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農曆戊戌年)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時所逮捕並斬首的六名變法派人士,分別為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與直隸總督榮祿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同時逮捕了譚嗣同六人等,刑部尚書趙舒翹奏曰:「此等亂臣賊子,殺無赦,何必問供。」9月28日,六君子在未經刑部審訊的情況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場斬首。被處斬的順序是: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

六君子之被捕及遇害[1]

  • 八月初九日(9月24日),上諭令逮捕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人。同日繆潤紱上折攻擊楊銳等軍機四卿阻礙言路,蒙蔽光緒帝[2]
  • 八月初十日(9月25日),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等七人被由步軍統領衙門解交刑部,分別監禁[3]。是日,盛宣懷致電張之洞[4],報告楊銳等人被捕的消息[5]。張之洞立即致電當時在北京的湖北臬台瞿廷韶,請其懇求王文韶裕祿等設法解救楊銳[6],同時,又致電盛宣懷,讓其轉電王文韶等人[7]。同時四川京官亦打算救楊、劉,均未奏效[8]
  •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國子監司業貽穀請奏:毋庸審訊,立即正法;此摺正中慈禧心意。满人貽穀時乃榮祿、剛毅、徐桐之親信,為漢相張之洞、王文韶所憎。由是,楊銳等六人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本日刑部擬對六人進行審訊,主持此事的慶親王奕劻鐵良陳夔龍商議,主張對六人分別審訊,認為楊銳、劉光第品行、學問均好,羅織一廷,殊非公道[9]。在刑部各官員準備審訊楊銳等人時,忽然奉命將六人直接從監獄提出,押赴刑場,時任軍機大臣的廖壽恆想通過王文韶,與剛毅、裕祿商議挽回,但未成功,他認為楊銳、林旭、劉光第均系被冤殺[10]。臨刑前,楊銳勸劉光第跪下聽旨[8],並多次質問自己的罪名,被監斬官剛毅拒絕。就刑時,血噴出了一丈多(300公分)[11]。楊銳就刑後,縫合屍體費銀七百五十兩[12],由四川同鄉李徵庸出資。靈柩寄居清字庵(又稱清慈寺),前來祭奠者多人[13]

六君子之昭雪[1]

  • 宣統元年(1909年)八月十二日(9月25日),楊銳之子楊慶昶詣都察院,將密詔上繳,請昭雪楊銳。八月十七日,都察院上奏,請宣布德宗手詔編入實錄,奉旨:留中[14]
    • 趙熙為江西道監察御史,告知摯友京畿道監察御史趙炳麟,速台長代奏,其則別折專奏,請宣付史館,皆不報。監國攝政王醇親王載灃告訴尚書戴鴻慈:『先帝詔不敢秘,但明發上諭,則為悖慈禧,乖國體』。[15]
  • 宣統二年(1910年),資政院又提案請昭雪楊銳,全院贊成,但被政府擱置。[16]
請昭雪楊銳等提案文[17]
伏維德宗景皇帝以天亶之姿,洞觀世燮,憤積重之難反,思拜日以兼營。然於乾健震奮之中,仍復慮出萬全,求無拂孝欽顯皇后慎重之心,以蘄造中國無疆之福。只以楊銳等登進之驟,著任之隆,取忌同朝,構成疑獄。致使先帝之苦心豫順傳說失真。雖兩宮慈孝交孚,終於同揆,而當時先帝以事與願違,憂勤成疾,至不獲親見憲政之成。宜乎薄海臣民,哀感涕泣,不能自已也。我皇上繼述方殷,闡揚為亟。擬靖明降諭旨,將楊慶昶所繳德宗景皇帝手詔宣布中外,昭示萬世臣民,並纂入實錄,以成信史。至楊銳等竭忠致身,沉冤未白,可否降旨昭雪,援照許景澄等開復原官,加恩贈恤,以慰忠魂而饜眾論。本股員等全體議決,意見相同,應請議長諮詢本院決議具奏。特此報告。——陈宝琛,沧趣楼文存
  • 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十三日(11月3日),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請赦免黨人(為該奏摺第七條關於國事犯之黨人一體特赦擢用),奉旨:赦免戊戌以來的黨人。
  • 民國三年(1914年),四川省民政長陳廷傑呈請政府昭雪楊銳、劉光第等六君子。北洋政府同意交內務部從優獎恤,以昭激勸[18]。令在北京建立祠堂祭奠,並將事蹟宣付清史館立傳。

時人之議論[19]

在北京有六個青年的改革家為那位殘忍暴虐的老太后……所殺害,但他們個個都具有捨身成仁的意志。我們常常對中國表示灰心和絕望,但是任何一個國家能產生像這樣一些烈士,是沒有理由對他絕望的。「殉道者的鮮血是教會的種子」。同樣地,這六個青年的鮮血也將是新中國的種子,他們的名字是應當被記住的,因為總有一天,他們會享受崇高的榮譽……他們並不是沒有職務的文人,到北京來謀生活,因而抓住維新理論作為進身之階,而都是——除康廣仁外——高級官吏,居於負責地位的。最近慈禧太后在北京所處死的六個青年,無疑地,歷史將以愛國者的名義給予他們,因為他們是為國家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性命。他們來到北京並不是希求高官顯爵,以便搜刮人民而自肥,而是以發動和平的維新改革為唯一目的。……六君子對孔教的正道,也同樣具有熱情。他們相信孔子的教義,他們也相信中國,但他們不相信慈禧太后以及贊襄她的那一伙人。由於這個原故,禍根便種下了。他們膽敢為自己著想,而且用孔子的教訓來辯護人民的神聖權利。在一群自私自利的官僚中,他們可算是忠君愛國的典型人物,當然,我們並不認為他們的一切計劃都聰明,但他們的動機是高貴的,他們的光榮因此也是不朽的。中國野蠻地謀殺了他的第一批愛國青年……中國所需要的是青年的血液,而我們在康有為和他的死義的諸同僚的例子中,看到這種旺盛的精神是充沛的,我們引以為慰。唯一的遺憾是,這些人竟犧牲在一個非正義的反對勢力的酷刑之下。但我們可以斷言,這些人的精神是繼續存在很多人中間的,改革一日不完成,他們不會一日休止。——《字林西報》

六君子被捕原因

根據梁啟超的查證,六君子被捕,各有其原因:

  • 楊銳劉光第康有為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榮祿亦恨他們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們。
  • 譚嗣同不想像漢朝張儉一樣,四處望門投止而連累志士與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喚醒國人變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絕逃亡。他步往刑場時,作《絕命辭》一首:「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林旭於慈禧太后軟禁光绪後,為報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顧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諫,保存光绪。最後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擲入黑獄。
  • 康廣仁康有為之弟。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時,來不及通知康廣仁,最後廣仁在南海會館被捕。康廣仁雖在戊戌變法中只負責辦報,但因為是康有為親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把康廣仁押到菜市口問斬。
  • 楊深秀於五人下獄後,感五人年輕有為,不應就此死去,於是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楊深秀正直不阿,竟演變成要求慈禧太后將权力交還光绪帝的爭論,最後亦為此賠上性命。

参看

參考文獻

  1. ^ 1.0 1.1 「楊銳年譜簡編」,葛志毅著。《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
  2. ^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第464—465頁
  3. ^ 《直報》(1898年9月28日)
  4. ^ 《張文襄公全集》第三冊,第493頁
  5. ^ 同時向張之洞報告楊銳等人被捕消息的可能還有喬樹枏。黃尚毅在《楊叔嬌先生事略》中說:「同鄉喬枏電知張文襄公請救」
  6. ^ 《張文襄公全集》第三冊,第759頁
  7. ^ 《愚齋存稿》卷三十三,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123冊,第786頁
  8. ^ 8.0 8.1 高楷:《劉楊合傳》,《碑傳集補》卷十二
  9. ^ 陳夔龍:《夢蕉亭雜記》,上海古籍書店1985年版,第334頁
  10. ^ 《廖壽恆日記稿本》,上海圖書館藏,轉引自湯志鈞:《戊戌變法人物傳稿》(增訂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570頁
  11. ^ 《楊參政公事略》,《戊戌變法》第四冊,第66—67頁
  12. ^ 《新聞報》(1898年10月22日)
  13. ^ 黃尚毅:《楊叔嶠先生事略》,《碑傳集補》,卷十二
  14. ^ 罗惇曧:《賓退隨筆》,第298頁,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二十六輯,第256冊
  15. ^ 《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29輯。
  16. ^ 趙炳麟:《諫院奏事錄》卷六,收有《請宣布德宗手詔編入實錄疏》、《再請宣布德宗手詔編人實錄疏》。《趙柏岩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03冊,第1205-1215頁
  17. ^ 《滄趣樓文存》卷上,第5頁
  18. ^ 姜泣群:《朝野新談》,光華編輯社1914年印行,丁編,第60—62頁。
  19. ^ 《字林西報》周刊(1898年11月7日),「不勝惋惜」,《戊戌變法》,第3冊,第520頁。

戊戌六君子, 是指清代光緒二十四年, 1898年, 農曆戊戌年,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時所逮捕並斬首的六名變法派人士, 分別為譚嗣同, 林旭, 楊銳, 楊深秀, 劉光第與康廣仁,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與直隸總督榮祿發動政變, 囚禁了光緒帝, 同時逮捕了譚嗣同六人等, 刑部尚書趙舒翹奏曰, 此等亂臣賊子, 殺無赦, 何必問供, 9月28日, 六君子在未經刑部審訊的情況下, 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場斬首, 被處斬的順序是, 康廣仁, 楊深秀, 楊銳, 林旭, 譚嗣同, 劉光第, 目录, 六君子之被捕.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代光緒二十四年 1898年 農曆戊戌年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時所逮捕並斬首的六名變法派人士 分別為譚嗣同 林旭 楊銳 楊深秀 劉光第與康廣仁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與直隸總督榮祿發動政變 囚禁了光緒帝 同時逮捕了譚嗣同六人等 刑部尚書趙舒翹奏曰 此等亂臣賊子 殺無赦 何必問供 9月28日 六君子在未經刑部審訊的情況下 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場斬首 被處斬的順序是 康廣仁 楊深秀 楊銳 林旭 譚嗣同 劉光第 目录 1 六君子之被捕及遇害 1 2 六君子之昭雪 1 3 時人之議論 19 4 六君子被捕原因 5 参看 6 參考文獻六君子之被捕及遇害 1 编辑八月初九日 9月24日 上諭令逮捕楊銳 林旭 譚嗣同 劉光第等人 同日繆潤紱上折攻擊楊銳等軍機四卿阻礙言路 蒙蔽光緒帝 2 八月初十日 9月25日 楊銳 劉光第 林旭 譚嗣同等七人被由步軍統領衙門解交刑部 分別監禁 3 是日 盛宣懷致電張之洞 4 報告楊銳等人被捕的消息 5 張之洞立即致電當時在北京的湖北臬台瞿廷韶 請其懇求王文韶 裕祿等設法解救楊銳 6 同時 又致電盛宣懷 讓其轉電王文韶等人 7 同時四川京官亦打算救楊 劉 均未奏效 8 八月十三日 9月28日 國子監司業貽穀請奏 毋庸審訊 立即正法 此摺正中慈禧心意 满人貽穀時乃榮祿 剛毅 徐桐之親信 為漢相張之洞 王文韶所憎 由是 楊銳等六人被殺 史稱 戊戌六君子 本日刑部擬對六人進行審訊 主持此事的慶親王奕劻與鐵良 陳夔龍商議 主張對六人分別審訊 認為楊銳 劉光第品行 學問均好 羅織一廷 殊非公道 9 在刑部各官員準備審訊楊銳等人時 忽然奉命將六人直接從監獄提出 押赴刑場 時任軍機大臣的廖壽恆想通過王文韶 與剛毅 裕祿商議挽回 但未成功 他認為楊銳 林旭 劉光第均系被冤殺 10 臨刑前 楊銳勸劉光第跪下聽旨 8 並多次質問自己的罪名 被監斬官剛毅拒絕 就刑時 血噴出了一丈多 300公分 11 楊銳就刑後 縫合屍體費銀七百五十兩 12 由四川同鄉李徵庸出資 靈柩寄居清字庵 又稱清慈寺 前來祭奠者多人 13 六君子之昭雪 1 编辑宣統元年 1909年 八月十二日 9月25日 楊銳之子楊慶昶詣都察院 將密詔上繳 請昭雪楊銳 八月十七日 都察院上奏 請宣布德宗手詔編入實錄 奉旨 留中 14 時趙熙為江西道監察御史 告知摯友京畿道監察御史趙炳麟 速台長代奏 其則別折專奏 請宣付史館 皆不報 監國攝政王醇親王載灃告訴尚書戴鴻慈 先帝詔不敢秘 但明發上諭 則為悖慈禧 乖國體 15 宣統二年 1910年 資政院又提案請昭雪楊銳 全院贊成 但被政府擱置 16 請昭雪楊銳等提案文 17 伏維德宗景皇帝以天亶之姿 洞觀世燮 憤積重之難反 思拜日以兼營 然於乾健震奮之中 仍復慮出萬全 求無拂孝欽顯皇后慎重之心 以蘄造中國無疆之福 只以楊銳等登進之驟 著任之隆 取忌同朝 構成疑獄 致使先帝之苦心豫順傳說失真 雖兩宮慈孝交孚 終於同揆 而當時先帝以事與願違 憂勤成疾 至不獲親見憲政之成 宜乎薄海臣民 哀感涕泣 不能自已也 我皇上繼述方殷 闡揚為亟 擬靖明降諭旨 將楊慶昶所繳德宗景皇帝手詔宣布中外 昭示萬世臣民 並纂入實錄 以成信史 至楊銳等竭忠致身 沉冤未白 可否降旨昭雪 援照許景澄等開復原官 加恩贈恤 以慰忠魂而饜眾論 本股員等全體議決 意見相同 應請議長諮詢本院決議具奏 特此報告 陈宝琛 沧趣楼文存 宣統三年 1911年 九月十三日 11月3日 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請赦免黨人 為該奏摺第七條關於國事犯之黨人一體特赦擢用 奉旨 赦免戊戌以來的黨人 民國三年 1914年 四川省民政長陳廷傑呈請政府昭雪楊銳 劉光第等六君子 北洋政府同意交內務部從優獎恤 以昭激勸 18 令在北京建立祠堂祭奠 並將事蹟宣付清史館立傳 時人之議論 19 编辑在北京有六個青年的改革家為那位殘忍暴虐的老太后 所殺害 但他們個個都具有捨身成仁的意志 我們常常對中國表示灰心和絕望 但是任何一個國家能產生像這樣一些烈士 是沒有理由對他絕望的 殉道者的鮮血是教會的種子 同樣地 這六個青年的鮮血也將是新中國的種子 他們的名字是應當被記住的 因為總有一天 他們會享受崇高的榮譽 他們並不是沒有職務的文人 到北京來謀生活 因而抓住維新理論作為進身之階 而都是 除康廣仁外 高級官吏 居於負責地位的 最近慈禧太后在北京所處死的六個青年 無疑地 歷史將以愛國者的名義給予他們 因為他們是為國家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性命 他們來到北京並不是希求高官顯爵 以便搜刮人民而自肥 而是以發動和平的維新改革為唯一目的 六君子對孔教的正道 也同樣具有熱情 他們相信孔子的教義 他們也相信中國 但他們不相信慈禧太后以及贊襄她的那一伙人 由於這個原故 禍根便種下了 他們膽敢為自己著想 而且用孔子的教訓來辯護人民的神聖權利 在一群自私自利的官僚中 他們可算是忠君愛國的典型人物 當然 我們並不認為他們的一切計劃都聰明 但他們的動機是高貴的 他們的光榮因此也是不朽的 中國野蠻地謀殺了他的第一批愛國青年 中國所需要的是青年的血液 而我們在康有為和他的死義的諸同僚的例子中 看到這種旺盛的精神是充沛的 我們引以為慰 唯一的遺憾是 這些人竟犧牲在一個非正義的反對勢力的酷刑之下 但我們可以斷言 這些人的精神是繼續存在很多人中間的 改革一日不完成 他們不會一日休止 字林西報 六君子被捕原因 编辑根據梁啟超的查證 六君子被捕 各有其原因 楊銳及劉光第乃康有為的得力助手 慈禧太后的助手榮祿亦恨他們最深 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們 譚嗣同不想像漢朝張儉一樣 四處望門投止而連累志士與好友 他亦希望以血喚醒國人變革的希望 故一心求死 拒絕逃亡 他步往刑場時 作 絕命辭 一首 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林旭於慈禧太后軟禁光绪後 為報光绪帝知遇之恩 不顧安危 向慈禧太后力諫 保存光绪 最後惹至慈禧太后大怒 被擲入黑獄 康廣仁係康有為之弟 康有為及梁啟超逃亡時 來不及通知康廣仁 最後廣仁在南海會館被捕 康廣仁雖在戊戌變法中只負責辦報 但因為是康有為親弟 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 把康廣仁押到菜市口問斬 楊深秀於五人下獄後 感五人年輕有為 不應就此死去 於是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 楊深秀正直不阿 竟演變成要求慈禧太后將权力交還光绪帝的爭論 最後亦為此賠上性命 参看 编辑公車孝廉連署上書 戊戌變法 康有为 梁启超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楊銳年譜簡編 葛志毅著 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第464 465頁 直報 1898年9月28日 張文襄公全集 第三冊 第493頁 同時向張之洞報告楊銳等人被捕消息的可能還有喬樹枏 黃尚毅在 楊叔嬌先生事略 中說 同鄉喬枏電知張文襄公請救 張文襄公全集 第三冊 第759頁 愚齋存稿 卷三十三 沈雲龍主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第123冊 第786頁 8 0 8 1 高楷 劉楊合傳 碑傳集補 卷十二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 上海古籍書店1985年版 第334頁 廖壽恆日記稿本 上海圖書館藏 轉引自湯志鈞 戊戌變法人物傳稿 增訂本 中華書局1982年版 第570頁 楊參政公事略 戊戌變法 第四冊 第66 67頁 新聞報 1898年10月22日 黃尚毅 楊叔嶠先生事略 碑傳集補 卷十二 罗惇曧 賓退隨筆 第298頁 沈雲龍主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三編第二十六輯 第256冊 四川文史資料選輯 第29輯 趙炳麟 諫院奏事錄 卷六 收有 請宣布德宗手詔編入實錄疏 再請宣布德宗手詔編人實錄疏 趙柏岩集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第303冊 第1205 1215頁 滄趣樓文存 卷上 第5頁 姜泣群 朝野新談 光華編輯社1914年印行 丁編 第60 62頁 字林西報 周刊 1898年11月7日 不勝惋惜 戊戌變法 第3冊 第520頁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林旭 杨锐 楊深秀 劉光第 康广仁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戊戌六君子 amp oldid 7385199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