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主要為國際紛爭、未解決的問題和仇恨心而導致。而這些問題也正好因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加劇,從而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

理論、思想方面 编辑

 
1929年大蕭條美國一家銀行出現擠提

反共主义 编辑

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它的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或政府。 於1917年,共產黨席捲了俄羅斯,致使西歐各國恐慌共產主義會入侵他們,而且為了帶回俄羅斯參戰,遂入侵蘇維埃俄羅斯。最後行動以失敗結束,而且蘇維埃俄羅斯對西方的仇恨加深,從而兩者不能在30年代合作制止納粹德國的擴張。

而法西斯主義及納粹主義強調個人崇拜及領袖主義,反對平等,視共產主義為敵,而這個政策必會引致軸心國蘇聯的鬥爭。

擴張主義 编辑

軸心國其中一個共通點就是實行擴張主義。擴張主義也是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之一。從日本方面來說,其目標在於先入侵滿洲,以此作為進攻中國的跳板,再逐步併吞中國並奪取其天然資源,繼而佔領東南亞以建立一可與英、美、蘇媲美之世界大國。意大利方面,其目標在於入侵阿比西尼亞,把握傳統殖民帝國(英、法)的衰落,取得其北非及東非殖民地,並進攻巴爾幹半島,以建立一類似昔日羅馬帝國、以地中海為內海的大帝國。德國則先後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一方面併吞德意志人為主的國家或地區(如蘇台德區),另一方面掃除障礙(捷克為中歐極為發達的軍事工業地區之一,其防線亦對德國構成危險),以進攻蘇聯,奪取其天然資源及土地。以上均促使軸心國為取得天然資源或建立大國地位而不惜發起全球性戰爭。而德國入侵波蘭則直接引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法西斯主義 编辑

法西斯主義為一種政治哲學、運動、或政權(如同黑衫黨),將國家和種族的地位置於個人之上,並主張一個中央集權化的專制政府,由獨裁領導者所率領,嚴格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化,並強力鎮壓反對勢力。它是軸心國中第一個崛起的獨裁政府,其復興羅馬帝國的理念,令意大利成為野心極大的國家。

納粹主義 编辑

 
納粹在德國一戰屈辱中崛起

納粹主義是引起歐洲戰爭的政府,其統一歐洲的理念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軍國主義 编辑

軍國主義指奪佔鄰國大批物資資源整軍建武發展軍事、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及加速國家資本工業化。日本因受挫於經濟大蕭條而令軍國主義崛起。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動更把美國帶進戰爭。

國際關係及經濟問題 编辑

凡爾賽條約問題 编辑

國際聯盟的軟弱 编辑

國際聯盟雖然旨在維護國際和平,但國際聯盟沒有美國支持,亦能讓成員國自由退出聯盟。加上其軍隊皆由成員國提供,所以無法阻止軸心國擴張行為。

經濟大蕭條 编辑

經濟大蕭條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後,英法等國受挫,失去了阻止德意擴張的能力,因此只能譴責。而這進一步鼓勵這些國家擴張。在英法對德宣戰後,亦無行動。

經濟大蕭條重挫了德國及日本的經濟,直接導致納粹主義及軍國主義成功崛起。

西班牙內戰 编辑

西班牙內戰時,徳、意支持長槍黨,而蘇聯則支持現有的共和國。最後長槍黨勝出,而致使西班牙後來不加入盟國。

抗日戰爭 编辑

 
引起第二次中日戰爭蘆溝橋事變
 
日本意圖奪佔中國東北的資源,而成立殖民地滿洲國

有種說法為1937年抗日戰爭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隨著日本擴張到東南亞,日本便和列強發生衝突。日本奪去包括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致使中日的地區性衝突演變為國際衝突。

日蘇互不侵犯條約 编辑

日本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認識到其陸軍實力不足以與蘇聯作全面戰爭,逐放棄北進計劃(進攻蘇聯),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使日本專注南下(東南亞)擴張。這與英、美、荷等大國發生多次外交風波,中、英、美、荷更一度聯合對日本戰略資源(如石油)實施禁運,激發日本對英、美實行突襲,開辟太平洋戰事。

參考 编辑

  • Carley, Michael Jabara 1939 : the Alliance that never was and the coming of World War II, Chicago : I.R. Dee, 1999 ISBN 1-56663-252-8.
  • Dallek, Robert.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32-1945 (1995).
  • Dutton, David Neville Chamberlain, London : Arnol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340-70627-9.
  • Feis, Herbert. The Road to Pearl Harbor: The coming of the war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classic history by senior American official.
  • Goldstein, Erik & Lukes, Igor (editors) The Munich crisis, 1938: Prelude to World War II, London ; Portland, OR : Frank Cass, 1999 ISBN 0-7146-8056-7.
  • Hildebrand, Klaus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Third Reich, translated by Anthony Fothergill, London, Batsford 1973.
  • Hillgruber, Andreas Germany and the Two World Wars, translated by William C. Kirby,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0-674-35321-8.
  • Kuliabin A. Semin S.Russia - a counterbalancing agent to the Asia. “Zavtra Rossii”, #28, 17 July 1997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21
  • Seki, Eiji. (2006). Mrs. Ferguson's Tea-Set, Japan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Global Consequences Following Germany's Sinking of the SS Automedon in 194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Global Oriental. ISBN 1-905246-28-5; ISBN 978-1-905246-28-1 (cloth) [reprinted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2007 -- .]
  • Overy, Richard & Mason, Timothy "Debate: Germany, “Domestic Crisis” and War in 1939" pages 200-240 from Past and Present, Number 122, February 1989.
  • Strang, G. Bruce On The Fiery March : Mussolini Prepares For War, Westport, Conn. : Praeger Publishers, 2003 ISBN 0-275-97937-7.
  • Thorne, Christopher G. The Issue of Wa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Coming of the Far Eastern Conflict of 1941-1945 (1985) sophisticated analysis of each major power.
  • Tohmatsu, Haruo and H. P. Willmott. A Gathering Darkness: The Coming of War to the Far East and the Pacific (2004), short overview.
  • Wandycz, Piotr Stefan The Twilight of French Eastern Alliances, 1926-1936 : French-Czechoslovak-Polish relations from Locarno to the remilitarization of the Rhineland,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691-05528-9.
  • Watt, Donald Cameron How war came : the immediat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1938-1939, New York : Pantheon, 1989 ISBN 0-394-57916-X.
  • Weinberg, Gerhard The Foreign Policy of Hitler's Germany : Diplomatic Revolution in Europe, 1933-36,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ISBN 0-226-88509-7.
  • Weinberg, Gerhard The Foreign Policy of Hitler's Germany: Starting World War II, 1937-1939,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ISBN 0-226-88511-9.
  • Turner, Henry Ashby German big business and the rise of Hitler,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0-19-503492-9.
  • Wheeler-Bennett, John Munich : Prologue to Tragedy, New York : Duell, Sloan and Pearce, 1948.
  • Yomiuri Shimbun, The; James E. Auer (Editor). Who Was Responsible? From Marco Polo Bridge to Pearl Harbor. The Yomiuri Shimbun. 2007. ISBN 4-643-06012-3.  - Review of this book: Searching for responsibility in starting and losing a war. The Japan Times Online.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9). 
  • Young, Robert Franc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1996 ISBN 0-312-16185-9.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5年9月29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6月15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主要為國際紛爭, 未解決的問題和仇恨心而導致, 而這些問題也正好因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加劇, 從而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 目录, 理論, 思想方面, 反共主义, 擴張主義, 法西斯主義, 納粹主義, 軍國主義, 國際關係及經濟問.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5年9月29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6月15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主要為國際紛爭 未解決的問題和仇恨心而導致 而這些問題也正好因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加劇 從而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 目录 1 理論 思想方面 1 1 反共主义 1 2 擴張主義 1 3 法西斯主義 1 4 納粹主義 1 5 軍國主義 2 國際關係及經濟問題 2 1 凡爾賽條約問題 2 2 國際聯盟的軟弱 2 3 經濟大蕭條 2 4 西班牙內戰 2 5 抗日戰爭 2 6 日蘇互不侵犯條約 3 參考理論 思想方面 编辑 nbsp 1929年大蕭條下美國一家銀行出現擠提反共主义 编辑 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 它的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组织或政府 於1917年 共產黨席捲了俄羅斯 致使西歐各國恐慌共產主義會入侵他們 而且為了帶回俄羅斯參戰 遂入侵蘇維埃俄羅斯 最後行動以失敗結束 而且蘇維埃俄羅斯對西方的仇恨加深 從而兩者不能在30年代合作制止納粹德國的擴張 而法西斯主義及納粹主義強調個人崇拜及領袖主義 反對平等 視共產主義為敵 而這個政策必會引致軸心國與蘇聯的鬥爭 擴張主義 编辑 軸心國其中一個共通點就是實行擴張主義 擴張主義也是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之一 從日本方面來說 其目標在於先入侵滿洲 以此作為進攻中國的跳板 再逐步併吞中國並奪取其天然資源 繼而佔領東南亞以建立一可與英 美 蘇媲美之世界大國 意大利方面 其目標在於入侵阿比西尼亞 把握傳統殖民帝國 英 法 的衰落 取得其北非及東非殖民地 並進攻巴爾幹半島 以建立一類似昔日羅馬帝國 以地中海為內海的大帝國 德國則先後入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一方面併吞德意志人為主的國家或地區 如蘇台德區 另一方面掃除障礙 捷克為中歐極為發達的軍事工業地區之一 其防線亦對德國構成危險 以進攻蘇聯 奪取其天然資源及土地 以上均促使軸心國為取得天然資源或建立大國地位而不惜發起全球性戰爭 而德國入侵波蘭則直接引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法西斯主義 编辑 主条目 法西斯主義 法西斯主義為一種政治哲學 運動 或政權 如同黑衫黨 將國家和種族的地位置於個人之上 並主張一個中央集權化的專制政府 由獨裁領導者所率領 嚴格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化 並強力鎮壓反對勢力 它是軸心國中第一個崛起的獨裁政府 其復興羅馬帝國的理念 令意大利成為野心極大的國家 納粹主義 编辑 nbsp 納粹在德國一戰屈辱中崛起納粹主義是引起歐洲戰爭的政府 其統一歐洲的理念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軍國主義 编辑 主条目 軍國主義 軍國主義指奪佔鄰國大批物資資源整軍建武發展軍事 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及加速國家資本工業化 日本因受挫於經濟大蕭條而令軍國主義崛起 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動更把美國帶進戰爭 國際關係及經濟問題 编辑主条目 凡爾賽體系 凡爾賽條約問題 编辑 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需要扩充 國際聯盟的軟弱 编辑 國際聯盟雖然旨在維護國際和平 但國際聯盟沒有美國支持 亦能讓成員國自由退出聯盟 加上其軍隊皆由成員國提供 所以無法阻止軸心國擴張行為 經濟大蕭條 编辑 經濟大蕭條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蕭條後 英法等國受挫 失去了阻止德意擴張的能力 因此只能譴責 而這進一步鼓勵這些國家擴張 在英法對德宣戰後 亦無行動 經濟大蕭條重挫了德國及日本的經濟 直接導致納粹主義及軍國主義成功崛起 西班牙內戰 编辑 西班牙內戰時 徳 意支持長槍黨 而蘇聯則支持現有的共和國 最後長槍黨勝出 而致使西班牙後來不加入盟國 抗日戰爭 编辑 nbsp 引起第二次中日戰爭的蘆溝橋事變 nbsp 日本意圖奪佔中國東北的資源 而成立殖民地滿洲國 有種說法為1937年抗日戰爭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隨著日本擴張到東南亞 日本便和列強發生衝突 日本奪去包括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致使中日的地區性衝突演變為國際衝突 日蘇互不侵犯條約 编辑 日本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認識到其陸軍實力不足以與蘇聯作全面戰爭 逐放棄北進計劃 進攻蘇聯 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 使日本專注南下 東南亞 擴張 這與英 美 荷等大國發生多次外交風波 中 英 美 荷更一度聯合對日本戰略資源 如石油 實施禁運 激發日本對英 美實行突襲 開辟太平洋戰事 參考 编辑Carley Michael Jabara 1939 the Alliance that never was and the coming of World War II Chicago I R Dee 1999 ISBN 1 56663 252 8 Dallek Robert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32 1945 1995 Dutton David Neville Chamberlain London Arno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 340 70627 9 Feis Herbert The Road to Pearl Harbor The coming of the war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classic history by senior American official Goldstein Erik amp Lukes Igor editors The Munich crisis 1938 Prelude to World War II London Portland OR Frank Cass 1999 ISBN 0 7146 8056 7 Hildebrand Klaus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Third Reich translated by Anthony Fothergill London Batsford 1973 Hillgruber Andreas Germany and the Two World Wars translated by William C Kirb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0 674 35321 8 Kuliabin A Semin S Russia a counterbalancing agent to the Asia Zavtra Rossii 28 17 July 1997 Archive is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12 21 Seki Eiji 2006 Mrs Ferguson s Tea Set Japan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Global Consequences Following Germany s Sinking of the SS Automedon in 194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Global Oriental ISBN 1 905246 28 5 ISBN 978 1 905246 28 1 cloth reprinted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2007 previously announced as Sinking of the SS Automedon and the Role of the Japanese Navy A New Interpretation Overy Richard amp Mason Timothy Debate Germany Domestic Crisis and War in 1939 pages 200 240 from Past and Present Number 122 February 1989 Strang G Bruce On The Fiery March Mussolini Prepares For War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3 ISBN 0 275 97937 7 Thorne Christopher G The Issue of Wa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Coming of the Far Eastern Conflict of 1941 1945 1985 sophisticated analysis of each major power Tohmatsu Haruo and H P Willmott A Gathering Darkness The Coming of War to the Far East and the Pacific 2004 short overview Wandycz Piotr Stefan The Twilight of French Eastern Alliances 1926 1936 French Czechoslovak Polish relations from Locarno to the remilitarization of the Rhineland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 691 05528 9 Watt Donald Cameron How war came the immediat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1938 1939 New York Pantheon 1989 ISBN 0 394 57916 X Weinberg Gerhard The Foreign Policy of Hitler s Germany Diplomatic Revolution in Europe 1933 36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ISBN 0 226 88509 7 Weinberg Gerhard The Foreign Policy of Hitler s Germany Starting World War II 1937 1939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ISBN 0 226 88511 9 Turner Henry Ashby German big business and the rise of Hitl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0 19 503492 9 Wheeler Bennett John Munich Prologue to Tragedy New York Duell Sloan and Pearce 1948 Yomiuri Shimbun The James E Auer Editor Who Was Responsible From Marco Polo Bridge to Pearl Harbor The Yomiuri Shimbun 2007 ISBN 4 643 06012 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Review of this book Searching for responsibility in starting and losing a war The Japan Times Online 2012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2 19 Young Robert Franc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 St Martin s Press 1996 ISBN 0 312 16185 9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amp oldid 7886528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