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注音符號與相關變體(灰底)
聲母
發音
方式
塞音 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舌尖
舌根
舌冠
翹舌
平舌
其他
介母
介音
韻母
單韻
複韻
鼻韻
其他

()是傳統注音符號中僅有的三個介母之一,可兼作聲母韻母元音使用。「ㄩ」的字形取自「𠙴」字(柳製的飯器,即「去」的下半部、聲符[a]),發音則取官話「𠙴」字(音ㄑㄩ,拼音qū)的韻母。《說文解字》:「𠙴盧,飯器,以柳作之。」

「ㄩ」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作韻母元音時發為閉前圓唇元音/y/,亦即的圓唇音;作聲母時,則可能弱化為輔音,發為濁圓唇硬顎近音/ɥ/,並影響後方元音變圓唇;例如「ㄩㄝ」,後方的「」原本發半開前不圓唇元音/ɛ/,接在「ㄩ」後面就會變成圓唇的半開前元音/œ/。

汉语拼音中,作声母兼韻母元音时则写作〔yu〕;作韵母的时候,若聲母可接「」也可接「ㄩ」時(如「」)写作〔ü〕,其餘寫作〔u〕(例如「ㄐ」不可能接「ㄨ」,所以「ㄐㄩ」寫作〔ju〕而非〔jü〕),鍵盤無法輸入「ü」時,以「v」代替[1];若譯作外語而外語字母不支援「ü」時(如英語無此符號),則寫為「yu」,例如「呂」〔lü〕寫為「lyu」。在通用拼音中,不管位置如何,全寫為〔yu〕,並不使用「ü」。在威妥瑪拼音中,作聲母兼韻母元音全寫作〔yü〕,作韻母全寫作〔ü〕;但如同威妥瑪拼音的送氣符號在外語中會省略,〔ü〕在外語中常會省略兩點。

此外,還有例外是「ㄩ」,該音並非發為「ㄩ+ㄥ」(/yəŋ/),而是發為「ㄧ+ㄨ+ㄫ」,詳見;對應的拼音,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前不接聲母時寫為〔yong〕,若接聲母則寫為〔iong〕;而威妥瑪拼音則是前者寫為〔yung〕,後者寫為〔iung〕。

粵語裡「ㄩ」不作為獨立聲母。在粵拼中,只作韻母時寫作〔yu〕(如「酸」〔syun〕)。作聲母兼韻母元音時,前面需添加/j/音,寫作〔jyu〕(如「淵」〔jyun〕,國際音標寫作/jyːn⁵⁵/)。在馬祖話中只作韻母,馬拼寫作〔y〕。

相關變體

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增加了「 」,表示閉央圓唇元音/ʉ/,是「ㄨ」與「ㄩ」之間的混元音。在一些地方,例如溫州,「母」是「ㄇㄨ」,「募」則為「ㄇ 」,便要區分。

另外,在閏音符號裡,也增加了「 」,表示舌尖前圓唇元音/ʮ/或舌尖卷舌圓脣元音/ʯ/,但國際音標標準並不接受ʮʯ

編碼與拼音

字元 圖檔 編碼 國際音標 漢語拼音 威妥瑪拼音 臺羅拼音 通用拼音 粵拼 馬拼 拉丁苗文
Unicode Big5 GB 2312
  U+3129 A3AB A8E9 ɥ y y y
y ü/u ü yu yu y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ʉ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ʮʯ

註釋

  1. ^ 「𠙴」字自小篆起出現。另,「𠙴」為原字,今多與「凵」(官話音ㄑㄧㄢˇ,拼音qiǎn;又音ㄎㄢˇ,拼音kǎn)共型。
  1.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範》,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2月。頁3。

參考資料

  •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手冊》,臺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 中華民國連江縣政府:《馬祖閩東(福州)話日常生活常用詞彙編輯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連江:連江縣政府,2009年11月。

注音符號與相關變體, 灰底, 聲母發音方式, 塞音, 擦音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濁唇, ㄪ舌尖, ㄌ舌根, ㆸ舌冠, ㆺ翹舌, ㄖ平舌, ㄙ其他, ㆽ介母介音, 韻母單韻, ㆿㄛ, ㄜㄝ, ㆾ複韻, ㄡ鼻韻, ㆱㄯ, ㄣㆭ, ㄥ其他, 是傳統注音符號中僅有的三個介母之一, 可兼作聲母和韻母元音使用, 的字形取自, 𠙴, 柳製的飯器, 的下半部, 聲符, 發音則取官話, 𠙴, 音ㄑ, 拼音qū, 的韻母, 說文解字, 𠙴盧, 飯器, 以柳作之, 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 作韻母元音時發為閉前圓唇元音, 亦即ㄧ. 注音符號與相關變體 灰底 聲母發音方式 塞音 擦音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清 濁唇 ㄅ ㄆ ㆠ ㄇ ㄈ ㄪ舌尖 ㄉ ㄊ ㄋ ㆹ ㄌ舌根 ㄍ ㄎ ㆣ ㄫ ㄏ ㆸ舌冠 ㄐ ㄑ ㆢ ㄬ ㄒ ㆺ翹舌 ㄓ ㄔ ㄕ ㄖ平舌 ㄗ ㄘ ㆡ ㄙ其他 ㆼ ㆽ介母介音 ㄧ ㆪ ㄨ ㆫ ㆨ ㄩ韻母單韻 ㄚ ㆩ ㆿㄛ ㆦ ㆧ ㄜㄝ ㆤ ㆥ ㆾ複韻 ㄞ ㆮ ㄟ ㄠ ㆯ ㄡ鼻韻 ㆬ ㆰ ㆱㄯ ㄢ ㄣㆭ ㄤ ㆲ ㄥ其他 ㄦ ㄭㄩ 是傳統注音符號中僅有的三個介母之一 可兼作聲母和韻母元音使用 ㄩ 的字形取自 𠙴 字 柳製的飯器 即 去 的下半部 聲符 a 發音則取官話 𠙴 字 音ㄑㄩ 拼音qu 的韻母 說文解字 𠙴盧 飯器 以柳作之 ㄩ 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 作韻母元音時發為閉前圓唇元音 y 亦即ㄧ的圓唇音 作聲母時 則可能弱化為輔音 發為濁圓唇硬顎近音 ɥ 並影響後方元音變圓唇 例如 ㄩㄝ 後方的 ㄝ 原本發半開前不圓唇元音 ɛ 接在 ㄩ 後面就會變成圓唇的半開前元音 œ 在汉语拼音中 作声母兼韻母元音时则写作 yu 作韵母的时候 若聲母可接 ㄨ 也可接 ㄩ 時 如 ㄌ 写作 u 其餘寫作 u 例如 ㄐ 不可能接 ㄨ 所以 ㄐㄩ 寫作 ju 而非 ju 鍵盤無法輸入 u 時 以 v 代替 1 若譯作外語而外語字母不支援 u 時 如英語無此符號 則寫為 yu 例如 呂 lu 寫為 lyu 在通用拼音中 不管位置如何 全寫為 yu 並不使用 u 在威妥瑪拼音中 作聲母兼韻母元音全寫作 yu 作韻母全寫作 u 但如同威妥瑪拼音的送氣符號在外語中會省略 u 在外語中常會省略兩點 此外 還有例外是 ㄩㄥ 該音並非發為 ㄩ ㄥ yeŋ 而是發為 ㄧ ㄨ ㄫ 詳見ㄥ 對應的拼音 在漢語拼音 通用拼音中 前不接聲母時寫為 yong 若接聲母則寫為 iong 而威妥瑪拼音則是前者寫為 yung 後者寫為 iung 粵語裡 ㄩ 不作為獨立聲母 在粵拼中 只作韻母時寫作 yu 如 酸 syun 作聲母兼韻母元音時 前面需添加 j 音 寫作 jyu 如 淵 jyun 國際音標寫作 jyːn 在馬祖話中只作韻母 馬拼寫作 y 目录 1 相關變體 2 編碼與拼音 3 註釋 4 參考資料相關變體 编辑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 增加了 表示閉央圓唇元音 ʉ 是 ㄨ 與 ㄩ 之間的混元音 在一些地方 例如溫州 母 是 ㄇㄨ 募 則為 ㄇ 便要區分 另外 在閏音符號裡 也增加了 表示舌尖前圓唇元音 ʮ 或舌尖卷舌圓脣元音 ʯ 但國際音標標準並不接受ʮ ʯ 編碼與拼音 编辑字元 圖檔 編碼 國際音標 漢語拼音 威妥瑪拼音 臺羅拼音 通用拼音 粵拼 馬拼 拉丁苗文Unicode Big5 GB 2312ㄩ U 3129 A3AB A8E9 ɥ y y yy u u u yu yu y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ʉ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ʮ ʯ註釋 编辑 𠙴 字自小篆起出現 另 𠙴 為原字 今多與 凵 官話音ㄑㄧㄢˇ 拼音qiǎn 又音ㄎㄢˇ 拼音kǎn 共型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範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01年2月 頁3 參考資料 编辑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注音符號總表 北平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1932年4月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 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 廣州 華南人民出版社 1952年8月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 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 廣州 華南人民出版社 1952年11月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 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 吳守禮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 臺北 遠流 2000年8月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 臺北 教育部 2000年11月 中華民國連江縣政府 馬祖閩東 福州 話日常生活常用詞彙編輯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連江 連江縣政府 2009年11月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ㄩ amp oldid 7540473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