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早坂犀

早坂犀學名Nesorhinus hayasakai),又名早坂犀牛早坂島犀台灣犀牛,原先被歸類為已滅絕的獨角犀屬物種中國犀(Rhinoceros sinensis)的亞種,但在2021年被重新分類為新命名的島犀屬Nesorhinus)中,其化石在桃園市大溪區內柵台南市左鎮區菜寮溪出土[1][2],在臺中大坑高雄旗津也有疑似早坂島犀化石的紀錄[3]

早坂犀
化石时期:0.9–0.45 Ma
更新世
早坂犀骨架,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属: 島犀屬 Nesorhinus
种: 早坂犀 N. hayasakai
二名法
Nesorhinus hayasakai
(Otsuka, 1984)
異名
  • Rhinoceros sinensis hayasakai
    Otsuka, 1984

研究歷史 编辑

 
早坂犀骨架,於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展出

臺灣最早的犀牛化石紀錄可追溯至1926年,由佐藤採集至新竹州大溪郡大溪街內柵(今桃園市大溪區內柵)的下顎骨臼齒[4]臺北帝國大學早坂一郎在數年後也於佐藤發現標本的原地點附近重新發現一個完整度更高之上顎骨,並於1942年指出臺灣除了大溪外,於臺中州大屯郡北屯庄大坑(今臺中市北屯區大坑)、臺南州新化郡左鎮庄(今臺南市左鎮區)和高雄州高雄市旗後(今高雄市旗津區)皆疑似有獨角犀屬(Rhinoceros)化石新種的紀錄[3]

1971年,臺南著名的化石收藏家潘常武造訪左鎮時,收到來自當地小學生陳世卿在菜寮溪河床上尋獲的數塊犀牛牙齒化石。潘常武偕同陳世卿調查了犀牛牙齒的發現處,並推測這些牙齒化石是從河床邊的泥岩層沖刷出來,岩層裡可能還藏有剩餘的犀牛化石,並將這個消息轉達給國立臺灣大學林朝棨教授。台灣省立博物館在1971年12月組成工作團隊,團隊包含林朝棨教授、潘常武、左鎮知名的化石採集者陳春木等人,前往臺南左鎮進行第一次挖掘工作,並挖掘出包含牙齒、肢骨在內的犀牛化石,但仍有部分肢骨保留在原地層中。1972年,團隊獲得日本古生物學家鹿間時夫和大塚裕之的加入,進行第二次挖掘,將剩餘的肢骨給挖掘出來[1]

1984年,大塚裕之和林朝棨將先前早坂一郎採集自大溪的標本、台灣省立博物館挖掘出的標本以及臺南縣立化石博物館裡採集自左鎮的犀牛化石標本共同命名為中國犀牛早坂氏亞種Rhinoceros sinensis hayasakai),以紀念早坂一郎對於臺灣犀牛化石的研究與發現[1]

2021年,發現於菲律賓菲律賓犀Rhinoceros philippinensis)被重新檢視與研究,並發現其與早坂中國犀牛具有共同的獨特特徵,不同於亞洲的獨角犀Rhinoceros)和雙角犀Dicerorhinus),為東亞獨特之支系,兩者因此一起被建立為新屬島犀屬Nesorhinus),早坂中國犀牛因此被重新分類,成為合併新物種早坂島犀(Nesorhinus hayasakai[2]

形態描述 编辑

 
早坂犀頭部特寫

島犀屬為體型中等的犀牛,該屬不同於其他犀牛科物種的六個辨識特徵包括上頰齒(upper cheek teeth)的牙根完全分離,P2-4上通常有鉤狀突(crochet),P3上沒有嵴(crista),M1-2上皆無原尖收缩(protocone constriction),外脊(ectoloph)後半部凹陷,下頰齒(lower cheek teeth)上的下三角座成角狀(trigonid angular),肩胛骨(Scapula)後方的盂上結節(supraglenoid tubercle)凸起,突出於肩胛骨[2]

早坂島犀擁有三個自衍徵,且皆位於牙齒:P2-4上皆具鉤狀突(crochet),上臼齒皆不具唇面煙齒帶(lingual cingulum),下頰齒(lower cheek teeth)上的三角座(trigonid)在咬合面呈尖銳二面體狀(acute dihedron)[2]

雖然目前在早坂島犀和菲律賓島犀的標本中並未發現鼻骨(Nasal)或額骨(Frontal),但根據系統發生樹的重建,其被歸類在Rhinocerotina和Rhinoceroti當中,參考此類群的祖徵,島犀很可能只有單支角(即只有鼻角而沒有額角)[2]

根據牙齒大小估計,早坂島犀平均重量約為1263公斤,上下限落在1018-1670公斤間,而根據橈骨大小估計的重量則為1306公斤。透過和現生犀牛前肢大小的比較,推測早坂島犀的身高約為1.31米,體型和現生的蘇門答臘犀牛相近,且略大於同屬的菲律賓島犀[2]

系統發生樹 编辑

Antoine等人於2022年重建的犀亞科(Rhinocerotinae)系統發生樹顯示島犀屬和雙角犀與獨角犀關係較近:[2]

南美貘 Tapirus terrestris

驚異犀貘 Hyrachyus eximius

Trigonias osborni英语Trigonias

Ronzotherium filholi英语Ronzotherium

板齒犀亞科 Elasmotheriinae英语Elasmotheriinae

西方副跑犀 Subhyracodon occidentalis

犀亞科 Rhinocerotinae英语Rhinocerotinae
犀族 Rhinocerotini英语Rhinocerotini
獨角犀亞族 Rhinocerotina
黑犀Diceroti

白犀 Ceratotherium simum

黑犀 Diceros bicornis

紐氏白犀 Ceratotherium neumayri英语Ceratotherium neumayri

古老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Stephanorhinus" megarhinus英语Stephanorhinus

Stephanorhinus etruscus

"Dihoplus" pikermiensis英语Dihoplus

Dihoplus schleiermacheri英语Dihoplus

Rhinoceroti

Lartetotherium sansaniense英语Lartetotherium

Gaindatherium browni英语Gaindatherium

雙角犀屬 Dicerorhinus

蘇門答臘犀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Dicerorhinus fusuiensis英语Dicerorhinus

獨角犀屬 Rhinoceros

Rhinoceros platyrhinus英语Rhinoceros

Rhinoceros kendengindicus

印度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中國犀 Rhinoceros sinensis

爪哇犀 Rhinoceros sondaicus

島犀屬 Nesorhinus

菲律賓犀 Nesorhinus philippinensis

早坂犀 Nesorhinus hayasakai

遠角犀亞族 Teleoceratina

矮腳犀 Brachypotherium perimense

遠角犀 Teleoceras fossiger

無角犀亞族 Aceratheriini

奇角犀 Alicornops simorrense英语Alicornops

Hoploaceratherium tetradactylum

無角犀 Aceratherium incisivum

近無角犀 Plesiaceratherium mirallesi英语Plesiaceratherium

表示已滅絕

時空分布 编辑

島犀屬主要分布於早更新世中更新世的臺灣與菲律賓。過去對於更新世時期東南亞生物擴散的路徑有三種主要的假說,包含

(1)透過冰河期暴露的巽他陸棚,從西瓦立克擴散(西瓦-馬來路徑),

(2)從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擴散(中華-馬來路徑)和

(3)從臺灣經菲律賓跨越海洋屏障,往西方與南方擴散。

透過親緣關係重建與古生物地理的分析顯示,島犀、獨角犀(Rhinoceros)和雙角犀(Dicerorhinus)的共同祖先可能源自亞洲大陸,島犀屬的共同祖先較有可能源自東南亞或南亞等區域而非巽他地區,且較高機率是由台灣跨海擴散分布至菲律賓(即上述(3)假說)。現生的亞洲犀牛具有穿越河流和海上走廊(marine corridors)的能力[5][6],而在中新世或更新世海平面下降約120公尺的最大冰期,台灣和菲律賓呂宋島的最近距離約只有57公里。因此,考量現生犀牛的游泳能力、冰期的海平面下降和盛行向南吹的東南亞風,島犀在那時游過呂宋海峽向南擴散並非不可能[2]

菲律賓島犀的體重較輕、四肢較為纖細,這可能是島嶼侏儒化造成的結果。這樣的演化現象是否也發生在台灣的島犀仍是未知[2]

古生態學 编辑

左鎮之早坂犀化石出土層位屬於崎頂層,屬於頁岩互層之濱海相沉積地質年代約為距今99萬至46萬年前(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7]。透過崎頂層出土之化石得知早坂犀的棲息環境可能為開放草原,生態系中的動物也被合稱為左鎮動物群,當中有猛瑪象四不像野豬金絲猴似劍齒虎豐玉姬鱷等大型動物和早坂島犀一同生存[8][9][10]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Otsuka, H.; Lin, C. C. Fossil rhinoceros from the Toukoushan Group in Taiwan (PDF). Journal of Taiwan Museum. 1984, 37 (1): 1-35 [2023-03-29].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3-2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ntoine, Pierre-Olivier; Reyes, Marian C; Amano, Noel; Bautista, Angel P; Chang, Chun-Hsiang; Claude, Julien; De Vos, John; Ingicco, Thomas. A new rhinoceros clade from the Pleistocene of Asia sheds light on mammal dispersals to the Philippine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22, 194 (2): 416-430. doi:10.1093/zoolinnean/zlab009. 
  3. ^ 3.0 3.1 Hayasaka, I. On the occurrence of mammalian remains in Taiwan: a preliminary summary. Taiwan Tikagu Kizi. 1942, 13 (4): 95-109. 
  4. ^ Saito, Hitoshi. New Occurrence Of A Mammal Fossil In Taiwan. Journal of Geography. 1926, 38 (454): 741-742 [2023-03-29]. (原始内容于2023-03-29). 
  5. ^ Hoogerwerf, A. Udjung Kulon, the land of the last Javan rhinoceros: with local and general data on the most important faunal species and their preservation in Indonesia. Leiden: Brill. 1970. 
  6. ^ Konwar, P.; Saikia, M.K.; Saikia, P.K. Abundance of food plant species and food habits of Rhinoceros unicorns Linn. in Pobitora Wildlife Sanctuary, Assam, India. Journal of Threatened Taxa (1). 2009: 457-560 [2023-03-29]. doi:10.11609/JoTT.o1640.457-60. (原始内容于2023-03-29). 
  7. ^ 魏, 國彥. 臺灣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 2007 [2023-03-29]. (原始内容于2023-03-29). 
  8. ^ Kawamura, Ai; Chang, Chun-Hsiang; Kawamura, Yoshinari. Middle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mammal faunas of the Ryukyu Islands and Taiwan: An updated review incorporating results of recent research.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6, 397: 117-135 [2023-03-29]. doi:10.1016/j.quaint.2015.06.044. (原始内容于2023-03-29). 
  9. ^ Ito, Ai; Aoki, Riosuke; Hirayama, Ren; Yoshida, Masataka; Kon, Hiroo; Endo, Hideki. The rediscovery and taxonomical reexamination of the longirostrine crocodylian from the Pleistocene of Taiwan.. Paleontological Research. 2018, 22 (2): 150-155 [2023-03-29]. doi:10.2517/2017PR016. (原始内容于2023-03-29). 
  10. ^ Tsai, Cheng-Hsiu; Tseng, Zhijie Jack. Eurasian wanderer: an island sabre-toothed cat (Felidae, Machairodontinae) in the Far East.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2022, 8 (5): e1469 [2023-03-29]. doi:10.1002/spp2.1469. (原始内容于2023-03-29). 

早坂犀, 學名, nesorhinus, hayasakai, 又名牛, 早坂島犀, 台灣犀牛, 原先被歸類為已滅絕的獨角犀屬物種中國犀, rhinoceros, sinensis, 的亞種, 但在2021年被重新分類為新命名的島犀屬, nesorhinus, 其化石在桃園市大溪區內柵和台南市左鎮區菜寮溪出土, 在臺中大坑和高雄旗津也有疑似早坂島犀化石的紀錄, 化石时期, preЄ, 更新世骨架, 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哺乳纲, mam. 早坂犀 學名 Nesorhinus hayasakai 又名早坂犀牛 早坂島犀 台灣犀牛 原先被歸類為已滅絕的獨角犀屬物種中國犀 Rhinoceros sinensis 的亞種 但在2021年被重新分類為新命名的島犀屬 Nesorhinus 中 其化石在桃園市大溪區內柵和台南市左鎮區菜寮溪出土 1 2 在臺中大坑和高雄旗津也有疑似早坂島犀化石的紀錄 3 早坂犀 化石时期 0 9 0 45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更新世早坂犀骨架 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哺乳纲 Mammalia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属 島犀屬 Nesorhinus种 早坂犀 N hayasakai二名法 Nesorhinus hayasakai Otsuka 1984 異名Rhinoceros sinensis hayasakaiOtsuka 1984 目录 1 研究歷史 2 形態描述 3 系統發生樹 4 時空分布 5 古生態學 6 參考資料研究歷史 编辑 nbsp 早坂犀骨架 於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展出臺灣最早的犀牛化石紀錄可追溯至1926年 由佐藤採集至新竹州大溪郡大溪街內柵 今桃園市大溪區內柵 的下顎骨與臼齒 4 臺北帝國大學的早坂一郎在數年後也於佐藤發現標本的原地點附近重新發現一個完整度更高之上顎骨 並於1942年指出臺灣除了大溪外 於臺中州大屯郡北屯庄大坑 今臺中市北屯區大坑 臺南州新化郡左鎮庄 今臺南市左鎮區 和高雄州高雄市旗後 今高雄市旗津區 皆疑似有獨角犀屬 Rhinoceros 化石新種的紀錄 3 1971年 臺南著名的化石收藏家潘常武造訪左鎮時 收到來自當地小學生陳世卿在菜寮溪河床上尋獲的數塊犀牛牙齒化石 潘常武偕同陳世卿調查了犀牛牙齒的發現處 並推測這些牙齒化石是從河床邊的泥岩層沖刷出來 岩層裡可能還藏有剩餘的犀牛化石 並將這個消息轉達給國立臺灣大學的林朝棨教授 台灣省立博物館在1971年12月組成工作團隊 團隊包含林朝棨教授 潘常武 左鎮知名的化石採集者陳春木等人 前往臺南左鎮進行第一次挖掘工作 並挖掘出包含牙齒 肢骨在內的犀牛化石 但仍有部分肢骨保留在原地層中 1972年 團隊獲得日本古生物學家鹿間時夫和大塚裕之的加入 進行第二次挖掘 將剩餘的肢骨給挖掘出來 1 1984年 大塚裕之和林朝棨將先前早坂一郎採集自大溪的標本 台灣省立博物館挖掘出的標本以及臺南縣立化石博物館裡採集自左鎮的犀牛化石標本共同命名為中國犀牛早坂氏亞種 Rhinoceros sinensis hayasakai 以紀念早坂一郎對於臺灣犀牛化石的研究與發現 1 2021年 發現於菲律賓的菲律賓犀 Rhinoceros philippinensis 被重新檢視與研究 並發現其與早坂中國犀牛具有共同的獨特特徵 不同於亞洲的獨角犀 Rhinoceros 和雙角犀 Dicerorhinus 為東亞獨特之支系 兩者因此一起被建立為新屬島犀屬 Nesorhinus 早坂中國犀牛因此被重新分類 成為合併新物種早坂島犀 Nesorhinus hayasakai 2 形態描述 编辑 nbsp 早坂犀頭部特寫島犀屬為體型中等的犀牛 該屬不同於其他犀牛科物種的六個辨識特徵包括上頰齒 upper cheek teeth 的牙根完全分離 P2 4上通常有鉤狀突 crochet P3上沒有嵴 crista M1 2上皆無原尖收缩 protocone constriction 外脊 ectoloph 後半部凹陷 下頰齒 lower cheek teeth 上的下三角座成角狀 trigonid angular 肩胛骨 Scapula 後方的盂上結節 supraglenoid tubercle 凸起 突出於肩胛骨 2 早坂島犀擁有三個自衍徵 且皆位於牙齒 P2 4上皆具鉤狀突 crochet 上臼齒皆不具唇面煙齒帶 lingual cingulum 下頰齒 lower cheek teeth 上的三角座 trigonid 在咬合面呈尖銳二面體狀 acute dihedron 2 雖然目前在早坂島犀和菲律賓島犀的標本中並未發現鼻骨 Nasal 或額骨 Frontal 但根據系統發生樹的重建 其被歸類在Rhinocerotina和Rhinoceroti當中 參考此類群的祖徵 島犀很可能只有單支角 即只有鼻角而沒有額角 2 根據牙齒大小估計 早坂島犀平均重量約為1263公斤 上下限落在1018 1670公斤間 而根據橈骨大小估計的重量則為1306公斤 透過和現生犀牛前肢大小的比較 推測早坂島犀的身高約為1 31米 體型和現生的蘇門答臘犀牛相近 且略大於同屬的菲律賓島犀 2 系統發生樹 编辑Antoine等人於2022年重建的犀亞科 Rhinocerotinae 系統發生樹顯示島犀屬和雙角犀與獨角犀關係較近 2 南美貘 Tapirus terrestris 驚異犀貘 Hyrachyus eximius Trigonias osborni 英语 Trigonias Ronzotherium filholi 英语 Ronzotherium 板齒犀亞科 Elasmotheriinae 英语 Elasmotheriinae 西方副跑犀 Subhyracodon occidentalis 犀亞科 Rhinocerotinae 英语 Rhinocerotinae 犀族 Rhinocerotini 英语 Rhinocerotini 獨角犀亞族 Rhinocerotina 黑犀Diceroti 白犀 Ceratotherium simum 黑犀 Diceros bicornis 紐氏白犀 Ceratotherium neumayri 英语 Ceratotherium neumayri 古老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Stephanorhinus megarhinus 英语 Stephanorhinus Stephanorhinus etruscus Dihoplus pikermiensis 英语 Dihoplus Dihoplus schleiermacheri 英语 Dihoplus Rhinoceroti Lartetotherium sansaniense 英语 Lartetotherium Gaindatherium browni 英语 Gaindatherium 雙角犀屬 Dicerorhinus 蘇門答臘犀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Dicerorhinus fusuiensis 英语 Dicerorhinus 獨角犀屬 Rhinoceros Rhinoceros platyrhinus 英语 Rhinoceros Rhinoceros kendengindicus 印度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中國犀 Rhinoceros sinensis 爪哇犀 Rhinoceros sondaicus 島犀屬 Nesorhinus 菲律賓犀 Nesorhinus philippinensis 早坂犀 Nesorhinus hayasakai 遠角犀亞族 Teleoceratina 矮腳犀 Brachypotherium perimense 遠角犀 Teleoceras fossiger 無角犀亞族 Aceratheriini 奇角犀 Alicornops simorrense 英语 Alicornops Hoploaceratherium tetradactylum 無角犀 Aceratherium incisivum 近無角犀 Plesiaceratherium mirallesi 英语 Plesiaceratherium 表示已滅絕時空分布 编辑島犀屬主要分布於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的臺灣與菲律賓 過去對於更新世時期東南亞生物擴散的路徑有三種主要的假說 包含 1 透過冰河期暴露的巽他陸棚 從西瓦立克擴散 西瓦 馬來路徑 2 從中國經泰國往印度尼西亞擴散 中華 馬來路徑 和 3 從臺灣經菲律賓跨越海洋屏障 往西方與南方擴散 透過親緣關係重建與古生物地理的分析顯示 島犀 獨角犀 Rhinoceros 和雙角犀 Dicerorhinus 的共同祖先可能源自亞洲大陸 島犀屬的共同祖先較有可能源自東南亞或南亞等區域而非巽他地區 且較高機率是由台灣跨海擴散分布至菲律賓 即上述 3 假說 現生的亞洲犀牛具有穿越河流和海上走廊 marine corridors 的能力 5 6 而在中新世或更新世海平面下降約120公尺的最大冰期 台灣和菲律賓呂宋島的最近距離約只有57公里 因此 考量現生犀牛的游泳能力 冰期的海平面下降和盛行向南吹的東南亞風 島犀在那時游過呂宋海峽向南擴散並非不可能 2 菲律賓島犀的體重較輕 四肢較為纖細 這可能是島嶼侏儒化造成的結果 這樣的演化現象是否也發生在台灣的島犀仍是未知 2 古生態學 编辑左鎮之早坂犀化石出土層位屬於崎頂層 屬於砂頁岩互層之濱海相沉積 地質年代約為距今99萬至46萬年前 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 7 透過崎頂層出土之化石得知早坂犀的棲息環境可能為開放草原 生態系中的動物也被合稱為左鎮動物群 當中有猛瑪象 四不像 野豬 金絲猴 似劍齒虎 豐玉姬鱷等大型動物和早坂島犀一同生存 8 9 10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Otsuka H Lin C C Fossil rhinoceros from the Toukoushan Group in Taiwan PDF Journal of Taiwan Museum 1984 37 1 1 35 2023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3 2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Antoine Pierre Olivier Reyes Marian C Amano Noel Bautista Angel P Chang Chun Hsiang Claude Julien De Vos John Ingicco Thomas A new rhinoceros clade from the Pleistocene of Asia sheds light on mammal dispersals to the Philippine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22 194 2 416 430 doi 10 1093 zoolinnean zlab009 3 0 3 1 Hayasaka I On the occurrence of mammalian remains in Taiwan a preliminary summary Taiwan Tikagu Kizi 1942 13 4 95 109 Saito Hitoshi New Occurrence Of A Mammal Fossil In Taiwan Journal of Geography 1926 38 454 741 742 2023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9 Hoogerwerf A Udjung Kulon the land of the last Javan rhinoceros with local and general data on the most important faunal species and their preservation in Indonesia Leiden Brill 1970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Konwar P Saikia M K Saikia P K Abundance of food plant species and food habits of Rhinoceros unicorns Linn in Pobitora Wildlife Sanctuary Assam India Journal of Threatened Taxa 1 2009 457 560 2023 03 29 doi 10 11609 JoTT o1640 457 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9 魏 國彥 臺灣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 2007 2023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9 Kawamura Ai Chang Chun Hsiang Kawamura Yoshinari Middle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mammal faunas of the Ryukyu Islands and Taiwan An updated review incorporating results of recent research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6 397 117 135 2023 03 29 doi 10 1016 j quaint 2015 06 0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9 Ito Ai Aoki Riosuke Hirayama Ren Yoshida Masataka Kon Hiroo Endo Hideki The rediscovery and taxonomical reexamination of the longirostrine crocodylian from the Pleistocene of Taiwan Paleontological Research 2018 22 2 150 155 2023 03 29 doi 10 2517 2017PR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9 Tsai Cheng Hsiu Tseng Zhijie Jack Eurasian wanderer an island sabre toothed cat Felidae Machairodontinae in the Far East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2022 8 5 e1469 2023 03 29 doi 10 1002 spp2 14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早坂犀 amp oldid 786322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