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是傳統注音符號中僅有的三個可兼作聲母韻母元音使用的符號之一,也有劃歸韻母者。字形取自「」的古字「㐅」,發音同官話的「五」字。

注音符號
灰底爲變體;每格次行爲萬國音標
聲母
發音
方式
塞音 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p/

/pʰ/

/b/

/m/

/f/

/v/
舌尖
/t/

/tʰ/

/d/

/n/

/ɫ˭~ɫʰ/

/l/
舌根
/k/

/kʰ/

/ɡ/

/ŋ/

/x/

/ɣ/
舌冠
/tɕ/

/tɕʰ/

/dʑ/

/ɲ~ȵ/

/ɕ/

/ʑ/
翹舌
/tʂ/

/tʂʰ/

/dʐ/

/ʂ/

/ɻ~ʐ/
平舌
/ts/

/tsʰ/

/dz/

/s/

/z/
其他
/kʷ/

/kʷʰ/

/ʔ/

/β/
介母、高元音
部位
普通
/i~j/

/y~ɥ/

/ɨ/

/ɯ/

/u~w/
鼻化
/ĩ/

/ũ/
韻母
單韻
/a/

/ã/

/ɐ/

/o/

/ɔ/

/ɔ̃/
複韻
/ai/

/ei/

/au/

/ou/
鼻韻
/m̩/

/am/

/ɔm/

/n̩/

/an/

/ɔn/

/ŋ̩/

/aŋ/

/ɔŋ/
韻尾
/p̚/

/t̚/

/k̚/

/ʔ̚/
其他
聲調
官話 ˉ ˊ ˇ ˋ ˙
客閩 ˪ ˫

「ㄨ」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作韻母元音時發為閉後圓唇元音/u/;作聲母時,除了上述發音外,還可能弱化為輔音,發為濁圓唇軟顎近音/w/。

汉语拼音威妥瑪拼音通用拼音中,作韵母的时候写作〔u〕;作声母时,寫作〔w〕,如「我」〔wo〕;但若「ㄨ」也是該字的唯一元音,即「ㄨ」用作聲母兼韻母元音,則写作〔wu〕,如「溫」〔wun〕。而在臺羅拼音中,則全部寫為〔u〕。

粵拼中,規則與漢語拼音一樣,作韻母時寫作〔u〕,但除了表示閉後圓唇元音/u/外,有時也可能發為次閉次後圓唇元音/ʊ/。作聲母時寫作〔w〕(如「和」〔wo〕);作聲母兼韻母元音時,則寫作〔wu〕(如「豌」〔wun〕)。在馬祖話中只作韻母,馬拼寫作〔u〕。

相關變體 编辑

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增加了「ㄨ」的鼻化音,寫作「 」,寫法爲「ㄨ」上方添加「~」號。方音注音符號改爲在「ㄨ」的右旁加兩點「  」,而臺灣方音符號則寫作「ㆫ」( ),寫法為「ㄨ」的最末筆收個圓並突出。它的發音為鼻化閉後圓唇元音/ũ/,在臺羅拼音中寫為〔unn〕。

臺灣方音符號規定,若一個包含「ㄨ」的鼻化韻母具有多個母音,則「ㄨ」不用寫為「ㆫ」,僅最後一個母音需要寫為鼻化方音符號,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只在末字後加〔nn〕。例如「官」的臺灣話白讀音為/kũã˦˦/,/ũ/跟/ã/都為鼻化母音,但是寫時只寫為「ㄍㄨㆩ」、〔kuann〕,「ㄨ」不需寫為「ㆫ」,拼音不用寫為〔kunnann〕。另外若是前接的聲母本身就是鼻音聲母(),則所有鼻化韻母都直接寫成非鼻化版本,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例如「爛」的臺灣話白讀音為/nũã˧˧/,後面的「ㄨ」、「ㄚ」都是鼻化母音,但是因為前面的「ㄋ」為鼻音聲母,所以「爛」的臺灣話注音寫為「ㄋㄨㄚ˫」即可,後面的「ㄨ」跟「ㄚ」不需要寫成鼻音版本,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寫為〔nuā〕而非〔nuānn〕。

此外在臺灣方音符號中另有一個變體「ㆨ」( ),對應臺羅拼音為〔ir〕,發音為介於「ㄧ」跟「ㄨ」之間的閉央不圓唇元音/ɨ/,因此其符號也是綜合了「ㄧ」跟「ㄨ」。「ㆨ」同樣也是可做聲母和韻母的介音,例如臺灣話海口腔的「豬」發為「ㄉㆨ」/tɨ˦˦/,即作為韻母;而在海口腔中的「恩」唸做「ㆨㄣ」/ʔɨn˦˦/,ㆨ就變為聲母。此外,在注音符號中的「」,語言學家認為其有兩個音,作為「」時的韻母,亦發為/ɨ/(作的韻母時則發為/ɯ/);因此部分書籍將「ㄭ」專門用於/ɯ/,而「ㆨ」專門用於/ɨ/,達到分工效果。但漢語學家則不認同「ㄭ」發為/ɨ/或/ɯ/,而另自行發明了「舌尖後不圓脣母音」/ʅ/跟「舌尖前不圓脣母音」/ɿ/作為上述兩者的對應(然而這主張並沒有獲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因此通常「ㆨ」仍不用於官話,只用於其他漢語變體

編碼與拼音 编辑

字元 圖檔 編碼 國際音標 漢語拼音 威妥瑪拼音 臺羅拼音 通用拼音 粵拼 馬拼 拉丁苗文
Unicode Big5 GB 2312
  U+3128 A3B9 A8E8 w w w u w w
u u u u u u u u
ʊ u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ũ nu unn uⁿ
ㄨ: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U+31AB 未收錄 未收錄
  U+31A8 未收錄 未收錄 ɨ ir ih

參考資料 编辑

  •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手冊》,臺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 中華民國連江縣政府:《馬祖閩東(福州)話日常生活常用詞彙編輯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連江:連江縣政府,2009年11月。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メ, x或, 是傳統注音符號中僅有的三個可兼作聲母和韻母元音使用的符號之一, 也有劃歸韻母者, 字形取自, 的古字, 發音同官話的, 注音符號灰底爲變體, 每格次行爲萬國音標聲母發音方式, 塞音, 擦音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濁唇, 舌尖, ɫʰ, 舌根, 舌冠, tɕʰ, 翹舌, tʂʰ, 平舌, tsʰ, 其他, kʷʰ, 介母, 高元音部位, 後普通, 鼻化, 韻母單韻, ㄜㄝ, ㆾ複韻, 鼻韻, ㄣㆭ, ɔŋ, ㄥ韻尾, 其他, ㄦ聲調官話, 客閩, 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 .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メ X或 ㄨ 是傳統注音符號中僅有的三個可兼作聲母和韻母元音使用的符號之一 也有劃歸韻母者 字形取自 五 的古字 㐅 發音同官話的 五 字 注音符號灰底爲變體 每格次行爲萬國音標聲母發音方式 塞音 擦音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清 濁唇 ㄅ p ㄆ pʰ ㆠ b ㄇ m ㄈ f ㄪ v 舌尖 ㄉ t ㄊ tʰ d ㄋ n ㆹ ɫ ɫʰ ㄌ l 舌根 ㄍ k ㄎ kʰ ㆣ ɡ ㄫ ŋ ㄏ x ㆸ ɣ 舌冠 ㄐ tɕ ㄑ tɕʰ ㆢ dʑ ㄬ ɲ ȵ ㄒ ɕ ㆺ ʑ 翹舌 ㄓ tʂ ㄔ tʂʰ dʐ ㄕ ʂ ㄖ ɻ ʐ 平舌 ㄗ ts ㄘ tsʰ ㆡ dz ㄙ s z 其他 ㆼ kʷ ㆽ kʷʰ ʔ b 介母 高元音部位 前 中 後普通 ㄧ i j ㄩ y ɥ ㆨ ɨ ㄭ ɯ ㄨ u w 鼻化 ㆪ ĩ ㆫ ũ 韻母單韻 ㄚ a ㆩ a ㆿ ɐ ㄛ o ㆦ ɔ ㆧ ɔ ㄜㄝ ㆤ ㆥ ㆾ複韻 ㄞ ai ㆮ ㄟ ei ㄠ au ㆯ ㄡ ou 鼻韻 ㆬ m ㆰ am ㆱ ɔm ㄯ n ㄢ an ɔn ㄣㆭ ŋ ㄤ aŋ ㆲ ɔŋ ㄥ韻尾 ㆴ p ㆵ t ㆻ k ㆷ ʔ 其他 ㄦ聲調官話 ˉ ˊ ˇ ˋ 客閩 ㄨ 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 作韻母元音時發為閉後圓唇元音 u 作聲母時 除了上述發音外 還可能弱化為輔音 發為濁圓唇軟顎近音 w 在汉语拼音 威妥瑪拼音 通用拼音中 作韵母的时候写作 u 作声母时 寫作 w 如 我 wo 但若 ㄨ 也是該字的唯一元音 即 ㄨ 用作聲母兼韻母元音 則写作 wu 如 溫 wun 而在臺羅拼音中 則全部寫為 u 在粵拼中 規則與漢語拼音一樣 作韻母時寫作 u 但除了表示閉後圓唇元音 u 外 有時也可能發為次閉次後圓唇元音 ʊ 作聲母時寫作 w 如 和 wo 作聲母兼韻母元音時 則寫作 wu 如 豌 wun 在馬祖話中只作韻母 馬拼寫作 u 相關變體 编辑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 增加了 ㄨ 的鼻化音 寫作 nbsp 寫法爲 ㄨ 上方添加 號 方音注音符號改爲在 ㄨ 的右旁加兩點 nbsp nbsp 而臺灣方音符號則寫作 ㆫ nbsp 寫法為 ㄨ 的最末筆收個圓並突出 它的發音為鼻化閉後圓唇元音 ũ 在臺羅拼音中寫為 unn 臺灣方音符號規定 若一個包含 ㄨ 的鼻化韻母具有多個母音 則 ㄨ 不用寫為 ㆫ 僅最後一個母音需要寫為鼻化方音符號 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 只在末字後加 nn 例如 官 的臺灣話白讀音為 kũa ũ 跟 a 都為鼻化母音 但是寫時只寫為 ㄍㄨㆩ kuann ㄨ 不需寫為 ㆫ 拼音不用寫為 kunnann 另外若是前接的聲母本身就是鼻音聲母 ㄇ ㄋ ㄫ及ㄬ 則所有鼻化韻母都直接寫成非鼻化版本 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 例如 爛 的臺灣話白讀音為 nũa 後面的 ㄨ ㄚ 都是鼻化母音 但是因為前面的 ㄋ 為鼻音聲母 所以 爛 的臺灣話注音寫為 ㄋㄨㄚ 即可 後面的 ㄨ 跟 ㄚ 不需要寫成鼻音版本 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 寫為 nua 而非 nuann 此外在臺灣方音符號中另有一個變體 ㆨ nbsp 對應臺羅拼音為 ir 發音為介於 ㄧ 跟 ㄨ 之間的閉央不圓唇元音 ɨ 因此其符號也是綜合了 ㄧ 跟 ㄨ ㆨ 同樣也是可做聲母和韻母的介音 例如臺灣話海口腔的 豬 發為 ㄉㆨ tɨ 即作為韻母 而在海口腔中的 恩 唸做 ㆨㄣ ʔɨn ㆨ就變為聲母 此外 在注音符號中的 ㄭ 語言學家認為其有兩個音 作為 ㄓ ㄔ ㄕ ㄖ 時的韻母 亦發為 ɨ 作ㄗㄘㄙ的韻母時則發為 ɯ 因此部分書籍將 ㄭ 專門用於 ɯ 而 ㆨ 專門用於 ɨ 達到分工效果 但漢語學家則不認同 ㄭ 發為 ɨ 或 ɯ 而另自行發明了 舌尖後不圓脣母音 ʅ 跟 舌尖前不圓脣母音 ɿ 作為上述兩者的對應 然而這主張並沒有獲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因此通常 ㆨ 仍不用於官話 只用於其他漢語變體 編碼與拼音 编辑以下漢語拼音包含擴充版本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字元 圖檔 編碼 國際音標 漢語拼音 威妥瑪拼音 臺羅拼音 通用拼音 粵拼 馬拼 拉丁苗文Unicode Big5 GB 2312ㄨ nbsp U 3128 A3B9 A8E8 w w w u w wu u u u u u u uʊ u nbsp nbsp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ũ nu unn uⁿㄨ nbsp nbsp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ㆫ nbsp U 31AB 未收錄 未收錄ㆨ nbsp U 31A8 未收錄 未收錄 ɨ ir ih參考資料 编辑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注音符號總表 北平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1932年4月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 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 廣州 華南人民出版社 1952年8月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 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 廣州 華南人民出版社 1952年11月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 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 吳守禮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 臺北 遠流 2000年8月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 臺北 教育部 2000年11月 中華民國連江縣政府 馬祖閩東 福州 話日常生活常用詞彙編輯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連江 連江縣政府 2009年11月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ㄨ amp oldid 678084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