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反共救國軍

中華民國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簡稱 反共救國軍 (Anti-Communist National Salvation Army,ACNSA) ,為1951年至1998年間駐防於東引、馬祖列島間由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直轄之軍級指揮部。該部緣起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任務為遂行當年反攻大陸計畫之情報刺探與敵後作戰的部隊名稱;後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關係正常化,反共救國軍逐年停止對中國大陸的行動,改以靜態防禦駐守於連江縣東引鄉。1998年因精實案生效,反共救國軍裁撤改組整編為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並於2006年精進案改組整編為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延續至今。

中華民國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ROC Army Anti-Communist National Salvation Army Command

存在時期1951年-1998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軍種 中華民國陸軍
種類
規模加強旅
隸屬於陸軍總司令部
駐地 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
別稱忠義部隊
格言忠義驃悍
參與戰役一江山戰役
隊慶1960年9月9日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胡宗南

另外在成建制之反共救國軍編成前,於大陸地區及鄰近國家境內,曾有數十支目標以打倒中共政權為目標的游擊武力,其中亦多有以反共救國軍為隊名之武裝力量,然皆在中共解放軍掃蕩下已不復存在,在此一並列入介紹。

背景

在中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初[1]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共產黨將會組成一個容忍其他黨派的聯合政府,故不打算介入第二次國共內戰,更做了在中共佔領台灣島澎湖列島消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並結束國共內戰,承認北京政府的計畫。當時的構想是在美國介入下,中共會按照其在重慶談判時所聲稱的,允許一些反對黨人存在其政權。其目標在於盡早結束國共內戰,美國將可把在遠東的注意力集中放在蘇聯身上。如1950年1月5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於國安會議中宣示:「美國仍舊持續現行對華方針,即承認中國軍隊佔領台灣,對台灣享有主權,美國無意佔領台灣、美國無意在台灣建立軍事基地、美國無意在台灣扶植任何親美政權、美國不再提供任何軍援給在台灣的中國軍隊、美國不介入中國內戰。」;1月12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演說中稱:「美國西太平洋防線,台灣與韓國不在其內。」「中蘇必將失和,美國才是中共的好朋友。」

直至韓戰爆發,中共宣布抗美援朝[2],美國反共聲浪高漲,扶植任何親美的反共政權最後成為美方圍堵策略主軸,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又有極強烈的「收復本土」 意願,因而利用中華民國國軍牽制中共派往朝鮮半島中南半島等地兵力,甚至是防衛台灣,以免這些地區成為共黨滲透全世界的跳板,成為至越南戰爭前美國對中國的策略之一。

在整體實力對比上,在1950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基本上已占领中国大陆全境,中华民国政府在遷台後仅控制部分沿海岛屿。1950年3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延续先前其剿匪行动,派军队开展全国大剿匪,著手清理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的残余軍事力量,而针对个人,则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同年7月13日,中华民国《中央日報》在頭版的標題為「游擊武力遍佈大陸,到處活躍對抗共匪」;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出兵朝鲜的同日,中華民國國防部政治部副主任張彝鼎[3]召集中外記者會,報告中國大陸反共游擊隊發展狀況,證實有161萬4610人,其中以西南地區力量最大、有47萬7630人。11月26日,中央日報又以「大陸反共游擊武力,艱苦奮鬥壯大起來」作報導。

韓戰初期,美國杜魯門政府對於中華民國以明示或暗示,願意提供兵力投入中國大陸或支援南韓以牽制中共之意願皆予以拒絕。此時美方樂觀評估韓戰會如麥克阿瑟之預測,最遲於聖誕節即結束;不料彭德懷秘密率軍參戰使聯合國軍慘敗,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聯名送給美國國防部一份備忘錄質疑「台海中立化」政策[4];此後美國決定與中華民國正式合作,始開始秘密針對中國大陸進行地下游擊作戰。

根據美國國務院現今解密文件顯示,中華民國國防部官員[5]曾向美方透露,至1953年時,於中國大陸境內有約65萬人的游擊武力,這些部隊仍或多或少以各種方式與中華民國聯絡與接觸,但官員聲稱他們可控制而更接近現實的數字是70萬;而美方曾認真考慮在中華民國不派遣兩棲部隊登陸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前提下,以空投或其他方式協助中華民國打擊中國共產黨的可行性。[6]

部隊沿革

反共救國軍在正式整編前,是由數隻來自東南沿海之海上武裝部隊經過歷次改編逐漸整備而來,以下依年分呈現當時部隊情況:

1949年

  • 江浙人民反共突擊軍

1949年,渡江戰役後,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相繼落入解放軍手中,國軍先後由舟山群島大陳島海南島撤退,沿海各省部分不願接受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人士組成地方游擊隊,初期以浙江山區作為根據地,接著發展至沿海各島,各大小支隊分隊番號不一。而國軍撤離舟山群島後,江浙地區的反共游擊隊受到解放軍圍剿(見鎮反),始退入浙東沿海島嶼。其中大陳島有第29、36縱隊,漁山島有第5縱隊,在披山島有101路,下轄行動縱隊、突擊縱隊、第7、8、10、27縱隊;在一江島有第35縱隊、獨立第7縱隊,海上船舶游擊獨立第1縱隊,第28縱隊。各部合計約2萬3千餘人。

  • 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

1949年6月3日福州绥靖公署派王调勋於於川石島成立,後遷馬祖,後駐白犬島(今西莒島),下轄5支隊,2獨立大隊,兵力合計約3,000人。

  • 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

1949年8月15日黄炳炎於廈門成立,統合閩粵邊區武裝部隊共14個縱隊,兵力約一萬九千人,

1950年

  • 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指揮部

1950年4月,為使敵後工作指揮靈活而令王调勋兼组「福建人民反共突击军总指挥部」。下轄13個縱隊、11個獨立支隊,基地設於白犬島,從事海上突擊與閩省游擊作戰,此時兵力已近8萬人。

  • 福建省游擊指揮部

1950年5月,由黄炳炎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改編而來。設閩南地區司令部,胡琏中将任指挥官,黄炳炎任副指挥官,下轄特務大隊、直1縱隊、海上突擊第1、2縱隊,兵力約2萬2千餘人,其中約2,200人潛入福建進行敵後作戰,基地設於金門

1951年

  • 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

1951年1月,因國防部鑒於游擊部隊番號凌亂,著手整編而成立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由江浙人民反共突擊軍總指揮部改編而來,胡宗南任总指挥官,沈之岳任政治部主任,总指挥部设於大陈岛。並在漁山一江披山南麂等地成立地區司令部。其原有縱、支隊番號保留,另編成第1-6突擊大隊、1個砲兵大隊與海上總隊(下轄5突擊艇隊與1運輸艇隊),另設特勤大隊、工兵、本部中隊各1中隊。

  •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

區分為閩北、閩南兩地区司令部。

  1.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閩南司令部:1951年5月1日,由福建省游擊指揮部改編而成。总指挥官胡琏中将兼任闽南地区(含粤东)司令,柯远芬曹振铎沈向奎分任副指挥官,固防金门,总指挥部亦设於金门。下轄1直屬大隊、1獨立支隊,5縱隊(111-115)。
  2.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閩北司令部:1951年10月1日,由「福建省保安第1縱隊」編成,王调勋任司令,林沧圃任副司令、林荫任参谋长。基地仍駐白犬島。下轄直屬1、2支隊,巡艇總隊、5個縱隊(116-120)。负责戍守马祖、乌丘等地。

同時,由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撥入直屬大隊與粵東大隊(下轄1海上支隊)。

  • 南海集訓總隊

美國西方公司協助下成立,分駐大陳與金門,補充裝備與火力,輪訓各個大隊。

  • 大陳防衛司令部

1951年秋成立,並撤銷江浙總部,其轄下單位改由大陳司令部指揮。下轄5步兵突擊大隊、1海上突擊總隊、1砲兵大隊、1特勤大隊、2直屬中隊,總兵力約9,200人。

1954年

开始分期整编各游击部队,裁撤原有番号,兵员纳入国军体系。閩南、閩北司令部裁撤,改為閩南、閩北敵後工作處,並改隸屬於國防部情報局。閩南工作處下轄5發展縱隊(111-115)、閩北工作處下轄5發展縱隊(116-120),各支隊番號並調整為41-46,共計為9大隊4艇隊,與4直屬中隊。

7月,第一大隊的44支隊、45支隊、粵東大隊下的3個支隊等共3,970人,編入第4軍與第9軍;老弱殘障者,編為直屬第1大隊。

江浙总部及所辖部队改编为「反共救国军第1总队」,夏季屏将军任总队长。闽南、闽北地区总部及辖下部队改编为「反共救国军第2总队」,张晴光上校任总队长,隶属陆总部。嗣後,两个总队分梯移驻澎湖西屿渔翁岛整训,再轮调东引、乌丘及马祖东犬等各岛担任守备任务。

1955年

2月9日,大陳軍民撤退,原屬所有部隊移駐嘉義;3月23日,轉赴漁翁島;4月16日,正式定編番號為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下轄隊本部中隊、工兵、通信、偵查中隊、野戰醫院1、修船所1、海上突擊隊1(下轄本部中隊1、突擊運輸艇隊4)、5突擊大隊(下轄本部中隊、重兵器隊1、步兵中隊3)。

5月1日,「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改隸屬於陸軍總部,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二總隊,反共救國軍指揮部設於台北圓山,敵後工作處與所屬縱隊屬國防部情報局所轄。

11月1日,第一總隊奉命接守東引、烏坵、東犬,此時除烏坵外,其餘地區均受馬祖守備區指揮。

12月1日,東引守備區成立,總隊長兼任指揮官,作戰指揮權移歸海軍總部。

1956年

陸軍總部勇進第一大隊、第二大隊886人撥入總隊。

1957-1958年

7月3日,第一總隊奉令執行「閩江演習」,移防漁翁島;10月至1958年2月,第二總隊執行「蟠桃演習」,突擊平潭、長樂;期間八二三炮戰爆發,9月23日,第一總隊奉令執行「長風演習」將海上支隊整編為大隊,擔任金門運補任務。

1960年

9月9日,反共救国军第一總隊與第二總隊奉令整編為「陸軍反共救國軍」。

11月1日,原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所下各部合編為「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隸屬於陸軍總部,指揮部設於東引,行政與訓練歸陸軍總部管轄,作戰指揮權屬於海軍總部。张雅山少将为第一任指挥官。

1998年

陸軍反共救國軍在時任中華民國總統三軍統帥李登輝所推行的精實案中改組整編為「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之後在精進案第二階段中改組整編為「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非國軍建制部隊

早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以司徒雷登為首的美方駐華外交官,均評估中國戰事可能發展為國共兩黨南北分治,甚或是回到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區域性政權階段。為了因應中國可能四分五裂的現實,以及英國也在暗中與幾股勢力接觸、蘇聯核彈試爆在即等情報,美方必需及早培養反共勢力,以維持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並可利用其對抗蘇聯;但美方外交人員對於是否該對於所有反共勢力均加以扶持意見不一,因為有可能使美國陷入財政上的無底洞,故此時美方對其他反共勢力,多以非漢族的反共領袖者為主。

隨著中華民國國軍敗退的速度超乎預期,蔣介石下野,由李宗仁代理總統,美方認為國民政府可能以此要求更多援助,但美方此時本欲放棄國民政府,另扶植其他反共政權。於是在1949年夏,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軍事援助方案英语Mutual_Defense_Assistance_Act#Mutual_Assistance_Program_-_Military_Assistance_Program。在其聽證會上,美國軍方告訴參眾兩院,此法案的援助大中國區,係指中國境內的哈薩克族內蒙古回族西藏的反共勢力。

此時期美國除了扶植國軍外,亦透過中情局偽裝的各大小組織為白手套,以大量金錢與物資援助任何反共武裝團體,甚至秘密提供基地,以期達到美國的戰略目標:使毛澤東垮台。

曾經存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反共救國軍

曾經或現存於中國境外的反共救國軍(越南、緬甸、泰國、沖繩、塞班島等)

相關條目

  •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 東山島戰役
  • 富台部隊
  • 毛人鳳
  • 胡宗南
  • 韓戰
  • 大火炬計畫(Great Torch Five),簡稱(GT-5):1965-1966年間,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派蔣經國為特使,向美方提出的反攻大陸計畫,由國軍派出特種部隊與兩棲登陸部隊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進攻,美軍提供海空軍掩護支援。「5」指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五省,但因美方反對而終止。[7]
  • 自由中國抵抗運動:美方稱之為「第三勢力」(The Third Force),是既不支持蔣也反共的美方培植團體。

參考來源

  • 《國府遷台後陸軍的整編(1950-1961)---一個組織再造的實例》,龔建國,2008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頁81-85。
  • 東引鄉誌[永久失效連結]
  • 「反共救國軍」史略/旅台鄉親曹瑞芳提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莒光鄉誌[永久失效連結]
  • 《权力、实力与情感:1950-56撤台陆军整编分析》,鄭為元(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2004台灣社會學會年會。
  • 臺灣歷史辭典 - 四畫 - 反共救國軍[永久失效連結]
  • 胡志偉,國史館館訊06期。
  • 進退存亡-民國38年前後軍事檔案專輯[永久失效連結]
  • 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mmando - Guerrilla Offensive[永久失效連結]Yang Kuo-kuang,1965。(英文)
  • Anti-Communist National Salvation Arm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可輸入關鍵字查找現在已解密的美國政府文件)
  • 《冷戰邊緣:二次大戰後美國在中國邊疆地區的秘密活動》,林孝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三期,2006,頁103-148。

民間代表社團

臉書蒐尋:東引反共救國軍(195旅)退現役之友社

注釋

  1. ^ 美方將其稱為「1949年中國革命」,與「1911年中國革命」作區隔。
  2. ^ 根據近年解密之俄羅斯總統檔案英语Archive_of_the_President_of_the_Russian_Federation顯示,10月1日,金日成電請蘇聯出兵助戰,史達林轉請毛澤東派出5到6個師,但毛以內部耗弱,且恐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為由拒絕,史達林不悅,稱將與林彪周恩來黑海商議出兵;10月8日,毛在政治局秘密會議通過出兵決定。
  3. ^ 1902-1992,號鑑秋,山西靈石縣人,生平橫跨軍、法、學三界,1992年病逝於台北。
  4. ^ 即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之聲明:下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同時要求在台灣的國軍停止對中國大陸的任何軍事行動。
  5. ^ 1953年訪美的軍方高層官員即為蔣經國。
  6.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2-1954 VOLUME XIV, PART 1, CHINA AND JAPAN (IN TWO PARTS), DOCUMENT 110. [2013-09-25]. (原始内容于2013-09-27). 
  7. ^ Search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state.gov. [2020-12-27]. (原始内容于2021-01-07). 

反共救國軍,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适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资料, 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實, 2018年7月10日, 请协助校核其中的错误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8年7月10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7月1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适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资料 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實 2018年7月10日 请协助校核其中的错误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8年7月10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7月1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反共救國軍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中華民國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簡稱 反共救國軍 Anti Communist National Salvation Army ACNSA 為1951年至1998年間駐防於東引 馬祖列島間由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直轄之軍級指揮部 該部緣起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 任務為遂行當年反攻大陸計畫之情報刺探與敵後作戰的部隊名稱 後因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關係正常化 反共救國軍逐年停止對中國大陸的行動 改以靜態防禦駐守於連江縣東引鄉 1998年因精實案生效 反共救國軍裁撤改組整編為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 並於2006年精進案改組整編為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延續至今 中華民國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ROC Army Anti Communist National Salvation Army Command存在時期1951年 1998年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效忠於 中華民國軍種中華民國陸軍種類軍規模加強旅隸屬於陸軍總司令部駐地 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別稱忠義部隊格言忠義驃悍參與戰役一江山戰役隊慶1960年9月9日指挥官著名指揮官胡宗南另外在成建制之反共救國軍編成前 於大陸地區及鄰近國家境內 曾有數十支目標以打倒中共政權為目標的游擊武力 其中亦多有以反共救國軍為隊名之武裝力量 然皆在中共解放軍掃蕩下已不復存在 在此一並列入介紹 目录 1 背景 2 部隊沿革 2 1 1949年 2 2 1950年 2 3 1951年 2 4 1954年 2 5 1955年 2 6 1956年 2 7 1957 1958年 2 8 1960年 2 9 1998年 3 非國軍建制部隊 3 1 曾經存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反共救國軍 3 2 曾經或現存於中國境外的反共救國軍 越南 緬甸 泰國 沖繩 塞班島等 4 相關條目 5 參考來源 6 民間代表社團 7 注釋背景 编辑在中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初 1 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共產黨將會組成一個容忍其他黨派的聯合政府 故不打算介入第二次國共內戰 更做了在中共佔領台灣島與澎湖列島消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並結束國共內戰 承認北京政府的計畫 當時的構想是在美國介入下 中共會按照其在重慶談判時所聲稱的 允許一些反對黨人存在其政權 其目標在於盡早結束國共內戰 美國將可把在遠東的注意力集中放在蘇聯身上 如1950年1月5日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於國安會議中宣示 美國仍舊持續現行對華方針 即承認中國軍隊佔領台灣 對台灣享有主權 美國無意佔領台灣 美國無意在台灣建立軍事基地 美國無意在台灣扶植任何親美政權 美國不再提供任何軍援給在台灣的中國軍隊 美國不介入中國內戰 1月12日 時任美國國務卿迪安 艾奇遜在演說中稱 美國西太平洋防線 台灣與韓國不在其內 中蘇必將失和 美國才是中共的好朋友 直至韓戰爆發 中共宣布抗美援朝後 2 美國反共聲浪高漲 扶植任何親美的反共政權最後成為美方圍堵策略主軸 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又有極強烈的 收復本土 意願 因而利用中華民國國軍牽制中共派往朝鮮半島 中南半島等地兵力 甚至是防衛台灣 以免這些地區成為共黨滲透全世界的跳板 成為至越南戰爭前美國對中國的策略之一 在整體實力對比上 在1950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基本上已占领中国大陆全境 中华民国政府在遷台後仅控制部分沿海岛屿 1950年3月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延续先前其剿匪行动 派军队开展全国大剿匪 著手清理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的残余軍事力量 而针对个人 则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同年7月13日 中华民国 中央日報 在頭版的標題為 游擊武力遍佈大陸 到處活躍對抗共匪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出兵朝鲜的同日 中華民國國防部政治部副主任張彝鼎 3 召集中外記者會 報告中國大陸反共游擊隊發展狀況 證實有161萬4610人 其中以西南地區力量最大 有47萬7630人 11月26日 中央日報又以 大陸反共游擊武力 艱苦奮鬥壯大起來 作報導 韓戰初期 美國杜魯門政府對於中華民國以明示或暗示 願意提供兵力投入中國大陸或支援南韓以牽制中共之意願皆予以拒絕 此時美方樂觀評估韓戰會如麥克阿瑟之預測 最遲於聖誕節即結束 不料彭德懷秘密率軍參戰使聯合國軍慘敗 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聯名送給美國國防部一份備忘錄質疑 台海中立化 政策 4 此後美國決定與中華民國正式合作 始開始秘密針對中國大陸進行地下游擊作戰 根據美國國務院現今解密文件顯示 中華民國國防部官員 5 曾向美方透露 至1953年時 於中國大陸境內有約65萬人的游擊武力 這些部隊仍或多或少以各種方式與中華民國聯絡與接觸 但官員聲稱他們可控制而更接近現實的數字是70萬 而美方曾認真考慮在中華民國不派遣兩棲部隊登陸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前提下 以空投或其他方式協助中華民國打擊中國共產黨的可行性 6 部隊沿革 编辑反共救國軍在正式整編前 是由數隻來自東南沿海之海上武裝部隊經過歷次改編逐漸整備而來 以下依年分呈現當時部隊情況 1949年 编辑 江浙人民反共突擊軍1949年 渡江戰役後 江蘇 浙江 福建 廣東等省相繼落入解放軍手中 國軍先後由舟山群島 大陳島 海南島撤退 沿海各省部分不願接受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人士組成地方游擊隊 初期以浙江山區作為根據地 接著發展至沿海各島 各大小支隊分隊番號不一 而國軍撤離舟山群島後 江浙地區的反共游擊隊受到解放軍圍剿 見鎮反 始退入浙東沿海島嶼 其中大陳島有第29 36縱隊 漁山島有第5縱隊 在披山島有101路 下轄行動縱隊 突擊縱隊 第7 8 10 27縱隊 在一江島有第35縱隊 獨立第7縱隊 海上船舶游擊獨立第1縱隊 第28縱隊 各部合計約2萬3千餘人 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1949年6月3日福州绥靖公署派王调勋於於川石島成立 後遷馬祖 後駐白犬島 今西莒島 下轄5支隊 2獨立大隊 兵力合計約3 000人 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1949年8月15日黄炳炎於廈門成立 統合閩粵邊區武裝部隊共14個縱隊 兵力約一萬九千人 1950年 编辑 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指揮部1950年4月 為使敵後工作指揮靈活而令王调勋兼组 福建人民反共突击军总指挥部 下轄13個縱隊 11個獨立支隊 基地設於白犬島 從事海上突擊與閩省游擊作戰 此時兵力已近8萬人 福建省游擊指揮部1950年5月 由黄炳炎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改編而來 設閩南地區司令部 胡琏中将任指挥官 黄炳炎任副指挥官 下轄特務大隊 直1縱隊 海上突擊第1 2縱隊 兵力約2萬2千餘人 其中約2 200人潛入福建進行敵後作戰 基地設於金門 1951年 编辑 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1951年1月 因國防部鑒於游擊部隊番號凌亂 著手整編而成立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 由江浙人民反共突擊軍總指揮部改編而來 胡宗南任总指挥官 沈之岳任政治部主任 总指挥部设於大陈岛 並在漁山 一江 披山 南麂等地成立地區司令部 其原有縱 支隊番號保留 另編成第1 6突擊大隊 1個砲兵大隊與海上總隊 下轄5突擊艇隊與1運輸艇隊 另設特勤大隊 工兵 本部中隊各1中隊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區分為閩北 閩南兩地区司令部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閩南司令部 1951年5月1日 由福建省游擊指揮部改編而成 总指挥官胡琏中将兼任闽南地区 含粤东 司令 柯远芬 曹振铎 沈向奎分任副指挥官 固防金门 总指挥部亦设於金门 下轄1直屬大隊 1獨立支隊 5縱隊 111 115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閩北司令部 1951年10月1日 由 福建省保安第1縱隊 編成 王调勋任司令 林沧圃任副司令 林荫任参谋长 基地仍駐白犬島 下轄直屬1 2支隊 巡艇總隊 5個縱隊 116 120 负责戍守马祖 乌丘等地 同時 由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撥入直屬大隊與粵東大隊 下轄1海上支隊 南海集訓總隊由美國西方公司協助下成立 分駐大陳與金門 補充裝備與火力 輪訓各個大隊 大陳防衛司令部1951年秋成立 並撤銷江浙總部 其轄下單位改由大陳司令部指揮 下轄5步兵突擊大隊 1海上突擊總隊 1砲兵大隊 1特勤大隊 2直屬中隊 總兵力約9 200人 1954年 编辑 开始分期整编各游击部队 裁撤原有番号 兵员纳入国军体系 閩南 閩北司令部裁撤 改為閩南 閩北敵後工作處 並改隸屬於國防部情報局 閩南工作處下轄5發展縱隊 111 115 閩北工作處下轄5發展縱隊 116 120 各支隊番號並調整為41 46 共計為9大隊4艇隊 與4直屬中隊 7月 第一大隊的44支隊 45支隊 粵東大隊下的3個支隊等共3 970人 編入第4軍與第9軍 老弱殘障者 編為直屬第1大隊 江浙总部及所辖部队改编为 反共救国军第1总队 夏季屏将军任总队长 闽南 闽北地区总部及辖下部队改编为 反共救国军第2总队 张晴光上校任总队长 隶属陆总部 嗣後 两个总队分梯移驻澎湖西屿渔翁岛整训 再轮调东引 乌丘及马祖东犬等各岛担任守备任务 1955年 编辑 2月9日 大陳軍民撤退 原屬所有部隊移駐嘉義 3月23日 轉赴漁翁島 4月16日 正式定編番號為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 下轄隊本部中隊 工兵 通信 偵查中隊 野戰醫院1 修船所1 海上突擊隊1 下轄本部中隊1 突擊運輸艇隊4 5突擊大隊 下轄本部中隊 重兵器隊1 步兵中隊3 5月1日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 改隸屬於陸軍總部 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二總隊 反共救國軍指揮部設於台北圓山 敵後工作處與所屬縱隊屬國防部情報局所轄 11月1日 第一總隊奉命接守東引 烏坵 東犬 此時除烏坵外 其餘地區均受馬祖守備區指揮 12月1日 東引守備區成立 總隊長兼任指揮官 作戰指揮權移歸海軍總部 1956年 编辑 陸軍總部勇進第一大隊 第二大隊886人撥入總隊 1957 1958年 编辑 7月3日 第一總隊奉令執行 閩江演習 移防漁翁島 10月至1958年2月 第二總隊執行 蟠桃演習 突擊平潭 長樂 期間八二三炮戰爆發 9月23日 第一總隊奉令執行 長風演習 將海上支隊整編為大隊 擔任金門運補任務 1960年 编辑 9月9日 反共救国军第一總隊與第二總隊奉令整編為 陸軍反共救國軍 11月1日 原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所下各部合編為 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隸屬於陸軍總部 指揮部設於東引 行政與訓練歸陸軍總部管轄 作戰指揮權屬於海軍總部 张雅山少将为第一任指挥官 1998年 编辑 陸軍反共救國軍在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兼三軍統帥李登輝所推行的精實案中改組整編為 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 之後在精進案第二階段中改組整編為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非國軍建制部隊 编辑早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時 以司徒雷登為首的美方駐華外交官 均評估中國戰事可能發展為國共兩黨南北分治 甚或是回到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區域性政權階段 為了因應中國可能四分五裂的現實 以及英國也在暗中與幾股勢力接觸 蘇聯核彈試爆在即等情報 美方必需及早培養反共勢力 以維持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 並可利用其對抗蘇聯 但美方外交人員對於是否該對於所有反共勢力均加以扶持意見不一 因為有可能使美國陷入財政上的無底洞 故此時美方對其他反共勢力 多以非漢族的反共領袖者為主 隨著中華民國國軍敗退的速度超乎預期 蔣介石下野 由李宗仁代理總統 美方認為國民政府可能以此要求更多援助 但美方此時本欲放棄國民政府 另扶植其他反共政權 於是在1949年夏 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軍事援助方案 英语 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Act Mutual Assistance Program Military Assistance Program 在其聽證會上 美國軍方告訴參眾兩院 此法案的援助大中國區 係指中國境內的哈薩克族 內蒙古 回族與西藏的反共勢力 此時期美國除了扶植國軍外 亦透過中情局偽裝的各大小組織為白手套 以大量金錢與物資援助任何反共武裝團體 甚至秘密提供基地 以期達到美國的戰略目標 使毛澤東垮台 曾經存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反共救國軍 编辑 雲南反共救國軍 川康青邊區人民反共突擊軍 西藏討毛反共救國軍 西南反共救國軍 项谦在青海贵德县昂拉地区组建的 反共救国军 第二军 马元祥在青海地区组建的 西南反共救国军第102路 马良在甘南组建的 西南反共救国军第103路 新疆反共復國軍 西北反共救國軍 反共抗俄同盟軍曾經或現存於中國境外的反共救國軍 越南 緬甸 泰國 沖繩 塞班島等 编辑 海燕反共游擊隊 由1949年間 自廣西省防城縣等地逃難至越南金甌半島的華人組成 受美軍資助與國軍指導 國軍並在其中駐有特戰部隊 最終於1975年越南共和國滅亡時消失 相關條目 编辑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東山島戰役 富台部隊 毛人鳳 胡宗南 韓戰 大火炬計畫 Great Torch Five 簡稱 GT 5 1965 1966年間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派蔣經國為特使 向美方提出的反攻大陸計畫 由國軍派出特種部隊與兩棲登陸部隊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進攻 美軍提供海空軍掩護支援 5 指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四川五省 但因美方反對而終止 7 自由中國抵抗運動 美方稱之為 第三勢力 The Third Force 是既不支持蔣也反共的美方培植團體 參考來源 编辑 國府遷台後陸軍的整編 1950 1961 一個組織再造的實例 龔建國 2008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頁81 85 東引鄉誌 永久失效連結 反共救國軍 史略 旅台鄉親曹瑞芳提供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莒光鄉誌 永久失效連結 权力 实力与情感 1950 56撤台陆军整编分析 鄭為元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2004台灣社會學會年會 臺灣歷史辭典 四畫 反共救國軍 永久失效連結 千萬不要把假的歷史留給後人胡志偉 國史館館訊06期 進退存亡 民國38年前後軍事檔案專輯 永久失效連結 鎮壓反革命運動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mando Guerrilla Offensive 永久失效連結 Yang Kuo kuang 1965 英文 Anti Communist National Salvation Arm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可輸入關鍵字查找現在已解密的美國政府文件 冷戰邊緣 二次大戰後美國在中國邊疆地區的秘密活動 林孝庭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三期 2006 頁103 148 民間代表社團 编辑臉書蒐尋 東引反共救國軍 195旅 退現役之友社注釋 编辑 美方將其稱為 1949年中國革命 與 1911年中國革命 作區隔 根據近年解密之俄羅斯總統檔案 英语 Archiv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顯示 10月1日 金日成電請蘇聯出兵助戰 史達林轉請毛澤東派出5到6個師 但毛以內部耗弱 且恐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為由拒絕 史達林不悅 稱將與林彪和周恩來在黑海商議出兵 10月8日 毛在政治局秘密會議通過出兵決定 1902 1992 號鑑秋 山西靈石縣人 生平橫跨軍 法 學三界 1992年病逝於台北 即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之聲明 下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 同時要求在台灣的國軍停止對中國大陸的任何軍事行動 1953年訪美的軍方高層官員即為蔣經國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2 1954 VOLUME XIV PART 1 CHINA AND JAPAN IN TWO PARTS DOCUMENT 110 2013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9 27 Search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 state gov 2020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0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反共救國軍 amp oldid 7588728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