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王充

王充(27年-约97年[1][2]),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东汉哲學家。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書》等書。但只有《論衡》保存下來。近人黃暉撰《論衡校釋》30卷,是較為通行的版本。後漢三賢之一(與王符仲長統齊名)[3]

生平

由於史料缺乏,王充的生平還存在諸多爭議。例如:鄉里稱孝問題、師事班彪問題、謝夷吾上書推薦王充才學問題等等。根據《後漢書·王充傳》與《論衡·自紀》,比較可靠的是:王充是會稽上虞人,祖先原籍魏郡元城(與王莽同籍)。年輕時來到洛陽太學學習,拜班彪為師,曾親眼目睹漢朝皇帝前往辟雍,同時王充寫下《六儒論》[4]。做過縣掾功曹等職位,但可能常與長官不合,而屢次辭官(「仕數不耦」)。因官場不遇,故退而勤於著述,抒寫懷抱(「徒著書自紀」)。晚年又任州治中和從事,後來可能因為老病而辭職回家。同郡友人謝夷吾向朝廷推薦王充,漢章帝下令用公車征召,王充因生病未能成行。

 
王充墓

七十歲左右,王充有感於年老衰病,著《養性書》一書,為的是追求養生延年[5]。《論衡》一書,由青年寫到老年,應是他一生心血所聚。王充最終在家去世。上虞乌石山(今上虞章镇滨笕枪山)有王充墓。

著作

《論衡》一書的精神在「疾虛妄」(〈佚文〉)。疾虛妄,疾的是「起眾書並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對作〉)。漢朝是個讖緯符籙盛行的朝代,王充由於看到了世傳儒書充斥著荒謬,民間言談充斥著迷信,像《淮南子》就記載共工怒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時十日並出,堯上射九日等荒誕的故事。而這等書籍傳說,在民間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王充感到「心濆涌,筆手擾,安能不論?」而論述的方法則是:「論則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虛之事,輒立證驗。」(〈對作〉)所以,《論衡》一書的方法可說是講求理性邏輯思辨以检验的方法。〈薄葬〉篇說:「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他接著又說:「唯聖心賢意,方比物類,為能實之。」所以,不但考之以心,考的還要是聖心賢意;效之以事。和西方或者讲实验、或者讲上帝的观点相比,王充继承了中国文化中这种源远流长的先进的方法论。强调了实践检验,而不只是实验检验。强调了类推类比,通过類推、類比等方法比单纯的实验能更有效的找到能符合实践的答案。

评价

王充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歷來評價兩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貶重於褒,認為:「其言多激……,露才揚己,好為物先,……然大抵訂偽砭俗,中理者多,亦殊有裨於風教。」但最終認為《論衡》只是個談助之書。章炳麟《檢論》則褒重於貶,認為王充:「作為《論衡》,趣以正虛妄,審鄉背,懷疑之論,分析百耑,有所發擿,不避上聖,漢得一人焉,足以振恥,至于今亦尟有能逮者也。」但也說他:「然善為鋒芒摧陷,而無樞要足以持守,惟內心之不光熲,故言辯而無繼。」二十世紀後半以來,由於王充的批判性文風與唯物色彩特別受到青睞,正面的評價幾已呈一面倒的局勢。

註釋

  1. ^ 《论衡·自纪篇》:建武三年,充生。
  2. ^ 《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3. ^
  4. ^ 《後漢書》卷49注引袁山松《後漢書》:充幼聰朗。詣太學,觀天子臨辟雍,作六儒論。
  5. ^ 《後漢書》卷49: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仕郡為功曹,以數諫爭不合去.....刺史董勤辟為從事,轉治中,自免還家。友人同郡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肅宗特詔公車徵,病不行。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欲,頤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參考

  • 後漢書》·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 黃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 《上虞縣志》

王充, 27年, 约97年, 字仲任, 會稽上虞人, 东汉哲學家, 著有, 譏俗節義, 政務, 論衡, 養性書, 等書, 但只有, 論衡, 保存下來, 近人黃暉撰, 論衡校釋, 30卷, 是較為通行的版本, 後漢三賢之一, 與王符, 仲長統齊名, 目录, 生平, 著作, 评价, 註釋, 參考生平, 编辑由於史料缺乏, 的生平還存在諸多爭議, 例如, 鄉里稱孝問題, 師事班彪問題, 謝夷吾上書推薦才學問題等等, 根據, 後漢書, 論衡, 自紀, 比較可靠的是, 是會稽上虞人, 祖先原籍魏郡元城, 與王莽同籍, 年輕時. 王充 27年 约97年 1 2 字仲任 會稽上虞人 东汉哲學家 著有 譏俗節義 政務 論衡 養性書 等書 但只有 論衡 保存下來 近人黃暉撰 論衡校釋 30卷 是較為通行的版本 後漢三賢之一 與王符 仲長統齊名 3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评价 4 註釋 5 參考生平 编辑由於史料缺乏 王充的生平還存在諸多爭議 例如 鄉里稱孝問題 師事班彪問題 謝夷吾上書推薦王充才學問題等等 根據 後漢書 王充傳 與 論衡 自紀 比較可靠的是 王充是會稽上虞人 祖先原籍魏郡元城 與王莽同籍 年輕時來到洛陽太學學習 拜班彪為師 曾親眼目睹漢朝皇帝前往辟雍 同時王充寫下 六儒論 4 做過縣掾功曹等職位 但可能常與長官不合 而屢次辭官 仕數不耦 因官場不遇 故退而勤於著述 抒寫懷抱 徒著書自紀 晚年又任州治中和從事 後來可能因為老病而辭職回家 同郡友人謝夷吾向朝廷推薦王充 漢章帝下令用公車征召 王充因生病未能成行 王充墓七十歲左右 王充有感於年老衰病 著 養性書 一書 為的是追求養生延年 5 論衡 一書 由青年寫到老年 應是他一生心血所聚 王充最終在家去世 上虞乌石山 今上虞章镇滨笕枪山 有王充墓 著作 编辑 論衡 一書的精神在 疾虛妄 佚文 疾虛妄 疾的是 起眾書並失實 虛妄之言勝真美也 對作 漢朝是個讖緯符籙盛行的朝代 王充由於看到了世傳儒書充斥著荒謬 民間言談充斥著迷信 像 淮南子 就記載共工怒觸不周之山 使天柱折 地維絕 堯時十日並出 堯上射九日等荒誕的故事 而這等書籍傳說 在民間可謂比比皆是 所以王充感到 心濆涌 筆手擾 安能不論 而論述的方法則是 論則考之以心 效之以事 浮虛之事 輒立證驗 對作 所以 論衡 一書的方法可說是講求理性邏輯思辨以检验的方法 薄葬 篇說 事莫明於有效 論莫定於有證 空言虛語 雖得道心 人猶不信 他接著又說 唯聖心賢意 方比物類 為能實之 所以 不但考之以心 考的還要是聖心賢意 效之以事 和西方或者讲实验 或者讲上帝的观点相比 王充继承了中国文化中这种源远流长的先进的方法论 强调了实践检验 而不只是实验检验 强调了类推 类比 通过類推 類比等方法比单纯的实验能更有效的找到能符合实践的答案 评价 编辑王充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 歷來評價兩端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貶重於褒 認為 其言多激 露才揚己 好為物先 然大抵訂偽砭俗 中理者多 亦殊有裨於風教 但最終認為 論衡 只是個談助之書 章炳麟 檢論 則褒重於貶 認為王充 作為 論衡 趣以正虛妄 審鄉背 懷疑之論 分析百耑 有所發擿 不避上聖 漢得一人焉 足以振恥 至于今亦尟有能逮者也 但也說他 然善為鋒芒摧陷 而無樞要足以持守 惟內心之不光熲 故言辯而無繼 二十世紀後半以來 由於王充的批判性文風與唯物色彩特別受到青睞 正面的評價幾已呈一面倒的局勢 註釋 编辑维基语录上的王充语录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王充 论衡 自纪篇 建武三年 充生 后汉书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年渐七十 志力衰耗 乃造 养性书 十六篇 裁节嗜欲 颐神自守 永元中 病卒于家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後漢三賢贊三首 後漢書 卷49注引袁山松 後漢書 充幼聰朗 詣太學 觀天子臨辟雍 作六儒論 後漢書 卷49 充少孤 鄉里稱孝 後到京師 受業太學 師事扶風班彪 好博覽而不守章句 家貧無書 常游洛陽市肆 閱所賣書 一見輒能誦憶 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後歸鄉里 屏居教授 仕郡為功曹 以數諫爭不合去 刺史董勤辟為從事 轉治中 自免還家 友人同郡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 肅宗特詔公車徵 病不行 年漸七十 志力衰耗 乃造養性書十六篇 裁節嗜欲 頤神自守 永元中 病卒于家 參考 编辑 後漢書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黃暉 論衡校釋 中華書局 上虞縣志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王充 amp oldid 6771597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