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鲨鱼齿龙属

鯊鱼齒龍屬名Shaochilong)旧称假鲨齿龙,是一來自白堊紀晚期中國內蒙古鯊齒龍科獸腳亞目恐龍。模式種毛爾圖鯊鱼齒龍S. maortuensis)最初於1964年被命名為吉蘭泰龍的一種,[1]但在2009年重新敘述並重新分類成新屬。[2][3]

鲨鱼齿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阿爾比階
117-104 Ma
鯊鱼齒龍進食中國似鳥龍的復原圖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属: 鲨鱼齿龙属 Shaochilong
Brusatte et al., 2009
模式種
毛爾圖鯊鱼齒龍
Shaochilong maortuensis

(Hu, 1964)

屬名是將普通話的「鯊齒龍」直接音譯為英文。為了避免與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產生混淆,中文翻譯為鯊鱼齒龍。

發現和研究歷史

鲨鱼齒龍在2010年被认为发现于中國烏蘭蘇海組(Ulansuhai Formation),年代不會老於白堊紀晚期土侖階,約9200萬年前。[2][3]。但2017的论文认为其出土于蘇紅圖组(Suhongtu Formation)[4],約1億1700萬至1億400萬年前[5]

正模標本(編號IVPP V2885.1-7)包含:頭骨碎片(一個腦殼、部分頭蓋骨、方骨、右上頜骨)、樞椎、以及六節尾椎。一個左上頜骨碎片也被歸至本屬,雖然這在2009年時已經遺失了。起初這些標本被認為來自單一個體,但2010年建立了一個選定模式標本英语Lectotype,以考慮標本可能來自多個個體的可能性。選模標本由腦殼(IVPP V.2885.1)與部分頭蓋骨(IVPP V.2885.2)組成。[3]所有的標本都是於1960年中國蘇聯科學家共同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毛爾圖附近發現,並於四年後命名為毛爾圖吉蘭泰龍Chilantaisaurus maortuensis,曾誤譯為「毛圖吉蘭泰龍」)。[1]後來這些標本於2000年由Chure非正式地命名為阿拉善龍("Alashansaurus")。Rauhut(2001)和Chure(2002)先後懷疑這些標本不再能被歸入吉蘭泰龍,並提出牠可能是種原始的虛骨龍類[6]然而於2009年,史蒂芬·布魯薩特英语Stephen L. Brusatte(Stephen L. Brusatte)和同僚重新研究、敘述了這些標本,發現牠屬於鯊齒龍科,是該科第一個已知的亞洲物種,並重新命名為毛爾圖鲨鱼齒龍Shaochilong maortuensis,亦曾誤譯為「毛圖鲨鱼齒龍」)。[2]隔年發表了一份更全面的敘述及討論。[3]

敘述

 
體型比例圖

編號IVPP V2885.1標本根據其腦殼縫線的癒合狀況來判斷,可能是個成年或接近成年個體。研究人員測量上頜骨齒排的長度,估計身長約5至6公尺,並測量股骨長約61.5公分,推估體重約500公斤。與同科其他物種(包含地球上最大型的陸生肉食性動物)比較之下,鲨鱼齒龍是種異常小型的鯊齒龍科。然而鲨鱼齒龍成為白堊紀中期亞洲大型獸腳類的確切證據,提供了關於當時物種生態組成的資訊,並證實原始肉食龍下目持續倖存到白堊紀晚期,而大型暴龍科直到白堊紀的最末期才佔據勞亞大陸的頂級掠食者地位。[3]

頭骨全長約56公分,吻部頂端有一個相當大的嵴,高1公分,上尖下寬,Chure於1998年認為這是獨特的,但這項特徵後來也在嶼峽龍身上發現。方骨未氣腔化,腦殼則高度氣腔化。[3]

根據上頜骨的比例發現牠是吻部相對短的鯊齒龍科;加上其相對小的體型,顯示鲨鱼齒龍可能擁有與同科其他物種截然不同的獨特生態棲位。[3]

 
頭骨組成的重建繪製,已知部位未打馬賽克

鲨鱼齒龍可根據以下獨有衍徵從其他鯊齒龍科中鑑定出來:[3]

  • 上頜骨眶前孔(antorbital fossa)變小或幾乎消失
  • 上頜骨內側沒有牙周槽(paradental groove)
  • 齒間板英语Interdental plate(interdental plate)背面有深的垂直窩
  • 氣腔窩(pneumatic recess)穿透至鼻骨後端
  • 額骨上有道深矢狀嵴(sagittal crest)
  • 耳前(prootic)背側鼓窩(tympanic recess)前角有一個大的氣腔孔。

分類

布魯薩特和同僚的系統發生學研究指出鲨鱼齒龍位於鯊齒龍科深處,是最進階型的異特龍超科。在鯊齒龍科中,鲨鱼齒龍較類似南半球的魁紂龍鯊齒龍馬普龍南方巨獸龍,而與北半球的新獵龍高棘龍關係較遠。鲨鱼齒龍是已知最年輕的勞亞大陸異特龍超科,代表非暴龍科的基礎堅尾龍類,在白堊紀中期仍是北半球的優勢大型肉食性恐龍,而後來暴龍科崛起成為優勢掠食者的過程是很突然的,且僅止於白堊紀的最末期。[2]

以下演化樹為布魯薩特和同僚(2009)所提出:[2]

鯊齒龍科

新獵龍

高棘龍

始鯊齒龍

鲨鱼齒龍

魁紂龍

以下演化樹則根據Novas等人(2013)顯示鲨鱼齒龍在鯊齒龍科的位置:[7]

異特龍

鯊齒龍科

新獵龍

始鯊齒龍

昆卡獵龍

高棘龍

鲨鱼齒龍

鯊齒龍亞科

鯊齒龍

南方巨獸龍族

魁紂龍

馬普龍

南方巨獸龍

參考資料

  1. ^ 1.0 1.1 (简体中文)胡寿永. 内蒙古阿拉善旗肉食龙类化石.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4, 8 (1): 42–63 [2020-01-01]. ISSN 1000-3118. (原始内容于2020-08-20). 
  2. ^ 2.0 2.1 2.2 2.3 2.4 (英文)Brusatte, S., Benson, R., Chure, D., Xu, X., Sullivan, C., and Hone, D. (2009). "The first definitive carcharodontosaur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Asia and the delayed ascent of tyrannosaurids[永久失效連結]." Naturwissenschaften, DOI: 10.1007/s00114-009-0565-2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Brusatte, S.L.; Chure, D.J.; Benson, R.B.J.; Xu, X. The osteology of Shaochilong maortuensis, a carcharodontosaur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sia (PDF). Zootaxa. 2010, 2334: 1–46 [2020-10-18]. doi:10.11646/zootaxa.2334.1.1. (原始内容 (PDF)于2017-12-01). 
  4. ^ (英文)Yang Jingtao, You Hailu, Xxie Li and Zhou Hongrui(2017)."A New Specimen of Crichtonpelta benxiensis (Dinosauria: Ankylosaurinae) from the Mid-Cretaceous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英文)Zhi-Xin Guoa, Yuan-Peng Shib, Yong-Tai Yanga,, Shuan-Qi Jiangb, Lin-Bo Lib, Zhi-Gang Zhao(2018)."Inversion of the Erlian Basin (NE China) in the early Late Cretaceous:Implications for the collision of the Okhotomorsk Block with East Asia"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英文)Glut, D. (2003). Dinosaurs - The Encyclopedia - Supplement 3. McFarland Press: Jefferson, NC.
  7. ^ Novas, Fernando E. Evolution of the carnivorous dinosaurs during the Cretaceous: The evidence from Patagon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13, 45: 174–215. doi:10.1016/j.cretres.2013.04.001. 

外部連結

  • (英文)亞洲首次發現鯊齒龍科的化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文)亚洲第一个明确的鲨齿龙科恐龙[永久失效連結] - 化石網
  • (中文)

鲨鱼齿龙属, 鯊鱼齒龍, 屬名, shaochilong, 旧称假鲨齿龙, 是一屬來自白堊紀晚期中國內蒙古的鯊齒龍科的獸腳亞目恐龍, 模式種毛爾圖鯊鱼齒龍, maortuensis, 最初於1964年被命名為吉蘭泰龍的一種, 但在2009年重新敘述並重新分類成新屬, 化石时期, 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 阿爾比階117, preЄ, 鯊鱼齒龍進食中國似鳥龍的復原圖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 鯊鱼齒龍 屬名 Shaochilong 旧称假鲨齿龙 是一屬來自白堊紀晚期中國內蒙古的鯊齒龍科的獸腳亞目恐龍 模式種毛爾圖鯊鱼齒龍 S maortuensis 最初於1964年被命名為吉蘭泰龍的一種 1 但在2009年重新敘述並重新分類成新屬 2 3 鲨鱼齿龙属 化石时期 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 阿爾比階117 104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鯊鱼齒龍進食中國似鳥龍的復原圖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科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属 鲨鱼齿龙属 Shaochilong Brusatte et al 2009模式種毛爾圖鯊鱼齒龍Shaochilong maortuensis Hu 1964 屬名是將普通話的 鯊齒龍 直接音譯為英文 為了避免與鯊齒龍 Carcharodontosaurus 產生混淆 中文翻譯為鯊鱼齒龍 目录 1 發現和研究歷史 2 敘述 3 分類 4 參考資料 5 外部連結發現和研究歷史 编辑鲨鱼齒龍在2010年被认为发现于中國的烏蘭蘇海組 Ulansuhai Formation 年代不會老於白堊紀晚期土侖階 約9200萬年前 2 3 但2017的论文认为其出土于蘇紅圖组 Suhongtu Formation 4 約1億1700萬至1億400萬年前 5 正模標本 編號IVPP V2885 1 7 包含 頭骨碎片 一個腦殼 部分頭蓋骨 方骨 右上頜骨 樞椎 以及六節尾椎 一個左上頜骨碎片也被歸至本屬 雖然這在2009年時已經遺失了 起初這些標本被認為來自單一個體 但2010年建立了一個選定模式標本 英语 Lectotype 以考慮標本可能來自多個個體的可能性 選模標本由腦殼 IVPP V 2885 1 與部分頭蓋骨 IVPP V 2885 2 組成 3 所有的標本都是於1960年中國和蘇聯科學家共同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毛爾圖附近發現 並於四年後命名為毛爾圖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maortuensis 曾誤譯為 毛兒圖吉蘭泰龍 1 後來這些標本於2000年由Chure非正式地命名為阿拉善龍 Alashansaurus Rauhut 2001 和Chure 2002 先後懷疑這些標本不再能被歸入吉蘭泰龍 並提出牠可能是種原始的虛骨龍類 6 然而於2009年 史蒂芬 布魯薩特 英语 Stephen L Brusatte Stephen L Brusatte 和同僚重新研究 敘述了這些標本 發現牠屬於鯊齒龍科 是該科第一個已知的亞洲物種 並重新命名為毛爾圖鲨鱼齒龍 Shaochilong maortuensis 亦曾誤譯為 毛兒圖鲨鱼齒龍 2 隔年發表了一份更全面的敘述及討論 3 敘述 编辑 體型比例圖 編號IVPP V2885 1標本根據其腦殼縫線的癒合狀況來判斷 可能是個成年或接近成年個體 研究人員測量上頜骨齒排的長度 估計身長約5至6公尺 並測量股骨長約61 5公分 推估體重約500公斤 與同科其他物種 包含地球上最大型的陸生肉食性動物 比較之下 鲨鱼齒龍是種異常小型的鯊齒龍科 然而鲨鱼齒龍成為白堊紀中期亞洲大型獸腳類的確切證據 提供了關於當時物種生態組成的資訊 並證實原始肉食龍下目持續倖存到白堊紀晚期 而大型暴龍科直到白堊紀的最末期才佔據勞亞大陸的頂級掠食者地位 3 頭骨全長約56公分 吻部頂端有一個相當大的嵴 高1公分 上尖下寬 Chure於1998年認為這是獨特的 但這項特徵後來也在嶼峽龍身上發現 方骨未氣腔化 腦殼則高度氣腔化 3 根據上頜骨的比例發現牠是吻部相對短的鯊齒龍科 加上其相對小的體型 顯示鲨鱼齒龍可能擁有與同科其他物種截然不同的獨特生態棲位 3 頭骨組成的重建繪製 已知部位未打馬賽克 鲨鱼齒龍可根據以下獨有衍徵從其他鯊齒龍科中鑑定出來 3 上頜骨眶前孔 antorbital fossa 變小或幾乎消失 上頜骨內側沒有牙周槽 paradental groove 齒間板 英语 Interdental plate interdental plate 背面有深的垂直窩 氣腔窩 pneumatic recess 穿透至鼻骨後端 額骨上有道深矢狀嵴 sagittal crest 耳前 prootic 背側鼓窩 tympanic recess 前角有一個大的氣腔孔 分類 编辑布魯薩特和同僚的系統發生學研究指出鲨鱼齒龍位於鯊齒龍科深處 是最進階型的異特龍超科 在鯊齒龍科中 鲨鱼齒龍較類似南半球的魁紂龍 鯊齒龍 馬普龍 南方巨獸龍 而與北半球的新獵龍 高棘龍關係較遠 鲨鱼齒龍是已知最年輕的勞亞大陸異特龍超科 代表非暴龍科的基礎堅尾龍類 在白堊紀中期仍是北半球的優勢大型肉食性恐龍 而後來暴龍科崛起成為優勢掠食者的過程是很突然的 且僅止於白堊紀的最末期 2 以下演化樹為布魯薩特和同僚 2009 所提出 2 鯊齒龍科 新獵龍 高棘龍 始鯊齒龍 鲨鱼齒龍 魁紂龍 鯊齒龍 南方巨獸龍亞科 南方巨獸龍 馬普龍 以下演化樹則根據Novas等人 2013 顯示鲨鱼齒龍在鯊齒龍科的位置 7 異特龍 鯊齒龍科 新獵龍 始鯊齒龍 昆卡獵龍 高棘龍 鲨鱼齒龍 鯊齒龍亞科 鯊齒龍 南方巨獸龍族 魁紂龍 馬普龍 南方巨獸龍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简体中文 胡寿永 内蒙古阿拉善旗肉食龙类化石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4 8 1 42 63 2020 01 01 ISSN 1000 3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0 2 0 2 1 2 2 2 3 2 4 英文 Brusatte S Benson R Chure D Xu X Sullivan C and Hone D 2009 The first definitive carcharodontosaur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Asia and the delayed ascent of tyrannosaurids 永久失效連結 Naturwissenschaften DOI 10 1007 s00114 009 0565 2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Brusatte S L Chure D J Benson R B J Xu X The osteology of Shaochilong maortuensis a carcharodontosaur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sia PDF Zootaxa 2010 2334 1 46 2020 10 18 doi 10 11646 zootaxa 2334 1 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12 01 英文 Yang Jingtao You Hailu Xxie Li and Zhou Hongrui 2017 A New Specimen of Crichtonpelta benxiensis Dinosauria Ankylosaurinae from the Mid Cretaceous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Zhi Xin Guoa Yuan Peng Shib Yong Tai Yanga Shuan Qi Jiangb Lin Bo Lib Zhi Gang Zhao 2018 Inversion of the Erlian Basin NE China in the early Late Cretaceou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llision of the Okhotomorsk Block with East Asia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Glut D 2003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Supplement 3 McFarland Press Jefferson NC Novas Fernando E Evolution of the carnivorous dinosaurs during the Cretaceous The evidence from Patagon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13 45 174 215 doi 10 1016 j cretres 2013 04 001 外部連結 编辑 英文 亞洲首次發現鯊齒龍科的化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文 亚洲第一个明确的鲨齿龙科恐龙 永久失效連結 化石網 中文 吉蘭泰龍鬧分家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鲨鱼齿龙属 amp oldid 7455721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