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B细胞受体

B细胞受体(BCR,B cell receptor)B细胞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蛋白质,由膜结合免疫球蛋白(mIg)及信号转导组件共同组成。 [1] 通过生物化学的信号转导和从免疫突触中抓取抗原,B细胞受体控制着B细胞的活化。 [2] B细胞可以通过调动生物化学模块来使受体聚集、细胞变形、产生拉力、转移受体,达到收集抓取抗原的目的,最终使抗原内吞呈递抗原。B细胞的力学活性能够影响B细胞受体和抗原的动态结合,相关的正负调节机制能够改变B细胞上的抗原载量。 [3] 具体来说,聚集和铺展可以增强B细胞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加强B细胞的敏感度和活性。 [4] 另一方面,拉力使得抗原趋于和B细胞受体解除连接,可以用于筛选抗原的亲和度质量。

B细胞受体(BCR)是B细胞表面上的跨膜蛋白。B细胞受体由CD79免疫球蛋白组成。图中B细胞的质膜由绿色磷脂指示。B细胞受体既延伸到细胞外(质膜上方),又延伸到细胞内(质膜下方)。

B细胞受体虽然结合在细胞膜上,但是就像其他的抗体分子一样,具有一个独特的、随机的抗原结合区。和其他抗体分子不同的地方在于,B细胞受体对于B细胞的活化、生存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细胞第一次结合到可以和其B细胞受体结合的抗原(即同源抗原)后,就可以被活化,增殖并分化成可以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以及寿命较长的记忆细胞[1] [4] B细胞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有两个重要功能,第一是启动下游的信号转导,涉及到自身的受体多聚化; 第二是介导抗原的内吞,后续处理和向辅助T细胞的抗原呈递。

B细胞受体的发育和结构 编辑

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检查点是生成功能性的B细胞受体前体(pre-BCR)。B细胞受体前体由两条代用免疫球蛋白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并没有和Ig-α和Ig-β分子相互连接。 [1]

 
B细胞受体的一般结构。包括了膜结合免疫球蛋白分子和Ig-α/Ig-β信号转导组件。二硫键连接着免疫球蛋白分子和信号转导组件。

B细胞受体由两部分组成:

  1. 某一亚型(IgD、IgM、IgA、IgG或者IgE)的膜结合免疫球蛋白(mIg)。除了C端疏水的膜结合区和胞内区,这些膜结合免疫球蛋白和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单体是相同的,有两条重链(IgHs)和两条轻链(IgLs)。
  2. 信号转导组件:Ig-α/Ig-β的异二聚体(CD79),由二硫键连接。两个亚基都是跨膜蛋白,在胞内区都有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基序(ITAM) [5] [6]

B细胞受体的抗原结合区,和其分泌抗体的抗原结合区由同样的基因编码。从一小段基因序列随机产生大量不同的B细胞受体(抗体)序列的具体过程,称为V(D)J重组,是把原始序列中的分段重新随机排列组合,加上自发突变的过程。[7]这一产生多样性的过程是必要的,因为机体可能遭遇到的抗原种类远多于基因组中基因的数量。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重排是B细胞发育初期的重要事件。重链JH (joining)和DH(diversity)区段的重组连接依赖于酶RAG2和RAG1。[8] 随后VH区段也会连接上去,成为完整的重组重链基因。

B细胞受体一般通过非共价键与抗原表位结合。成熟的B细胞在没有合适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只能在外周循环中生存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会走向细胞凋亡[5]这样是为了使B细胞在外周循环中执行免疫功能的效率达到最高。[7] [8]

B细胞受体的信号通路 编辑

 
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示意图。B细胞受体的聚集会迅速激活SRC家族激酶,包括BLK、LYN和FYN以及SYK和BTK酪氨酸激酶。最终会形成由B细胞受体、上述酪氨酸激酶和接头蛋白组成的“信号小体(signalosome)”。 [9]

B细胞受体作为B细胞活动的关键调节位点,参与了多个信号通路。一般而言,膜结合免疫球蛋白(mIg)负责结合胞外抗原,而Ig-α/Ig-β的异二聚体负责将信号传导到细胞内。B细胞受体的激活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包括膜结合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差异、信号转导接头蛋白(例如GAB1、BLNK、GRB2、CARD11)、激酶的活性(LYN、SYK、PI3K)、磷酸酶的活性(SHIP-1、SHP-1、PTEN)、以及microRNA的水平。[10]

  1. IKK/NF-κB转录因子通路:Ig-α/Ig-β的异二聚体(CD79)以及其他一些蛋白质,会在B细胞受体结合抗原之后,去激活PLC-γ,然后结合成为c-SMAC。激活的PLC-γ可以把PIP2切割为IP3和DAG(甘油二酯)。IP3作为第二信使,会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提升(通过释放内质网中储存的钙离子或者从细胞外导入钙离子),钙离子和DAG的协同最终会导致PKCβ的激活。接下来,PKCβ(直接或者间接地)磷酸化NF-κB信号转导复合体中的蛋白质CARMA1(这个复合体由CARMA1、BCL10和MALT1组成),通过与CARMA1/BCL10/MALT1复合体相关的几个泛素化酶招募IKK(IkB激酶)和TAK1。MALT1本身是一种类caspase蛋白质,能够切割另一种在NF-κB信号通路中起抑制作用的蛋白质,A20(A20会把NF-κB泛素化的底物去泛素化)。TAK1在被泛素化酶招募到信号转导复合体后,会磷酸化IKK三聚体。IKK接下来会磷酸化IkB(结合在NF-κB上的抑制蛋白质),使IkB降解,释放细胞质中的NF-κB。NF-κB从而可以转移到细胞核内,与特定的DNA元件结合,招募转录因子并启动下游基因的转录
  2. 配体和B细胞受体的结合也会导致蛋白质BCAP的磷酸化。这样,具有能结合磷酸化酪氨酸的SH2结构域的一些蛋白质就会结合在BCAP上并被激活,例如PI3K。激活的PI3K能够磷酸化PIP2,生成PIP3。具有PH(Pleckstrin homology)结构域的蛋白质可以和生成的PIP3结合从而被活化,这些蛋白质中包含可以刺激细胞周期的FoxO蛋白质家族,以及可以增强葡萄糖代谢的蛋白质激酶D。另一个具有PH结构域的重要蛋白质是Bam32,它能够招募并激活例如Rac1和Cdc42这样的小GTP酶,通过调节肌动蛋白的多聚化,进行B细胞受体活化相关的细胞骨架活动。

恶性肿瘤中的B细胞受体 编辑

B细胞受体和许多B细胞来源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相关。虽然抗原结合可能会诱发癌变B细胞的增殖,[1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依赖于抗原的B细胞受体自发聚集是B细胞肿瘤形成的关键特征。[12] [13] [12] [13] [14] [15]现在,B细胞受体相关的信号通路也是B细胞肿瘤的治疗靶点之一。 [1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Owen, J.; Punt, J.; Stranford, S; Jones, P.; Kuby, J. Kuby Immunology (Seventh ed.).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3: 102–104. ISBN 978-1429219198. 
  2. ^ Saito, Batista; Saito, Takashi; Facundo, D. Immunological Synapse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340).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 ISBN 978-3642038570. 
  3. ^ Merlo, Lauren M.F.; Mandik-Nayak, Laura. Cancer Immunotherapy: Chapter 3-Adaptive Immunity: B Cells and Antibodies.. London: Academic Press; 2 edition. 2013: 25–40. ISBN 978-0-12-394296-8. 
  4. ^ 4.0 4.1 Dal Porto, JM; Gauld, SB. Merrell KT, Mills D, Pugh-Bernard AE. B cell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 101. Mol Immunol. 2014, 41: 599–613. PMID 15219998. doi:10.1016/j.molimm.2004.04.008. 
  5. ^ 5.0 5.1 Janeway, CA Jr; Travers, P.; Walport, M. .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5th edition). 2015 [2020-07-20]. ISBN 978-081534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3”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6. ^ Pier, Gerland B.; Lyczak, Jeffrey B.; Wetzler, Lee M. Immunology, Infection, and Immunity. Washington D.C.: ASM Press. 2005: 234–247. ISBN 978-1555812461. 
  7. ^ 7.0 7.1 Hoehn, Kenneth B.; Fowler, Anna; Lunter, Gerton; Pybus, Oliver G. The Diversity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B-Cell Receptors during Infection. Mol Biol Evol. 2016, 33: 1147–57. PMC 4839220 . PMID 26802217. doi:10.1093/molbev/msw015. 
  8. ^ 8.0 8.1 Alberts, Bruc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arland Science; 6th edition. 2014. ISBN 978-0815344322. 
  9. ^ Wan, Leo D.; Clark, Marcus R. B-cell antigen-receptor signaling in lymphocyte development. Immunology. 2003, 110: 411–20. PMC 1783068 . PMID 14632637. doi:10.1111/j.1365-2567.2003.01756.x. 
  10. ^ B-cell receptor: from resting state to activated. Immunology. 2012, 136 (1): 21–27. PMC 3372753 . PMID 22269039. doi:10.1111/j.1365-2567.2012.03564.x. 
  11. ^ Leukemia and auto-immunization- som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PDF). Blood. 1959, 14: 1151–8. PMID 13813891. 
  12. ^ 12.0 12.1 Oncogenic potential of the B-cell antigen receptor and its relevance to heavy chain diseases and other B-cell neoplasias: a new model. Research in Immunology. 1990, 141 (6): 543–53. PMID 2284498. doi:10.1016/0923-2494(90)90022-Q. 
  13. ^ 13.0 13.1 Pre-B-cell development in the absence of lambda 5 in 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a heavy-chain disease protein. Current Biology. October 1995, 5 (10): 1140–8. PMID 8548286. doi:10.1016/S0960-9822(95)00230-2. 
  14. ^ Chronic active B-cell-receptor signalling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ature. January 2010, 463 (7277): 88–92. Bibcode:2010Natur.463...88D. PMC 2845535 . PMID 20054396. doi:10.1038/nature08638. 
  15. ^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is driven by antigen-independent cell-autonomous signalling. Nature. September 2012, 489 (7415): 309–12. Bibcode:2012Natur.489..309M. PMID 22885698. doi:10.1038/nature11309. 
  16. ^ The B-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CLL. Blood. August 2012, 120 (6): 1175–84. PMC 3418714 . PMID 22715122. doi:10.1182/blood-2012-02-362624. 

b细胞受体, cell, receptor, 是b细胞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蛋白质, 由膜结合免疫球蛋白, 及信号转导组件共同组成, 通过生物化学的信号转导和从免疫突触中抓取抗原, 控制着b细胞的活化, b细胞可以通过调动生物化学模块来使受体聚集, 细胞变形, 产生拉力, 转移受体, 达到收集抓取抗原的目的, 最终使抗原内吞并呈递抗原, b细胞的力学活性能够影响和抗原的动态结合, 相关的正负调节机制能够改变b细胞上的抗原载量, 具体来说, 聚集和铺展可以增强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加强b细胞的敏感度和活性, 另一方. B细胞受体 BCR B cell receptor 是B细胞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蛋白质 由膜结合免疫球蛋白 mIg 及信号转导组件共同组成 1 通过生物化学的信号转导和从免疫突触中抓取抗原 B细胞受体控制着B细胞的活化 2 B细胞可以通过调动生物化学模块来使受体聚集 细胞变形 产生拉力 转移受体 达到收集抓取抗原的目的 最终使抗原内吞并呈递抗原 B细胞的力学活性能够影响B细胞受体和抗原的动态结合 相关的正负调节机制能够改变B细胞上的抗原载量 3 具体来说 聚集和铺展可以增强B细胞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加强B细胞的敏感度和活性 4 另一方面 拉力使得抗原趋于和B细胞受体解除连接 可以用于筛选抗原的亲和度质量 B细胞受体 BCR 是B细胞表面上的跨膜蛋白 B细胞受体由CD79和免疫球蛋白组成 图中B细胞的质膜由绿色磷脂指示 B细胞受体既延伸到细胞外 质膜上方 又延伸到细胞内 质膜下方 B细胞受体虽然结合在细胞膜上 但是就像其他的抗体分子一样 具有一个独特的 随机的抗原结合区 和其他抗体分子不同的地方在于 B细胞受体对于B细胞的活化 生存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细胞第一次结合到可以和其B细胞受体结合的抗原 即同源抗原 后 就可以被活化 增殖并分化成可以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以及寿命较长的记忆细胞 1 4 B细胞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有两个重要功能 第一是启动下游的信号转导 涉及到自身的受体多聚化 第二是介导抗原的内吞 后续处理和向辅助T细胞的抗原呈递 目录 1 B细胞受体的发育和结构 2 B细胞受体的信号通路 3 恶性肿瘤中的B细胞受体 4 参考文献B细胞受体的发育和结构 编辑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检查点是生成功能性的B细胞受体前体 pre BCR B细胞受体前体由两条代用免疫球蛋白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 并没有和Ig a和Ig b分子相互连接 1 nbsp B细胞受体的一般结构 包括了膜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和Ig a Ig b信号转导组件 二硫键连接着免疫球蛋白分子和信号转导组件 B细胞受体由两部分组成 某一亚型 IgD IgM IgA IgG或者IgE 的膜结合免疫球蛋白 mIg 除了C端疏水的膜结合区和胞内区 这些膜结合免疫球蛋白和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单体是相同的 有两条重链 IgHs 和两条轻链 IgLs 信号转导组件 Ig a Ig b的异二聚体 CD79 由二硫键连接 两个亚基都是跨膜蛋白 在胞内区都有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基序 ITAM 5 6 B细胞受体的抗原结合区 和其分泌抗体的抗原结合区由同样的基因编码 从一小段基因序列随机产生大量不同的B细胞受体 抗体 序列的具体过程 称为V D J重组 是把原始序列中的分段重新随机排列组合 加上自发突变的过程 7 这一产生多样性的过程是必要的 因为机体可能遭遇到的抗原种类远多于基因组中基因的数量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重排是B细胞发育初期的重要事件 重链JH joining 和DH diversity 区段的重组连接依赖于酶RAG2和RAG1 8 随后VH区段也会连接上去 成为完整的重组重链基因 B细胞受体一般通过非共价键与抗原表位结合 成熟的B细胞在没有合适抗原刺激的情况下 只能在外周循环中生存很短的一段时间 就会走向细胞凋亡 5 这样是为了使B细胞在外周循环中执行免疫功能的效率达到最高 7 8 B细胞受体的信号通路 编辑 nbsp 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示意图 B细胞受体的聚集会迅速激活SRC家族激酶 包括BLK LYN和FYN以及SYK和BTK酪氨酸激酶 最终会形成由B细胞受体 上述酪氨酸激酶和接头蛋白组成的 信号小体 signalosome 9 B细胞受体作为B细胞活动的关键调节位点 参与了多个信号通路 一般而言 膜结合免疫球蛋白 mIg 负责结合胞外抗原 而Ig a Ig b的异二聚体负责将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B细胞受体的激活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 包括膜结合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差异 信号转导接头蛋白 例如GAB1 BLNK GRB2 CARD11 激酶的活性 LYN SYK PI3K 磷酸酶的活性 SHIP 1 SHP 1 PTEN 以及microRNA的水平 10 IKK NF kB转录因子通路 Ig a Ig b的异二聚体 CD79 以及其他一些蛋白质 会在B细胞受体结合抗原之后 去激活PLC g 然后结合成为c SMAC 激活的PLC g可以把PIP2切割为IP3和DAG 甘油二酯 IP3作为第二信使 会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提升 通过释放内质网中储存的钙离子或者从细胞外导入钙离子 钙离子和DAG的协同最终会导致PKCb的激活 接下来 PKCb 直接或者间接地 磷酸化NF kB信号转导复合体中的蛋白质CARMA1 这个复合体由CARMA1 BCL10和MALT1组成 通过与CARMA1 BCL10 MALT1复合体相关的几个泛素化酶招募IKK IkB激酶 和TAK1 MALT1本身是一种类caspase蛋白质 能够切割另一种在NF kB信号通路中起抑制作用的蛋白质 A20 A20会把NF kB泛素化的底物去泛素化 TAK1在被泛素化酶招募到信号转导复合体后 会磷酸化IKK三聚体 IKK接下来会磷酸化IkB 结合在NF kB上的抑制蛋白质 使IkB降解 释放细胞质中的NF kB NF kB从而可以转移到细胞核内 与特定的DNA元件结合 招募转录因子并启动下游基因的转录 配体和B细胞受体的结合也会导致蛋白质BCAP的磷酸化 这样 具有能结合磷酸化酪氨酸的SH2结构域的一些蛋白质就会结合在BCAP上并被激活 例如PI3K 激活的PI3K能够磷酸化PIP2 生成PIP3 具有PH Pleckstrin homology 结构域的蛋白质可以和生成的PIP3结合从而被活化 这些蛋白质中包含可以刺激细胞周期的FoxO蛋白质家族 以及可以增强葡萄糖代谢的蛋白质激酶D 另一个具有PH结构域的重要蛋白质是Bam32 它能够招募并激活例如Rac1和Cdc42这样的小GTP酶 通过调节肌动蛋白的多聚化 进行B细胞受体活化相关的细胞骨架活动 恶性肿瘤中的B细胞受体 编辑B细胞受体和许多B细胞来源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相关 虽然抗原结合可能会诱发癌变B细胞的增殖 1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依赖于抗原的B细胞受体自发聚集是B细胞肿瘤形成的关键特征 12 13 12 13 14 15 现在 B细胞受体相关的信号通路也是B细胞肿瘤的治疗靶点之一 16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Owen J Punt J Stranford S Jones P Kuby J Kuby Immunology Seventh ed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3 102 104 ISBN 978 1429219198 Saito Batista Saito Takashi Facundo D Immunological Synapse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340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 ISBN 978 3642038570 Merlo Lauren M F Mandik Nayak Laura Cancer Immunotherapy Chapter 3 Adaptive Immunity B Cells and Antibodies London Academic Press 2 edition 2013 25 40 ISBN 978 0 12 394296 8 4 0 4 1 Dal Porto JM Gauld SB Merrell KT Mills D Pugh Bernard AE B cell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 101 Mol Immunol 2014 41 599 613 PMID 15219998 doi 10 1016 j molimm 2004 04 008 5 0 5 1 Janeway CA Jr Travers P Walport M Immunobiology The Immune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5th edition 2015 2020 07 20 ISBN 978 081534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5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3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Pier Gerland B Lyczak Jeffrey B Wetzler Lee M Immunology Infection and Immunity Washington D C ASM Press 2005 234 247 ISBN 978 1555812461 7 0 7 1 Hoehn Kenneth B Fowler Anna Lunter Gerton Pybus Oliver G The Diversity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B Cell Receptors during Infection Mol Biol Evol 2016 33 1147 57 PMC 4839220 nbsp PMID 26802217 doi 10 1093 molbev msw015 8 0 8 1 Alberts Bruc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arland Science 6th edition 2014 ISBN 978 0815344322 Wan Leo D Clark Marcus R B cell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 in lymphocyte development Immunology 2003 110 411 20 PMC 1783068 nbsp PMID 14632637 doi 10 1111 j 1365 2567 2003 01756 x B cell receptor from resting state to activated Immunology 2012 136 1 21 27 PMC 3372753 nbsp PMID 22269039 doi 10 1111 j 1365 2567 2012 03564 x Leukemia and auto immunization som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PDF Blood 1959 14 1151 8 PMID 13813891 12 0 12 1 Oncogenic potential of the B cell antigen receptor and its relevance to heavy chain diseases and other B cell neoplasias a new model Research in Immunology 1990 141 6 543 53 PMID 2284498 doi 10 1016 0923 2494 90 90022 Q 13 0 13 1 Pre B cell development in the absence of lambda 5 in 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a heavy chain disease protein Current Biology October 1995 5 10 1140 8 PMID 8548286 doi 10 1016 S0960 9822 95 00230 2 Chronic active B cell receptor signalling in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Nature January 2010 463 7277 88 92 Bibcode 2010Natur 463 88D PMC 2845535 nbsp PMID 20054396 doi 10 1038 nature08638 引文格式1维护 显示 作者 link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is driven by antigen independent cell autonomous signalling Nature September 2012 489 7415 309 12 Bibcode 2012Natur 489 309M PMID 22885698 doi 10 1038 nature11309 The B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CLL Blood August 2012 120 6 1175 84 PMC 3418714 nbsp PMID 22715122 doi 10 1182 blood 2012 02 36262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B细胞受体 amp oldid 7231384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