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英語: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簡稱WMAP)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人造衛星,目的是探測宇宙中大爆炸後殘留的輻射熱,2001年6月30日,WMAP搭载德尔塔II型火箭佛羅里達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MAP; Explorer 80
基本资料
NSSDC ID2001-027A
组织机构NASA
发射日期2001年6月30日19:46 UTC
发射地点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SLC-17
发射载体Delta II 7425-10
任务时长已运行22年6個月1日
质量840 kg
轨道类型利薩如軌道
位置拉格朗日L2点
仪器
K-band 23 GHz52.8 MOA beam
Ka-band 33 GHz39.6 MOA beam
Q-band 41 GHz30.6 MOA beam
V-band 61 GHz21 MOA beam
W-band 94 GHz13.2 MOA beam
网站http://map.gsfc.nasa.gov/
WMAP在太空中,電腦繪圖
WMAP的結構

由於宇宙間殘存著大霹靂的熱輻射(即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而WMAP的目的就是測量這些熱輻射的極小差異。這計畫由查爾斯·本內特教授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領導,與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普林斯頓大學合作。WMAP太空船在2001年6月30日7點46分46秒於佛羅里達升空,是COBE太空任務的繼承者之一,也是中級探索者系列衛星的一員。2003年,為了紀念曾為研究計畫一員的宇宙學家大衛·威爾金森,MAP更名為WMAP。WMAP在圍繞日-地系統的L2運行,離地球1.5×106公里。2012年十二月20日,研究團隊發佈了WMAP九年數據及相關影像。

WMAP的測量在建立最近的宇宙標準模型(宇宙常數-冷暗物質模型,或稱ΛCDM模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宇宙常數-冷暗物質模型是是一種以宇宙常數型態表示的暗能量為主導的宇宙模型,這模型與WMAP數據及其他宇宙學數據吻合,並且緊密的相互趨近。在宇宙常數-冷暗物質模型中,宇宙年齡為137.72 ± 0.059億年。由金氏世界記錄鑑定,WMAP的任務使宇宙的年齡精確度優於1%。現在的宇宙膨脹速率(見哈伯常數)為69.32 ± 0.80 (公里/秒)/百萬秒差距。宇宙的組成中有 4.628 ± 0.093%的一般重子物質,有24.02+0.88−0.87%既不吸收也不放射光的冷暗物質(CDM),有71.35+0.95−0.96% 使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而微中子在宇宙含量中佔不到1%,但WMAP的測量發現其存在。該團隊於2008年首次發現,證實了宇宙微中子背景輻射的存在,微中子的有效種類為3.26 ± 0.35。尤拉平面幾何曲率(Ωk)為-0.0027+0.0039−0.0038。WMAP的測量在很多方面也支持宇宙是平坦的,包括平坦測量。

根據「科學」雜誌,WMAP在2003年有重大突破。這任務的成果論文榮登2003年後超熱門科學文章排行榜的第一及第二名。在 INSPIRE-HEP數據庫中,物理與天文學引用最多次的論文只有三篇是在2000年以後發表的,而這三篇皆由WMAP發佈。在2010年三月27日,貝內特、來曼、大衛榮獲2010年的邵逸夫獎,以褒揚他們WMAP對天文界的貢獻。

2010年十月,WMAP太空船經過九年的運作,終於功成身退,安息在日心軌道上。天文學及物理高級審查小組在2010年九月於美國太空總署核准了總共九年的WMAP作業,所有WMAP的數據都會仔細檢查並公諸於世。

有些宇宙標準模型的數據型態不同於一般的統計。例如極大角度的測量中,四極矩的數據可能小於模型所預測的,但此不一致性並不顯著。比較小的角度,如大的冷班點及其他數據特徵等,在統計數據上反而較為明顯,而研究將會繼續往這些方面進行。

目標 编辑

WMAP的目標是測量宇宙微波背景(CMB)輻射中溫度的微小起伏。其各向異性可測量宇宙的幾何特性、物質組成及演化,並驗證大霹靂模型宇宙暴脹理論[1]。對此,該任務繪製了CMB全天圖,伴有13秒角的解析度及多頻觀測。此圖需有極少的系統誤差,無相干像素雜訊,及精確的校正,以保證角距尺度(angular-scale)之精確度高於此解析度[1] 。此圖包含3,145,728像素,使用HEALPix掃瞄,使球面像素化[2]。該太空船也測量CMB的E模式極化[1],及前景極化[3]。任務共歷時27個月,其中到達L2點耗費了三個月,觀測歷時兩年[1]

發展 编辑

此MAP任務於1995年由美國太空總署提出,於1996年選為研究方向,並於1997年核准發展。[4][5]

WMAP因先前的兩項任務精進了CMB觀測:(1)蘇聯RELIKT-1報告指出CMB各向異性的測量上限;(2)美國COBE衛星首次報告大尺度CMB漲落。WMAP較此靈敏45倍,其中在角解析度上比COBE衛星靈敏33倍。[6]

太空船 编辑

此太空船的主反射鏡為一對 1.4m x 1.6m 鏡盤(背對背)的格里望遠鏡,將訊號聚焦到一對 0.9m x 1.0m 的次級反射鏡上。它們的形狀可獲得最佳效能:碳纖維殼包覆著Korex核心,塗上一層極薄的鋁及矽氧化物。次級反射鏡將訊號傳送至位於主反射鏡下方焦平面陣列中的波紋狀號角形饋源器。[1]

接收器為極化敏感差異輻射計,測量兩束望遠鏡訊號之間的差異。訊號由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台建立的高電子移動性電晶體低雜訊放大器放大。有20個饋源器,分別置於10個不同的方向,由輻射計收集訊號;以測量來自天空不同方向的訊號間差異。方位角的方向分割為180度,總角度為141度。[1]為避免收集到銀河系的前景訊號,WMAP將23千兆赫茲到94千兆赫茲的波段分成五段無線電波段。[1]

WMAP在不同的頻率的性質[1]
性質 K波段 Ka波段 Q帶 V-波段 W-波段
中央波長 (毫米) 13 9.1 7.3 4.9 3.2
中央頻率 (GHz) 23 33 41 61 94
頻寬 (GHz) 5.5 7.0 8.3 14.0 20.5
光束大小(弧分) 52.8 39.6 30.6 21 13.2
輻射計 2 2 4 4 8
系統溫度(K 29 39 59 92 145
靈敏度(mK s ) 0.8 0.8 1.0 1.2 1.6

WMAP的基座是一個直徑5.0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使儀器在宇宙微波背景觀測期間都保持在陰影下(藉由持續的保持太空船相對於太陽的夾角為22度)。在陣列之後座落著底盤(供給熱氣的組件)和頂層甲板。望遠鏡的冷部件為:​​焦平面陣列及其鏡片,其與溫暖的組件之間以位於甲板上的33公分長的圓柱形絕熱壁分開。 [1]

被動式熱輻射器將WMAP冷卻至約90K,它們連接至低雜訊放大器。該望遠鏡消耗419瓦的功率。可用的望遠鏡加熱器為緊急生存加熱器,另有一組發射器的加熱器,用於關機時熱機。WMAP太空船的溫度以鉑電阻溫度計監控。 [1]

校正WMAP對CMB偶極及測量木星非常有用,尤其是以光束模式對木星測量。該望遠鏡的數據每天以2千兆赫茲的轉發器發送,轉發器以667kbit / s下傳至70米深空網絡望遠鏡。太空船有兩個轉發器,其一為閒置備份;皆以最小限度活動,約每日40分鐘,將無線電頻率的干擾最小化。望遠鏡的位置是恆定的,在其三個軸上有三組反應輪、 陀螺儀 ,二組恆星跟踪器及太陽傳感器,以八個聯氨推進器操縱。[1]

發射,軌跡和軌道 编辑

 
WMAP的軌跡與軌道

WMAP太空船在2001年4月20日到達肯尼迪航天中心。經兩個月測試,2001年6月30日通過藉由德爾塔II 7425火箭發射[6][4],在發射前五分鐘,它開啟內部電源,並持續運作,直到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部署完畢。WMAP在冷卻中啟動與監測。7月2日開始運作,首先進行飛行測試(從發射至8月17日),然後開始穩定的正式運作。[6]之後,它影響了三個地球-月球相迴路,測量其旁瓣 ,然後於7月30日略過月球,在2001年10月1日經過太陽-地球的拉格朗日點,從而成為第一個常駐該處的宇宙微波背景觀測任務。[4]

 
WMAP的軌道及全天掃瞄計畫

太空船位於第二拉格朗日點(離地球150萬公里),將已知來自太陽的危害、地面和月球輻射的量降至最低,並保持穩定溫度。為了觀測除了太陽以外的整個天空,WMAP以近似利萨茹(Lissajous)軌道運行,由 1.0度到10度[1], 歷經6個月[1][4]。望遠鏡以2分9秒旋轉一週(0.464轉),以一小時的速率進動[1]。WMAP每半年測量整個天空,並在2002年4月完成了第一次全天觀測。[5]

消除前景輻射 编辑

WMAP觀察測五段頻率,允許測量並消去前景污染(源自銀河系及銀河系外)的宇宙微波背景。其主要發射機制為同步輻射、自由態間發射 (主導較低的頻率),和天體物理粉塵揚塵量(主導較高的頻率)。這些放射線的光譜性質在此五段頻率貢獻不同的量,藉此辨識並消去。[1]

消除前景污染有幾種方式。首先,由WMAP的測量中消去現存的發射圖;第二,利用已知組成的發射光譜數據去辨識它們;第三,利用額外的數據組,同時擬合前景發射中的位置及光譜數據。前景污染也可僅由含有最少前景污染,掩蔽其它地圖部分的全天圖消去。[1]

不同的頻率之前景排放輻射的五年模型。紅=同步輻射;綠色=自由態間發射;藍=熱塵埃。
         
23 千兆赫茲 33千兆赫茲 41千兆赫茲 61千兆赫茲 94千兆赫茲

測量及發現 编辑

一年數據發布 编辑

2003年2月11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佈了第一年WMAP數據。最新的計算呈現了宇宙的年齡及宇宙早期的組成。此外,早期宇宙的圖像,“包含這樣驚人的細節,它可能是近年來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最新公佈的數據超過超越了以往對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7]

根據宇宙常數-冷暗物質模型,WMAP小組由WMAP第一年成果分析了宇宙學參數。三組參數如下;第一及第二組為WMAP數據;其差別在於加入光譜指數,此為某些暴脹模型的預測。第三組數據結合WMAP對模型的規範與其他來自宇宙微波背景實驗(ACBAR和CBI),及依據2度視場星系紅移巡天萊曼α森林測量所得的規範。注意各參數之間會有退化,最顯著的就是在  之間,給定的誤差範圍在68%信心區間。[8]

WMAP一年成果的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8]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僅WMAP) 最佳擬合(WMAP及額外參數) 最佳擬合(所有數據)
宇宙年齡 (Ga)   13.4±0.3 13.7±0.2
哈伯常數 ( kmMpc·s )   72±5 70±5 71+4
−3
重子含量   0.024±0.001 0.023±0.002 0.0224±0.0009
物質含量   0.14±0.02 0.14±0.02 0.135+0.008
−0.009
再電離光深度   0.166+0.076
−0.071
0.20±0.07 0.17±0.06
振幅 A 0.9±0.1 0.92±0.12 0.83+0.09
−0.08
純量光譜指數   0.99±0.04 0.93+0.07
−0.07
0.93±0.03
光譜指數運算   −0.047±0.04 −0.031+0.016
−0.017
漲落振幅 以8h-1 百萬秒差距   0.9±0.1 0.84±0.04
宇宙總密度   1.02±0.02

使用最佳擬合數據及理論模型,WMAP小組確定了重要的宇宙事件之時間,包括再電離的紅移 17±4; 脫耦的紅移1089±1(脫耦時的宇宙年齡379+8
−7
 kyr
);及物質/輻射相等時的紅移3233+194
−210
。他們確定的了最後散射面的厚度為118+3
−2
 kyr
,以紅移表示為 195±2。他們確定了重子流密度 (2.5±0.1)×10−7 cm−1,及重子與光子的比例6.1+0.3
−0.2
×10−10
。WMAP對早期再電離的探測排除了溫暗物質的存在 。 [8]

該小組還驗證WMAP頻率中銀河系的輻射,製作了208-點的來源目錄。此外,他們在 2.5σ中的最強來源--后髮座星系團 --觀測到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2]

三年數據發布 编辑

 
WMAP三年數據的宇宙微波背景影像(2006).

2006年3月17日,WMAP公布了三年的觀測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溫度和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對標準的平坦模型--宇宙常數-冷暗物質模型--提供了進一步的確認,並有新證據支持暴脹理論。

僅分析WMAP三年的數據會發現宇宙必須要有暗物質。計算結果有兩組,一為只使用WMAP數據,一為綜合使用其他觀測所得的參數規範,包括其他宇宙微波背景實驗(ACBAR,CBI 和 BOOMERANG),(SDSS、2度視場星系紅移巡天 、 超新星遺痕統計(Supernova Legacy Survey)及哈伯太空望遠鏡哈伯常數的規範。[9]

由WMAP三年成果所得之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9]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僅WMAP)
宇宙年齡 (Ga)   13.73+0.16
−0.15
哈伯常數( kmMpc·s )   73.2+3.1
−3.2
重子含量   0.0229±0.00073
物質含量   0.1277+0.0080
−0.0079
再電離的光深度 [a]   0.089±0.030
純量光譜指數   0.958±0.016
漲落振幅 以8h−1 百萬秒差距   0.761+0.049
−0.048
張量對純量比 [b] r < 0.65

[a] ^ 再電離的光深度因測量偏振而改善。[10]
[b] ^ < 0.30時,為結合SDSS的數據。無跡象表明為非高斯分佈。[9]

五年數據發布 编辑

 
宇宙微波背景的WMAP五年影像 (2008).

2008年2月28日,WMAP發佈五年數據。這些數據包括宇宙中微子背景的新證據,表明它連結了半億年前第一代使宇宙再電離的恆星,並給出對宇宙暴脹的新規範。[11]

 
五年數據:由WMAP所得之總強度及偏振光譜
 
近代的宇宙(上)及大霹靂後380.000年復合時期,光子脫耦時(下)的物質/能量含量

此外使成果精進的是來自額外的2年測量(數據集在2001年8月10日午夜12時至2006年8月9日午夜間運算),及使用改進數據處理技術與更好的定性儀器,最顯著的即為光束形狀。他們還運用33千兆赫茲的觀測估算宇宙參數,而昔日僅有41千兆赫茲與61千兆赫茲兩頻道可使用。最後,改進了用來去除前景的遮罩。[3]

改進光譜的是第三聲學峰值與偏振光譜。[3]

該測量在宇宙微波背景放射時加入宇宙成分的規範;當時宇宙中有10%的微中子,12%的原子,15%的光子與63%的暗物質。[11]暗能量的貢獻在當時可忽略不計。此外,還規範了宇宙近代的成分;4.6%的原子,23%的暗物質和72%的暗能量。[3]


WMAP五年數據結合了對的Ia型超新星 (SNe)和重子聲學振盪(BAO)的測量。[3]

WMAP橢圓形星空圖的結果是一個莫爾威投影。[12]

由WMAP五年成果所得之最佳擬合的宇宙學參數 [3]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僅WMAP) 最佳擬合(WMAP +SNe+BAO)
宇宙年齡 (Ga)   13.69±0.13 13.72±0.12
哈伯常數( kmMpc·s )   71.9+2.6
−2.7
70.5±1.3
重子含量   0.02273±0.00062 0.02267+0.00058
−0.00059
冷暗物質含量   0.1099±0.0062 0.1131±0.0034
暗能量含量   0.742±0.030 0.726±0.015
再電離的光深度   0.087±0.017 0.084±0.016
純量光譜指數   0.963+0.014
−0.015
0.960±0.013
能譜指數運算   −0.037±0.028 −0.028±0.020
漲落振幅 以8h−1 百萬秒差距   0.796±0.036 0.812±0.026
宇宙總密度   1.099+0.100
−0.085
1.0050+0.0060
−0.0061
張量對純量比 r < 0.43 < 0.22

數據在張量對純量比中下了限制,r <0.22(95%準確),此確定了重力波對宇宙微波背景之偏振的影響程度,又規範始基分佈為非高斯的含量。還改進了對再電離紅移的規範,即為 10.9±1.4,脫耦時的紅移 1090.88±0.72(亦為宇宙在脫耦時的年齡376.971+3.162
−3.167
 kyr
),和物質/輻射相等時的紅移3253+89
−87
[3]

河外來源目錄拓展到包括390個來源,及對火星土星觀測時所發現的變化[3]

由WMAP五年數據所得之五種不同頻率的全天圖,含前景(紅色區塊)。
         
23 千兆赫茲 33 千兆赫茲 41 千兆赫茲 61 千兆赫茲 94 千兆赫茲

七年數據發布 编辑

 
宇宙微波背景的WMAP七年影像 (2010).

2010年1月26日,WMAP發佈七年數據。在該新聞稿當中,要求調查與標準模型不一致之處。[13] 多處顯示並無統計學特徵,可能是源於後天的選擇(有人會發現奇怪的偏差,但未考慮到此搜尋的困難; 1:1000的概度偏差在測試一千次之後通常是會發現的)。雖然存在偏差,但宇宙學上並無其他的方法(例如,這似乎與黃極存在著相關性)。這些似乎極可能源自於其他影響,報告中曾提及精確光束的不確定性及其他存在於儀器中的微小誤差。 其他重要的確認為物質/能量在宇宙中以暗能量形式表示的含量 - 連同暗物質,在非“粒子”背景下,佔有 72.8%(小於1.6%) - 有22.7%(小於1.4%)的非重子(次原子)「粒子」的能量。這使物質,或重子粒子(原子)僅佔有4.56%(小於0.16%)。

由WMAP七年數據所得之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14]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僅WMAP) 最佳擬合(WMAP + BAO[15] +H0[16]
宇宙年齡 (Ga)   13.75±0.13 13.75±0.11
哈伯常數 ( kmMpc·s )   71.0±2.5 70.4+1.3
−1.4
重子密度   0.0449±0.0028 0.0456±0.0016
物理重子密度   0.02258+0.00057
−0.00056
0.02260±0.00053
暗物質密度   0.222±0.026 0.227±0.014
物理暗物質密度   0.1109±0.0056 0.1123±0.0035
暗能量密度   0.734±0.029 0.728+0.015
−0.016
漲落振幅 以 8h−1 百萬秒差距   0.801±0.030 0.809±0.024
純量光譜指數   0.963±0.014 0.963±0.012
再電離光深度   0.088±0.015 0.087±0.014
*宇宙總密度   1.080+0.093
−0.071
1.0023+0.0056
−0.0054
*張量對純量比, k0 = 0.002 百萬秒差距−1 r < 0.36 (95% CL) < 0.24 (95% CL)
*光譜指數運算, k0 = 0.002 百萬秒差距−1   −0.034±0.026 −0.022±0.020
注:* =膨脹模型的參數
(由宇宙常數-冷暗物質模型
規範參數偏差 )[14]
由WMAP七年數據所得之五種不同頻率的全天圖,含前景(紅色區塊)
         
23千兆赫茲 33千兆赫茲 41千兆赫茲 61千兆赫茲 94千兆赫茲

九年數據發布 编辑

 
宇宙微波背景的WMAP九年影像 (2012).

2012年12月20日,WMAP釋出九年數據及相關影像。上億年的溫度漲落及±200微絕對溫度的溫度範圍內都顯示在圖像中。此外,研究發現“95%”的早期宇宙是由暗物質和能量組成 ,空間的曲率小於0.4%,為“平坦”的,且宇宙在大霹靂後「約4億年」脫離宇宙的黑暗時代。[17][18][19]

由WMAP九年成果所得之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 [18]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僅WMAP) 最佳擬合(WMAP + BAO +H0
宇宙年齡 (Ga)   13.74±0.11 13.772±0.059
哈伯常數 ( 公里秒·百萬秒差距 )   70.0±2.2 69.32±0.80
重子密度   0.0463±0.0024 0.04628±0.00093
物理重子密度   0.02264±0.00050 0.02223±0.00033
暗物質密度   0.233±0.023 0.2402+0.0088
−0.0087
物理暗物質密度   0.1138±0.0045 0.1153±0.0019
暗能量密度   0.721±0.025 0.7135+0.0095
−0.0096
漲落振幅 以 8h−1 百萬秒差距   0.821±0.023 0.820+0.013
−0.014
純量光譜指數   0.972±0.013 0.9608±0.0080
再電離 光深度   0.089±0.014 0.081±0.012
曲率 1 -   -0.037+0.044
−0.042
-0.0027+0.0039
−0.0038
向量對純量比 (k0 = 0.002 百萬秒差距−1) r < 0.38 (95% CL) < 0.13 (95% CL)
純量光譜運算   -0.019±0.025 -0.023±0.011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發現 编辑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在宇宙學參數的測量上提供許多比早先的儀器更高準確性的值。根據WMAP九年數據[18]與標準模型,顯示:

主要成果 编辑

查爾斯·貝內特博士和萊曼博士對於WMAP的訪談。

此任務的主要成果包含在這些年宇宙微波背景光譜的各式橢圓形全天圖中。這些橢圓形圖像呈現了WMAP小組由望遠鏡觀測任務所得的溫度分佈。測量的是以普朗克定律解釋的微波背景溫度。橢圓形全天圖涵蓋了整個天空。此成果描述大霹靂後幾十萬年的宇宙狀態,大約是在我們這時代之前的138億年。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非常均勻(目前仍為2.7絕對溫度,相對於平均的變化,偏差只有5×10-5的數量級。)局部方向的溫度差異以不同的顏色表示(紅色代表較熱的方向,藍色代表較平均冷的方向)。

後續的任務與未來測量 编辑

WMAP原先的時間表提供兩年的觀測,皆於2003年9月完成。任務在2002年,2004年,2006年與2008年獲許發展,給予太空船總共9個觀測年,於2010年8月結束[4],而2010年10月,太空船被移至L2之外,那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墓地”軌道。[20]在該軌道上,它將每15年會繞太陽運轉14周。

其他儀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測量 编辑

早期 编辑

 
COBE、WMAP與普朗克的宇宙微波背景成果比較- 2012年3月21日

在WMAP之前,有幾項研究也改進了宇宙微波背景的觀測:

  • COBE –測量出非常大尺度的漲落。
  • 宇宙各向異性望遠鏡–在天空中的小區域內測量出小尺度的漲落。
  •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Boomerang)–以更高的精確度測出了漲落。
  • Maxima -以更高的精確度測出了漲落。
  • Cosmic Background Imager -在天空中的小區域內以更高的精確度測量出極小尺度的漲落。
  • 極小陣列(Very Small Array)-在天空中的小區域內以更高的精確度測量出漲落。

接續的研究計畫 编辑

往後接續WMAP觀測任務的有:

普朗克衛星 编辑

普朗克衛星 於2009年5月14日升空,也測量宇宙微波背景,目的為改進WMAP的觀測結果,包括總密度和偏振測量。各種地面及以氣球為基礎的儀器同樣也提供了對宇宙微波背景的貢獻,而其他的建設也正在進行。其餘尚有許多目的在尋找由最簡單的暴漲模型所預測之B模式偏振的研究計畫,如EBEX, Spider ,宇宙泛星系偏振背景成像, Keck , QUIET ,CLASS,SPTpol等。 在2013年3月21日,由歐洲領導的研究小組所支持的普朗克宇宙觀測計畫發布了該任務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全天圖[21][22]。該圖建議宇宙應較昔日所想像的大。根據該圖,細微的溫度漲落烙印在宇宙約三十七萬歲的深空中。該印記反映出在第一個10-30秒時穿越於早期宇宙的漣漪。顯然的,這些漣漪造成了當今星系團和暗物質所組成的巨大宇宙網絡 。根據研究小組, 宇宙為137.98±0.37 億歲,含有4.9%的一般物質 ,26.8% 的暗物質和 68.3%的暗能量。[23]此外,哈伯常數測定為67.80±0.77(公里/秒)/ 百萬秒差距。[23][24][21][25][26]

參考資料 编辑

腳注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Bennett et al. (2003a)
  2. ^ 2.0 2.1 Bennett et al. (2003b)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Hinshaw et al. (2009)
  4. ^ 4.0 4.1 4.2 4.3 4.4 WMAP News: Facts. NASA. April 22, 2008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于2021-01-25). 
  5. ^ 5.0 5.1 WMAP News: Events. NASA. April 17, 2008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于2021-02-24). 
  6. ^ 6.0 6.1 6.2 Limon et al. (2008)
  7. ^ . NASA / WMAP team. February 11, 2003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11月8日). 
  8. ^ 8.0 8.1 8.2 Spergel et al. (2003)
  9. ^ 9.0 9.1 9.2 Spergel et al. (2007)
  10. ^ Hinshaw et al. (2007)
  11. ^ 11.0 11.1 WMAP Press Release — WMAP reveals neutrinos, end of dark ages, first second of universe. NASA / WMAP team. March 7, 2008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于2011-02-11). 
  12. ^ WMAP 1-year Paper Figur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nnett, et al.
  13.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ven-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Are Ther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Anomalies?
  14. ^ 14.0 14.1 Table 8 on p. 39 of Jarosik, N., et al. (WMAP Collaboration). Seven-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Sky Maps, Systematic Errors, and Basic Results (PDF). nasa.gov. [December 4,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8-16).  (from NASA's WMAP Docu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15. ^ Percival, Will J.; et al. 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s in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7 Galaxy Sample.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February 2010, 401 (4): 2148–2168. Bibcode:2010MNRAS.401.2148P. arXiv:0907.1660 . doi:10.1111/j.1365-2966.2009.15812.x. 
  16. ^ Riess, Adam G.; et al. A Redetermination of the Hubble Constant with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from a Differential Distance Ladder (PDF). hubblesite.org. [December 4,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7-12). 
  17. ^ Megan (December 21, 2012),"New 'Baby Picture' of Universe Unveiled"Space.com. Retrieved December 21, 2012.
  18. ^ 18.0 18.1 18.2 Bennett, C.L.; Larson, L.; Weiland, J.L.; Jarosk, N.; Hinshaw, N.; Odegard, N.; Smith, K.M.; Hill, R.S.; Gold, B.; Halpern, M.; Komatsu, E.; Nolta, M.R.; Page, L.; Wollack, E.; Dunkley, J.; Kogut, A.; Limon, M.; Meyer, S.S.; Tucker, G.S.; Wright, E.L. Nine-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Final Maps and Results. December 20, 2012 [December 22, 2012]. Bibcode:2012arXiv1212.5225B. arXiv:1212.5225 . (原始内容于2016-01-14).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4=缺少|last14= (帮助)
  19. ^ Hinshaw et al., 2013.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O'Neill, Ian. MISSION COMPLETE! WMAP FIRES ITS THRUSTERS FOR THE LAST TIME. Discovery News. 2010-10-07 [201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21. ^ 21.0 21.1 Clavin, Whitney; Harrington, J.D. Planck Mission Brings Universe Into Sharp Focus. NASA.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于2013-04-07). 
  22. ^ Staff. Mapping the Early Universe. New York Times. 21 March 2013 [23 March 2013]. (原始内容于2013-04-04). 
  23. ^ 23.0 23.1 Ade, P. A. R.; Aghanim, N.; Armitage-Caplan, C.; et al. (Planck Collaboration). (PDF).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submitted). 20 March 2013 [2013-11-05]. Bibcode:2013arXiv1303.5062P. arXiv:1303.5062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4-07). 
  24. ^ Planck reveals an almost perfect Universe. ESA.int. European Space Agency.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于2018-10-31). 
  25. ^ Overbye, Dennis. Universe as an Infant: Fatter Than Expected and Kind of Lumpy. The New York Times.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于2017-08-29). 
  26. ^ Boyle, Alan. Planck probe's cosmic 'baby picture' revises universe's vital statistics. Cosmic Log via NBC News.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于2013-03-23). 
  • WMAP Website at NASA GSF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ocal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 WMAP(1st Year)tea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isotropy
  • Seife, Charle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更多來源 编辑

  • Bennett, C.; et al. The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MAP) Miss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3a, 583 (1): 1–23. Bibcode:2003ApJ...583....1B. arXiv:astro-ph/0301158 . doi:10.1086/345346. 
  • Bennett, C.; et al. First-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Foreground Emiss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3b, 148 (1): 97–117. Bibcode:2003ApJS..148...97B. arXiv:astro-ph/0302208 . doi:10.1086/377252. 
  • Hinshaw, G.; et al. Three-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1) Observations: Temperature Analysis.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7, 170 (2): 288–334. Bibcode:2007ApJS..170..288H. arXiv:astro-ph/0603451 . doi:10.1086/513698. 
  • Hinshaw, G. et al. (WMAP Collaboration). Five-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Observations: Data Processing, Sky Maps, and Basic Resul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9, 180 (2): 225–245. Bibcode:2009ApJS..180..225H. arXiv:astro-ph/id=0803.0732  请检查|arxiv=值 (帮助). doi:10.1088/0067-0049/180/2/225.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 Limon, M.; et al.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Five–Year Explanatory Supplement (PDF). March 20, 2008 [2013-11-05]. (原始内容 (PDF)于2020-12-01). 
  • Seife, Charle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Illuminating the Dark Universe. Science. 2003, 302 (5653): 2038–2039 [2013-11-05]. PMID 14684787. doi:10.1126/science.302.5653.2038. (原始内容于2009-08-28). 
  • Spergel, D. N.; et al. First-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Determination of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3, 148 (1): 175–194. Bibcode:2003ApJS..148..175S. arXiv:astro-ph/0302209 . doi:10.1086/377226. 
  • Sergel, D. N.; et al. Three-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Implications for Cosmology.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7, 170 (2): 377–408. Bibcode:2007ApJS..170..377S. arXiv:astro-ph/0603449 . doi:10.1086/513700. 
  • Komatsu; Dunkley; Nolta; Bennett; Gold; Hinshaw; Jarosik; Larson; Limon. Five-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Cosmological Interpretat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2009, 180 (2): 330–376. Bibcode:2009ApJS..180..330K. arXiv:0803.0547 . doi:10.1088/0067-0049/180/2/330. 

外部連結 编辑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英語,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簡稱wmap, 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人造衛星, 目的是探測宇宙中大爆炸後殘留的輻射熱, 2001年6月30日, wmap搭载德尔塔ii型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map, explorer, 80基本资料nssdc, id2001, 027a组织机构nasa发射日期2001年6月30日19, utc发射地点.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英語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簡稱WMAP 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人造衛星 目的是探測宇宙中大爆炸後殘留的輻射熱 2001年6月30日 WMAP搭载德尔塔II型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MAP Explorer 80基本资料NSSDC ID2001 027A组织机构NASA发射日期2001年6月30日19 46 UTC发射地点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SLC 17发射载体Delta II 7425 10任务时长已运行22年6個月1日质量840 kg轨道类型利薩如軌道位置拉格朗日L2点仪器K band 23 GHz52 8 MOA beamKa band 33 GHz39 6 MOA beamQ band 41 GHz30 6 MOA beamV band 61 GHz21 MOA beamW band 94 GHz13 2 MOA beam网站http map gsfc nasa gov WMAP在太空中 電腦繪圖WMAP的結構由於宇宙間殘存著大霹靂的熱輻射 即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而WMAP的目的就是測量這些熱輻射的極小差異 這計畫由查爾斯 本內特教授及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所領導 與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及普林斯頓大學合作 WMAP太空船在2001年6月30日7點46分46秒於佛羅里達升空 是COBE太空任務的繼承者之一 也是中級探索者系列衛星的一員 2003年 為了紀念曾為研究計畫一員的宇宙學家大衛 威爾金森 MAP更名為WMAP WMAP在圍繞日 地系統的L2點運行 離地球1 5 106公里 2012年十二月20日 研究團隊發佈了WMAP九年數據及相關影像 WMAP的測量在建立最近的宇宙標準模型 宇宙常數 冷暗物質模型 或稱LCDM模型 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宇宙常數 冷暗物質模型是是一種以宇宙常數型態表示的暗能量為主導的宇宙模型 這模型與WMAP數據及其他宇宙學數據吻合 並且緊密的相互趨近 在宇宙常數 冷暗物質模型中 宇宙年齡為137 72 0 059億年 由金氏世界記錄鑑定 WMAP的任務使宇宙的年齡精確度優於1 現在的宇宙膨脹速率 見哈伯常數 為69 32 0 80 公里 秒 百萬秒差距 宇宙的組成中有 4 628 0 093 的一般重子物質 有24 02 0 88 0 87 既不吸收也不放射光的冷暗物質 CDM 有71 35 0 95 0 96 使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 而微中子在宇宙含量中佔不到1 但WMAP的測量發現其存在 該團隊於2008年首次發現 證實了宇宙微中子背景輻射的存在 微中子的有效種類為3 26 0 35 尤拉平面幾何的曲率 Wk 為 0 0027 0 0039 0 0038 WMAP的測量在很多方面也支持宇宙是平坦的 包括平坦測量 根據 科學 雜誌 WMAP在2003年有重大突破 這任務的成果論文榮登2003年後超熱門科學文章排行榜的第一及第二名 在 INSPIRE HEP數據庫中 物理與天文學引用最多次的論文只有三篇是在2000年以後發表的 而這三篇皆由WMAP發佈 在2010年三月27日 貝內特 來曼 大衛榮獲2010年的邵逸夫獎 以褒揚他們WMAP對天文界的貢獻 2010年十月 WMAP太空船經過九年的運作 終於功成身退 安息在日心軌道上 天文學及物理高級審查小組在2010年九月於美國太空總署核准了總共九年的WMAP作業 所有WMAP的數據都會仔細檢查並公諸於世 有些宇宙標準模型的數據型態不同於一般的統計 例如極大角度的測量中 四極矩的數據可能小於模型所預測的 但此不一致性並不顯著 比較小的角度 如大的冷班點及其他數據特徵等 在統計數據上反而較為明顯 而研究將會繼續往這些方面進行 目录 1 目標 2 發展 3 太空船 4 發射 軌跡和軌道 5 消除前景輻射 6 測量及發現 6 1 一年數據發布 6 2 三年數據發布 6 3 五年數據發布 6 4 七年數據發布 6 5 九年數據發布 7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發現 7 1 主要成果 8 後續的任務與未來測量 9 其他儀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測量 9 1 早期 9 2 接續的研究計畫 9 2 1 普朗克衛星 10 參考資料 10 1 腳注 10 2 更多來源 11 外部連結目標 编辑WMAP的目標是測量宇宙微波背景 CMB 輻射中溫度的微小起伏 其各向異性可測量宇宙的幾何特性 物質組成及演化 並驗證大霹靂模型與宇宙暴脹理論 1 對此 該任務繪製了CMB全天圖 伴有13秒角的解析度及多頻觀測 此圖需有極少的系統誤差 無相干像素雜訊 及精確的校正 以保證角距尺度 angular scale 之精確度高於此解析度 1 此圖包含3 145 728像素 使用HEALPix掃瞄 使球面像素化 2 該太空船也測量CMB的E模式極化 1 及前景極化 3 任務共歷時27個月 其中到達L2點耗費了三個月 觀測歷時兩年 1 發展 编辑此MAP任務於1995年由美國太空總署提出 於1996年選為研究方向 並於1997年核准發展 4 5 WMAP因先前的兩項任務精進了CMB觀測 1 蘇聯RELIKT 1報告指出CMB各向異性的測量上限 2 美國COBE衛星首次報告大尺度CMB漲落 WMAP較此靈敏45倍 其中在角解析度上比COBE衛星靈敏33倍 6 太空船 编辑此太空船的主反射鏡為一對 1 4m x 1 6m 鏡盤 背對背 的格里望遠鏡 將訊號聚焦到一對 0 9m x 1 0m 的次級反射鏡上 它們的形狀可獲得最佳效能 碳纖維殼包覆著Korex核心 塗上一層極薄的鋁及矽氧化物 次級反射鏡將訊號傳送至位於主反射鏡下方焦平面陣列中的波紋狀號角形饋源器 1 接收器為極化敏感差異輻射計 測量兩束望遠鏡訊號之間的差異 訊號由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台建立的高電子移動性電晶體低雜訊放大器放大 有20個饋源器 分別置於10個不同的方向 由輻射計收集訊號 以測量來自天空不同方向的訊號間差異 方位角的方向分割為180度 總角度為141度 1 為避免收集到銀河系的前景訊號 WMAP將23千兆赫茲到94千兆赫茲的波段分成五段無線電波段 1 WMAP在不同的頻率的性質 1 性質 K波段 Ka波段 Q帶 V 波段 W 波段中央波長 毫米 13 9 1 7 3 4 9 3 2中央頻率 GHz 23 33 41 61 94頻寬 GHz 5 5 7 0 8 3 14 0 20 5光束大小 弧分 52 8 39 6 30 6 21 13 2輻射計 2 2 4 4 8系統溫度 K 29 39 59 92 145靈敏度 mK s1 2 displaystyle 1 2 nbsp 0 8 0 8 1 0 1 2 1 6 WMAP的基座是一個直徑5 0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 使儀器在宇宙微波背景觀測期間都保持在陰影下 藉由持續的保持太空船相對於太陽的夾角為22度 在陣列之後座落著底盤 供給熱氣的組件 和頂層甲板 望遠鏡的冷部件為 焦平面陣列及其鏡片 其與溫暖的組件之間以位於甲板上的33公分長的圓柱形絕熱壁分開 1 被動式熱輻射器將WMAP冷卻至約90K 它們連接至低雜訊放大器 該望遠鏡消耗419瓦的功率 可用的望遠鏡加熱器為緊急生存加熱器 另有一組發射器的加熱器 用於關機時熱機 WMAP太空船的溫度以鉑電阻溫度計監控 1 校正WMAP對CMB偶極及測量木星非常有用 尤其是以光束模式對木星測量 該望遠鏡的數據每天以2千兆赫茲的轉發器發送 轉發器以667kbit s下傳至70米深空網絡望遠鏡 太空船有兩個轉發器 其一為閒置備份 皆以最小限度活動 約每日40分鐘 將無線電頻率的干擾最小化 望遠鏡的位置是恆定的 在其三個軸上有三組反應輪 陀螺儀 二組恆星跟踪器及太陽傳感器 以八個聯氨推進器操縱 1 發射 軌跡和軌道 编辑 nbsp WMAP的軌跡與軌道WMAP太空船在2001年4月20日到達肯尼迪航天中心 經兩個月測試 2001年6月30日通過藉由德爾塔II 7425火箭發射 6 4 在發射前五分鐘 它開啟內部電源 並持續運作 直到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部署完畢 WMAP在冷卻中啟動與監測 7月2日開始運作 首先進行飛行測試 從發射至8月17日 然後開始穩定的正式運作 6 之後 它影響了三個地球 月球相迴路 測量其旁瓣 然後於7月30日略過月球 在2001年10月1日經過太陽 地球的拉格朗日點 從而成為第一個常駐該處的宇宙微波背景觀測任務 4 nbsp WMAP的軌道及全天掃瞄計畫太空船位於第二拉格朗日點 離地球150萬公里 將已知來自太陽的危害 地面和月球輻射的量降至最低 並保持穩定溫度 為了觀測除了太陽以外的整個天空 WMAP以近似利萨茹 Lissajous 軌道運行 由 1 0度到10度 1 歷經6個月 1 4 望遠鏡以2分9秒旋轉一週 0 464轉 以一小時的速率進動 1 WMAP每半年測量整個天空 並在2002年4月完成了第一次全天觀測 5 消除前景輻射 编辑WMAP觀察測五段頻率 允許測量並消去前景污染 源自銀河系及銀河系外 的宇宙微波背景 其主要發射機制為同步輻射 自由態間發射 主導較低的頻率 和天體物理粉塵揚塵量 主導較高的頻率 這些放射線的光譜性質在此五段頻率貢獻不同的量 藉此辨識並消去 1 消除前景污染有幾種方式 首先 由WMAP的測量中消去現存的發射圖 第二 利用已知組成的發射光譜數據去辨識它們 第三 利用額外的數據組 同時擬合前景發射中的位置及光譜數據 前景污染也可僅由含有最少前景污染 掩蔽其它地圖部分的全天圖消去 1 不同的頻率之前景排放輻射的五年模型 紅 同步輻射 綠色 自由態間發射 藍 熱塵埃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3 千兆赫茲 33千兆赫茲 41千兆赫茲 61千兆赫茲 94千兆赫茲測量及發現 编辑一年數據發布 编辑 2003年2月11日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佈了第一年WMAP數據 最新的計算呈現了宇宙的年齡及宇宙早期的組成 此外 早期宇宙的圖像 包含這樣驚人的細節 它可能是近年來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 最新公佈的數據超過超越了以往對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 7 根據宇宙常數 冷暗物質模型 WMAP小組由WMAP第一年成果分析了宇宙學參數 三組參數如下 第一及第二組為WMAP數據 其差別在於加入光譜指數 此為某些暴脹模型的預測 第三組數據結合WMAP對模型的規範與其他來自宇宙微波背景實驗 ACBAR和CBI 及依據2度視場星系紅移巡天和萊曼a森林測量所得的規範 注意各參數之間會有退化 最顯著的就是在n s displaystyle n s nbsp 與t displaystyle tau nbsp 之間 給定的誤差範圍在68 信心區間 8 WMAP一年成果的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 8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 僅WMAP 最佳擬合 WMAP及額外參數 最佳擬合 所有數據 宇宙年齡 Ga t 0 displaystyle t 0 nbsp 7001134000000000000 13 4 0 3 7001137000000000000 13 7 0 2哈伯常數 km Mpc s H 0 displaystyle H 0 nbsp 7001720000000000000 72 5 7001700000000000000 70 5 7001710000000000000 71 4 3重子含量 W b h 2 displaystyle Omega b h 2 nbsp 6998240000000000000 0 024 0 001 6998230000000000000 0 023 0 002 6998224000000000000 0 0224 0 0009物質含量 W m h 2 displaystyle Omega m h 2 nbsp 6999140000000000000 0 14 0 02 6999140000000000000 0 14 0 02 6999135000000000000 0 135 0 008 0 009再電離的光深度 t displaystyle tau nbsp 6999166000000000000 0 166 0 076 0 071 6999200000000000000 0 20 0 07 6999170000000000000 0 17 0 06振幅 A 6999900000000000000 0 9 0 1 6999920000000000000 0 92 0 12 6999830000000000000 0 83 0 09 0 08純量光譜指數 n s displaystyle n s nbsp 6999990000000000000 0 99 0 04 6999930000000000000 0 93 0 07 0 07 6999930000000000000 0 93 0 03光譜指數運算 d n s d k displaystyle dn s dk nbsp 3001530000000000000 0 047 0 04 3001690000000000000 0 031 0 016 0 017漲落振幅 以8h 1 百萬秒差距 s 8 displaystyle sigma 8 nbsp 6999900000000000000 0 9 0 1 6999840000000000000 0 84 0 04宇宙總密度 W t o t displaystyle Omega tot nbsp 7000102000000000000 1 02 0 02 使用最佳擬合數據及理論模型 WMAP小組確定了重要的宇宙事件之時間 包括再電離的紅移 7001170000000000000 17 4 脫耦的紅移7003108900000000000 1089 1 脫耦時的宇宙年齡7013119603304000000 379 8 7 kyr 及物質 輻射相等時的紅移7003323300000000000 3233 194 210 他們確定的了最後散射面的厚度為7012372379680000000 118 3 2 kyr 以紅移表示為 7002195000000000000 195 2 他們確定了重子流密度 6993250000000000000 2 5 0 1 10 7 cm 1 及重子與光子的比例6990610000000000000 6 1 0 3 0 2 10 10 WMAP對早期再電離的探測排除了溫暗物質的存在 8 該小組還驗證WMAP頻率中銀河系的輻射 製作了208 點的來源目錄 此外 他們在 2 5s中的最強來源 后髮座星系團 觀測到蘇尼亞耶夫 澤爾多維奇效應 2 三年數據發布 编辑 nbsp WMAP三年數據的宇宙微波背景影像 2006 2006年3月17日 WMAP公布了三年的觀測數據 這些數據包括溫度和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 對標準的平坦模型 宇宙常數 冷暗物質模型 提供了進一步的確認 並有新證據支持暴脹理論 僅分析WMAP三年的數據會發現宇宙必須要有暗物質 計算結果有兩組 一為只使用WMAP數據 一為綜合使用其他觀測所得的參數規範 包括其他宇宙微波背景實驗 ACBAR CBI 和 BOOMERANG SDSS 2度視場星系紅移巡天 超新星遺痕統計 Supernova Legacy Survey 及哈伯太空望遠鏡對哈伯常數的規範 9 由WMAP三年成果所得之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 9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 僅WMAP 宇宙年齡 Ga t 0 displaystyle t 0 nbsp 7001137300000000000 13 73 0 16 0 15哈伯常數 km Mpc s H 0 displaystyle H 0 nbsp 7001732000000000000 73 2 3 1 3 2重子含量 W b h 2 displaystyle Omega b h 2 nbsp 6998229000000000000 0 0229 0 00073物質含量 W m h 2 displaystyle Omega m h 2 nbsp 6999127700000000000 0 1277 0 0080 0 0079再電離的光深度 a t displaystyle tau nbsp 6998890000000000000 0 089 0 030純量光譜指數 n s displaystyle n s nbsp 6999958000000000000 0 958 0 016漲落振幅 以8h 1 百萬秒差距 s 8 displaystyle sigma 8 nbsp 6999761000000000000 0 761 0 049 0 048張量對純量比 b r lt 0 65 a 再電離的光深度因測量偏振而改善 10 b lt 0 30時 為結合SDSS的數據 無跡象表明為非高斯分佈 9 五年數據發布 编辑 nbsp 宇宙微波背景的WMAP五年影像 2008 2008年2月28日 WMAP發佈五年數據 這些數據包括宇宙中微子背景的新證據 表明它連結了半億年前第一代使宇宙再電離的恆星 並給出對宇宙暴脹的新規範 11 nbsp 五年數據 由WMAP所得之總強度及偏振光譜 nbsp 近代的宇宙 上 及大霹靂後380 000年復合時期 光子脫耦時 下 的物質 能量含量 此外使成果精進的是來自額外的2年測量 數據集在2001年8月10日午夜12時至2006年8月9日午夜間運算 及使用改進數據處理技術與更好的定性儀器 最顯著的即為光束形狀 他們還運用33千兆赫茲的觀測估算宇宙參數 而昔日僅有41千兆赫茲與61千兆赫茲兩頻道可使用 最後 改進了用來去除前景的遮罩 3 改進光譜的是第三聲學峰值與偏振光譜 3 該測量在宇宙微波背景放射時加入宇宙成分的規範 當時宇宙中有10 的微中子 12 的原子 15 的光子與63 的暗物質 11 暗能量的貢獻在當時可忽略不計 此外 還規範了宇宙近代的成分 4 6 的原子 23 的暗物質和72 的暗能量 3 WMAP五年數據結合了對的Ia型超新星 SNe 和重子聲學振盪 BAO 的測量 3 WMAP橢圓形星空圖的結果是一個莫爾威投影 12 由WMAP五年成果所得之最佳擬合的宇宙學參數 3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 僅WMAP 最佳擬合 WMAP SNe BAO 宇宙年齡 Ga t 0 displaystyle t 0 nbsp 7001136900000000000 13 69 0 13 7001137200000000000 13 72 0 12哈伯常數 km Mpc s H 0 displaystyle H 0 nbsp 7001719000000000000 71 9 2 6 2 7 7001705000000000000 70 5 1 3重子含量 W b h 2 displaystyle Omega b h 2 nbsp 6998227300000000000 0 02273 0 00062 6998226700000000000 0 02267 0 00058 0 00059冷暗物質含量 W c h 2 displaystyle Omega c h 2 nbsp 6999109900000000000 0 1099 0 0062 6999113100000000000 0 1131 0 0034暗能量含量 W L displaystyle Omega Lambda nbsp 6999742000000000000 0 742 0 030 6999726000000000000 0 726 0 015再電離的光深度 t displaystyle tau nbsp 6998870000000000000 0 087 0 017 6998840000000000000 0 084 0 016純量光譜指數 n s displaystyle n s nbsp 6999963000000000000 0 963 0 014 0 015 6999960000000000000 0 960 0 013能譜指數運算 d n s d l n k displaystyle dn s dlnk nbsp 3001630000000000000 0 037 0 028 3001720000000000000 0 028 0 020漲落振幅 以8h 1 百萬秒差距 s 8 displaystyle sigma 8 nbsp 6999796000000000000 0 796 0 036 6999812000000000000 0 812 0 026宇宙總密度 W t o t displaystyle Omega tot nbsp 7000109900000000000 1 099 0 100 0 085 7000100499999999999 1 0050 0 0060 0 0061張量對純量比 r lt 0 43 lt 0 22 數據在張量對純量比中下了限制 r lt 0 22 95 準確 此確定了重力波對宇宙微波背景之偏振的影響程度 又規範始基分佈為非高斯的含量 還改進了對再電離紅移的規範 即為 7001109000000000000 10 9 1 4 脫耦時的紅移 7003109088000000000 1090 88 0 72 亦為宇宙在脫耦時的年齡7013118963000296000 376 971 3 162 3 167 kyr 和物質 輻射相等時的紅移7003325300000000000 3253 89 87 3 河外來源目錄拓展到包括390個來源 及對火星和土星觀測時所發現的變化 3 由WMAP五年數據所得之五種不同頻率的全天圖 含前景 紅色區塊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3 千兆赫茲 33 千兆赫茲 41 千兆赫茲 61 千兆赫茲 94 千兆赫茲 七年數據發布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nbsp 宇宙微波背景的WMAP七年影像 2010 2010年1月26日 WMAP發佈七年數據 在該新聞稿當中 要求調查與標準模型不一致之處 13 多處顯示並無統計學特徵 可能是源於後天的選擇 有人會發現奇怪的偏差 但未考慮到此搜尋的困難 1 1000的概度偏差在測試一千次之後通常是會發現的 雖然存在偏差 但宇宙學上並無其他的方法 例如 這似乎與黃極存在著相關性 這些似乎極可能源自於其他影響 報告中曾提及精確光束的不確定性及其他存在於儀器中的微小誤差 其他重要的確認為物質 能量在宇宙中以暗能量形式表示的含量 連同暗物質 在非 粒子 背景下 佔有 72 8 小於1 6 有22 7 小於1 4 的非重子 次原子 粒子 的能量 這使物質 或重子粒子 原子 僅佔有4 56 小於0 16 由WMAP七年數據所得之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 14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 僅WMAP 最佳擬合 WMAP BAO 15 H0 16 宇宙年齡 Ga t 0 displaystyle t 0 nbsp 7001137500000000000 13 75 0 13 7001137500000000000 13 75 0 11哈伯常數 km Mpc s H 0 displaystyle H 0 nbsp 7001710000000000000 71 0 2 5 7001704000000000000 70 4 1 3 1 4重子密度 W b displaystyle Omega b nbsp 6998449000000000000 0 0449 0 0028 6998456000000000000 0 0456 0 0016物理重子密度 W b h 2 displaystyle Omega b h 2 nbsp 6998225800000000000 0 02258 0 00057 0 00056 6998226000000000000 0 02260 0 00053暗物質密度 W c displaystyle Omega c nbsp 6999222000000000000 0 222 0 026 6999227000000000000 0 227 0 014物理暗物質密度 W c h 2 displaystyle Omega c h 2 nbsp 6999110900000000000 0 1109 0 0056 6999112300000000000 0 1123 0 0035暗能量密度 W L displaystyle Omega Lambda nbsp 6999734000000000000 0 734 0 029 6999728000000000000 0 728 0 015 0 016漲落振幅 以 8h 1 百萬秒差距 s 8 displaystyle sigma 8 nbsp 6999801000000000000 0 801 0 030 6999809000000000000 0 809 0 024純量光譜指數 n s displaystyle n s nbsp 6999963000000000000 0 963 0 014 6999963000000000000 0 963 0 012再電離光深度 t displaystyle tau nbsp 6998880000000000000 0 088 0 015 6998870000000000000 0 087 0 014 宇宙總密度 W t o t displaystyle Omega tot nbsp 7000108000000000000 1 080 0 093 0 071 7000100230000000000 1 0023 0 0056 0 0054 張量對純量比 k0 0 002 百萬秒差距 1 r lt 0 36 95 CL lt 0 24 95 CL 光譜指數運算 k0 0 002 百萬秒差距 1 d n s d l n k displaystyle dn s dlnk nbsp 3001660000000000000 0 034 0 026 3001780000000000000 0 022 0 020注 膨脹模型的參數 由宇宙常數 冷暗物質模型規範參數偏差 14 由WMAP七年數據所得之五種不同頻率的全天圖 含前景 紅色區塊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3千兆赫茲 33千兆赫茲 41千兆赫茲 61千兆赫茲 94千兆赫茲 九年數據發布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nbsp 宇宙微波背景的WMAP九年影像 2012 2012年12月20日 WMAP釋出九年數據及相關影像 上億年的溫度漲落及 200微絕對溫度的溫度範圍內都顯示在圖像中 此外 研究發現 95 的早期宇宙是由暗物質和能量組成 空間的曲率小於0 4 為 平坦 的 且宇宙在大霹靂後 約4億年 脫離宇宙的黑暗時代 17 18 19 由WMAP九年成果所得之最佳擬合宇宙學參數 18 參數 符號 最佳擬合 僅WMAP 最佳擬合 WMAP BAO H0 宇宙年齡 Ga t 0 displaystyle t 0 nbsp 7001137400000000000 13 74 0 11 7001137720000000000 13 772 0 059哈伯常數 公里 秒 百萬秒差距 H 0 displaystyle H 0 nbsp 7001700000000000000 70 0 2 2 7001693199999999999 69 32 0 80重子密度 W b displaystyle Omega b nbsp 6998463000000000000 0 0463 0 0024 6998462800000000000 0 04628 0 00093物理重子密度 W b h 2 displaystyle Omega b h 2 nbsp 6998226400000000000 0 02264 0 00050 6998222300000000000 0 02223 0 00033暗物質密度 W c displaystyle Omega c nbsp 6999233000000000000 0 233 0 023 6999240200000000000 0 2402 0 0088 0 0087物理暗物質密度 W c h 2 displaystyle Omega c h 2 nbsp 6999113800000000000 0 1138 0 0045 6999115300000000000 0 1153 0 0019暗能量密度 W L displaystyle Omega Lambda nbsp 6999721000000000000 0 721 0 025 6999713500000000000 0 7135 0 0095 0 0096漲落振幅 以 8h 1 百萬秒差距 s 8 displaystyle sigma 8 nbsp 6999821000000000000 0 821 0 023 6999820000000000000 0 820 0 013 0 014純量光譜指數 n s displaystyle n s nbsp 6999972000000000000 0 972 0 013 6999960800000000000 0 9608 0 0080再電離 光深度 t displaystyle tau nbsp 6998890000000000000 0 089 0 014 6998810000000000000 0 081 0 012曲率 1 W t o t displaystyle Omega tot nbsp 6998370000000000000 0 037 0 044 0 042 6997270000000000000 0 0027 0 0039 0 0038向量對純量比 k0 0 002 百萬秒差距 1 r lt 0 38 95 CL lt 0 13 95 CL 純量光譜運算 d n s d l n k displaystyle dn s dlnk nbsp 6998190000000000000 0 019 0 025 6998230000000000000 0 023 0 011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發現 编辑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在宇宙學參數的測量上提供許多比早先的儀器更高準確性的值 根據WMAP九年數據 18 與標準模型 顯示 宇宙的年齡是137 4億 1 1億歲 宇宙的組成為 4 63 一般的重子物質 23 3 為種類未知的暗物質 不輻射也不吸收光線 72 1 為神秘的暗能量 造成宇宙膨脹的加速 哈勃常數為70 2 2 公里 秒 百萬秒差距 數據顯示宇宙是平坦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偏極化的結果 提供宇宙暴脹理論傾向簡單化的觀測論點 主要成果 编辑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查爾斯 貝內特博士和萊曼博士對於WMAP的訪談 此任務的主要成果包含在這些年宇宙微波背景光譜的各式橢圓形全天圖中 這些橢圓形圖像呈現了WMAP小組由望遠鏡觀測任務所得的溫度分佈 測量的是以普朗克定律解釋的微波背景溫度 橢圓形全天圖涵蓋了整個天空 此成果描述大霹靂後幾十萬年的宇宙狀態 大約是在我們這時代之前的138億年 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非常均勻 目前仍為2 7絕對溫度 相對於平均的變化 偏差只有5 10 5的數量級 局部方向的溫度差異以不同的顏色表示 紅色代表較熱的方向 藍色代表較平均冷的方向 後續的任務與未來測量 编辑WMAP原先的時間表提供兩年的觀測 皆於2003年9月完成 任務在2002年 2004年 2006年與2008年獲許發展 給予太空船總共9個觀測年 於2010年8月結束 4 而2010年10月 太空船被移至L2之外 那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 墓地 軌道 20 在該軌道上 它將每15年會繞太陽運轉14周 其他儀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測量 编辑主条目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實驗 早期 编辑 nbsp COBE WMAP與普朗克的宇宙微波背景成果比較 2012年3月21日在WMAP之前 有幾項研究也改進了宇宙微波背景的觀測 COBE 測量出非常大尺度的漲落 宇宙各向異性望遠鏡 在天空中的小區域內測量出小尺度的漲落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 Boomerang 以更高的精確度測出了漲落 Maxima 以更高的精確度測出了漲落 Cosmic Background Imager 在天空中的小區域內以更高的精確度測量出極小尺度的漲落 極小陣列 Very Small Array 在天空中的小區域內以更高的精確度測量出漲落 接續的研究計畫 编辑 往後接續WMAP觀測任務的有 Clover 提高對B模式偏振測量的精確度 普朗克衛星 改進角解析度的精確性 普朗克衛星 编辑 普朗克衛星 於2009年5月14日升空 也測量宇宙微波背景 目的為改進WMAP的觀測結果 包括總密度和偏振測量 各種地面及以氣球為基礎的儀器同樣也提供了對宇宙微波背景的貢獻 而其他的建設也正在進行 其餘尚有許多目的在尋找由最簡單的暴漲模型所預測之B模式偏振的研究計畫 如EBEX Spider 宇宙泛星系偏振背景成像 Keck QUIET CLASS SPTpol等 在2013年3月21日 由歐洲領導的研究小組所支持的普朗克宇宙觀測計畫發布了該任務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全天圖 21 22 該圖建議宇宙應較昔日所想像的大 根據該圖 細微的溫度漲落烙印在宇宙約三十七萬歲的深空中 該印記反映出在第一個10 30秒時穿越於早期宇宙的漣漪 顯然的 這些漣漪造成了當今星系團和暗物質所組成的巨大宇宙網絡 根據研究小組 宇宙為137 98 0 37 億歲 含有4 9 的一般物質 26 8 的暗物質和 68 3 的暗能量 23 此外 哈伯常數測定為67 80 0 77 公里 秒 百萬秒差距 23 24 21 25 26 參考資料 编辑腳注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Bennett et al 2003a 2 0 2 1 Bennett et al 2003b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Hinshaw et al 2009 4 0 4 1 4 2 4 3 4 4 WMAP News Facts NASA April 22 2008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5 5 0 5 1 WMAP News Events NASA April 17 2008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4 6 0 6 1 6 2 Limon et al 2008 New image of infant universe reveals era of first stars age of cosmos and more NASA WMAP team February 11 2003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11月8日 8 0 8 1 8 2 Spergel et al 2003 9 0 9 1 9 2 Spergel et al 2007 Hinshaw et al 2007 11 0 11 1 WMAP Press Release WMAP reveals neutrinos end of dark ages first second of universe NASA WMAP team March 7 2008 April 27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2 11 WMAP 1 year Paper Figur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nnett et al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ven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Are Ther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Anomalies 14 0 14 1 Table 8 on p 39 of Jarosik N et al WMAP Collaboration Seven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Sky Maps Systematic Errors and Basic Results PDF nasa gov December 4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08 16 from NASA s WMAP Documen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Percival Will J et al 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s in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7 Galaxy Sample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February 2010 401 4 2148 2168 Bibcode 2010MNRAS 401 2148P arXiv 0907 1660 nbsp doi 10 1111 j 1365 2966 2009 15812 x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Riess Adam G et al A Redetermination of the Hubble Constant with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from a Differential Distance Ladder PDF hubblesite org December 4 20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 07 12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Megan December 21 2012 New Baby Picture of Universe Unveiled Space com Retrieved December 21 2012 18 0 18 1 18 2 Bennett C L Larson L Weiland J L Jarosk N Hinshaw N Odegard N Smith K M Hill R S Gold B Halpern M Komatsu E Nolta M R Page L Wollack E Dunkley J Kogut A Limon M Meyer S S Tucker G S Wright E L Nine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Final Maps and Results December 20 2012 December 22 2012 Bibcode 2012arXiv1212 5225B arXiv 1212 5225 nbsp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14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 first14 缺少 last14 帮助 Hinshaw et al 2013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 Neill Ian MISSION COMPLETE WMAP FIRES ITS THRUSTERS FOR THE LAST TIME Discovery News 2010 10 07 2013 01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7 13 21 0 21 1 Clavin Whitney Harrington J D Planck Mission Brings Universe Into Sharp Focus NASA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07 Staff Mapping the Early Universe New York Times 21 March 2013 23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04 23 0 23 1 Ade P A R Aghanim N Armitage Caplan C et al Planck Collaboration Planck 2013 results I Overview of products and scientific results PDF Astronomy amp Astrophysics submitted 20 March 2013 2013 11 05 Bibcode 2013arXiv1303 5062P arXiv 1303 5062 nbsp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0 04 07 Planck reveals an almost perfect Universe ESA int European Space Agency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31 Overbye Dennis Universe as an Infant Fatter Than Expected and Kind of Lumpy The New York Times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29 Boyle Alan Planck probe s cosmic baby picture revises universe s vital statistics Cosmic Log via NBC News 21 March 2013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3 23 WMAP Website at NASA GSF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SA s February 11 2003 press release local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WMAP 1st Year tea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isotropy Seife Charle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更多來源 编辑 Bennett C et al The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MAP Miss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3a 583 1 1 23 Bibcode 2003ApJ 583 1B arXiv astro ph 0301158 nbsp doi 10 1086 345346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Bennett C et al First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Foreground Emiss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3b 148 1 97 117 Bibcode 2003ApJS 148 97B arXiv astro ph 0302208 nbsp doi 10 1086 377252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Hinshaw G et al Three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1 Observations Temperature Analysis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7 170 2 288 334 Bibcode 2007ApJS 170 288H arXiv astro ph 0603451 nbsp doi 10 1086 513698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Hinshaw G et al WMAP Collaboration Five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Observations Data Processing Sky Maps and Basic Resul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9 180 2 225 245 Bibcode 2009ApJS 180 225H arXiv astro ph id 0803 0732 nbsp 请检查 arxiv 值 帮助 doi 10 1088 0067 0049 180 2 225 已忽略未知参数 month 建议使用 date 帮助 Limon M et al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Five Year Explanatory Supplement PDF March 20 2008 2013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12 0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eife Charle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Illuminating the Dark Universe Science 2003 302 5653 2038 2039 2013 11 05 PMID 14684787 doi 10 1126 science 302 5653 20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8 28 Spergel D N et al First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Determination of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3 148 1 175 194 Bibcode 2003ApJS 148 175S arXiv astro ph 0302209 nbsp doi 10 1086 377226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ergel D N et al Three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Implications for Cosmology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2007 170 2 377 408 Bibcode 2007ApJS 170 377S arXiv astro ph 0603449 nbsp doi 10 1086 513700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Komatsu Dunkley Nolta Bennett Gold Hinshaw Jarosik Larson Limon Five Year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Observations Cosmological Interpretat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2009 180 2 330 376 Bibcode 2009ApJS 180 330K arXiv 0803 0547 nbsp doi 10 1088 0067 0049 180 2 330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主页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MAP的测量结果 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MAP的图片1 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体中文 WMAP的图片2 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体中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amp oldid 7865734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