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宋名臣言行錄

宋名臣言行錄》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所編,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共二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八卷、別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共五十一卷。該書彙編了散見於筆記、碑傳、行狀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蹟,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225人。今印行的前集,其原書名為《五朝名臣言行錄》,後集為《三朝名臣言行錄》,二書並稱為《八朝名臣言行錄》。若不包含附傳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後集收入42人。

成書經過 编辑

《八朝名臣言行錄》初稿完成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不久刻書於建陽[1]。 朱熹於本書自敘:「予讀近代文集及記事之書,觀其所載國朝名臣言行之迹,多有補於世教者。然以其散出而無統也,既莫究其始終表裏之全,而又汨於虛浮怪誕之說,予常病之。於是掇取其要,聚為此錄,以便記覽。尚恨書籍不備,多所遺闕,嗣有所得,當續書之。」故朱熹編此書,其目的在於整理散亂而不統一的史料,將北宋名臣的事迹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來,而非摻入一家之言,故書中不見他個人的評論。該書的作用,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為後世君臣的借鏡。

編輯體例 编辑

  • 收入的名臣根據其侍奉的北宋各朝依序排列下來,該書一共有八朝,朱熹先後分編五朝與三朝。五朝為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三朝為神宗、哲宗和徽宗,北宋九朝獨缺欽宗這一朝。
  • 此書名雖然取名為《八朝名臣言行錄》,但其實也順便收羅了不少北宋皇帝的言行,以及旁錄了一些小人、奸臣的言行,有正面也有負面,皆可以做為對後人的警惕。
  • 對於所有名臣事迹所摘錄的史料,朱熹皆會一一註明原始出處。而引用來源的作者大多在當時為北宋朝廷任官的名臣,故所記載之事多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如司馬光著《涑水記聞》、曾鞏《隆平集》。
  • 《八朝名臣言行錄》所附註文,除引自他書提供補充說明外,兼有資料比對、校勘訛誤之功。正式成書前,註文曾歷多次更動、增補,部分為朱熹與門人討論後所定。
  • 《宋名臣言行錄》的前集、後集,為李衡校勘、刪節《八朝名臣言行錄》後的版本,雖然體例變動不大,但正文、註文卻大幅度縮減,甚至誤校,亦有註文混入正文的情形[2]
  • 南宋以後,不斷有人模仿《八朝名臣言行錄》的體例。如元.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3]、清.沈佳《明儒言行錄》[4]、明.徐咸《近代名臣言行錄》、清.朱桓《歷代名臣言行錄》等。

流傳版本 编辑

  • 四庫本、文海本,為李衡大量刪節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後的校正本,李幼武據此本連同自輯的三種著作合刻進去,名為《皇朝名臣言行錄》(宋亡後稱《宋名臣言行錄》),成書之後此版本逐漸取代原本在民間廣為流傳。
  • 四部叢刊影印宋本,宋末已不多見,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5]。雖然有極少部分缺葉,但可從四庫本、文海本補入。故四部叢刊本為現今新校標點本主要依據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

爭議 编辑

  • 後世對編撰宗旨的解讀不一:該書所收錄的人物為多數為當時的名臣,但有若干人物在後世較具爭議性,被認為不該收入進去,如王安石、趙普、呂惠卿等人行事風格接近小人,則受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質疑。[6][7]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朱熹編此書著重的是嚴謹的史學態度,而「有補於世教」乃其次,況且這些人物對國家社稷並非毫無建樹,且對當時的政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亦符合名臣的條件,故被收入書中並沒有不合理。[8][9]
  • 成書之後的第二年,即受到友人呂祖謙的責難,乃為先人呂夷簡勸宋仁宗廢郭后一事爭辨,認為朱熹所根據的史料來源是有問題的書。朱熹回信表示會再修訂內容[10]。私下卻對人表示曾見過《涑水記聞》原稿,所以相信沒有被司馬光的家人補入,所以堅持保留這段史料而不刪去。[11]

人物列表 编辑

前集 编辑

後集 编辑

續集 编辑

別集 编辑

外集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據清王懋竑撰《朱子年譜》卷二,當時朱熹已43歲。但由於整理匆促,體例稱不上完善,故呂祖謙見到該書後,來信指出一些缺失,並詢問朱熹是否有討論的意願。後來兩人相見,進一步討論細節後,最後涉及呂祖謙先人事跡的真偽問題,導致兩人之間發生不愉快。
  2. ^ 參照鄭騫《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與刪節本》。
  3.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蓋仿朱子《名臣言行錄》例,而始末較詳。又兼仿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例,但有所棄取,不盡錄全篇耳。」
  4.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是編仿朱子《五朝名臣言行錄》之例,編次有明一代儒者。各徵引諸書述其行事,亦間摘其語錄附之。」
  5. ^ 《四部叢刊初編書錄》提要云:「世行《名臣言行錄》皆與李幼武續錄並為一書,陳均《編年備要》引用書名即然;是朱子單行之本,宋季已罕傳矣。惟《直齋書錄》載《八朝名臣言行錄》二十四卷,為著錄家所僅見。取校洪瑩仿宋刊本,方知刪削甚多,則此洵為朱子原書也。」
  6. ^ 清.紀昀總纂《欽定四庫全書史部七.傳記類三.宋名臣言行錄》提要:「乃編中所錄,如趙普之陰險、王安石之堅僻、呂惠卿之奸詐、與韓范諸人並列,莫詳其旨。」
  7. ^ 四庫提要的說法有誤,書中是有提及呂惠卿的一些事迹,但並沒有為他獨立出一篇,故不算與韓范諸人並列。韓應指韓琦,范應指范仲淹。
  8. ^ 參照王德毅《朱熹五朝、三朝名臣言行錄的史料價值》
  9. ^ 參照李偉國:《朱熹〈名臣言行錄〉八百年歷史公案》
  10. ^ 《四庫全書總目》:「《晦菴集》中亦有《與祖謙書》曰:『《名臣言行錄》一書,亦當時草草為之。其間自知尚多謬誤,編次亦無法,初不成文字。因看得為訂正,示及為幸』」
  11. ^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本朝四》:「涑水記聞,呂家子弟力辨,以為非溫公書。蓋其中有記呂文靖公數事,如殺郭后等。某嘗見范太史之孫某說,親收得溫公手寫藁本,安得為非溫公書!某編《八朝言行錄》,呂伯恭兄弟亦來辨。為子孫者只得分雪,然必欲天下之人從己,則不能也。」

外部連結 编辑

宋名臣言行錄, 本條目有隱藏内容, 可能會损害讀者的閱覽体验, 請協助改善條目, 以符合维基百科标准, 2015年9月12日, 一般應該僅由特定標準化模板提供摺疊資料表格, 勿因故事劇情或項目混雜而隱藏, 內容應該考慮其他方式呈現, 重複記載, 過度細節與無助了解主題的堆砌內容等需要考慮除去, 共七十五卷, 由南宋朱熹, 李幼武所編, 朱熹撰前集十卷, 後集十四卷, 共二十四卷, 李幼武撰續集八卷, 別集二十六卷, 外集十七卷, 共五十一卷, 該書彙編了散見於筆記, 碑傳, 行狀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蹟, 共收入北宋. 本條目有隱藏内容 可能會损害讀者的閱覽体验 請協助改善條目 以符合维基百科标准 2015年9月12日 一般應該僅由特定標準化模板提供摺疊資料表格 勿因故事劇情或項目混雜而隱藏 內容應該考慮其他方式呈現 重複記載 過度細節與無助了解主題的堆砌內容等需要考慮除去 宋名臣言行錄 共七十五卷 由南宋朱熹 李幼武所編 朱熹撰前集十卷 後集十四卷 共二十四卷 李幼武撰續集八卷 別集二十六卷 外集十七卷 共五十一卷 該書彙編了散見於筆記 碑傳 行狀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蹟 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225人 今印行的前集 其原書名為 五朝名臣言行錄 後集為 三朝名臣言行錄 二書並稱為 八朝名臣言行錄 若不包含附傳的人物 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 前集收入55人 後集收入42人 目录 1 成書經過 2 編輯體例 3 流傳版本 4 爭議 5 人物列表 5 1 前集 5 2 後集 5 3 續集 5 4 別集 5 5 外集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成書經過 编辑 八朝名臣言行錄 初稿完成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 1172年 不久刻書於建陽 1 朱熹於本書自敘 予讀近代文集及記事之書 觀其所載國朝名臣言行之迹 多有補於世教者 然以其散出而無統也 既莫究其始終表裏之全 而又汨於虛浮怪誕之說 予常病之 於是掇取其要 聚為此錄 以便記覽 尚恨書籍不備 多所遺闕 嗣有所得 當續書之 故朱熹編此書 其目的在於整理散亂而不統一的史料 將北宋名臣的事迹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來 而非摻入一家之言 故書中不見他個人的評論 該書的作用 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 亦可作為後世君臣的借鏡 編輯體例 编辑收入的名臣根據其侍奉的北宋各朝依序排列下來 該書一共有八朝 朱熹先後分編五朝與三朝 五朝為宋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和英宗 三朝為神宗 哲宗和徽宗 北宋九朝獨缺欽宗這一朝 此書名雖然取名為 八朝名臣言行錄 但其實也順便收羅了不少北宋皇帝的言行 以及旁錄了一些小人 奸臣的言行 有正面也有負面 皆可以做為對後人的警惕 對於所有名臣事迹所摘錄的史料 朱熹皆會一一註明原始出處 而引用來源的作者大多在當時為北宋朝廷任官的名臣 故所記載之事多為親眼所見 親耳所聞 如司馬光著 涑水記聞 曾鞏 隆平集 八朝名臣言行錄 所附註文 除引自他書提供補充說明外 兼有資料比對 校勘訛誤之功 正式成書前 註文曾歷多次更動 增補 部分為朱熹與門人討論後所定 宋名臣言行錄 的前集 後集 為李衡校勘 刪節 八朝名臣言行錄 後的版本 雖然體例變動不大 但正文 註文卻大幅度縮減 甚至誤校 亦有註文混入正文的情形 2 南宋以後 不斷有人模仿 八朝名臣言行錄 的體例 如元 蘇天爵 元朝名臣事略 3 清 沈佳 明儒言行錄 4 明 徐咸 近代名臣言行錄 清 朱桓 歷代名臣言行錄 等 流傳版本 编辑四庫本 文海本 為李衡大量刪節朱熹 八朝名臣言行錄 後的校正本 李幼武據此本連同自輯的三種著作合刻進去 名為 皇朝名臣言行錄 宋亡後稱 宋名臣言行錄 成書之後此版本逐漸取代原本在民間廣為流傳 四部叢刊影印宋本 宋末已不多見 為朱熹 八朝名臣言行錄 的原本 5 雖然有極少部分缺葉 但可從四庫本 文海本補入 故四部叢刊本為現今新校標點本主要依據的版本 是目前最佳的版本 爭議 编辑後世對編撰宗旨的解讀不一 該書所收錄的人物為多數為當時的名臣 但有若干人物在後世較具爭議性 被認為不該收入進去 如王安石 趙普 呂惠卿等人行事風格接近小人 則受到 四庫全書總目 提要的質疑 6 7 然而 有些學者認為朱熹編此書著重的是嚴謹的史學態度 而 有補於世教 乃其次 況且這些人物對國家社稷並非毫無建樹 且對當時的政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亦符合名臣的條件 故被收入書中並沒有不合理 8 9 成書之後的第二年 即受到友人呂祖謙的責難 乃為先人呂夷簡勸宋仁宗廢郭后一事爭辨 認為朱熹所根據的史料來源是有問題的書 朱熹回信表示會再修訂內容 10 私下卻對人表示曾見過 涑水記聞 原稿 所以相信沒有被司馬光的家人補入 所以堅持保留這段史料而不刪去 11 人物列表 编辑前集 编辑 五朝名臣言行錄 趙普 曹彬 范質 竇儀 李昉 呂蒙正 張齊賢 呂端 錢若水 李沆 王旦 向敏中 陳恕 張詠 馬知節 曹瑋 畢士安 寇準 高瓊 楊億 王曙 王曾 李迪 魯宗道 薛奎 蔡齊 呂夷簡 陳堯佐 晏殊 宋庠 韓億 程琳 杜衍 范仲淹 种世衡 龐籍 狄青 吳育 王堯臣 包拯 王德用 田錫 王禹偁 孫奭 李及 孔道輔 尹洙 余靖 王質 孫甫 陳摶 穆脩 李之才 种放 魏野 林逋 胡瑗 孫復 石介 蘇洵 後集 编辑 三朝名臣言行錄 韓琦 富弼 歐陽脩 文彥博 趙概 吳奎 張方平 胡宿 蔡襄 王素 劉敞 唐介 趙抃 呂誨 彭思永 范鎮 曾公亮 王安石 司馬光 司馬康 呂公著 呂希哲 曾鞏 曾肇 蘇軾 蘇轍 韓絳 韓維 傅堯俞 彭汝礪 范純仁 王存 蘇頌 劉摯 王巖叟 劉安世 范祖禹 鄒浩 陳瓘 邵雍 陳襄 劉恕 徐積 陳師道 續集 编辑 皇朝名臣言行續錄 黃庭堅 任伯雨 江公望 豐稷 陳過庭 陳師錫 吳敏 曹輔 孫傳 許份 錢即 种師道 傅察 劉韐 程振 李若水 歐陽珣 宇文虛中 洪皓 張邵 朱弁 張叔夜 鄭驤 張克戩 向子韶 孫昭遠 郭永 楊邦乂 呂祉 別集 编辑 四朝名臣言行錄 李邴 權邦彥 張守 陳康伯 范宗尹 朱倬 張燾 鄭瑴 滕康 王庶 沈與永 汪徹 周麟之 葉夢得 程瑀 王大寶 廖剛 胡舜陟 衛膚敏 陳公輔 陳戩 張闡 王縉 杜莘老 黃龜年 辛次膺 汪藻 綦崇禮 呂本中 王居正 胡寅 潘良貴 吴玠 吳璘 周葵 王庭珪 范如圭 翁蒙之 向子諲 向子忞 陳規 趙密 王德 張子蓋 李寶 李彥仙 趙立 魏勝 李綱 呂頤浩 朱勝非 張浚 趙鼎 宗澤 楊沂中 韓世忠 劉光世 張俊 岳飛 張九成 晏敦復 劉錡 李顯宗 劉子羽 胡銓 外集 编辑 皇朝道學名臣言行錄 周敦頤 程顥 程頤 張載 張戩 邵雍 呂希哲 朱光庭 劉絢 李籲 呂大鈞 呂大臨 呂大忠 蘇昞 謝良佐 游酢 楊時 劉安節 尹焞 張繹 馬伸 孟厚 侯仲良 周行己 王蘋 李郁 胡安國 胡宏 胡憲 劉子翬 劉勉之 李侗 朱松 朱熹 張拭 呂祖謙 魏挺之 劉清之 陸九齡 陸九淵 陳亮 蔡元定 蔡沈參考資料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宋名臣言行錄 據清王懋竑撰 朱子年譜 卷二 當時朱熹已43歲 但由於整理匆促 體例稱不上完善 故呂祖謙見到該書後 來信指出一些缺失 並詢問朱熹是否有討論的意願 後來兩人相見 進一步討論細節後 最後涉及呂祖謙先人事跡的真偽問題 導致兩人之間發生不愉快 參照鄭騫 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與刪節本 四庫全書總目 提要云 蓋仿朱子 名臣言行錄 例 而始末較詳 又兼仿杜大珪 名臣碑傳琬琰集 例 但有所棄取 不盡錄全篇耳 四庫全書總目 提要云 是編仿朱子 五朝名臣言行錄 之例 編次有明一代儒者 各徵引諸書述其行事 亦間摘其語錄附之 四部叢刊初編書錄 提要云 世行 名臣言行錄 皆與李幼武續錄並為一書 陳均 編年備要 引用書名即然 是朱子單行之本 宋季已罕傳矣 惟 直齋書錄 載 八朝名臣言行錄 二十四卷 為著錄家所僅見 取校洪瑩仿宋刊本 方知刪削甚多 則此洵為朱子原書也 清 紀昀總纂 欽定四庫全書史部七 傳記類三 宋名臣言行錄 提要 乃編中所錄 如趙普之陰險 王安石之堅僻 呂惠卿之奸詐 與韓范諸人並列 莫詳其旨 四庫提要的說法有誤 書中是有提及呂惠卿的一些事迹 但並沒有為他獨立出一篇 故不算與韓范諸人並列 韓應指韓琦 范應指范仲淹 參照王德毅 朱熹五朝 三朝名臣言行錄的史料價值 參照李偉國 朱熹 名臣言行錄 八百年歷史公案 四庫全書總目 晦菴集 中亦有 與祖謙書 曰 名臣言行錄 一書 亦當時草草為之 其間自知尚多謬誤 編次亦無法 初不成文字 因看得為訂正 示及為幸 朱子語類 卷一百三十 本朝四 涑水記聞 呂家子弟力辨 以為非溫公書 蓋其中有記呂文靖公數事 如殺郭后等 某嘗見范太史之孫某說 親收得溫公手寫藁本 安得為非溫公書 某編 八朝言行錄 呂伯恭兄弟亦來辨 為子孫者只得分雪 然必欲天下之人從己 則不能也 外部連結 编辑 宋名臣言行錄 四庫全書影印本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宋名臣言行錄 amp oldid 7842650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