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新莊文昌祠

坐标25°02′16″N 121°27′24″E / 25.0377963°N 121.4567329°E / 25.0377963; 121.4567329

新莊文昌祠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為一間主奉文昌帝君的廟宇,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2]。文昌祠最初於1813年建在新莊慈祐宮右側,《淡水廳志》記載為淡水廳五文昌祠之一[註 1],1875年遷建於現址[3]

新莊文昌祠
文昌祠入口山門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碧江街20號
主神文昌帝君
例祭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1]:108
状态直轄市定古蹟
建立时间1813年始建
地圖
新莊文昌祠
三川殿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碧江街20號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詳細登錄資料

沿革 编辑

新莊本無文昌廟,後來艋舺縣丞曹汝霖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倡修慈祐宮,因為完工後還有餘款,遂在慈祐宮右側興建文昌祠[註 2],供奉原配祀在慈祐宮內的文昌帝君神像[3][2]。後因原祠面積過小,光緒元年(1875年)艋舺縣丞傅端銓士紳陳式璋等鳩資,將文昌祠遷建到現址,並在文昌祠左側護龍設兼作義塾之用的「崇文閣」[3][2]

到了臺灣日治時期之初,總督府於明治卅一年(1898年)成立「臺北國語傳習所新莊分教場」,借用文昌祠作為校舍,後來該校在該年公學校令發佈後改為「興直堡公學校」,是現在新莊國小的前身[3]。但文昌祠的崇文閣依然持續辦理漢文補習教育,直到皇民化運動時期才被停辦[3]

興直堡公學校遷出文昌祠後,新庄區[註 3]區長林明德曾在大正三、四年(1914、1915年)左右重修[註 4]。皇民化運動時期,除了漢文教育遭到禁止以外,文昌祠的香火也因為神道教的推行而衰弱,早晚的燒香點火與維護,皆由旁邊的品珍號食品行負責[1]:70

二次大戰後,新莊的臺北縣參議員林世南為了辦理文昌祠的所有權財產登記,在民國卅五年(1946年)6月23日於慈祐宮召開信徒大會,在123名信徒代表參與下,選出林世南、陳塗(鎮民代表會主席)與鄧蘇松(鎮民代表)為新任管理人,並在同年7月29日呈報此結果[4][1]:70。民國卅七年(1948年)文昌祠舉辦大型祭孔儀式,參與者約有2000多人,使得文昌祠的香火一度復甦[4][1]:70。但隔年(1949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臺,文昌祠遭政府單位進駐直到民國五十年代(1960年代)[1]:71。後來新莊鎮公所又在民國六十年(1971年)在文昌祠內成立「明德托兒所」,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8月才遷出並改稱「文昌托兒所」[1]:71。而在托兒所時期,文昌祠在民國六十年到六十四年(1971年-1975年)曾打算重修,但因為經費問題,只新建照牆和山門、翻修屋頂、塑完前殿山牆內側泥塑壁飾的粗胚,並將外埕地面全鋪上水泥[4]

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布後(1982年),新莊文昌祠第一屆管理委員會在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成立,由簡天賜擔任第一屆主委[1]:71。而歷經文昌祠公告為古蹟與托兒所遷出後,文昌祠在民國八十年(1991年)恢復祭祀功能,並於兩年後(1993年)的2月23日重新舉辦三獻禮祭典[1]:71[4]。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文昌祠再次重修,並將東側廂房改成兩層樓之文物館[1]:72[4]。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竣工後,文昌祠移交給管理委員會,而後管理委員會又增建祿馬室,添增神龕等設施直到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並在該年1月26日舉辦連續三天的恭行重修慶成安座大法會[1]:72

建築與文物 编辑

 
敬字亭
 
著儀範世匾

新莊文昌祠古蹟主體是三開間二進二廊式的建築,三川殿前方建有照牆,信徒要進出得走旁邊的山門[3]。據說這是當時建祠時為激勵新莊士子奮發向上,故仿照孔廟建築格式,要等到新莊地區出狀元之後才將照牆打掉改做正門,讓狀元從正門進入祭拜[1]:77。但新莊地區最終只有出過舉人,故文昌祠的照牆保留至今[1]:77。進入三川殿,過了兩側走廊與內埕,便是正殿。在文昌祠正殿中,中央供奉文昌帝君,左廳供奉魁斗星君,右廳供奉歷代聖賢牌位[1]:79

文昌祠東廂為兩層樓的文物館,一樓有太歲殿、祿馬殿、功名燈殿、瘟祖殿,二樓為文物保存展示處,平日很少開放,地下室則是社區才藝研習場所[1]:88

祠中文物除了神像,舊供桌外,主要有古匾「著儀範世」與「天下文明」,但「天下文明」匾已失竊,現懸掛者為仿作,「著儀範世」匾也被廟方收起另外保存,改掛複製品[1]:98。此外在三川門外有一敬字亭,但因為常被信眾誤以為是金爐而被廟方用磚頭塞住亭口[1]:100、101

祀神與活動 编辑

 
文昌帝君

新莊文昌祠奉祀有文昌帝君(兩旁供奉天聾、地啞[4])、魁斗星君、瘟祖[註 5]、祿馬神[註 6]、月老星君等神祇。

文昌祠主要的祭祀活動是文昌帝君聖誕,此外尚會配合教育部舉辦的全國性考試訂定相關祭典、法會[1]:106。而新莊地區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的大拜拜,幾乎各宮廟之神明都會參與遶境,唯獨文昌祠不會參與,此傳統或與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有關[3]

文昌帝君聖誕 编辑

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初三、初四舉行「文昌帝君聖誕禮斗法會」,會由道士誦經為文昌帝君祝壽,此外信眾會帶供品安置於祭壇上[1]:108。信眾亦可報名參加禮斗法會,而禮斗又分為文昌帝君斗、魁星斗、功名斗,另外報名者可領取文昌帝君的壽麵與壽桃[1]:108

此外在聖誕當日會參考清朝官祀規制進行三獻禮,此日亦是文昌祠的春祭[1]:110。而秋季則是農曆七月七日魁斗星君誕辰,但因非文昌祠主神且未列入官祀,所以不會舉辦三獻禮,也只在當日舉辦聖誕法會[1]:110

而在文昌帝君聖誕晚上,則會進行延壽斗科法會,源自舊時迎請文昌帝君遶境驅除瘟疫的舊俗[1]:111。而在進行時會由儀仗隊、鑼鼓隊與道士誦經團開道,信眾提著文昌祠燈籠通過烘爐火與七星橋後,依序前往新莊土地公廟、廣福宮慈祐宮武聖廟,再返回文昌祠,全程參與者可拿到智慧筆、智慧糖、智慧糕[1]:111

功名燈祈福消災法會 编辑

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開始接受次一年的功名燈申報,廟方會將申報者資料安置在功名燈殿各個燈座上,並於大年初一到初三舉行法會,而大年初一還會舉行點燈儀式,之後每個月會舉辦一次法會,而如果該月有神明聖誕或聯考功名祈福法會則會合併舉行[1]:122。農曆十二月則會舉行「功名燈謝燈圓滿法會」,法會後會開始清理燈座為來年做準備[1]:123

聯考功名祈福法會 编辑

配合像是大學學測大學指考四技二專統測等全國性考試舉辦,會在考試前一天舉行,分為三場[1]:124。參加者需要帶蔥(象徵「聰明」[1]:133)、芹菜(象徵「勤快、勤學」[1]:133)、菜頭(象徵「好彩頭」[1]:133)與圓形水果前來祭拜,親自讓法師進行「祭解」(制解)[1]:126。考生返家後須將參加祭解的衣物放在枕頭下,並將領到的功名米與家中的米混合後煮來吃,祭拜用的蔥、芹菜、菜頭也要吃下[1]:129。此外還要在返家後與考試當天早上喝三口符水,剩下的符水則用來擦臉、胸、手腳,之後穿著祭解過的衣物、帶著祭解過的文具應試[1]:129

其他 编辑

從前新莊有塊「公田」,招設佃農,可收近百租穀,作為敬義閣(新莊武聖廟)、崇文閣(新莊文昌祠)舉行祭典的經費,但因為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使得兩組織失去此一經費來源[4]

註解 编辑

  1. ^ 清代淡水廳只有五間文昌祠,分別在:新竹桃園新莊板橋士林。《淡水廳志·典禮志》:「文昌祠,一在廳治東門內,嘉慶八年同知胡應魁建,道光十七年同知婁雲修。一在新莊街,嘉慶十八年縣丞曹汝霖捐建。一在芝蘭堡,有記。一在桃仔園,同治六年,同知嚴金清諭紳董李鵬芳、徐玉衡捐建。一在枋橋街,同治二年,紳士林維讓林維源捐建。」
  2. ^ 位置即1983年所建的「榮和活動中心」所在地[4]
  3. ^ 隸屬於臺北廳新庄支廳。
  4. ^ 《新莊市志》的〈宗教篇〉記為「民國四年(大正四年)」,〈古蹟篇〉記為「民國三年(大正三年)」[4]
  5. ^ 據說為文昌帝君化身,在四川梓橦曾降服五瘟[1]:92
  6. ^ 象徵官祿,亦說是文昌帝君的座騎[1]:90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蔣嫣娟. 〈臺灣文昌信仰與考試文化之研究─以新莊文昌祠為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2009年1月. 
  2. ^ 2.0 2.1 2.2 新莊文昌祠.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于2021-01-24).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周宗賢. 《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2005年12月: 頁20─21. ISBN 986-00-3374-9.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新莊市志編輯委員會. 《新莊市志》. 臺北縣新莊市公所. 1998年2月: 頁352、386-388. 

新莊文昌祠, 坐标, 0377963, 4567329, 0377963, 4567329, 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 為一間主奉文昌帝君的廟宇, 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 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 文昌祠最初於1813年建在新莊慈祐宮右側, 淡水廳志, 記載為淡水廳五文昌祠之一, 1875年遷建於現址, 文昌祠入口山門基本信息位置, 中華民國, 臺灣, 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碧江街20號主神文昌帝君例祭農曆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聖誕, 状态直轄市定古蹟建立时间1813年始建地圖三川殿位置, 中華民國, 臺灣, . 坐标 25 02 16 N 121 27 24 E 25 0377963 N 121 4567329 E 25 0377963 121 4567329 新莊文昌祠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 為一間主奉文昌帝君的廟宇 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 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 2 文昌祠最初於1813年建在新莊慈祐宮右側 淡水廳志 記載為淡水廳五文昌祠之一 註 1 1875年遷建於現址 3 新莊文昌祠文昌祠入口山門基本信息位置 中華民國 臺灣 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碧江街20號主神文昌帝君例祭農曆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聖誕 1 108 状态直轄市定古蹟建立时间1813年始建地圖新莊文昌祠三川殿位置 中華民國 臺灣 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碧江街20號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登錄種類 寺廟詳細登錄資料 目录 1 沿革 2 建築與文物 3 祀神與活動 3 1 文昌帝君聖誕 3 2 功名燈祈福消災法會 3 3 聯考功名祈福法會 4 其他 5 註解 6 參見 7 參考資料沿革 编辑新莊本無文昌廟 後來艋舺縣丞曹汝霖在嘉慶十八年 1813年 倡修慈祐宮 因為完工後還有餘款 遂在慈祐宮右側興建文昌祠 註 2 供奉原配祀在慈祐宮內的文昌帝君神像 3 2 後因原祠面積過小 光緒元年 1875年 艋舺縣丞傅端銓及士紳陳式璋等鳩資 將文昌祠遷建到現址 並在文昌祠左側護龍設兼作義塾之用的 崇文閣 3 2 到了臺灣日治時期之初 總督府於明治卅一年 1898年 成立 臺北國語傳習所新莊分教場 借用文昌祠作為校舍 後來該校在該年公學校令發佈後改為 興直堡公學校 是現在新莊國小的前身 3 但文昌祠的崇文閣依然持續辦理漢文補習教育 直到皇民化運動時期才被停辦 3 興直堡公學校遷出文昌祠後 新庄區 註 3 區長林明德曾在大正三 四年 1914 1915年 左右重修 註 4 皇民化運動時期 除了漢文教育遭到禁止以外 文昌祠的香火也因為神道教的推行而衰弱 早晚的燒香點火與維護 皆由旁邊的品珍號食品行負責 1 70 二次大戰後 新莊的臺北縣參議員林世南為了辦理文昌祠的所有權財產登記 在民國卅五年 1946年 6月23日於慈祐宮召開信徒大會 在123名信徒代表參與下 選出林世南 陳塗 鎮民代表會主席 與鄧蘇松 鎮民代表 為新任管理人 並在同年7月29日呈報此結果 4 1 70 民國卅七年 1948年 文昌祠舉辦大型祭孔儀式 參與者約有2000多人 使得文昌祠的香火一度復甦 4 1 70 但隔年 1949年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臺 文昌祠遭政府單位進駐直到民國五十年代 1960年代 1 71 後來新莊鎮公所又在民國六十年 1971年 在文昌祠內成立 明德托兒所 民國七十六年 1987年 8月才遷出並改稱 文昌托兒所 1 71 而在托兒所時期 文昌祠在民國六十年到六十四年 1971年 1975年 曾打算重修 但因為經費問題 只新建照牆和山門 翻修屋頂 塑完前殿山牆內側泥塑壁飾的粗胚 並將外埕地面全鋪上水泥 4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布後 1982年 新莊文昌祠第一屆管理委員會在民國七十三年 1984年 成立 由簡天賜擔任第一屆主委 1 71 而歷經文昌祠公告為古蹟與托兒所遷出後 文昌祠在民國八十年 1991年 恢復祭祀功能 並於兩年後 1993年 的2月23日重新舉辦三獻禮祭典 1 71 4 民國八十四年 1995年 文昌祠再次重修 並將東側廂房改成兩層樓之文物館 1 72 4 民國八十九年 2000年 竣工後 文昌祠移交給管理委員會 而後管理委員會又增建祿馬室 添增神龕等設施直到民國九十一年 2002年 並在該年1月26日舉辦連續三天的恭行重修慶成安座大法會 1 72 建築與文物 编辑 nbsp 敬字亭 nbsp 著儀範世匾新莊文昌祠古蹟主體是三開間二進二廊式的建築 三川殿前方建有照牆 信徒要進出得走旁邊的山門 3 據說這是當時建祠時為激勵新莊士子奮發向上 故仿照孔廟建築格式 要等到新莊地區出狀元之後才將照牆打掉改做正門 讓狀元從正門進入祭拜 1 77 但新莊地區最終只有出過舉人 故文昌祠的照牆保留至今 1 77 進入三川殿 過了兩側走廊與內埕 便是正殿 在文昌祠正殿中 中央供奉文昌帝君 左廳供奉魁斗星君 右廳供奉歷代聖賢牌位 1 79 文昌祠東廂為兩層樓的文物館 一樓有太歲殿 祿馬殿 功名燈殿 瘟祖殿 二樓為文物保存展示處 平日很少開放 地下室則是社區才藝研習場所 1 88 祠中文物除了神像 舊供桌外 主要有古匾 著儀範世 與 天下文明 但 天下文明 匾已失竊 現懸掛者為仿作 著儀範世 匾也被廟方收起另外保存 改掛複製品 1 98 此外在三川門外有一敬字亭 但因為常被信眾誤以為是金爐而被廟方用磚頭塞住亭口 1 100 101 祀神與活動 编辑 nbsp 文昌帝君新莊文昌祠奉祀有文昌帝君 兩旁供奉天聾 地啞 4 魁斗星君 瘟祖 註 5 祿馬神 註 6 月老星君等神祇 文昌祠主要的祭祀活動是文昌帝君聖誕 此外尚會配合教育部舉辦的全國性考試訂定相關祭典 法會 1 106 而新莊地區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的大拜拜 幾乎各宮廟之神明都會參與遶境 唯獨文昌祠不會參與 此傳統或與所謂 子不語怪力亂神 有關 3 文昌帝君聖誕 编辑 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 初三 初四舉行 文昌帝君聖誕禮斗法會 會由道士誦經為文昌帝君祝壽 此外信眾會帶供品安置於祭壇上 1 108 信眾亦可報名參加禮斗法會 而禮斗又分為文昌帝君斗 魁星斗 功名斗 另外報名者可領取文昌帝君的壽麵與壽桃 1 108 此外在聖誕當日會參考清朝官祀規制進行三獻禮 此日亦是文昌祠的春祭 1 110 而秋季則是農曆七月七日魁斗星君誕辰 但因非文昌祠主神且未列入官祀 所以不會舉辦三獻禮 也只在當日舉辦聖誕法會 1 110 而在文昌帝君聖誕晚上 則會進行延壽斗科法會 源自舊時迎請文昌帝君遶境驅除瘟疫的舊俗 1 111 而在進行時會由儀仗隊 鑼鼓隊與道士誦經團開道 信眾提著文昌祠燈籠通過烘爐火與七星橋後 依序前往新莊土地公廟 廣福宮 慈祐宮 武聖廟 再返回文昌祠 全程參與者可拿到智慧筆 智慧糖 智慧糕 1 111 功名燈祈福消災法會 编辑 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開始接受次一年的功名燈申報 廟方會將申報者資料安置在功名燈殿各個燈座上 並於大年初一到初三舉行法會 而大年初一還會舉行點燈儀式 之後每個月會舉辦一次法會 而如果該月有神明聖誕或聯考功名祈福法會則會合併舉行 1 122 農曆十二月則會舉行 功名燈謝燈圓滿法會 法會後會開始清理燈座為來年做準備 1 123 聯考功名祈福法會 编辑 配合像是大學學測 大學指考 四技二專統測等全國性考試舉辦 會在考試前一天舉行 分為三場 1 124 參加者需要帶蔥 象徵 聰明 1 133 芹菜 象徵 勤快 勤學 1 133 菜頭 象徵 好彩頭 1 133 與圓形水果前來祭拜 親自讓法師進行 祭解 制解 1 126 考生返家後須將參加祭解的衣物放在枕頭下 並將領到的功名米與家中的米混合後煮來吃 祭拜用的蔥 芹菜 菜頭也要吃下 1 129 此外還要在返家後與考試當天早上喝三口符水 剩下的符水則用來擦臉 胸 手腳 之後穿著祭解過的衣物 帶著祭解過的文具應試 1 129 其他 编辑從前新莊有塊 公田 招設佃農 可收近百石租穀 作為敬義閣 新莊武聖廟 崇文閣 新莊文昌祠 舉行祭典的經費 但因為三七五減租 耕者有其田等政策使得兩組織失去此一經費來源 4 註解 编辑 清代淡水廳只有五間文昌祠 分別在 新竹 桃園 新莊 板橋 士林 淡水廳志 典禮志 文昌祠 一在廳治東門內 嘉慶八年同知胡應魁建 道光十七年同知婁雲修 一在新莊街 嘉慶十八年縣丞曹汝霖捐建 一在芝蘭堡 有記 一在桃仔園 同治六年 同知嚴金清諭紳董李鵬芳 徐玉衡捐建 一在枋橋街 同治二年 紳士林維讓 林維源捐建 位置即1983年所建的 榮和活動中心 所在地 4 隸屬於臺北廳新庄支廳 新莊市志 的 宗教篇 記為 民國四年 大正四年 古蹟篇 記為 民國三年 大正三年 4 據說為文昌帝君化身 在四川梓橦曾降服五瘟 1 92 象徵官祿 亦說是文昌帝君的座騎 1 90 參見 编辑新莊慈祐宮參考資料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17 1 18 1 19 1 20 1 21 1 22 1 23 1 24 1 25 1 26 1 27 1 28 1 29 1 30 1 31 1 32 1 33 蔣嫣娟 臺灣文昌信仰與考試文化之研究 以新莊文昌祠為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2009年1月 2 0 2 1 2 2 新莊文昌祠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4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周宗賢 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2005年12月 頁20 21 ISBN 986 00 3374 9 4 0 4 1 4 2 4 3 4 4 4 5 4 6 4 7 4 8 新莊市志編輯委員會 新莊市志 臺北縣新莊市公所 1998年2月 頁352 386 388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新莊文昌祠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新莊文昌祠 amp oldid 7666962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