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收於大正藏本緣部[1]。該經中敘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文殊彌勒等諸大菩薩開示出家住阿蘭若者,如何觀心地、滅妄想,而成佛道。自古以來,以經中關於報四恩之思想而馳名[2][3]

因經名帶有「本生」二字,而被歸入本緣部,但僅在序品略為提及,非主談本生故事,其思想主要是以心為主導。主張一切諸法皆從心地而生,皆從心地而起[4]

題解

本生,記錄佛陀還未成佛的前生故事。

心地,心為萬法之本,能生一切諸法,故曰「心地」。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經中勸勉「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佗讚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修行者依心而修行,長養諸善根功德,亦是「心地」[5][6]。一切眾生之本覺真性,即為心地、佛性[7]

傳譯

據經序所說,本經梵本為唐高宗師子國所進獻,由罽賓三藏般若等八人,於唐朝貞元六年譯出[3]

內容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共計有十三品:序品、報恩品、厭捨品、無垢性品、阿蘭若品、離世間品、厭身品、波羅密多品、功德莊嚴品、觀心品、發菩提心品、成佛品、囑累品。

本經的成立係以《般若經》、《涅槃經 》、《維摩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大乘佛教思想為基礎,再加上攝論宗唯心說、唯識宗唯識說而建立三界唯心唯識說。在實踐方面,則主張依從彌勒信仰往生兜率天,教人持守菩薩戒,行十波羅蜜禪定觀心,並勸修《諸佛境界攝真實經》等所說的三密修行;對在家眾則說報恩行[2]

注解

  • (清)來舟《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淺註》
  • 太虛大師《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考證

本經的成立年代,從經中三界唯心唯識說來看,應當是在世親之後,當在西元五、六百年左右[2][4]

本經含有《般若》、《維摩》、《法華》、《華嚴》、《涅槃》、《賢劫》、《觀普賢經》、《諸佛境界攝真實》、《菩薩心地戒品》、《首楞嚴三昧經》、《觀彌勒上生經》等諸經的思想觀點,並以《瑜伽》、《攝大乘》、《唯識》諸論為其基礎[2]

此外,本生故事中也含有不少的經典。例如,〈流水長者的本生〉是依據《金光明經》,〈九劫超越〉依據《大毗婆沙論》,〈尸毗王〉、〈薩埵王子〉、〈金色大鹿王〉、〈慈力王〉等依據《六度集經》、《菩薩本生鬘論》,可見本經成立於印度大乘佛教後期,是以全體佛教為背景[2]

參考文獻

  1. ^ 印順法師認為本經編在「本緣部」不大適合,由於本經說發菩提心,依月輪觀修三種秘密法門,速證菩提,應編入「密教部」
  2. ^ 2.0 2.1 2.2 2.3 2.4 .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3. ^ 3.0 3.1 .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4. ^ 4.0 4.1 佛書解題(香光版).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2017-02-12]. (原始内容于2020-01-12). 
  5. ^ 心地. [2017-02-12]. (原始内容于2020-08-09). 
  6. ^ 心地. [永久失效連結]
  7. ^ 禪源諸詮集都序:「禪是天竺之語,具云禪那。中華翻為思惟修,亦名靜慮,皆定慧之通稱也。源者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稱為禪那。此性是禪之本源,故云禪源」

外部連結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成佛品、囑累品〉 與藏傳佛教即身成佛之異同(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修行次第与弥勒法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佛學辭彙:四恩[永久失效連結]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收於大正藏本緣部, 該經中敘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為文殊, 彌勒等諸大菩薩開示出家住阿蘭若者, 如何觀心地, 滅妄想, 而成佛道, 自古以來, 以經中關於報四恩之思想而馳名, 因經名帶有, 本生, 二字, 而被歸入本緣部, 但僅在序品略為提及, 非主談本生故事, 其思想主要是以心為主導, 主張一切諸法皆從心地而生, 皆從心地而起, 目录, 題解, 傳譯, 內容, 注解, 考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題解, 编辑本生, 記錄佛陀還未成佛的前生故事, 心地, 心為萬法之本, 能生一切諸法, 故.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收於大正藏本緣部 1 該經中敘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為文殊 彌勒等諸大菩薩開示出家住阿蘭若者 如何觀心地 滅妄想 而成佛道 自古以來 以經中關於報四恩之思想而馳名 2 3 因經名帶有 本生 二字 而被歸入本緣部 但僅在序品略為提及 非主談本生故事 其思想主要是以心為主導 主張一切諸法皆從心地而生 皆從心地而起 4 目录 1 題解 2 傳譯 3 內容 4 注解 5 考證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連結題解 编辑本生 記錄佛陀還未成佛的前生故事 心地 心為萬法之本 能生一切諸法 故曰 心地 如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中說 眾生之心猶如大地 五穀五果從大地生 如是心法 生世出世善惡五趣 有學無學 獨覺 菩薩及於如來 以是因緣 三界唯心 心名為地 經中勸勉 一切凡夫 親近善友 聞心地法 如理觀察 如說修行 自作教佗讚勵慶慰 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 修行者依心而修行 長養諸善根功德 亦是 心地 5 6 一切眾生之本覺真性 即為心地 佛性 7 傳譯 编辑據經序所說 本經梵本為唐高宗時師子國所進獻 由罽賓三藏般若等八人 於唐朝貞元六年譯出 3 內容 编辑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共計有十三品 序品 報恩品 厭捨品 無垢性品 阿蘭若品 離世間品 厭身品 波羅密多品 功德莊嚴品 觀心品 發菩提心品 成佛品 囑累品 本經的成立係以 般若經 涅槃經 維摩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等大乘佛教思想為基礎 再加上攝論宗的唯心說 唯識宗的唯識說而建立三界唯心唯識說 在實踐方面 則主張依從彌勒信仰往生兜率天 教人持守菩薩戒 行十波羅蜜及禪定觀心 並勸修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 等所說的三密修行 對在家眾則說報恩行 2 注解 编辑 清 來舟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淺註 太虛大師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考證 编辑本經的成立年代 從經中三界唯心唯識說來看 應當是在世親之後 當在西元五 六百年左右 2 4 本經含有 般若 維摩 法華 華嚴 涅槃 賢劫 觀普賢經 諸佛境界攝真實 菩薩心地戒品 首楞嚴三昧經 觀彌勒上生經 等諸經的思想觀點 並以 瑜伽 攝大乘 唯識 諸論為其基礎 2 此外 本生故事中也含有不少的經典 例如 流水長者的本生 是依據 金光明經 九劫超越 依據 大毗婆沙論 尸毗王 薩埵王子 金色大鹿王 慈力王 等依據 六度集經 菩薩本生鬘論 可見本經成立於印度大乘佛教後期 是以全體佛教為背景 2 參考文獻 编辑 印順法師認為本經編在 本緣部 不大適合 由於本經說發菩提心 依月輪觀修三種秘密法門 速證菩提 應編入 密教部 2 0 2 1 2 2 2 3 2 4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2017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9 3 0 3 1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2017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9 4 0 4 1 佛書解題 香光版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2017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12 心地 2017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9 心地 永久失效連結 禪源諸詮集都序 禪是天竺之語 具云禪那 中華翻為思惟修 亦名靜慮 皆定慧之通稱也 源者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 亦名佛性 亦名心地 悟之名慧 修之名定 定慧通稱為禪那 此性是禪之本源 故云禪源 外部連結 编辑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發菩提心品 成佛品 囑累品 與藏傳佛教即身成佛之異同 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的 十方如來最勝祕密心地法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的修行次第与弥勒法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佛學辭彙 四恩 永久失效連結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amp oldid 7526825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