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新橋 (澳門)

新橋(葡萄牙語:San Kio)是澳門半島西北方的一個開發比較早的社區。新橋區大致範圍是以三盞燈和渡船街為中心,北臨高士德大馬路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望廈山一帶,東至俾利喇街,西面與白鴿巢公園相接,南面則可以連勝街和亞豐素街為界、與大炮台山相望;另外該區亦與沙梨頭區高士德區塔石區相接。新橋本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北部,後因為不斷的填海造地,今日新橋區的位置已變成了整個澳門半島的幾何中心。新橋區全體面積約49,666平方米,常住人口約為8,000多人。

名字由來

新橋原指該區一道橋樑的名稱,為新建的橋樑之意。後來該橋樑拆卸,但居民仍沿用此作為附近一帶的地名。[1]

地理

新橋並非填海所得之地,區內北部、東部比較平緩,西部、南部高度差則較大,因此新橋的東部和北部在雨季長期會有海水倒灌的情況出現。以往有蓮溪貫穿其間,是澳門半島內僅有的自然河流,現在則被填平為渡船街。新橋並非填海所得之地,地處“天主聖名之城”的城牆之外,該區的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建築物以三盞燈為中心呈楔形分佈,形成舒適的空間尺度和環境,因此能夠吸引大量的人口。

歷史

未開發前的新橋區內,本來有一條名為蓮溪的小河流貫穿其間。蓮溪自澳門西北內港流入,灌溉新橋區一帶田地,是農民的水利。清同治年間,新橋區被葡萄牙人佔領。1919年,澳葡當局拓展新橋區,規劃三盞燈附近的馬路線,以三盞燈為中心,建設新橋區。葡萄牙人填平田畝建屋,開發新橋區成為新市鎮,又填平蓮溪開闢馬路,開始了新橋市區發展的歷史。從前的田間阡陌改稱「田畔街」,而昔日蓮溪泊滿了渡船,填平蓮溪而開闢的馬路今則稱為「渡船街」。

新橋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建築物以三盞燈為中心呈楔形分佈,形成舒適的空間尺度和環境,因此能夠吸引大量的人口。所以新橋區自1553年葡萄牙人來澳前,新橋的聚落已經存在。無論是在舊城牆拆毀前還是拆毀後,是澳門其中一個歷史最久的重要聚落社區。種種優勢使新橋區在澳門開埠至今五百年來,社區的發展相對於其他舊區要平穩得多,直到1980年代初,仍是澳門主要的商業中心。

現況

新橋區面積約49,666平方米,常住人口約為8,000多人。該區土地使用以住宅商業混合為主,住商用地佔區內用地約45.7%;道路用地面積25.6%;休憩用地25.8%;空置土地1.9%;宗敎用地佔0.6%;敎育用地佔0.4%。由於新橋區內土地利用以住商混合為主,建築物底層常作商業用途。區內的建築物一般是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五層高樓宇,建築密集而低矮,空間格局略顯狹窄,常有人車爭路的情況出現。公共空間較少,有盧廉若公園和三盞燈,是典型的澳門舊城區。

商業

新橋區商舖當中,零售業佔50%左右,其次為服務業,佔20%左右,飮食業佔15%。新橋區是澳門舊城區中一個較為發達的商業中心,商業多元化且行業聚集的特色明顯。該區以零售業和飲食業為發達。飛能便度街、渡船街、俾利喇街、羅利老馬路末段以及有「澳門通菜街」之稱的義字街是新橋最旺的街區,零售業、尤其以服飾業更集中,假日時的暢旺程度僅次於新馬路區。飲食業方面,六十年代由於東南亞政局變化,大量華僑移居澳門,聚居三盞燈,所以則出現了以三盞燈圓形地現成為澳門的東南亞美食集中地。

交通

公共巴士

參考

  1. ^ 黃健威. 渡船街的新橋、舊橋與蓮溪. 澳門記憶. 2020-08-31 [2022-01-14]. (原始内容于2022-01-14). 

新橋, 澳門,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2月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新橋, 葡萄牙語, 是澳門半島西北方的一個開發比較早的社區, 新橋區大致範圍是以三盞燈和渡船街為中心, 北臨高士德大馬路和罅些喇提督大馬路, 望廈山一帶, 東至俾利喇街, 西面與白鴿巢公園相接, 南面則可以連勝街和亞豐素街為界.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2月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新橋 澳門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新橋 葡萄牙語 San Kio 是澳門半島西北方的一個開發比較早的社區 新橋區大致範圍是以三盞燈和渡船街為中心 北臨高士德大馬路和罅些喇提督大馬路 望廈山一帶 東至俾利喇街 西面與白鴿巢公園相接 南面則可以連勝街和亞豐素街為界 與大炮台山相望 另外該區亦與沙梨頭區 高士德區和塔石區相接 新橋本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北部 後因為不斷的填海造地 今日新橋區的位置已變成了整個澳門半島的幾何中心 新橋區全體面積約49 666平方米 常住人口約為8 000多人 目录 1 名字由來 2 地理 3 歷史 4 現況 5 商業 6 交通 6 1 公共巴士 7 參考名字由來 编辑新橋原指該區一道橋樑的名稱 為新建的橋樑之意 後來該橋樑拆卸 但居民仍沿用此作為附近一帶的地名 1 地理 编辑新橋並非填海所得之地 區內北部 東部比較平緩 西部 南部高度差則較大 因此新橋的東部和北部在雨季長期會有海水倒灌的情況出現 以往有蓮溪貫穿其間 是澳門半島內僅有的自然河流 現在則被填平為渡船街 新橋並非填海所得之地 地處 天主聖名之城 的城牆之外 該區的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 建築物以三盞燈為中心呈楔形分佈 形成舒適的空間尺度和環境 因此能夠吸引大量的人口 歷史 编辑未開發前的新橋區內 本來有一條名為蓮溪的小河流貫穿其間 蓮溪自澳門西北內港流入 灌溉新橋區一帶田地 是農民的水利 清同治年間 新橋區被葡萄牙人佔領 1919年 澳葡當局拓展新橋區 規劃三盞燈附近的馬路線 以三盞燈為中心 建設新橋區 葡萄牙人填平田畝建屋 開發新橋區成為新市鎮 又填平蓮溪開闢馬路 開始了新橋市區發展的歷史 從前的田間阡陌改稱 田畔街 而昔日蓮溪泊滿了渡船 填平蓮溪而開闢的馬路今則稱為 渡船街 新橋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 建築物以三盞燈為中心呈楔形分佈 形成舒適的空間尺度和環境 因此能夠吸引大量的人口 所以新橋區自1553年葡萄牙人來澳前 新橋的聚落已經存在 無論是在舊城牆拆毀前還是拆毀後 是澳門其中一個歷史最久的重要聚落社區 種種優勢使新橋區在澳門開埠至今五百年來 社區的發展相對於其他舊區要平穩得多 直到1980年代初 仍是澳門主要的商業中心 現況 编辑新橋區面積約49 666平方米 常住人口約為8 000多人 該區土地使用以住宅商業混合為主 住商用地佔區內用地約45 7 道路用地面積25 6 休憩用地25 8 空置土地1 9 宗敎用地佔0 6 敎育用地佔0 4 由於新橋區內土地利用以住商混合為主 建築物底層常作商業用途 區內的建築物一般是建於上世紀七 八十年代的五層高樓宇 建築密集而低矮 空間格局略顯狹窄 常有人車爭路的情況出現 公共空間較少 有盧廉若公園和三盞燈 是典型的澳門舊城區 商業 编辑新橋區商舖當中 零售業佔50 左右 其次為服務業 佔20 左右 飮食業佔15 新橋區是澳門舊城區中一個較為發達的商業中心 商業多元化且行業聚集的特色明顯 該區以零售業和飲食業為發達 飛能便度街 渡船街 俾利喇街 羅利老馬路末段以及有 澳門通菜街 之稱的義字街是新橋最旺的街區 零售業 尤其以服飾業更集中 假日時的暢旺程度僅次於新馬路區 飲食業方面 六十年代由於東南亞政局變化 大量華僑移居澳門 聚居三盞燈 所以則出現了以三盞燈圓形地現成為澳門的東南亞美食集中地 交通 编辑公共巴士 编辑 澳巴 7 8 8A 18 18A 18B 19 新福利 17 26參考 编辑 黃健威 渡船街的新橋 舊橋與蓮溪 澳門記憶 2020 08 31 2022 01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新橋 澳門 amp oldid 7547115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