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反攻大陸

反攻大陸,又稱光復大陸反共復國,是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播遷臺灣後至1990年代前的軍事行動和政治主張,意指反攻第二次国共内战後被中国共产党統治的中国大陆

從前在臺灣街頭常見的反攻大陸標語

蔣中正嚴家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之時,反攻大陸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重要國策之一。1970年代後,因應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情勢稍緩及國際情勢改變,反攻大陸的熱度逐漸消退。1980年6月,時任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以取代前總統蔣中正與嚴家淦時期的「反共復國」及「反攻大陸」之國策,且順利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之後並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的具體落實。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主體意識抬頭後,反攻大陸的主張被執政當局揚棄,成為過往歷史之用詞。

歷程

籌備時期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了對中國大陸的統治權,在1949年底撤退到臺灣。1951年,李弥反攻云南战役失败。1950年代,国军陆续失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岛屿。大陳島撤退后,中華民國的領土僅限於台澎金馬中國共產黨控制了全中國大陸,並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任總統兼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除了對內喊出了「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外[1],也同時積極計畫利用殘餘在中國大陸來不及撤退臺灣的中華民國陸軍部隊為內應,以香港與當時仍控制的部分地區為消息中介,指揮其發動對中共的游擊戰

但此時美國對於蔣政權能否存續存有很大疑問,為了避免台灣落入共黨陣營,美曾片面提出與二戰時期支持台灣澎湖回歸中國的立場(見開羅宣言)相反的台灣地位未定的論點(見臺灣地位未定論),並秘密規劃政變推翻蔣中正,以保持美國在遠東的自身國家利益。其後,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冷戰局面逐漸形成,美國轉而支持同樣抱持反共主義的蔣中正,期間亦曾透過西方公司等單位支援其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對大陸的襲擊行動;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逐年穩固其統治、成功試爆核彈、與蘇聯分裂後,美國亦陷入越战困境,開始以拉攏中華人民共和國为盟友的想法來取代之前反共的方針,最終於烏坵海戰等小型衝突後,美方嚴格限制並監視蔣中正的軍事行動。

國光計畫與海威行動

蔣中正為反攻大陸,於1961年至1972年積極籌措軍事作戰準備,此即「國光計畫」。1961年,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局長葉翔之開始策畫「海威」行動,即將特種作戰、情報人員空投到中國大陸秘密行動。蔣中正認為:「如果空投3,000-5,000人的突擊隊,斷然可以在大陸點燃推翻中共暴政的革命運動。」

1961年,蔣中正規劃對中國南方各省執行「野龍計畫」,計畫運用敵後空降的方式進入,並破壞、策反中共地方組織,並進行游擊作戰,原欲於9月2日實施,但因颱風逼近而延期,不久發生陳懷生駕駛之U-2偵察機遭擊落的事件,計畫最終不了了之。[2]

1962年,蔣中正研判:在5、6月間大陸逃港難民最高潮之際,閩粵洪水成災交通斷絕時,在「鎮海附近將軍澳登陸反攻」是反攻大陸的最佳選擇。於是,他要求美方提供5架C-123運輸機、16架B-57轟炸機、20-25艘坦克登陸艇,以支持中華民國國軍小股部隊在香港附近登陸。白宮決定推遲半年交付。10月,中華民國與美國聯合舉行「天兵二號」空降作戰軍演。12月29日,9支國軍武裝部隊空降廣東沿海,次月1日在廣東建立基地。1963年11月19日,反共游擊隊分兩批在福建霞浦海尾與南日島登陸。[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資料顯示,從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共殲滅國民黨武裝特務40股,594人」。到1965年,參與「海威」行動的1,800名國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生還。[5]

1965年6月17日,蔣中正前往陸軍軍官學校召集軍方中層以上軍官開會預備發動反攻,所有軍官都已預留遺囑。期間為求保密,另以D日(D-Day)作為正式攻擊發起日期。8月6日凌晨,中華民國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演習」任務,預計運送身上穿著解放軍制服的陸軍特種情報隊隊員在大陸沿海先南往海南島進行欺敵戰術,而後再北上東山島海域欲進行滲透以偵測登陸作戰所需情報,並且由中華民國空軍協力支援。然而兩艘軍艦從高雄左營出發後就已經受到解放軍的監視,解放軍魚雷艇已早在東山島海域附近兄弟嶼進行伏擊,雙方於凌晨01:30激戰一夜至清晨06:00,劍門艦和章江艦遭擊沉,殉難官兵近二百人,是為「八六海戰」。

11月14日,海軍「永字號」砲艦山海艦與臨淮艦由馬公烏坵執行傷患接運任務,在航抵距烏坵南約十海面,遭遇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12艘快艇,雙方激戰三小時,雖擊傷一艘解放軍快艇,但臨淮艦亦被擊沉,山海艦安返(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資料則稱山海艦負傷),是為「烏坵海戰」,國光計畫自此停擺不前[6]

結束

1972年7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裁撤國光作業室,併入國防部。

1991年時任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正式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不過他在總統任內仍然提出「中華民國在臺灣,主導國家的統一。」[7]

現今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漸頻繁和臺灣民主化的日趨成熟以及冷戰結束後國際的現實面,進入1990年代以後「反攻大陸」等臺灣威權統治時期的相關政治口號已不再宣傳,中華民國政府亦轉向兩岸和平政策及转变对大陆当局的態度,此類標語成為歷史的印記。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山齐著. 蒋介石史实真相 2 有争议的军事 被埋藏的秘事.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11: 166. ISBN 978-7-5034-5306-9. 
  2. ^ 林, 孝庭. 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 台北: 遠足文化. 2021: 76. ISBN 9789865080945.
  3. ^ 彭品光. 王水村 , 编. 中華民國六十年大事記. 台北: 大明王氏出版有限公司. 1971-01-01. 
  4. ^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五篇 戡亂與復國. 台北: 國立編譯館. 1991-04. 
  5. ^ 林正義. 蔣介石、毛澤東、甘迺迪與 1962 年臺海危機. 遠景基金會季刊. 2012年10月, 13 (4). 
  6. ^ . 中國新聞網. 2006-03-26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7. ^ 李登輝:中華民國在台灣,主導整個中國的統一,有什麼不好?. 2016-06-22 [2016-06-22]. (原始内容于2020-02-27). 

反攻大陸, 又稱光復大陸, 反共復國, 是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播遷臺灣後至1990年代前的軍事行動和政治主張, 意指反攻第二次国共内战後被中国共产党統治的中国大陆, 從前在臺灣街頭常見的標語, 在蔣中正與嚴家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之時, 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重要國策之一, 1970年代後, 因應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情勢稍緩及國際情勢改變, 的熱度逐漸消退, 1980年6月, 時任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提出,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的主張, 以取代前總統蔣中正與嚴家淦時期的, 反共復國, 之國策, 且順利成為中國國民. 反攻大陸 又稱光復大陸 反共復國 是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播遷臺灣後至1990年代前的軍事行動和政治主張 意指反攻第二次国共内战後被中国共产党統治的中国大陆 從前在臺灣街頭常見的反攻大陸標語 在蔣中正與嚴家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之時 反攻大陸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重要國策之一 1970年代後 因應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情勢稍緩及國際情勢改變 反攻大陸的熱度逐漸消退 1980年6月 時任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提出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的主張 以取代前總統蔣中正與嚴家淦時期的 反共復國 及 反攻大陸 之國策 且順利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 之後並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的具體落實 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及主體意識抬頭後 反攻大陸的主張被執政當局揚棄 成為過往歷史之用詞 目录 1 歷程 1 1 籌備時期 1 2 國光計畫與海威行動 1 3 結束 1 4 現今 2 参见 3 参考文献歷程 编辑籌備時期 编辑 更多信息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 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了對中國大陸的統治權 在1949年底撤退到臺灣 1951年 李弥反攻云南战役失败 1950年代 国军陆续失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岛屿 大陳島撤退后 中華民國的領土僅限於台澎金馬 中國共產黨控制了全中國大陸 並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 時任總統兼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除了對內喊出了 一年準備 二年反攻 三年掃蕩 五年成功 的口號外 1 也同時積極計畫利用殘餘在中國大陸來不及撤退臺灣的中華民國陸軍部隊為內應 以香港與當時仍控制的部分地區為消息中介 指揮其發動對中共的游擊戰 但此時美國對於蔣政權能否存續存有很大疑問 為了避免台灣落入共黨陣營 美曾片面提出與二戰時期支持台灣與澎湖回歸中國的立場 見開羅宣言 相反的台灣地位未定的論點 見臺灣地位未定論 並秘密規劃政變推翻蔣中正 以保持美國在遠東的自身國家利益 其後 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 冷戰局面逐漸形成 美國轉而支持同樣抱持反共主義的蔣中正 期間亦曾透過西方公司等單位支援其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對大陸的襲擊行動 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逐年穩固其統治 成功試爆核彈 與蘇聯分裂後 美國亦陷入越战困境 開始以拉攏中華人民共和國为盟友的想法來取代之前反共的方針 最終於烏坵海戰等小型衝突後 美方嚴格限制並監視蔣中正的軍事行動 國光計畫與海威行動 编辑 蔣中正為反攻大陸 於1961年至1972年積極籌措軍事作戰準備 此即 國光計畫 1961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局長葉翔之開始策畫 海威 行動 即將特種作戰 情報人員空投到中國大陸秘密行動 蔣中正認為 如果空投3 000 5 000人的突擊隊 斷然可以在大陸點燃推翻中共暴政的革命運動 1961年 蔣中正規劃對中國南方各省執行 野龍計畫 計畫運用敵後空降的方式進入 並破壞 策反中共地方組織 並進行游擊作戰 原欲於9月2日實施 但因颱風逼近而延期 不久發生陳懷生駕駛之U 2偵察機遭擊落的事件 計畫最終不了了之 2 1962年 蔣中正研判 在5 6月間大陸逃港難民最高潮之際 閩粵洪水成災交通斷絕時 在 鎮海附近將軍澳登陸反攻 是反攻大陸的最佳選擇 於是 他要求美方提供5架C 123運輸機 16架B 57轟炸機 20 25艘坦克登陸艇 以支持中華民國國軍小股部隊在香港附近登陸 白宮決定推遲半年交付 10月 中華民國與美國聯合舉行 天兵二號 空降作戰軍演 12月29日 9支國軍武裝部隊空降廣東沿海 次月1日在廣東建立基地 1963年11月19日 反共游擊隊分兩批在福建霞浦海尾與南日島登陸 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資料顯示 從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 共殲滅國民黨武裝特務40股 594人 到1965年 參與 海威 行動的1 800名國軍 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生還 5 1965年6月17日 蔣中正前往陸軍軍官學校召集軍方中層以上軍官開會預備發動反攻 所有軍官都已預留遺囑 期間為求保密 另以D日 D Day 作為正式攻擊發起日期 8月6日凌晨 中華民國海軍劍門 章江軍艦執行 海嘯一號演習 任務 預計運送身上穿著解放軍制服的陸軍特種情報隊隊員在大陸沿海先南往海南島進行欺敵戰術 而後再北上東山島海域欲進行滲透以偵測登陸作戰所需情報 並且由中華民國空軍協力支援 然而兩艘軍艦從高雄左營出發後就已經受到解放軍的監視 解放軍魚雷艇已早在東山島海域附近兄弟嶼進行伏擊 雙方於凌晨01 30激戰一夜至清晨06 00 劍門艦和章江艦遭擊沉 殉難官兵近二百人 是為 八六海戰 11月14日 海軍 永字號 砲艦山海艦與臨淮艦由馬公駛烏坵執行傷患接運任務 在航抵距烏坵南約十浬海面 遭遇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12艘快艇 雙方激戰三小時 雖擊傷一艘解放軍快艇 但臨淮艦亦被擊沉 山海艦安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資料則稱山海艦負傷 是為 烏坵海戰 國光計畫自此停擺不前 6 結束 编辑 1972年7月20日 中華民國政府裁撤國光作業室 併入國防部 1991年時任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正式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不過他在總統任內仍然提出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主導國家的統一 7 現今 编辑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漸頻繁和臺灣民主化的日趨成熟以及冷戰結束後國際的現實面 進入1990年代以後 反攻大陸 等臺灣威權統治時期的相關政治口號已不再宣傳 中華民國政府亦轉向兩岸和平政策及转变对大陆当局的態度 此類標語成為歷史的印記 参见 编辑解放台湾 反共抗俄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國光計劃 王師計劃 剿共 台灣問題 台灣海峽危機 台灣軍事史 漢光演習 國共關係 臺海現狀 台灣戰後時期 海峽兩岸關係 反共救國軍 反攻大陆去 歌曲 白團参考文献 编辑 山齐著 蒋介石史实真相 2 有争议的军事 被埋藏的秘事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 11 166 ISBN 978 7 5034 5306 9 林 孝庭 蔣經國的台灣時代 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 台北 遠足文化 2021 76 ISBN 9789865080945 彭品光 王水村 编 中華民國六十年大事記 台北 大明王氏出版有限公司 1971 01 01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五篇 戡亂與復國 台北 國立編譯館 1991 04 林正義 蔣介石 毛澤東 甘迺迪與 1962 年臺海危機 遠景基金會季刊 2012年10月 13 4 臺軍方公佈50年前反攻大陸的絕密 國光計劃 中國新聞網 2006 03 26 2020 10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0 26 李登輝 中華民國在台灣 主導整個中國的統一 有什麼不好 2016 06 22 2016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反攻大陸 amp oldid 7610915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