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梵文:Śāṇavāsi, Sambhūta,Sanakavasa,或 Shanavasa),又譯為舍那婆斯、舍那婆數、舍那波私、舍那和修、奢搦迦、商諾迦縛娑。古印度佛教僧侶,相傳為阿難弟子,證阿羅漢果,是先上座部大眾部共尊的早期大師。

漢傳佛教中,以他為印度第四祖[1],列為異世五師之一,禪宗西天二十八祖中以其為印度第三祖。

名稱

商那、奢那、設若迦、奢搦迦,是印度一種草名,可能是指大麻苧麻一類的植物,其纖維可做衣服。商那尊者之名,可意譯為胎衣、自然衣、麻衣、紵衣[2][3][4]

生平

商那和修的生平,記載的並不多。

相傳他在摩揭陀國王舍城出生,原是商人[5],於竹林精舍成為阿難弟子。在阿難於摩揭陀國毘舍離國間的恒河中涅槃後,居住在摩偷羅國優留曼荼山(Urumaṇḍa),在此傳教[6]。相傳商那和修付法給優波鞠多後,至罽賓修行[7]。在其晚年,優波鞠多弟子發生紛爭,商那和修曾出面解決[8]

玄奘至印度時,在梵衍那國寺院中,尚保存了商那和修的鐵缽與袈裟[9]

考證

流行於摩偷羅國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記載,奢搦迦尊者與弟子鄔波笈多尊者等離世後[10],舉行了第二次結集。後來的傳說不斷加工臨終付法譬喻,如《阿育王傳》和《阿育王經》增加了佛陀向大迦葉付法之說[11],異於《大般涅槃經》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的有關記載,更有彌勒佛將至大迦葉入滅處取釋迦牟尼佛的袈裟之說[12]

印順法師比對四個部派律藏五種記錄後,認為商那和修可能參與了第二次結集。他認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是杜撰擴編[13],導致不能如《阿育王傳》等所傳說的那樣,鄔波笈多會見阿育王並參與到其大作佛事的活動中[14],從而有利於呂澂所支持的南傳佛教阿育王於佛滅218年登位之說。

七百集結中,東西方的僧團,各自推舉四位長老。在《十誦律》中記載的住在摩偷羅國僧伽遮僧伽藍阿波大羅林的東方長老三菩伽[15],在《五分律》稱為住在阿哹山的西方長老三浮陀[16],《四分律》稱住在阿吁恒河山的東方長老三浮陀[17],《善見律毘婆沙》譯為婆那參復多(巴利語Sāṇasambhūta[18],《巴利律藏》稱為西方長老三浮陀舍那婆斯[19],這些記錄中認為其為阿難弟子,應是同一人物的不同譯名,印順法師認為此人即是商那和修。

阿育王傳》記載的第一次結集合誦了三藏,在商那和修因緣中,提及了七萬七千本生經和一萬阿毘曇隨其入滅而失傳[20]

註釋

  1. ^ 僧祐薩婆多部記目錄序》:「大迦葉羅漢傳第一。阿難羅漢第二。末田地羅漢第三(譯曰中也)。舍那婆斯羅漢第四。優波掘羅漢第五。慈世子菩薩第六。迦旃延羅漢第七。婆須蜜菩薩第八。吉栗瑟那羅漢第九。長老脇羅漢第十。馬鳴菩薩第十一。鳩摩羅馱羅漢第十二。……」
  2. ^ 《付法藏因緣傳》卷2:「處於母胎著商那衣,乃至與身俱共增長。出家受戒,得道涅槃。是商那衣,未嘗離體。因即號曰商那和修。」
  3. ^ 《景德傳燈錄》卷1:「梵云『商諾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羅漢聖人降生,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和修生時,瑞草斯應。」
  4. ^ 《阿育王經》卷7:「舍那婆私(翻紵衣)」。
  5. ^ 阿育王傳》:「尊者迦葉以法付囑阿難而作是言。……時王舍城有一長者生一男兒。合衣而出衣名商那。即名此兒為商那和修。以漸長大將入大海。迦葉語阿難言。商那和修發意入海得寶來還欲作般遮于瑟。若作會已汝度令出家以法付囑。」
    阿育王經》:「是時摩訶迦葉往至阿難處。語長老阿難言。……爾時王舍城當有商主兒生。以舍那衣覆。是故名舍那婆私。舍那婆私入大海。後歸於世尊法。當修供養。汝當教化令其出家。汝當以佛法藏以傳與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時大迦攝波告阿難陀曰。……我滅度後。於王舍城有商主妻當生一子。其子生時以奢搦迦衣裹身而出。因即名為奢搦迦(即是麻類此方先無高共人等堪織為布舊云商那和修者訛)後因入海求諸珍貨安隱迴還。於佛教中遂設佛陀五年大會當得出家。所有佛教轉付於彼。」
  6. ^ 阿育王傳》:「尊者阿難語商那和修。佛以法付囑尊者迦葉。迦葉以法付囑於我。我今欲入涅槃。汝當擁護佛法。摩突羅國有優留曼荼山。當於彼立塔寺。時有長者兄弟二人。一名那羅。二名拔利。佛說此二檀越。當於此優留曼荼山造僧房阿練若處。摩突羅國有長者名毱多。當生一子名優波毱多。汝好度使出家。佛記此人我百年後當大作佛事。」
    阿育王經》:「是時阿難付囑舍那婆私。復說世尊付法藏摩訶伽葉竟入涅槃。摩訶迦葉付囑我竟入涅槃。今我欲入涅槃。此佛法藏應當受持守護。於摩偷羅國有山名優流漫陀(翻大醍醐)。摩偷羅國有長者生二子。一名那哆(翻無)。二名婆哆(翻軍)。是佛所記。於彼山中應當起寺。復有摩偷羅國賣香商主名笈多。笈多當生兒名優波笈多。汝當教化令其出家。其是世尊所記無相佛。我涅槃百年後當作佛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時具壽阿難陀。告奢搦迦苾芻曰。尊者大迦攝波。以世尊教付囑於我已般涅槃。我今轉付於汝。而取滅度汝可守護。當於末度羅國有牟論荼山可造住處。於此國中有長者子。世尊已記當為寺主。又此國內有賣香人名曰笈多。當有一子名鄔波笈多。汝度出家。世尊記:『彼名為無相好佛。然我涅槃百年之後大作佛事。』」
  7. ^ 《阿育王傳》卷5:「尊者商那和修付囑法已,至彼罽賓,入於禪定。歡喜悅樂,而說偈言:『著商那衣服,成就五支禪。山巖空谷間,坐禪而念定,誰不忍風寒。商那阿羅漢,心善得解脫,心得自在慧』。」
  8. ^ 《阿育王傳》卷5:「尊者優波鞠多,有五百凡夫弟子譏嫌和上,度摩訶羅三藏法師,將諸徒眾而不共語。尊者鞠多觀見是五百弟子與我無緣,於我和上有度因緣。即便生心念,其和上商那和修以大神力來到那羅拔利阿練若處。」
  9. ^ 《大唐西域記》卷1〈梵衍那國〉:「臥像伽藍東南行二百餘里,度大雪山,東至小川澤,泉池澄鏡,林樹青蔥。有僧伽藍,中有佛齒及劫初時獨覺齒,長餘五寸,廣減四寸;復有金輪王齒,長三寸,廣二寸;商諾迦縛娑(舊曰商那和修,訛也)大阿羅漢所持鐵缽,量可八九升。凡三賢聖遺物,並以黃金緘封。又有商諾迦縛娑九條僧伽胝衣,絳赤色,設諾迦草皮之所績成也。商諾迦縛娑者,阿難弟子也,在先身中,以設諾迦草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承茲福力,於五百身中陰、生陰,恒服此衣。以最後身,從胎俱出,身既漸長,衣亦隨廣;及阿難之度出家也,其衣變為法服;及受具戒,更變為九條僧伽胝。將證寂滅,入邊際定,發智願力,留此袈裟,盡釋迦遺法。法盡之後,方乃變壞。今已少損,信有徵矣。」
  10.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爾時鄔波笈多。以法付囑具壽地底迦(此云有媿)。此既弘通正法教已。轉付具壽黑色(梵云訖里瑟拏)。次復轉付具壽善見(梵云蘇跌里舍那)。如是等諸大龍象皆已遷化。大師圓寂。佛日既沈。世無依怙。如是漸次至一百一十年後。爾時廣嚴城諸苾芻等。作十種不清淨事。」
  11. ^ 阿育王傳》:「佛從是漸進向拘尸那城。佛欲般涅槃告摩訶迦葉言。於我滅後當撰法眼使千年在世利益眾生。迦葉答言請受尊教。」
    阿育王經》:「乃至佛次第行到拘尸那城。涅槃時至。告長老摩訶迦葉。我今欲入涅槃。汝當聚集法藏令住千年。為攝受眾生故。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教。我當奉行。」
  12. ^ 阿育王傳》:「阿難言。尊者摩訶迦葉以定住身。待於彌勒。不可得燒。彌勒出時。當將徒眾九十六億至此山上見於迦葉。爾時眾中皆作是念。聲聞身小。彼佛亦然。皆生輕想。摩訶迦葉踊身虛空。作十八變。變身為大。即時彌勒從迦葉取釋迦文佛僧伽梨。當摩訶迦葉現神變時。九十六億沙門見其身小。道德光備。神通如是。深自慚愧憍慢心息。皆成羅漢。」
    阿育王經》:「阿難答言。莫燒莫燒。此身神力所持。乃至正覺彌勒佛。九十六千萬弟子圍繞來至此處。取迦葉身現諸弟子。時彌勒說言。此迦葉是釋迦牟尼弟子。少欲知足最為第一。又結集釋迦牟尼法藏。復說偈曰。此仙比丘姓迦葉。釋迦牟尼大弟子。最勝善見益世間。是其受持彼法藏。是時彌勒弟子生念。彼時人身小。釋迦牟尼身。為如是。為當大。是時彌勒佛見其弟子而語言。摩訶迦葉身糞掃僧伽梨。是釋迦牟尼世尊僧伽梨衣。彼弟子聞已憂愁。故九十六千萬弟子當得證阿羅漢果。復得受持戒行功德。」
  13. ^ 印順《佛教史地考論》,四、優婆鵋多中心的法系,二、育王時代的大德:罽賓的善見比丘:善見與優婆鵋多同時,如晉譯(卷五)說:…… 善見Sudars/ana曾受優波鵋多的教導,而有部後出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胡扯亂說,杜撰付法七代的傳說。七代是:迦葉──阿難──奢搦迦──鄔波笈多──地底迦(有媿)──訖栗瑟那(黑色)──蘇跌里舍耶(善見)。…… 而『雜事』的擴編者,自作聰明,不知第三師為七百結集時人,將五師傳承說擴編為七世,這才造成初期佛教史的混亂!呂澂竟據『雜事』,以為優婆鵋多與育王不同時,因而反證錫蘭傳的年代──阿育王登位於佛滅二百十八年──為合理,更為謬誤!其實,『根有律』的後起與雜亂,是無可諱言的。如『藥事』(卷九)以為:末田地那度優波鵋多(「近密」)出家;而『雜事』又說鄔波笈多從奢搦迦出家:前後的矛盾如此!至於訖栗瑟那kalas!kne,依中國禪者的傳說,出於婆須蜜Vasumitra──世友以後。『雜事』編為善見的師長,也不可信。
  14. ^ 阿育王傳》:「爾時比丘知阿育王是大檀越。必能分布佛之舍利饒益天人。時佛說言。我是大悲斷結使者。佛之法子於三有中已得解脫。為調御者所調。為寂滅者所滅。為解脫者所解。大王當知佛亦記汝。將來佛滅百年後。王華氏城號阿恕伽。轉輪聖王王四分之一。為正法王廣分舍利。而起八萬四千寶塔。……便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四升舍利。即於此處造立大塔。第二第三乃至第七所埋舍利悉皆取之。於是復到羅摩聚落。海龍王所欲取舍利。龍王即出請王入宮。王便下船入於龍宮。龍白王言唯願留此舍利。聽我供養慎莫取去。王見龍王恭敬供養倍加人間。遂即留置而不持去。王還於本處便造八萬四千寶篋。……作此語已向雞頭摩寺。到於上座夜舍之前合掌而言。我今欲於閻浮提內造立八萬四千寶塔。上座答言。善哉善哉。王若欲得一時作塔。我於大王作塔之時。以手障日可遍勅國界。手障日時盡仰立塔。於是後即以手障日。閻浮提內一時造塔。造塔已竟。一切人民號為正法阿恕伽王。廣能安隱饒益世間。遍於國界而起塔廟。善得滋長惡名消滅。天下皆稱為正法王。」「(優波毱多)尊者和色而言。福田勝妙能令施土獲尊貴報。王聞是語。生未曾有歡喜之心。勅諸群臣。我以土施得轉輪王。以是義故。宜當勤心供養三寶。王白尊者言。佛所遊方行住之處悉欲起塔。所以者何為將來眾生生信敬故。尊者讚言。善哉善哉。大王。我今當往盡示王處。」「阿恕伽王於佛法中已得信心。問優波毱多言。佛在世時誰最大施。答言有長者名須達多最為大施。問言以幾許施。答言以真金百億。阿恕伽王言。彼長者尚能布施爾所珍寶。況我今者王閻浮提豈可不能。於是便以己身及拘那羅群臣大地盡用布施。而起八萬四千寶塔及聲聞塔。灌菩提樹。合集計校都得九十六億兩金。於是阿恕伽王遇病。知己必亡涕泣不樂。羅提毱提於阿恕伽王昔施土時在傍隨喜。今得作最大輔相。見王不樂合掌而言。……王答言曰。……我今本望滿百億金施。今方得施九十六億。四億不滿用為懊惱。羅提毱提言庫藏甚多可施使足。於是王便以金銀珍寶與雞頭摩寺。王立駒那羅子貳摩提以為太子。邪見惡臣語太子言。阿恕伽王命臨欲終。散諸庫藏悉與欲盡。汝當為王。夫為王者以庫藏珍寶以為力用。今應遮截莫使費盡。於是貳摩提共諸臣等。因王疾患一切所有斷絕不與。唯聽以一金盤銀盤為王送食。王得此盤即用施與雞頭摩寺。於是乃至瓦盤瓦器為王送食。最後與王半菴羅摩勒果。……說是偈已即喚傍臣授菴摩勒與而勅之曰。汝持此果向雞頭摩寺施彼眾僧可白上座言。阿恕伽王最後所施。唯於此半菴摩勒果而得自在。一切所有悉皆喪失。……王聞此語即起合掌遍觀四方而作是言。唯除庫藏今以四海一切大地悉施佛僧。并諸前後所作功德。不求轉輪聖王釋梵尊位人天之樂。正欲願我將來生處心得自在速成聖果。便作詔書以齒印印付與輔相羅提毱提。於是氣絕遂便命終。」
    善見律毘婆沙》:「(阿育王)語已而作是問。諸大德。佛所統領有幾種法耶。比丘答言。支法有九。法聚有八萬四千。王聞已至心於法。王作是念。我當立八萬四千寺。以供養八萬四千法聚。即日出銀錢九十六億。而喚大臣。臣到已王語臣言。我所領八萬四千國。遣人宣令。國起一寺。阿育王自作阿育王僧伽藍。眾僧見阿育王欲起大寺。見已有一比丘。名因陀掘多。有大神力漏盡羅漢。眾僧即差因陀掘多。統知寺事。是時因陀掘多見寺有所闕短處。自以神力修治令辦。王出銀錢。羅漢神力三年乃成。諸國起寺來啟答王。一日俱到白統臣言。造塔寺已成。統臣入白王言。八萬四千國。起八萬四千寺塔。皆悉已成。」
    琉璃宮史》:「《世名經》(lokapañatti)說,為制服魔羅,眾僧伽推舉名為帝須那伽的優波毱多長老。優波毱多長老施展神通變化為妙翅鳥、老虎等來制服魔羅。《緬甸大史》也完全按《世名經》的說法寫了下來。」
  15. ^ 《十诵律》:「爾時長老三菩伽。住摩偷羅國僧伽遮僧伽藍精舍。阿波大羅林中烏頭婆羅樹下。是三菩伽。持三藏得三明。有名稱大阿羅漢。長老阿難弟子。」「何等阿盤提、達嚫那婆多國四客比丘。一薩婆伽羅婆梨婆羅(一切去)上座。二沙羅。三耶輸陀。四級闍蘇彌羅。是為四客比丘。何等東方四舊比丘。一上座梨婆多。二長老三菩伽。三修摩那。四薩波摩伽羅摩。……是八人作烏迴鳩羅。」《薩婆多毘尼毘婆沙·七滅諍》:「烏迴鳩羅者。烏迴名二。鳩羅名平等。心無二其平如秤。」
  16. ^ 《五分律》:「時長老三浮陀在阿哹山上。」「彼此眾應各求四人僧為白二羯磨差為斷事主。跋耆比丘先求四人。一名一切去。二名離婆多。三名不闍宗。四名修摩那。波利邑比丘亦求四人。一名三浮陀。二名沙蘭。三名長髮。四名婆沙藍。」
  17. ^ 《四分律》:「離婆多言。……汝可往阿吁恒河山中。彼處有三浮陀比丘。是我同和上。與六十波羅離子比丘共住。」「時波夷那比丘。語波梨比丘言。汝等今可出平當人。彼即言。上座一切去、離婆多、耶舍、蘇曼那。是平當人。波梨比丘。語波夷那比丘言。汝等亦應出平當人。彼即言。長老三浮陀、婆搜村。長老沙留、不闍蘇摩。是平當人。」
  18. ^ 《善見律毘婆沙》卷1:「是時,薩婆迦眉、蘇寐、離婆多、屈闍須毘多、耶須、婆那參復多,此是大德阿難弟子,修摩[少/兔]、婆娑伽眉,此二人是阿[少/兔]留馱弟子,已曾見佛,而說偈言:『第二好集眾,大法一切出,已至重法處,應作已作竟,愛盡比丘者,是名第二集。』。」
  19. ^ 《巴利律藏》:「波夷那比丘是具壽一切去、具壽沙蘭、具壽不闍宗、具壽婆沙藍。波利邑比丘是具壽離婆多、具壽三浮陀舍那婆斯、具壽耶舍迦乾陀子、具壽修摩那。」
  20. ^ 《阿育王傳》卷5:「尊者商那和修語鞠多言:『諸佛三昧,一切緣覺不識其名。緣覺三昧,一切聲聞不識其名。舍利弗三昧,其餘聲聞不識其名。目揵連所入三昧,其餘聲聞亦不識名。我和上阿難所入三昧,我不識其名。我之三昧,汝鞠多亦不識名。我入涅槃,如此三昧亦隨我滅,七萬七千本生經亦隨我滅,一萬阿毘曇亦從我滅。』」
    大毘婆沙論》:「曾聞尊者商諾迦衣大阿羅漢。是尊者阿難陀同住弟子。是大德時縛迦親教授師。彼阿羅漢般涅槃時。即於是日。有七萬七千本生經。一萬阿毘達磨論。隱沒不現。」

商那和修, 梵文, Śāṇavāsi, sambhūta, sanakavasa, shanavasa, 又譯為舍那婆斯, 舍那婆數, 舍那波私, 舍那和修, 奢搦迦, 商諾迦縛娑, 古印度佛教僧侶, 相傳為阿難弟子, 證阿羅漢果, 是先上座部和大眾部共尊的早期大師, 漢傳佛教中, 以他為印度第四祖, 列為異世五師之一, 禪宗西天二十八祖中以其為印度第三祖, 目录, 名稱, 生平, 考證, 註釋名稱, 编辑商那, 奢那, 設若迦, 奢搦迦, 是印度一種草名, 可能是指大麻或苧麻一類的植物, 其纖維可做衣服, 商那尊. 商那和修 梵文 Saṇavasi Sambhuta Sanakavasa 或 Shanavasa 又譯為舍那婆斯 舍那婆數 舍那波私 舍那和修 奢搦迦 商諾迦縛娑 古印度佛教僧侶 相傳為阿難弟子 證阿羅漢果 是先上座部和大眾部共尊的早期大師 漢傳佛教中 以他為印度第四祖 1 列為異世五師之一 禪宗西天二十八祖中以其為印度第三祖 目录 1 名稱 2 生平 3 考證 4 註釋名稱 编辑商那 奢那 設若迦 奢搦迦 是印度一種草名 可能是指大麻或苧麻一類的植物 其纖維可做衣服 商那尊者之名 可意譯為胎衣 自然衣 麻衣 紵衣 2 3 4 生平 编辑商那和修的生平 記載的並不多 相傳他在摩揭陀國王舍城出生 原是商人 5 於竹林精舍成為阿難弟子 在阿難於摩揭陀國與毘舍離國間的恒河中涅槃後 居住在摩偷羅國優留曼荼山 Urumaṇḍa 在此傳教 6 相傳商那和修付法給優波鞠多後 至罽賓修行 7 在其晚年 優波鞠多弟子發生紛爭 商那和修曾出面解決 8 在玄奘至印度時 在梵衍那國寺院中 尚保存了商那和修的鐵缽與袈裟 9 考證 编辑流行於摩偷羅國的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記載 奢搦迦尊者與弟子鄔波笈多尊者等離世後 10 舉行了第二次結集 後來的傳說不斷加工臨終付法譬喻 如 阿育王傳 和 阿育王經 增加了佛陀向大迦葉付法之說 11 異於 大般涅槃經 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的有關記載 更有彌勒佛將至大迦葉入滅處取釋迦牟尼佛的袈裟之說 12 印順法師比對四個部派律藏五種記錄後 認為商那和修可能參與了第二次結集 他認為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是杜撰擴編 13 導致不能如 阿育王傳 等所傳說的那樣 鄔波笈多會見阿育王並參與到其大作佛事的活動中 14 從而有利於呂澂所支持的南傳佛教阿育王於佛滅218年登位之說 在七百集結中 東西方的僧團 各自推舉四位長老 在 十誦律 中記載的住在摩偷羅國僧伽遮僧伽藍阿波大羅林的東方長老三菩伽 15 在 五分律 稱為住在阿哹山的西方長老三浮陀 16 四分律 稱住在阿吁恒河山的東方長老三浮陀 17 善見律毘婆沙 譯為婆那參復多 巴利語 Saṇasambhuta 18 巴利律藏 稱為西方長老三浮陀舍那婆斯 19 這些記錄中認為其為阿難弟子 應是同一人物的不同譯名 印順法師認為此人即是商那和修 阿育王傳 記載的第一次結集合誦了三藏 在商那和修因緣中 提及了七萬七千本生經和一萬阿毘曇隨其入滅而失傳 20 註釋 编辑 僧祐 薩婆多部記目錄序 大迦葉羅漢傳第一 阿難羅漢第二 末田地羅漢第三 譯曰中也 舍那婆斯羅漢第四 優波掘羅漢第五 慈世子菩薩第六 迦旃延羅漢第七 婆須蜜菩薩第八 吉栗瑟那羅漢第九 長老脇羅漢第十 馬鳴菩薩第十一 鳩摩羅馱羅漢第十二 付法藏因緣傳 卷2 處於母胎著商那衣 乃至與身俱共增長 出家受戒 得道涅槃 是商那衣 未嘗離體 因即號曰商那和修 景德傳燈錄 卷1 梵云 商諾迦 此云 自然服 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 若羅漢聖人降生 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 和修生時 瑞草斯應 阿育王經 卷7 舍那婆私 翻紵衣 阿育王傳 尊者迦葉以法付囑阿難而作是言 時王舍城有一長者生一男兒 合衣而出衣名商那 即名此兒為商那和修 以漸長大將入大海 迦葉語阿難言 商那和修發意入海得寶來還欲作般遮于瑟 若作會已汝度令出家以法付囑 阿育王經 是時摩訶迦葉往至阿難處 語長老阿難言 爾時王舍城當有商主兒生 以舍那衣覆 是故名舍那婆私 舍那婆私入大海 後歸於世尊法 當修供養 汝當教化令其出家 汝當以佛法藏以傳與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時大迦攝波告阿難陀曰 我滅度後 於王舍城有商主妻當生一子 其子生時以奢搦迦衣裹身而出 因即名為奢搦迦 即是麻類此方先無高共人等堪織為布舊云商那和修者訛 後因入海求諸珍貨安隱迴還 於佛教中遂設佛陀五年大會當得出家 所有佛教轉付於彼 阿育王傳 尊者阿難語商那和修 佛以法付囑尊者迦葉 迦葉以法付囑於我 我今欲入涅槃 汝當擁護佛法 摩突羅國有優留曼荼山 當於彼立塔寺 時有長者兄弟二人 一名那羅 二名拔利 佛說此二檀越 當於此優留曼荼山造僧房阿練若處 摩突羅國有長者名毱多 當生一子名優波毱多 汝好度使出家 佛記此人我百年後當大作佛事 阿育王經 是時阿難付囑舍那婆私 復說世尊付法藏摩訶伽葉竟入涅槃 摩訶迦葉付囑我竟入涅槃 今我欲入涅槃 此佛法藏應當受持守護 於摩偷羅國有山名優流漫陀 翻大醍醐 摩偷羅國有長者生二子 一名那哆 翻無 二名婆哆 翻軍 是佛所記 於彼山中應當起寺 復有摩偷羅國賣香商主名笈多 笈多當生兒名優波笈多 汝當教化令其出家 其是世尊所記無相佛 我涅槃百年後當作佛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時具壽阿難陀 告奢搦迦苾芻曰 尊者大迦攝波 以世尊教付囑於我已般涅槃 我今轉付於汝 而取滅度汝可守護 當於末度羅國有牟論荼山可造住處 於此國中有長者子 世尊已記當為寺主 又此國內有賣香人名曰笈多 當有一子名鄔波笈多 汝度出家 世尊記 彼名為無相好佛 然我涅槃百年之後大作佛事 阿育王傳 卷5 尊者商那和修付囑法已 至彼罽賓 入於禪定 歡喜悅樂 而說偈言 著商那衣服 成就五支禪 山巖空谷間 坐禪而念定 誰不忍風寒 商那阿羅漢 心善得解脫 心得自在慧 阿育王傳 卷5 尊者優波鞠多 有五百凡夫弟子譏嫌和上 度摩訶羅三藏法師 將諸徒眾而不共語 尊者鞠多觀見是五百弟子與我無緣 於我和上有度因緣 即便生心念 其和上商那和修以大神力來到那羅拔利阿練若處 大唐西域記 卷1 梵衍那國 臥像伽藍東南行二百餘里 度大雪山 東至小川澤 泉池澄鏡 林樹青蔥 有僧伽藍 中有佛齒及劫初時獨覺齒 長餘五寸 廣減四寸 復有金輪王齒 長三寸 廣二寸 商諾迦縛娑 舊曰商那和修 訛也 大阿羅漢所持鐵缽 量可八九升 凡三賢聖遺物 並以黃金緘封 又有商諾迦縛娑九條僧伽胝衣 絳赤色 設諾迦草皮之所績成也 商諾迦縛娑者 阿難弟子也 在先身中 以設諾迦草衣 於解安居日 持施眾僧 承茲福力 於五百身中陰 生陰 恒服此衣 以最後身 從胎俱出 身既漸長 衣亦隨廣 及阿難之度出家也 其衣變為法服 及受具戒 更變為九條僧伽胝 將證寂滅 入邊際定 發智願力 留此袈裟 盡釋迦遺法 法盡之後 方乃變壞 今已少損 信有徵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爾時鄔波笈多 以法付囑具壽地底迦 此云有媿 此既弘通正法教已 轉付具壽黑色 梵云訖里瑟拏 次復轉付具壽善見 梵云蘇跌里舍那 如是等諸大龍象皆已遷化 大師圓寂 佛日既沈 世無依怙 如是漸次至一百一十年後 爾時廣嚴城諸苾芻等 作十種不清淨事 阿育王傳 佛從是漸進向拘尸那城 佛欲般涅槃告摩訶迦葉言 於我滅後當撰法眼使千年在世利益眾生 迦葉答言請受尊教 阿育王經 乃至佛次第行到拘尸那城 涅槃時至 告長老摩訶迦葉 我今欲入涅槃 汝當聚集法藏令住千年 為攝受眾生故 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 如世尊教 我當奉行 阿育王傳 阿難言 尊者摩訶迦葉以定住身 待於彌勒 不可得燒 彌勒出時 當將徒眾九十六億至此山上見於迦葉 爾時眾中皆作是念 聲聞身小 彼佛亦然 皆生輕想 摩訶迦葉踊身虛空 作十八變 變身為大 即時彌勒從迦葉取釋迦文佛僧伽梨 當摩訶迦葉現神變時 九十六億沙門見其身小 道德光備 神通如是 深自慚愧憍慢心息 皆成羅漢 阿育王經 阿難答言 莫燒莫燒 此身神力所持 乃至正覺彌勒佛 九十六千萬弟子圍繞來至此處 取迦葉身現諸弟子 時彌勒說言 此迦葉是釋迦牟尼弟子 少欲知足最為第一 又結集釋迦牟尼法藏 復說偈曰 此仙比丘姓迦葉 釋迦牟尼大弟子 最勝善見益世間 是其受持彼法藏 是時彌勒弟子生念 彼時人身小 釋迦牟尼身 為如是 為當大 是時彌勒佛見其弟子而語言 摩訶迦葉身糞掃僧伽梨 是釋迦牟尼世尊僧伽梨衣 彼弟子聞已憂愁 故九十六千萬弟子當得證阿羅漢果 復得受持戒行功德 印順 佛教史地考論 四 優婆鵋多中心的法系 二 育王時代的大德 罽賓的善見比丘 善見與優婆鵋多同時 如晉譯 卷五 說 善見Sudars ana曾受優波鵋多的教導 而有部後出的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胡扯亂說 杜撰付法七代的傳說 七代是 迦葉 阿難 奢搦迦 鄔波笈多 地底迦 有媿 訖栗瑟那 黑色 蘇跌里舍耶 善見 而 雜事 的擴編者 自作聰明 不知第三師為七百結集時人 將五師傳承說擴編為七世 這才造成初期佛教史的混亂 呂澂竟據 雜事 以為優婆鵋多與育王不同時 因而反證錫蘭傳的年代 阿育王登位於佛滅二百十八年 為合理 更為謬誤 其實 根有律 的後起與雜亂 是無可諱言的 如 藥事 卷九 以為 末田地那度優波鵋多 近密 出家 而 雜事 又說鄔波笈多從奢搦迦出家 前後的矛盾如此 至於訖栗瑟那kalas kne 依中國禪者的傳說 出於婆須蜜Vasumitra 世友以後 雜事 編為善見的師長 也不可信 阿育王傳 爾時比丘知阿育王是大檀越 必能分布佛之舍利饒益天人 時佛說言 我是大悲斷結使者 佛之法子於三有中已得解脫 為調御者所調 為寂滅者所滅 為解脫者所解 大王當知佛亦記汝 將來佛滅百年後 王華氏城號阿恕伽 轉輪聖王王四分之一 為正法王廣分舍利 而起八萬四千寶塔 便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四升舍利 即於此處造立大塔 第二第三乃至第七所埋舍利悉皆取之 於是復到羅摩聚落 海龍王所欲取舍利 龍王即出請王入宮 王便下船入於龍宮 龍白王言唯願留此舍利 聽我供養慎莫取去 王見龍王恭敬供養倍加人間 遂即留置而不持去 王還於本處便造八萬四千寶篋 作此語已向雞頭摩寺 到於上座夜舍之前合掌而言 我今欲於閻浮提內造立八萬四千寶塔 上座答言 善哉善哉 王若欲得一時作塔 我於大王作塔之時 以手障日可遍勅國界 手障日時盡仰立塔 於是後即以手障日 閻浮提內一時造塔 造塔已竟 一切人民號為正法阿恕伽王 廣能安隱饒益世間 遍於國界而起塔廟 善得滋長惡名消滅 天下皆稱為正法王 優波毱多 尊者和色而言 福田勝妙能令施土獲尊貴報 王聞是語 生未曾有歡喜之心 勅諸群臣 我以土施得轉輪王 以是義故 宜當勤心供養三寶 王白尊者言 佛所遊方行住之處悉欲起塔 所以者何為將來眾生生信敬故 尊者讚言 善哉善哉 大王 我今當往盡示王處 阿恕伽王於佛法中已得信心 問優波毱多言 佛在世時誰最大施 答言有長者名須達多最為大施 問言以幾許施 答言以真金百億 阿恕伽王言 彼長者尚能布施爾所珍寶 況我今者王閻浮提豈可不能 於是便以己身及拘那羅群臣大地盡用布施 而起八萬四千寶塔及聲聞塔 灌菩提樹 合集計校都得九十六億兩金 於是阿恕伽王遇病 知己必亡涕泣不樂 羅提毱提於阿恕伽王昔施土時在傍隨喜 今得作最大輔相 見王不樂合掌而言 王答言曰 我今本望滿百億金施 今方得施九十六億 四億不滿用為懊惱 羅提毱提言庫藏甚多可施使足 於是王便以金銀珍寶與雞頭摩寺 王立駒那羅子貳摩提以為太子 邪見惡臣語太子言 阿恕伽王命臨欲終 散諸庫藏悉與欲盡 汝當為王 夫為王者以庫藏珍寶以為力用 今應遮截莫使費盡 於是貳摩提共諸臣等 因王疾患一切所有斷絕不與 唯聽以一金盤銀盤為王送食 王得此盤即用施與雞頭摩寺 於是乃至瓦盤瓦器為王送食 最後與王半菴羅摩勒果 說是偈已即喚傍臣授菴摩勒與而勅之曰 汝持此果向雞頭摩寺施彼眾僧可白上座言 阿恕伽王最後所施 唯於此半菴摩勒果而得自在 一切所有悉皆喪失 王聞此語即起合掌遍觀四方而作是言 唯除庫藏今以四海一切大地悉施佛僧 并諸前後所作功德 不求轉輪聖王釋梵尊位人天之樂 正欲願我將來生處心得自在速成聖果 便作詔書以齒印印付與輔相羅提毱提 於是氣絕遂便命終 善見律毘婆沙 阿育王 語已而作是問 諸大德 佛所統領有幾種法耶 比丘答言 支法有九 法聚有八萬四千 王聞已至心於法 王作是念 我當立八萬四千寺 以供養八萬四千法聚 即日出銀錢九十六億 而喚大臣 臣到已王語臣言 我所領八萬四千國 遣人宣令 國起一寺 阿育王自作阿育王僧伽藍 眾僧見阿育王欲起大寺 見已有一比丘 名因陀掘多 有大神力漏盡羅漢 眾僧即差因陀掘多 統知寺事 是時因陀掘多見寺有所闕短處 自以神力修治令辦 王出銀錢 羅漢神力三年乃成 諸國起寺來啟答王 一日俱到白統臣言 造塔寺已成 統臣入白王言 八萬四千國 起八萬四千寺塔 皆悉已成 琉璃宮史 世名經 lokapanatti 說 為制服魔羅 眾僧伽推舉名為帝須那伽的優波毱多長老 優波毱多長老施展神通變化為妙翅鳥 老虎等來制服魔羅 緬甸大史 也完全按 世名經 的說法寫了下來 十诵律 爾時長老三菩伽 住摩偷羅國僧伽遮僧伽藍精舍 阿波大羅林中烏頭婆羅樹下 是三菩伽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稱大阿羅漢 長老阿難弟子 何等阿盤提 達嚫那婆多國四客比丘 一薩婆伽羅婆梨婆羅 一切去 上座 二沙羅 三耶輸陀 四級闍蘇彌羅 是為四客比丘 何等東方四舊比丘 一上座梨婆多 二長老三菩伽 三修摩那 四薩波摩伽羅摩 是八人作烏迴鳩羅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七滅諍 烏迴鳩羅者 烏迴名二 鳩羅名平等 心無二其平如秤 五分律 時長老三浮陀在阿哹山上 彼此眾應各求四人僧為白二羯磨差為斷事主 跋耆比丘先求四人 一名一切去 二名離婆多 三名不闍宗 四名修摩那 波利邑比丘亦求四人 一名三浮陀 二名沙蘭 三名長髮 四名婆沙藍 四分律 離婆多言 汝可往阿吁恒河山中 彼處有三浮陀比丘 是我同和上 與六十波羅離子比丘共住 時波夷那比丘 語波梨比丘言 汝等今可出平當人 彼即言 上座一切去 離婆多 耶舍 蘇曼那 是平當人 波梨比丘 語波夷那比丘言 汝等亦應出平當人 彼即言 長老三浮陀 婆搜村 長老沙留 不闍蘇摩 是平當人 善見律毘婆沙 卷1 是時 薩婆迦眉 蘇寐 離婆多 屈闍須毘多 耶須 婆那參復多 此是大德阿難弟子 修摩 少 兔 婆娑伽眉 此二人是阿 少 兔 留馱弟子 已曾見佛 而說偈言 第二好集眾 大法一切出 已至重法處 應作已作竟 愛盡比丘者 是名第二集 巴利律藏 波夷那比丘是具壽一切去 具壽沙蘭 具壽不闍宗 具壽婆沙藍 波利邑比丘是具壽離婆多 具壽三浮陀舍那婆斯 具壽耶舍迦乾陀子 具壽修摩那 阿育王傳 卷5 尊者商那和修語鞠多言 諸佛三昧 一切緣覺不識其名 緣覺三昧 一切聲聞不識其名 舍利弗三昧 其餘聲聞不識其名 目揵連所入三昧 其餘聲聞亦不識名 我和上阿難所入三昧 我不識其名 我之三昧 汝鞠多亦不識名 我入涅槃 如此三昧亦隨我滅 七萬七千本生經亦隨我滅 一萬阿毘曇亦從我滅 大毘婆沙論 曾聞尊者商諾迦衣大阿羅漢 是尊者阿難陀同住弟子 是大德時縛迦親教授師 彼阿羅漢般涅槃時 即於是日 有七萬七千本生經 一萬阿毘達磨論 隱沒不現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商那和修 amp oldid 5661355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