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綏遠省 (中華民國)

綏遠省蒙古语ᠰᠦᠶᠶᠤᠸᠠᠨ
ᠮᠮᠣᠵᠢ
),簡稱,為中華民國塞北四省之一,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廢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省
ᠰᠦᠶᠶᠤᠸᠠᠨ
ᠮᠮᠣᠵᠢ
 中華民國的省
1928年-1949年

首府歸綏市
面积 
• 
329,397平方公里(127,181平方英里)
人口 
• 
1718089
歷史 
• 成立
1928年
• 废除
1949年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東戈壁省南戈壁省

省名由來

清朝時綏遠屬漠南蒙古,因設有綏遠城將軍駐守此地,故名。

管轄範圍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綏遠省地圖

全省轄境相當於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大部(化德县商都县除外)。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底全省土地面積為32萬9,397.19平方公里。東接察哈爾省山西省,北鄰蒙古地方,西界寧夏省,南接陝西省

地理

全省以高原為主體,可分三部分:

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主要是戈壁沙漠,富含礦藏,著名的礦都白雲鄂博即位於此。中部有黃河貫通而過,形成河套地區,分前套跟後套,是精華區,包頭歸綏等大城市多在此區。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為主體,成吉思汗陵位在此區。

人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216萬6,513人,下半年統計為222萬9,945人。

歷史沿革

清朝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因設有綏遠將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雍正元年(1723年)设立归化城厅。雍正三年(1725年)拨归化厅由朔平府管辖。乾隆元年(1736年),增设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三厅。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绥远城。乾隆六年(1741年),再设萨拉齐厅,连同上述四厅都划归新置的山西分巡归绥兵备道(简称归绥道)管辖。乾隆十年(1745年),大同府在察哈尔右翼设丰镇厅朔平府也在察哈尔右翼设宁远厅(凉城)。光绪十年(1884年),这两厅拨划给归绥道管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归化城厅分支出武川厅萨拉齐厅分支出五原厅东胜厅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网罗人才,对参加辛亥革命的第20镇统制张绍曾并不放心,仅给他一个混成营的卫队,派任绥远将军(不再称绥远城将军)。张绍曾于民国元年(1912年)十月十四日(壬子年九月十九日)莅任视事,废厅改县,厅同知称县知事,撤归绥道改为归绥观察使衙门。民国三年(1914年)1月,袁世凱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便大力推行民政統治制度,分別在內蒙古劃置3个特別區(熱河、察哈爾、綏遠).绥远特别区与山西分治。除丰镇宁远等绥东五县划给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外,归(绥)、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八县,及歸化城土默特左二旗,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两盟十三旗,统归绥远将军管辖。1914年1月,绥远将军改称绥远都统

针对外蒙古独立,绥远将军张绍曾按照袁世凯制定的“先稳定内蒙各旗,再解决外蒙问题”的决策,用武力把乌、伊两盟盟长请到归化城,召开了“西盟会议”,取得了“联合东蒙,反对库伦”的共识。并把绥远城八旗满兵,土默特蒙古兵,原归绥道的后路巡防队,及添练巡防队、垦务巡防队和他带来的混成卫队营,合编为绥远第一、第二两个混成旅,任将军署参谋长朱泮藻兼晋北(防蒙)中路司令,统一指挥该两旅并与驰防包头的晋北(防蒙)西路军司令孔庚,驻大同的晋北(防蒙)东路军司令陈希义(晋北镇守使)各部,与外蒙独立军激烈战斗,于民国三年(1914年)7月取得了全线胜利。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恢复了“七七事变”前的县政区划。並恢復「歸綏」舊稱。

1949年1月,在北平和平解放後,綏遠省成為國民黨於華北最後一個統治的省份。隨後,共產黨方與傅作義董其武等人商討和平解放綏遠的方法。期間,綏遠處於未解放區及解放軍化,但又繼續以中華民國名號管治的模棱兩可狀態,因此中共不便提供財政支援。而廣州民國政府則削減對綏的糧餉,但依然爭取綏遠。1949年3月,成立綏遠問題協商委員會, 4月1日傅方提出《綏遠問題協定草案》,提出以暫維現狀為原則。最終,雙方決定以維持現狀形式管治綏遠。[1]

1949年8月,徐永昌飛綏西陝壩,與董其武聯絡。同年8月末,傅作義離開北平返綏,位於廣州的李宗仁白崇禧表明繼續爭取傅作義。同年9月17日,徐永昌、馬鴻賓一行飛抵包頭與傅、董會面。傅在會上詢問廣州的軍事情勢是否仍然有望,在得悉穗方爭取美援無望後,他亦沒有答應徐永昌希望綏軍西撤的請求。[1]通電宣布綏遠起義前夕,傅向徐表出「與共黨聯合,以求生存」的原則,並向蔣中正提交最後的全面獻策,研判待明年春荒有望動搖共產黨統治,提出各種軍事,以及重建國民黨的策略。[1]

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及黨政軍要員通電宣佈歸順中共,即九·一九起义。中共解放軍和平佔領綏遠省全境。中華民國的綏遠省政府至此徹底消亡。1954年3月,撤销绥远省建制,统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行政區劃

道制

綏遠道
民國三年(1914年)7月置,為邊要缺,一等,駐歸綏縣(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轄歸綏、薩拉齊、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五原、武川、東勝等縣。後分別增領固陽、包頭(以上後均改置縣)、大佘太、臨河4設治局,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

縣、市、局

民國二年(1913年)置綏遠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綏遠省,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以前,轄有3市、20縣、18旗、4行政督察區

綏遠省
行政督察區及盟部 專署駐地 代碼 縣等級 縣市局 駐地(2020年10月) 北洋時期 沿革
省直轄地區 23001 不適用 歸綏市
Kökeqota
綏遠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城區) 綏遠道 綏遠省會,民國26年(1937年)11月,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改歸綏縣為厚和浩特市。抗戰結束後,於民國36年(1947年)11月正式設市。
二等 歸綏縣
Kökeqota
綏遠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城區) 清代為歸化城直隸廳綏遠城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易名歸化縣綏遠縣。均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4月綏遠縣併入歸化縣[2],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因與福建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易今名,以歸化、綏遠2縣首字命名。
第一區 武川縣 23002 不適用 包頭市
Buɡutu
包頭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城區) 民國22年(1933年)4月析包頭縣城區置[3]
23003 五等 包頭縣
Buɡutu
包頭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城區) 民國12年(1923年)11月析薩拉齊包頭鎮及五原、東勝、固陽3縣部分地置包頭設治局[4],民國14年(1925年)1月改制縣[5]
23006 二等 武川縣 可可以力鎮(今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駐地可可以力更鎮 清代為武川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07 四等 固陽縣 廣義奎(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駐地金山鎮 民國8年(1920年)5月分五原縣烏拉特三公旗一部及武川縣茂明安旗置固陽設治局[6],1923年3月改制縣[7]
23018 二等 薩拉齊縣
Salaqi
薩拉齊(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駐地薩拉齊鎮 清代為薩拉齊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第二區 集寧縣 23009 二等 豐鎮縣 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駐地舊城區街道 察哈爾興和道 清代為豐鎮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0 三等 涼城縣 新堂(今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駐地岱海鎮 清代為寧遠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稱寧遠縣,因與湖南、奉天、甘肅、新疆4省縣名重名,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1月易名,以北魏涼城郡名得名[8]。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1 三等 興和縣 三道河子(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駐地城關鎮 清代為'興和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2 三等 集寧縣 平地泉(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平地泉鎮 民國11年(1922年)2月析豐鎮、涼城、興和3縣地置集寧招墾設治局[9],民國12年(1923年)12月改制縣。[10]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3 四等 陶林縣 康堡(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駐地科布爾鎮 清代為陶林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第三區 東勝縣 23008 五等 東勝縣 羊腸壕(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綏遠道 清代為東勝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19 五等 清水河縣 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駐地城關鎮 清代為清水河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20 三等 托克托縣
Toγtaqu
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駐地雙河鎮 清代為托克托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21 四等 和林格爾縣
Qoringer
二十家子(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駐地城關鎮 清代為和林格爾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第四區 陝壩市 23004 四等 五原縣 隆興長(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駐地隆興昌鎮 清代為五原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05 四等 臨河縣 強油房(今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駐地解放街道 民國14年(1925年)6月分五原縣後套豐濟渠以西析置臨河設治局[11],民國18年(1929年)1月改制縣[12]
23014 五等 安北縣 大佘太(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北大佘太鎮
東槐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西北西小召鎮
民國14年(1925年)7月分五原縣東界及包頭設治局和固陽縣各一部析置大佘太設治局{[13],民國20年(1931年)6月易名安北設治局[14],民國31年(1942年)4月改制縣[15]
23015 五等 米倉縣 三道橋(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西三道橋鎮 民國31年(1942年)4月分臨河縣部分析置縣[15]
23016 五等 狼山縣 永安堡(今內蒙古自治區臨河區狼山鎮 民國31年(1942年)4月分臨河縣北部析置狼山設治局[15],民國33年(1944年)4月改制縣[16]
23017 五等 晏江縣 劉長鎮(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西南)
塔爾湖(今五原縣西塔爾湖鎮
民國31年(1942年)4月分五原縣西部析置晏江設治局[15],民國33年(1944年)4月改制縣[16]
23022 不適用 陝壩市 陝壩(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駐地陝壩鎮 民國32年(1943年)10月分臨河縣陝壩地區析置[17],因駐地得名。
察哈爾盟
Čaqar
23101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正黃旗
Čaqar baraγun siluγun sir-a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東北
23102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正紅旗
Čaqar baraγun siluγun ulaɣan qosiγu
大土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
紅旗廟(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西南紅旗廟)
23103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鑲紅旗
Čaqar baraγun köbegetü ulaɣan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
23104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鑲藍旗
Čaqar baraγun köbegetü köke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卓資山鎮
烏蘭察布盟
Ulaγančab
23201 不適用 四子部落旗
Dörbed qosiγu
八王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查干補力格蘇木 俗稱四子王旗
23202 不適用 喀爾喀右翼旗
Xalxa baraγun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 俗稱達爾罕貝勒旗
23203 不適用 茂明安旗
Muumingγan
白靈淖(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東北懷朔鎮
23204 不適用 烏拉特前旗
Urad-un emünedü qosiγu
哈拉干補隆(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南白彥花鎮 俗稱西公旗
23205 不適用 烏拉特中旗
Urad-un dumdadu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西北巴彥杭蓋蘇木 俗稱中公旗
23206 不適用 烏拉特後旗
Urad-un qoitu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東北與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交界處 俗稱東公旗
伊克昭盟
Yexe Juu
23301 不適用 鄂爾多斯左翼前旗
Ordos ǰegün γarun emünedü qosiγu
西營子(今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南暖水鎮
沙圪堵(今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沙圪堵鎮
俗稱準噶尔旗
23302 不適用 鄂爾多斯左翼中旗
Ordos ǰegün γarun dumdadu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駐地阿勒騰席熱鎮 俗稱郡王旗
23303 不適用 鄂爾多斯左翼後旗
Ordos ǰegün γarun qoitu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西北大樹灣一帶
樹林召(今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樹林召鎮
俗稱達拉特旗
23304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前旗
Ordos baraγun γarun emünedü qosiγu
烏審召(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東北巴吉代附近)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駐地嘎魯圖鎮
俗稱烏審旗
23305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中旗[18]
Ordos baraγun γarun dumdadu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駐地烏蘭鎮
23306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後旗
Ordos baraγun γarun qoitu qosiγu
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 俗稱杭錦旗
23307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 新街(今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鎮 俗稱札薩克旗
特別旗 23400 不適用 土默特特別旗[19]
Tümed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南

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設3行政督察區。抗戰結束後,改劃為4區,歸綏縣市由省府直轄,中華民國行政院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

綏遠省政府直轄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領包頭1市。抗戰結束後,第一區歸綏縣劃為省政府直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核准歸綏市設市,計轄1市1縣。
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專署駐歸綏縣,轄歸綏、武川、薩拉齊、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6縣。抗戰結束後,綏縣縣劃屬省政府直轄;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3縣劃屬新組建的第三區,自舊第三區劃入包頭、固陽2縣,原省政府直轄的包頭市劃屬本區,計轄1市4縣,專署改駐武川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專署駐豐鎮縣,轄豐鎮、集寧、涼城、興和、陶林5縣。抗戰結束後,專署改駐集寧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
抗戰結束後,以第一區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3縣及舊第三區東勝縣組成新「綏遠省第三行政督察區」,計轄4縣,專署駐東勝縣。
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綏遠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署駐五原縣,轄五原、臨河、包頭、固陽、東勝5縣及安北設治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增領米倉縣;4月改安北設治局為縣,增領狼山、晏江2設治局(後均升為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增領陝壩市。抗戰結束後,改稱「綏遠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包頭、固陽2縣劃屬第一區,東勝劃屬新第三區,計轄1市6縣,專署改駐陝壩市。

行政區劃年表

綏遠省行政區劃年表
說明:「?」表示不能確定其發生年份或月份,故放於最有可能的一年內,詳見注釋
西元 民國紀元 其他 行政區劃變更
1913年 民國2年 12
  • 山西省歸化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武川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薩拉齊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豐鎮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寧遠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興和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陶林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東勝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清水河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托克托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和林格爾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五原縣來隸(11月)
1914年 民國3年 8
  • 歸化縣改名歸綏縣(1月)
  • 寧遠縣改名涼城縣(1月)
  • 豐鎮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 涼城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 興和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 陶林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1915年 民國4年 8
1916年 民國5年 8
1917年 民國6年 8
1918年 民國7年 8
1919年 民國8年 8
1920年 民國9年 8 1
  • 析五原、武川二縣置固陽設治局(5月)
1921年 民國10年 8 1
1922年 民國11年 8 1
1923年 民國12年 9 1
  • 改固陽設治局為固陽縣(3月)
  • 析薩拉齊、五原、東勝、固陽置包頭設治局(11月)
1924年 民國13年 9 1
1925年 民國14年 10 2
  • 改包頭設治局為包頭縣(1月)
  • 析五原縣置臨河設治局(6月)
  • 析五原、包頭、固陽三縣置大佘太設治局(7月)
1926年 民國15年 10 2
1927年 民國16年 10 2
1928年 民國17年 15 2
  • 察哈爾特別區域豐鎮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涼城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興和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集寧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陶林縣歸屬綏遠省(9月)
1929年 民國18年 16 1
  • 改臨河設治局為臨河縣(1月)
1930年 民國19年 16 1
1931年 民國20年 16 1
  • 大佘太設治局改名安北設治局(6月)
1932年 民國21年 16 1
1933年 民國22年 16 1 1
  • 析包頭縣置包頭市(4月)
1934年 民國23年 16 1 1
1935年 民國24年 16 1 1
1936年 民國25年 16 1 1
1937年 民國26年 16 1 1
1938年 民國27年 16 1 1
1939年 民國28年 16 1 1
1940年 民國29年 16 1 1
1941年 民國30年 16 1 1
1942年 民國31年 18 1 2
  • 改安北設治局為安北縣(4月)
  • 析臨河縣置米倉縣(4月)
  • 析臨河縣置狼山設治局(4月)
  • 析臨河縣置晏江設治局(4月)
1943年 民國32年 18 2 2
  • 析臨河縣置陝壩市(10月)
1944年 民國33年 20 2
  • 改狼山設治局為狼山縣(4月)
  • 改晏江設治局為晏江縣(4月)
1945年 民國34年 20 2
1946年 民國35年 20 2
1947年 民國36年 20 3
  • 析歸綏縣置歸綏市(11月)
1948年 民國37年 20 3
1949年 民國38年 20 3

政府

省會

治歸綏縣,抗戰時期一度遷往臨河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因析臨河縣陝壩地區置陝壩市而改為此地。抗戰結束後遷回歸綏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設置歸綏市,省會改為此地。

構成

民國元年(1912年)4月,中華民國政府沿襲清朝制度,設綏遠城將軍,並將原清朝綏遠城將軍衙門改為綏遠將軍府。民國3年(1914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設綏遠特別行政區,與山西正式分治。同年7月,綏遠城將軍改為綏遠都統,綏遠將軍府改稱綏遠特別行政區都統署。此「綏遠特別行政區」即後來成立的綏遠省之前身。[20]

歷任軍政長官、省政府主席

綏遠城將軍
  • 堃岫(1910年10月8日-1912年10月12日)
  • 張紹曾(署)(1912年10月12日-1914年4月)
  • 潘榘楹(署)(1914年4月21日-1914年7月6日)
綏遠都統
綏遠省政府主席
  • 徐永昌 (1928年10月-1929年8月)
  • 李培基 (1929年8月-1931年8月)
  • 商震(代理)(1931年8月-1931年10月)
  • 傅作義 (1931年10月-1932年12月)
  • 馮曦(代理)(1932年12月- )
  • 傅作義 (-1946年10月)
  • 董其武 (1946年10月-1949年9月)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鄧野. 傅作義政治轉型過程中的雙重性.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2005 [2022-02-18]. (原始内容于2022-02-18). 
  2. ^ 內務部職方司第一科:《全國行政區劃表》(1914年,第137頁)載:“(民國)元年五月將歸化、綏遠兩廳改稱為縣。二年四月,因兩縣置於同一區域內,併縣,定名歸化。”按:一說1912年5月已合併為一縣,內務部職方司第一科:《山西省區域沿革一覽表》(《政府公報》第491號,民國2年9月16日,第17冊,第532頁)僅有歸化縣、無綏遠縣。謝觀《各省區域沿革一覽表》(第107頁)同,作“民國元年五月改歸化、綏遠兩廳為歸化縣”。
  3. ^ 《國民政府公報》第1113號,民國22年4月24日,第9頁。
  4. ^ 《政府公報》第2880號,民國13年3月28日,第143冊,第1313頁。又,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卷下,第63頁。
  5. ^ 《政府公報》第3464號,民國14年11月25日,第163冊,第5735頁。
  6. ^ 《政府公報》第1544號,民國9年6月1日,第98冊,第4頁。又,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卷下,第62頁。
  7. ^ 《政府公報》第2529號,民國12年3月27日,第131冊,第1518頁。
  8. ^ 《內務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
  9. ^ 《政府公報》第2129號,民國11年2月4日,第118冊,第514頁。
  10. ^ 《政府公報》第2807號,民國13年1月13日,第141冊,第141頁。又,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卷下,第62頁。按:內政部方域司《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第11版,第161頁)作1921年10月置設治局,1922年12月改縣。當誤。
  11. ^ 《政府公報》第3392號,民國14年9月10日,第161冊,第4386頁。
  12. ^ 《國民政府公報》第120號,民國18年3月20日,第5頁。
  13. ^ 《政府公報》第3334號,民國14年7月14日,第159冊,第3381頁。
  14. ^ 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附錄,第73頁。又,《內政部整理各省行政區劃之統計》,《內政公報》第8卷第14期。
  15. ^ 15.0 15.1 15.2 15.3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458號,民國31年4月18日,第25頁。
  16. ^ 16.0 16.1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665號,民國33年4月12日,第14頁。
  17. ^ 內政部方域司:《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第11版),第162頁。按:《杭錦後旗志》(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1989年,第17頁)謂置於1942年夏。
  18. ^ 傅林祥,鄭寶恆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中華民國卷》將此旗歸入寧夏省。
  19. ^ 傅林祥,鄭寶恆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中華民國卷》作「歸化土默特旗」,屬伊克昭盟。
  20. ^ 內蒙古自治區志,第一章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地方政府 第一節 綏遠特別行政區都統署主官

參見

綏遠省, 中華民國,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 关于中華民國的一個特别區, 请见, 綏遠特别區, 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一個个省, 请见, 綏遠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綏遠省, 蒙古语, ᠰᠦᠶᠶᠤᠸᠠᠨᠮᠮᠣᠵᠢ, 簡稱綏, 為中華民國塞北四省之一, 省會歸綏, 今呼和浩特市, 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於1954年廢省, 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省ᠰᠦᠶᠶᠤᠸᠠᠨᠮᠮᠣᠵᠢ, 中華民國的省1928年, 1949年首府歸綏市面积, 397平方公里, 181平方英里, 人口, 171.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 关于中華民國的一個特别區 请见 綏遠特别區 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一個个省 请见 綏遠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綏遠省 蒙古语 ᠰᠦᠶᠶᠤᠸᠠᠨᠮᠮᠣᠵᠢ 簡稱綏 為中華民國塞北四省之一 省會歸綏 今呼和浩特市 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於1954年廢省 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省ᠰᠦᠶᠶᠤᠸᠠᠨᠮᠮᠣᠵᠢ 中華民國的省1928年 1949年首府歸綏市面积 329 397平方公里 127 181平方英里 人口 1718089歷史 成立1928年 废除1949年前身 继承綏遠特别區 綏遠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東戈壁省 南戈壁省 目录 1 省名由來 2 管轄範圍 3 地理 4 人口 5 歷史沿革 6 行政區劃 6 1 道制 6 2 縣 市 局 6 3 行政督察區 7 行政區劃年表 8 政府 8 1 省會 8 2 構成 8 3 歷任軍政長官 省政府主席 9 参考文献 10 參見省名由來 编辑清朝時綏遠屬漠南蒙古 因設有綏遠城將軍駐守此地 故名 管轄範圍 编辑 亞新地學社1936年 袖珍中華全圖 的綏遠省地圖 全省轄境相當於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鄂尔多斯市 包头市 呼和浩特市及乌兰察布市大部 化德县 商都县除外 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 底全省土地面積為32萬9 397 19平方公里 東接察哈爾省 山西省 北鄰蒙古地方 西界寧夏省 南接陝西省 地理 编辑全省以高原為主體 可分三部分 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主要是戈壁沙漠 富含礦藏 著名的礦都白雲鄂博即位於此 中部有黃河貫通而過 形成河套地區 分前套跟後套 是精華區 包頭 歸綏等大城市多在此區 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為主體 成吉思汗陵位在此區 人口 编辑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 上半年統計為216萬6 513人 下半年統計為222萬9 945人 歷史沿革 编辑 内蒙古历史系列条目查论编史前時代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時代商 匈奴 东胡 竹 山戎周 匈奴 东胡春秋戰國 匈奴 东胡 林胡 楼烦秦 匈奴 东胡漢 南匈奴三国 南匈奴 鲜卑 乌桓晉 丁零 鲜卑南北朝 北魏 高車 柔然隋 铁勒 突厥汗国唐 東突厥 薛延陀 安北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鶻辽 黠戛斯 阻卜 契丹 奚金 塔塔儿 汪古 乃蛮 克烈 蒙古帝国元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中书省德宁路 净州路 集宁路明 北元 韃靼 漠南八部清 內札薩克蒙古中華民國 察哈尔 特别区 省 热河 特别区 省 绥远 特别区 省 興安省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内蒙古自治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内蒙古自治区清朝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部分 因設有綏遠將軍駐守此地 故名綏遠 雍正元年 1723年 设立归化城厅 雍正三年 1725年 拨归化厅由朔平府管辖 乾隆元年 1736年 增设清水河 托克托 和林格尔三厅 乾隆四年 1739年 建成绥远城 乾隆六年 1741年 再设萨拉齐厅 连同上述四厅都划归新置的山西分巡归绥兵备道 简称归绥道 管辖 乾隆十年 1745年 大同府在察哈尔右翼设丰镇厅 朔平府也在察哈尔右翼设宁远厅 凉城 光绪十年 1884年 这两厅拨划给归绥道管辖 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归化城厅分支出武川厅 萨拉齐厅分支出五原厅和东胜厅 民国元年 1912年 袁世凯网罗人才 对参加辛亥革命的第20镇统制张绍曾并不放心 仅给他一个混成营的卫队 派任绥远将军 不再称绥远城将军 张绍曾于民国元年 1912年 十月十四日 壬子年九月十九日 莅任视事 废厅改县 厅同知称县知事 撤归绥道改为归绥观察使衙门 民国三年 1914年 1月 袁世凱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 便大力推行民政統治制度 分別在內蒙古劃置3个特別區 熱河 察哈爾 綏遠 绥远特别区与山西分治 除丰镇 宁远等绥东五县划给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外 归 绥 萨 拉齐 托 克托 和 林格尔 清 水河 武 川 五 原 东 胜 八县 及歸化城土默特左 右二旗 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两盟十三旗 统归绥远将军管辖 1914年1月 绥远将军改称绥远都统 针对外蒙古独立 绥远将军张绍曾按照袁世凯制定的 先稳定内蒙各旗 再解决外蒙问题 的决策 用武力把乌 伊两盟盟长请到归化城 召开了 西盟会议 取得了 联合东蒙 反对库伦 的共识 并把绥远城八旗满兵 土默特蒙古兵 原归绥道的后路巡防队 及添练巡防队 垦务巡防队和他带来的混成卫队营 合编为绥远第一 第二两个混成旅 任将军署参谋长朱泮藻兼晋北 防蒙 中路司令 统一指挥该两旅并与驰防包头的晋北 防蒙 西路军司令孔庚 驻大同的晋北 防蒙 东路军司令陈希义 晋北镇守使 各部 与外蒙独立军激烈战斗 于民国三年 1914年 7月取得了全线胜利 1945年日本投降后 又恢复了 七七事变 前的县政区划 並恢復 歸綏 舊稱 1949年1月 在北平和平解放後 綏遠省成為國民黨於華北最後一個統治的省份 隨後 共產黨方與傅作義 董其武等人商討和平解放綏遠的方法 期間 綏遠處於未解放區及解放軍化 但又繼續以中華民國名號管治的模棱兩可狀態 因此中共不便提供財政支援 而廣州民國政府則削減對綏的糧餉 但依然爭取綏遠 1949年3月 成立綏遠問題協商委員會 4月1日傅方提出 綏遠問題協定草案 提出以暫維現狀為原則 最終 雙方決定以維持現狀形式管治綏遠 1 1949年8月 徐永昌飛綏西陝壩 與董其武聯絡 同年8月末 傅作義離開北平返綏 位於廣州的李宗仁 白崇禧表明繼續爭取傅作義 同年9月17日 徐永昌 馬鴻賓一行飛抵包頭與傅 董會面 傅在會上詢問廣州的軍事情勢是否仍然有望 在得悉穗方爭取美援無望後 他亦沒有答應徐永昌希望綏軍西撤的請求 1 通電宣布綏遠起義前夕 傅向徐表出 與共黨聯合 以求生存 的原則 並向蔣中正提交最後的全面獻策 研判待明年春荒有望動搖共產黨統治 提出各種軍事 以及重建國民黨的策略 1 1949年9月19日 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及黨政軍要員通電宣佈歸順中共 即九 一九起义 中共解放軍和平佔領綏遠省全境 中華民國的綏遠省政府至此徹底消亡 1954年3月 撤销绥远省建制 统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行政區劃 编辑道制 编辑 綏遠道 民國三年 1914年 7月置 為邊要缺 一等 駐歸綏縣 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轄歸綏 薩拉齊 清水河 托克托 和林格爾 五原 武川 東勝等縣 後分別增領固陽 包頭 以上後均改置縣 大佘太 臨河4設治局 民國十六年 1927年 廢 縣 市 局 编辑 民國二年 1913年 置綏遠特別區 民國十七年 1928年 改置綏遠省 民國三十八年 1949年 以前 轄有3市 20縣 18旗 4行政督察區 綏遠省行政督察區及盟部 專署駐地 代碼 縣等級 縣市局 駐地 2020年10月 北洋時期 沿革省直轄地區 23001 不適用 歸綏市Kokeqota 綏遠城 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城區 綏遠道 綏遠省會 民國26年 1937年 11月 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改歸綏縣為厚和浩特市 抗戰結束後 於民國36年 1947年 11月正式設市 二等 歸綏縣Kokeqota 綏遠城 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城區 清代為歸化城直隸廳 綏遠城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易名歸化縣 綏遠縣 均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4月綏遠縣併入歸化縣 2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因與福建省縣名重名 1914年1月易今名 以歸化 綏遠2縣首字命名 第一區 武川縣 23002 不適用 包頭市Buɡutu 包頭鎮 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城區 民國22年 1933年 4月析包頭縣城區置 3 23003 五等 包頭縣Buɡutu 包頭鎮 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城區 民國12年 1923年 11月析薩拉齊包頭鎮及五原 東勝 固陽3縣部分地置包頭設治局 4 民國14年 1925年 1月改制縣 5 23006 二等 武川縣 可可以力鎮 今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駐地可可以力更鎮 清代為武川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07 四等 固陽縣 廣義奎 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駐地金山鎮 民國8年 1920年 5月分五原縣烏拉特三公旗一部及武川縣茂明安旗置固陽設治局 6 1923年3月改制縣 7 23018 二等 薩拉齊縣Salaqi 薩拉齊 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駐地薩拉齊鎮 清代為薩拉齊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第二區 集寧縣 23009 二等 豐鎮縣 今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駐地舊城區街道 察哈爾興和道 清代為豐鎮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民國3年 1914年 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民國17年 1928年 9月劃歸綏遠省 23010 三等 涼城縣 新堂 今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駐地岱海鎮 清代為寧遠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稱寧遠縣 因與湖南 奉天 甘肅 新疆4省縣名重名 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民國3年 1914年 1月易名 以北魏涼城郡名得名 8 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民國17年 1928年 9月劃歸綏遠省 23011 三等 興和縣 三道河子 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駐地城關鎮 清代為 興和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民國3年 1914年 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民國17年 1928年 9月劃歸綏遠省 23012 三等 集寧縣 平地泉 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平地泉鎮 民國11年 1922年 2月析豐鎮 涼城 興和3縣地置集寧招墾設治局 9 民國12年 1923年 12月改制縣 10 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民國17年 1928年 9月劃歸綏遠省 23013 四等 陶林縣 康堡 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駐地科布爾鎮 清代為陶林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民國3年 1914年 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民國17年 1928年 9月劃歸綏遠省 第三區 東勝縣 23008 五等 東勝縣 羊腸壕 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綏遠道 清代為東勝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19 五等 清水河縣 今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駐地城關鎮 清代為清水河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20 三等 托克托縣Togtaqu 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駐地雙河鎮 清代為托克托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21 四等 和林格爾縣Qoringer 二十家子 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駐地城關鎮 清代為和林格爾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第四區 陝壩市 23004 四等 五原縣 隆興長 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駐地隆興昌鎮 清代為五原直隸廳 民國元年 1912年 5月改制縣 屬山西省 民國2年 1913年 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05 四等 臨河縣 強油房 今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駐地解放街道 民國14年 1925年 6月分五原縣後套豐濟渠以西析置臨河設治局 11 民國18年 1929年 1月改制縣 12 23014 五等 安北縣 大佘太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北大佘太鎮 東槐木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西北西小召鎮 民國14年 1925年 7月分五原縣東界及包頭設治局和固陽縣各一部析置大佘太設治局 13 民國20年 1931年 6月易名安北設治局 14 民國31年 1942年 4月改制縣 15 23015 五等 米倉縣 三道橋 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西三道橋鎮 民國31年 1942年 4月分臨河縣部分析置縣 15 23016 五等 狼山縣 永安堡 今內蒙古自治區臨河區北狼山鎮 民國31年 1942年 4月分臨河縣北部析置狼山設治局 15 民國33年 1944年 4月改制縣 16 23017 五等 晏江縣 劉長鎮 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西南 塔爾湖 今五原縣西塔爾湖鎮 民國31年 1942年 4月分五原縣西部析置晏江設治局 15 民國33年 1944年 4月改制縣 16 23022 不適用 陝壩市 陝壩 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駐地陝壩鎮 民國32年 1943年 10月分臨河縣陝壩地區析置 17 因駐地得名 察哈爾盟Caqar 23101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正黃旗Caqar baragun silugun sir a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東北23102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正紅旗Caqar baragun silugun ulaɣan qosigu 大土城 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 紅旗廟 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西南紅旗廟 23103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鑲紅旗Caqar baragun kobegetu ulaɣan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南23104 不適用 察哈爾右翼鑲藍旗Caqar baragun kobegetu koke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卓資山鎮烏蘭察布盟Ulagancab 23201 不適用 四子部落旗Dorbed qosigu 八王府 今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查干補力格蘇木 俗稱四子王旗 23202 不適用 喀爾喀右翼旗Xalxa baragun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北 俗稱達爾罕貝勒旗 23203 不適用 茂明安旗Muuminggan 白靈淖 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東北懷朔鎮 23204 不適用 烏拉特前旗Urad un emunedu qosigu 哈拉干補隆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南白彥花鎮 俗稱西公旗 23205 不適用 烏拉特中旗Urad un dumdadu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西北巴彥杭蓋蘇木 俗稱中公旗 23206 不適用 烏拉特後旗Urad un qoitu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東北與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交界處 俗稱東公旗 伊克昭盟Yexe Juu 23301 不適用 鄂爾多斯左翼前旗Ordos ǰegun garun emunedu qosigu 西營子 今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南暖水鎮 沙圪堵 今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沙圪堵鎮 俗稱準噶尔旗 23302 不適用 鄂爾多斯左翼中旗Ordos ǰegun garun dumdadu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駐地阿勒騰席熱鎮 俗稱郡王旗 23303 不適用 鄂爾多斯左翼後旗Ordos ǰegun garun qoitu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西北大樹灣一帶樹林召 今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樹林召鎮 俗稱達拉特旗 23304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前旗Ordos baragun garun emunedu qosigu 烏審召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東北巴吉代附近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駐地嘎魯圖鎮 俗稱烏審旗 23305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中旗 18 Ordos baragun garun dumdadu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駐地烏蘭鎮23306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後旗Ordos baragun garun qoitu qosigu 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北 俗稱杭錦旗 23307 不適用 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 新街 今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南納林陶亥鎮 俗稱札薩克旗 特別旗 23400 不適用 土默特特別旗 19 Tumed 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南行政督察區 编辑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 11月 設3行政督察區 抗戰結束後 改劃為4區 歸綏縣市由省府直轄 中華民國行政院於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 6月核准 綏遠省政府直轄區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 領包頭1市 抗戰結束後 第一區歸綏縣劃為省政府直轄 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 11月核准歸綏市設市 計轄1市1縣 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 11月置 專署駐歸綏縣 轄歸綏 武川 薩拉齊 清水河 托克托 和林格爾6縣 抗戰結束後 綏縣縣劃屬省政府直轄 清水河 托克托 和林格爾3縣劃屬新組建的第三區 自舊第三區劃入包頭 固陽2縣 原省政府直轄的包頭市劃屬本區 計轄1市4縣 專署改駐武川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 11月置 專署駐豐鎮縣 轄豐鎮 集寧 涼城 興和 陶林5縣 抗戰結束後 專署改駐集寧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 抗戰結束後 以第一區清水河 托克托 和林格爾3縣及舊第三區東勝縣組成新 綏遠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計轄4縣 專署駐東勝縣 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 11月置 綏遠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專署駐五原縣 轄五原 臨河 包頭 固陽 東勝5縣及安北設治局 民國三十一年 1942年 3月增領米倉縣 4月改安北設治局為縣 增領狼山 晏江2設治局 後均升為縣 民國三十二年 1943年 10月增領陝壩市 抗戰結束後 改稱 綏遠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包頭 固陽2縣劃屬第一區 東勝劃屬新第三區 計轄1市6縣 專署改駐陝壩市 行政區劃年表 编辑綏遠省行政區劃年表說明 表示不能確定其發生年份或月份 故放於最有可能的一年內 詳見注釋西元 民國紀元 縣 市 局 其他 行政區劃變更1913年 民國2年 12 山西省歸化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武川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薩拉齊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豐鎮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寧遠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興和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陶林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東勝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清水河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托克托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和林格爾縣來隸 11月 山西省五原縣來隸 11月 1914年 民國3年 8 歸化縣改名歸綏縣 1月 寧遠縣改名涼城縣 1月 豐鎮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6月 涼城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6月 興和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6月 陶林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 6月 1915年 民國4年 81916年 民國5年 81917年 民國6年 81918年 民國7年 81919年 民國8年 81920年 民國9年 8 1 析五原 武川二縣置固陽設治局 5月 1921年 民國10年 8 11922年 民國11年 8 11923年 民國12年 9 1 改固陽設治局為固陽縣 3月 析薩拉齊 五原 東勝 固陽置包頭設治局 11月 1924年 民國13年 9 11925年 民國14年 10 2 改包頭設治局為包頭縣 1月 析五原縣置臨河設治局 6月 析五原 包頭 固陽三縣置大佘太設治局 7月 1926年 民國15年 10 21927年 民國16年 10 21928年 民國17年 15 2 察哈爾特別區域豐鎮縣歸屬綏遠省 9月 察哈爾特別區域涼城縣歸屬綏遠省 9月 察哈爾特別區域興和縣歸屬綏遠省 9月 察哈爾特別區域集寧縣歸屬綏遠省 9月 察哈爾特別區域陶林縣歸屬綏遠省 9月 1929年 民國18年 16 1 改臨河設治局為臨河縣 1月 1930年 民國19年 16 11931年 民國20年 16 1 大佘太設治局改名安北設治局 6月 1932年 民國21年 16 11933年 民國22年 16 1 1 析包頭縣置包頭市 4月 1934年 民國23年 16 1 11935年 民國24年 16 1 11936年 民國25年 16 1 11937年 民國26年 16 1 11938年 民國27年 16 1 11939年 民國28年 16 1 11940年 民國29年 16 1 11941年 民國30年 16 1 11942年 民國31年 18 1 2 改安北設治局為安北縣 4月 析臨河縣置米倉縣 4月 析臨河縣置狼山設治局 4月 析臨河縣置晏江設治局 4月 1943年 民國32年 18 2 2 析臨河縣置陝壩市 10月 1944年 民國33年 20 2 改狼山設治局為狼山縣 4月 改晏江設治局為晏江縣 4月 1945年 民國34年 20 21946年 民國35年 20 21947年 民國36年 20 3 析歸綏縣置歸綏市 11月 1948年 民國37年 20 31949年 民國38年 20 3政府 编辑省會 编辑 治歸綏縣 抗戰時期一度遷往臨河縣 民國三十二年 1943年 10月因析臨河縣陝壩地區置陝壩市而改為此地 抗戰結束後遷回歸綏縣 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 11月設置歸綏市 省會改為此地 構成 编辑 民國元年 1912年 4月 中華民國政府沿襲清朝制度 設綏遠城將軍 並將原清朝綏遠城將軍衙門改為綏遠將軍府 民國3年 1914年 1月 中華民國政府設綏遠特別行政區 與山西正式分治 同年7月 綏遠城將軍改為綏遠都統 綏遠將軍府改稱綏遠特別行政區都統署 此 綏遠特別行政區 即後來成立的綏遠省之前身 20 歷任軍政長官 省政府主席 编辑 主条目 綏遠省行政首長列表 綏遠城將軍堃岫 1910年10月8日 1912年10月12日 張紹曾 署 1912年10月12日 1914年4月 潘榘楹 署 1914年4月21日 1914年7月6日 綏遠都統潘榘楹 署 1914年7月6日 1916年10月 蔣雁行 1916年10月7日 1917年6月 屬直系 王丕煥 篡權 1917年6月 1917年7月 趁蔣雁行赴北京參加督軍團會議期間篡權 申葆亨 代理 1917年7月20日 1917年7月27日 在王丕煥逃離後代理蔣雁行的都統職務 陳光遠 1917年7月27日 1917年8月 蔡成勳 1917年8月6日 1921年5月 屬直系 馬福祥 1921年5月26日 1925年1月 李鳴鐘 1925年1月4日 1926年1月 屬國民軍馮玉祥部下 劉郁芬 未到任 1926年1月9日 屬國民軍 蔣鴻遇 代理 1926年1月 1926年7月 屬國民軍 高級將領 宋哲元 代理 1926年7月 1926年9月 商震 1926年9月 1927年9月 屬晉軍閻錫山部下 滿泰 代理 1927年9月 1927年11月 郭希鵬 代理 1927年11月 1928年3月 屬奉軍張作霖部下 汲金純 1928年3月 1928年5月 屬奉軍張作霖部下 商震 1928年5月 1928年6月 李培基 1928年6月 1928年10月 綏遠省政府主席徐永昌 1928年10月 1929年8月 李培基 1929年8月 1931年8月 商震 代理 1931年8月 1931年10月 傅作義 1931年10月 1932年12月 馮曦 代理 1932年12月 傅作義 1946年10月 董其武 1946年10月 1949年9月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鄧野 傅作義政治轉型過程中的雙重性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2005 2022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18 內務部職方司第一科 全國行政區劃表 1914年 第137頁 載 民國 元年五月將歸化 綏遠兩廳改稱為縣 二年四月 因兩縣置於同一區域內 併縣 定名歸化 按 一說1912年5月已合併為一縣 內務部職方司第一科 山西省區域沿革一覽表 政府公報 第491號 民國2年9月16日 第17冊 第532頁 僅有歸化縣 無綏遠縣 謝觀 各省區域沿革一覽表 第107頁 同 作 民國元年五月改歸化 綏遠兩廳為歸化縣 國民政府公報 第1113號 民國22年4月24日 第9頁 政府公報 第2880號 民國13年3月28日 第143冊 第1313頁 又 吳承湜 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 卷下 第63頁 政府公報 第3464號 民國14年11月25日 第163冊 第5735頁 政府公報 第1544號 民國9年6月1日 第98冊 第4頁 又 吳承湜 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 卷下 第62頁 政府公報 第2529號 民國12年3月27日 第131冊 第1518頁 內務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 政府公報 第2129號 民國11年2月4日 第118冊 第514頁 政府公報 第2807號 民國13年1月13日 第141冊 第141頁 又 吳承湜 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 卷下 第62頁 按 內政部方域司 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 第11版 第161頁 作1921年10月置設治局 1922年12月改縣 當誤 政府公報 第3392號 民國14年9月10日 第161冊 第4386頁 國民政府公報 第120號 民國18年3月20日 第5頁 政府公報 第3334號 民國14年7月14日 第159冊 第3381頁 吳承湜 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 附錄 第73頁 又 內政部整理各省行政區劃之統計 內政公報 第8卷第14期 15 0 15 1 15 2 15 3 國民政府公報 渝字第458號 民國31年4月18日 第25頁 16 0 16 1 國民政府公報 渝字第665號 民國33年4月12日 第14頁 內政部方域司 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 第11版 第162頁 按 杭錦後旗志 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 1989年 第17頁 謂置於1942年夏 傅林祥 鄭寶恆著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中華民國卷 將此旗歸入寧夏省 傅林祥 鄭寶恆著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中華民國卷 作 歸化土默特旗 屬伊克昭盟 內蒙古自治區志 第一章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地方政府 第一節 綏遠特別行政區都統署主官參見 编辑 中华民国主题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绥远抗战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綏遠省 中華民國 amp oldid 7395039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