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矛尾魚

矛尾魚,又名拉蒂邁魚,是矛尾魚屬学名Latimeria)的魚類。原以為腔棘魚已經全面滅絕,但於1938年瑪羅麗·考特內-拉蒂邁收到漁民捕魚時發現其活體,詹姆斯·里奧納多·布萊爾利·史密斯英语J. L. B. Smith鑒定後發現是西印度洋矛尾魚L. chalumnae),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因矛尾魚與幾百萬年前,甚至更古老的祖先有十分相似的外貌特徵,故被稱為「活化石」。

矛尾鱼属
化石时期:更新世-全新世, 0.02–0 Ma
西印度洋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腔棘魚綱 Coelacanthimorpha
目: 腔棘鱼目 Coelacanthiformes
科: 矛尾鱼科 Latimeriidae
属: 矛尾鱼属 Latimeria
J. L. B. Smith英语J. L. B. Smith, 1939
模式種
西印度洋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J. L. B. Smith, 1939
兩種矛尾魚的分佈範圍分別以鮮紅和桃紅色顯示

種類

學名 發現年份 分佈 發現者 IUCN
西印度洋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1939 東非海域 J. L. B. Smith   极危
印尼矛尾鱼 Latimeria menadoensis 1997 印尼蘇拉維西島附近海域 Pouyaud, Wirjoatmodjo, Rachmatika, Tjakrawidjaja, Hadiaty & Hadie   易危

特徵

矛尾魚尾鰭有三葉,中間葉突出,呈矛狀,偶鰭有肉葉,鱗片大而圓,鰭上也有鱗片覆蓋,下頜下部有兩個大骨板,體粗大,長約1.5米。南非L. chalumnae外表呈深藍色,可能是海洋中的偽裝印尼發現的L. menadoensis則是呈褐色的。根據其內耳石年輪估計,牠們可以活到80-100歲。

矛尾魚一般棲息在90-200米的深海,最深更可達至700米。在南非蘇達瓦那灣的矛尾魚在日間會棲息在水深90-150米的洞穴中,夜間則會上升到55米水深的地方覓食。水深及陰暗並不影響牠們的生存,最為重要的是水溫要在14-22℃間。牠們會上升或下沉至此水溫的環境,以確保的吸入量。[1]

矛尾魚的眼睛有反光膜及很多視桿細胞,就算在深水中視覺也很銳利。牠們未曾在日間被捕捉到,所有標本都是在夜間捕捉的。

矛尾魚是機會主義者,主要獵食烏賊魷魚線鰻、細小的鯊魚及其他深海底的魚類。牠們可以頭向下游泳,甚至向後或腹部向上游泳來尋找獵物,完全發揮喙腺的功能。科學家懷疑牠們可以隨意減低代謝率,以接近冬眠的狀態下沉到較難生存的深海處。

矛尾魚是卵胎生的,雌魚每次會生5-25條幼魚。幼魚出生後就已經能夠獨立。牠們的繁殖行為不詳,但相信牠們要到20歲才達至性成熟。妊娠期估計為13-15個月。

發現歷史

於1938年,在南非東倫敦的漁民捕獲了一條奇特的。船長指最初發現時此魚是藍色的,但後來漸變成深灰色,並交予瑪羅麗·考特內-拉蒂邁。但此魚卻未能存活,拉蒂邁就將此魚繼而交予詹姆斯·里奥纳多·布莱尔利·史密斯(James Leonard Brierley Smith),史密斯發現此魚乃腔棘魚,並將之命名為矛尾魚。當時對腔棘魚的認識只有從化石獲得,故矛尾魚被指是活化石

14年後於1952年在葛摩發現了另一矛尾魚的標本,並被命名為另一物種。但後來發現該標本在捕獲時受傷,失去了第一背鰭,故其實也是矛尾魚。於1988年,在大葛摩島西岸對開的180米水深處發現了矛尾魚的天然棲息處。[2]

於1997年,在印尼蘇拉威西島發現了一種奇特的魚[3],外表像葛摩的矛尾魚,但卻不是藍色的。DNA測試發現這個標本在基因上與矛尾魚有所不同。[4][5]後來於1999年亦被正式描述,是為矛尾魚的另一個[6]分子分析估計兩個種的分支時間大約是在4000-3000萬年前。[7]

分佈

西印度洋腔棘魚分佈在南非東非海域;而印尼腔棘魚則分佈在印尼蘇拉維西島附近海域。

參考

  1. ^ Weinberg, Samantha. A Fish Caught in Time: the Search for the Coelacanth.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6: 200. 
  2. ^ Fricke, Hans. Coelacanths:The fish that time forgot.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1988, 173 (6): 824–828. doi:10.1023/A:1007584227315. 
  3. ^ Jewett, Susan L. On the Trail of the Coelacanth, a Living Fossil. The Washington Post. 1998-11-11 [2007-06-19]. (原始内容于2006-11-09). 
  4. ^ Erdmann, Mark V. .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Springer Netherlands). April 1999, 54 (4): 439–443 [2007-05-18]. doi:10.1023/A:1007584227315. 0378-1909 (Print) 1573-5133 (Onlin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5. ^ Holder, Mark T., Mark V. Erdmann, Thomas P. Wilcox, Roy L. Caldwell, and David M. Hillis. Two living species of coelacanth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9, 96: 12616–12620. 
  6. ^ Pouyaud, L., S. Wirjoatmodjo, I. Rachmatika, A. Tjakrawidjaja, R. Hadiaty, and W. Hadie. Une nouvelle espèce de coelacanthe: preuves génétiques et morphologiques.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Paris, Sciences de la vie / Life Sciences. 1999, 322: 261–267. doi:10.1016/S0764-4469(99)80061-4. 
  7. ^ Inoue J. G., M. Miya, B. Venkatesh, and M. Nishida.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Indonesian coelacanth Latimeria menadoensis (Sarcopterygii: Coelacanthiformes) and divergence time estimation between the two coelacanths. Gene. 2005, 349: 227–235. 

矛尾魚, 又名拉蒂邁魚, 是屬, 学名, latimeria, 的魚類, 原以為腔棘魚已經全面滅絕, 但於1938年瑪羅麗, 考特內, 拉蒂邁收到漁民捕魚時發現其活體, 詹姆斯, 里奧納多, 布萊爾利, 史密斯, 英语, smith, 鑒定後發現是西印度洋, chalumnae, 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 因與幾百萬年前, 甚至更古老的祖先有十分相似的外貌特徵, 故被稱為, 活化石, 矛尾鱼属, 化石时期, 更新世, 全新世, preЄ, 西印度洋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科学分类界, . 矛尾魚 又名拉蒂邁魚 是矛尾魚屬 学名 Latimeria 的魚類 原以為腔棘魚已經全面滅絕 但於1938年瑪羅麗 考特內 拉蒂邁收到漁民捕魚時發現其活體 詹姆斯 里奧納多 布萊爾利 史密斯 英语 J L B Smith 鑒定後發現是西印度洋矛尾魚 L chalumnae 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 因矛尾魚與幾百萬年前 甚至更古老的祖先有十分相似的外貌特徵 故被稱為 活化石 矛尾鱼属 化石时期 更新世 全新世 0 02 0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西印度洋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腔棘魚綱 Coelacanthimorpha目 腔棘鱼目 Coelacanthiformes科 矛尾鱼科 Latimeriidae属 矛尾鱼属 Latimeria J L B Smith 英语 J L B Smith 1939模式種西印度洋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J L B Smith 1939种西印度洋矛尾鱼 L chalumnae 印尼矛尾鱼 L menadoensis兩種矛尾魚的分佈範圍分別以鮮紅和桃紅色顯示 目录 1 種類 2 特徵 3 發現歷史 4 分佈 5 參考種類 编辑種 學名 發現年份 分佈 發現者 IUCN西印度洋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1939 東非海域 J L B Smith 极危印尼矛尾鱼 Latimeria menadoensis 1997 印尼蘇拉維西島附近海域 Pouyaud Wirjoatmodjo Rachmatika Tjakrawidjaja Hadiaty amp Hadie 易危特徵 编辑矛尾魚尾鰭有三葉 中間葉突出 呈矛狀 偶鰭有肉葉 鱗片大而圓 鰭上也有鱗片覆蓋 下頜下部有兩個大骨板 體粗大 長約1 5米 南非的L chalumnae外表呈深藍色 可能是海洋中的偽裝 印尼發現的L menadoensis則是呈褐色的 根據其內耳石年輪估計 牠們可以活到80 100歲 矛尾魚一般棲息在90 200米的深海 最深更可達至700米 在南非蘇達瓦那灣的矛尾魚在日間會棲息在水深90 150米的洞穴中 夜間則會上升到55米水深的地方覓食 水深及陰暗並不影響牠們的生存 最為重要的是水溫要在14 22 間 牠們會上升或下沉至此水溫的環境 以確保氧的吸入量 1 矛尾魚的眼睛有反光膜及很多視桿細胞 就算在深水中視覺也很銳利 牠們未曾在日間被捕捉到 所有標本都是在夜間捕捉的 矛尾魚是機會主義者 主要獵食烏賊 魷魚 線鰻 細小的鯊魚及其他深海底的魚類 牠們可以頭向下游泳 甚至向後或腹部向上游泳來尋找獵物 完全發揮喙腺的功能 科學家懷疑牠們可以隨意減低代謝率 以接近冬眠的狀態下沉到較難生存的深海處 矛尾魚是卵胎生的 雌魚每次會生5 25條幼魚 幼魚出生後就已經能夠獨立 牠們的繁殖行為不詳 但相信牠們要到20歲才達至性成熟 妊娠期估計為13 15個月 發現歷史 编辑於1938年 在南非東倫敦的漁民捕獲了一條奇特的魚 船長指最初發現時此魚是藍色的 但後來漸變成深灰色 並交予瑪羅麗 考特內 拉蒂邁 但此魚卻未能存活 拉蒂邁就將此魚繼而交予詹姆斯 里奥纳多 布莱尔利 史密斯 James Leonard Brierley Smith 史密斯發現此魚乃腔棘魚 並將之命名為矛尾魚 當時對腔棘魚的認識只有從化石獲得 故矛尾魚被指是活化石 14年後於1952年在葛摩發現了另一矛尾魚的標本 並被命名為另一物種 但後來發現該標本在捕獲時受傷 失去了第一背鰭 故其實也是矛尾魚 於1988年 在大葛摩島西岸對開的180米水深處發現了矛尾魚的天然棲息處 2 於1997年 在印尼蘇拉威西島發現了一種奇特的魚 3 外表像葛摩的矛尾魚 但卻不是藍色的 DNA測試發現這個標本在基因上與矛尾魚有所不同 4 5 後來於1999年亦被正式描述 是為矛尾魚的另一個種 6 分子分析估計兩個種的分支時間大約是在4000 3000萬年前 7 分佈 编辑西印度洋腔棘魚分佈在南非及東非海域 而印尼腔棘魚則分佈在印尼蘇拉維西島附近海域 參考 编辑 Weinberg Samantha A Fish Caught in Time the Search for the Coelacanth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6 200 Fricke Hans Coelacanths The fish that time forgot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1988 173 6 824 828 doi 10 1023 A 1007584227315 Jewett Susan L On the Trail of the Coelacanth a Living Fossil The Washington Post 1998 11 11 2007 06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1 09 Erdmann Mark V An Account of the First Living Coelacanth known to Scientists from Indonesian Waters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Springer Netherlands April 1999 54 4 439 443 2007 05 18 doi 10 1023 A 1007584227315 0378 1909 Print 1573 5133 Onlin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11 Holder Mark T Mark V Erdmann Thomas P Wilcox Roy L Caldwell and David M Hillis Two living species of coelacanth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9 96 12616 12620 Pouyaud L S Wirjoatmodjo I Rachmatika A Tjakrawidjaja R Hadiaty and W Hadie Une nouvelle espece de coelacanthe preuves genetiques et morphologiques Comptes Rendus de l Academie des sciences Paris Sciences de la vie Life Sciences 1999 322 261 267 doi 10 1016 S0764 4469 99 80061 4 Inoue J G M Miya B Venkatesh and M Nishida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Indonesian coelacanth Latimeria menadoensis Sarcopterygii Coelacanthiformes and divergence time estimation between the two coelacanths Gene 2005 349 227 23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矛尾魚 amp oldid 6923812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