活在猶太人居住區中 随着18世纪末的波兰分裂 犹太人口也在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和普魯士之间分裂了 因为这些国家分裂了波兰 欧洲启蒙与哈斯卡拉运动 18世纪 编辑 在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 犹太社群发生了重大变化 哈斯卡拉运动与更广泛的启蒙运动齐头并进 18世纪的犹太人开始发起从限制性的法律中解放出来的运动 以融入更广阔的欧洲社会 世俗和科学教育被添加到学生的传统宗教教学中 人们对民族犹太身份的兴趣开始增长 包括对犹太历史和希伯来的研究也在复兴 哈斯卡拉运动诞生了改革派和保守派运动 种下了锡安主义的种子 它同时鼓励犹太人在文化上融入到犹太人所居住的国家 大约在同一时期 另一个运动诞生了 它的宗旨与哈斯卡拉运动完全相反 这就是哈西迪猶太教 哈西迪猶太教在十八世纪由拉比巴尔 谢姆 托夫创立 由于其更旺盛 神秘的宗教方法而获得很多追随者 这两个运动 以及它们对传统正统犹太教的看法 为现代犹太人在遵守犹太教时出现的分裂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 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人们开始争辩犹太人的潜在解放的可能性 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 第一个支持这种做法的国家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法国 即使如此 犹太人也希望融合到社会中 而不是继续他们传统 这个矛盾在1789年國民議會 法國大革命 之前的Clermont Tonnerre著名讲话中得到体现 我们必须拒绝将犹太人看作一个民族 并把一切权利都给予作为个体的犹太人 我们必须撤回他们法官所承认的东西 他们应该只拥有我们的法官 我们必须拒用法律保护去维护他们所谓的犹太人组织的律法 他们不应该被组成一个国家 不管是政治机构还是一种秩序 他们必须是个体的公民 但有些人会对我说 他们不想成为公民 好吧 如果他们不想成为公民 他们应该说出来 然后我们可以消灭他们 如果这个国家与非公民有什么联系 如果在这个民族中存在另外一个民族 这都是令人厌恶的 哈西迪猶太教 编辑 哈西迪猶太教是猶太教正統派的一个分支 它将犹太神秘主义普及化和内化为犹太信仰的基础 从而促进了人们的灵性和快乐 哈西迪猶太教是当代猶太教超正統派的一部分 与之前Talmudic Lithuanian Yeshiva派以及Oriental Sephardi传统是一致的 它于18世纪由东欧拉比巴尔 谢姆 托夫建立起来 反对过度强调律法的犹太教 相反 哈西迪猶太教的教诲推崇普通人的诚意和隐藏的圣洁 认为他们与学术精英是平等的 它强调一切事物的内在神圣性 从而给祷告 善行和拉比式的学习至上性带来了新的价值 它用乐观 鼓励和每日灵修取代了历史上神秘的 kabbalistic 卡巴拉 伦理的 musar 禁欲主义和诫命 这种民粹主义情绪的复兴伴夹带着精英对矛盾的神圣泛神论的否定 这种否定是通过用知识对神秘思想的内在层面进行构建而完成的 这种对犹太价值观的调整旨在辅助人们所遵守的仪式的标准 同时将以圣灵感动为主的其它仪式宽松化 它的公共集会推崇神秘的歌词和故事讲述形式 将它们作为神秘敬拜的一种形式 19世纪 编辑虽然迫害仍然存在 但解放运动在整个十九世纪的欧洲中蔓延着 拿破仑邀请犹太人离开在欧洲的犹太人居住区 并在新创造的宽容政治制度下 拿破仑法为犹太人提供了平等地位 寻求避难所 1871年德国解放了犹太人 这时 除了俄罗斯以外 每个欧洲国家都解放了犹太人 尽管这时犹太人与世俗社会结合在一起 但一种建立在种族和民族思想而不是中世纪宗教仇恨基础上的新反犹主义出现了 这种反犹主义认为 犹太人相对西欧雅利安人是劣质种族 这导致法国 德国和奥匈帝国出现了反对解放犹太人的政党 这种形式的反犹主义经常出现在欧洲文化中 最著名的是法国德雷福斯事件 这些迫害以及十九世纪末俄国发起的大屠杀 导致很多犹太人相信 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国家中才安全 在此期间 犹太人迁往美国 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新群体 它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欧洲的限制 超过二百万犹太人在1890年至1924年抵达美国 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和东欧 在大陆南端 特别是在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国家 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20世纪 编辑锡安主义与大规模移民活动 编辑 nbsp 19世纪30年代波兰犹太锡安主义学校内的宣传画报 锡安主义者在波兰政治界活动非常活跃 1922年波兰选举中 35个犹太人议员席位中 有25席被锡安主义者占据 101 主条目 锡安主义 锡安主义 又称 犹太复国主义 是犹太人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 也指支持犹太人在古以色列地建立犹太人家园的政治主张或意识形态 尽管这一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更久的历史 但首位正式提出锡安主义思想的人是19世纪末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 赫茨尔 102 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锡安主义运动取得的最大成就是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 此后 锡安主义继续发挥着支持以色列政府和犹太民族的作用 103 作为一种 散居民族的民族主义 104 锡安主义者们将其主张定性为 追求犹太民族自决权的民族解放运动 105 尽管锡安主义的一部分源自犹太教思想 包括自古以来对回到以色列地的向往等 106 107 但现代锡安运动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犹太人对于欧洲反犹主义的一种反弹 108 除了提出本民族的政治主张外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犹太人开始从东欧各国成批地逃亡或移民至北美和西欧等地 至1924年为止 约有200万犹太人移民至美国 在这个国家 犹太人幸运地摆脱了欧洲反犹主义的压迫 参见美国犹太人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协约国及同盟国双方参战军人中有117万2千名以上的犹太裔士兵 其中帝俄军队有45万名犹太人 而奥匈帝国的犹太人士兵人数也达到了27万5千人 10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纳粹大屠杀 编辑 主条目 犹太人大屠杀 在希特勒执政的纳粹德国 欧洲反犹主义浪潮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 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 约有600万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10 在早期 纳粹党人仅仅通过缉捕队和别动队 在其占领地区展开零星的抓捕和谋杀 到了1942年 纳粹党高层通过了 最终解决方案 决定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种族灭绝 于是专门建造了多个集中营用以高效率地屠杀犹太人 111 112 早先已被隔离在欧洲各地隔都内的数百万犹太人被集体运往 通常使用火车 集中营 然后被成批地毒杀或枪杀 犹太人的遗骸或被焚化 或被就地掩埋 其余少部分犹太人则被关押在集中营中 被迫提供廉价的劳动 由于缺乏充足的食物和医疗设施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死亡率非常之高 113 nbsp 納粹德國在佔領區建立大型猶太人居住區將猶太人集中後再運送到各地的滅絕集中營殺害同时 在反法西斯盟军一方 约有140万犹太裔士兵参加了这场大战 114 上述人数中 约有40 来自苏联红军 114 另外超过3万名巴勒斯坦犹太人组成志愿军 犹太旅 Jewish Brigade 加入了当时的殖民宗主国英国的军队 115 现代以色列 编辑 主条目 以色列国 nbsp 在犹太教圣地西墙祈祷的犹太人1948年 犹太人占多数的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116 这是自罗马人灭亡古代犹太国后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 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后 生活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85万犹太人中的大部分纷纷迁移到以色列国内 117 这部分人口与二战后从欧洲来的移民构成了以色列国的人口主体 参见从阿拉伯世界撤离的犹太人 到了20世纪末 全球犹太人分布已有了明显变化 其中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两大聚居中心 建立以色列国 编辑 1945年 巴勒斯坦犹太人抵抗组织统一组建了犹太抵抗运动 该运动开始攻击英国当局 大衛王酒店爆炸案之后 WZO的主席哈伊姆 魏茨曼呼吁运动停止进一步军事活动 等待犹太事务局作出决定 犹太事务局支持魏兹曼的建议 即停止活动 但哈加纳不愿意接受这个决定 而伊尔贡 和Lehi接受了 JRM被解散 每个创始团体都按照自己的政策继续运作 118 犹太领导人决定将非法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的行动作为斗争中心 他们未经英国当局批准开始组织大批来自欧洲的犹太战争难民 这次移民让以色列的犹太定居点在世界舆论做成很大影响 英国当局决定让联合国决定巴勒斯坦的命运 1947年11月29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81 II 号决议 建议将巴勒斯坦划分为阿拉伯国家 犹太国家和耶路撒冷市 犹太领导人接受了这一决定 但阿拉伯联盟和巴勒斯坦阿拉伯的领导层反对这一决定 在内战期后 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了 战争中 当英国托管机构的最后一名士兵离开巴勒斯坦后 本 古里安总理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以色列国成立 1949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独立战争 结束 以色列开始建设国家 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浪潮 自1948年以来 以色列卷入到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冲突中 包括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1973年贖罪日戰爭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和2006年以黎冲突 以及一系列持续不断的小冲突 自1977年以来 以色列 巴勒斯坦组织 它们邻国和其方面的代表 包括美国和欧盟 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 以实现和平进程 解决以色列与以色列邻居之间的冲突 主要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命运 但这些努力并不成功 21世纪 编辑以色列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 人口超过850万人 其中约600万是犹太人 最大的犹太社群在以色列和美国 法国 阿根廷 俄罗斯 英国和加拿大等也有比较大的犹太社群 关于现代犹太人口统计数据 见词条Jewish population 犹太自治州继续是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州 比罗比詹的首席拉比莫迪凯 舍勒 Mordechai Scheiner 说 首都有4000名犹太人 政府官员Nikolay Mikhailovich Volkov表示 他打算 支持我们当地犹太人组织中维持的所有有价值的举措 Birobidzhan会堂成立于2004年 在该地区成立 1934年 70周年纪念时开放 据估计 有75 000名犹太人生活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 119 参见 编辑以色列历史 犹太人 犹太教 以色列参考文献 编辑 Jewish Nobel Prize Winn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info org Neusner 1992 p 4 Johnson 1987 pp 10 11 Johnson 1987 p 25 D Souza Dinesh What s So Great about Christianity Regnery Publishing 2007 46 ISBN 1596985178 Sweeney 2003 p 22 7 0 7 1 Dever William G 2002 What Did the Biblical Writers Know and When Did They Know It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78 0 8028 2126 3 p 99 Finkelstein Israel and Nadav Naaman eds 1994 From Nomadism to Monarchy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Aspects of Early Israel Israel Exploration Society ISBN 978 1 880317 20 4 Compare Ian Shaw Robert Jameson Ian Shaw ed A Dictionary of Archaeolog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edition 17 Feb 2002 ed Wiley Blackwell p 313 ISBN 978 0 631 23583 5 The Biblical account of the origins of the people of Israel principally recounted in Numbers Joshua and Judges often conflicts with non Biblical textual sources and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settlement of Canaan in the late Bronze Age and early Iron Age Israel is first textually attested as a political entity in Egyptian texts of the late 13th century BC and the Egyptologist Donald Redford argues that the Israelites must have been emerging as a distinct group within the Canaanite culture during the century or so prior to thi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early Israelites were an oppressed rural group of Canaanites who rebelled against the more urbanized coastal Canaanites Gottwald 1979 Alternatively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Israelites were survivors of the decline in the fortunes of Canaan who established themselves in the highlands at the end of the late Bronze Age Ahlstrom 1986 27 Redford however makes a good case for equating the very earliest Israelites with a semi nomadic people in the highlands of central Palestine whom the Egyptians called Shasu Redford 1992 2689 80 although see Stager 1985 for strong arguments against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Shasu These Shasu were a persistent thorn in the side of the Ramessid pharoahs empire in Syria Palestine well attested in Egytian texts but their pastoral lifestyle has left scant traces in the archaelogical record By the end of the 13th century BC however the Shasu Israelites were beginning to establish small settlements in the uplands the architecture of which closely resembles contemporary Canaanite villages Killebrew Ann E 2005 Biblical Peoples and Ethnicity An Archeological Study of Egyptians Canaanites Philistines and Early Israel 1300 1100 B C 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lanta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p 176 ISBN 978 1 58983 097 4 Retrieved August 12 2012 Much has been made of the scarcity of pig bones at highland sites Since small quantities of pig bones do appear in Late Bronze Age assemblages some archaeologists have interpreted this to indicate that the ethnic identity of the highland inhabitants was distinct from Late Bronze Age indigenous peoples see Finkelstein 1997 227 30 Brian Hesse and Paula Wapnish 1997 advise caution however since the lack of pig bones at Iron I highland settlements could be a result of other factors that have little to do with ethnicity Michael E Sharon O Rusten Philip Comfort and Walter A Elwell The Complete Book of When and Where In The Bible And Throughout History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2005 02 28 20 1 67 2007 01 22 ISBN 084235508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weeney 2003 pp 22 23 Johnson 1987 pp 69 70 Johnson 1987 p 78 15 0 15 1 15 2 15 3 15 4 מרדכי וורמברנד ובצלאל ס רותת עם ישראל תולדות 4000 שנה מימי האבות ועד חוזה השלום ע מ 95 Translation Mordechai Vermebrand and Betzalel S Ruth The People of Israel the history of 4000 years from the days of the Forefathers to the Peace Treaty 1981 pg 95 Moore Megan Bishop Kelle Brad E 2011 Biblical History and Israel S Past The Changing Study of the Bible and Histor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pp 357 358 ISBN 0802862608 Retrieved 11 June 2015 17 0 17 1 Dr Solomon Gryazel History of the Jews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Judah in 586 BC to the present Arab Israeli conflict p 137 Jonathan Stokl Caroline Waerzegger 2015 Exile and Return The Babylonian Context Walter de Gruyter GmbH amp Co pp 7 11 30 226 Goldenberg 2007 p 121 Goldenberg 2007 p 124 126 Goldenberg 2007 p 127 130 Syme Daniel B The Jewish Home A Guide for Jewish Living New York URJ Press 2004 87 ISBN 0 8074 0851 4 To this day most Jews will not walk through the arch and many will spit on it as they pass by Goldenberg 2007 p 122 Goldenberg 2007 p 134 136 Johnson 1987 p 142 Johnson 1987 p 143 Johnson 1987 pp 95 96 Johnson 1987 p 152 29 0 29 1 Baron 1952 p 200 Goldenberg 2007 p 134 Goldenberg 2007 p 137 32 0 32 1 Johnson 1987 p 112 F E Peters The Harvest of Hellenism p 296 Johnson 1987 pp 162 165 Goldenberg 2007 pp 185 186 Johnson 1987 p 175 Setton Kenneth M Norman P Zacour and Harry W Hazard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The Impact of the Crusades on the Near East Madison Wisc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 69 ISBN 0 299 09144 9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etton et al 1985 p 71 Katz Shmuel Battleground 1974 Johnson 1987 p 164 Meyer Michael A German Jewish History in Modern Tim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9 ISBN 0 231 07472 7 Carr 2003 pp 144 145 Carr 2003 p 151 Carr 2003 pp 141 145 Carr 2003 pp 157 158 Johnson 1987 pp 215 216 Johnson 1987 pp 216 217 Norman F Cantor The Last Knight The Twilight of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Era Free Press 2004 ISBN 0 7432 2688 7 pp 28 29 Malka Jeff Sephardim and Their History January 19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23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Johnson207 208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Johnson 1987 pp 174 211 213 Gartner 11 12 Ulman Jane Timeline Jewish life in Poland from 1098 The Jewish Journal June 7 2007 January 19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29 Johnson 1987 pp 229 231 Johnson 1987 pp 235 251 Johnson 1987 pp 358 359 Moore Megan Bishop Kelle Brad E 2011 Biblical History and Israel S Past The Changing Study of the Bible and Histor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pp 357 358 ISBN 0802862608 Retrieved 11 June 2015 מרדכי וורמברנד ובצלאל ס רותת עם ישראל תולדות 4000 שנה מימי האבות ועד חוזה השלום ע מ 97 Translation Mordechai Vermebrand and Betzalel S Ruth The People of Israel The History of 4 000 Years from the Days of the Forefathers to the Peace Treaty 1981 p 97 Wendy Mayer and Pauline Allen John Chrysostom The Early Church Fathers London 2000 p 113 146 Cod I v 12 Procopius Historia Arcana 28 Nov cxlvi Feb 8 553 Procopius De Aedificiis vi 2 G Ostrogorsky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The Oxford History of Byzantium C Mango Ed 2002 Ehrlich Mark Encyclopedia of the Jewish Diaspora Origins Experiences and Culture Volume 1 ABC CLIO 2009 p 152 ISBN 9781851098736 Bashan Eliezer Encyclopaedia Judaica Ed Michael Berenbaum and Fred Skolnik 2nd ed Vol 15 Detroit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7 419 Joseph E Katz 2001 Continuous Jewish Presence in the Holy La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retzYisroel Org Retrieved August 12 2012 Moshe Gil A History of Palestine 634 1099 64 0 64 1 Sephardi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ebecca Weiner Lewis Bernard W 1984 The Jews of Islam 66 0 66 1 Joseph E Katz 2001 Continuous Jewish Presence in the Holy La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retzYisroel Org Retrieved August 12 2012 Sefer HaCharedim Mitzvat Tshuva Chapter 3 Jewish Zionist Edu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fi org il 2005 05 15 Retrieved 2012 08 13 http www lookstein org resources bionotes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njamin J Segal 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02 27 Section III The Bibilical Age Chapter Seventeen Awaiting the Messiah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urning the Land of Israel as a Focus in Jewish History JewishHistory com RetrievedAugust 12 2012 Cowling 2005 p 265 Poliakov 1974 pg 91 6 Poliakov 1974 pg 68 71 The Treatment of Jews in Arab Islamic Countries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4 Granad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ichard Gottheil Meyer Kayserling Jewish Encyclopedia 1906 ed The Jews of Morocco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21 The Jews of Egypt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06 The Jews of Syria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17 The Jews of Yemen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01 The Forgotten Refugees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28 Sephardim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1 06 Kraemer Joel L Moses Maimonides An Intellectual Portrait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imonides pp 16 17 2005 The Jews of Morocco by Ralph G Bennett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1 06 Carroll James Constantine s Sword Houghton Mifflin 2001 ISBN 978 0 395 77927 9 p 26 Wade Nicholas May 14 2002 In DNA New Clues to Jewish Roo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June 16 2013 84 0 84 1 Norman F Cantor The Last Knight The Twilight of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Era Free Press 2004 ISBN 978 0 7432 2688 2 pp 28 29 Engla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Encyclopedia 1906 Gartner 2001 pp 88 89 Dosick 2007 p 14 Dosick 2007 p 62 Dosick 2007 pp 13 14 Dosick 2007 pp 61 63 Johnson 1987 p 306 Gartner 2001 p 120 Johnson 1987 p 321 Johnson 1987 pp 358 365 Gartner 2001 pp 213 215 Reframing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1 05 24 Fry Helen P 2002 Port Jews Jewish Communities in Cosmpolitan Maritime Trading Centres 1550 1950 European Judaism Frank Cass Publishers 36 ISBN 978 0 7146 8286 0 Port Jews were a social type usually those who were involved in seafaring and maritime trade who like Court Jews could be seen as the earliest modern Jews Often arriving as refugees from the Inquisition they were permitted to settle as merchants and allowed to trade openly in places such as Amsterdam London Trieste and Hamburg Their Diaspora connections and accumulated expertise lay in exactly the areas of overseas expansion that were then of interest to mercantilist governments Dubin p 47 Charles Issawi amp Dmitri Gondicas Ottoman Greeks in the Age of Nationalism Princeton 1999 G E Von Grunebaum Eastern Jewry Under Islam 1971 p 369 Marcus Joseph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Jews in Poland 1919 1939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83 263 ISBN 90 279 3239 5 Johnson 1987 pp 374 402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riginall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ewish national or religious community in Palestine and later for the support of modern Israel Zionism Webster s 11th Collegiate Dictionary See also Zionis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which describes it as a Jewish nationalist movement that has had as its goal the creation and support of a Jewish national state in Palestine the ancient homeland of the Jews Hebrew Eretz Yisra el the Land of Israel and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which defines it as A Jewish movement that aros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 response to growing anti Semitism and sought to reestablish a Jewish homeland in Palestine Modern Zionism is concerned with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of Israel Ernest Gellner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First edition p 107 108 A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Zionism is a modern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whose roots go far back to Biblical times Rockaway Robert Zionism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e Jewish Peop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 January 21 1975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The aim of Zionism was principally the liberation and self determination of the Jewish people Shlomo Avineri Zionism as a Movement of National Libe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gshama department of the 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 December 12 2003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Political Zionism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e Jewish people emerged in the 19th centur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liberal nationalism then sweeping through Europe Neuberger Binyamin Zionism an Introduc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rael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ugust 20 2001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Zionism is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e Jewish people Harris Rob Ireland s Zionist slurs like Iran says Israe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Telegraph December 16 2005 accessed August 17 2006 from Zion where King David fashioned the first Jewish nation Friedland Roger and Hecht Richard To Rule Jerusalem p 27 By the late Second Temple times when widely held Messianic beliefs were so politically powerful in their implications and repercussions and when the significance of political authority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religious belief for the fate of the Jews as a people was so widely and vehemently contested it seems clear that Jewish nationhood was a social and cultural reality Roshwald Aviel Jewish Identity and the Paradox of Nationalism in Berkowitz Michael ed Nationalism Zionism and Ethnic Mobilization of the Jews in 1900 and Beyond p 15 Largely a response to anti Semitism A Jewish movement that aros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 response to growing anti Semitism and sought to reestablish a Jewish homeland in Palestine Zionism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The Political Zionists conceived of Zionism as the Jewish response to anti Semitism They believed that Jews must have an independent state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have a place of refuge for endangered Jewish communities Wylen Stephen M Settings of Silver An Introduction to Judaism Second Edition Paulist Press 2000 p 392 Zionism the national movement to return Jews to their homeland in Israel was founded as a response to anti Semitism in Western Europe and to violent persecution of Jews in Eastern Europe Calaprice Alice The Einstein Almana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xvi The major response to anti semitism was the emergence of Zionis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西奥多赫茨尔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Matustik Martin J and Westphal Merold Kierkegaard in Post Modernit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178 Zionism was founded as a response to anti Semitism principally in Russia but took off when the worst nightmare of the Jews transpired in Western Europe under Nazism Hollis Rosemary The Israeli Palestinian road block can Europeans make a difference PDF 57 9 KiB International Affairs 80 2 2004 p 198 The Jewish Agency for Israel Timeline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3 ushmm org 2007 08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3 16 Ukrainian mass Jewish grave found 2011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9 28 Manvell Roger Goering New York 1972 Ballantine Books War Leader Book 8 Ballantine s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Violent Century Berenbaum Michael The World Must Know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useum 2006 p 103 114 0 114 1 Lador Lederer Joseph World War II Jews as Prisoners of War Israel Yearbook on Human Rights vol 10 Faculty of Law Tel Aviv University Tel Aviv 1980 pp 70 89 p 75 footnote 15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ener Library Jewish Brigade 2009 09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14 Part 3 Partition War and Independence The Mideast A Century of Conflict National Public Radio 2002 10 02 2007 07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21 Bermani Daphna Sephardi Jewry at odds over reparations from Arab world November 14 2003 2011年9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23日 Horne Edward 1982 A Job Well Done Being a History of The Palestine Police Force 1920 1948 The Anchor Press ISBN 978 0 9508367 0 6 Pages 272 299 States that Haganah withdrew on July 1 1946 But remained permanently uncooperative The Jewish Resistance Movemen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Virtual Library RetrievedAugust 12 2012 Fishkoff Sue October 8 2008 A Jewish revival in Birobidzh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News of Greater Phoenix Accessed on June 8 2008 Paxton Robin June 1 2007 From Tractors to Torah in Russia s Jewish La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deration of Jewish Communities Accessed on June 8 2008 Governor Voices Support for Growing Far East Jewish Communit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vember 15 2004 Federation of Jewish Communities Accessed on June 8 2008 Far East Community Prepares for 70th Anniversary of Jewish Autonomous Republ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gust 30 2004 Federation of Jewish Communities Accessed on June 8 2008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犹太人历史The Jewish History Resource Center Project of the Dinur Center for Research in Jewish History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Resources gt Modern Period gt 20th Cent gt History of Israel gt State of Israel The Jewish History Resource Center Project of the Dinur Center for Research in Jewish History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Jewish Virtual Libra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tremely comprehensive Jewish History and Culture Encyclopaedi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ficial Site of the 22 Volume Encyclopaedia Judaica Internet Jewish History Sourceboo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fering homework help and online texts Israelite Religion to Judaism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igion of Israel Greek Influence on Judaism from the Hellenistic Period Through the Middle Ages c 300 BCE 1200 CE Jewish Sects of the Second Temple Period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the Samarita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econd Temple Jewish Sects Jewish History Tables Articles on Australian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cles on British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rnavi Eli Ed A Historical Atlas of the Jewish Peopl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92 ISBN 0 679 40332 9 Crash Course in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bad org Jewish families in Csicso Cicov Slovakia until the Holocaus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der the Influence Hellenism in Ancient Jewish Lif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Summary of Jewish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Berel Wein The Jews of Wyoming Fringe of the Diaspor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BN 978 0 9676357 0 5 by Penny Wolin 200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犹太人历史 amp oldid 78948445 大流散的肇始,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