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貪欲 (佛教)

貪欲(巴利文與梵語kāmacchanda),又譯欲貪欲欲,佛教術語,指對於世間欲樂的追求。佛教認為,貪欲會帶來煩惱,因此列為五順下分結之一;貪欲也會障礙一個人,使其無法解脫,因此列為五蓋之一,稱為貪欲蓋(kāmacchandanīvaraṇa)。

概論 编辑

在梵文中,kāmacchanda是一個複合字,由欲樂kāma)與Chanda)組成,意指想要追求欲樂的一種心態。這種心態會造成一個人的煩惱,增長不善,障礙解脫,使有情投生三惡道,因此被列為五蓋之一[1]

貪欲的根源是三不善根中的。由對於的不正思維而起,五根接觸外界,產生快樂感受,對於這種欲樂產生,受到貪念驅使,不願放棄,因此造成煩惱與痛苦[2],經由不淨觀可以對治貪欲[3]

註釋 编辑

  1. ^ 《增壹阿含經》卷24〈善聚品第32〉:「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為不善聚?所謂五蓋,云何為五?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調戲蓋、疑蓋,是謂名為五蓋。欲知不善聚者,此名為五蓋,所以然者,比丘!當知:若有此五蓋,便有畜生、餓鬼、地獄之分,諸不善法皆由此起。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滅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調戲蓋、疑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2. ^ 《雜阿含經》470經:「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為樂受所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3. ^ 《雜阿含經》卷27〈715經〉:「貪欲蓋以何為食?謂:觸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貪欲令起,已起貪欲能令增廣,是名欲愛蓋之食。……何等為貪欲蓋不食?謂:不淨觀於彼思惟,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斷,是名貪欲蓋不食。」

貪欲, 佛教, 貪欲, 巴利文與梵語, kāmacchanda, 又譯欲貪, 欲欲, 佛教術語, 指對於世間欲樂的追求, 佛教認為, 貪欲會帶來煩惱, 因此列為五順下分結之一, 貪欲也會障礙一個人, 使其無法解脫, 因此列為五蓋之一, 稱為貪欲蓋, kāmacchandanīvaraṇa, 概論, 编辑在梵文中, kāmacchanda, 是一個複合字, 由欲樂, kāma, 與欲, chanda, 組成, 意指想要追求欲樂的一種心態, 這種心態會造成一個人的煩惱, 增長不善, 障礙解脫, 使有情投生三惡道, 因此. 貪欲 巴利文與梵語 kamacchanda 又譯欲貪 欲欲 佛教術語 指對於世間欲樂的追求 佛教認為 貪欲會帶來煩惱 因此列為五順下分結之一 貪欲也會障礙一個人 使其無法解脫 因此列為五蓋之一 稱為貪欲蓋 kamacchandanivaraṇa 概論 编辑在梵文中 kamacchanda 是一個複合字 由欲樂 kama 與欲 Chanda 組成 意指想要追求欲樂的一種心態 這種心態會造成一個人的煩惱 增長不善 障礙解脫 使有情投生三惡道 因此被列為五蓋之一 1 貪欲的根源是三不善根中的貪 由對於觸的不正思維而起 五根接觸外界 產生快樂感受 對於這種欲樂產生愛取 受到貪念驅使 不願放棄 因此造成煩惱與痛苦 2 經由不淨觀可以對治貪欲 3 註釋 编辑 增壹阿含經 卷24 善聚品第32 世尊告曰 彼云何名為不善聚 所謂五蓋 云何為五 貪欲蓋 瞋恚蓋 睡眠蓋 調戲蓋 疑蓋 是謂名為五蓋 欲知不善聚者 此名為五蓋 所以然者 比丘 當知 若有此五蓋 便有畜生 餓鬼 地獄之分 諸不善法皆由此起 是故 諸比丘 當求方便 滅貪欲蓋 瞋恚蓋 睡眠蓋 調戲蓋 疑蓋 如是 諸比丘 當作是學 雜阿含經 470經 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 於諸五欲生樂受觸 受五欲樂 受五欲樂故 為貪使所使 苦受觸故 則生瞋恚 生瞋恚故 為恚使所使 於此二受 若集 若滅 若味 若患 若離不如實知 不如實知故 生不苦不樂受 為癡使所使 為樂受所繫終不離 苦受所繫終不離 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 云何繫 謂為貪 恚 癡所繫 為生 老 病 死 憂 悲 惱 苦所繫 雜阿含經 卷27 715經 貪欲蓋以何為食 謂 觸相 於彼不正思惟 未起貪欲令起 已起貪欲能令增廣 是名欲愛蓋之食 何等為貪欲蓋不食 謂 不淨觀於彼思惟 未起貪欲蓋不起 已起貪欲蓋令斷 是名貪欲蓋不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貪欲 佛教 amp oldid 5164049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