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木瓜溪避溢橋

台鐵木瓜溪避溢橋是位於中華民國台灣花蓮縣木瓜溪支流上的一座鐵路橋樑,連接花蓮縣吉安鄉吉安車站壽豐鄉志學車站,於1987年重建新橋。

木瓜溪避溢橋
臺東線木瓜溪避溢橋
坐标23°56′12″N 121°32′25″E / 23.936794°N 121.540264°E / 23.936794; 121.540264坐标23°56′12″N 121°32′25″E / 23.936794°N 121.540264°E / 23.936794; 121.540264
承載 臺鐵臺東線
跨越木瓜溪
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地點花蓮縣
吉安鄉壽豐鄉
官方名稱木瓜溪避溢橋
维护单位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上游桥梁仁壽橋(台9丙線)
下游桥梁木瓜溪橋(台9線)
设计参数
桥型上部結構:上承式簡支預力混凝土梁橋
下部結構:混凝土橋墩與沉箱基礎
全长340米(1,115英尺)
宽度單線橋梁5.4米(18英尺)
橋墩数16
历史
完工日1911年8月15日
1982年?(東線拓寬)
1987年1月16日(重建)
开通日1989年6月29日
地圖

沿革 编辑

甲午戰爭後的1895年,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當局臨時臺灣鐵道隊山根武亮等人於1897年1月曾踏勘橫斷鐵路及東台灣花蓮港地方鐵路路線[1]:94,而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也在1907年1月率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技師鈴木善八等人由花蓮港沿璞石閣(今玉里)至卑南(今台東)巡視勘查[2]:7,之後由鐵道部於1910年2月1日開始建設花蓮港(今花蓮鐵道文化園區)至璞石閣(今玉里)間輕便鐵路,採用762mm軌距[2]:30[a],行經木瓜溪支流處架設木瓜溪第一避溢橋與第二避溢橋。同年12月16日,包含木瓜溪避溢橋在內的花蓮港鯉魚尾路段開通營運[2]:110[b]

木瓜溪第一避溢橋與第二避溢橋於1910年2月1日開工,兩橋均為3孔鋼鈑梁橋,每孔跨度40呎,橋長129呎(約39.3公尺),在外國製鋼梁尚未運達前,先架設臨時橋,以利該年12月花蓮港鯉魚尾段營運[2]:35。隔年(1911年)8月15日,本橋竣工。4年後的1915年3月31日,兩橋都增加跨度40呎橋孔1孔[2]:37

由於木瓜溪上游河道不穩定,主流改道時即直沖第一、第二避溢橋,因此第二避溢橋曾遭受嚴重災害,日治時期曾擴建至14孔,後又慢慢拆除至僅剩7孔[4]

二戰後1978年7月1日起,台鐵局進行東線鐵路拓寬工程,將臺東線鐵路由原來的762mm軌距拓寬為1067mm,鑒於木瓜溪河道多年來已較為穩定,因此拓寬時配合河道水流,於木瓜溪支流分別架設第一、第二避溢橋,以結省工程費。第一避溢橋設計為4孔跨度4.95公尺連續版梁橋,形態類似箱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底止於河床面,穩定性差;而第二避溢橋則為3孔跨度13.5公尺鋼筋混凝土丁字梁橋。

東線鐵路拓寬工程於1982年6月27日竣工通車[5](但舞鶴~三民間自強隧道前後路段除外),兩座避溢橋鋪設1067mm軌距鐵軌。由於通車後行車密度及速度提高、列車載重與牽引力增加,再加上河床因多次山洪暴發、河道明顯改變,故橋梁通車後不久,第二避溢橋南端路基即於同年7月29日遭沖失60公尺,第一避溢橋也同時達到滿水位,兩側橋台翼牆損壞,復又以橋梁高度不足、通水容量不夠,致使橋梁穩定性日差,已達危及行車安全程度,因此台鐵局於1980年代後半期,將木瓜溪第一與第二避溢橋納入「鐵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計畫重建[6]

重建 编辑

本橋重建於原本木瓜溪第一與第二避溢橋的下游側(東側)16公尺處,合併擴建為今天的木瓜溪避溢橋,計17孔橋孔,全長340公尺,橋位提高2.22公尺,但橋位提高後,北端縱坡超過台鐵最大坡度限制(15‰),所以將本橋北端不遠處的干城車站[c]站場一併改建抬高1.6公尺[d]

重建的新橋上部結構為上承式簡支預力箱型梁橋,跨徑20公尺,橋面總寬5.4公尺。下部結構為單柱懸臂式橋墩,基礎為長15公尺、半徑5公尺之圓形開口沉箱,1986年1月18日開工,1987年1月16日完工。新橋竣工後接著辦理干城車站站場提高工程,原本計畫待干城站北方地下道開工後18月才啟用新橋,但緩不濟急,為了早日解除颱風季對舊橋的威脅,台鐵局提前在1989年6月29日自干城站內以原第3股道撥接新橋通車[4],新避溢橋自該日起使用至今。

近況 编辑

2014年6月28日,包含木瓜溪避溢橋在內的臺東線完成電氣化通車營運[7]

註釋 编辑

  1. ^ 但橋梁隧道路基以1067mm軌距的建築標準設計,以期日後能與西部1067mm軌距的縱貫線銜接[2]:30
  2. ^ 前一日(12月15日)即有一客貨混合列車運轉[3]
  3. ^ 現已廢站。
  4. ^ 干城站抬高工程,同時將車站北端平交道南移,改建為車行地下道[4]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著;江慶林 譯. 《臺灣鐵路史》上冊.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0年6月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臺灣鐵道臺東線》. 臺北: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17年5月5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2020年7月5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1月20日) (日语). 
  3. ^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 (编). 《吉安鄉志》. 花蓮縣吉安鄉: 花縣壽豐鄉公所. 2002: 頁377 [2020-07-01]. ISBN 9570107111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臺灣鐵路管理局鐵路沿線老舊橋樑重建工程處. 《鐵路沿線老舊橋樑重建工程總報告》第6冊技術篇(四). 臺北市. 1991年5月31日 (中文(臺灣)). 
  5. ^ 〈東線鐵路拓寬完成 明天上午通車〉,《聯合報》,1982年6月26日2版(繁體中文)
  6. ^ 壽俊仁 (编). 《臺灣鐵路百週年紀念》. 臺灣鐵路管理局. 1987: 頁264~271 (中文(臺灣)).  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臺灣記憶.(繁體中文)
  7. ^ 〈花東鐵路電氣化 6月28日通車典禮〉. 《自由時報》. 2014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7月5日) (中文(臺灣)). 

相關條目 编辑

木瓜溪避溢橋, 关于台鐵臺東線跨越木瓜溪主流的橋梁, 请见, 木瓜溪橋, 台鐵, 关于交通部公路總局台9線公路跨越木瓜溪的橋梁, 请见, 木瓜溪橋, 台鐵是位於中華民國, 台灣, 花蓮縣木瓜溪支流上的一座鐵路橋樑, 連接花蓮縣吉安鄉吉安車站與壽豐鄉志學車站, 於1987年重建新橋, 臺東線坐标23, 936794, 540264, 936794, 540264, 坐标, 936794, 540264, 936794, 540264承載臺鐵臺東線跨越木瓜溪國家, 地區, 中華民國, 臺灣, 地點花蓮縣吉安鄉, 壽豐鄉. 关于台鐵臺東線跨越木瓜溪主流的橋梁 请见 木瓜溪橋 台鐵 关于交通部公路總局台9線公路跨越木瓜溪的橋梁 请见 木瓜溪橋 台鐵木瓜溪避溢橋是位於中華民國 台灣 花蓮縣木瓜溪支流上的一座鐵路橋樑 連接花蓮縣吉安鄉吉安車站與壽豐鄉志學車站 於1987年重建新橋 木瓜溪避溢橋臺東線木瓜溪避溢橋坐标23 56 12 N 121 32 25 E 23 936794 N 121 540264 E 23 936794 121 540264 坐标 23 56 12 N 121 32 25 E 23 936794 N 121 540264 E 23 936794 121 540264承載臺鐵臺東線跨越木瓜溪國家 地區 中華民國 臺灣 地點花蓮縣吉安鄉 壽豐鄉官方名稱木瓜溪避溢橋维护单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上游桥梁仁壽橋 台9丙線 下游桥梁木瓜溪橋 台9線 设计参数桥型上部結構 上承式簡支預力混凝土梁橋下部結構 混凝土橋墩與沉箱基礎全长340米 1 115英尺 宽度單線橋梁5 4米 18英尺 橋墩数16历史完工日1911年8月15日 1982年 東線拓寬 1987年1月16日 重建 开通日1989年6月29日地圖 目录 1 沿革 2 重建 3 近況 4 註釋 5 參考文獻 6 相關條目沿革 编辑甲午戰爭後的1895年 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殖民當局臨時臺灣鐵道隊山根武亮等人於1897年1月曾踏勘橫斷鐵路及東台灣花蓮港地方鐵路路線 1 94 而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也在1907年1月率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技師鈴木善八等人由花蓮港沿璞石閣 今玉里 至卑南 今台東 巡視勘查 2 7 之後由鐵道部於1910年2月1日開始建設花蓮港 今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至璞石閣 今玉里 間輕便鐵路 採用762mm軌距 2 30 a 行經木瓜溪支流處架設木瓜溪第一避溢橋與第二避溢橋 同年12月16日 包含木瓜溪避溢橋在內的花蓮港 鯉魚尾路段開通營運 2 110 b 木瓜溪第一避溢橋與第二避溢橋於1910年2月1日開工 兩橋均為3孔鋼鈑梁橋 每孔跨度40呎 橋長129呎 約39 3公尺 在外國製鋼梁尚未運達前 先架設臨時橋 以利該年12月花蓮港 鯉魚尾段營運 2 35 隔年 1911年 8月15日 本橋竣工 4年後的1915年3月31日 兩橋都增加跨度40呎橋孔1孔 2 37 由於木瓜溪上游河道不穩定 主流改道時即直沖第一 第二避溢橋 因此第二避溢橋曾遭受嚴重災害 日治時期曾擴建至14孔 後又慢慢拆除至僅剩7孔 4 二戰後1978年7月1日起 台鐵局進行東線鐵路拓寬工程 將臺東線鐵路由原來的762mm軌距拓寬為1067mm 鑒於木瓜溪河道多年來已較為穩定 因此拓寬時配合河道水流 於木瓜溪支流分別架設第一 第二避溢橋 以結省工程費 第一避溢橋設計為4孔跨度4 95公尺連續版梁橋 形態類似箱型鋼筋混凝土結構 基底止於河床面 穩定性差 而第二避溢橋則為3孔跨度13 5公尺鋼筋混凝土丁字梁橋 東線鐵路拓寬工程於1982年6月27日竣工通車 5 但舞鶴 三民間自強隧道前後路段除外 兩座避溢橋鋪設1067mm軌距鐵軌 由於通車後行車密度及速度提高 列車載重與牽引力增加 再加上河床因多次山洪暴發 河道明顯改變 故橋梁通車後不久 第二避溢橋南端路基即於同年7月29日遭沖失60公尺 第一避溢橋也同時達到滿水位 兩側橋台翼牆損壞 復又以橋梁高度不足 通水容量不夠 致使橋梁穩定性日差 已達危及行車安全程度 因此台鐵局於1980年代後半期 將木瓜溪第一與第二避溢橋納入 鐵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 計畫重建 6 重建 编辑本橋重建於原本木瓜溪第一與第二避溢橋的下游側 東側 16公尺處 合併擴建為今天的木瓜溪避溢橋 計17孔橋孔 全長340公尺 橋位提高2 22公尺 但橋位提高後 北端縱坡超過台鐵最大坡度限制 15 所以將本橋北端不遠處的干城車站 c 站場一併改建抬高1 6公尺 d 重建的新橋上部結構為上承式簡支預力箱型梁橋 跨徑20公尺 橋面總寬5 4公尺 下部結構為單柱懸臂式橋墩 基礎為長15公尺 半徑5公尺之圓形開口沉箱 1986年1月18日開工 1987年1月16日完工 新橋竣工後接著辦理干城車站站場提高工程 原本計畫待干城站北方地下道開工後18月才啟用新橋 但緩不濟急 為了早日解除颱風季對舊橋的威脅 台鐵局提前在1989年6月29日自干城站內以原第3股道撥接新橋通車 4 新避溢橋自該日起使用至今 近況 编辑2014年6月28日 包含木瓜溪避溢橋在內的臺東線完成電氣化通車營運 7 註釋 编辑 但橋梁隧道路基以1067mm軌距的建築標準設計 以期日後能與西部1067mm軌距的縱貫線銜接 2 30 前一日 12月15日 即有一客貨混合列車運轉 3 現已廢站 干城站抬高工程 同時將車站北端平交道南移 改建為車行地下道 4 參考文獻 编辑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著 江慶林 譯 臺灣鐵路史 上冊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0年6月 中文 臺灣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臺灣鐵道臺東線 臺北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17年5月5日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2020年7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0日 日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 编 吉安鄉志 花蓮縣吉安鄉 花縣壽豐鄉公所 2002 頁377 2020 07 01 ISBN 9570107111 中文 臺灣 4 0 4 1 4 2 臺灣鐵路管理局鐵路沿線老舊橋樑重建工程處 鐵路沿線老舊橋樑重建工程總報告 第6冊技術篇 四 臺北市 1991年5月31日 中文 臺灣 東線鐵路拓寬完成 明天上午通車 聯合報 1982年6月26日2版 繁體中文 壽俊仁 编 臺灣鐵路百週年紀念 臺灣鐵路管理局 1987 頁264 271 中文 臺灣 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臺灣記憶 繁體中文 花東鐵路電氣化 6月28日通車典禮 自由時報 2014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5日 中文 臺灣 相關條目 编辑臺東線 木瓜溪 木瓜溪橋 台鐵 鐵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木瓜溪避溢橋 amp oldid 7925571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