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配列

配列,也称分布,全称句法形态配列语法形态配列(Morphosyntactic alignment)等,语言类型学上指及物動詞施事论元主語)和受事论元(宾语)、不及物動詞的变元(主语)等在句法形态上的分类。综合语常用不同配列的屈折形态表示名词的等,而分析语则更常用語序介词

定义

句法形态配列常用以下论元符号来辨别配列:[1][2]

  • S(即 solesubject):不及物动词的变元,主賓格語言中常作主语;
  • A(即施事 agent):及物动词的施事论元,主宾格语言中常作主语;
  • P(即受事 patient,有时也用 O,即 object):及物动词的受事论元,主宾格语言中常作宾语。

这一层定义仅辨别了配价理论上的一价动词(即不及物动词)和二价动词(即及物动词)的总共三个论元之间的关系。S 是不及物动词能支配的唯一论元,在主宾格语言中常作主语,但同样是主语,它在不及物动词的不同种类里所拥有的语义角色是不同的,非作格动词的主语论元会拥有施事,而非宾格动词则会拥有受事,故这一论元也称变元。

按照论元的施事性(语义角色“施事” Agent 的性质)和指向性(语义角色“终点” Direction/Goal 的性质),以及谓语动词配价位(一价到三价动词),上面的定义还可以扩张为:[3]

  • S:一价动词(不及物动词)的唯一变元;
  • A:二价动词(及物动词)或三价动词(双及物动词)中施事性较强的论元;
  • PO:二价动词中施事性较弱的论元;
  • G:三价动词中指向性较强的论元;
  • T:三价动词中,与 P 一样施事性较弱,且指向性也较弱的论元。

不同语言往这些论元上标记语法格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故产生了不同的配列。如英语人稱代詞将 A 和 S 一同标为主格(e.g. I killed him and he died.),P 单独标作宾格(前例的 him),是为主賓格語言;巴斯克语将 P 和 S 一同标为通格,A 单独标为作格,是为作通格語言。缺乏的语言,也会在語序介詞上体现类似的配列。

配列类型

S/A/P 配列类型

主宾型

 
主宾型配列

主宾格型,也称宾格型,这种配列将 A 和 S 标记为同一格,称为主格A=S, NOM);P 单独标记为一格,称为宾格P, ACC)。[4]有时候主格不作标记,例如克丘亚语里面主格不会有任何格标记(∅),而宾格则有格标记 -ta。主宾格型语言可以把 A 降格为斜格、把 P 升格为主格,以实现被动语态。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是主宾格语言,包括英语日语

a. Pedro -∅ wañu-n.
佩德罗 -NOM 死-3SG.PST
S 主格
佩德罗死了。
b. Juan -∅ Pedro -ta wañu-či-n.
胡安 -NOM 佩德罗 -ACC 死-CAUS-3SG.PST
A 主格 P 宾格
胡安杀了佩德罗。

作通型

 
作通型配列

作通型,也称作格型,这种配列将 A 单独标记为一格,称为作格、能格或施格(A, ERG);P 和 S 标记为同一格,称为通格或绝对格(P=S, ABS)。[4]有时候通格不作标记,例如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的Nyangumarta语英语Nyangumarta_language里面通格不会有任何格标记(∅),而作格则有格标记 -lu。作通格型语言可以把 P 降格为斜格、把 A 升格为通格,以实现反被动语态。世界上约有六分之一的语言为作通格语言,比如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库尔德语藏语高加索诸语言印度-雅利安语支巴斯克语楚科奇语因纽特语玛雅语系等。

a. Partany -∅ karnti-nyi mungka-nga.
小孩 -ABS 攀爬-NFUT 树-LOC
S 通格
小孩爬上了树。
b. Mirtawa -lu kuyi -∅ kampa-rna.
女人 -ERG -ABS 烹调-NFUT
A 作格 P 通格
女人烹调了肉。

及物型

 
及物型配列

及物型,也称施受格型、双重斜格型、及物动词句中和型[5]:32,这种配列将 A 和 P 标记为同一格,称为及物格或施受格(A=P, TRA);S 单独标记为一格,称为不及物格S, INT)。及物型语言非常少见,只有鲁善语英语Rushani_dialect等3种帕米尔语言有这种配列[6][5]:36[7]:125,因为从动机来看格需要分辨及物动词句的 A 和 P,而及物型恰恰反之,使得即便存在格体系,话者仍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分辨 A 和 P。[7]例如鲁善语里面疑问代词“谁”在不及物动词句的 S 中作 čāy,而在及物动词句中,无论是 A 还是 P 都作 či

a. čāy yat?
谁.INT 来.PST
S 不及物格
谁来了?
b. či mum kitōb x̌ēyč?
谁.TRA 这本 读.PRF
A 及物格 P
谁读了这本书?
c. virōd či wunt?
你的 哥哥 谁.TRA 看见.PST
A P 及物格
你的哥哥看见了谁?

动静型

 
动静型配列

动静型,也称活格型、动作格型,这种配列中 S 的格会根据其所领有的语义角色而变化。如果 S 是施事,则与 A 标记为同一格,称为活格、施事格或动作格(SA=A, ACT);如果是受事,则与 P 标记为同一格,称为状态格、受事格或非动作格(SP=P, STA)。动静型语言典型是高加索格鲁吉亚语,在非作格动词句中,玛丽亚姆被标上跟及物动词主语一样的活格后缀 -მა (-ma),而在非宾格动词句中则被表上跟及物动词宾语一样的状态格后缀 -ი (-i)

a. მარიამ -მა წერილ -ი დაწერა.
Mariam -ma ts'eril -i dats'era
玛丽亚姆 -ACT -STA 写.PST
A 活格 P 状态格
玛丽亚姆写了信。
b. მარიამ -მა სიმღერა.
Mariam -ma simğera.
玛丽亚姆 -ACT
S 活格
玛丽亚姆在歌唱。
c. მარიამ -ი იყო თბილის -ში რევოლუცია -მდე
Mariam -i iq'o Tbilis -ši revolutsiamde -mde
玛丽亚姆 -STA 是.PST 第比利斯 -LOC 革命 -TERM
S 状态格
革命之前玛丽亚姆(住)在第比利斯。

三分型

 
三分型配列

三分型,也称作宾型, S、A、P 三方各自标记为不同的格,分别是作格A, ERG)、宾格P, ACC)和不及物格(S, INT)。例如印地语美国原住民内兹佩而塞语英语Nez Perce language澳大利亚原住民旺库马拉语英语Wangkumara language[8][9][10]

a. लड़का कल आया.
laRkaa kal aay-aa.
少年 INT 昨天 来.PST
S 不及物格
少年昨天来了。
b. लड़के ने लड़की को देखा.
laRke ne laRkii ko dekh-aa.
少年.OBL ERG 少女 ACC 看见.PST
A 斜格 作格 P 宾格
少年看见了少女。

三分型非常罕见[7]:125,因为从动机来看格只需分辨及物动词句的 A 和 P 即可,故大多数语言中 S 不需要自己独立的格,可以跟 A 或 P 任意一方作相同标记,否则格会过剩。[7]

中立型

 
中立型配列

中立型,也称直接格型,这种配列中 S、A、P 三方使用相同的格,称为直接格S=A=PDIR),有时候也作主格处理。中立型在印度-雅利安语支比较常见。大部分汉语没有格的屈折变化,亦无标记A/S/P的小词,其论元不视为拥有直接格,所以在形态角度的配列上是典型的中立型语言;英语除却人称代词的部分也属于中立型。[5]

a. 了。
CRS
S
b. 看见 张三 吗?
CRS Q
A P

P/T/G 配列类型

“给”“借”等一般为三价动词(双及物动词),其受事论元标作 T(直接宾语),基本上与二价动词的 P 相同;里面会多一个 G 论元(间接宾语)。P、T、G 之间有两种配列类型。

间接型

间接型配列将 P 和 T 标记为同一格,即宾格(P=T);G 单独标记为一格,即与格(G)。语法平面上,双及物动词的宾格论元(T)称为直接宾语,与格论元(G)称为间接宾语。

a. 田中 - 佐藤 - 殺した。
Tanaka -ga Satou -o koroshi-ta.
田中 -NOM 佐藤 -ACC 杀.PST
A 主格 P 宾格
田中杀了佐藤。
b. 木村 - 田中 - - 渡した。
Kimura -ga Takana -ni hon -o watashi-ta.
木村 -NOM 田中 -DAT -ACC 递.PST
A 主格 G 与格 T 宾格
木村把书递给了田中。

主次型

主次型英语Secundative language配列将 P 和 G 标记为同一格(P=G);T 单独标记为一格(T)。语法平面上,双及物动词的 G 论元称为主要宾语,T 论元称为次要宾语。如约鲁巴语,约鲁巴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分析语,格通过语序前置词表示;P 和 G 都没有标记,而 T 则有一个前置词 l

a. ó pa mí.
A P
他杀了我。
b. ó fún mi l'- ówó.
SEC-
l' G T
他给了我钱。

南岛型

南岛型配列,也称菲律宾型配列、焦点系统,是一类在形态学上“不寻常”的配列系统,這類配列系統没有固定的配列类型,通常混合了作通格語言主賓格語言的特性。此类配列常见于他加洛语台湾南岛语言南岛语系的语言,此外亦可見於語言學家所構擬的原始南島語中。

参见

参考文献

  1. ^ Dixon, R. M. W. (1994). Ergativ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 Comrie, Bernard. (1978). Ergativity. In W. P. Lehmann (Ed.), Syntactic typology: Studies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pp. 329–394).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3. ^ Bickel, Balthasar; Nichols, Johanna. Malchukov, A.; Spencer, A. ,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ase. Case marking and alig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04–321. 
  4. ^ 4.0 4.1 Comrie, B. (2013). Alignment of Case Marking of Full Noun Phrases. In M. S. Dryer & M. Haspelmath (Eds.), 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wals.info/chapter/9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5.2 角田太作. 世界の言語と日本語 言語類型論から見た日本語 改訂版. くろしお出版. 2009: 182–185. 
  6. ^ Payne. The decay of ergativity in Pamir languages. Lingua. 1980, (51): 86-147. 
  7. ^ 7.0 7.1 7.2 7.3 Comrie, Bernard.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Syntax and Morph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ISBN 0226114333. 
  8. ^ J. G., Breen. Wangkumara. Dixon. 1976. 
  9. ^ B. J., Blake. Case marking in Australian languages. Canberra: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 1977: 11. 
  10. ^ B., Comrie.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1: 118. 

进阶阅读

  • 柴谷方良 (2002)「言語類型論と対照研究」生越直樹編『対照言語学』(シリーズ言語科学4)東京大学出版会, 11-48.
  • Dixon, R. M. W. (1972) The Dyirbal Language of North Queens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1979) Ergativity. Language 55. 59-138.
  • Dryer, Matthew (1986) Primary objects, secondary objects, and antidative. Language 62. 808-845.
  • Payne, John R. (1980) The decay of ergativity in Pamir languages. Lingua 51. 147-186.
  • Aikhenvald, A. Y., Dixon, R. M. W., & Onishi, M. (Eds). (2001). Non-canonical Marking of Subjects and Objects. Netherlands: John Benjamins.
  • Anderson, Stephen. (1976). On the notion of subject in ergative languages. In C.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pp. 1–24).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Anderson, Stephen R. (1985).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In T. Shopen (Ed.),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Grammatical categories and the lexicon (Vol. 3, pp. 150–201).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 Chen, V. (2017). A reexamination of the Philippine-type voice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ustronesian primary-level subgroup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
  • Comrie, Bernard. (1978). Ergativity. In W. P. Lehmann (Ed.), Syntactic typology: Studies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pp. 329–394).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 Dixon, R. M. W. (1979). Ergativity. Language, 55 (1), 59–138. (Revised as Dixon 1994).
  • Dixon, R. M. W. (Ed.) (1987). Studies in ergativity. Amsterdam: North-Holland.
  • Dixon, R. M. W. (1994). Ergativ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Foley, William; & Van Valin, Robert. (1984). Functional syntax and universal gramm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Kroeger, Paul. (1993). Phrase structure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 in Tagalog. Stanford: CSLI.
  • Mallinson, Graham; & Blake, Barry J. (1981). Agent and patient marking. Language typology: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in syntax (Chap. 2, pp. 39–120). North-Holland linguistic serie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 Patri, Sylvain (2007), L'alignement syntaxique dans les langues indo-européennes d'Anatolie, (StBoT 49),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ISBN 978-3-447-05612-0
  • Plank, Frans. (Ed.). (1979). Ergativity: Towards a theory of grammatical relations. London: Academic Press.
  • Schachter, Paul. (1976). The subject in Philippine languages: Actor, topic, actor–topic, or none of the above. In C.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pp. 491–51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Schachter, Paul. (1977). Reference-related and role-related properties of subjects. In P. Cole & J. Sadock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Grammatical relations (Vol. 8, pp. 279–30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van de Visser, M. (2006). The marked status of ergativity. Netherlands: LOT Publications.
  • Wouk, F. & Ross, M. (Eds.). (2002). The history and typology of western Austronesian voice systems.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ANU Press.

配列, 也称分布, 全称句法形态或语法形态, morphosyntactic, alignment, 语言类型学上指及物動詞的施事论元, 主語, 和受事论元, 宾语, 不及物動詞的变元, 主语, 等在句法和形态上的分类, 综合语常用不同的屈折形态表示名词的格等, 而分析语则更常用語序和介词, 目录, 定义, 类型, 类型, 主宾型, 作通型, 及物型, 动静型, 三分型, 中立型, 类型, 间接型, 主次型, 南岛型, 参见, 参考文献, 进阶阅读定义, 编辑句法形态常用以下论元符号来辨别, sole, subje. 配列 也称分布 全称句法形态配列或语法形态配列 Morphosyntactic alignment 等 语言类型学上指及物動詞的施事论元 主語 和受事论元 宾语 不及物動詞的变元 主语 等在句法和形态上的分类 综合语常用不同配列的屈折形态表示名词的格等 而分析语则更常用語序和介词 目录 1 定义 2 配列类型 2 1 S A P 配列类型 2 1 1 主宾型 2 1 2 作通型 2 1 3 及物型 2 1 4 动静型 2 1 5 三分型 2 1 6 中立型 2 2 P T G 配列类型 2 2 1 间接型 2 2 2 主次型 2 3 南岛型 3 参见 4 参考文献 5 进阶阅读定义 编辑句法形态配列常用以下论元符号来辨别配列 1 2 S 即 sole 或 subject 不及物动词的变元 主賓格語言中常作主语 A 即施事 agent 及物动词的施事论元 主宾格语言中常作主语 P 即受事 patient 有时也用 O 即 object 及物动词的受事论元 主宾格语言中常作宾语 这一层定义仅辨别了配价理论上的一价动词 即不及物动词 和二价动词 即及物动词 的总共三个论元之间的关系 S 是不及物动词能支配的唯一论元 在主宾格语言中常作主语 但同样是主语 它在不及物动词的不同种类里所拥有的语义角色是不同的 非作格动词的主语论元会拥有施事 而非宾格动词则会拥有受事 故这一论元也称变元 按照论元的施事性 语义角色 施事 Agent 的性质 和指向性 语义角色 终点 Direction Goal 的性质 以及谓语动词的配价位 一价到三价动词 上面的定义还可以扩张为 3 S 一价动词 不及物动词 的唯一变元 A 二价动词 及物动词 或三价动词 双及物动词 中施事性较强的论元 P 或 O 二价动词中施事性较弱的论元 G 三价动词中指向性较强的论元 T 三价动词中 与 P 一样施事性较弱 且指向性也较弱的论元 不同语言往这些论元上标记语法格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故产生了不同的配列 如英语人稱代詞将 A 和 S 一同标为主格 e g I killed him and he died P 单独标作宾格 前例的 him 是为主賓格語言 巴斯克语将 P 和 S 一同标为通格 A 单独标为作格 是为作通格語言 缺乏格的语言 也会在語序 介詞上体现类似的配列 配列类型 编辑S A P 配列类型 编辑 主宾型 编辑 主宾型配列 主条目 主宾型配列 主宾格型 也称宾格型 这种配列将 A 和 S 标记为同一格 称为主格 A S NOM P 单独标记为一格 称为宾格 P ACC 4 有时候主格不作标记 例如克丘亚语里面主格不会有任何格标记 而宾格则有格标记 ta 主宾格型语言可以把 A 降格为斜格 把 P 升格为主格 以实现被动语态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是主宾格语言 包括英语和日语 a Pedro wanu n 佩德罗 NOM 死 3SG PSTS 主格佩德罗死了 b Juan Pedro ta wanu ci n 胡安 NOM 佩德罗 ACC 死 CAUS 3SG PSTA 主格 P 宾格胡安杀了佩德罗 作通型 编辑 作通型配列 主条目 作通型配列 作通型 也称作格型 这种配列将 A 单独标记为一格 称为作格 能格或施格 A ERG P 和 S 标记为同一格 称为通格或绝对格 P S ABS 4 有时候通格不作标记 例如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的Nyangumarta语 英语 Nyangumarta language 里面通格不会有任何格标记 而作格则有格标记 lu 作通格型语言可以把 P 降格为斜格 把 A 升格为通格 以实现反被动语态 世界上约有六分之一的语言为作通格语言 比如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 库尔德语 藏语 高加索诸语言 印度 雅利安语支 巴斯克语 楚科奇语 因纽特语 玛雅语系等 a Partany karnti nyi mungka nga 小孩 ABS 攀爬 NFUT 树 LOCS 通格小孩爬上了树 b Mirtawa lu kuyi kampa rna 女人 ERG 肉 ABS 烹调 NFUTA 作格 P 通格女人烹调了肉 及物型 编辑 及物型配列 主条目 及物型配列 及物型 也称施受格型 双重斜格型 及物动词句中和型 5 32 这种配列将 A 和 P 标记为同一格 称为及物格或施受格 A P TRA S 单独标记为一格 称为不及物格 S INT 及物型语言非常少见 只有鲁善语 英语 Rushani dialect 等3种帕米尔语言有这种配列 6 5 36 7 125 因为从动机来看格需要分辨及物动词句的 A 和 P 而及物型恰恰反之 使得即便存在格体系 话者仍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分辨 A 和 P 7 例如鲁善语里面疑问代词 谁 在不及物动词句的 S 中作 cay 而在及物动词句中 无论是 A 还是 P 都作 ci a cay yat 谁 INT 来 PSTS 不及物格谁来了 b ci mum kitōb x eyc 谁 TRA 这本 书 读 PRFA 及物格 P谁读了这本书 c ta virōd ci wunt 你的 哥哥 谁 TRA 看见 PSTA P 及物格你的哥哥看见了谁 动静型 编辑 动静型配列 主条目 动静型配列 动静型 也称活格型 动作格型 这种配列中 S 的格会根据其所领有的语义角色而变化 如果 S 是施事 则与 A 标记为同一格 称为活格 施事格或动作格 SA A ACT 如果是受事 则与 P 标记为同一格 称为状态格 受事格或非动作格 SP P STA 动静型语言典型是高加索的格鲁吉亚语 在非作格动词句中 玛丽亚姆被标上跟及物动词主语一样的活格后缀 მა ma 而在非宾格动词句中则被表上跟及物动词宾语一样的状态格后缀 ი i a მარიამ მა წერილ ი დაწერა Mariam ma ts eril i dats era玛丽亚姆 ACT 信 STA 写 PSTA 活格 P 状态格玛丽亚姆写了信 b მარიამ მა სიმღერა Mariam ma simgera 玛丽亚姆 ACT 唱S 活格玛丽亚姆在歌唱 c მარიამ ი იყო თბილის ში რევოლუცია მდეMariam i iq o Tbilis si revolutsiamde mde玛丽亚姆 STA 是 PST 第比利斯 LOC 革命 TERMS 状态格革命之前玛丽亚姆 住 在第比利斯 三分型 编辑 三分型配列 主条目 三分型配列 三分型 也称作宾型 S A P 三方各自标记为不同的格 分别是作格 A ERG 宾格 P ACC 和不及物格 S INT 例如印地语 美国原住民的内兹佩而塞语 英语 Nez Perce language 和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旺库马拉语 英语 Wangkumara language 8 9 10 a लड क कल आय laRkaa kal aay aa 少年 INT 昨天 来 PSTS 不及物格少年昨天来了 b लड क न लड क क द ख laRke ne laRkii ko dekh aa 少年 OBL ERG 少女 ACC 看见 PSTA 斜格 作格 P 宾格少年看见了少女 三分型非常罕见 7 125 因为从动机来看格只需分辨及物动词句的 A 和 P 即可 故大多数语言中 S 不需要自己独立的格 可以跟 A 或 P 任意一方作相同标记 否则格会过剩 7 中立型 编辑 中立型配列 主条目 中立型配列 中立型 也称直接格型 这种配列中 S A P 三方使用相同的格 称为直接格 S A P DIR 有时候也作主格处理 中立型在印度 雅利安语支比较常见 大部分汉语没有格的屈折变化 亦无标记A S P的小词 其论元不视为拥有直接格 所以在形态角度的配列上是典型的中立型语言 英语除却人称代词的部分也属于中立型 5 a 他 来 了 CRSSb 你 看见 张三 了 吗 CRS QA PP T G 配列类型 编辑 给 借 等一般为三价动词 双及物动词 其受事论元标作 T 直接宾语 基本上与二价动词的 P 相同 里面会多一个 G 论元 间接宾语 P T G 之间有两种配列类型 间接型 编辑 间接型配列将 P 和 T 标记为同一格 即宾格 P T G 单独标记为一格 即与格 G 语法平面上 双及物动词的宾格论元 T 称为直接宾语 与格论元 G 称为间接宾语 a 田中 が 佐藤 を 殺した Tanaka ga Satou o koroshi ta 田中 NOM 佐藤 ACC 杀 PSTA 主格 P 宾格田中杀了佐藤 b 木村 が 田中 に 本 を 渡した Kimura ga Takana ni hon o watashi ta 木村 NOM 田中 DAT 书 ACC 递 PSTA 主格 G 与格 T 宾格木村把书递给了田中 主次型 编辑 主次型 英语 Secundative language 配列将 P 和 G 标记为同一格 P G T 单独标记为一格 T 语法平面上 双及物动词的 G 论元称为主要宾语 T 论元称为次要宾语 如约鲁巴语 约鲁巴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分析语 格通过语序和前置词表示 P 和 G 都没有标记 而 T 则有一个前置词 l a o pa mi 他 杀 我A P他杀了我 b o fun mi l owo 他 给 我 SEC 钱l G T他给了我钱 南岛型 编辑 主条目 焦點系統 南岛型配列 也称菲律宾型配列 焦点系统 是一类在形态学上 不寻常 的配列系统 這類配列系統没有固定的配列类型 通常混合了作通格語言和主賓格語言的特性 此类配列常见于他加洛语 台湾南岛语言等南岛语系的语言 此外亦可見於語言學家所構擬的原始南島語中 参见 编辑一致参考文献 编辑 Dixon R M W 1994 Ergativ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mrie Bernard 1978 Ergativity In W P Lehmann Ed Syntactic typology Studies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pp 329 394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Bickel Balthasar Nichols Johanna Malchukov A Spencer A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ase Case marking and alig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04 321 4 0 4 1 Comrie B 2013 Alignment of Case Marking of Full Noun Phrases In M S Dryer amp M Haspelmath Eds 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 wals info chapter 9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0 5 1 5 2 角田太作 世界の言語と日本語 言語類型論から見た日本語 改訂版 くろしお出版 2009 182 185 Payne The decay of ergativity in Pamir languages Lingua 1980 51 86 147 7 0 7 1 7 2 7 3 Comrie Bernard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Syntax and Morph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ISBN 0226114333 J G Breen Wangkumara Dixon 1976 B J Blake Case marking in Australian languages Canberra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 1977 11 B Comrie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1 118 进阶阅读 编辑柴谷方良 2002 言語類型論と対照研究 生越直樹編 対照言語学 シリーズ言語科学4 東京大学出版会 11 48 Dixon R M W 1972 The Dyirbal Language of North Queens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Ergativity Language 55 59 138 Dryer Matthew 1986 Primary objects secondary objects and antidative Language 62 808 845 Payne John R 1980 The decay of ergativity in Pamir languages Lingua 51 147 186 Aikhenvald A Y Dixon R M W amp Onishi M Eds 2001 Non canonical Marking of Subjects and Objects Netherlands John Benjamins Anderson Stephen 1976 On the notion of subject in ergative languages In C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pp 1 24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nderson Stephen R 1985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In T Shopen Ed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Grammatical categories and the lexicon Vol 3 pp 150 201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Chen V 2017 A reexamination of the Philippine type voice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ustronesian primary level subgroup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anoa Comrie Bernard 1978 Ergativity In W P Lehmann Ed Syntactic typology Studies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pp 329 394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Dixon R M W 1979 Ergativity Language 55 1 59 138 Revised as Dixon 1994 Dixon R M W Ed 1987 Studies in ergativity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Dixon R M W 1994 Ergativ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ley William amp Van Valin Robert 1984 Functional syntax and universal gramm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oeger Paul 1993 Phrase structure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 in Tagalog Stanford CSLI Mallinson Graham amp Blake Barry J 1981 Agent and patient marking Language typology Cross linguistic studies in syntax Chap 2 pp 39 120 North Holland linguistic series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Patri Sylvain 2007 L alignement syntaxique dans les langues indo europeennes d Anatolie StBoT 49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ISBN 978 3 447 05612 0 Plank Frans Ed 1979 Ergativity Towards a theory of grammatical relations London Academic Press Schachter Paul 1976 The subject in Philippine languages Actor topic actor topic or none of the above In C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pp 491 51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chachter Paul 1977 Reference related and role related properties of subjects In P Cole amp J Sadock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Grammatical relations Vol 8 pp 279 30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van de Visser M 2006 The marked status of ergativity Netherlands LOT Publications Wouk F amp Ross M Eds 2002 The history and typology of western Austronesian voice systems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ANU Press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配列 amp oldid 7286306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