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語斯洛伐克語ČeskoslovenskoČesko-Slovensko[1][2]),舊譯捷克斯拉夫[3],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中東歐国家[4],採取民主共和制度,被德国波蘭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所包围,在经济和外交上由捷克为主导、斯洛伐克为辅助,在政治和文化上两国平等。捷克斯洛伐克在一战结束后、二战开始前,为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前六名為),工业排名比當時的日本波蘭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大部分工业国家還要高。

捷克斯洛伐克
Československo
Česko‑Slovensko
1918-1939
1945-1992
1939-1945: 流亡政府
國旗
(1920-1992)
國徽
(1920-1960)
格言:
捷克語Pravda vítězí / Pravda víťazí(1918-1990)
拉丁語Veritas vincit(1990-1992)

真理永不敗
国歌:
Kde domov můj a Nad Tatrou sa blýska
(《何處是我家?》和《塔特洛山上电光闪闪》)
战间期冷戰期間的捷克斯洛伐克
首都布拉格
50°05′N 14°25′E / 50.083°N 14.417°E / 50.083; 14.417坐标50°05′N 14°25′E / 50.083°N 14.417°E / 50.083; 14.417
常用语言捷克語 · 斯洛伐克語 · 德語 · 波蘭語 · 匈牙利語 · 意第緒語 · 盧森尼亞語
政府第一共和國 (1918-1938)
第二共和國 (1938-1939)
第三共和國 (1945-1948)
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8-1990)
聯邦共和國 (1990-1992)
總統 
• 1918-1935
托馬斯·馬薩里克
• 1935-1938 · 1945-1948
愛德華·貝奈斯
• 1938-1939
埃米爾·哈查
• 1948-1953
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
• 1953-1957
安托寧·薩波托斯基
• 1957-1968
安東寧·諾沃提尼
• 1968-1975
盧德維克·斯沃博達
• 1976-1989
古斯塔夫·胡薩克
• 1989-1992
瓦茨拉夫·哈維爾
總書記/第一書記 
• 1948–1953
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
• 1953–1968
安東寧·諾沃提尼
• 1968–1969
亞歷山大·杜布切克
• 1969–1987
古斯塔夫·胡薩克
• 1987–1989
米洛什·雅克什
總理 
• 1918-1919 (首任)
卡雷爾·克拉馬日英语Karel Kramář
• 1992 (末任)
揚·斯特拉斯基
立法机构联邦议会英语Federal Assembly (Czechoslovakia)
(1969年-1992年)
民族院
人民院
历史时期20世紀
• 獨立
1918年10月28日
1939年
• 解放
1945年5月9日
1948年2月25日
1989年11月至12月
• 分裂
1992年12月31日
面积
1921140,446平方公里
1992127,900平方公里
人口
• 1921
13,607,385
• 1992
15,600,000
货币捷克斯洛伐克克朗
电话区号+42
互联网顶级域.cs
今属于 捷克
 斯洛伐克
 烏克蘭
   外喀爾巴阡州

1918年,由奥匈帝国解体,从奥地利独立的捷克和从匈牙利独立的斯洛伐克两国因为语言文化相近,同属于西斯拉夫而合并。捷克地区继承了奥匈大部分的工业设备,经济能力在新生的小国中异常强大,加上還有蘇台德地區防禦工事、中東歐最高的識字率,讓其成為一個中等強國。1939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區被納粹德國占領,在工業核心區域成立了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斯洛伐克共和國兩個傀儡國,即使亡国也作为纳粹德国境内最发达的工业区而继续发挥作用。1948年二月事件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建立一黨執政體制。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纳入共产主义阵营,改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89年發生的天鵝絨革命後,又更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走向天鵝絨分離,以和平不流血的方式各自独立成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共和国[5][6]

名稱

捷克斯洛伐克在一戰結束蘇東巨變期間經歷了數次政權更迭,使用過的名稱有:

歷史

捷克斯洛伐克地区位於欧洲的中心,在其独立之前受哈布斯堡王朝建立的奧地利帝國统治达300年之久,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組成奧匈帝國,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分別劃歸奧地利和匈牙利。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兵敗解體,波希米亞摩拉維亞斯洛伐克等地區组成一个獨立的國家,名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国家独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迅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在世界上十大工业化国家中排名第七(僅次於、意,高于西)。

1938年,等国与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王國签定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决定将其西部领土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3月,納粹德國以接收蘇台德區為由,出兵將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吞併,德国在捷克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斯洛伐克则成立受德国保护的斯洛伐克共和國[7]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的盟友匈牙利王國

1945年,苏联向東歐反攻,依波茨坦協定捷克斯洛伐克除了布拉格以西被美軍佔領外,包含首都布拉格皆被苏联红军攻佔,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併,割让德国與匈牙利的领土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但外喀爾巴阡州则割让给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因為一部分由美國占領之緣故,捷克斯洛伐克一開始恢復为资产阶级民主國家。

1946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在美、蘇軍隊撤走後舉行名副其實自由選舉,共產黨贏得最多選票-38.6%,儘管共產黨是最大黨但是支持的人卻只佔少數,但是反對共產黨的各個政黨彼此間也有所分歧;次年,斯洛伐克的自治仍未解決,經濟困難有增無解卻又在史達林的壓力下拒絕美援,這使共產黨政府大失民心不得同意在1948年5月重新舉行選舉。不過在當年2月,聯合政府的一些他黨籍的部長提出辭呈,抗議共產黨擴大警察控制而採取的措施,這進而引起政治危機,共產黨組織群眾遊行來支持其訴求;這時外交部長被發現橫屍人行道上,多數人認為他是被政府派人謀殺,這等於共產黨在發動政變,他們完全地控制該次選舉,儘管總理未被替換但是政府已經完全被共產黨所掌握。[8]但在1948年二月事件发生后,成為亲苏联的社會主義國家。并加入苏联提倡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改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68年,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动了“布拉格之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运动,为苏联所不容,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平亂,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戛然而止,捷共第一书记杜布切克被挟持至莫斯科,苏联的行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批评。

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成功發起天鵝絨革命後,結束了共產黨的一党专政,1990年,国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不過,由於民主化革命後的經濟改革中,捷、斯兩方的經濟差距日益拉大,原本隐藏的民族矛盾也因為民主化而开始浮出水面。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道扬镳,经过议会表决,於1993年1月1日宣布正式解体为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史稱天鵝絨分離

共產黨領導人

從1921年至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稱號為總書記(Generální Tajemník),從1945年至1953年稱主席(Předseda),從1953年至1971年稱第一書記(První Tajemník),從1971年至1989年又稱總書記。

# 姓名 肖像 任期始於 任期終於
1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   1945年4月 1953年3月14日
2 安东宁·诺沃提尼   1953年3月14日 1968年1月5日
3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   1968年1月5日 1969年4月17日
4 古斯塔夫·胡萨克   1969年4月17日 1987年12月17日
5 米洛什·雅克什   1987年12月17日 1989年11月24日
6 卡雷尔·乌尔班内克   1989年11月24日 1989年12月20日
拉吉斯拉夫·阿达麦茨   1989年12月20日 1990年6月

領土變遷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19-1938)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38-1939)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45-1960)和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0-1990)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2-1993)

政權更迭

经济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它的人口超过1350万。它继承了奥匈帝国70%至80%的工业,包括瓷器和玻璃工业以及炼糖厂;超过40%的酒厂和啤酒厂;生产军备、机车、汽车和机械的比尔森(Plzeň)的斯柯达工厂;以及波西米亚北部的化学工业。19世纪末在斯洛伐克发展起来的所有匈牙利工业中的17%也落入了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在战间期世界上10个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捷克地区比斯洛伐克地区的工业化程度高得多。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有39%的人口从事工业,31%从事农业和林业。大多数轻工业和重工业都位于苏台德地区,由德国人拥有,并由德国人拥有的银行控制。捷克人只控制了所有工业的20-30%。在斯洛伐克,17.1%的人口从事工业,60.4%从事农业和林业。喀尔巴阡山脉的鲁西尼亚基本上没有工业。

农业方面,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不久就推出一项改革计划,旨在纠正土地的不平等分配。当时,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和森林属于少数贵族地主--主要是德国人(或日耳曼化的捷克人--如金斯基、切尔宁或考尼茨)和匈牙利人--以及罗马天主教教会。一半的土地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下。

1919年4月的《土地法》要求征用所有超过1.5平方公里的可耕地或2.5平方公里的一般土地(5平方公里是绝对的最大值)。再分配工作将逐步进行;在此期间,地主将继续拥有土地,并提供补偿。

现今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比较

捷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共和国
国旗和国徽  
 
 
 
人口 10,649,800 5,450,421
面积 78,866 km2 (30,450 sq mi) 49,037 km2 (18,933 sq mi)
人口密度 134/km2 (347.1/sq mi) 111/km2 (287.5/sq mi)
政体 单一制议会制立宪共和国 单一制议会制立宪共和国
首都   布拉格 – 1,324,277 (2,677,964 Metro)

  布拉迪斯拉发 – 432,864 (659,598 Metro)

最大城市
官方语言 捷克语 斯洛伐克语
开国领袖 波希米亚公爵 (867-889,传统上) 普里比纳,下潘诺尼亚公爵 (846-861,传统上)
现任国家元首 总统 米洛什·泽曼 (公民权利党;2013年至今) 总统 苏珊娜·恰普托娃 (进步斯洛伐克;2019年至今)
现任政府首脑 总理 安德烈·巴比什 (是的2011;2017年至今) 总理 爱德华·黑格尔 (普通人与独立人格;2021年至今)
議會 捷克國會捷克參議院捷克眾議院 國民議會
主要宗教 44.7% 未申报的
34.8% 无神论
10.5% 罗马天主教
6.8% 有精神信仰但無宗教信仰
1% 新教
62.0% 罗马天主教
13.4% 无神论
10.6% 未申報
5.9% 新教路德宗
3.8% 東儀天主教
族裔群体 64.3% 捷克人
25.3% 未指明的
5.0% 摩拉维亚人
3.0% 其他的
1.4% 斯洛伐克人
80.7% 斯洛伐克人
8.5% 匈牙利人
7.2% 未指明的
2.0% 斯洛伐克罗姆人
0.6% 捷克人
国内生产总值 $261.732 十亿
$24,569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111.874 十亿
$20,495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国内生产总值 (购买力平价) $432.346 十亿
$40,586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209.186 十亿
$38,321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货币 捷克克朗 (Kč) – CZK 欧元 (€) – EUR
人类发展指数 0.891 (very high) - 2017 0.857 (very high) - 2017
侨民 ~150,000 斯洛伐克人在捷克 ~37,000 捷克人在斯洛伐克

政府領袖

备注 

参考文献

  1. ^ THE CO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12 April 2011]. (原始内容于20 May 2011). 
  2. ^ 捷克語發音:[ˈtʃɛskoslovɛnsko], 斯洛伐克语发音:[ˈtʂeskɔslɔʋenskɔ].
  3. ^ 中國文化大學國科會. 捷克斯拉夫. 中華百科全書. [2018-09-09]. (原始内容于2021-04-16). 
  4. ^ Milestones: 1961–1968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state.gov. [27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于2022-02-19). 
  5. ^ office, Kafkadesk Prague. Why did Czechoslovakia break up? - Kafkadesk. kafkadesk.org. 2018-10-30 [2021-09-28]. (原始内容于2022-02-10) (英国英语). 
  6. ^ Engelberg, Stephen. Czechoslovakia Breaks in Two, To Wide Regret. The New York Times. 1993-01-01 [2021-09-28].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于2021-09-30) (美国英语). 
  7. ^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地獄之行:1914-1949.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359、360. ISBN 978-7-5086-8300-3. 
  8. ^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地獄之行:1914-1949.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538、539. ISBN 978-7-5086-8300-3. 

参见

捷克斯洛伐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21年11月1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11月1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21年11月1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捷克斯洛伐克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11月1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捷克斯洛伐克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語 斯洛伐克語 Ceskoslovensko Cesko Slovensko 1 2 舊譯捷克斯拉夫 3 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中東歐国家 4 採取民主共和制度 被德国 波蘭 奧地利 匈牙利 羅馬尼亞所包围 在经济和外交上由捷克为主导 斯洛伐克为辅助 在政治和文化上两国平等 捷克斯洛伐克在一战结束后 二战开始前 为世界第七大工業國 前六名為美 德 蘇 英 法 意 工业排名比當時的日本 波蘭 西班牙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大部分工业国家還要高 捷克斯洛伐克 Ceskoslovensko Cesko Slovensko1918 19391945 19921939 1945 流亡政府國旗 1920 1992 國徽 1920 1960 格言 捷克語 Pravda vitezi Pravda vitazi 1918 1990 拉丁語 Veritas vincit 1990 1992 真理永不敗 国歌 Kde domov muj a Nad Tatrou sa blyska 何處是我家 和 塔特洛山上电光闪闪 source source 战间期和冷戰期間的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50 05 N 14 25 E 50 083 N 14 417 E 50 083 14 417 坐标 50 05 N 14 25 E 50 083 N 14 417 E 50 083 14 417常用语言捷克語 斯洛伐克語 德語 波蘭語 匈牙利語 意第緒語 盧森尼亞語政府第一共和國 1918 1938 第二共和國 1938 1939 第三共和國 1945 1948 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8 1990 聯邦共和國 1990 1992 總統 1918 1935托馬斯 馬薩里克 1935 1938 1945 1948愛德華 貝奈斯 1938 1939埃米爾 哈查 1948 1953克萊門特 哥特瓦爾德 1953 1957安托寧 薩波托斯基 1957 1968安東寧 諾沃提尼 1968 1975盧德維克 斯沃博達 1976 1989古斯塔夫 胡薩克 1989 1992瓦茨拉夫 哈維爾總書記 第一書記 1948 1953克萊門特 哥特瓦爾德 1953 1968安東寧 諾沃提尼 1968 1969亞歷山大 杜布切克 1969 1987古斯塔夫 胡薩克 1987 1989米洛什 雅克什總理 1918 1919 首任 卡雷爾 克拉馬日 英语 Karel Kramar 1992 末任 揚 斯特拉斯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 英语 Federal Assembly Czechoslovakia 1969年 1992年 上议院民族院 下议院人民院历史时期20世紀 獨立1918年10月28日 德占捷克1939年 解放1945年5月9日 二月事變1948年2月25日 天鵝絨革命1989年11月至12月 分裂1992年12月31日面积1921140 446平方公里1992127 900平方公里人口 192113 607 385 199215 600 000货币捷克斯洛伐克克朗电话区号 42互联网顶级域 cs前身 继承奧匈帝國波西米亞王國摩拉維亞侯國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王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今属于 捷克 斯洛伐克 烏克蘭 外喀爾巴阡州1918年 由奥匈帝国解体 从奥地利独立的捷克和从匈牙利独立的斯洛伐克两国因为语言文化相近 同属于西斯拉夫而合并 捷克地区继承了奥匈大部分的工业设备 经济能力在新生的小国中异常强大 加上還有蘇台德地區防禦工事 中東歐最高的識字率 讓其成為一個中等強國 1939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區被納粹德國占領 在工業核心區域成立了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及斯洛伐克共和國兩個傀儡國 即使亡国也作为纳粹德国境内最发达的工业区而继续发挥作用 1948年二月事件後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建立一黨執政體制 1960年 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纳入共产主义阵营 改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在1989年發生的天鵝絨革命後 又更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2年 捷克和斯洛伐克走向天鵝絨分離 以和平不流血的方式各自独立成捷克共和國及斯洛伐克共和国 5 6 目录 1 名稱 2 歷史 3 共產黨領導人 4 領土變遷 5 政權更迭 6 经济 7 现今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比较 8 政府領袖 9 备注 10 参考文献 11 参见名稱 编辑主条目 連字號戰爭和捷克共和國名稱 英语 Name of the Czech Republic 捷克斯洛伐克在一戰結束至蘇東巨變期間經歷了數次政權更迭 使用過的名稱有 1918 1938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簡稱CSR 第一共和國 或捷克斯洛伐克 在1920年正式命名之前 也稱為捷克斯洛伐克或捷克斯洛伐克國家 1938 1939 捷克 斯洛伐克共和國 第二共和國 或捷克 斯洛伐克 1945 1960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簡稱CSR 第三共和國 或捷克斯洛伐克 1960 1990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簡稱CSSR 或捷克斯洛伐克 1990 1992 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簡稱CSFR 或捷克斯洛伐克 歷史 编辑捷克斯洛伐克地区位於欧洲的中心 在其独立之前受哈布斯堡王朝建立的奧地利帝國统治达300年之久 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組成奧匈帝國 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分別劃歸奧地利和匈牙利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奧匈帝國兵敗解體 波希米亞 摩拉維亞及斯洛伐克等地區组成一个獨立的國家 名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国家独立后 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迅速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曾在世界上十大工业化国家中排名第七 僅次於美 蘇 德 英 法 意 高于日 波 土 西 1938年 英法等国与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王國签定慕尼黑协定 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决定将其西部领土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1939年3月 納粹德國以接收蘇台德區為由 出兵將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吞併 德国在捷克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斯洛伐克则成立受德国保护的斯洛伐克共和國 7 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的盟友匈牙利王國1945年 苏联向東歐反攻 依波茨坦協定捷克斯洛伐克除了布拉格以西被美軍佔領外 包含首都布拉格皆被苏联红军攻佔 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併 割让德国與匈牙利的领土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 但外喀爾巴阡州则割让给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因為一部分由美國占領之緣故 捷克斯洛伐克一開始恢復为资产阶级民主國家 1946年5月 捷克斯洛伐克在美 蘇軍隊撤走後舉行名副其實自由選舉 共產黨贏得最多選票 38 6 儘管共產黨是最大黨但是支持的人卻只佔少數 但是反對共產黨的各個政黨彼此間也有所分歧 次年 斯洛伐克的自治仍未解決 經濟困難有增無解卻又在史達林的壓力下拒絕美援 這使共產黨政府大失民心不得同意在1948年5月重新舉行選舉 不過在當年2月 聯合政府的一些他黨籍的部長提出辭呈 抗議共產黨擴大警察控制而採取的措施 這進而引起政治危機 共產黨組織群眾遊行來支持其訴求 這時外交部長被發現橫屍人行道上 多數人認為他是被政府派人謀殺 這等於共產黨在發動政變 他們完全地控制該次選舉 儘管總理未被替換但是政府已經完全被共產黨所掌握 8 但在1948年二月事件发生后 成為亲苏联的社會主義國家 并加入苏联提倡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 1960年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改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68年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动了 布拉格之春 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运动 为苏联所不容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平亂 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戛然而止 捷共第一书记杜布切克被挟持至莫斯科 苏联的行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批评 1989年11月 捷克斯洛伐克成功發起天鵝絨革命後 結束了共產黨的一党专政 1990年 国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不過 由於民主化革命後的經濟改革中 捷 斯兩方的經濟差距日益拉大 原本隐藏的民族矛盾也因為民主化而开始浮出水面 1992年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道扬镳 经过议会表决 於1993年1月1日宣布正式解体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 史稱天鵝絨分離 共產黨領導人 编辑從1921年至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稱號為總書記 Generalni Tajemnik 從1945年至1953年稱主席 Predseda 從1953年至1971年稱第一書記 Prvni Tajemnik 從1971年至1989年又稱總書記 姓名 肖像 任期始於 任期終於1 克莱门特 哥特瓦尔德 1945年4月 1953年3月14日2 安东宁 诺沃提尼 1953年3月14日 1968年1月5日3 亚历山大 杜布切克 1968年1月5日 1969年4月17日4 古斯塔夫 胡萨克 1969年4月17日 1987年12月17日5 米洛什 雅克什 1987年12月17日 1989年11月24日6 卡雷尔 乌尔班内克 1989年11月24日 1989年12月20日 拉吉斯拉夫 阿达麦茨 1989年12月20日 1990年6月領土變遷 编辑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19 1938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8 1939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45 1960 和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960 1990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2 1993 政權更迭 编辑政權 存續日期 政治体制 國徽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 1919年 1938年 單一制共和立憲制議會共和制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共和國 1945年 1948年 單一制共和立憲制議會共和制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48年 1960年 單一制社會主義共和制一黨專政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960年 1968年 單一制社會主義共和制一黨專政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968年 1989年 聯邦制社會主義共和制一黨專政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89年 1992年 聯邦制議會制共和制地方分權 经济 编辑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 它的人口超过1350万 它继承了奥匈帝国70 至80 的工业 包括瓷器和玻璃工业以及炼糖厂 超过40 的酒厂和啤酒厂 生产军备 机车 汽车和机械的比尔森 Plzen 的斯柯达工厂 以及波西米亚北部的化学工业 19世纪末在斯洛伐克发展起来的所有匈牙利工业中的17 也落入了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在战间期世界上10个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捷克地区比斯洛伐克地区的工业化程度高得多 在波希米亚 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 有39 的人口从事工业 31 从事农业和林业 大多数轻工业和重工业都位于苏台德地区 由德国人拥有 并由德国人拥有的银行控制 捷克人只控制了所有工业的20 30 在斯洛伐克 17 1 的人口从事工业 60 4 从事农业和林业 喀尔巴阡山脉的鲁西尼亚基本上没有工业 农业方面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不久就推出一项改革计划 旨在纠正土地的不平等分配 当时 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和森林属于少数贵族地主 主要是德国人 或日耳曼化的捷克人 如金斯基 切尔宁或考尼茨 和匈牙利人 以及罗马天主教教会 一半的土地面积在20 000平方米以下 1919年4月的 土地法 要求征用所有超过1 5平方公里的可耕地或2 5平方公里的一般土地 5平方公里是绝对的最大值 再分配工作将逐步进行 在此期间 地主将继续拥有土地 并提供补偿 现今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比较 编辑捷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旗和国徽 人口 10 649 800 5 450 421面积 78 866 km2 30 450 sq mi 49 037 km2 18 933 sq mi 人口密度 134 km2 347 1 sq mi 111 km2 287 5 sq mi 政体 单一制议会制立宪共和国 单一制议会制立宪共和国首都 布拉格 1 324 277 2 677 964 Metro 布拉迪斯拉发 432 864 659 598 Metro 最大城市官方语言 捷克语 斯洛伐克语开国领袖 波希米亚公爵 867 889 传统上 普里比纳 下潘诺尼亚公爵 846 861 传统上 现任国家元首 总统 米洛什 泽曼 公民权利党 2013年至今 总统 苏珊娜 恰普托娃 进步斯洛伐克 2019年至今 现任政府首脑 总理 安德烈 巴比什 是的2011 2017年至今 总理 爱德华 黑格尔 普通人与独立人格 2021年至今 議會 捷克國會 捷克參議院 捷克眾議院 國民議會主要宗教 44 7 未申报的 34 8 无神论 10 5 罗马天主教 6 8 有精神信仰但無宗教信仰 1 新教 62 0 罗马天主教 13 4 无神论 10 6 未申報 5 9 新教路德宗 3 8 東儀天主教族裔群体 64 3 捷克人 25 3 未指明的 5 0 摩拉维亚人 3 0 其他的 1 4 斯洛伐克人 80 7 斯洛伐克人 8 5 匈牙利人 7 2 未指明的 2 0 斯洛伐克罗姆人0 6 捷克人国内生产总值 261 732 十亿 24 569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111 874 十亿 20 495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国内生产总值 购买力平价 432 346 十亿 40 586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209 186 十亿 38 321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汇率 货币 捷克克朗 Kc CZK 欧元 EUR人类发展指数 0 891 very high 2017 0 857 very high 2017侨民 150 000 斯洛伐克人在捷克 37 000 捷克人在斯洛伐克政府領袖 编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捷克斯洛伐克总理备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THE CO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12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May 2011 捷克語發音 ˈtʃɛskoslovɛnsko 斯洛伐克语发音 ˈtʂeskɔslɔʋenskɔ 中國文化大學 國科會 捷克斯拉夫 中華百科全書 2018 09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6 Milestones 1961 1968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 state gov 27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19 office Kafkadesk Prague Why did Czechoslovakia break up Kafkadesk kafkadesk org 2018 10 30 2021 09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10 英国英语 Engelberg Stephen Czechoslovakia Breaks in Two To Wide Regret The New York Times 1993 01 01 2021 09 28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30 美国英语 Ian Kershew著 林華譯 地獄之行 1914 1949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359 360 ISBN 978 7 5086 8300 3 Ian Kershew著 林華譯 地獄之行 1914 1949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538 539 ISBN 978 7 5086 8300 3 参见 编辑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共和国 波希米亚 摩拉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国 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天鵝絨分離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捷克斯洛伐克 amp oldid 7577889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