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芥菜種會

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The Mustard Seed Mission)由美國籍宣教士孫理蓮於1952年成立,是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會福利組織。[1]基督教芥菜種會早期致力於醫療、兒少安置、教育、宣教等工作,在全台各地設立育幼院、少年之家、殘障之家、肺病療養院、烏腳病診所、原住民診所及產院、職業教育訓練學校,並於南洋群島推動宣教與教育,共扶助全台逾90萬的弱勢兒少、病患、婦女、原住民及牧師[2]近年來則著重在兒少安置、社區服務、社會企業與海外援助工作上。[3]

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The Mustard Seed Mission
公司類型非營利組織
成立1952年
代表人物創辦人:孫理蓮
董事長:蔡仁松
執行長:李肇家
總部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五段609巷4號9樓之2
网站https://www.mustard.org.tw/

2011年,第六屆總統文化獎將人道獎頒給基督教芥菜種會,表揚其長期致力於人道關懷,持續為台灣民眾奉獻。[4]

創立緣起 编辑

1947年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返回台灣,開始於全台進行社會福利的服務工作,並向家鄉美國募集款項與物資。[5]為使海外捐助者獲得應繳所得稅的扣除額,孫理蓮決定設立自己的社福機構。[6]1952年在與門諾會宣教士高甘霖討論下,孫理蓮以基督教聖經馬太福音對於芥菜種的比喻為精神,將機構取名為基督教芥菜種會(The Mustard Seed,Inc.),並於1954年1月4日在美國加州登記立案。[6]

1962年4月14日,基督教芥菜種會在台灣內政部社會司登記立案,全名為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是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福組織。[7]

核心精神 编辑

組織使命:以芥菜種的信心與希望,建立社區支持網絡,以助人的方式傳遞上帝愛人的心意。[3]

服務宗旨: 建立社區雙福服務網絡,培力社區全人照顧知能,實踐上帝愛人心意。[3]

大事記 编辑

1952年,以「基督教芥菜種會」之名展開社會救助工作,[8]同年為漢生病患者於樂生療養院中興建「聖望教會」。[5][9]

1953年,為漢生病患的孩童設立「安樂之家」與「慈愛之家」;[10] 為無家可歸的孩童設立「兒童之家」與「兒童之家別館」。[8]

1954年,基督教芥菜種會(The Mustard Seed,Inc.)在美國加州政府登記立案。[6]

1955年,於南投埔里成立「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為今日埔里基督教醫院前身。[11]

1956年,陸續於南投埔里、花蓮山廣(秀林鄉佳民村)、台東新港(成功鎮)、台東關山、屏東新埤鄉設立「肺病療養院」;[12]相繼於南投埔里、台東關山、新北樹林、花蓮成立「幼稚園保母訓練班」。[12]

1957年,於新北新莊設立「愛心育幼院(現位於新北樹林)」;[13]身障者設立「慈愛殘障之家」,並推展監獄關懷工作。[14]

1958年,於全台沿海地區設立25處牛奶供應站;[5]在花蓮為原住民少年成立職業訓練學校-「義工學校」;陸續在埔里與花蓮成立「女子護理學校」。[15]

1960年,為台北流浪少年設立「少年之家(現位於花蓮)」;[8]為原住民產婦在花蓮市、台東關山、台東市、屏東新埤、南投埔里等地設立「馬利亞產院」;[5]於台南北門成立烏腳病免費診所(憐憫之門)。[16]

1962年,向內政部登記為「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為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福組織;設立「墊腳石補習班」助原住民學生升學;於花蓮、台北樹林、澎湖成立女子職業訓練學校-習藝所。[17]

1963年,贊助原住民《山光月刊》出版及補助山區教堂興建。[18]

1965年,於新北萬里成立「萬里營地(今孫理蓮紀念營地)」。[8]

1968年,成立「焚棘海外宣道會」,開啟原住民牧師至南洋宣教。[19]

1970年,為未婚懷孕婦女設立「待產媽媽之家」。[14]

1971年。於巴布亞紐幾內亞設立職業訓練學校和社區中心。

1973年,於印尼設立基督教學校與農業職業學校。

1975年,收容越戰華僑難童於愛心育幼院。[20]

1983年,創辦人孫理蓮逝世,芥菜種會事務由女婿唐華南宣教士與女兒瑪莉安接手。[19]

1990年,唐華南因身體因素卸任返美,芥菜種會開始由台灣人接手進行社福工作。[21]

1992年,於花蓮開辦松年學苑,開啟長者工作。[22]

1994年,於花蓮設立主牧安養中心照護部。

1996年,設立新北市主仁養護中心。

1997年,推展馬來西亞砂拉越及印尼海外救濟慈善服務。[22]

2000年,推展中南半島海外救濟慈善服務。

2002年,推展非洲史瓦濟蘭海外救濟慈善服務。

2008年,推展柬埔寨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0年,與社區中教會合作,擴展國內兒童青少年認養服務。[22]

2011年,獲頒第六屆「總統文化獎」人道獎;推展花蓮地區老人社區工作。

2012年,成立花蓮習藝所;[23]於高雄設立南區服務中心。

2014年,於台中成立中區服務中心;承接桃園復興家庭服務中心;推展印度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5年,推展尼泊爾災後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6年,於台北成立南港服務中心;成立花蓮食物銀行轉運站,開展食物銀行服務;[24]於高雄設立南區服務中心。

2017年,成立台東服務中心與台南服務中心;推展全台社區食物銀行工作;承接新北市類家庭安置服務;[25]推展社區支持性照顧服務「以樂家園」;推展巴基斯坦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8年,承接高雄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新興服務站); 承接桃園市都會北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桃園服務站); 於花蓮設置C級巷弄長照站;開展社區防救災事工;推展印尼防救災事工。

2019年,承接桃園市都會南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大溪服務站); 承接屏東縣都會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屏東服務站); 拓展新北市類家庭服務(林口); 輔導成立高雄芥菜種會新住民清潔服務 勞動合作社;輔導成立花蓮縣芥菜種會社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推展菲律賓防救災事工。

2020年,承接桃園市復興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復興服務站); 承接桃園原住民文化健康站行動辦公室; 新北萬里孫理蓮紀念營地《聖經文化園區》落成啟用; 成立台北市第一儲蓄互助社芥菜種會分社; 開展50+熟齡培力服務;因應COVID-19疫情,開展社區防疫服務。

2021年,承接臺東縣蘭嶼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蘭嶼服務站); 承接臺東縣海端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海端服務站)。

早期服務工作 编辑

山地巡迴醫療(1952-1982)

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自1948年起,便與門諾會山地巡迴醫療團相繼至台灣的東部與西部山區進行部落的醫療服務。[5]1952年芥菜種會成立後,持續進行山地巡迴醫療與診所的設立,其中1955年在南投埔里興建的「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即為現今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前身,由謝緯醫師擔任第一任院長。[26]山地巡迴醫療的服務進行至1982年。

樂生療養院(1952-1983)

在1950年代,芥菜種會於樂生療養院進行醫療、安置與宣教的服務,除連結外籍醫護人員徐賓諾畢嘉士杜愛明等人進入院內,也分別在1952年興建「聖望教堂」,提供病患宗教上的慰藉;[5]1953年於院外成立「安樂之家」與「慈愛之家」,安置漢生病患所生的孩子;1954年設置「職業治療室」,供漢生病患透過木工與裁縫進行職能治療,並賺取收入;1957年與1958年興建「女希望之家」與「男希望之家」,提供給痊癒後的漢生病患在重返社會前短暫居住,使其逐漸適應外面的社會;1959年設置「聖光兒童舍」,專門收容患有漢生病的孩童。[10]芥菜種會於樂生療養院的服務進行至孫理蓮過世為止。

肺病療養院(1956-1983)

1950年代許多原住民部落集體感染肺結核,芥菜種會結合謝緯醫師和其他醫護資源,在1956年於南投埔里成立第一間肺病療養院,而後陸續在花蓮山廣(今秀林鄉佳民村)、台東新港(今成功鎮)、台東關山、屏東新埤設立肺病療養院。1980年代政府防癆措施趨於完善後,芥菜種會肺病療養院也結束階段性任務,歷年來共計照護3412位患者。[12]

烏腳病免費診所(1960-1985)

 
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現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

1960年因嘉南沿海一帶出現烏腳病,於台南北門鄉設立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憐憫之門)」,由孫理蓮資助診所營運的資金,王金河醫師與謝緯醫師為病患義診,開始近25年的醫療服務。[5]期間北門免費診所最高紀錄曾收容80多人,病患大多來自烏腳病最猖獗的布袋、北門、學甲義竹四地區。[27]除醫療服務外,芥菜種會也依王金河請託贊助病患的「手工藝工場」,讓患者透過編織草蓆自立。[27]1985年北門免費診所完成結束階段性任務,總計服務1400多位患者。[28]

馬利亞產院(1960-1983)

戰後初期台灣原鄉部落的醫療環境普遍不佳,為降低嬰兒的夭折率,芥菜種會於1960年在花蓮設立「馬利亞產院」,提供原住民婦女待產及生產照護。此後陸續於台東關山、台東市、屏東新埤、南投埔里等地的部落增設4間產院。馬利亞產院於孫理蓮過世後結束服務,歷年接生超過兩萬名新生兒。[12]

待產媽媽之家(1970-1982)

1970年芥菜種會開始收容未婚待產的女性,並於隔年在花蓮馬利亞產院旁成立「待產媽媽之家」,提供未婚待產女性的照顧保護與新生兒的收出養安排。待產媽媽之家服務至1982年。[12]

芥菜種會兒童之家(1953-1970年代末期)

在世界展望會創辦人皮爾斯的贊助下,芥菜種會於1953年在新莊樂生療養院附近成立兒童之家,收容監獄少年。後因收容人數過多,又在新北樹林建立「兒童之家別館」。1970年代末期,由於院童人數減少,兒童之家與兒童之家別館陸續合併至新北新莊的愛心育幼院。[12]

芥菜種會少年之家(1961-至今)

1961年,芥菜種會於台北市設立「少年之家」,收容市區的流浪青少年,幫想升學的少年進行課業輔導,以及為不想升學的少年進行木工、油漆、木刻、竹工、理髮等職業技能訓練。為尋求較為舒適的安置環境,少年之家於1966年搬遷至樹林,後又於1988年遷至花蓮至今。現今少年之家專門收容由社政單位或地方法院委託安置的青少年。[3]

愛心育幼院(1957-至今)

1957年,芥菜種會在新北新莊成立「以樂以樂院區」,又稱為「愛心育幼院」。早期愛心育幼院主要收容監獄受刑人的孩子、孤兒、棄嬰,以及1970年代的越戰華僑難童與合併至院內的兒童之家孩童;現今愛心育幼院則是收容家庭失功能,經縣市政府委託安置的兒童與少年。歷年收容人數為5381人(至2019年止)。[3]

慈愛殘障之家(1957-2004)

芥菜種會在1957年與南投埔里成立「慈愛殘障之家」,照顧遭人遺棄、無自理能力且需要人照護的身心障礙者。慈愛殘障之家後搬遷至台北市與花蓮,於2004年結束服務。[12]

義工學校(1958-1987)

1958年,芥菜種會以「訓練山地青年謀生技能,藉以提高山地同胞生活水準」為宗旨,於花蓮開辦職業訓練學校-「義工學校」供原住民少年報考。1970年代前義工學校設有木工、農牧、理髮等班別;1970年代後由於汽車的普遍化,也新增汽車修護與大客車駕訓班。1980年代後由於政府技職教育體系日漸普及,義工學校於1987年停止招生,歷年就讀人數共計1727人。[12][14]

保母訓練班(1956-1983)

二戰後山區的原住民教會開始大幅成長,但由於專業人力不足,教會開始出現師資荒,因此自1957年起芥菜種會以「培養山地教會附設托兒所師資、主日學師資、教會的司琴為目的,陸續於台東關山、花蓮、南投埔里、新北樹林等地成立「保母訓練班」,課程包含《聖經》、故事演說、風琴、樂理、家事、兒童心理學等科目。[12][14]

護理訓練班(1958-1998)

自1958年起,芥菜種會陸續於埔里、花蓮成立「護理訓練班」,來「培養山地護理工作人員,以提高衛生常識及生活水準」。學生修業期間為兩年,學習《聖經》、公共衛生、健康、藥物、婦科等基礎訓練,並在畢業前至芥菜種會所設的醫療機構與一般醫療院所實習。1962年女子習藝所成立後,花蓮的護理訓練班併入習藝所之中。[12][14]

女子習藝所(1962-1998)

自1962年起,芥菜種會陸續在花蓮北埔鄉、新北樹林、澎湖等地開辦「女子習藝所」,提供原住民少女職業訓練的課程,包含縫紉訓練班、家政訓練班,以及後期移入的保母訓練班與護理訓練班。1980年代後由於政府技職教育體系日漸普及,女子習藝所於1998年送走最後一批護理訓練班的學生後結束招生。歷年畢業於女子習藝所的原住民逾5000人。[12][29]

墊腳石學校(1962-1973)

在職業教育訓練之外,芥菜種會針對想要繼續升學的原住民,於1964年在花蓮北埔鄉分別設立男子與女子補習班(又稱墊腳石學校,意思為助人跨出前進之腳步),協助原住民少年透過補習考上初中。而在1968年政府開始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芥菜種會也設立升高中的補習班,幫助原住民學童複習國中課程,直到1970年代後城鄉教育差距較為縮減,墊腳石學校才停止辦理。[12][29]

萬里營地(1965至今)

1965年,芥菜種會在新北萬里的海邊興建「基督徒營地」(又稱萬里營地),讓育幼院的孩童可以在暑假期間輪流去到營地遊玩一星期,這對當時甚少休閒娛樂的院童來說,是「最快樂的時光」。(芥菜籽故事集)今日萬里營地改名為「孫理蓮紀念營地」,自2018年轉型為靈修中心,提供聖經文化園區參訪、靈性課程與場地租借。[3][8]

服務現況 编辑

 
芥助網社區共好點

兒少安置服務

愛心育幼院:採家庭式照顧,給予收容孩童生活照管、課業及心理輔導。

少年之家:庇護家變、經濟弱勢或高關懷的青少年。

培心家園:提供新北市有緊急收容需求的少年一個安全、隱密的安置處所。

社區安置服務:連結社區資源網絡,提供需要照顧的孩子安全的家庭住所。

社區服務

國內貧童扶助:提供弱勢貧困兒少經濟補助,保障其就學與生活。

社區長者關懷服務:關懷長者身心靈需求,營造良好而適合的社區環境。

社區食物銀行:以不浪費為宗旨,將即期食物及物資分享給社區中有需要的民眾。

青年就業培力:幫助16-24歲失學失業青年,提升就業知能。

社區支持性服務:與政府合作,重建家庭功能,使受助者身心靈健全發展。

防救災服務:加強社區民眾的防災意識,於災難到來時投入關懷、安置、物資發放工作,並協助災民生活重建。

社會企業

花蓮習藝所:2012年開始,以親近自然、友善土地、健康養身與社會參與作為核心價值,提供各式服務。

孫理蓮紀念營地:2018年起轉型為靈修中心,提供聖經文化園區參訪、靈性課程與場地租借。

海外援助

自1997年起重新開始從事海外救援服務,主要關注柬埔寨、印度、尼泊爾以及巴基斯坦等地區的發展與需求,資助當地貧童在生活上、教育上的經費,並協助其災後重建。2019年海外認養數為320人。[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葉子豪.<盡一位母親的所能,去愛-孫理蓮與芥菜種會>.收錄於《臺灣慈善四百年》.經典雜誌.2006.頁158.ISBN 986-81419-7-4.
  2. ^ 鄭維棕.楊淑清.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啟示出版.2019.頁15-17.ISBN 978-986-981-282-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芥菜種會官網-2019年年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總統出席第六屆「總統文化獎」頒獎典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總統府新聞.2011.10.17.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李貞德.從師母到女宣─孫理蓮在戰後臺灣的醫療傳道經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史學.16卷2期.2005.頁110-135.
  6. ^ 6.0 6.1 6.2 肯尼斯.威爾森(Kenneth L. Wilson)著.郭威柏.邱立菱譯天使在她身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希伯崙出版.2018.頁179-184.ISBN 978-986-577-620-6.
  7.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官網-基金會查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8.0 8.1 8.2 8.3 8.4 鄭維棕.楊淑清.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啟示出版.2019.頁208-248.ISBN 978-986-981-282-5.
  9. ^ 王貞宜.宗教組織與醫療機構互動作為之研究,以聖望教會、芥菜種會與樂生院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1月.頁149-157.
  10. ^ 10.0 10.1 孫理蓮(Lillian Dickson)著.芥菜種會編譯小組譯.愛在樂生:一位母親歷經艱難,照顧一千個絕望病人的故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宇宙光出版社.2016.頁95-108.ISBN 9789577274984.
  11. ^ 孫理蓮(Lillian Dickson)著.蒲腓力譯.這是我的同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希伯崙出版社.2016.頁200-227.ISBN 978-986-441-095-8.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劉慧華.孫理蓮(LillianR.Dickson)與基督教芥菜種會(TheMustardSeed,Inc.195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頁34-59.
  13. ^ 肯尼斯.威爾森(Kenneth L. Wilson)著.郭威柏.邱立菱譯天使在她身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希伯崙出版.2018.頁224-226.ISBN 978-986-577-620-6.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蒲腓力芥菜仍在茁長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希伯崙出版.2013.頁100-124.ISBN 978-986-577-621-3.
  15. ^ 鄭興讓.孫理蓮與芥菜種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使者雜誌38期.1997.頁24-26.
  16. ^ 陳正美、黃宏森主編•王金河口述,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回憶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南: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2009,頁116-149,ISBN 978-986-85145-1-5
  17. ^ 社福團體之母 孫理蓮獲頒人道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時報.2011年8月19日.
  18. ^ 蒲腓力芥菜仍在茁長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希伯崙出版.2013.頁12.ISBN 978-986-577-621-3.
  19. ^ 19.0 19.1 黃信吉.孫理蓮及其弱勢關顧事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學位論文.2015.頁13-14.
  20. ^ 鄭維棕.楊淑清.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啟示出版.2019.頁300.ISBN 978-986-981-282-5.
  21. ^ 劉慧華.孫理蓮(LillianR.Dickson)與基督教芥菜種會(TheMustardSeed,Inc.195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頁71-77.
  22. ^ 22.0 22.1 22.2 芥菜種會官網-歷史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銀髮族禮服走秀 北原山貓來助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更生日報.2016年3月28日.
  24. ^ 1個半月累積收到2千公斤食物!「共享櫥櫃」民眾送暖比去年增3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新聞雲.2020年12月30日.
  25. ^ 《新北》社宅「類家庭」安置 照顧弱勢兒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20年4月12日.
  26. ^ 杜恒毅.二戰後的臺灣山地醫療傳教-以早期埔里基督教醫院的發展為例(1945-199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04年7月.頁55.
  27. ^ 27.0 27.1 吳昭儀.從遷村到防治:台灣公衛史上的烏腳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頁23-33.
  28. ^ 奉獻烏腳病患 孫理蓮冥誕紀念台南北門舉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通訊社.2020年1月9日.
  29. ^ 29.0 29.1 孫理蓮宣教士120歲冥誕 芥菜種會花蓮辦紀念感恩禮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廣播公司.2021年1月8日.

外部連結 编辑

  • 基督教芥菜種會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基督教芥菜種會Facebook專頁
  • 基督教芥菜種會Youtube頻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芥菜種會, 財團法人基督教, mustard, seed, mission, 由美國籍宣教士孫理蓮於1952年成立, 是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會福利組織, 基督教早期致力於醫療, 兒少安置, 教育, 宣教等工作, 在全台各地設立育幼院, 少年之家, 殘障之家, 肺病療養院, 烏腳病診所, 原住民診所及產院, 職業教育訓練學校, 並於南洋群島推動宣教與教育, 共扶助全台逾90萬的弱勢兒少, 病患, 婦女, 原住民及牧師, 近年來則著重在兒少安置, 社區服務, 社會企業與海外援助工作上, 財團法人基督教the, musta. 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The Mustard Seed Mission 由美國籍宣教士孫理蓮於1952年成立 是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會福利組織 1 基督教芥菜種會早期致力於醫療 兒少安置 教育 宣教等工作 在全台各地設立育幼院 少年之家 殘障之家 肺病療養院 烏腳病診所 原住民診所及產院 職業教育訓練學校 並於南洋群島推動宣教與教育 共扶助全台逾90萬的弱勢兒少 病患 婦女 原住民及牧師 2 近年來則著重在兒少安置 社區服務 社會企業與海外援助工作上 3 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The Mustard Seed Mission公司類型非營利組織成立1952年代表人物創辦人 孫理蓮董事長 蔡仁松執行長 李肇家總部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五段609巷4號9樓之2网站https www mustard org tw 2011年 第六屆總統文化獎將人道獎頒給基督教芥菜種會 表揚其長期致力於人道關懷 持續為台灣民眾奉獻 4 目录 1 創立緣起 2 核心精神 3 大事記 4 早期服務工作 5 服務現況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創立緣起 编辑1947年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返回台灣 開始於全台進行社會福利的服務工作 並向家鄉美國募集款項與物資 5 為使海外捐助者獲得應繳所得稅的扣除額 孫理蓮決定設立自己的社福機構 6 1952年在與門諾會宣教士高甘霖討論下 孫理蓮以基督教聖經中馬太福音對於芥菜種的比喻為精神 將機構取名為基督教芥菜種會 The Mustard Seed Inc 並於1954年1月4日在美國加州登記立案 6 1962年4月14日 基督教芥菜種會在台灣內政部社會司登記立案 全名為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是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福組織 7 核心精神 编辑組織使命 以芥菜種的信心與希望 建立社區支持網絡 以助人的方式傳遞上帝愛人的心意 3 服務宗旨 建立社區雙福服務網絡 培力社區全人照顧知能 實踐上帝愛人心意 3 大事記 编辑1952年 以 基督教芥菜種會 之名展開社會救助工作 8 同年為漢生病患者於樂生療養院中興建 聖望教會 5 9 1953年 為漢生病患的孩童設立 安樂之家 與 慈愛之家 10 為無家可歸的孩童設立 兒童之家 與 兒童之家別館 8 1954年 基督教芥菜種會 The Mustard Seed Inc 在美國加州政府登記立案 6 1955年 於南投埔里成立 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 為今日埔里基督教醫院前身 11 1956年 陸續於南投埔里 花蓮山廣 秀林鄉佳民村 台東新港 成功鎮 台東關山 屏東新埤鄉設立 肺病療養院 12 相繼於南投埔里 台東關山 新北樹林 花蓮成立 幼稚園保母訓練班 12 1957年 於新北新莊設立 愛心育幼院 現位於新北樹林 13 為身障者設立 慈愛殘障之家 並推展監獄關懷工作 14 1958年 於全台沿海地區設立25處牛奶供應站 5 在花蓮為原住民少年成立職業訓練學校 義工學校 陸續在埔里與花蓮成立 女子護理學校 15 1960年 為台北流浪少年設立 少年之家 現位於花蓮 8 為原住民產婦在花蓮市 台東關山 台東市 屏東新埤 南投埔里等地設立 馬利亞產院 5 於台南北門成立烏腳病免費診所 憐憫之門 16 1962年 向內政部登記為 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為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福組織 設立 墊腳石補習班 助原住民學生升學 於花蓮 台北樹林 澎湖成立女子職業訓練學校 習藝所 17 1963年 贊助原住民 山光月刊 出版及補助山區教堂興建 18 1965年 於新北萬里成立 萬里營地 今孫理蓮紀念營地 8 1968年 成立 焚棘海外宣道會 開啟原住民牧師至南洋宣教 19 1970年 為未婚懷孕婦女設立 待產媽媽之家 14 1971年 於巴布亞紐幾內亞設立職業訓練學校和社區中心 1973年 於印尼設立基督教學校與農業職業學校 1975年 收容越戰華僑難童於愛心育幼院 20 1983年 創辦人孫理蓮逝世 芥菜種會事務由女婿唐華南宣教士與女兒瑪莉安接手 19 1990年 唐華南因身體因素卸任返美 芥菜種會開始由台灣人接手進行社福工作 21 1992年 於花蓮開辦松年學苑 開啟長者工作 22 1994年 於花蓮設立主牧安養中心照護部 1996年 設立新北市主仁養護中心 1997年 推展馬來西亞砂拉越及印尼海外救濟慈善服務 22 2000年 推展中南半島海外救濟慈善服務 2002年 推展非洲史瓦濟蘭海外救濟慈善服務 2008年 推展柬埔寨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0年 與社區中教會合作 擴展國內兒童青少年認養服務 22 2011年 獲頒第六屆 總統文化獎 人道獎 推展花蓮地區老人社區工作 2012年 成立花蓮習藝所 23 於高雄設立南區服務中心 2014年 於台中成立中區服務中心 承接桃園復興家庭服務中心 推展印度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5年 推展尼泊爾災後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6年 於台北成立南港服務中心 成立花蓮食物銀行轉運站 開展食物銀行服務 24 於高雄設立南區服務中心 2017年 成立台東服務中心與台南服務中心 推展全台社區食物銀行工作 承接新北市類家庭安置服務 25 推展社區支持性照顧服務 以樂家園 推展巴基斯坦孤兒貧童救濟服務 2018年 承接高雄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新興服務站 承接桃園市都會北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桃園服務站 於花蓮設置C級巷弄長照站 開展社區防救災事工 推展印尼防救災事工 2019年 承接桃園市都會南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大溪服務站 承接屏東縣都會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屏東服務站 拓展新北市類家庭服務 林口 輔導成立高雄芥菜種會新住民清潔服務 勞動合作社 輔導成立花蓮縣芥菜種會社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推展菲律賓防救災事工 2020年 承接桃園市復興區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復興服務站 承接桃園原住民文化健康站行動辦公室 新北萬里孫理蓮紀念營地 聖經文化園區 落成啟用 成立台北市第一儲蓄互助社芥菜種會分社 開展50 熟齡培力服務 因應COVID 19疫情 開展社區防疫服務 2021年 承接臺東縣蘭嶼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 蘭嶼服務站 承接臺東縣海端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 海端服務站 早期服務工作 编辑山地巡迴醫療 1952 1982 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自1948年起 便與門諾會山地巡迴醫療團相繼至台灣的東部與西部山區進行部落的醫療服務 5 1952年芥菜種會成立後 持續進行山地巡迴醫療與診所的設立 其中1955年在南投埔里興建的 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 即為現今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前身 由謝緯醫師擔任第一任院長 26 山地巡迴醫療的服務進行至1982年 樂生療養院 1952 1983 在1950年代 芥菜種會於樂生療養院進行醫療 安置與宣教的服務 除連結外籍醫護人員徐賓諾 畢嘉士 杜愛明等人進入院內 也分別在1952年興建 聖望教堂 提供病患宗教上的慰藉 5 1953年於院外成立 安樂之家 與 慈愛之家 安置漢生病患所生的孩子 1954年設置 職業治療室 供漢生病患透過木工與裁縫進行職能治療 並賺取收入 1957年與1958年興建 女希望之家 與 男希望之家 提供給痊癒後的漢生病患在重返社會前短暫居住 使其逐漸適應外面的社會 1959年設置 聖光兒童舍 專門收容患有漢生病的孩童 10 芥菜種會於樂生療養院的服務進行至孫理蓮過世為止 肺病療養院 1956 1983 1950年代許多原住民部落集體感染肺結核 芥菜種會結合謝緯醫師和其他醫護資源 在1956年於南投埔里成立第一間肺病療養院 而後陸續在花蓮山廣 今秀林鄉佳民村 台東新港 今成功鎮 台東關山 屏東新埤設立肺病療養院 1980年代政府防癆措施趨於完善後 芥菜種會肺病療養院也結束階段性任務 歷年來共計照護3412位患者 12 烏腳病免費診所 1960 1985 nbsp 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 現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1960年因嘉南沿海一帶出現烏腳病 於台南北門鄉設立基督教 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 憐憫之門 由孫理蓮資助診所營運的資金 王金河醫師與謝緯醫師為病患義診 開始近25年的醫療服務 5 期間北門免費診所最高紀錄曾收容80多人 病患大多來自烏腳病最猖獗的布袋 北門 學甲及義竹四地區 27 除醫療服務外 芥菜種會也依王金河請託贊助病患的 手工藝工場 讓患者透過編織草蓆自立 27 1985年北門免費診所完成結束階段性任務 總計服務1400多位患者 28 馬利亞產院 1960 1983 戰後初期台灣原鄉部落的醫療環境普遍不佳 為降低嬰兒的夭折率 芥菜種會於1960年在花蓮設立 馬利亞產院 提供原住民婦女待產及生產照護 此後陸續於台東關山 台東市 屏東新埤 南投埔里等地的部落增設4間產院 馬利亞產院於孫理蓮過世後結束服務 歷年接生超過兩萬名新生兒 12 待產媽媽之家 1970 1982 1970年芥菜種會開始收容未婚待產的女性 並於隔年在花蓮馬利亞產院旁成立 待產媽媽之家 提供未婚待產女性的照顧保護與新生兒的收出養安排 待產媽媽之家服務至1982年 12 芥菜種會兒童之家 1953 1970年代末期 在世界展望會創辦人皮爾斯的贊助下 芥菜種會於1953年在新莊樂生療養院附近成立兒童之家 收容監獄少年 後因收容人數過多 又在新北樹林建立 兒童之家別館 1970年代末期 由於院童人數減少 兒童之家與兒童之家別館陸續合併至新北新莊的愛心育幼院 12 芥菜種會少年之家 1961 至今 1961年 芥菜種會於台北市設立 少年之家 收容市區的流浪青少年 幫想升學的少年進行課業輔導 以及為不想升學的少年進行木工 油漆 木刻 竹工 理髮等職業技能訓練 為尋求較為舒適的安置環境 少年之家於1966年搬遷至樹林 後又於1988年遷至花蓮至今 現今少年之家專門收容由社政單位或地方法院委託安置的青少年 3 愛心育幼院 1957 至今 1957年 芥菜種會在新北新莊成立 以樂以樂院區 又稱為 愛心育幼院 早期愛心育幼院主要收容監獄受刑人的孩子 孤兒 棄嬰 以及1970年代的越戰華僑難童與合併至院內的兒童之家孩童 現今愛心育幼院則是收容家庭失功能 經縣市政府委託安置的兒童與少年 歷年收容人數為5381人 至2019年止 3 慈愛殘障之家 1957 2004 芥菜種會在1957年與南投埔里成立 慈愛殘障之家 照顧遭人遺棄 無自理能力且需要人照護的身心障礙者 慈愛殘障之家後搬遷至台北市與花蓮 於2004年結束服務 12 義工學校 1958 1987 1958年 芥菜種會以 訓練山地青年謀生技能 藉以提高山地同胞生活水準 為宗旨 於花蓮開辦職業訓練學校 義工學校 供原住民少年報考 1970年代前義工學校設有木工 農牧 理髮等班別 1970年代後由於汽車的普遍化 也新增汽車修護與大客車駕訓班 1980年代後由於政府技職教育體系日漸普及 義工學校於1987年停止招生 歷年就讀人數共計1727人 12 14 保母訓練班 1956 1983 二戰後山區的原住民教會開始大幅成長 但由於專業人力不足 教會開始出現師資荒 因此自1957年起芥菜種會以 培養山地教會附設托兒所師資 主日學師資 教會的司琴為目的 陸續於台東關山 花蓮 南投埔里 新北樹林等地成立 保母訓練班 課程包含 聖經 故事演說 風琴 樂理 家事 兒童心理學等科目 12 14 護理訓練班 1958 1998 自1958年起 芥菜種會陸續於埔里 花蓮成立 護理訓練班 來 培養山地護理工作人員 以提高衛生常識及生活水準 學生修業期間為兩年 學習 聖經 公共衛生 健康 藥物 婦科等基礎訓練 並在畢業前至芥菜種會所設的醫療機構與一般醫療院所實習 1962年女子習藝所成立後 花蓮的護理訓練班併入習藝所之中 12 14 女子習藝所 1962 1998 自1962年起 芥菜種會陸續在花蓮北埔鄉 新北樹林 澎湖等地開辦 女子習藝所 提供原住民少女職業訓練的課程 包含縫紉訓練班 家政訓練班 以及後期移入的保母訓練班與護理訓練班 1980年代後由於政府技職教育體系日漸普及 女子習藝所於1998年送走最後一批護理訓練班的學生後結束招生 歷年畢業於女子習藝所的原住民逾5000人 12 29 墊腳石學校 1962 1973 在職業教育訓練之外 芥菜種會針對想要繼續升學的原住民 於1964年在花蓮北埔鄉分別設立男子與女子補習班 又稱墊腳石學校 意思為助人跨出前進之腳步 協助原住民少年透過補習考上初中 而在1968年政府開始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 芥菜種會也設立升高中的補習班 幫助原住民學童複習國中課程 直到1970年代後城鄉教育差距較為縮減 墊腳石學校才停止辦理 12 29 萬里營地 1965至今 1965年 芥菜種會在新北萬里的海邊興建 基督徒營地 又稱萬里營地 讓育幼院的孩童可以在暑假期間輪流去到營地遊玩一星期 這對當時甚少休閒娛樂的院童來說 是 最快樂的時光 芥菜籽故事集 今日萬里營地改名為 孫理蓮紀念營地 自2018年轉型為靈修中心 提供聖經文化園區參訪 靈性課程與場地租借 3 8 服務現況 编辑 nbsp 芥助網社區共好點兒少安置服務愛心育幼院 採家庭式照顧 給予收容孩童生活照管 課業及心理輔導 少年之家 庇護家變 經濟弱勢或高關懷的青少年 培心家園 提供新北市有緊急收容需求的少年一個安全 隱密的安置處所 社區安置服務 連結社區資源網絡 提供需要照顧的孩子安全的家庭住所 社區服務國內貧童扶助 提供弱勢貧困兒少經濟補助 保障其就學與生活 社區長者關懷服務 關懷長者身心靈需求 營造良好而適合的社區環境 社區食物銀行 以不浪費為宗旨 將即期食物及物資分享給社區中有需要的民眾 青年就業培力 幫助16 24歲失學失業青年 提升就業知能 社區支持性服務 與政府合作 重建家庭功能 使受助者身心靈健全發展 防救災服務 加強社區民眾的防災意識 於災難到來時投入關懷 安置 物資發放工作 並協助災民生活重建 社會企業花蓮習藝所 2012年開始 以親近自然 友善土地 健康養身與社會參與作為核心價值 提供各式服務 孫理蓮紀念營地 2018年起轉型為靈修中心 提供聖經文化園區參訪 靈性課程與場地租借 海外援助自1997年起重新開始從事海外救援服務 主要關注柬埔寨 印度 尼泊爾以及巴基斯坦等地區的發展與需求 資助當地貧童在生活上 教育上的經費 並協助其災後重建 2019年海外認養數為320人 3 參考資料 编辑 gt 葉子豪 lt 盡一位母親的所能 去愛 孫理蓮與芥菜種會 gt 收錄於 臺灣慈善四百年 經典雜誌 2006 頁158 ISBN 986 81419 7 4 鄭維棕 楊淑清 一百萬封情書 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 啟示出版 2019 頁15 17 ISBN 978 986 981 282 5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芥菜種會官網 2019年年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總統出席第六屆 總統文化獎 頒獎典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總統府新聞 2011 10 17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5 6 李貞德 從師母到女宣 孫理蓮在戰後臺灣的醫療傳道經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史學 16卷2期 2005 頁110 135 6 0 6 1 6 2 肯尼斯 威爾森 Kenneth L Wilson 著 郭威柏 邱立菱譯天使在她身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 希伯崙出版 2018 頁179 184 ISBN 978 986 577 620 6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官網 基金會查詢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0 8 1 8 2 8 3 8 4 鄭維棕 楊淑清 一百萬封情書 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 啟示出版 2019 頁208 248 ISBN 978 986 981 282 5 王貞宜 宗教組織與醫療機構互動作為之研究 以聖望教會 芥菜種會與樂生院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013年1月 頁149 157 10 0 10 1 孫理蓮 Lillian Dickson 著 芥菜種會編譯小組譯 愛在樂生 一位母親歷經艱難 照顧一千個絕望病人的故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宇宙光出版社 2016 頁95 108 ISBN 9789577274984 孫理蓮 Lillian Dickson 著 蒲腓力譯 這是我的同胞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希伯崙出版社 2016 頁200 227 ISBN 978 986 441 095 8 12 00 12 01 12 02 12 03 12 04 12 05 12 06 12 07 12 08 12 09 12 10 12 11 劉慧華 孫理蓮 LillianR Dickson 與基督教芥菜種會 TheMustardSeed Inc 195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頁34 59 肯尼斯 威爾森 Kenneth L Wilson 著 郭威柏 邱立菱譯天使在她身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 希伯崙出版 2018 頁224 226 ISBN 978 986 577 620 6 14 0 14 1 14 2 14 3 14 4 蒲腓力芥菜仍在茁長中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 希伯崙出版 2013 頁100 124 ISBN 978 986 577 621 3 鄭興讓 孫理蓮與芥菜種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使者雜誌38期 1997 頁24 26 陳正美 黃宏森主編 王金河口述 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回憶錄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南 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 2009 頁116 149 ISBN 978 986 85145 1 5 社福團體之母 孫理蓮獲頒人道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時報 2011年8月19日 蒲腓力芥菜仍在茁長中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 希伯崙出版 2013 頁12 ISBN 978 986 577 621 3 19 0 19 1 黃信吉 孫理蓮及其弱勢關顧事工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5 頁13 14 鄭維棕 楊淑清 一百萬封情書 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 啟示出版 2019 頁300 ISBN 978 986 981 282 5 劉慧華 孫理蓮 LillianR Dickson 與基督教芥菜種會 TheMustardSeed Inc 195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頁71 77 22 0 22 1 22 2 芥菜種會官網 歷史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銀髮族禮服走秀 北原山貓來助陣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更生日報 2016年3月28日 1個半月累積收到2千公斤食物 共享櫥櫃 民眾送暖比去年增3倍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Ttoday新聞雲 2020年12月30日 新北 社宅 類家庭 安置 照顧弱勢兒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20年4月12日 杜恒毅 二戰後的臺灣山地醫療傳教 以早期埔里基督教醫院的發展為例 1945 199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104年7月 頁55 27 0 27 1 吳昭儀 從遷村到防治 台灣公衛史上的烏腳病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2009 頁23 33 奉獻烏腳病患 孫理蓮冥誕紀念台南北門舉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通訊社 2020年1月9日 29 0 29 1 孫理蓮宣教士120歲冥誕 芥菜種會花蓮辦紀念感恩禮拜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廣播公司 2021年1月8日 外部連結 编辑基督教芥菜種會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基督教芥菜種會Facebook專頁 基督教芥菜種會Youtube頻道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芥菜種會 amp oldid 7383849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