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潮州白話字

潮州白話字潮州話Tiê-chiu Pe̍h-ūe-jī潮拼Diê⁵ziu¹ Bêh⁸uê⁷ri⁷)是一套基於教会羅馬字潮州話書寫系統,因制定於汕頭,亦名汕頭教會羅馬字潮州話Suaⁿ-thâu Kà-hũe Lô-má-jī潮拼Suan¹tao⁵ Ga³huê⁶ Lo⁵ma²ri⁷)。

潮州白話字
Tiê-chiu Pe̍h-ūe-jī
潮州白話字《圣经》——〈路得记〉与〈散母耳前書〉,1915年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出版
类型 (罗马化)
创造者汲约翰
卓威廉
使用时期
1875年— ?
语言汕头话潮州话
关联书写系统
父系统
教会罗马字
  • 潮州白話字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歷史

19世紀中葉,西方天主教會入華傳教,傳教士開始以教會羅馬字來學習各漢語方言,并用之來向不識漢字的普通民眾傳教。用羅馬字母拼寫潮州話至少可追溯到1841年的W. Dean出版的《潮州話》,但直到1875年英國傳教士汲约翰(John Campbell Gibson)及卓威廉(William Duffus)在汕頭制定了“汕頭教會羅馬字”[1],才成為一套正式的潮州話羅馬字書寫系統,1876年,基於汕頭話翻譯的《路加福音》出版,并在1888年相繼出版《創世紀》、《約拿記》、《雅各書》,1889年《馬太福音》、《使徒行傳》,1890年《馬可福音》,并在1915年以潮州府城話出版了《新約聖經》。

潮州白話字不僅僅用於承載《聖經》,也被教徒用於日常書寫,進入民國以後,隨著中華民國國語注音符號推行,教會便不再推廣白話字,但白話字仍在民間學習和使用,1955年黄典诚统计,在潮汕地區當時仍有1000名白話字使用者。[2]

音标系統

字母

潮州白話字雖然與漳泉的白話字相似,但在字母的選擇上略有差異,潮州白話字使用的基本拉丁字母有17個(A、B、E、G、H、I、J、K、L、M、N、O、P、S、T、U、Z),2個變體字母(, ),6個二合字母ChKhNgPhThTs)以及兩個三合字母ChhTsh),其餘拉丁字母9個(C、D、F、Q、R、V、W、X、Y)用在特殊表示、或外來語上。

潮州白話字(PUJ)與潮州話拼音方案(DP)、閩南話拼音方案(BP)、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TL)及漳泉白話字(POJ)的字母對照如下:

PUJ A B CH CHH E G H I J K KH L M N NG Ø O P PH S S T TH TS TSH U Z
PUJ a b ch chh e g h i j k kh l m n ng Ø o p ph s s t th ts tsh u z
DP a bh zi ci ê gh h i ri g k l m n n ng Ø o b p s si d t z c u e r
BP a bb zi ci e gg h i li/zzi g k l m n n ng o oo b p s si d t z c u Ø l/zz
TL a b tsi tshi e g h i li/ji k kh l m n nn ng o oo p ph s si t th ts tsh u l/j
POJ a b chi chhi e g h i ji k kh l m n ng o p ph s si t th ch chh u Ø j

閩南白話字及臺羅的o可念成[ə],但潮州話中的o只作[o]。與潮拼相比,白話字字母的音值更接近英文字母

聲母

潮州話聲母總數一般為十八個。不以輔音為首的音節或以聲門塞音為首的音節,稱為零聲母,這里不予標示。潮州白話字將三個塞擦音字母細分成齒齦音齦顎音三對同位字母,故實際使用聲母二十個,如下:

組別 邊音 鼻音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不送氣 送氣 不送氣 送氣
双唇音 p [p]
(pian)
ph [pʰ]
(phó)
m [m]
門 (mûn)
b [b]
(bûn)
齒齦音 t [t]
()
th [tʰ]
(tha)
ts [ts]
之 (tsṳ)
tsh [tsʰ]
(tshut)
s [s]
思 (sṳ)
l [l]
(liú)
n [n]
挪 ()
(并入l) z [dz]-[z]
而 (zṳ̂)
齦顎音 ch [tɕ]
(cheng)
chh [tɕʰ]
刺 (chhì)
s [ɕ]
()
j [dʑ]-[ʑ]
(ji̍p)
軟顎音 k [k]
球 (kiû)
kh [kʰ]
(khṳ̀)
ng [ŋ]
俄 (ngô)
g [g]
(gṳ́)
聲門音 [ʔ]
(eng)
h [h]
()

其中ch與ts同位,chh與tsh同位,j則與z同位。

以1883年《汕頭話口語英漢詞表》[3]為例,ch、chh、j用於e、i字母前面,而ts、tsh、z則用在a、o、u、ṳ及輔音音節(m、ng)前面。因此“潮州”拼寫為“Tiê-chiu”而非“Tiê-tsiu”;“韭菜”拼寫為“kú-tshài”而非“kú-chhài”,“熱”的其中兩個讀音“zua̍h”与“jie̍t”不写作“jua̍h"或“zie̍t”。

齒齦音的ts([t͡s])、tsh([t͡sʰ])、z([d͡z])遇到半閉全閉前元音(e、i),就會化成齦顎音的chi/che([t͡ɕ])、chhi/chhe([t͡ɕʰ])、ji/je([d͡ʑ])。

此外,鼻音m、n、ng及塞音p、t、k可用作韻尾,而有聲門塞音韻尾[ʔ]則標示為h,與發出聲音的清聲門擦音聲母[h]不同。

韻母

潮州話下列韻母共一百零三個,而現代使用中的韻母约七十九個,加上四個輔音音節,列表如下[4][5]

韻腹 韻尾
構造
調音部位 單複韻母 聲門塞音 鼻化韻母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齶音
前後 開閉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
a [a]
(ka)
ah [aʔ]
甲 (kah)
aⁿ [ã]
(kaⁿ)
ahⁿ [ãʔ]
垃 (na̍hⁿ)
am [am]
(kam)
ap [ap̚]
鴿 (kap)
an [an]
(kan)
at [at̚]
結 (kat)
ang [aŋ]
(kang)
ak [ak̚]
覺 (kak)
半閉 e [e]
(ke)
eh [eʔ]
格 (keh)
eⁿ [ẽ]
(keⁿ)
ehⁿ [ẽʔ]
脈 (me̍hⁿ)
eng [eŋ]
(keng)
ek [ek̚]
革 (kek)
i [i]
(ki)
ih [iʔ]
砌 (kih)
iⁿ [ĩ]
(thiⁿ)
ihⁿ [ĩʔ]
碟 (tihⁿ)
im [im]
(kim)
ip [ip̚]
急 (kip)
in [in]
(kin)
it [it̚]
吉 (kit)
半閉 o [o]
(ko)
oh [oʔ]
閣 (koh)
oⁿ [õ]
望 (mōⁿ)
ohⁿ [õʔ]
瘼 (mo̍hⁿ)
ong [oŋ]
(kong)
ok [ok̚]
國 (kok)
u [u]
(ku)
uh [uʔ]
嗝 (kuh)
un [un]
(kun)
ut [ut̚]
骨 (kut)
[ɯ]
(kṳ)
ṳh [ɯʔ]
嗝 (kṳh)
ṳn [ɯn]
巾 (kṳn)
ṳt [ɯt̚]
乞 (khṳt)
ṳng [ɯŋ]
(kng)
閉上 ai [ai]
(kai)
aih [aiʔ]
𫠡 (ga̍ih)
aiⁿ [ãĩ]
愛 (àiⁿ)
aihⁿ [ãiʔ]
捱 (nga̍ihⁿ)
後移 au [au]
(kau)
auh [auʔ]
樂 (ga̍uh)
auⁿ [ãũ]
好 (hàuⁿ)
auhⁿ [ãuʔ]
鬧 (nauhⁿ)
打開 ia [ia]
(kia)
iah [iaʔ]
揭 (kiah)
iaⁿ [ĩã]
(kiaⁿ)
iam [iam]
(kiam)
iap [iap̚]
劫 (kiap)
ian [ian]
(kian)
iat [iat̚]
潔 (kiat)
iang [iaŋ]
(kiang)
iak [iak̚]
龠 (iak)
ie [ie]
(chie)
ieh [ieʔ]
借 (chieh)
ieⁿ [ĩẽ]
(kieⁿ)
ien [ien]
(kien)
iet [iet̚]
潔 (kiet)
後移 io [io]
(chio)
ioh [ioʔ]
借 (chioh)
ioⁿ [ĩõ]
(kioⁿ)
iong [ioŋ]
(kiong)
iok [iok̚]
鞠 (kiok)
iu [iu]
(khiu)
iuⁿ [ĩũ]
幼 (iùⁿ)
前移 閉上 oi [oi]
(koi)
oih [oiʔ]
夾 (koih)
oiⁿ [õĩ]
(koiⁿ)
ou [ou]
(kou)
ouⁿ [õũ]
虎 (hóuⁿ)
前移 打開 ua [ua]
(kua)
uah [uaʔ]
割 (kuah)
uaⁿ [ũã]
(kuaⁿ)
uam [uam]
凡 (huâm)
uap [uap̚]
法 (huap)
uan [uan]
(kuan)
uat [uat̚]
決 (kuat)
uang [uaŋ]
(kuang)
uak [uak̚]
廓 (kuak)
ue [ue]
(kue)
ueh [ueʔ]
郭 (kueh)
ueⁿ [ũẽ]
果 (kúeⁿ)
uehⁿ [uẽʔ]
襪 (gu̍ehⁿ)
uen [uen]
(kuen)
uet [uet̚]
決 (kuet)
ueng [ueŋ]
榮 (ueng)
uek [uek̚]
獲 (hu̍ek)
ui [ui]
(kui)
uiⁿ [ũĩ]
跪 (kũiⁿ)
後移 開閉 iau [iau]
(kiau)
iauh [iauʔ]
躍 (iauh)
iauⁿ [ĩãũ]
掀 (hiauⁿ)
iauhⁿ [iãuʔ]
躍 (iauhⁿ)
iou [iou]
(kiou)
iouh [iouʔ]
躍 (iouh)
iouⁿ [ĩõũ]
掀 (hiouⁿ)
iouhⁿ [iõuʔ]
躍 (iouhⁿ)
前移 uai [uai]
(kuai)
uaiⁿ [ũãĩ]
檨 (suāiⁿ)
uaihⁿ [uãiʔ]
轉 (ua̍ihⁿ)
輔音音節 ngh [ŋʔ]
夗 (n̍gh)
m [m]
唔 ()
ng [ŋ]
黃 (n̂g)
hng [ŋ̊ŋ̍]
園 (hn̂g)
  汕頭話常見
  府城話常見
  揭陽話常見

注釋:

  • 十九世紀白話字制定時尚常見齒齦鼻音[n]清齒齦塞音[t̚]之韻尾,但現代潮州話中大多後鼻音化成軟顎鼻音[ŋ]清軟顎塞音[k̚],小部份地區如潮安鳳凰鎮、饒平三饒鎮及汕头南澳保留了此韻母;在拼寫實例上,通常在i、ie、u之後只作-n/-t,而e、o之後通常只有-ng/-k,-an/at、-ang/ak及ṳn/ṳt、ṳng/ṳk則兼有,依古韻而定。
  • 上標n(ⁿ)則表示鼻化韻,附加於元音之後,通常是白讀音所独有,一般相信為古鼻韻之遺留。
  • 潮州話有入聲韻母喉塞音[ʔ]為韻尾,以-h表示。
  • 括號中為例字之白話字。
  • 在實際用例上,-ṳng在搭配上輔音時常省作-ng;鼻化元音ṳⁿ单用時,等同於辅音音節ng。
  • 依地方音之不同,ṳ的音值游离在[ɯ][ɤ][ə]之间。

声调

潮州话有八个声调,聲調符號置於元音字母上,并有丰富的变调

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1為最低,5為最高,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別名一[6][3] 上平 上聲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去 去聲 下入
別名二[7] 上平 上上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上 下去 下入
調值 33 52 213 2 55 35 11 4
調型 中平 高降 降升 低入 高平 高升 低平 高入
例子(文讀音)
調序數字 1 2 3 4 5 6 7 8
白話字調符 hun hún hùn hut hûn hũn hūn hu̍t

第一聲和第四聲不使用附加符號,两者可從其韻尾舒聲或入聲而區分;第二、三、五、六、七、八聲則各別使用銳音符(◌́)、重音符(◌̀)、揚抑符(◌̂)、波浪號(◌̃)、長音符號(◌̄)及引號(◌̍)。

第八聲陽入在林成雄系统中也可以使用第二聲的銳音符(◌́),在斐姑娘英语Adele M. Fielde系统中則用第五聲的揚抑符(◌̂),两者可从其韻尾加以區分,以上例即為“hút”以及“hût”。第六調陽上在斐姑娘英语Adele M. Fielde系统中可用短音符(◌̆),台羅形式則可標作抑揚符◌̌,依上例即各自可作“hŭn”以及“hǔn”。

另外,韻尾-n在现代多數地方音實際上都读成後鼻音(軟顎鼻音)-ng([ŋ]),-t則近似-k([k̚])。

調號標示規則

調值標在音節的韻母之上。或當一個音節有多個字母時:

  • 優先順序: a > o > u > e > i。
  • m 作韻腹時標於字母 m 上。
  • 雙字母標於前一個字母上;比如 ng 標示在字母 n 上。

變調

在書面上,白話字基本上只標示原調,不標示變調。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要變調,後面的字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這稱為“連續變調”,情況如下:

前字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前字聲調數字 1 2 3 4 5 6 7 8
变调后聲調數字(典型)[6] 1 6 2 8 7 3 7 4
变调后聲調數字(變化一)[8] 1 6 2 8 3 7 3 4
变调后聲調數字(變化二) 1 6 5 8 7 9 9 4

在上述變化中,連讀時,2、5的調頭都是高度調,7、3都是低度調,其中9是低降調(調值21),因此其差異僅在於轉折過程的,這也是以汕頭話的變調為準。

在實際的情況中,潮汕各地方的調值與變調會更多樣及有所差異[5][9][8]

文法

潮州白話字的行文使用潮州話語法,讀寫及標點形式則如拉丁文,比如句首字母大寫、專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合成詞的各個音節用連接號(-)連接,在動詞助詞之間則用雙連接號(--)相連[6]。具體方式與泉漳白話字的書寫規則相同。

實例

1892年出版的汕頭話《新約全書》[10]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五、六句:

潮州白話文漢字:

現代標準漢語白話文:

参考文献

  1. ^ Snow, Don; Nuanling, Chen. Missionaries and written Chaoshanese. Global Chinese. 2015-04-01, 1 (1): 5–26 [2021-11-04]. ISSN 2199-4382. doi:10.1515/glochi-2015-1001. (原始内容于2021-11-06) (英语). 
  2. ^ 關於白話字-中國南方白話字發展. 台灣白話字文獻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21-09-25]. (原始内容于2021-12-03). 
  3. ^ 3.0 3.1 Lechler, Rudolf; Williams, Samuel Wells; Duffus, William. English-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Swatow. Swatow: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4. ^ 马重奇. 19世纪80年代四部传教士汕头方言著作音系比较. 古汉语研究. 2014, (4): 10–22+95.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潮州话拼音方案. 潮州音字典. [2021-09-25]. (原始内容于2021-06-06). 
  6. ^ 6.0 6.1 6.2 Lim, Hiong Seng.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 Singapore. 1886: 40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7. ^ Fielde, Adele Marion. 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 Shang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8. ^ 8.0 8.1 . 潮州母语.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9. ^ "潮州話拼音方案ChaoZhou Dialect Romanisation Scheme". [201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1). ,Min-Chaozhou.
  10. ^ Duffus, W.; Gibson, J. C.; Maclagan, P. J. (编). Kiù-tsú Iâ-sou Ki-tok kâi Sin-ieh Tshuân-tsṳ Chiēⁿ-Kńg Má-thài kàu Sài-thû. Su-kat-lân: Tãi Eng-kok Lãi Guā Siàⁿ-tsṳ-hũe. 1892 [2021-09-25]. (原始内容于2021-09-25) (潮州话). 

潮州白話字, 注意, 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汉字, 𪜶, 𫠡, 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潮州話, tiê, chiu, 潮拼, diê, bêh, 是一套基於教会羅馬字的潮州話書寫系統, 因制定於汕頭, 亦名汕頭教會羅馬字, 潮州話, suaⁿ, thâu, hũe, 潮拼, suan, huê, tiê, chiu, 圣经, 路得记, 散母耳前書, 1915年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出版类型拉丁字母, 罗马化, 创造者汲约翰卓威廉使用时期1875年, 语言汕头话, 潮州话关联书写系统. 注意 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汉字 𪜶 𫠡 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潮州白話字 潮州話 Tie chiu Pe h ue ji 潮拼 Die ziu Beh ue ri 是一套基於教会羅馬字的潮州話書寫系統 因制定於汕頭 亦名汕頭教會羅馬字 潮州話 Suaⁿ thau Ka hũe Lo ma ji 潮拼 Suan tao Ga hue Lo ma ri 潮州白話字Tie chiu Pe h ue ji潮州白話字 圣经 路得记 与 散母耳前書 1915年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出版类型拉丁字母 罗马化 创造者汲约翰卓威廉使用时期1875年 语言汕头话 潮州话关联书写系统父系统教会罗马字潮州白話字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 請參閱 Help IPA 及 之間的區別 參閲IPA 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目录 1 歷史 2 音标系統 2 1 字母 2 2 聲母 2 3 韻母 2 4 声调 2 4 1 調號標示規則 2 4 2 變調 3 文法 3 1 實例 4 参考文献歷史 编辑19世紀中葉 西方天主教會入華傳教 傳教士開始以教會羅馬字來學習各漢語方言 并用之來向不識漢字的普通民眾傳教 用羅馬字母拼寫潮州話至少可追溯到1841年的W Dean出版的 潮州話 但直到1875年英國傳教士汲约翰 John Campbell Gibson 及卓威廉 William Duffus 在汕頭制定了 汕頭教會羅馬字 1 才成為一套正式的潮州話羅馬字書寫系統 1876年 基於汕頭話翻譯的 路加福音 出版 并在1888年相繼出版 創世紀 約拿記 雅各書 1889年 馬太福音 使徒行傳 1890年 馬可福音 并在1915年以潮州府城話出版了 新約聖經 潮州白話字不僅僅用於承載 聖經 也被教徒用於日常書寫 進入民國以後 隨著中華民國國語及注音符號推行 教會便不再推廣白話字 但白話字仍在民間學習和使用 1955年黄典诚统计 在潮汕地區當時仍有1000名白話字使用者 2 音标系統 编辑字母 编辑 潮州白話字雖然與漳泉的白話字相似 但在字母的選擇上略有差異 潮州白話字使用的基本拉丁字母有17個 A B E G H I J K L M N O P S T U Z 2個變體字母 Ṳ ᴺ 6個二合字母 Ch Kh Ng Ph Th Ts 以及兩個三合字母 Chh Tsh 其餘拉丁字母9個 C D F Q R V W X Y 用在特殊表示 或外來語上 潮州白話字 PUJ 與潮州話拼音方案 DP 閩南話拼音方案 BP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TL 及漳泉白話字 POJ 的字母對照如下 大PUJ A B CH CHH E G H I J K KH L M N ᴺ NG O O P PH S S T TH TS TSH U Ṳ Z小PUJ a b ch chh e g h i j k kh l m n ⁿ ng O o p ph s s t th ts tsh u ṳ z小DP a bh zi ci e gh h i ri g k l m n n ng O o b p s si d t z c u e r小BP a bb zi ci e gg h i li zzi g k l m n n ng o oo b p s si d t z c u O l zz小TL a b tsi tshi e g h i li ji k kh l m n nn ng o oo p ph s si t th ts tsh u u l j小POJ a b chi chhi e g h i ji k kh l m n ⁿ ng o o p ph s si t th ch chh u O j閩南白話字及臺羅的o可念成 e 但潮州話中的o只作 o 與潮拼相比 白話字字母的音值更接近英文字母 聲母 编辑 潮州話聲母總數一般為十八個 不以輔音為首的音節或以聲門塞音為首的音節 稱為零聲母 這里不予標示 潮州白話字將三個塞擦音字母細分成齒齦音及齦顎音三對同位字母 故實際使用聲母二十個 如下 組別 邊音 鼻音 塞音 塞擦音 擦音不送氣 送氣 不送氣 送氣双唇音 清 p p 邊 pian ph pʰ 頗 pho 濁 m m 門 mun b b 文 bun 齒齦音 清 t t 地 ti th tʰ 他 tha ts ts 之 tsṳ tsh tsʰ 出 tshut s s 思 sṳ 濁 l l 柳 liu n n 挪 no 并入l z dz z 而 zṳ 齦顎音 清 ch tɕ 貞 cheng chh tɕʰ 刺 chhi s ɕ 時 si 濁 j dʑ ʑ 入 ji p 軟顎音 清 k k 球 kiu kh kʰ 去 khṳ 濁 ng ŋ 俄 ngo g g 語 gṳ 聲門音 清 ʔ 英 eng h h 喜 hi 紫色例字 為 擊木知音 十五音音名其中ch與ts同位 chh與tsh同位 j則與z同位 以1883年 汕頭話口語英漢詞表 3 為例 ch chh j用於e i字母前面 而ts tsh z則用在a o u ṳ及輔音音節 m ng 前面 因此 潮州 拼寫為 Tie chiu 而非 Tie tsiu 韭菜 拼寫為 ku tshai 而非 ku chhai 熱 的其中兩個讀音 zua h 与 jie t 不写作 jua h 或 zie t 即齒齦音的ts t s tsh t sʰ z d z 遇到半閉及全閉的前元音 e i 就會化成齦顎音的chi che t ɕ chhi chhe t ɕʰ ji je d ʑ 此外 鼻音m n ng及塞音p t k可用作韻尾 而有聲門塞音韻尾 ʔ 則標示為h 與發出聲音的清聲門擦音聲母 h 不同 韻母 编辑 潮州話下列韻母共一百零三個 而現代使用中的韻母约七十九個 加上四個輔音音節 列表如下 4 5 韻腹 韻尾構造 調音部位 單複韻母 聲門塞音 鼻化韻母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齶音前後 開閉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 舒聲 入聲单元音 前 開 a a 膠 ka ah aʔ 甲 kah aⁿ a 柑 kaⁿ ahⁿ aʔ 垃 na hⁿ am am 甘 kam ap ap 鴿 kap an an 干 kan at at 結 kat ang aŋ 江 kang ak ak 覺 kak 半閉 e e 家 ke eh eʔ 格 keh eⁿ ẽ 更 keⁿ ehⁿ ẽʔ 脈 me hⁿ eng eŋ 經 keng ek ek 革 kek 閉 i i 枝 ki ih iʔ 砌 kih iⁿ ĩ 天 thiⁿ ihⁿ ĩʔ 碟 tihⁿ im im 金 kim ip ip 急 kip in in 斤 kin it it 吉 kit 後 半閉 o o 高 ko oh oʔ 閣 koh oⁿ o 望 mōⁿ ohⁿ oʔ 瘼 mo hⁿ ong oŋ 公 kong ok ok 國 kok 閉 u u 龜 ku uh uʔ 嗝 kuh un un 君 kun ut ut 骨 kut ṳ ɯ 車 kṳ ṳh ɯʔ 嗝 kṳh ṳn ɯn 巾 kṳn ṳt ɯt 乞 khṳt ṳng ɯŋ 扛 kng 雙元音 前 閉上 ai ai 皆 kai aih aiʔ 𫠡 ga ih aiⁿ aĩ 愛 aiⁿ aihⁿ aiʔ 捱 nga ihⁿ 後移 au au 交 kau auh auʔ 樂 ga uh auⁿ aũ 好 hauⁿ auhⁿ auʔ 鬧 nauhⁿ 前 打開 ia ia 佳 kia iah iaʔ 揭 kiah iaⁿ ĩa 京 kiaⁿ iam iam 兼 kiam iap iap 劫 kiap ian ian 堅 kian iat iat 潔 kiat iang iaŋ 姜 kiang iak iak 龠 iak ie ie 蕉 chie ieh ieʔ 借 chieh ieⁿ ĩẽ 薑 kieⁿ ien ien 堅 kien iet iet 潔 kiet 後移 io io 蕉 chio ioh ioʔ 借 chioh ioⁿ ĩo 薑 kioⁿ iong ioŋ 恭 kiong iok iok 鞠 kiok 閉 iu iu 鳩 khiu iuⁿ ĩũ 幼 iuⁿ 前移 閉上 oi oi 雞 koi oih oiʔ 夾 koih oiⁿ oĩ 間 koiⁿ 後 ou ou 孤 kou ouⁿ oũ 虎 houⁿ 前移 打開 ua ua 柯 kua uah uaʔ 割 kuah uaⁿ ũa 官 kuaⁿ uam uam 凡 huam uap uap 法 huap uan uan 關 kuan uat uat 決 kuat uang uaŋ 光 kuang uak uak 廓 kuak ue ue 瓜 kue ueh ueʔ 郭 kueh ueⁿ ũẽ 果 kueⁿ uehⁿ uẽʔ 襪 gu ehⁿ uen uen 關 kuen uet uet 決 kuet ueng ueŋ 榮 ueng uek uek 獲 hu ek 閉 ui ui 規 kui uiⁿ ũĩ 跪 kũiⁿ 三元音 後移 開閉 iau iau 驕 kiau iauh iauʔ 躍 iauh iauⁿ ĩaũ 掀 hiauⁿ iauhⁿ iauʔ 躍 iauhⁿ iou iou 驕 kiou iouh iouʔ 躍 iouh iouⁿ ĩoũ 掀 hiouⁿ iouhⁿ iouʔ 躍 iouhⁿ 前移 uai uai 乖 kuai uaiⁿ ũaĩ 檨 suaiⁿ uaihⁿ uaiʔ 轉 ua ihⁿ 輔音音節 ngh ŋʔ 夗 n gh m m 唔 m ng ŋ 黃 n g hng ŋ ŋ 園 hn g 汕頭話常見 府城話常見 揭陽話常見 紫色例字 為 擊木知音 四十音音名注釋 十九世紀白話字制定時尚常見齒齦鼻音 n 及清齒齦塞音 t 之韻尾 但現代潮州話中大多後鼻音化成軟顎鼻音 ŋ 及清軟顎塞音 k 小部份地區如潮安鳳凰鎮 饒平三饒鎮及汕头南澳保留了此韻母 在拼寫實例上 通常在i ie u之後只作 n t 而e o之後通常只有 ng k an at ang ak及ṳn ṳt ṳng ṳk則兼有 依古韻而定 上標n ⁿ 則表示鼻化韻 附加於元音之後 通常是白讀音所独有 一般相信為古鼻韻之遺留 潮州話有入聲韻母以喉塞音 ʔ 為韻尾 以 h表示 括號中為例字之白話字 在實際用例上 ṳng在搭配上輔音時常省作 ng 鼻化元音ṳⁿ单用時 等同於辅音音節ng 依地方音之不同 ṳ的音值游离在 ɯ ɤ e 之间 声调 编辑 潮州话有八个声调 聲調符號置於元音字母上 并有丰富的变调 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 1為最低 5為最高 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別名一 6 3 上平 上聲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去 去聲 下入別名二 7 上平 上上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上 下去 下入調值 33 52 213 2 55 35 11 4調型 中平 高降 降升 低入 高平 高升 低平 高入例子 文讀音 分 粉 訓 忽 雲 混 份 佛調序數字 1 2 3 4 5 6 7 8白話字調符 hun hun hun hut hun hũn hun hu t第一聲和第四聲不使用附加符號 两者可從其韻尾舒聲或入聲而區分 第二 三 五 六 七 八聲則各別使用銳音符 重音符 揚抑符 波浪號 長音符號 及引號 第八聲陽入在林成雄系统中也可以使用第二聲的銳音符 在斐姑娘 英语 Adele M Fielde 系统中則用第五聲的揚抑符 两者可从其韻尾加以區分 以上例即為 hut 以及 hut 第六調陽上在斐姑娘 英语 Adele M Fielde 系统中可用短音符 台羅形式則可標作抑揚符 依上例即各自可作 hŭn 以及 hǔn 另外 韻尾 n在现代多數地方音實際上都读成後鼻音 軟顎鼻音 ng ŋ t則近似 k k 調號標示規則 编辑 調值標在音節的韻母之上 或當一個音節有多個字母時 優先順序 a gt o gt u gt e gt i m 作韻腹時標於字母 m 上 雙字母標於前一個字母上 比如 ng 標示在字母 n 上 變調 编辑 在書面上 白話字基本上只標示原調 不標示變調 兩個字 或字詞 連讀時 前面的字要變調 後面的字不變調 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 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 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 這稱為 連續變調 情況如下 前字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前字聲調數字 1 2 3 4 5 6 7 8变调后聲調數字 典型 6 1 6 2 8 7 3 7 4变调后聲調數字 變化一 8 1 6 2 8 3 7 3 4变调后聲調數字 變化二 1 6 5 8 7 9 9 4在上述變化中 連讀時 2 5的調頭都是高度調 7 3都是低度調 其中9是低降調 調值21 因此其差異僅在於轉折過程的 這也是以汕頭話的變調為準 在實際的情況中 潮汕各地方的調值與變調會更多樣及有所差異 5 9 8 文法 编辑参见 閩南語語法和白話字 書寫規則 潮州白話字的行文使用潮州話語法 讀寫及標點形式則如拉丁文 比如句首字母大寫 專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合成詞的各個音節用連接號 連接 在動詞與助詞之間則用雙連接號 相連 6 具體方式與泉漳白話字的書寫規則相同 實例 编辑 1892年出版的汕頭話 新約全書 10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五 六句 Un jiu kai nang ũ hok in ũi in chiang aiⁿ tit tie h thou ti tso zũi ngia p Mōⁿ ngĩ che k zu tou khun au ta kai nang ũ hok in ũi in chiang aiⁿ tit tie h pa tsok 潮州白話文漢字 溫柔个人有福 因爲𪜶將愛得著土地做遺業 望義則如肚困喉灱个人有福 因爲𪜶將愛得著飽足 現代標準漢語白話文 溫柔的人有福了 因爲他們將要得到土地置遺業 望義者則如飢渴的人有福了 因爲他們將要得到飽足 参考文献 编辑 Snow Don Nuanling Chen Missionaries and written Chaoshanese Global Chinese 2015 04 01 1 1 5 26 2021 11 04 ISSN 2199 4382 doi 10 1515 glochi 2015 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6 英语 關於白話字 中國南方白話字發展 台灣白話字文獻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21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3 3 0 3 1 Lechler Rudolf Williams Samuel Wells Duffus William English 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Swatow Swatow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 2021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0 马重奇 19世纪80年代四部传教士汕头方言著作音系比较 古汉语研究 2014 4 10 22 95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0 5 1 潮州话拼音方案 潮州音字典 2021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06 6 0 6 1 6 2 Lim Hiong Seng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 Singapore 1886 40 2021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0 Fielde Adele Marion 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 Shang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 2021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0 8 0 8 1 声调 潮州母语 2021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5 潮州話拼音方案ChaoZhou Dialect Romanisation Scheme 存档副本 2010 0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1 11 Min Chaozhou Duffus W Gibson J C Maclagan P J 编 Kiu tsu Ia sou Ki tok kai Sin ieh Tshuan tsṳ Chieⁿ Kng Ma thai kau Sai thu Su kat lan Tai Eng kok Lai Gua Siaⁿ tsṳ hũe 1892 2021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25 潮州话 引文格式1维护 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潮州白話字 amp oldid 7574242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