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肇論

肇論》,後秦僧肇作,闡釋諸法無自性、不可得之妙理,全書分為五部份〈宗本義〉、〈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附〈劉遺民書問〉及〈答劉遺民書〉)、〈涅槃無名論〉。

《肇論》
徐梵澄英译本所据之线装本《肇论》
作者後秦僧肇(384年—414年)著
语言中文
主题中觀三論宗
發行信息
出版地中國

內容

僧肇好清談,早年師從鳩摩羅什,著作甚多,以《肇论》最为出名。肇论一词最早见于惠达《肇论疏》,事實上是由《宗本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所組成[1]

黄忏华在《僧肇》一文稱:“《宗本义》从缘生无性谈实相,《不真空论》从立处皆真谈本体,《物不迁论》依即动即静谈体用一如,《般若无知论》谈体用的关系,都是有所发挥而互相联系之作”。一般而言,《般若无知论》讲“智空”,《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讲“法空”,《涅槃无名论》讲“智法俱同一空”的“果空”,僧肇被喻為“解空”第一[2]

〈宗本義〉,就文義、句法及內容而論,疑非僧肇手筆[3]。〈涅槃無名論〉亦見疑,湯用彤方立天石峻等人皆以〈涅槃無名論〉是偽作,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下:“《涅槃無名論》頗有疑點,或非僧肇所作。” 不過,橫超慧日著〈涅槃無名論及其背景〉,徐文明著〈涅槃無名論真偽辨〉,提出相反的論據,認定此論確爲僧肇晚年之作。對其真偽學術界看法不一。

今本《肇論》篇次為〈不遷〉、〈不真〉、〈無知〉、〈無名〉。現存惠達《肇論疏》的篇次為〈無名〉、〈不真〉、〈無知〉、〈不遷〉,不過依惠達註文中所述,其次序應為〈無名〉、〈無知〉、〈不遷〉、〈不真〉,今本蓋於傳抄中產生錯亂[4]。而按照《高僧傳》,其撰寫年代依序為〈無知〉、〈不遷〉、〈不真〉、〈無名〉。

註解

現存的古代註解有南北朝惠達《肇論疏》二卷[4]唐朝元康(三論宗)《肇论疏》三卷。宋朝淨源華嚴宗)《肇論中吳集解》三卷[5]及《肇論集解令模鈔》二卷,圓義遵式(雲門宗)作《肇論注疏》六卷[6],悟初道全《夢庵和尚節釋肇論》二卷。元朝文才華嚴宗)有《肇論新疏》三卷和《肇论新疏游刃》三卷。明朝憨山德清《肇論略注》六卷。

明末有關《肇論》的研究,集中於〈物不遷論〉之論辯,乃起因於憨山與鎮澄討論清涼澄觀〈物不遷論〉之評論而起。相關著作有空印鎮澄《物不遷正量論》,蓮池祩宏竹窗隨筆·物不遷論駁》,幻居真界《物不遷論辯解》、道衡《物不遷正量論證》、憨山德清《肇論略注》等。

現代註釋有單培根(1917—1995)的《肇論淺釋》,刊登於《內明》、張春波的《肇論校釋》,中華書局出版。

影響

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說,很明顯是受到老莊玄學等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人们对般若性空学说的理解,多流于片面,不夠精確。《肇论》是佛学中國化的代表作,結合了中國的老子莊子思想,又以《维摩》、《般若》、《三論》为宗。僧肇的佛学思想都是围绕着解般若学的“空”展开的。《肇論》以般若中道之觀點來闡述大乘佛教“般若性空”的思想,批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即色和心无三家[7]隐士刘遗民对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极为推崇,弘始十二年(410年)刘遗民致函僧肇稱“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殷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心方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8]

僧肇的《肇论》是在佛教的基础上对玄佛合流進行批判,一方面將玄學的成就推展至高峰,一另方面又标志着玄佛合流的终结,從此老莊思想在佛學中徹底消失,中原高僧多不願再附會於老莊。

南朝宋明帝时期,陆澄编有《法论目录》,著录《肇论》四篇,《不真空论》归于“法性集”、《涅槃无名论》归于“觉性集”、《般若无知论》归于“般若集”、《物不迁论》归于“物理集”。慧晈撰《高僧传》,介紹僧肇的生平,大量引用《涅槃无名论》。

參見

注釋

  1. ^ 陈小招提寺慧达著《肇论序》曰:“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
  2. ^ 《高僧传》載,鳩摩羅什称:“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
  3. ^ 蔡纓勳. 〔肇論〕. 教育大辭書. 
  4. ^ 4.0 4.1 謝如柏. 惠達《肇論疏》的般若思想. 臺大中文學報. 2020. 
  5. ^ 《肇論吳中集解》是淨源依中吳祕思之稿增刪而成
  6. ^ 杨玉飞; 张文良. 遵式《注肇论疏》的历史定位. 佛學研究. 2021, 1. 
  7. ^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4~195页
  8. ^ 高僧传》卷第六

外部連結

  • 塚本善隆著,邱敏捷譯:〈《肇論》在佛教史上的意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牧田諦亮著,釋依觀譯:〈關於肇論之流傳(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牧田諦亮著,釋依觀譯:〈關於肇論之流傳(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江燦騰:〈晚明〈物不遷論〉的諍辯研究─諸家的意見與空印鎮澄的答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肇論, 後秦僧肇作, 闡釋諸法無自性, 不可得空之妙理, 全書分為五部份, 宗本義, 物不遷論, 不真空論, 般若無知論, 劉遺民書問, 答劉遺民書, 涅槃無名論, 徐梵澄英译本所据之线装本, 肇论, 作者後秦僧肇, 384年, 414年, 著语言中文主题中觀, 三論宗發行信息出版地中國, 目录, 內容, 註解, 影響, 參見, 注釋, 外部連結內容, 编辑僧肇好清談, 早年師從鳩摩羅什, 著作甚多, 肇论, 最为出名, 肇论一词最早见于惠达, 肇论疏, 事實上是由, 宗本义, 物不迁论, 不真空论, 般若无知论,. 肇論 後秦僧肇作 闡釋諸法無自性 不可得空之妙理 全書分為五部份 宗本義 物不遷論 不真空論 般若無知論 附 劉遺民書問 及 答劉遺民書 涅槃無名論 肇論 徐梵澄英译本所据之线装本 肇论 作者後秦僧肇 384年 414年 著语言中文主题中觀 三論宗發行信息出版地中國 目录 1 內容 2 註解 3 影響 4 參見 5 注釋 6 外部連結內容 编辑僧肇好清談 早年師從鳩摩羅什 著作甚多 以 肇论 最为出名 肇论一词最早见于惠达 肇论疏 事實上是由 宗本义 物不迁论 不真空论 般若无知论 涅槃无名论 所組成 1 黄忏华在 僧肇 一文稱 宗本义 从缘生无性谈实相 不真空论 从立处皆真谈本体 物不迁论 依即动即静谈体用一如 般若无知论 谈体用的关系 都是有所发挥而互相联系之作 一般而言 般若无知论 讲 智空 不真空论 和 物不迁论 讲 法空 涅槃无名论 讲 智法俱同一空 的 果空 僧肇被喻為 解空 第一 2 宗本義 就文義 句法及內容而論 疑非僧肇手筆 3 涅槃無名論 亦見疑 湯用彤 方立天 石峻等人皆以 涅槃無名論 是偽作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下 涅槃無名論 頗有疑點 或非僧肇所作 不過 橫超慧日著 涅槃無名論及其背景 徐文明著 涅槃無名論真偽辨 提出相反的論據 認定此論確爲僧肇晚年之作 對其真偽學術界看法不一 今本 肇論 篇次為 不遷 不真 無知 無名 現存惠達 肇論疏 的篇次為 無名 不真 無知 不遷 不過依惠達註文中所述 其次序應為 無名 無知 不遷 不真 今本蓋於傳抄中產生錯亂 4 而按照 高僧傳 其撰寫年代依序為 無知 不遷 不真 無名 註解 编辑現存的古代註解有南北朝惠達 肇論疏 二卷 4 唐朝元康 三論宗 肇论疏 三卷 宋朝淨源 華嚴宗 肇論中吳集解 三卷 5 及 肇論集解令模鈔 二卷 圓義遵式 雲門宗 作 肇論注疏 六卷 6 悟初道全 夢庵和尚節釋肇論 二卷 元朝文才 華嚴宗 有 肇論新疏 三卷和 肇论新疏游刃 三卷 明朝憨山德清 肇論略注 六卷 明末有關 肇論 的研究 集中於 物不遷論 之論辯 乃起因於憨山與鎮澄討論清涼澄觀 物不遷論 之評論而起 相關著作有空印鎮澄 物不遷正量論 蓮池祩宏 竹窗隨筆 物不遷論駁 幻居真界 物不遷論辯解 道衡 物不遷正量論證 憨山德清 肇論略注 等 現代註釋有單培根 1917 1995 的 肇論淺釋 刊登於 內明 張春波的 肇論校釋 中華書局出版 影響 编辑佛教般若学 六家七宗 之說 很明顯是受到老莊玄學等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 人们对般若性空学说的理解 多流于片面 不夠精確 肇论 是佛学中國化的代表作 結合了中國的老子與莊子思想 又以 维摩 般若 三論 为宗 僧肇的佛学思想都是围绕着解般若学的 空 展开的 肇論 以般若中道之觀點來闡述大乘佛教 般若性空 的思想 批六家七宗中的本无 即色和心无三家 7 隐士刘遗民对僧肇的 般若无知论 极为推崇 弘始十二年 410年 刘遗民致函僧肇稱 才运清俊 旨中沈允 推步圣文 婉然有归 披味殷勤 不能释手 真可谓浴心方渊 悟怀绝冥之肆 穷尽精巧 无所间然 8 僧肇的 肇论 是在佛教的基础上对玄佛合流進行批判 一方面將玄學的成就推展至高峰 一另方面又标志着玄佛合流的终结 從此老莊思想在佛學中徹底消失 中原高僧多不願再附會於老莊 南朝宋明帝时期 陆澄编有 法论目录 著录 肇论 四篇 不真空论 归于 法性集 涅槃无名论 归于 觉性集 般若无知论 归于 般若集 物不迁论 归于 物理集 慧晈撰 高僧传 介紹僧肇的生平 大量引用 涅槃无名论 參見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肇論三論宗 中觀學派注釋 编辑 陈小招提寺慧达著 肇论序 曰 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 宗本 物不迁 等四论 高僧传 載 鳩摩羅什称 秦人解空第一者 僧肇其人也 蔡纓勳 肇論 教育大辭書 4 0 4 1 謝如柏 惠達 肇論疏 的般若思想 臺大中文學報 2020 肇論吳中集解 是淨源依中吳祕思之稿增刪而成 杨玉飞 张文良 遵式 注肇论疏 的历史定位 佛學研究 2021 1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194 195页 高僧传 卷第六外部連結 编辑塚本善隆著 邱敏捷譯 肇論 在佛教史上的意義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牧田諦亮著 釋依觀譯 關於肇論之流傳 上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牧田諦亮著 釋依觀譯 關於肇論之流傳 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江燦騰 晚明 物不遷論 的諍辯研究 諸家的意見與空印鎮澄的答辯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肇論 amp oldid 713045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