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英語:Neo-liberalism)是經濟自由主義在二十世紀末的一種復甦形式,從197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政策的角色變得愈來愈重要。這種意識形態強調金融市場在儲蓄配置方面的有效作用,並且主張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推動金融化進程、減弱甚至撤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措施和實施有利於金融機構的政策[1]

概述 编辑

新自由主義是一種強調金融市場的作用並鼓吹國家實施有利於公司的政策的意識形態,這與反對干預市場的放任自由資本主義形成強烈對比[2]

在國際用語上,新自由主義一詞指的是一種政治與經濟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的機制,反對國家對國內經濟的干預、對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在國外政策上,新自由主義支持利用經濟、外交壓力或是軍事介入等手段來擴展國際市場,達成自由貿易和國際性分工的目的。新自由主義支持透過國際組織條約(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對它國施加多邊的政治壓力。新自由主義支持私有化,反對由國家直接干預和生產(如凯恩斯主义)。為增進公司效率,新自由主義反對最低工資勞工集體談判權等政策。新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贸易保护主义環境保護主義,認為這會妨礙人們建構民主制度。

在美國, 新自由主義一詞通常也與自由貿易社會福利改革等立場相連結,但並沒反對凯恩斯主義或環境保護主義。舉例而言,柯林頓總統時期的重要經濟學家布拉德福德·德隆英语J. Bradford DeLong便是知名的新自由主義者,但他也是凱恩斯主義者,支持收入再分配,同時批評布希政府的執政。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共和黨,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保守黨常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擁護者。

在中文語境中,Neo-liberalism 和 New Liberalism(亦即社会自由主义)都被翻譯為「新自由主義」,儘管在英文圈中文圈中,這兩個用詞都常被混淆,不過兩者其實是不同的意識形態。neo-前綴有「復興」、「複製」的意涵,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是奠基於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方面的產物(經濟自由主義)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理論體系;社會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通常與社會民主主義等構成第三種道路的意識形態有關。

背景 编辑

「新自由主義」一詞原本是用以形容一些強調遠離國家控制或保護的經濟運動,尤其是從1970年代以來的相關運動。新自由主義一詞並非這些運動的單一稱呼,許多擁護者只簡單地自稱為自由主義者,而批評者(以及一些支持者)則將其貼上柴契爾主義(英國)、雷根經濟學(美國)、經濟理性主義(澳大利亞)、羅傑經濟(紐西蘭)、中曾根主義(日本)或曼莫經濟(印度)等等的標籖。由於新自由主義與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緊密關係,再加上常引發混淆的「自由主義」一詞,一些人主張應該將新自由主義改稱為「新古典自由主義」。

在最極端的形式上,新自由主義是一種根基於未經管制的貿易和市場的經濟意識形態,以及在冷戰結束後、或全球化所提供的商業擴展上,主張自由市場、自由貿易、和不受限制的資本流動,認為這樣將能創造出最大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利益。這種形式的新自由主義主張將政府的開支、稅賦最小化,同時也將政府的管制最小化,並將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最小化。他們主張自由市場的力量將能自然地在許多領域創造出最高的價值。在西方國家,新自由主義主張福利國家制度應該被撤銷或民營化。這種形式的新自由主義以全球化來運用全世界的資源:廉價的勞工、原料、市場—儘可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運作,並且要讓更多的市場開放讓已開發國家參與。

不過,新自由主義能被套用至相當廣泛的層面,這些層面並非都與保守政黨相連結。這些層面包括了撤銷政府管制、從企業福利制度轉向私營的福利制度、從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低貿易量轉移至高貿易量的貨幣流通環境,利用相對優勢來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和工資中位數(median wages)。新自由主義還主張,開發中國家之所以產生腐敗問題的原因正是因為國家對於市場機制的干涉和管制。例如補助價格、設定工資等等。

新自由主義在國際政策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認為人民、國家、以及公司的本質是良善的。相反的新現實主義認為人民和國家都只是依照其自身的利益行動,並且認為一國只有在對其自身有利的情況下才會與他國合作。新自由主義堅持絕對增益(absolute gain)的理念也顯示他們比新現實主義者更加樂觀。相較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比較能接受國與國之間收益不均的合作行為。

一些人批評新自由主義只是由上層階級所強行施加的意識形態,他們宣稱新自由主義藉由受到美國支持的世界金融管理組織來增強跨國公司的實力。由於這些國家支持新自由主義,因此許多批評者認為這些政策是已開發國家和跨國公司對其他國家的剝削。批評者認為這些制度並沒有促長當地的發展,而只是確保了已開發國家對他們的支配地位優勢罷了(參見华盛顿共识社團主義),批評者也認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給予跨國公司超越當地民選政府的權力,因為公司能夠運用他們撤離資本的能力(也因此影響工作機會和經濟)來作為影響政治的手段。

新自由主義的支持者則會反駁道:資本流動的自由是高效率的市場所不可或缺的。他們指出許多針對1970年代經濟動亂和衝擊的研究,並主張自由市場能更為穩定地應付這種衝擊、產生更高的經濟成長、更多的資本回報,也因此會有更多投資和發展。他們主張將其他國家的經濟與已開發國家相連結將能促成全球的穩定,也因此能創造出更多民主的政府。

與名稱相反的是,許多自稱為「自由派」的個人(尤其是在美國)往往反對新自由主義,原因是其實是保守派所擁護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在十九世紀的歐州已顯露許多缺失,許多歐洲窮人受限於沒錢受教育和沒人脈資源難以在祖國競爭生存,只得移民海外殖民地與原住民搶資源,並沒有能在祖國自由發展,歐洲外移人口多過移入人口的現象直到20世紀中期才結束。新自由主義與约翰·杜威伍德罗·威尔逊凯恩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等人所創造出的社会自由主义並不相同。凱恩斯認為若讓市場自己調整脫離經濟蕭條,那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所以長期來看,今日因經濟蕭條受苦受難的大眾早就死了,等不到經濟好轉的好處。

「新自由主義」經常被反全球化人士和左翼人士作為一種貶抑詞,所指的並非一種經濟理論,而是對於全球資本主義的實行、和跨國公司的權力,以及自由貿易對於工資和社會結構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歷史 编辑

根據著名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教授在其出版於1922年的著作《社會主義:經濟學和社會學分析》中所提出的説法,新自由主義者這一稱呼適用於主觀價值論的擁護者,包括奧地利派的開創者卡爾·門格爾教授及其重要人物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教授。維塞爾教授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開創人。作為奧地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因創立了不少重要的經濟學理論而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創立人。

歷史上的「第一波全球化」指的是20世紀初期前貿易自由化和自由放任的經濟趨勢,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金本位制度的終結和大萧条的開始而告終。而新自由主義在當代則與「第二波全球化」相連結,第二波全球化的種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種下的。在1945年至1960年代之間,各種中央集權形式的自由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主導了許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布雷顿森林协定使得國際貨幣漸趨穩定後,自由主義的經濟根基開始重新建立。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運動,新自由主義根基於羅伯特·蒙代爾和阿瑟·弗萊明(Arthur Flemming)的著作上,逐漸普及發展。在同時期的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一些理論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爾頓·佛利民創建了一個鼓吹自由市場的智庫——朝聖山學社。他們將理論根基於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和货币主义。新自由主義認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主導的計畫在經濟上是毫無效率的,開發中國家應該開放他們的市場讓其他國家參與,並專注於出口上。新自由主義也強調要終結國營的公司,並且減少對於商業行為的阻撓。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在一連串的貿易談判後得已實現,構成了對於關稅和貿易的一般共識,以及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議如歐盟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自由主義的發展一直相當緩慢,直到1970年代才開始更快速的增長,不過新自由主義也非都是透過和平的方式。一個經常被舉出來的紐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的成功例子是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統治下的智利,皮诺切特是透過暴力推翻了民選的萨尔瓦多·阿连德才掌權的。阿连德政府採用激進的左翼政策,被人稱為「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在皮诺切特上台後,他起用了一批受到米爾頓·佛利民影響的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迅速轉向自由市場的政策,大量民營化國有的資產。這些政策後來被布雷顿森林協定所模仿,在許多貧窮國家運行,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國家。

這一波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崛起在美國的雷根和英國的撒切尔時期達到最高潮,雷根和撒切尔政府不只將他們國家的政策轉向自由放任主義的一邊,同時也運用布雷顿森林協定向全世界其他國家施加他們的政策。也因此,一些人視新自由主義為「华盛顿共识」的同義詞,華盛頓共識本身便是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银行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主要政治觀點。新自由主義者的一句格言是(如同撒切尔所説的):「除了通往全球化資本主義外『沒有其他任何選擇』存在。」

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義的政策也被傳統上位居中間偏右的政黨所採納,美國的民主党在1990年代大幅採用新自由主義的政策,總統比尔·克林顿也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並將自由貿易作為他的經濟政策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倡科技知识产权以作為美國減少貿易逆差的方式。一些中間偏左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認為贸易保护主义與左翼右翼無關,而是和「不對稱」的問題有關。許多第三种道路的政黨—包括英國的工黨和德國的社會民主黨都採納了新自由主義的政策。這些延續了1980年代政策的政府主張他們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來達成更大的社會利益,並且利用經濟綑綁的方式來使那些剛脫離史達林主義制度的歐洲國家能更快融入世界經濟的行列。

1989年, 冷戰已經進入尾聲,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教授在著名雜誌《紐約客》上發表文章,宣稱:「在正式開始不到七十五年之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較量就結束了:   資本主義贏了……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更加令人感到滿意地組織好人類的物質事務。」[3]

蘇聯解體後, 新自由主義向全世界勝利進軍。然而, 這種勝利被認為只是在延遲新自由主義國家的財政危險爆發,由於新自由主義國家举债融资來增加公共开支,因此它們同時把資本主義的危機擴散至整個世界。擁護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理論家吉尔斯·达维老師在其作品《從危機到共產化》中表示:「因此, 如果说资本主义确实在20世纪末有了一个新的开始,那么它的胜利并不像看上去那样伟大。当前的危机显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繁荣并没有克服七十年代的困境: 产能过剩、生产过剩、过度积累、利润率下降。过去三十年世界范围内的增长是不可否认的,但也是不健康的。它的成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逻辑相悖,资本主义不可能一直把工人当作不惜一切代价减少的成本,不可能一直优先考虑金融业,不可能一直靠负债过日子,不可能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广到各大洲。」[4]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後,很多人把這場危機的爆發歸咎於新自由主義政策,美國最後決定實施檸檬社會主義政策以防止大公司倒閉,標誌着新自由主義秩序表面上已經崩潰。2011年, 伊麗莎白·波維內利(Elizabeth Povinelli)聲稱新自由主義的地位已被晚期自由主義(Late Liberalism)取代,晚期自由主義一詞被用以指稱自由主義國家在應對一系列合法性危機時所採取的形式[5]。2020年, 著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表示他「承認新自由主義已死」[6]。2022年4月13日,歷史學家加里·格斯特爾(Gary Gerstle)在接受著名雜誌《國家》訪問時表示他認為雖然新自由主義的一些元素仍然存在,但是新自由主義政治秩序已經終結[7]

2011年, 佔據華爾街運動結束後,商業自由主義主導時期隨即展開,這是一個在由多極強權所構成的資本主義體制的主導下的和平時期,直至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世界逐漸分為兩大陣營後,商業自由主義的地位才被民主帝國主義取代。

理論 编辑

如同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經濟歷史學教授、同時也是新自由主義支持者的布拉德福德·德隆英语J. Bradford DeLong所描述的,新自由主義有兩個主要的原則:

新自由主義的批評者認為,這兩個原則代表了「涓滴效应」的一部分,在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下,經濟的成長和科技的進步也造福了貧窮國家和其人民,即使這種過程是由跨國公司、富裕國家的精英、和富裕國家控制的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所主導亦然。批評者也宣稱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情況互相矛盾。而新自由主義的辯護者則主張「發展即為自由」,更多的經濟成長、專業化、和機會的產生使得個人能夠達成更多在僵硬的貿易保護制度裡所無法達成的目標。

新自由主義的概念在經濟學界逐漸普及,不只是因為政治權力平衡的改變(如同以上述及的),也是因為許多經濟學家發現到在二戰後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策略並沒有發揮其原先假定的效用。尤其是那些為了實行大量公共計畫而債台高築的左翼貧窮國家。新自由主義也是因民粹主義和社會自由主義政策的失敗[需要解释]而崛起。

新自由主義認為,許多東亞國家和地區(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韩国新加坡)以出口為主、由國家主導的經濟政策的失敗[需要解释],以及计划经济或「共產主義」的失敗[需要解释],都說明了新自由主義改革的需求。

如同以上述及的,新自由主義的原則也被稱為「华盛顿共识」— 一套替拉丁美洲國家量身打造的政策。如同布拉德福德·德隆對於新自由主義的定義,華盛頓共識也規定國家必須保持穩定的外匯匯率和政府的預算平衡。

一些人聲稱新自由主義和放任自由主義古典自由主義是相同的,但事實上這兩種意識形態之間存在一些差異。雖然在經濟理論上兩者都提倡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但是新自由主義也有其國際關係學理論(新自由主義國際關係學理論),支持以國際性的制度和一定程度的全球政府來作為國際談判和管理國際協議的手段。新自由主義認為更多的經濟和政治獨立能使國家更快速發展,同時也能減低國際間的緊繃、或至少能減低國家利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情況。相較之下,放任自由主義則反對關於全球政府的主張,也反對由國家綑綁個人的外交談判協議。

許多新自由主義者也認同關於充分就业理性预期的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正確性,亦即現代的新古典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其他人則依靠於國際貨幣基金和其他國際金融組織的機制來解決世界性的經濟問題。

擁護馬克思主義的著名經濟地理學家大衛·哈維博士在其著作《新自由主義簡史》中表示:「簡而言之, 新自由主義化意味着一切事物的金融化。毫無疑問, 權力從生產世界被轉移到了金融世界。」[8]

常見的誤解 编辑

新自由主義經常被等同於市場原教旨主義自由放任主義等等,但事實上它們並不相同。

1938年,在沃爾特·李普曼(英語:Walter Lippmann)座談會上,新自由主義一詞被創造出來,並且最終被用來描述一套特定的經濟信念[9][10]。座談會將新自由主義的概念定義爲涉及“價格機制的優先權、自由企業、競爭體系和強大而公正的國家”[11]。根據與會者路易·魯吉耶(Louis Rougier)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所提出的説法,新自由主義的競爭將建構出一個由成功人士所構成的精英結構,他們將在社會中擁有權力,這些精英將取代現有的代表大多數人的代議民主制[12][13]。新自由主義意味着提倡國家干預的現代經濟政策[14]

新自由主義不同於自由放任主義,原因是它不主張實施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而是包含高度建構主義思想,它主張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以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類似市場化的改革[15]。人類學家賈森·希克爾(Jason Hickel)也抨擊了關於新自由主義需要國家撤出以支撐完全自由市場的觀點,他認爲新自由主義的傳播需要大量的國家干預來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自由市場”[16]

經濟政治學家娜塔莉·摩寧斯達爾(Natalie Morningstar)在其論文中聲稱凱恩斯主義和新自由主義都包含干預主義思想,只不過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以促進經濟發展,而新自由主義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以保持市場競爭,娜塔莉亦表示最好把新自由主義理解為一種靈活的治理模式 而非一種統一的思想體系[17]

經濟哲學家菲利普·米羅夫斯基(Philip Mirowski)博士在《新自由主義的十三條誡命》一文中聲稱新自由主義試圖成為一種能夠解釋世界上所有方面的現象的意識形態,此外, 新自由主義不可被等同於市場原教旨主義,由於與傳統的自由主義相比,新自由主義更加依賴強大的國家來維持社會秩序、鎮壓抗議活動、安置失業人士、維護市場運作和支持跨國公司對外擴展業務等等,因此新自由主義實際上在很多方面上並非與自由放任主義相一致[18]

實踐 编辑

新自由主義在實踐上的變化相當廣泛。一些人認為管制的透明度、發展、和統一是最重要的目標,一些人則認為解除國家管制才是主要目標。許多新自由主義者也批評這些理論被實踐時採取的方式。一些人則指責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介入。其他一些人則歸罪1980年代開始的「休克疗法」造成大量的經濟破壞,認為瞬間的市場化—例如俄罗斯在蘇聯瓦解後所採取的政策,導致了中央化而腐敗的經濟寡頭政治,而這些正是新自由主義所反對的(不過辯護者也指出愛沙尼亞波蘭的快速改革的成功,以及改革較慢的國家如摩爾達維亞蘇聯的逐漸改善)。

新自由主義的實踐也有失敗的例子,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宣稱國際貨幣基金迫使許多並不適當的國家接受新自由主義和華盛頓共識的政策,造成許多悲劇性結果(例如亞洲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也被民粹主義者、社會民主主義者和反資本主義者批評,他們認為無限制的市場力量最終將無可避免地擴大財富的不平等,也因此會導致權力的不平等。[19][20][21]

新自由主義者 编辑

如同許多政治用詞,新自由主義一詞被以各種不同的方法用以稱呼不同的團體、不同的個人,因此這一詞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加以分類。最為侷限的定義是「自由放任、由資本主義主導、私營化和貿易機制」,在這種特定的形式下,新自由主義是一種商業保守主義政策,要求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執行嚴厲的預算紀律、預算的平衡、和貿易的流動。在這種定義下,突出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者包括了隆納·雷根玛格丽特·撒切尔艾伦·格林斯潘[22]

在更廣泛的定義上,新自由主義指的是那些會贊同布拉德福德·德隆所提出的理論的人,亦即任何主張限制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人、主張全球化自由貿易的人都是新自由主義者。在這樣的定義下,約瑟夫·史迪格里茲和阿马蒂亚·库马尔·森也是「新自由主義者」,儘管他們都被興復自由主義者高度批評。

這兩者的差異可以從史迪格里茲對於華盛頓共識的批評裡看出,亦即 雖然全球化和全球貿易是好的,但是它們在實踐上已被引導至會造成貧窮國家更為貧窮的方法上。他也指出農業的補貼和貿易壁壘,以糖為例,他舉出糖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進出口的價格差異,以及以「熱錢」作為外國投資工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自由放任的興復自由主義者而言,未經許可就對農業進行補貼是錯誤的,這些都與自由放任的政策相違背。

最著名的商業自由主義者之一是記者湯馬斯·佛里曼,他在纽约时报的專欄長期以來一直提倡自由的全球貿易,同時也批評對於農業的補貼以及反全球化的運動。這些觀點也呈現在他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書裡。

在中國大陸,擁護干預主義的人士(如特色社會主義者新權威主義者新左派人士)經常把主張放鬆管制、實行美國经济模式的人士稱為新自由份子[23][24][25],然而事實上新自由主義者未必一定推崇美國经济模式,其所提出的建議也比這些所謂的新自由份子所提出的建議複雜得多[26]

不同定義 编辑

  • 結合國內自由市場、並以政治手段強迫打通國外市場的政府政策
  • 一種將市場視為是人類道德、而與生產效率無關的哲學
  • 完全由個體經濟學來支配經濟,排斥宏觀經濟學及其附屬概念—如國家和社會的益處等。

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 编辑

新自由主义面临着来自政治左派和右派的学者、记者、宗教领袖和活动家的批评[27][28]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引起眾多學者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因為該次環球金融危機正是多年來新自由主義的放縱造成的[29]

對於新自由主義—無論是其理論或實踐的批評者為數眾多。尤其是在那些資產被外國人大量收購、同時國內政治和經濟制度又被貿易資本快速流動所侵蝕的開發中國家。即使是在新自由主義內部也存在爭議,一些人批評許多已開發國家在要求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的同時,卻依然對其自身的國內農業市場實行保護政策。

反全球化运动是新自由主義最明顯的對手,尤其是批評其「資本自由流動」但卻不允許勞工自由流動的制度上。他們認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慫恿一種「越競爭越惡劣」的情況,因為資本的流動造成環境和勞工水準的大幅降低,而且只不過是現代版的「向鄰居乞討」的帝國主義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新自由主義政策可能造成「道德危害」:政府和國際的金融組織必須協助拯救開發中國家和其債權人,因為他們已經大到無法倒閉的地步了。而這又進一步鼓勵了投機行為和伴隨而來的風險。他們指出一連串國家如墨西哥俄羅斯東歐東亞阿根廷的貨幣價值侵蝕,顯示出政府允許投機行為而卻沒有足夠的懲罰或管制機制將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不平等 编辑

批評者指出新自由主義政策加劇了經濟不平等,並加劇了全球貧困[30][31]

批評者 编辑

在理论或实践上对新自由主义的著名批评者包括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32]、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33])、迈克尔-哈德森(Michael Hudson)[33]、张海俊(Ha-Joon Chang)[34]、罗伯特-波林(Robert Pollin)[35]、朱莉-马塔伊(Julie Matthaei)[36]、和理查德-D。沃尔夫[37];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38];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大卫-哈维;斯洛文尼亚大陆哲学家斯拉沃伊-日泽克[39],政治活动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科内尔-韦斯特[40];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盖尔-迪尼斯[41];作家、活动家和电影制片人纳奥米-克莱因[42]。 天主教会首脑教皇方济各[43];记者和环保活动家乔治-蒙比奥[44];比利时心理学家保罗-韦海格[45];记者和活动家克里斯-海吉斯[46];保守派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以及改变全球化运动,包括ATTAC等团体。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Vellucci, Pierluigi. A critique of financial neoliberalism: a perspective combining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and commodity markets. SN Business & Economics. 2021-03-08, 1 (3). ISSN 2662-9399. PMC 7938681 . PMID 34778825. doi:10.1007/s43546-021-00054-9 (英语). 
  2. ^ Pollin, Robert; Epstein, Gerald. Neoliberalism’s Bailout Problem. 2021-06-24 –通过Boston Review (英语). 
  3. ^ Boaz, David. The Man Who Told the Truth. Reason.com. 2005-01-21 [2023-07-25]. (原始内容于2023-07-25) (美国英语). 
  4. ^ 吉尔斯·达维. .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2022-06-02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2. 
  5. ^ Povinelli, Elizabeth. Economies of Abandonment: Social Belonging and Endurance in Late Liberal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1. 
  6. ^ . web.archive.org. 2020-06-02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2. 
  7. ^ Steinmetz-Jenkins, Daniel. Has Neoliberalism Really Come to an End?. 2022-04-13 [2023-07-27]. ISSN 0027-8378. (原始内容于2022-06-24) (美国英语). 
  8. ^ الليبرالية الجديدة - موجز تاريخي Quotes by David Harvey. www.goodreads.com. [2023-07-27]. (原始内容于2023-07-27). 
  9. ^ Mirowski & Plehwe (2009),第12–13頁.
  10. ^ Hartwich (2009),第19頁.
  11. ^ Mirowski & Plehwe (2009),第13–14頁.
  12. ^ Rougier, Louis. Les Mystiques économiques. Librairie de Médicis. 1949: 18. 
  13. ^ Hayek, Friedrich.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Vol. 2: The Mirage of Social Justice. 1976: 113. 
  14. ^ Hülsmann, Jörg Guido. Against the Neoliberals.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May 2012 [2023-07-27]. (原始内容于2014-09-14). 
  15. ^ Mirowski, Philip. The Thirteen Commandments of Neoliberalism. The Utopian. [March 26, 2018]. (原始内容于2013-06-29). 
  16. ^ Hickel, Jason. The Divide: A Brief Guide to Global Inequality and its Solutions. Windmill Books. 2018: 218. ISBN 978-1786090034. People commonly think of neoliberalism as an ideology that promotes totally free markets, where the state retreats from the scene and abandons all interventionist policies. But if we step back a bi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extension of neoliberalism has entailed powerful new forms of state intervention. The creation of a global 'free market' required not only violent coups and dictatorships backed by Western governments, but also the invention of a totalizing global bureaucracy – the World Bank, the IMF, the WTO and bilateral free-trade agreements – with reams of new laws, backed up by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17. ^ Morningstar, Natalie. Neoliberalism.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Anthropology. 2020-10-26 [2023-07-27]. (原始内容于2023-07-27) (英语). 
  18. ^ The Thirteen Commandments of Neoliberalism. Tumblr. [2023-07-03]. (原始内容于2023-07-03). 
  19. ^ 法国经济学家:世界已进入经济危机第二阶段. 新华网. 2012-01-03 [2012-01-03]. (原始内容于2012-01-17) (中文(中国大陆)). 
  20. ^ 外媒:资本主义的大问题. 2012-01-03 [2012-01-03]. (原始内容于2012-01-09) (中文(中国大陆)). 
  21. ^ 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终结. 2011-12-31 [2012-01-03]. (原始内容于2017-02-09) (中文(中国大陆)). 
  22. ^ Noam Scheiber. 'THE PRO-GROWTH PROGRESSIVE,' BY GENE SPERLING - Clintonism 2.0. 2006-01-22 (英语). 
  23. ^ 陳平:新自由主義的警鐘 資本主義的空想與現實--理論-人民網. theory.people.com.cn. [2023-07-03]. (原始内容于2023-07-03). 
  24. ^ 中時新聞網. 人大教授挺國企 倡消滅私有制 - 焦點新聞. 中時新聞網. 2018-01-16 [2023-07-03]. (原始内容于2023-07-03) (中文(臺灣)). 
  25. ^ . web.archive.org. 2018-01-16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26. ^ 新自由主義評析. 博客來. [2023-07-21]. (原始内容于2023-07-21). 
  27. ^ Laurie, Timothy; Grealy, Liam, Higher Degree Research By Numbers: Beyond the Critiques of Neo-liberalism,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7, 36 (3): 458–71 [2023-01-12], S2CID 151552617, doi:10.1080/07294360.2017.1288710, hdl:10453/63197 , (原始内容于2021-11-16) 
  28. ^ Plehwe, Dieter; Walpen, Bernhard; Neunhöffer, Gisela. Introduction: Reconsidering neoliberal hegemony. Neoliberal hegemony: a global critiqu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2018-07-07]. ISBN 9780203099506. OCLC 646744326. 
  29. ^ Pradella, Lucia; Marois, Thomas. Polarising Development: Alternatives to Neoliberalism and the Crisis. United Kingdom: Pluto Press. 2015: 1–11 [2023-01-12]. ISBN 978-0745334691. (原始内容于2021-11-16). 
  30. ^ Haymes, Stephen; Vidal de Haymes, Maria; Miller, Reuben (编).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Routledge. 2015 [2023-01-12]. ISBN 978-0415673440. (原始内容于2015-06-17). 
  31. ^ Dean, Jodi. The Communist Horizon . Verso Books. 2012: 123. ISBN 978-1844679546. Pursued through policies of privatization, deregulation, and financialization, and buttressed by an ideology of private property, free markets, and free trade, neoliberalism has entailed cuts in taxes for the rich and cuts in protections and benefits for workers and the poor, resulting in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inequality. 
  32. ^ Martin, Will. Nobel Prize-winning economist Stiglitz tells us why 'neoliberalism is dead'. Business Insider. 2016-08-19 [2017-02-08]. (原始内容于2021-11-09). 
  33. ^ 33.0 33.1 Hudson, Michael. Neoliberalism Will Soon Force Americans to Leave the United States. Truthdig. 2016-06-18 [2023-01-12]. (原始内容于2021-08-29). 
  34. ^ Chang, Ha-Joon. Bad Samaritans: The Myth of Free Trad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Capitalism.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8: 229. ISBN 978-1596915985. 
  35. ^ Pollin, Robert. Contours of Descent: U.S. Economic Fractures and the Landscape of Global Austerity . New York: Verso Books. 2003. ISBN 978-1-84467-534-0. 
  36. ^ Matthaei, Julie. The time for a new economics is at hand. Al Jazeera. 2015-03-08 [2015-03-09]. (原始内容于2015-03-10). 
  37. ^ Wolff, Richard D. Democracy at Work: A Cure for Capitalism. Haymarket Books. 2012: 37 [2023-01-12]. ISBN 978-1608462476. (原始内容于2021-11-09). 
  38. ^ Chomsky, Noam and McChesney, Robert W. (Introduction). Profit over People: Neoliberalism and Global Order. Seven Stories Press, 2011. ISBN 1888363827.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9. ^ Žižek, Slavoj. The Courage of Hopelessness: A Year of Acting Dangerously. Melville House. 2018: 59. ISBN 978-1612190037. 
  40. ^ West, Cornell. Goodbye, American neoliberalism. A new era is here. The Guardian. 2016-11-17 [2023-01-12]. (原始内容于2016-11-17). 
  41. ^ Archived at Ghostarchive and the : Dines, Gail. From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to the Personal is Personal: Neoliberalism and the Defanging of Feminism. YouTube. [2013-08-05]. 
  42. ^ It was the Democrats' embrace of neoliberalism that won it for Trum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omi Klein for The Guardian. 9 November 2016.
  43. ^ Poggioli, Sylvia. Pope Francis Laments Failures Of Market Capitalism In Blueprint For Post-COVID World. NPR. 2020-10-04 [2020-10-05]. (原始内容于2021-04-18) (英语). 
  44. ^ Monbiot, George. Neoliberalism – the ideology at the root of all our problems. The Guardian. 2016-04-15 [2016-04-16]. (原始内容于2017-09-14). 
  45. ^ Verhaeghe, Paul. Neoliberalism has brought out the worst in us. The Guardian. 2014-09-29 [2014-10-06]. (原始内容于2021-10-01). 
  46. ^ VIDEO: Chris Hedges on the Big Lie of Neoliberalism and the Very Real Threat of a President Trump. Truthdig. 2015-09-14 [2023-01-12]. (原始内容于2023-04-09). 

书目 编辑

  • Anderson, Elizabeth. Hijacked: How Neoliberalism Turned the Work Ethic against Workers and How Workers Can Take It Ba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3. ISBN 978-1009275439. 
  • Arac, Jonathan. Hall, Peter A.; Lamont, Michèle , 编. Social Resilience in the Neoliberal Era. 2013: xvi–xvii. The term is generally used by those who oppose it. People do not call themselves neoliberal; instead, they tag their enemies with the term. 
  • Boas, Taylor C.; Gans-Morse, Jordan. Neoliberalism: From New Liberal Philosophy to Anti-Liberal Sloga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une 2009, 44 (2): 137–161. S2CID 4811996. doi:10.1007/s12116-009-9040-5 . 
  • Burgin, Angus. The Great Persuasion: Reinventing Free Markets since the Depres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674-06743-1 –通过Google Books. 
  • Chomsky, Noam; McChesney, Robert W. Introduction. Profit over People: Neoliberalism and Global Order. Seven Stories Press. 2011. ISBN 978-1888363821. 
  • Desai, Radhika. Capitalism, Coronavirus and War: A Geo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Routledge. 2022. ISBN 978-1032059501. S2CID 254306409. doi:10.4324/9781003200000. 
  • Duménil, Gérard; Lévy, Dominique. Capital Resurgent: Roots of the Neoliberal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674011589. 
  • Gerstle, Ga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eoliberal Order: 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Free Market Er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ISBN 978-0197519646. 
  • Goldstein, Natalie. Globalization and Free Trade. Infobase Publishing. 2011: 30. ISBN 978-0-8160-8365-7 –通过Google Books. 
  • Hartwich, Oliver Marc. (PDF). 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 21 May 2009. CIS Occasional Paper 1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24). 
    • Book version: Hartwich, Oliver Marc. Neoliberalism: The Genesis of a Political Swearword. 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 2009b. ISBN 978-1-86432-185-2. 
  • Harvey, David.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928326-2. 
  • Haymes, Stephen; Vidal de Haymes, Maria; Miller, Reuben (编).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Routledge. 2015. ISBN 978-0415673440. 
  • Jones, Campbell; Parker, Martin; Bos, Rene Ten. For Business Ethics . Routledge. 2005. ISBN 978-0415311359. 
  • Kotsko, Adam. Neoliberalism's Demons: On the Political Theology of Late Capita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ISBN 978-1503607125. 
  • Kotz, David M. The Rise and Fall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674725652. 
  • Lavoie, Marc. Financialization, neo-liberalism, and securitization.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Winter 2012–2013, 35 (2): 215–33. JSTOR 23469991. S2CID 153927517. doi:10.2753/pke0160-3477350203. 
  • Mirowski, Philip; Plehwe, Dieter. The road from Mont Pèlerin: the making of the neoliberal thought collectiv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674-03318-4. 
  • Springer, Simon; Birch, Kean; MacLeavy, Julie (编). The Handbook of Neoliberalism. Routledge. 2016. ISBN 978-1138844001. OCLC 1020671216. 
  • Stedman Jones, Daniel. Masters of the Universe: Hayek, Friedman, and the Birth of Neoliberal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uly 21, 2014. ISBN 978-1-4008-5183-6. 
  • Steger, Manfred B.; Roy, Ravi K. Neoliber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50–51, 123. ISBN 978-0199560516. 
  • Stein, Howard. The Neoliberal Policy Paradigm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Panoeconomicus. July 25, 2012, 59 (4): 421–40. S2CID 26437908. doi:10.2298/PAN1204421S . The role of deregulation and related neoliberal policies as a both a source of massive financi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cause of the Great Recession is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 literature (David M. Kotz 2009; Bill Lucarelli 2009; Joseph Stiglitz 2010; William Tabb 2012). Some authors aptly call it the "crisis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 (Kotz 2010). 
  • Wacquant, Loïc. Punishing the Poor: The Neoliberal Government of Social Insecurit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822392255. OCLC 404091956. 

外部連結 编辑

新自由主義,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适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资料, 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實, 2014年2月5日, 请协助校核其中的错误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4年2月5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 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2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适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资料 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實 2014年2月5日 请协助校核其中的错误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4年2月5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 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2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新自由主義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关于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新自由主義 请见 新自由主義 國際關係 Neoliberalism 和 New Liberalism 在中文裡皆翻譯為新自由主義 但兩者完全不同 本條目為自由市場經濟的 Neoliberalism 有關進步主義的 New Liberalism 請參見社会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義 英語 Neo liberalism 是經濟自由主義在二十世紀末的一種復甦形式 從197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政策的角色變得愈來愈重要 這種意識形態強調金融市場在儲蓄配置方面的有效作用 並且主張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推動金融化進程 減弱甚至撤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措施和實施有利於金融機構的政策 1 目录 1 概述 2 背景 3 歷史 4 理論 5 常見的誤解 6 實踐 7 新自由主義者 8 不同定義 9 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 9 1 不平等 9 2 批評者 10 參見 11 参考文献 11 1 引用 11 2 书目 12 外部連結概述 编辑新自由主義是一種強調金融市場的作用並鼓吹國家實施有利於公司的政策的意識形態 這與反對干預市場的放任自由資本主義形成強烈對比 2 在國際用語上 新自由主義一詞指的是一種政治與經濟哲學 強調自由市場的機制 反對國家對國內經濟的干預 對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 在國外政策上 新自由主義支持利用經濟 外交壓力或是軍事介入等手段來擴展國際市場 達成自由貿易和國際性分工的目的 新自由主義支持透過國際組織與條約 如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 對它國施加多邊的政治壓力 新自由主義支持私有化 反對由國家直接干預和生產 如凯恩斯主义 為增進公司效率 新自由主義反對最低工資 勞工集體談判權等政策 新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 贸易保护主义 環境保護主義 認為這會妨礙人們建構民主制度 在美國 新自由主義一詞通常也與自由貿易和社會福利改革等立場相連結 但並沒反對凯恩斯主義或環境保護主義 舉例而言 柯林頓總統時期的重要經濟學家布拉德福德 德隆 英语 J Bradford DeLong 便是知名的新自由主義者 但他也是凱恩斯主義者 支持收入再分配 同時批評布希政府的執政 美國總統隆納 雷根和共和黨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保守黨常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擁護者 在中文語境中 Neo liberalism 和 New Liberalism 亦即社会自由主义 都被翻譯為 新自由主義 儘管在英文圈或中文圈中 這兩個用詞都常被混淆 不過兩者其實是不同的意識形態 neo 前綴有 復興 複製 的意涵 新自由主義 Neo liberalism 是奠基於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方面的產物 經濟自由主義 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理論體系 社會自由主義 New Liberalism 通常與社會民主主義等構成第三種道路的意識形態有關 背景 编辑 新自由主義 一詞原本是用以形容一些強調遠離國家控制或保護的經濟運動 尤其是從1970年代以來的相關運動 新自由主義一詞並非這些運動的單一稱呼 許多擁護者只簡單地自稱為自由主義者 而批評者 以及一些支持者 則將其貼上柴契爾主義 英國 雷根經濟學 美國 經濟理性主義 澳大利亞 羅傑經濟 紐西蘭 中曾根主義 日本 或曼莫經濟 印度 等等的標籖 由於新自由主義與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緊密關係 再加上常引發混淆的 自由主義 一詞 一些人主張應該將新自由主義改稱為 新古典自由主義 在最極端的形式上 新自由主義是一種根基於未經管制的貿易和市場的經濟意識形態 以及在冷戰結束後 或全球化所提供的商業擴展上 主張自由市場 自由貿易 和不受限制的資本流動 認為這樣將能創造出最大的社會 政治 和經濟的利益 這種形式的新自由主義主張將政府的開支 稅賦最小化 同時也將政府的管制最小化 並將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最小化 他們主張自由市場的力量將能自然地在許多領域創造出最高的價值 在西方國家 新自由主義主張福利國家制度應該被撤銷或民營化 這種形式的新自由主義以全球化來運用全世界的資源 廉價的勞工 原料 市場 儘可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運作 並且要讓更多的市場開放讓已開發國家參與 不過 新自由主義能被套用至相當廣泛的層面 這些層面並非都與保守政黨相連結 這些層面包括了撤銷政府管制 從企業福利制度轉向私營的福利制度 從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低貿易量轉移至高貿易量的貨幣流通環境 利用相對優勢來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和工資中位數 median wages 新自由主義還主張 開發中國家之所以產生腐敗問題的原因正是因為國家對於市場機制的干涉和管制 例如補助價格 設定工資等等 新自由主義在國際政策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主義認為人民 國家 以及公司的本質是良善的 相反的新現實主義認為人民和國家都只是依照其自身的利益行動 並且認為一國只有在對其自身有利的情況下才會與他國合作 新自由主義堅持絕對增益 absolute gain 的理念也顯示他們比新現實主義者更加樂觀 相較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主義比較能接受國與國之間收益不均的合作行為 一些人批評新自由主義只是由上層階級所強行施加的意識形態 他們宣稱新自由主義藉由受到美國支持的世界金融管理組織來增強跨國公司的實力 由於這些國家支持新自由主義 因此許多批評者認為這些政策是已開發國家和跨國公司對其他國家的剝削 批評者認為這些制度並沒有促長當地的發展 而只是確保了已開發國家對他們的支配地位優勢罷了 參見华盛顿共识 社團主義 批評者也認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給予跨國公司超越當地民選政府的權力 因為公司能夠運用他們撤離資本的能力 也因此影響工作機會和經濟 來作為影響政治的手段 新自由主義的支持者則會反駁道 資本流動的自由是高效率的市場所不可或缺的 他們指出許多針對1970年代經濟動亂和衝擊的研究 並主張自由市場能更為穩定地應付這種衝擊 產生更高的經濟成長 更多的資本回報 也因此會有更多投資和發展 他們主張將其他國家的經濟與已開發國家相連結將能促成全球的穩定 也因此能創造出更多民主的政府 與名稱相反的是 許多自稱為 自由派 的個人 尤其是在美國 往往反對新自由主義 原因是其實是保守派所擁護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在十九世紀的歐州已顯露許多缺失 許多歐洲窮人受限於沒錢受教育和沒人脈資源難以在祖國競爭生存 只得移民海外殖民地與原住民搶資源 並沒有能在祖國自由發展 歐洲外移人口多過移入人口的現象直到20世紀中期才結束 新自由主義與约翰 杜威 伍德罗 威尔逊 凯恩斯 富兰克林 德拉诺 罗斯福等人所創造出的社会自由主义並不相同 凱恩斯認為若讓市場自己調整脫離經濟蕭條 那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 所以長期來看 今日因經濟蕭條受苦受難的大眾早就死了 等不到經濟好轉的好處 新自由主義 經常被反全球化人士和左翼人士作為一種貶抑詞 所指的並非一種經濟理論 而是對於全球資本主義的實行 和跨國公司的權力 以及自由貿易對於工資和社會結構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歷史 编辑根據著名經濟學家路德維希 馮 米塞斯教授在其出版於1922年的著作 社會主義 經濟學和社會學分析 中所提出的説法 新自由主義者這一稱呼適用於主觀價值論的擁護者 包括奧地利派的開創者卡爾 門格爾教授及其重要人物弗里德里希 馮 維塞爾教授 維塞爾教授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開創人 作為奧地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路德維希 馮 米塞斯因創立了不少重要的經濟學理論而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創立人 歷史上的 第一波全球化 指的是20世紀初期前貿易自由化和自由放任的經濟趨勢 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金本位制度的終結和大萧条的開始而告終 而新自由主義在當代則與 第二波全球化 相連結 第二波全球化的種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種下的 在1945年至1960年代之間 各種中央集權形式的自由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主導了許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使得國際貨幣漸趨穩定後 自由主義的經濟根基開始重新建立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運動 新自由主義根基於羅伯特 蒙代爾和阿瑟 弗萊明 Arthur Flemming 的著作上 逐漸普及發展 在同時期的1960年代和1970年代 一些理論家如弗里德里希 哈耶克 米爾頓 佛利民創建了一個鼓吹自由市場的智庫 朝聖山學社 他們將理論根基於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和货币主义 新自由主義認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主導的計畫在經濟上是毫無效率的 開發中國家應該開放他們的市場讓其他國家參與 並專注於出口上 新自由主義也強調要終結國營的公司 並且減少對於商業行為的阻撓 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在一連串的貿易談判後得已實現 構成了對於關稅和貿易的一般共識 以及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議如歐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自由主義的發展一直相當緩慢 直到1970年代才開始更快速的增長 不過新自由主義也非都是透過和平的方式 一個經常被舉出來的紐自由主義 Neoliberalism 的成功例子是奥古斯托 皮诺切特統治下的智利 皮诺切特是透過暴力推翻了民選的萨尔瓦多 阿连德才掌權的 阿连德政府採用激進的左翼政策 被人稱為 社會主義 或 共產主義 在皮诺切特上台後 他起用了一批受到米爾頓 佛利民影響的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 迅速轉向自由市場的政策 大量民營化國有的資產 這些政策後來被布雷顿森林協定所模仿 在許多貧窮國家運行 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國家 這一波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崛起在美國的雷根和英國的撒切尔時期達到最高潮 雷根和撒切尔政府不只將他們國家的政策轉向自由放任主義的一邊 同時也運用布雷顿森林協定向全世界其他國家施加他們的政策 也因此 一些人視新自由主義為 华盛顿共识 的同義詞 華盛頓共識本身便是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银行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主要政治觀點 新自由主義者的一句格言是 如同撒切尔所説的 除了通往全球化資本主義外 沒有其他任何選擇 存在 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 新自由主義的政策也被傳統上位居中間偏右的政黨所採納 美國的民主党在1990年代大幅採用新自由主義的政策 總統比尔 克林顿也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並將自由貿易作為他的經濟政策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倡科技知识产权以作為美國減少貿易逆差的方式 一些中間偏左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認為贸易保护主义與左翼右翼無關 而是和 不對稱 的問題有關 許多第三种道路的政黨 包括英國的工黨和德國的社會民主黨都採納了新自由主義的政策 這些延續了1980年代政策的政府主張他們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來達成更大的社會利益 並且利用經濟綑綁的方式來使那些剛脫離史達林主義制度的歐洲國家能更快融入世界經濟的行列 1989年 冷戰已經進入尾聲 路德維希 馮 米塞斯教授在著名雜誌 紐約客 上發表文章 宣稱 在正式開始不到七十五年之後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較量就結束了 資本主義贏了 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更加令人感到滿意地組織好人類的物質事務 3 蘇聯解體後 新自由主義向全世界勝利進軍 然而 這種勝利被認為只是在延遲新自由主義國家的財政危險爆發 由於新自由主義國家举债融资來增加公共开支 因此它們同時把資本主義的危機擴散至整個世界 擁護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理論家吉尔斯 达维老師在其作品 從危機到共產化 中表示 因此 如果说资本主义确实在20世纪末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那么它的胜利并不像看上去那样伟大 当前的危机显示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繁荣并没有克服七十年代的困境 产能过剩 生产过剩 过度积累 利润率下降 过去三十年世界范围内的增长是不可否认的 但也是不健康的 它的成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逻辑相悖 资本主义不可能一直把工人当作不惜一切代价减少的成本 不可能一直优先考虑金融业 不可能一直靠负债过日子 不可能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广到各大洲 4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後 很多人把這場危機的爆發歸咎於新自由主義政策 美國最後決定實施檸檬社會主義政策以防止大公司倒閉 標誌着新自由主義秩序表面上已經崩潰 2011年 伊麗莎白 波維內利 Elizabeth Povinelli 聲稱新自由主義的地位已被晚期自由主義 Late Liberalism 取代 晚期自由主義一詞被用以指稱自由主義國家在應對一系列合法性危機時所採取的形式 5 2020年 著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 福山表示他 承認新自由主義已死 6 2022年4月13日 歷史學家加里 格斯特爾 Gary Gerstle 在接受著名雜誌 國家 訪問時表示他認為雖然新自由主義的一些元素仍然存在 但是新自由主義政治秩序已經終結 7 2011年 佔據華爾街運動結束後 商業自由主義主導時期隨即展開 這是一個在由多極強權所構成的資本主義體制的主導下的和平時期 直至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 世界逐漸分為兩大陣營後 商業自由主義的地位才被民主帝國主義取代 理論 编辑如同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經濟歷史學教授 同時也是新自由主義支持者的布拉德福德 德隆 英语 J Bradford DeLong 所描述的 新自由主義有兩個主要的原則 第一 在產業核心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之間的緊密聯繫 而這種發展模型是那些貧窮國家在快速邁向繁榮的途中所不可或缺的 因此所有國際貿易的障礙應該儘可能的徹底移除 第二 政府缺乏運作大型產業和商業公司的能力 因此 除了收入的重新分配 公共建設 司法的執行 和一些其他領域之外 政府規模應該被減縮並民營化 新自由主義的批評者認為 這兩個原則代表了 涓滴效应 的一部分 在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下 經濟的成長和科技的進步也造福了貧窮國家和其人民 即使這種過程是由跨國公司 富裕國家的精英 和富裕國家控制的組織 如國際貨幣基金 所主導亦然 批評者也宣稱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情況互相矛盾 而新自由主義的辯護者則主張 發展即為自由 更多的經濟成長 專業化 和機會的產生使得個人能夠達成更多在僵硬的貿易保護制度裡所無法達成的目標 新自由主義的概念在經濟學界逐漸普及 不只是因為政治權力平衡的改變 如同以上述及的 也是因為許多經濟學家發現到在二戰後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策略並沒有發揮其原先假定的效用 尤其是那些為了實行大量公共計畫而債台高築的左翼貧窮國家 新自由主義也是因民粹主義和社會自由主義政策的失敗 需要解释 而崛起 新自由主義認為 許多東亞國家和地區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 臺灣 韩国 新加坡 以出口為主 由國家主導的經濟政策的失敗 需要解释 以及计划经济或 共產主義 的失敗 需要解释 都說明了新自由主義改革的需求 如同以上述及的 新自由主義的原則也被稱為 华盛顿共识 一套替拉丁美洲國家量身打造的政策 如同布拉德福德 德隆對於新自由主義的定義 華盛頓共識也規定國家必須保持穩定的外匯匯率和政府的預算平衡 一些人聲稱新自由主義和放任自由主義及古典自由主義是相同的 但事實上這兩種意識形態之間存在一些差異 雖然在經濟理論上兩者都提倡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 但是新自由主義也有其國際關係學理論 新自由主義國際關係學理論 支持以國際性的制度和一定程度的全球政府來作為國際談判和管理國際協議的手段 新自由主義認為更多的經濟和政治獨立能使國家更快速發展 同時也能減低國際間的緊繃 或至少能減低國家利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情況 相較之下 放任自由主義則反對關於全球政府的主張 也反對由國家綑綁個人的外交談判協議 許多新自由主義者也認同關於充分就业和理性预期的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正確性 亦即現代的新古典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理論 其他人則依靠於國際貨幣基金和其他國際金融組織的機制來解決世界性的經濟問題 擁護馬克思主義的著名經濟地理學家大衛 哈維博士在其著作 新自由主義簡史 中表示 簡而言之 新自由主義化意味着一切事物的金融化 毫無疑問 權力從生產世界被轉移到了金融世界 8 常見的誤解 编辑新自由主義經常被等同於市場原教旨主義或自由放任主義等等 但事實上它們並不相同 1938年 在沃爾特 李普曼 英語 Walter Lippmann 座談會上 新自由主義一詞被創造出來 並且最終被用來描述一套特定的經濟信念 9 10 座談會將新自由主義的概念定義爲涉及 價格機制的優先權 自由企業 競爭體系和強大而公正的國家 11 根據與會者路易 魯吉耶 Louis Rougier 和弗里德里希 哈耶克 Friedrich Hayek 所提出的説法 新自由主義的競爭將建構出一個由成功人士所構成的精英結構 他們將在社會中擁有權力 這些精英將取代現有的代表大多數人的代議民主制 12 13 新自由主義意味着提倡國家干預的現代經濟政策 14 新自由主義不同於自由放任主義 原因是它不主張實施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而是包含高度建構主義思想 它主張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以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類似市場化的改革 15 人類學家賈森 希克爾 Jason Hickel 也抨擊了關於新自由主義需要國家撤出以支撐完全自由市場的觀點 他認爲新自由主義的傳播需要大量的國家干預來建立一個全球性的 自由市場 16 經濟政治學家娜塔莉 摩寧斯達爾 Natalie Morningstar 在其論文中聲稱凱恩斯主義和新自由主義都包含干預主義思想 只不過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以促進經濟發展 而新自由主義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以保持市場競爭 娜塔莉亦表示最好把新自由主義理解為一種靈活的治理模式 而非一種統一的思想體系 17 經濟哲學家菲利普 米羅夫斯基 Philip Mirowski 博士在 新自由主義的十三條誡命 一文中聲稱新自由主義試圖成為一種能夠解釋世界上所有方面的現象的意識形態 此外 新自由主義不可被等同於市場原教旨主義 由於與傳統的自由主義相比 新自由主義更加依賴強大的國家來維持社會秩序 鎮壓抗議活動 安置失業人士 維護市場運作和支持跨國公司對外擴展業務等等 因此新自由主義實際上在很多方面上並非與自由放任主義相一致 18 實踐 编辑新自由主義在實踐上的變化相當廣泛 一些人認為管制的透明度 發展 和統一是最重要的目標 一些人則認為解除國家管制才是主要目標 許多新自由主義者也批評這些理論被實踐時採取的方式 一些人則指責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介入 其他一些人則歸罪1980年代開始的 休克疗法 造成大量的經濟破壞 認為瞬間的市場化 例如俄罗斯在蘇聯瓦解後所採取的政策 導致了中央化而腐敗的經濟寡頭政治 而這些正是新自由主義所反對的 不過辯護者也指出愛沙尼亞和波蘭的快速改革的成功 以及改革較慢的國家如摩爾達維亞和蘇聯的逐漸改善 新自由主義的實踐也有失敗的例子 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 斯蒂格利茨宣稱國際貨幣基金迫使許多並不適當的國家接受新自由主義和華盛頓共識的政策 造成許多悲劇性結果 例如亞洲金融危機 新自由主義也被民粹主義者 社會民主主義者和反資本主義者批評 他們認為無限制的市場力量最終將無可避免地擴大財富的不平等 也因此會導致權力的不平等 19 20 21 新自由主義者 编辑如同許多政治用詞 新自由主義一詞被以各種不同的方法用以稱呼不同的團體 不同的個人 因此這一詞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加以分類 最為侷限的定義是 自由放任 由資本主義主導 私營化和貿易機制 在這種特定的形式下 新自由主義是一種商業保守主義政策 要求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執行嚴厲的預算紀律 預算的平衡 和貿易的流動 在這種定義下 突出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者包括了隆納 雷根 玛格丽特 撒切尔和艾伦 格林斯潘 22 在更廣泛的定義上 新自由主義指的是那些會贊同布拉德福德 德隆所提出的理論的人 亦即任何主張限制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人 主張全球化自由貿易的人都是新自由主義者 在這樣的定義下 約瑟夫 史迪格里茲和阿马蒂亚 库马尔 森也是 新自由主義者 儘管他們都被興復自由主義者高度批評 這兩者的差異可以從史迪格里茲對於華盛頓共識的批評裡看出 亦即 雖然全球化和全球貿易是好的 但是它們在實踐上已被引導至會造成貧窮國家更為貧窮的方法上 他也指出農業的補貼和貿易壁壘 以糖為例 他舉出糖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進出口的價格差異 以及以 熱錢 作為外國投資工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自由放任的興復自由主義者而言 未經許可就對農業進行補貼是錯誤的 這些都與自由放任的政策相違背 最著名的商業自由主義者之一是記者湯馬斯 佛里曼 他在纽约时报的專欄長期以來一直提倡自由的全球貿易 同時也批評對於農業的補貼以及反全球化的運動 這些觀點也呈現在他所著的 世界是平的 一書裡 在中國大陸 擁護干預主義的人士 如特色社會主義者 新權威主義者及新左派人士 經常把主張放鬆管制 實行美國经济模式的人士稱為新自由份子 23 24 25 然而事實上新自由主義者未必一定推崇美國经济模式 其所提出的建議也比這些所謂的新自由份子所提出的建議複雜得多 26 不同定義 编辑結合國內自由市場 並以政治手段強迫打通國外市場的政府政策 一種將市場視為是人類道德 而與生產效率無關的哲學 完全由個體經濟學來支配經濟 排斥宏觀經濟學及其附屬概念 如國家和社會的益處等 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 编辑参见 反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面临着来自政治左派和右派的学者 记者 宗教领袖和活动家的批评 27 28 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引起眾多學者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 因為該次環球金融危機正是多年來新自由主義的放縱造成的 29 對於新自由主義 無論是其理論或實踐的批評者為數眾多 尤其是在那些資產被外國人大量收購 同時國內政治和經濟制度又被貿易和資本快速流動所侵蝕的開發中國家 即使是在新自由主義內部也存在爭議 一些人批評許多已開發國家在要求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的同時 卻依然對其自身的國內農業市場實行保護政策 反全球化运动是新自由主義最明顯的對手 尤其是批評其 資本自由流動 但卻不允許勞工自由流動的制度上 他們認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慫恿一種 越競爭越惡劣 的情況 因為資本的流動造成環境和勞工水準的大幅降低 而且只不過是現代版的 向鄰居乞討 的帝國主義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新自由主義政策可能造成 道德危害 政府和國際的金融組織必須協助拯救開發中國家和其債權人 因為他們已經大到無法倒閉的地步了 而這又進一步鼓勵了投機行為和伴隨而來的風險 他們指出一連串國家如墨西哥 俄羅斯 東歐 東亞和阿根廷的貨幣價值侵蝕 顯示出政府允許投機行為而卻沒有足夠的懲罰或管制機制將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不平等 编辑 批評者指出新自由主義政策加劇了經濟不平等 並加劇了全球貧困 30 31 批評者 编辑 在理论或实践上对新自由主义的著名批评者包括经济学家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32 阿马蒂亚 森 Amartya Sen 33 迈克尔 哈德森 Michael Hudson 33 张海俊 Ha Joon Chang 34 罗伯特 波林 Robert Pollin 35 朱莉 马塔伊 Julie Matthaei 36 和理查德 D 沃尔夫 37 语言学家诺姆 乔姆斯基 38 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大卫 哈维 斯洛文尼亚大陆哲学家斯拉沃伊 日泽克 39 政治活动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科内尔 韦斯特 40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盖尔 迪尼斯 41 作家 活动家和电影制片人纳奥米 克莱因 42 天主教会首脑教皇方济各 43 记者和环保活动家乔治 蒙比奥 44 比利时心理学家保罗 韦海格 45 记者和活动家克里斯 海吉斯 46 保守派哲学家罗杰 斯克鲁顿 以及改变全球化运动 包括ATTAC等团体 參見 编辑 nbsp 自由主义主题 資本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环境经济学 自由意志主義 私有化 自由化 全球化 自由市場 共和黨 保守黨 新保守主義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Vellucci Pierluigi A critique of financial neoliberalism a perspective combining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and commodity markets SN Business amp Economics 2021 03 08 1 3 ISSN 2662 9399 PMC 7938681 nbsp PMID 34778825 doi 10 1007 s43546 021 00054 9 英语 Pollin Robert Epstein Gerald Neoliberalism s Bailout Problem 2021 06 24 通过Boston Review 英语 Boaz David The Man Who Told the Truth Reason com 2005 01 21 2023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25 美国英语 吉尔斯 达维 从危机到共产化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2022 06 02 2023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02 Povinelli Elizabeth Economies of Abandonment Social Belonging and Endurance in Late Liberal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1 福山再发声 我承认新自由主义已死 但中国模式难以复制 文化纵横 风闻社区 web archive org 2020 06 02 2023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2 Steinmetz Jenkins Daniel Has Neoliberalism Really Come to an End 2022 04 13 2023 07 27 ISSN 0027 83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4 美国英语 الليبرالية الجديدة موجز تاريخي Quotes by David Harvey www goodreads com 2023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27 Mirowski amp Plehwe 2009 第12 13頁 Hartwich 2009 第19頁 Mirowski amp Plehwe 2009 第13 14頁 Rougier Louis Les Mystiques economiques Librairie de Medicis 1949 18 Hayek Friedrich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Vol 2 The Mirage of Social Justice 1976 113 Hulsmann Jorg Guido Against the Neoliberals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May 2012 2023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9 14 Mirowski Philip The Thirteen Commandments of Neoliberalism The Utopian March 2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29 Hickel Jason The Divide A Brief Guide to Global Inequality and its Solutions Windmill Books 2018 218 ISBN 978 1786090034 People commonly think of neoliberalism as an ideology that promotes totally free markets where the state retreats from the scene and abandons all interventionist policies But if we step back a bi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extension of neoliberalism has entailed powerful new forms of state intervention The creation of a global free market required not only violent coups and dictatorships backed by Western governments but also the invention of a totalizing global bureaucracy the World Bank the IMF the WTO and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with reams of new laws backed up by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orningstar Natalie Neoliberalism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Anthropology 2020 10 26 2023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27 英语 The Thirteen Commandments of Neoliberalism Tumblr 2023 07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03 法国经济学家 世界已进入经济危机第二阶段 新华网 2012 01 03 2012 01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17 中文 中国大陆 外媒 资本主义的大问题 2012 01 03 2012 01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09 中文 中国大陆 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终结 2011 12 31 2012 01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09 中文 中国大陆 Noam Scheiber THE PRO GROWTH PROGRESSIVE BY GENE SPERLING Clintonism 2 0 2006 01 22 英语 陳平 新自由主義的警鐘 資本主義的空想與現實 理論 人民網 theory people com cn 2023 07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03 中時新聞網 人大教授挺國企 倡消滅私有制 焦點新聞 中時新聞網 2018 01 16 2023 07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03 中文 臺灣 鼓吹私有化是违反宪法的 web archive org 2018 01 16 2023 07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16 新自由主義評析 博客來 2023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21 Laurie Timothy Grealy Liam Higher Degree Research By Numbers Beyond the Critiques of Neo liberalism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mp Development 2017 36 3 458 71 2023 01 12 S2CID 151552617 doi 10 1080 07294360 2017 1288710 hdl 10453 63197 nbsp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6 Plehwe Dieter Walpen Bernhard Neunhoffer Gisela Introduction Reconsidering neoliberal hegemony Neoliberal hegemony a global critique London amp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2018 07 07 ISBN 9780203099506 OCLC 646744326 Pradella Lucia Marois Thomas Polarising Development Alternatives to Neoliberalism and the Crisis United Kingdom Pluto Press 2015 1 11 2023 01 12 ISBN 978 07453346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6 Haymes Stephen Vidal de Haymes Maria Miller Reuben 编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Routledge 2015 2023 01 12 ISBN 978 04156734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7 Dean Jodi The Communist Horizon nbsp Verso Books 2012 123 ISBN 978 1844679546 Pursued through policies of privatization deregulation and financialization and buttressed by an ideology of private property free markets and free trade neoliberalism has entailed cuts in taxes for the rich and cuts in protections and benefits for workers and the poor resulting in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inequality Martin Will Nobel Prize winning economist Stiglitz tells us why neoliberalism is dead Business Insider 2016 08 19 2017 0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9 33 0 33 1 Hudson Michael Neoliberalism Will Soon Force Americans to Leave the United States Truthdig 2016 06 18 2023 01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29 Chang Ha Joon Bad Samaritans The Myth of Free Trad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Capitalism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8 229 ISBN 978 1596915985 Pollin Robert Contours of Descent U S Economic Fractures and the Landscape of Global Austerity nbsp New York Verso Books 2003 ISBN 978 1 84467 534 0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Matthaei Julie The time for a new economics is at hand Al Jazeera 2015 03 08 2015 03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0 Wolff Richard D Democracy at Work A Cure for Capitalism Haymarket Books 2012 37 2023 01 12 ISBN 978 16084624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9 Chomsky Noam and McChesney Robert W Introduction Profit over People Neoliberalism and Global Order Seven Stories Press 2011 ISBN 1888363827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Zizek Slavoj The Courage of Hopelessness A Year of Acting Dangerously Melville House 2018 59 ISBN 978 1612190037 West Cornell Goodbye American neoliberalism A new era is here The Guardian 2016 11 17 2023 01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17 Archived at Ghostarchive and the Wayback Machine Dines Gail From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to the Personal is Personal Neoliberalism and the Defanging of Feminism YouTube 2013 08 05 It was the Democrats embrace of neoliberalism that won it for Trump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omi Klein for The Guardian 9 November 2016 Poggioli Sylvia Pope Francis Laments Failures Of Market Capitalism In Blueprint For Post COVID World NPR 2020 10 04 2020 10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8 英语 Monbiot George Neoliberalism the ideology at the root of all our problems The Guardian 2016 04 15 2016 04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14 Verhaeghe Paul Neoliberalism has brought out the worst in us The Guardian 2014 09 29 2014 10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01 VIDEO Chris Hedges on the Big Lie of Neoliberalism and the Very Real Threat of a President Trump Truthdig 2015 09 14 2023 01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09 书目 编辑 Anderson Elizabeth Hijacked How Neoliberalism Turned the Work Ethic against Workers and How Workers Can Take It Ba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3 ISBN 978 1009275439 Arac Jonathan Hall Peter A Lamont Michele 编 Social Resilience in the Neoliberal Era 2013 xvi xvii The term is generally used by those who oppose it People do not call themselves neoliberal instead they tag their enemies with the term Boas Taylor C Gans Morse Jordan Neoliberalism From New Liberal Philosophy to Anti Liberal Sloga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une 2009 44 2 137 161 S2CID 4811996 doi 10 1007 s12116 009 9040 5 nbsp Burgin Angus The Great Persuasion Reinventing Free Markets since the Depres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 0 674 06743 1 通过Google Books Chomsky Noam McChesney Robert W Introduction Profit over People Neoliberalism and Global Order Seven Stories Press 2011 ISBN 978 1888363821 Desai Radhika Capitalism Coronavirus and War A Geo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Routledge 2022 ISBN 978 1032059501 S2CID 254306409 doi 10 4324 9781003200000 Dumenil Gerard Levy Dominique Capital Resurgent Roots of the Neoliberal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674011589 Gerstle Ga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eoliberal Order 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Free Market Er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ISBN 978 0197519646 Goldstein Natalie Globalization and Free Trade Infobase Publishing 2011 30 ISBN 978 0 8160 8365 7 通过Google Books Hartwich Oliver Marc Neoliberalism The Genesis of a Political Swearword PDF 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 21 May 2009 CIS Occasional Paper 11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7 24 Book version Hartwich Oliver Marc Neoliberalism The Genesis of a Political Swearword 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 2009b ISBN 978 1 86432 185 2 Harvey David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 0 19 928326 2 Haymes Stephen Vidal de Haymes Maria Miller Reuben 编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Routledge 2015 ISBN 978 0415673440 Jones Campbell Parker Martin Bos Rene Ten For Business Ethics nbsp Routledge 2005 ISBN 978 0415311359 Kotsko Adam Neoliberalism s Demons On the Political Theology of Late Capita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ISBN 978 1503607125 Kotz David M The Rise and Fall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 0674725652 Lavoie Marc Financialization neo liberalism and securitization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Winter 2012 2013 35 2 215 33 JSTOR 23469991 S2CID 153927517 doi 10 2753 pke0160 3477350203 Mirowski Philip Plehwe Dieter The road from Mont Pelerin the making of the neoliberal thought collectiv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 0 674 03318 4 Springer Simon Birch Kean MacLeavy Julie 编 The Handbook of Neoliberalism Routledge 2016 ISBN 978 1138844001 OCLC 1020671216 Stedman Jones Daniel Masters of the Universe Hayek Friedman and the Birth of Neoliberal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uly 21 2014 ISBN 978 1 4008 5183 6 Steger Manfred B Roy Ravi K Neoliber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50 51 123 ISBN 978 0199560516 Stein Howard The Neoliberal Policy Paradigm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Panoeconomicus July 25 2012 59 4 421 40 S2CID 26437908 doi 10 2298 PAN1204421S nbsp The role of deregulation and related neoliberal policies as a both a source of massive financi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cause of the Great Recession is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 literature David M Kotz 2009 Bill Lucarelli 2009 Joseph Stiglitz 2010 William Tabb 2012 Some authors aptly call it the crisis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 Kotz 2010 Wacquant Loic Punishing the Poor The Neoliberal Government of Social Insecurit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822392255 OCLC 404091956 外部連結 编辑布拉德福德 德隆 Johan Norber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manding Heigh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obal Exchange En defensa del neoliberalism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西班牙文 The Last Development Crusade A World Connecte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什麼是新自由主義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tp web inter nl net users Paul Treanor neoliberalism htm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我在世界經濟危機中學到了什麼 由Joseph Stiglitz A Short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And How We Can Fix It 一個帖子教你迅速掌握 新自由主義 文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新自由主義 amp oldid 800444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