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足癣

足癬拉丁語Tinea pedis)是由皮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导致的皮癣菌病[2]。足癣是用于诊断的医学术语,其ICD-10分类代码为B35.3[3]。在华语地区常称为脚气;在英国、香港、台湾、新加坡俗称香港脚[4][5](Athlete's foot)。引起足癬的皮癣菌有多种,常見的为: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癣菌

足癬
同义词ringworm of the foot,[1] moccasin foot[2]
慢性趾间型足癬 Tinea pedis
类型體癬、foot diseases[*]皮膚病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學
ICD-111F28.2
ICD-10B35.3
ICD-9-CM110.4
DiseasesDB13122
MedlinePlus000875
eMedicinederm/470
MeSHD014008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全球約15%的人口感染足癬[2],其中男性感染人群較多,以青壯年比例較高[6],多发于摔跤运动员、高尔夫球手、大学生、军官。这些人因职业及环境因素,使足部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地方,从而招致真菌感染,多数患者会反复发作[5]。多数患者除了脚趾间的表皮鳞屑外,并无主观不适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有糜烂、红肿,伴随局部难忍刺痒的与难闻的气味[7]

足癣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一般以各种非处方(OTC)抗真菌药膏进行治疗,症状严重则需使用处方强度的药膏,少数患者甚至需要口服抗真菌药[7]。尽管有多種抗真菌药可供选择,但社会上仍存在多种偏方、验方等替代治疗措施。足癣是高度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會引起自身其它部位感染,如甲癣、手癣、股癣等,还会传播给其它人。[6]因此,足癣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8]

历史 编辑

足癣是近代社会文明带来的皮肤传染病,首次报道足癬的人是英国皮肤科医生亚瑟·惠特菲尔德Arthur Whitfield英语Arthur Whitfield),他于1908年在《柳叶刀》发表了关于足癣的论文[5]。此后又将足癣分为三个类型 [9]。他发明的惠氏脚气膏英语Whitfield's ointment或惠氏脚气水都是公认的足癣治疗配方,临床应用经久不衰。但在1900年代之前,肆虐人类的皮癣菌病是儿童的头癣Favus英语Favus,俗称黄癣或秃疮),主要的研究与治疗基地在法国,涌现了首批皮肤真菌学大师如大卫·格鲁比(David Gruby英语David Gruby)、雷蒙德·萨布罗等,他们当时的主要治疗措施是X-线。足癬在萨布罗时代及之前还是个罕見疾病。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间,英美在法国作战,很多英美軍人都患上了股癣(Tinea cruris),又称腹股沟痒 (Groin itch)或 Dhobi itch,同时这些军人患足癣、手癣。1916年,兩名美國軍醫 Oliver Ormsby 和 James Mitchell 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文章,阐述軍人的手癬与足癬問題,认为与法國氣候較潮濕及長期穿軍靴又不能換襪有关。[5]

病名 编辑

“运动员脚”由美国医师查尔斯·帕布斯特(Charles Pabst)[10]于1928年提出,他指出当时全美應該有超過一千萬人患足癬,而當中75% 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感染。當時美國人已经比较富裕,享用現代康體設施,帕布斯特指出在泳池、高爾夫球會和體育會的更衣室,十之有九都有足癬。因为足癣是在這些設施潮濕的地面中互相傳染,所以就叫作“运动员脚”。到了1930年代,很多愛到體育館锻炼的年輕人,特别是大学生都染上足癬,美國開始出現校园、社區范围的傳播。1931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一篇研究指,紐約州大約有一半成人染病,在加州和墨西哥邊境的情況更嚴重。1932年洛杉磯奧運会,醫學家还特制消毒藥水供运动员足浴,以防運動員染病[5]。因此,可以说,至1930年底,皮肤癣菌病完成了从头到脚的转移。

關於“香港腳”這個名稱的流傳眾說紛紜。根據英国医学史家Homei博士对足癣史的考证,香港腳一词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英国军队在东南亚香港新加坡一带作战,由於這些地方天氣十分潮濕悶熱,穿著長靴的官兵染上了足癣,由於歐洲醫生並沒有見過這種病,就認為這是在這些地區發生的流行病。在香港染上的足癣叫“香港脚”(Hong Kong foot),在新加坡染上的叫“新加坡脚”(Singapore foot),在上海染上的叫“上海脚”(Shanghai foot)[5]。当时,当地的居民并不罹患足癣,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通常是赤脚或穿著透气性較好的拖鞋涼鞋,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地方还没有出现当时在美国的健身设施,所以不會接觸到潮濕並帶菌的地面。

病因 编辑

當皮膚一直保持在潮濕的狀況,表皮尤其是腳掌最容易孳生真菌,當真菌大量繁殖並入侵皮層,便誘發足癬。

腳掌潮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腳掌容易出汗;洗澡游泳後沒有把腳掌特別是趾縫擦乾;穿著包得很緊的鞋子如高筒運動鞋;穿著吸汗力差或透氣不佳的襪子;身處炎熱或潮濕的環境。

許多不同的皮癣菌都會感染足癬[11],包括表皮癬菌毛癬菌屬小孢癬菌[6]。足癬一般透過接觸感染部位或是碰觸環境中的癬菌傳播[11],像游泳池及沐浴間都是常見有癬菌的區域[12]。足癬也可能透過其他動物傳播[13]

临床表现 编辑

按照临床表现,在Whitfield分型的基础上 [9],将足癣分为四个类型:慢性趾间型足癣、慢性足底型足癣、急性溃疡性足癣和囊泡型足癣[11][14]

1. 慢性趾间型足癣是指皮损局限在脚趾之间的皮癣菌病,最常见的部位是在第四和第五趾之间[11]。非运动员的致病菌多为红色毛癣菌,患者除了趾间局部皮损外一般无瘙痒等主观症状。皮损主要是表皮鳞屑,可为多层鳞屑。如果足部长期处在潮湿环境或在水中浸泡,鳞屑会变软、发白。[15]

2. 急性溃疡型足癣也是皮损局限在脚趾之间的皮癣菌病,但通常发生在名副其实的运动员,多由下颔毛癣菌引起。患者有刺痛甚至烧灼感等症状。趾间皮肤红肿、软化、糜烂、皲裂或结痂,皮损境界清楚,周边有鳞屑。由于继发细菌感染患足会有难闻的气味。[15]

3. 慢性足底型足癣又称莫卡辛脚(Moccacin foot),皮损主要在足底及边缘,范围酷似莫卡辛鞋所覆盖的皮肤区域。因为致病菌多为红色毛癣菌,患者大多无主观症状。受损皮肤仅表现轻微红斑、表皮鳞屑,足底表面有粉状物覆盖,这些粉状物是破碎的过度角化的表皮。尤其在中年女性,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脚后跟,皮肤粗糙,感觉若砂纸,很难与牛皮癣、湿疹、老茧区别。[9][11]

4. 囊泡型足癣是由下颔毛癣菌引起的足部皮癣菌病,通常发生在脚底皮肤。其特征是在红肿皮损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发痒的水泡和囊泡[8]。按照定义,囊泡小于5–10 mm,大泡大于5–10 mm。这种脚癣亚型通常并发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5]

诊断 编辑

足癣患者通常都有明顯病徵。[7]医生一般依据症狀及體徵進行診斷,也可以用微生物培養英语Microbial culture,或是用顯微鏡觀察菌絲判斷[6]

 
培养出的足癬霉菌,显微观

治疗 编辑

一般使用抗真菌药,如咪康唑(mi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萘芬(又称兰美抒,terbinafine)等治疗;另外局部外用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外用药很多时候不能彻底治愈足癣,特别是很多病人把瘙痒减轻误以为治愈,自行停止用药。治疗期间,病人换下来的袜子、内衣和床上用品应用热水(60℃以上)烫洗,以减少传染可能。[16]

預防 编辑

足癬最容易在黑暗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感染。所以在公共浴池、淋浴間、桑拿等潮濕的環境,應該穿著拖鞋,避免赤腳。保持腳部乾燥,洗澡後要完整擦乾爽。預防方法就是避免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子,不讓腳指甲過長,並每天更換襪子[6][13]。一旦感染後,雙腳需保持乾爽而且穿著涼鞋對疾病的治療是有幫助的[1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olognia, Jean; Jorizzo, Joseph L; Rapini, Ronald P. . St. Louis, Mo.: Mosby/Elsevier. 2008: 1135 [2020-12-18]. ISBN 978-1-4160-2999-1. OCLC 2123998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英语). 
  2. ^ 2.0 2.1 2.2 Bell-Syer, Sally EM; Khan, Sameena M; Torgerson, David J. Cochrane Skin Group , 编. Oral treatments for fungal infections of the skin of the foot.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10-17. PMC 7144818 . PMID 23076898. doi:10.1002/14651858.CD003584.pub2 (英语). 
  3. ^ ICD-10 Version:2015. .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4. ^ 卓健醫療. 香港腳. [2020-03-19]. (原始内容于2020-03-27). 
  5. ^ 5.0 5.1 5.2 5.3 5.4 5.5 Homei, A.; Worboys, M. . Springer. 2013-11-11: 44 [2016-06-09]. ISBN 978-1-137-377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英语). 
  6. ^ 6.0 6.1 6.2 6.3 6.4 Kaushik, Neha; Pujalte, George G. A.; Reese, Stephanie T. . Primary Care. 2015-12, 42 (4): 501–516 [2020-12-18]. ISSN 1558-299X. PMID 26612371. doi:10.1016/j.pop.2015.08.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7. ^ 7.0 7.1 7.2 Denise M. Aaron. .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8. ^ 8.0 8.1 Moriarty, Blaithin; Hay, Roderick; Morris-Jones, Rachael. .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12-07-10, 345: e4380 [2020-12-18]. ISSN 1756-1833. PMID 22782730. doi:10.1136/bmj.e43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9. ^ 9.0 9.1 9.2 Whitfield, Arthur (1921). .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8). 
  10. ^ 纽约时报. .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Hygiene-related Diseases. CDC. December 24, 2009 [24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于2016-01-30). 
  12. ^ Hawkins, Danielle M.; Smidt, Aimee C. .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4-04, 61 (2): 443–455 [2020-12-18]. ISSN 1557-8240. PMID 24636655. doi:10.1016/j.pcl.2013.12.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13. ^ 13.0 13.1 People at Risk for Ringworm. CDC. December 6, 2015 [2016-06-09]. (原始内容于2016-09-07). 
  14. ^ Symptoms of Ringworm. CDC. December 6, 2015 [24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于2016-01-20). 
  15. ^ 15.0 15.1 15.2 Tlougan, Brook E.; Mancini, Anthony J.; Mandell, Jenny A.; Cohen, David E.; Sanchez, Miguel R. Skin Conditions in Figure Skaters, Ice-Hockey Players and Speed Skaters: Part II – Cold-Induced,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ermatoses. Sports Medicine. 2011-11, 41 (11). ISSN 0112-1642. PMID 21985216. S2CID 20771331. doi:10.2165/11592190-000000000-00000 (英语). 
  16. ^ Ghannoum, Mahmoud; Perfect, John R. . CRC Press. 2016-04-19: 258 [2016-06-09]. ISBN 978-0-8493-878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英语). 

来源 编辑

  • Tinea Pedis: Background, Pathophysiology, Epidemi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腳的由來──中國歷史上的香港腳與腳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足癣,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脚气病, 足癬, 拉丁語, tinea, pedis, 是由皮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导致的皮癣菌病, 是用于诊断的医学术语, 其icd, 10分类代码为b35, 在华语地区常称为脚气, 在英国, 香港, 台湾, 新加坡俗称香港脚, athlete, foot, 引起足癬的皮癣菌有多种, 常見的为, 毛癣菌, 表皮癣菌, 小孢癣菌, 足癬同义词ringworm, foot, mo.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脚气病 足癬 拉丁語 Tinea pedis 是由皮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导致的皮癣菌病 2 足癣是用于诊断的医学术语 其ICD 10分类代码为B35 3 3 在华语地区常称为脚气 在英国 香港 台湾 新加坡俗称香港脚 4 5 Athlete s foot 引起足癬的皮癣菌有多种 常見的为 毛癣菌 表皮癣菌 小孢癣菌 足癬同义词ringworm of the foot 1 moccasin foot 2 慢性趾间型足癬 Tinea pedis类型體癬 foot diseases 皮膚病 疾病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傳染病學ICD 111F28 2ICD 10B35 3ICD 9 CM110 4DiseasesDB13122MedlinePlus000875eMedicinederm 470MeSHD014008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全球約15 的人口感染足癬 2 其中男性感染人群較多 以青壯年比例較高 6 多发于摔跤运动员 高尔夫球手 大学生 军官 这些人因职业及环境因素 使足部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地方 从而招致真菌感染 多数患者会反复发作 5 多数患者除了脚趾间的表皮鳞屑外 并无主观不适症状 但部分患者可能有糜烂 红肿 伴随局部难忍刺痒的与难闻的气味 7 足癣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一般以各种非处方 OTC 抗真菌药膏进行治疗 症状严重则需使用处方强度的药膏 少数患者甚至需要口服抗真菌药 7 尽管有多種抗真菌药可供选择 但社会上仍存在多种偏方 验方等替代治疗措施 足癣是高度传染性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 不但會引起自身其它部位感染 如甲癣 手癣 股癣等 还会传播给其它人 6 因此 足癣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 8 目录 1 历史 2 病名 3 病因 4 临床表现 5 诊断 6 治疗 7 預防 8 参考文献 8 1 来源历史 编辑足癣是近代社会文明带来的皮肤传染病 首次报道足癬的人是英国皮肤科医生亚瑟 惠特菲尔德 Arthur Whitfield 英语 Arthur Whitfield 他于1908年在 柳叶刀 发表了关于足癣的论文 5 此后又将足癣分为三个类型 9 他发明的惠氏脚气膏 英语 Whitfield s ointment 或惠氏脚气水都是公认的足癣治疗配方 临床应用经久不衰 但在1900年代之前 肆虐人类的皮癣菌病是儿童的头癣 Favus 英语 Favus 俗称黄癣或秃疮 主要的研究与治疗基地在法国 涌现了首批皮肤真菌学大师如大卫 格鲁比 David Gruby 英语 David Gruby 雷蒙德 萨布罗等 他们当时的主要治疗措施是X 线 足癬在萨布罗时代及之前还是个罕見疾病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间 英美在法国作战 很多英美軍人都患上了股癣 Tinea cruris 又称腹股沟痒 Groin itch 或 Dhobi itch 同时这些军人患足癣 手癣 1916年 兩名美國軍醫 Oliver Ormsby 和 James Mitchell 在 美國醫學會雜誌 發表文章 阐述軍人的手癬与足癬問題 认为与法國氣候較潮濕及長期穿軍靴又不能換襪有关 5 病名 编辑 运动员脚 由美国医师查尔斯 帕布斯特 Charles Pabst 10 于1928年提出 他指出当时全美應該有超過一千萬人患足癬 而當中75 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感染 當時美國人已经比较富裕 享用現代康體設施 帕布斯特指出在泳池 高爾夫球會和體育會的更衣室 十之有九都有足癬 因为足癣是在這些設施潮濕的地面中互相傳染 所以就叫作 运动员脚 到了1930年代 很多愛到體育館锻炼的年輕人 特别是大学生都染上足癬 美國開始出現校园 社區范围的傳播 1931年 美國醫學會雜誌 一篇研究指 紐約州大約有一半成人染病 在加州和墨西哥邊境的情況更嚴重 1932年洛杉磯奧運会 醫學家还特制消毒藥水供运动员足浴 以防運動員染病 5 因此 可以说 至1930年底 皮肤癣菌病完成了从头到脚的转移 關於 香港腳 這個名稱的流傳眾說紛紜 根據英国医学史家Homei博士对足癣史的考证 香港腳一词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英国军队在东南亚 香港 新加坡一带作战 由於這些地方天氣十分潮濕悶熱 穿著長靴的官兵染上了足癣 由於歐洲醫生並沒有見過這種病 就認為這是在這些地區發生的流行病 在香港染上的足癣叫 香港脚 Hong Kong foot 在新加坡染上的叫 新加坡脚 Singapore foot 在上海染上的叫 上海脚 Shanghai foot 5 当时 当地的居民并不罹患足癣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通常是赤脚或穿著透气性較好的拖鞋或涼鞋 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地方还没有出现当时在美国的健身设施 所以不會接觸到潮濕並帶菌的地面 病因 编辑當皮膚一直保持在潮濕的狀況 表皮尤其是腳掌最容易孳生真菌 當真菌大量繁殖並入侵皮層 便誘發足癬 腳掌潮濕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 腳掌容易出汗 洗澡或游泳後沒有把腳掌特別是趾縫擦乾 穿著包得很緊的鞋子如高筒運動鞋 穿著吸汗力差或透氣不佳的襪子 身處炎熱或潮濕的環境 許多不同的皮癣菌都會感染足癬 11 包括表皮癬菌 毛癬菌屬及小孢癬菌等 6 足癬一般透過接觸感染部位或是碰觸環境中的癬菌傳播 11 像游泳池及沐浴間都是常見有癬菌的區域 12 足癬也可能透過其他動物傳播 13 临床表现 编辑按照临床表现 在Whitfield分型的基础上 9 将足癣分为四个类型 慢性趾间型足癣 慢性足底型足癣 急性溃疡性足癣和囊泡型足癣 11 14 1 慢性趾间型足癣是指皮损局限在脚趾之间的皮癣菌病 最常见的部位是在第四和第五趾之间 11 非运动员的致病菌多为红色毛癣菌 患者除了趾间局部皮损外一般无瘙痒等主观症状 皮损主要是表皮鳞屑 可为多层鳞屑 如果足部长期处在潮湿环境或在水中浸泡 鳞屑会变软 发白 15 2 急性溃疡型足癣也是皮损局限在脚趾之间的皮癣菌病 但通常发生在名副其实的运动员 多由下颔毛癣菌引起 患者有刺痛甚至烧灼感等症状 趾间皮肤红肿 软化 糜烂 皲裂或结痂 皮损境界清楚 周边有鳞屑 由于继发细菌感染患足会有难闻的气味 15 3 慢性足底型足癣又称莫卡辛脚 Moccacin foot 皮损主要在足底及边缘 范围酷似莫卡辛鞋所覆盖的皮肤区域 因为致病菌多为红色毛癣菌 患者大多无主观症状 受损皮肤仅表现轻微红斑 表皮鳞屑 足底表面有粉状物覆盖 这些粉状物是破碎的过度角化的表皮 尤其在中年女性 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脚后跟 皮肤粗糙 感觉若砂纸 很难与牛皮癣 湿疹 老茧区别 9 11 4 囊泡型足癣是由下颔毛癣菌引起的足部皮癣菌病 通常发生在脚底皮肤 其特征是在红肿皮损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发痒的水泡和囊泡 8 按照定义 囊泡小于5 10 mm 大泡大于5 10 mm 这种脚癣亚型通常并发化脓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5 诊断 编辑足癣患者通常都有明顯病徵 7 医生一般依据症狀及體徵進行診斷 也可以用微生物培養 英语 Microbial culture 或是用顯微鏡觀察菌絲判斷 6 nbsp 培养出的足癬霉菌 显微观治疗 编辑一般使用抗真菌药 如咪康唑 miconazole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特比萘芬 又称兰美抒 terbinafine 等治疗 另外局部外用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 外用药很多时候不能彻底治愈足癣 特别是很多病人把瘙痒减轻误以为治愈 自行停止用药 治疗期间 病人换下来的袜子 内衣和床上用品应用热水 60 以上 烫洗 以减少传染可能 16 預防 编辑足癬最容易在黑暗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感染 所以在公共浴池 淋浴間 桑拿等潮濕的環境 應該穿著拖鞋 避免赤腳 保持腳部乾燥 洗澡後要完整擦乾爽 預防方法就是避免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子 不讓腳指甲過長 並每天更換襪子 6 13 一旦感染後 雙腳需保持乾爽而且穿著涼鞋對疾病的治療是有幫助的 11 参考文献 编辑 Bolognia Jean Jorizzo Joseph L Rapini Ronald P Dermatology St Louis Mo Mosby Elsevier 2008 1135 2020 12 18 ISBN 978 1 4160 2999 1 OCLC 2123998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1 英语 2 0 2 1 2 2 Bell Syer Sally EM Khan Sameena M Torgerson David J Cochrane Skin Group 编 Oral treatments for fungal infections of the skin of the foot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10 17 PMC 7144818 nbsp PMID 23076898 doi 10 1002 14651858 CD003584 pub2 英语 ICD 10 Version 2015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ICD 10 2015 WHO Version for 2015 2021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07 卓健醫療 香港腳 2020 03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7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Homei A Worboys M Fungal Disease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1850 2000 Mycoses and Modernity Springer 2013 11 11 44 2016 06 09 ISBN 978 1 137 37702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30 英语 6 0 6 1 6 2 6 3 6 4 Kaushik Neha Pujalte George G A Reese Stephanie T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s Primary Care 2015 12 42 4 501 516 2020 12 18 ISSN 1558 299X PMID 26612371 doi 10 1016 j pop 2015 08 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6 7 0 7 1 7 2 Denise M Aaron Tinea Pedis Athlete s Foot 2021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2 8 0 8 1 Moriarty Blaithin Hay Roderick Morris Jones Rachae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inea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12 07 10 345 e4380 2020 12 18 ISSN 1756 1833 PMID 22782730 doi 10 1136 bmj e43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4 9 0 9 1 9 2 Whitfield Arthur 1921 A handbook of skin diseases and their treatment 2n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2021 02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28 纽约时报 CHARLES F PABST HEALTH CRUSADER April 16 1971 Page40 2021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4 11 0 11 1 11 2 11 3 11 4 11 5 Hygiene related Diseases CDC December 24 2009 24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30 Hawkins Danielle M Smidt Aimee C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4 04 61 2 443 455 2020 12 18 ISSN 1557 8240 PMID 24636655 doi 10 1016 j pcl 2013 12 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03 13 0 13 1 People at Risk for Ringworm CDC December 6 2015 2016 06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9 07 Symptoms of Ringworm CDC December 6 2015 24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20 15 0 15 1 15 2 Tlougan Brook E Mancini Anthony J Mandell Jenny A Cohen David E Sanchez Miguel R Skin Conditions in Figure Skaters Ice Hockey Players and Speed Skaters Part II Cold Induced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ermatoses Sports Medicine 2011 11 41 11 ISSN 0112 1642 PMID 21985216 S2CID 20771331 doi 10 2165 11592190 000000000 00000 英语 Ghannoum Mahmoud Perfect John R Antifungal Therapy CRC Press 2016 04 19 258 2016 06 09 ISBN 978 0 8493 8786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30 英语 来源 编辑 Tinea Pedis Background Pathophysiology Epidemiolog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腳的由來 中國歷史上的香港腳與腳氣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足癣 amp oldid 7993905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