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山越

山越中国三国时期在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交界处附近山区生活的部族人群统称。是南蛮的一支。[1]

山越
繁体字 山越
简化字 山越
山越族之大致地理位置分布

山越相傳是百越人的一支,[2]長年生活於山區,依山險而居。[3]三國時,孫吳立足江南,区內的山越反抗不斷,他們往往與各地的“宗部”聯合作戰,成為孫吳長期的內患。[4]袁术一度想借助山越的力量阻止孙吳,反為孫策所破。自建安五年起,孫權派遣將領周瑜潘濬呂蒙潘璋黃蓋等多次對山越用兵。在鎮撫山越後,往往擄掠大量的人口,用以補充兵源,剩下的部分成為編戶,即“強者為兵,羸者補戶 ”。[5]建安八年(203年)﹐孫權西征黃祖之際,山越趁機復起,嚴重威脅孫吳後方,迫使孫權撤兵。[6]建安十三年(208年),吳將賀齊討伐丹陽地區的山越,“凡斬首七千”。嘉禾三年(234年),以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諸葛恪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围山三年,使山越降伏,得四万壮丁加入军队,六万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注釋

  1. ^ 關於山越的分布,學界至今仍眾說紛紜。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認為山越分布在“长江以南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葉國慶〈三國時代山越分布之區域〉認為,山越分布於會稽郡、新都郡、丹陽郡、豫章郡、吳興郡、鄱陽郡、東陽郡、吳郡、廬陵郡等九郡,跨有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2. ^ 山越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孝靈帝紀》:“丹陽山越賊圍太守陳夤,夤擊破之”。清人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山越條》認為:“山越者,自周秦以來,南蠻總稱百越,伏處深山,故名山越”。陳國強等著《百越民族史》將三國文獻中稱呼百越、揚越、夷越、東甌、閩越、南越、山賊、山寇、山民、宗民、山夷者,都視為山越。
  3. ^ 呂思勉、劉芝祥、唐長孺、陳可畏等學者認為山越的組成還包括許多漢人因避稅、逃亡等因素而潛入山區者。
  4. ^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眾議咸以丹楊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千里,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入城邑,對長吏,皆仗兵野逸,白首於林莽。逋亡宿惡,咸共逃竄。山出銅鐵,自鑄甲兵。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猿狖之騰木也。時觀閒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其戰則蠡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羈也。皆以為難。”
  5. ^ 《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
  6. ^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載建安八年(203):“權西伐黃祖,破其舟軍,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動。還過豫章,使呂範平鄱陽,(會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令長。”

参考文献

  • 唐長孺:《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魏晉南北朝史論叢》﹐三聯書店﹐北京﹐1955。
  • 黄倬汉译 (1983年),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29444
  • 何高济译 (1981年),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35568

参见

山越, 是中国三国时期在今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交界处附近山区生活的部族人群统称, 是南蛮的一支, 繁体字简化字标音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shānyuè闽语, 白話字soaⁿ, 閩東語平話字săng, uŏk粤语族之大致地理位置分布, 相傳是百越人的一支, 長年生活於山區, 依山險而居, 三國時, 孫吳立足江南, 区內的反抗不斷, 他們往往與各地的, 宗部, 聯合作戰, 成為孫吳長期的內患, 袁术一度想借助的力量阻止孙吳, 反為孫策所破, 自建安五年起, 孫權派遣將領周瑜, 潘濬, 呂蒙, . 山越是中国三国时期在今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交界处附近山区生活的部族人群统称 是南蛮的一支 1 山越繁体字山越简化字山越标音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Shanyue闽语 白話字Soaⁿ oa t 閩東語平話字Săng uŏk粤语山越族之大致地理位置分布 山越相傳是百越人的一支 2 長年生活於山區 依山險而居 3 三國時 孫吳立足江南 区內的山越反抗不斷 他們往往與各地的 宗部 聯合作戰 成為孫吳長期的內患 4 袁术一度想借助山越的力量阻止孙吳 反為孫策所破 自建安五年起 孫權派遣將領周瑜 潘濬 呂蒙 潘璋 黃蓋等多次對山越用兵 在鎮撫山越後 往往擄掠大量的人口 用以補充兵源 剩下的部分成為編戶 即 強者為兵 羸者補戶 5 建安八年 203年 孫權西征黃祖之際 山越趁機復起 嚴重威脅孫吳後方 迫使孫權撤兵 6 建安十三年 208年 吳將賀齊討伐丹陽地區的山越 凡斬首七千 嘉禾三年 234年 以諸葛恪為撫越將軍 領丹陽太守 諸葛恪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围山三年 使山越降伏 得四万壮丁加入军队 六万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注釋 编辑 關於山越的分布 學界至今仍眾說紛紜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 認為山越分布在 长江以南今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等省境内 葉國慶 三國時代山越分布之區域 認為 山越分布於會稽郡 新都郡 丹陽郡 豫章郡 吳興郡 鄱陽郡 東陽郡 吳郡 廬陵郡等九郡 跨有今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等地 山越一詞最早見於 後漢書 孝靈帝紀 丹陽山越賊圍太守陳夤 夤擊破之 清人王鳴盛在 十七史商榷 山越條 認為 山越者 自周秦以來 南蠻總稱百越 伏處深山 故名山越 陳國強等著 百越民族史 將三國文獻中稱呼百越 揚越 夷越 東甌 閩越 南越 山賊 山寇 山民 宗民 山夷者 都視為山越 呂思勉 劉芝祥 唐長孺 陳可畏等學者認為山越的組成還包括許多漢人因避稅 逃亡等因素而潛入山區者 三國志 吳書諸葛恪傳 恪以丹楊山險 民多果勁 雖前發兵 徒得外縣平民而已 其餘深遠 莫能禽盡 屢自求乞為官出之 三年可得甲士四萬 眾議咸以丹楊地勢險阻 與吳郡 會稽 新都 鄱陽四郡鄰接 周旋數千里 山谷萬重 其幽邃民人 未嘗入城邑 對長吏 皆仗兵野逸 白首於林莽 逋亡宿惡 咸共逃竄 山出銅鐵 自鑄甲兵 俗好武習戰 高尚氣力 其升山赴險 抵突叢棘 若魚之走淵 猿狖之騰木也 時觀閒隙 出為寇盜 每致兵征伐 尋其窟藏 其戰則蠡至 敗則鳥竄 自前世以來 不能羈也 皆以為難 三國志 卷五十八 吳書 陸遜傳 三國志 吳書孫權傳 載建安八年 203 權西伐黃祖 破其舟軍 惟城未克 而山寇復動 還過豫章 使呂範平鄱陽 會稽 程普討樂安 太史慈領海昏 韓當 周泰 呂蒙等為劇縣令長 参考文献 编辑唐長孺 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三聯書店 北京 1955 黄倬汉译 1983年 中国印度见闻录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29444 何高济译 1981年 海屯行纪 鄂多立克东游录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35568 参见 编辑閩越人 吳平山越之戰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山越 amp oldid 7582988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