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时务报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旬刊,书册式,每期20余页,约三、四万字,从创刊到停刊,共出69期。晚清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中国人自办报刊。总理汪康年,早期主编为梁啟超。梁啟超在其上发表《变法通议》,提出了“喉舌论”,影响极大。翌年梁啟超赴湖南,仍旧主持笔政。后来由于张之洞的阻挠,命汪康年兼任总经理和主笔职务,汪梁之争加剧,梁啟超愤然离职。自第55期后,再无梁文登于其上,版式也有所不同。梁啟超离职之后,由康有为主持出版业务。1898年7月底,光绪帝诏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拒不遵命,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同年8月17日汪康年将报名改为《昌言报》出版。[a][1][2]

時務報
類型大型政论实事机关刊物
版式书册式
持有者汪康年
主編梁啟超
創刊日1896年8月9日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年秋)
停刊日1898年11月19日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冬)
語言中文(繁體)
总部上海四马路

历史

创办

关于《时务报》的筹创,汪康年和梁启超后来各执一词,新闻史学界也看法不一,存在争议。

  • 汪康年曾在《国闻报》上刊登《汪康年启事》中说:“康年于丙申秋创办《时务报》,延请新会梁卓如孝廉为主笔。至今二年。”关于创办原因,接着说:“甲午战败后,国家深受大辱,士大夫们纷纷寻求救国之策,以图自强而洗大耻者。丙申春,康年与诸人同议,知非广译东西文各报,无以通比己之邮;非指陈利病,辨别同异,无以酌新旧之中,乃议设时务报馆于上海。”关于邀请梁启超,汪康年说“时梁卓如孝廉方滞留京邸,致书康年,有公如设报馆某当惟命是遵之语。乃发电信,延来报馆,专司论说。”关于经费,汪康年说:“馆中经费,全赖集资。[3]
  • 针对汪康年说法,梁启超专门撰文《创办时务报原委记》加以驳斥:“本日在《国闻报》中见有汪君穰卿告白云:‘康年于丙申秋创办《时务报》,延请新会梁卓如孝廉为主笔’等语,阅之,不胜骇诧。”针对汪所称自己创办《时务报》的说法,梁启超说:“所谓创办者何:一曰筹款,二曰出力而已。”指出《时务报》的款项乃原《强学报》余款,另有几项捐资。至于出力,梁启超认为,《时务报》筹备工作主要由黄遵宪、梁启超和汪康年三人共同出力,尤以黄遵宪最甚[4]
  • 黄遵宪本人也有自己的说法。“丙申五月,遵宪、德潇与邹君殿书,汪君穰卿、梁君卓如同创《时务报》于上海,因强学会余款开办,遵宪首捐千金为倡,当推汪君驻馆办事,梁君为主笔。[5]

梁启超主笔时期

梁启超在《时务报》创刊号上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的文章,后来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梁启超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报刊功能。第一, 他强调了报纸的“去塞求通”的功能和“导端”的作用;第二, 他认为报纸具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并提出了一份好报纸的四条标准:“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若是者良,反是则劣。” 第三, 他认为要利用报纸的宣传功能来传播变法维新的思想。[6]

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另一组重要政论为《变法通议》,这篇文章的刊载使得《时务报》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维新派刊物,而梁启超本人也因此得到了“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的美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反复阐述了变法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变法主张。他开宗明义地写道:“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所以敢言矣!”强调“科举、学校、官制、工艺、农事、商务等,斯乃立国之元气,而致强之本原也。”“君权日益专,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他还说:“不能创法炸圣人也;不能随时,非圣人也。”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是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如果不进行变法,那么中国将难以在世界中生存下去。

这组文章对当时社会影响极大。胡思敬在其所著的《戊戌履霜录》中曾经这么评价《时务报》对当时的影响:“当《时务报》盛行,(即连续刊载(变法通议》期间)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乡,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严复在致熊纯如的信中也曾提到:“任公文笔原是畅达,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7]

《时务报》在梁启超主持期间,成为维新派的宣传机关和联络机关。该报最大销量曾达17000份,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的维新报刊。梁启超后来自述说:“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8]”。

后梁启超时期

1897年梁启超与汪康年矛盾激化,出走长沙。梁、汪2人决裂,自55期后,《时务报》不再有梁启超的文章出现。

1898年5月,汪康年在上海又办《时务日报》,突出时效性。“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通过御史宋伯鲁上书光绪帝,要求将《时务报》改为官报,设立官报局,由梁启超去管理,意图夺回《时务报》。光绪帝批准将《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迁址北京出版,并责成康有为督办。汪康年得知此事后将《时务报》更名为《昌言报》[9],将《时务日报》更名为《中外日报》,加以抵制。

《昌言报》由梁鼎芬任主笔,体例未做改动,戊戌政变后,出刊至第10期,于1898年11月19日停刊。[9]

主要人員

  • 總理:汪康年
  • 主筆:梁啟超(前期)
  • 翻譯:李維格
  • 英文翻译:张坤德
  • 法文翻译:郭家骥
  • 日文翻译:古城贞吉
  • 理事:黄春芳(兼印刷暨银钱业务)[10]

影响

《时务报》在梁启超主笔期间富有成效的宣传, 在全国激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士为《时务报》宣传、组稿,有的学校甚至将其作为教材使用。

除此之外, 《时务报》也成为了维新派人士推行变法新政的主要阵地。他们经常借此与社会上倾向维新变法的人士进行联系,并且设置许多学会团体,甚至会接受代收会费、办理会员的委托。这些活动冲击了清王朝不允许政治结社和集会的传统,使得维新宣传由文字走向了实践阶段。[6]

《时务报》还为有志之士开辟了面向世界的窗口。报刊共分为“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路透电音”等多个栏目。其中“域外报译”以英文、日文为主,并涉及了法文、俄文等92种外文报刊,共计出版译稿1706篇,关于科学知识的内容有145篇。其刊载题材涉及工业,农业,医疗,生理,物理,地理等,被称为“新知新学万花筒”。如《时务报》第2册刊登的译自日本《西字捷报》的《照相新法》和第18册上刊登的译自《横滨日日报》的文章《电光摄影奇观》两篇新闻,最早在中国报道了X光知识。而在《瑞人挪勃而散财以兴格致》一文中,《时务报》第一次详细介绍诺贝尔和诺贝尔奖。这些文章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中国的有识之士,为中国科技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1]

注释参考

腳注
  1. ^ 嚴復的《昌言報》原譯
引用
  1.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昌言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祝均宙,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社資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繁體中文)
  3. ^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三联书店. 1956年: 133页 (中文). 
  4. ^ 吴廷俊. 《中国新闻史新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75. ISBN 978-7-309-06146-8 (中文). 
  5. ^ 黄遵宪等. 黄遵宪等五人告白. 《国闻报》. 1898年8月17日 (中文). 
  6. ^ 6.0 6.1 杨阳. 文教资料, 2006年30期:评述梁启超与《时务报》. 中国传媒大学社科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2006-10-25 (中文). 
  7. ^ 申松欣. 《历史教学》:梁启超与《变法通议》.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 1995年第7期 (中文). 
  8. ^ 梁启超. 《清议报》100册:《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 清议报. 1901年12月 (中文). 
  9. ^ 9.0 9.1 昌言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研究院圖書館服務,(繁體中文)
  10. ^ 陈昌凤.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梅社会学的视角(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96. ISBN 978-7-302-18872-8 (中文). 
  11. ^ 王迎. 《时务报》: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杂志.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5期. 2011-12-08 (中文). 
文獻
  • 侯傑、馮志陽(2007-03-00)。「梁啟超、《知新報》與澳門」,澳門文化雜誌,卷期:62,2007年春(民國96年春),頁次:頁33-40。《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時務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研究院圖書館服務,(繁體中文)

外部链接

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 旬刊, 书册式, 每期20余页, 约三, 四万字, 从创刊到停刊, 共出69期, 晚清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理汪康年, 早期主编为梁啟超, 梁啟超在其上发表, 变法通议, 提出了, 喉舌论, 影响极大, 翌年梁啟超赴湖南, 仍旧主持笔政, 后来由于张之洞的阻挠, 命汪康年兼任总经理和主笔职务, 汪梁之争加剧, 梁啟超愤然离职, 自第55期后, 再无梁文登于其上, 版式也有所不同, 梁啟超离职之后, 由康有为主持出版业务, 1898年7月底, 光绪帝诏改, . 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 旬刊 书册式 每期20余页 约三 四万字 从创刊到停刊 共出69期 晚清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理汪康年 早期主编为梁啟超 梁啟超在其上发表 变法通议 提出了 喉舌论 影响极大 翌年梁啟超赴湖南 仍旧主持笔政 后来由于张之洞的阻挠 命汪康年兼任总经理和主笔职务 汪梁之争加剧 梁啟超愤然离职 自第55期后 再无梁文登于其上 版式也有所不同 梁啟超离职之后 由康有为主持出版业务 1898年7月底 光绪帝诏改 时务报 为官报 汪康年拒不遵命 1898年8月8日停刊 共出69期 同年8月17日汪康年将报名改为 昌言报 出版 a 1 2 時務報類型大型政论实事机关刊物版式书册式持有者汪康年主編梁啟超創刊日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年秋 停刊日1898年11月19日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年冬 語言中文 繁體 总部上海四马路 目录 1 历史 1 1 创办 1 2 梁启超主笔时期 1 3 后梁启超时期 2 主要人員 3 影响 4 注释参考 5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创办 编辑 关于 时务报 的筹创 汪康年和梁启超后来各执一词 新闻史学界也看法不一 存在争议 汪康年曾在 国闻报 上刊登 汪康年启事 中说 康年于丙申秋创办 时务报 延请新会梁卓如孝廉为主笔 至今二年 关于创办原因 接着说 甲午战败后 国家深受大辱 士大夫们纷纷寻求救国之策 以图自强而洗大耻者 丙申春 康年与诸人同议 知非广译东西文各报 无以通比己之邮 非指陈利病 辨别同异 无以酌新旧之中 乃议设时务报馆于上海 关于邀请梁启超 汪康年说 时梁卓如孝廉方滞留京邸 致书康年 有公如设报馆某当惟命是遵之语 乃发电信 延来报馆 专司论说 关于经费 汪康年说 馆中经费 全赖集资 3 针对汪康年说法 梁启超专门撰文 创办时务报原委记 加以驳斥 本日在 国闻报 中见有汪君穰卿告白云 康年于丙申秋创办 时务报 延请新会梁卓如孝廉为主笔 等语 阅之 不胜骇诧 针对汪所称自己创办 时务报 的说法 梁启超说 所谓创办者何 一曰筹款 二曰出力而已 指出 时务报 的款项乃原 强学报 余款 另有几项捐资 至于出力 梁启超认为 时务报 筹备工作主要由黄遵宪 梁启超和汪康年三人共同出力 尤以黄遵宪最甚 4 黄遵宪本人也有自己的说法 丙申五月 遵宪 德潇与邹君殿书 汪君穰卿 梁君卓如同创 时务报 于上海 因强学会余款开办 遵宪首捐千金为倡 当推汪君驻馆办事 梁君为主笔 5 梁启超主笔时期 编辑 梁启超在 时务报 创刊号上发表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的文章 后来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在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一文中 梁启超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报刊功能 第一 他强调了报纸的 去塞求通 的功能和 导端 的作用 第二 他认为报纸具有 耳目喉舌 的作用 并提出了一份好报纸的四条标准 一曰宗旨定而高 二曰思想新而正 三曰材料富而当 四曰报事确而速 若是者良 反是则劣 第三 他认为要利用报纸的宣传功能来传播变法维新的思想 6 梁启超发表在 时务报 上的另一组重要政论为 变法通议 这篇文章的刊载使得 时务报 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维新派刊物 而梁启超本人也因此得到了 舆论之骄子 天纵之文豪 的美誉 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中反复阐述了变法的必要性 并且提出了涉及政治 经济 教育等多方面的变法主张 他开宗明义地写道 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大地既通 万国蒸蒸 日趋于上 大势相迫 非可阏制 变亦变 不变亦变 变之变者 变之权操诸己 可以保国 可以保种 可以保教 不变而变者 变之权让诸人 束缚之 驰骤之 呜呼 则非吾所以敢言矣 强调 科举 学校 官制 工艺 农事 商务等 斯乃立国之元气 而致强之本原也 君权日益专 民权日益衰 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他还说 不能创法炸圣人也 不能随时 非圣人也 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是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如果不进行变法 那么中国将难以在世界中生存下去 这组文章对当时社会影响极大 胡思敬在其所著的 戊戌履霜录 中曾经这么评价 时务报 对当时的影响 当 时务报 盛行 即连续刊载 变法通议 期间 启超名重一时 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 争礼下之 自通都大邑 下至僻壤穷乡 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严复在致熊纯如的信中也曾提到 任公文笔原是畅达 其自甲午以后 于报章文字 成绩为多 一纸风行 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7 时务报 在梁启超主持期间 成为维新派的宣传机关和联络机关 该报最大销量曾达17000份 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的维新报刊 梁启超后来自述说 一时风靡海内 数月之间 销行至万余份 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举国趋之 如饮狂泉 8 后梁启超时期 编辑 1897年梁启超与汪康年矛盾激化 出走长沙 梁 汪2人决裂 自55期后 时务报 不再有梁启超的文章出现 1898年5月 汪康年在上海又办 时务日报 突出时效性 百日维新 期间 康有为通过御史宋伯鲁上书光绪帝 要求将 时务报 改为官报 设立官报局 由梁启超去管理 意图夺回 时务报 光绪帝批准将 时务报 改为 时务官报 迁址北京出版 并责成康有为督办 汪康年得知此事后将 时务报 更名为 昌言报 9 将 时务日报 更名为 中外日报 加以抵制 昌言报 由梁鼎芬任主笔 体例未做改动 戊戌政变后 出刊至第10期 于1898年11月19日停刊 9 主要人員 编辑總理 汪康年 主筆 梁啟超 前期 翻譯 李維格 英文翻译 张坤德 法文翻译 郭家骥 日文翻译 古城贞吉 理事 黄春芳 兼印刷暨银钱业务 10 影响 编辑 时务报 在梁启超主笔期间富有成效的宣传 在全国激起了强烈反响 许多人士为 时务报 宣传 组稿 有的学校甚至将其作为教材使用 除此之外 时务报 也成为了维新派人士推行变法新政的主要阵地 他们经常借此与社会上倾向维新变法的人士进行联系 并且设置许多学会团体 甚至会接受代收会费 办理会员的委托 这些活动冲击了清王朝不允许政治结社和集会的传统 使得维新宣传由文字走向了实践阶段 6 时务报 还为有志之士开辟了面向世界的窗口 报刊共分为 论说 谕旨恭录 奏折录要 京外近事 域外报译 路透电音 等多个栏目 其中 域外报译 以英文 日文为主 并涉及了法文 俄文等92种外文报刊 共计出版译稿1706篇 关于科学知识的内容有145篇 其刊载题材涉及工业 农业 医疗 生理 物理 地理等 被称为 新知新学万花筒 如 时务报 第2册刊登的译自日本 西字捷报 的 照相新法 和第18册上刊登的译自 横滨日日报 的文章 电光摄影奇观 两篇新闻 最早在中国报道了X光知识 而在 瑞人挪勃而散财以兴格致 一文中 时务报 第一次详细介绍诺贝尔和诺贝尔奖 这些文章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中国的有识之士 为中国科技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1 注释参考 编辑腳注 非嚴復的 昌言報 原譯 引用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昌言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祝均宙 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 社資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 繁體中文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三联书店 1956年 133页 中文 吴廷俊 中国新闻史新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75 ISBN 978 7 309 06146 8 中文 黄遵宪等 黄遵宪等五人告白 国闻报 1898年8月17日 中文 6 0 6 1 杨阳 文教资料 2006年30期 评述梁启超与 时务报 中国传媒大学社科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2006 10 25 中文 申松欣 历史教学 梁启超与 变法通议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 1995年第7期 中文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梁启超 清议报 100册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 清议报 1901年12月 中文 9 0 9 1 昌言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研究院圖書館服務 繁體中文 陈昌凤 中国新闻传播史 传梅社会学的视角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96 ISBN 978 7 302 18872 8 中文 王迎 时务报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杂志 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245期 2011 12 08 中文 文獻侯傑 馮志陽 2007 03 00 梁啟超 知新報 與澳門 澳門文化雜誌icm 卷期 62 2007年春 民國96年春 頁次 頁33 40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時務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研究院圖書館服務 繁體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时务报http www cssn cn bk bkpd qklm bkpd bksh 201312 t20131213 906844 shtm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时务报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杂志 http news qq com zt2011 zxzg 1896 ht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转型中国第33期 康有为整垮改革阵地 时务报 http www guoxue com master liangqichao w a06 ht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梁启超文章选读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http www my285 com xdmj lqc 001 ht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 1896年8月9日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时务报 amp oldid 7265404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