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1]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原为曹魏天水中郎將,後降蜀漢,深受諸葛亮器重。蒋琬費褘先後逝世後,姜維總領蜀漢軍权,並先後十一次伐魏。其後,司馬昭滅蜀漢,姜維在劍閣防守鍾會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2]:9。姜維打算利用鍾會的野心復國,遂降於鍾會並共同發動叛亂,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享年六十二歲。

姜維
曹魏:中郎參天水郡軍事
蜀漢倉曹加奉义将军→中監軍征西將軍→右监军辅汉将军→司馬→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衛將軍尚書事→假節加督國內外軍事大將軍→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復為大將軍
前任:費禕
繼任:末任
姜維畫像
大將軍都督
國家曹魏蜀漢
時代東漢末年→三國時代
主君曹丕曹叡劉禪
伯約
職官加督國內外軍事
封爵當陽亭侯→平襄
籍貫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出生東漢建安七年(202年
涼州天水郡冀縣
逝世曹魏景元五年(264年3月3日)(62歲)
益州蜀郡成都縣
谥号開明王(西魏追封)
墓葬姜維墓
親屬
父親 姜冏

生平

涼州異才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姜維與母親書, 《三国志·姜维传》注引《杂记》

姜维出生于202年,父親姜冏是天水郡守的佐官,曾任郡功曹,早年於叛亂中,戰死沙場。姜維與母親相依為命,喜歡漢朝學者鄭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暗中養了些死士,心中有大志。初為曹魏中郎[3],參天水郡軍事[4]:1062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姜維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正与天水太守马遵、雍州刺史郭淮外出巡视,马遵听到蜀军将至且诸县响应,怀疑其麾下的姜維等人皆有异心,遂趁夜逃到上邽。當姜維等人察觉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门已关闭。去冀城,也被拒門外,遂投降諸葛亮,姜维母亲则滞留魏国[5]

 
颐和园长廊上的“收姜维”情节

諸葛亮徵辟姜維為倉曹掾,加奉义将军,封當陽亭侯,時年27岁。诸葛亮曾與張裔蔣琬書稱:「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察他所擁有之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此人,乃涼州之上等人才。」(有一說為涼州最傑出之人)又說:「姜維在軍事上很有見解,既有膽色、明義理,深解兵法意理。此人心存漢室,才能兼備於人,須先敎他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將軍事全敎給他,當帶他進宮,覲見天子。」後來,姜維遷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軍旅生涯

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姜維返回成都,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縣侯。238年,隨大將軍蔣琬(諸葛亮後繼者)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數次率偏軍西入。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同行使尚書事權。是年,汶山平康蠻人反叛,姜維率眾討伐平定。出在隴西南安金城郡邊界,與魏國前將軍郭淮右將軍夏侯霸等於洮西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姜維每次想大舉出兵,費禕常不依從,限制給他不超過一萬名士兵,因此沒有重大斬獲[4]:1064

北伐中原

 
五丈原武侯祠内的姜维塑像

253年春,費禕被降將郭脩刺殺而亡。三月,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率數萬人出石營(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經董亭(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包圍南安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進至洛門(即洛門聚,今甘肅甘谷西),姜維糧盡退還。

254年,姜維加督國內外軍事。二月,魏中書令李豐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廢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事泄,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魏狄道長李簡密向蜀漢請降。六月,姜維復出隴西攻魏,李簡獻城降,占據狄道(今甘肅臨洮)。十月,姜維率軍進圍襄武(魏隴西郡治,今甘肅隴西南),與魏將徐質交鋒,斬其首級,魏軍戰敗撤退。蜀漢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乘勝進擊,拔河關(今甘肅臨夏西北)、臨洮(今甘肅岷縣狄道)三縣民回蜀漢。

蜀延熙十八年(魏正元二年,255年)七月,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之際,再度北伐,征西大將軍張翼反對北伐,表示國家弱小,人民疲敝,不應窮兵黷武[6]。姜維不聽。於是與車騎將軍夏侯霸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八月初二,到達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進軍。魏征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到達後,再鉗擊蜀漢軍。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漢軍,姜維率軍先後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破王經,王經部下死者數萬人。王經退保狄道,姜維乘勝進圍。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進兵解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這時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姜維遂於九月廿五日(11月11日)退卻,駐鐘題(今甘肅臨洮南)。

 
姜維

256年正月,姜維在駐地拜為大將軍。六月,姜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期於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鄧艾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胡濟失期未至。蜀漢軍為鄧艾所破于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士卒潰散,死傷甚眾。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亦騷動不安。姜維謝過引疚負責,自求削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257年五月,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分調關中兵東下討伐諸葛誕。姜維欲乘機攻向秦川(渭水流域),於十二月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聞姜維至,眾皆惶懼。魏征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今陝西周至黑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依傍渭水堅守築寨。姜維多次挑戰,司馬望、鄧艾不于回應。

258年三、四月間,姜維聽聞諸葛誕被破失敗,乃退還成都。復再被拜為大將軍[4]:1065

景耀年間,姜維更改了從前魏延任漢中太守期間實兵諸圍的策略,大量圍守撤兵至漢、樂二城,僅剩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設立圍守。姜維認為之前魏延的防守策略只能禦敵,不能殲敵。姜維提出不如撤圍,漢軍只駐守關隘,堅壁清野,僅派出騷擾的游擊隊,讓敵人深入漢中,敵人遠道而來,補給困難,又無法掠奪糧食,自然撤退。此時漢軍出城和游擊隊一同包夾,就可以消滅敵人。[7]但忽視了前漢中太守魏延、王平陽平關的防守。

262年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击破,損失嚴重。諸葛瞻董厥等人認為姜維連年出兵,沒有立下功績,而國家又疲敝,要求罢免姜维的兵权[8],而姜维又厌恶宦官黃皓专权,甚至上表要刘禅杀死黃皓,刘禅拒绝。黃皓伺机报复,准备说服刘禅让自己好友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维,姜維害怕,只得藉口屯田,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實際上是遠離成都以避禍[9]

勢變潰失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將領鍾會關中練兵,姜維上表後主:「聽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畫進一步拓取土地之意,宜一併派遺張翼、廖化督率各軍,分別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患於未然」。黃皓徵求鬼巫信息,謂敵人終究不會自來,稟告後主有其事,而群臣不知所以。及後魏大都督司馬昭兵分三路大舉進伐蜀漢:鎮西將軍鍾會領十餘萬大軍,將兵向駱谷,南征漢中;征西將軍鄧艾領隴右軍三萬攻入沓中,牽制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領兵三萬至陰平橋頭,阻止姜維回救蜀中。姜維立刻率軍由沓中南撤,遺右車騎將軍廖化往沓中為援軍,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往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相助。姜維奮力擺脫鄧艾追擊,並且用計騙過了諸葛緒,以阻擋魏軍。而鍾會圍攻二城,遺別將進攻陽安關口,武興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鍾會不能攻克樂城,聽聞陽安關口已攻下,便長驅而前進。張翼、董厥甫至漢壽,姜維、廖化亦舍陰平而退,皆退保劍閣以拒鍾會,雙方僵持不下。鍾會不能攻克劍閣,糧食運送遙遠,將議還歸魏國。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绵竹,蜀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戰死。劉禪請降於鄧艾,鄧艾前往佔據成都[4]:1066

謀敗身死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姜維與後主書, 《三国志·姜维传》注引《華陽國志》

姜維等人起初聽聞鄧艾攻破諸葛瞻於綿竹,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或聽聞劉禪欲固守成都,或聽聞欲往東入奔吳國,或聽聞欲往南入建寧,於是引軍棄劍閣往成都。不久接到刘禅投降命令,姜維乃投戈放甲,蜀漢將士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於鍾會,並獲取其信任,然後挑撥他和鄧艾之間的關係,慫恿其叛變,意圖趁亂杀鍾会,夺其军权,復興蜀漢。但最後眾將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兵士憤怒格殺鍾會、姜維及張翼。姜維時年六十二歲。司馬昭參軍衛瓘念其忠心,厚葬姜維[2]:9。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時腹部被剖开,胆跟斗一样大[4]:1068(「膽大如斗」一說,學術界有應作「膽大如升」的說法[10]),所以后世有“大胆姜伯约”的说法。

西魏年间,姜维被权臣宇文泰追封为开明王[11]台灣台北市大稻埕中有一廟名為天水宮,該廟的主神姜王爺即姜維[12]

評價

後世對於姜維的評價,頗具爭議。有史學家認為他出兵無度,導致國力疲弊,間接使蜀漢亡國;有另一些學者認為並不盡然。

 
成都武侯祠内的姜维塑像
  • 蜀汉丞相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說:“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 魏國司徒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又說:“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4]:1067
  • 魏國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 蜀汉官员郤正后在西晋官至太守,著論评論姜維,稱:「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咸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4]:1068(「位居上將之重位,處於群臣之首。屋宅院舍簡陋,沒有多餘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日用及飲食上也有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非刻意表現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奢求。常人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都認為姜維投降於蜀,最後死無葬身之地和家族滅亡是失敗作為,而不復探索其他方面,這有異於春秋褒貶人物之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清廉樸素,節儉簡約,可說是一時之模範。」)
  • 郭颁:「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 干宝:「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 左思:「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 常璩:「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
  • 蜀汉將領廖化於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出兵狄道時表示:「『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13]點出了廖化對姜維連年用兵,耗損蜀漢國力的擔憂。
  • 陳壽於《三國志》中評論:「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4]:1069
  • 傅玄《傅子》:「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4]:1063
  • 東晉孫盛对姜维评价很差:「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云人之儀表,斯亦惑矣。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而程、鄭降階之善也?」[4]:1068-1069(「士大夫雖有百種德行,做萬種不同作業,但忠孝義節是百行中最重要品德。姜維求功名於魏室,而外奔蜀漢,違背主君而徇私,不可謂『忠』;為苟且免死,捐棄母親,不可謂『孝』;加害於舊祖國,不可謂『義』;戰敗而不死於難,不可謂『節』;而且沒有德政而疲憊人民以逞強,身居抵禦外侮之責任而引致喪失國土於敵人,不可謂『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項也沒有。實有魏之叛臣,亡蜀漢之亂相,而說他人之儀表。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自奉卑微、文藻高潔,豈不與強盜富貴,晉侯嬖程鄭降問自降下偽善之道理一樣?」)「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油,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则不同意孙盛之批评:「臣松之以為盛之譏維,又為不當。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但鄧艾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潰。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而責維不能奮節緜竹,擁衞蜀主,非其理也。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授維重兵,使為前驅。若令魏將皆死,兵事在維手,殺會復蜀,不為難矣。夫功成理外,然後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謂不然。設使田單之計,邂逅不會,復可謂之愚闇哉!」[4]:1068(「臣裴松之以為孫盛之譏評姜維,又為不當。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姜維與諸將列營守險,鍾會不得進,已相議退還之計,幾乎建立保全蜀漢之功。但鄧艾行險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行投降。姜維若回軍救成都,必被前後夾擊,如果這就批評姜維守備綿竹不力,不能保住蜀國,並沒有道理,及後鍾會謀反,企圖盡殺魏將,並授大權與姜維,若魏將皆死,姜維殺鍾會以復國之計大有可能成功,計謀膽量可稱為奇,雖然最後失敗,但卻不能說姜維只是庸才一名,若當年田單復齊國不成,我們又要說田單只是庸人一名?」)「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郄正也。」「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 世說新語》:「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4]:1067
  • 范缜:「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
  • 陈普:「国小民劳事已非,城狐不斩愈危机。却屯已可擒钟会,邓艾无翎独解飞。」「无德那堪力不任,重关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系枭钟会,犹有区区一片心。」(《陈普诗选》)
  • 宋代劉克莊《錄姜伯約遺言》:「事或難遙度,人殊未易知。誰云卧龍死,復有一姜維!」[14]
  • 胡三省:「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屡败而不止,为亡蜀张本。」
  • 罗贯中:「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 李贽:「又一孔明。」
  • 黄宗羲:「主上以忠臣之后仗我,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今方寸乱矣,吾不能为姜伯约矣。」
  • 清代史学家王鳴盛赞姜维「姜维志在复蜀,不成被杀,其赤心则千载如生,维之于蜀,犹张世杰、陆秀夫之于宋耳。」「但讥其玩众黩旅,以致陨毙,寿岂不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15]
  • 清代翰林侍讀學士鞏建豐在其主修的《伏羌縣志》稱:「夫深知天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姜伯約是也」[14]
  • 蔡东藩:「姜维才不逮诸葛,而欲与魏争胜,连岁出师,致民劳苦,不可谓非失计。然如后主之昏愚,亲小人,远贤臣,就使维不伐魏,蜀亦宁能久存乎?况维闻魏人窥蜀,即表请遣将守险,而为一黄皓所误,卒至魏兵三路,长驱直入;是咎在黄皓,于维无尤也。剑阁守险,钟会屡攻不克,而邓艾从阴平进兵,直趋涪城,诸葛瞻不依黄崇之议,让敌深入,猝至战死,是咎在诸葛瞻,于维亦无尤也。成都虽危,尚堪背城借一,后主宁从谯周,不从北地王谌,面缚出降,坐丧蜀土,是咎在后主,于维更无尤也。至大势已去,维尚诈降钟会,意图规复,乃不幸失败,一死谢国,维之报主,至矣尽矣!天不祚蜀,何维之足尤乎?」
  • 近代史学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中分析:「……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總統國事的是蔣琬;中七年是費褘;後十年是姜維。蔣琬、費褘手裡,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維屢次想大舉,費褘總裁制他,不肯多給他兵馬。費褘死後,姜維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無大功,而自己國裡,反因此而有些疲弊。當時很有反對他的人。後來讀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歸咎於姜維的用兵的,其實亦不盡然。」[16]:110-111又云:「從魏齊王芳之立,至高貴鄉公的被弒,其間共計二十一年,即係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國多事之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的時間,都在蔣琬、費褘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國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褘,應當負較大的責任。」[16]:111
  • 曾任陳布雷秘書台灣政治大學教授蔣君章,欽敬姜維「明辨忠奸」、「移孝作忠」、「好學不倦」,從不灰心奮鬥,「即在無可奈何中,他還是想辦法達到光復社稷」,奮鬥精神,值得佩服。[17]:267
  • 成海應:「孔明奇才也, 而六出無功. 孔明旣歿之後, 天時人事, 只當修好吳魏, 以安邊民, 靜以待天而已. 姜維乃九伐中原, 其心何曾以漢賊不兩立之義, 矢復高光舊物哉. 只是負才自矜, 僥倖希覬, 要多于前人者也. 孔明之六出, 行之以所當爲, 便有生道殺人之義, 故國猶不瘁. 維之九伐, 期必於萬一之幸, 驅民以自逞, 數千里罷氓, 何以堪命哉. 凡人臣以此心從事者, 無守節死義之心, 維之降固其所也. 說者或以爲維欲有爲而降, 不知之論也.」(󰡔存齋集󰡕 卷14, 雜著, 格物說)

後人

《三国志》中记载,姜维谋复蜀汉事败,“魏將士憤發,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但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姜维仍有后代留存,世代居于上邽,可能是姜维归汉以前留下来的子嗣。

  • 姜明,姜维裔孙。北魏时官员,兖州刺史、天水郡公。
  • 姜远,姜明子。北周时官员,荆秦二州刺史、朝邑县公。
  • 姜寶誼,姜远子。唐高祖时將領,右武衛大將軍、永安县公。與宋金剛作戰被俘不屈死,追贈左衛大將軍、幽州总管。
  • 姜恪,姜寶誼子。唐高宗時將領,侍中、永安郡公。因戰功官至左相,与阎立本同时为相,人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 姜協,姜寶誼子。唐时官员,燕然都護、夏州都督、成紀縣侯。善篆籀。
  • 姜琇,姜協子。唐时官员,夏州都督府法曹。
  • 姜昂,姜琇子。唐时官员,朝议大夫前、行尚书司勋郎中、上柱国。
  • 姜還,姜昂孙。唐时官员,虔州刺史、將作少監。

藝術形象

動漫遊戲

影视

参考文献

參見

注释

  1. ^ 鍾會於同月同日被殺。
  2. ^ 2.0 2.1 李異嗚. 《三國的碎屑》. 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17-2122-2. 
  3. ^ 《太平御览·卷二百一十五·职官部十三·总叙尚书郎》引《魏略》:姜维字伯约,郡欲表维以为将。维家本衣冠,不愿为将,郡因表拜郎中。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陳壽著,《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5. ^ 《三国志》卷44: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裴松之注引《魏略》: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回)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修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未及遣迎冀中人,会亮前锋为张郃、费繇等所破,遂将维等却缩。维不得还,遂入蜀。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
  6. ^ 《 三国志 · 蜀书十五 ·张翼传》:十八年,与衞将军姜维俱还成都。维议复出军,唯翼庭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
  7. ^ 《三國志》卷44: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並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8. ^ 《三国志》卷35注引《异同记》:(诸葛)瞻、(董)厥等以(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
  9. ^ 《三国志》卷44: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曰: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10. ^ 苏杰. 异文与文字研究. 《三国志》异文研究.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 57–58. ISBN 7-5333-1612-6 (中文(中国大陆)). 
  11. ^ 明朝正德年间山东都司邑人李必钦《请建屠侯祠碑记》:西魏封姜侯开明王,……
  12. ^ 台灣專文《【世界真奇廟特輯】大稻埕天水宮姜王爺》:大稻埕天水宮,正是這樣一座被居民們借用,夜夜在其間唱歌,並且跳起交際舞的場所。雖然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它就是一座普通的廟宇,可能是土地廟,或尋常河邊會出現的水仙尊王廟。但與它天水宮的名稱一般,其中供奉的主神也是全台罕見。祂是三國時代中諸葛孔明的弟子——姜維姜王爺。
  13. ^ 漢晉春秋
  14. ^ 14.0 14.1 張惠. 〈當陽亭侯姜維斷章〉. 《明報》. 2016-08-15. 
  15. ^ 《十七史商榷·三国志三》
  16. ^ 16.0 16.1 呂思勉著,《三國史話》,上海開明書店,1943年
  17. ^ 蔣君章著,《蜀漢風雲人物》,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

延伸阅读

[]

  《三國志·卷44》,出自陳壽三國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姜维, 202年, 264年3月3日, 字伯約, 涼州天水郡冀縣, 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 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將, 後降蜀漢, 深受諸葛亮器重, 蒋琬, 費褘先後逝世後, 姜維總領蜀漢軍权, 並先後十一次伐魏, 其後, 司馬昭滅蜀漢, 姜維在劍閣防守鍾會, 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 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 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 後主劉禪降魏, 蜀漢滅亡, 姜維打算利用鍾會的野心復國, 遂降於鍾會並共同發動叛亂, 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 享年六十二歲, 姜維曹魏, 中郎參天水郡軍事蜀漢,. 姜维 202年 264年3月3日 1 字伯約 涼州天水郡冀縣 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 人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 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將 後降蜀漢 深受諸葛亮器重 蒋琬 費褘先後逝世後 姜維總領蜀漢軍权 並先後十一次伐魏 其後 司馬昭滅蜀漢 姜維在劍閣防守鍾會 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 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 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 後主劉禪降魏 蜀漢滅亡 2 9 姜維打算利用鍾會的野心復國 遂降於鍾會並共同發動叛亂 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 享年六十二歲 姜維曹魏 中郎參天水郡軍事蜀漢 倉曹掾加奉义将军 中監軍征西將軍 右监军辅汉将军 司馬 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衛將軍行尚書事 假節 加督國內外軍事 大將軍 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復為大將軍前任 費禕繼任 末任姜維畫像大將軍 都督國家曹魏 蜀漢時代東漢末年 三國時代主君曹丕 曹叡 劉禪姓姜名維字伯約職官加督國內外軍事封爵當陽亭侯 平襄侯籍貫凉州天水郡冀县 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出生東漢建安七年 202年 涼州天水郡冀縣逝世曹魏景元五年 264年3月3日 62歲 益州蜀郡成都縣谥号開明王 西魏追封 墓葬姜維墓親屬父親 姜冏 目录 1 生平 1 1 涼州異才 1 2 軍旅生涯 1 3 北伐中原 1 4 勢變潰失 1 5 謀敗身死 2 評價 3 後人 4 藝術形象 4 1 動漫遊戲 4 2 影视 5 参考文献 6 參見 7 注释 8 延伸阅读生平 编辑涼州異才 编辑 良田百顷 不在一亩 但有远志 不在当归 姜維與母親書 三国志 姜维传 注引 杂记 姜维出生于202年 父親姜冏是天水郡守的佐官 曾任郡功曹 早年於羌 戎叛亂中 戰死沙場 姜維與母親相依為命 喜歡漢朝學者鄭玄學說 時常結交一些豪傑 暗中養了些死士 心中有大志 初為曹魏中郎 3 參天水郡軍事 4 1062 建兴六年 228年 诸葛亮出兵祁山 姜維及功曹梁绪 主簿尹赏 主记梁虔等正与天水太守马遵 雍州刺史郭淮外出巡视 马遵听到蜀军将至且诸县响应 怀疑其麾下的姜維等人皆有异心 遂趁夜逃到上邽 當姜維等人察觉马遵已逃走 想回去 但城门已关闭 去冀城 也被拒門外 遂投降諸葛亮 姜维母亲则滞留魏国 5 颐和园长廊上的 收姜维 情节諸葛亮徵辟姜維為倉曹掾 加奉义将军 封當陽亭侯 時年27岁 诸葛亮曾與張裔 蔣琬書稱 姜維忠勤時事 思慮精密 考察他所擁有之才能 李邵 馬良都比不上 此人 乃涼州之上等人才 有一說為涼州最傑出之人 又說 姜維在軍事上很有見解 既有膽色 明義理 深解兵法意理 此人心存漢室 才能兼備於人 須先敎他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將軍事全敎給他 當帶他進宮 覲見天子 後來 姜維遷為中監軍 征西將軍 軍旅生涯 编辑 234年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 姜維返回成都 為右监军 辅汉将军 统率诸军 进封平襄縣侯 238年 隨大將軍蔣琬 諸葛亮後繼者 遷往漢中 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 便以姜維為司馬 數次率偏軍西入 243年 升為鎮西大將軍 領涼州刺史 247年 升衛將軍 與大將軍費禕共同行使尚書事權 是年 汶山平康蠻人反叛 姜維率眾討伐平定 出在隴西 南安 金城郡邊界 與魏國前將軍郭淮 右將軍夏侯霸等於洮西交戰 249年 劉禪授姜維假節 姜維出兵西平 姜維每次想大舉出兵 費禕常不依從 限制給他不超過一萬名士兵 因此沒有重大斬獲 4 1064 北伐中原 编辑 主条目 姜維北伐 五丈原武侯祠内的姜维塑像253年春 費禕被降將郭脩刺殺而亡 三月 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師攻魏 發兵20萬進攻淮南 姜維率數萬人出石營 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 經董亭 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 包圍南安 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 進至洛門 即洛門聚 今甘肅甘谷西 姜維糧盡退還 254年 姜維加督國內外軍事 二月 魏中書令李豐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廢易大臣 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 事泄 司馬師殺李豐 夏侯玄等 廢張皇后 魏國一時陷於混亂 魏狄道長李簡密向蜀漢請降 六月 姜維復出隴西攻魏 李簡獻城降 占據狄道 今甘肅臨洮 十月 姜維率軍進圍襄武 魏隴西郡治 今甘肅隴西南 與魏將徐質交鋒 斬其首級 魏軍戰敗撤退 蜀漢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 姜維乘勝進擊 拔河關 今甘肅臨夏西北 臨洮 今甘肅岷縣狄道 三縣民回蜀漢 蜀延熙十八年 魏正元二年 255年 七月 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之際 再度北伐 征西大將軍張翼反對北伐 表示國家弱小 人民疲敝 不應窮兵黷武 6 姜維不聽 於是與車騎將軍夏侯霸 張翼等數萬人攻魏 八月初二 到達枹罕 今甘肅臨夏東北 遂向狄道進軍 魏征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 待他率主力自陳倉到達後 再鉗擊蜀漢軍 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漢軍 姜維率軍先後故關 今甘肅臨洮北 洮西大破王經 王經部下死者數萬人 王經退保狄道 姜維乘勝進圍 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 與陳泰進兵解圍 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 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 分三路進至隴西 避開蜀軍 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 今甘肅渭源西北 進至狄道東南山上 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 守軍見援軍至 士氣大振 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 被魏軍擊退 這時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 姜維遂於九月廿五日 11月11日 退卻 駐鐘題 今甘肅臨洮南 姜維256年正月 姜維在駐地拜為大將軍 六月 姜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期於上邽 今甘肅天水 會合 七月 姜維率先出兵祁山 聞鄧艾有備 乃改從董亭 今甘肅武山南 攻南安 今甘肅隴西東南 鄧艾軍搶佔武城山 今甘肅武山西南 據險拒守 姜維見地利已失 強攻難克 乃夜渡渭水東進 沿山進取上邽 兩軍戰胡濟失期未至 蜀漢軍為鄧艾所破于段谷 今甘肅天水西南 士卒潰散 死傷甚眾 百姓因此埋怨姜維 而隴山以西亦騷動不安 姜維謝過引疚負責 自求削貶為後將軍 行大將軍事 257年五月 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 司馬昭分調關中兵東下討伐諸葛誕 姜維欲乘機攻向秦川 渭水流域 於十二月率兵數萬出駱谷 今陝西周至西南 到達沈嶺 今陝西周至南 當時 魏在長城 今陝西周至南 積存大量軍糧 且防守薄弱 聞姜維至 眾皆惶懼 魏征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 立即合軍據守 姜維軍進至芒水 今陝西周至黑水 依山為營 司馬望 鄧艾依傍渭水堅守築寨 姜維多次挑戰 司馬望 鄧艾不于回應 258年三 四月間 姜維聽聞諸葛誕被破失敗 乃退還成都 復再被拜為大將軍 4 1065 景耀年間 姜維更改了從前魏延任漢中太守期間實兵諸圍的策略 大量圍守撤兵至漢 樂二城 僅剩西安 建威 武衛 石門 武城 建昌 臨遠等設立圍守 姜維認為之前魏延的防守策略只能禦敵 不能殲敵 姜維提出不如撤圍 漢軍只駐守關隘 堅壁清野 僅派出騷擾的游擊隊 讓敵人深入漢中 敵人遠道而來 補給困難 又無法掠奪糧食 自然撤退 此時漢軍出城和游擊隊一同包夾 就可以消滅敵人 7 但忽視了前漢中太守魏延 王平對陽平關的防守 262年十月 姜維起兵再度攻魏 攻入洮陽境 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 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 戰線長 給養困難 難以持久的弱點 搶佔有利地勢 在洮陽以東侯和 今卓尼東北 設陣 以逸待勞 阻擊蜀軍 雙方激戰後 魏軍發起反擊 蜀軍击破 損失嚴重 諸葛瞻 董厥等人認為姜維連年出兵 沒有立下功績 而國家又疲敝 要求罢免姜维的兵权 8 而姜维又厌恶宦官黃皓专权 甚至上表要刘禅杀死黃皓 刘禅拒绝 黃皓伺机报复 准备说服刘禅让自己好友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维 姜維害怕 只得藉口屯田 退往沓中 今甘肅舟曲西北 實際上是遠離成都以避禍 9 勢變潰失 编辑 主条目 魏滅蜀之戰 景耀六年 263年 魏國將領鍾會於關中練兵 姜維上表後主 聽聞鍾會治兵關中 欲規畫進一步拓取土地之意 宜一併派遺張翼 廖化督率各軍 分別護陽安關口 陰平橋頭 以防患於未然 黃皓徵求鬼巫信息 謂敵人終究不會自來 稟告後主有其事 而群臣不知所以 及後魏大都督司馬昭兵分三路大舉進伐蜀漢 鎮西將軍鍾會領十餘萬大軍 將兵向駱谷 南征漢中 征西將軍鄧艾領隴右軍三萬攻入沓中 牽制姜維 雍州刺史諸葛緒領兵三萬至陰平橋頭 阻止姜維回救蜀中 姜維立刻率軍由沓中南撤 遺右車騎將軍廖化往沓中為援軍 左車騎將軍張翼 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往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相助 姜維奮力擺脫鄧艾追擊 並且用計騙過了諸葛緒 以阻擋魏軍 而鍾會圍攻漢 樂二城 遺別將進攻陽安關口 武興督蔣舒開城出降 傅僉格鬥而死 鍾會不能攻克樂城 聽聞陽安關口已攻下 便長驅而前進 張翼 董厥甫至漢壽 姜維 廖化亦舍陰平而退 皆退保劍閣以拒鍾會 雙方僵持不下 鍾會不能攻克劍閣 糧食運送遙遠 將議還歸魏國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 遂破绵竹 蜀將諸葛瞻 諸葛尚 黃崇 張遵 李球等戰死 劉禪請降於鄧艾 鄧艾前往佔據成都 4 1066 謀敗身死 编辑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 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 日月幽而復明 姜維與後主書 三国志 姜维传 注引 華陽國志 主条目 锺会之乱 姜維等人起初聽聞鄧艾攻破諸葛瞻於綿竹 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 有或聽聞劉禪欲固守成都 或聽聞欲往東入奔吳國 或聽聞欲往南入建寧 於是引軍棄劍閣往成都 不久接到刘禅投降命令 姜維乃投戈放甲 蜀漢將士非常憤怒 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 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於鍾會 並獲取其信任 然後挑撥他和鄧艾之間的關係 慫恿其叛變 意圖趁亂杀鍾会 夺其军权 復興蜀漢 但最後眾將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 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 兵士憤怒格殺鍾會 姜維及張翼 姜維時年六十二歲 司馬昭參軍衛瓘念其忠心 厚葬姜維 2 9 据 三国志 姜维传 注引 世语 记载 姜维死時腹部被剖开 胆跟斗一样大 4 1068 膽大如斗 一說 學術界有應作 膽大如升 的說法 10 所以后世有 大胆姜伯约 的说法 西魏年间 姜维被权臣宇文泰追封为开明王 11 今台灣台北市大稻埕中有一廟名為天水宮 該廟的主神姜王爺即姜維 12 評價 编辑後世對於姜維的評價 頗具爭議 有史學家認為他出兵無度 導致國力疲弊 間接使蜀漢亡國 有另一些學者認為並不盡然 成都武侯祠内的姜维塑像蜀汉丞相諸葛亮 姜伯約忠勤時事 思慮精密 考其所有 永南 季常諸人不如也 其人 涼州上士也 又說 姜伯約甚敏於軍事 既有膽義 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 畢教軍事 當遣詣宮 覲見主上 魏國司徒鍾會 公侯以文武之德 懷邁世之略 功濟巴 漢 聲暢華夏 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 嘗同大化 吳札 鄭喬 能喻斯好 又說 以伯約比中土名士 公休 太初不能勝也 4 1067 魏國邓艾 姜维 自一时雄儿也 然与某相值 故穷耳 三国志 魏书 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蜀汉官员郤正后在西晋官至太守 著論评論姜維 稱 姜伯約據上將之重 處群臣之右 宅舍弊薄 資財無餘 側室無妾媵之褻 後庭無聲樂之娛 衣服取供 輿馬取備 飲食節制 不奢不約 官給費用 隨手消盡 察其所以然者 非以激貪厲濁 抑情自割也 直謂如是為足 不在多求 凡人之談 常譽成毀敗 扶高抑下 咸以姜維投厝無所 身死宗滅 以是貶削 不復料擿 異乎 春秋 褒貶之義矣 如姜維之樂學不倦 清素節約 自一時之儀表也 4 1068 位居上將之重位 處於群臣之首 屋宅院舍簡陋 沒有多餘資財和妾室 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 穿衣 出行 日用及飲食上也有節制 薪水也都隨手用光 姜維之所以這樣 並非刻意表現清廉高尚 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 沒有多餘奢求 常人譽成毀敗 扶高抑下 都認為姜維投降於蜀 最後死無葬身之地和家族滅亡是失敗作為 而不復探索其他方面 這有異於春秋褒貶人物之本義 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 清廉樸素 節儉簡約 可說是一時之模範 郭颁 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 无出维右 曹奂 蜀所恃赖 唯维而已 干宝 姜维为蜀相 国亡主辱弗之死 而死于钟会之乱 惜哉 非死之难 处死之难也 是以古之烈士 见危授命 投节如归 非不爱死也 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左思 庭扣钟磬 堂抚琴瑟 匪葛匪姜 畴能是恤 常璩 姜维才非亮匹 志继洪轨 民嫌其劳 家国亦丧矣 蜀汉將領廖化於景耀五年 262年 姜維出兵狄道時表示 兵不戢 必自焚 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 而力少於寇 用之無厭 何以能立 詩云 不自我先 不自我後 今日之事也 13 點出了廖化對姜維連年用兵 耗損蜀漢國力的擔憂 陳壽於 三國志 中評論 姜維粗有文武 志立功名 而玩眾黷旅 明斷不周 終致隕斃 老子有云 治大国者犹烹小鲜 况于区区蕞尔 而可屡扰乎哉 4 1069 傅玄 傅子 維為人好立功名 陰養死士 不修布衣之業 姜维欲速立其功 勇而无决也 4 1063 東晉孫盛对姜维评价很差 異哉郤氏之論也 夫士雖百行 操業萬殊 至於忠孝義節 百行之冠冕也 姜維策名魏室 而外奔蜀朝 違君徇利 不可謂忠 捐親苟免 不可謂孝 害加舊邦 不可謂義 敗不死難 不可謂節 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 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 於夫智勇 莫可云也 凡斯六者 維無一焉 實有魏之逋臣 亡國之亂相 而云人之儀表 斯亦惑矣 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 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 而程 鄭降階之善也 4 1068 1069 士大夫雖有百種德行 做萬種不同作業 但忠孝義節是百行中最重要品德 姜維求功名於魏室 而外奔蜀漢 違背主君而徇私 不可謂 忠 為苟且免死 捐棄母親 不可謂 孝 加害於舊祖國 不可謂 義 戰敗而不死於難 不可謂 節 而且沒有德政而疲憊人民以逞強 身居抵禦外侮之責任而引致喪失國土於敵人 不可謂 智勇 這六樣美德 姜維一項也沒有 實有魏之叛臣 亡蜀漢之亂相 而說他人之儀表 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自奉卑微 文藻高潔 豈不與強盜富貴 晉侯嬖程鄭降問自降下偽善之道理一樣 盛以为古人云 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 死其将至 其姜维之谓乎 邓艾之入江油 士众鲜少 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 退不能总帅五将 拥卫蜀主 思后图之计 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 希违情于难冀之会 以衰弱之国 而屡观兵于三秦 已灭之邦 冀理外之奇举 不亦暗哉 但裴松之为 三国志 作注则不同意孙盛之批评 臣松之以為盛之譏維 又為不當 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 維與諸將列營守險 會不得進 已議還計 全蜀之功 幾乎立矣 但鄧艾詭道傍入 出於其後 諸葛瞻既敗 成都自潰 維若回軍救內 則會乘其背 當時之勢 焉得兩濟 而責維不能奮節緜竹 擁衞蜀主 非其理也 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 授維重兵 使為前驅 若令魏將皆死 兵事在維手 殺會復蜀 不為難矣 夫功成理外 然後為奇 不可以事有差牙 而抑謂不然 設使田單之計 邂逅不會 復可謂之愚闇哉 4 1068 臣裴松之以為孫盛之譏評姜維 又為不當 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 姜維與諸將列營守險 鍾會不得進 已相議退還之計 幾乎建立保全蜀漢之功 但鄧艾行險詭道傍入 出於其後 諸葛瞻既敗 成都自行投降 姜維若回軍救成都 必被前後夾擊 如果這就批評姜維守備綿竹不力 不能保住蜀國 並沒有道理 及後鍾會謀反 企圖盡殺魏將 並授大權與姜維 若魏將皆死 姜維殺鍾會以復國之計大有可能成功 計謀膽量可稱為奇 雖然最後失敗 但卻不能說姜維只是庸才一名 若當年田單復齊國不成 我們又要說田單只是庸人一名 郤正此论 取其可称 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 所云 一时仪表 止在好学与俭素耳 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 以急逼归蜀 盛相讥贬 惟可责其背母 馀既过苦 又非所以难郄正也 亮有吞魏之志久矣 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 且于时师出无成 伤缺而反者众 三郡归降而不能有 姜维 天水之匹夫耳 获之则于魏何损 世說新語 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 無出維右 4 1067 范缜 比干之心 七窍列角 伯约之胆 其大若拳 此心器之殊也 是知圣人定分 每绝常区 非惟道革群生 乃亦形超万有 陈普 国小民劳事已非 城狐不斩愈危机 却屯已可擒钟会 邓艾无翎独解飞 无德那堪力不任 重关如掌寇戎深 幽冥不系枭钟会 犹有区区一片心 陈普诗选 宋代劉克莊 錄姜伯約遺言 事或難遙度 人殊未易知 誰云卧龍死 復有一姜維 14 胡三省 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 迫于时 制于命 奈之何哉 姜维之心 始终为汉 千载之下 炳炳如丹 陈寿 孙盛之贬 非也 屡败而不止 为亡蜀张本 罗贯中 天水夸英俊 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 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 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 汉将有余哀 李贽 又一孔明 黄宗羲 主上以忠臣之后仗我 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 今方寸乱矣 吾不能为姜伯约矣 清代史学家王鳴盛赞姜维 姜维志在复蜀 不成被杀 其赤心则千载如生 维之于蜀 犹张世杰 陆秀夫之于宋耳 但讥其玩众黩旅 以致陨毙 寿岂不知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 孰与伐之 15 清代翰林侍讀學士鞏建豐在其主修的 伏羌縣志 稱 夫深知天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 孔明是也 深知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 姜伯約是也 14 蔡东藩 姜维才不逮诸葛 而欲与魏争胜 连岁出师 致民劳苦 不可谓非失计 然如后主之昏愚 亲小人 远贤臣 就使维不伐魏 蜀亦宁能久存乎 况维闻魏人窥蜀 即表请遣将守险 而为一黄皓所误 卒至魏兵三路 长驱直入 是咎在黄皓 于维无尤也 剑阁守险 钟会屡攻不克 而邓艾从阴平进兵 直趋涪城 诸葛瞻不依黄崇之议 让敌深入 猝至战死 是咎在诸葛瞻 于维亦无尤也 成都虽危 尚堪背城借一 后主宁从谯周 不从北地王谌 面缚出降 坐丧蜀土 是咎在后主 于维更无尤也 至大势已去 维尚诈降钟会 意图规复 乃不幸失败 一死谢国 维之报主 至矣尽矣 天不祚蜀 何维之足尤乎 近代史学家呂思勉在 三國史話 中分析 諸葛亮死後 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 這二十九年之中 前十二年 總統國事的是蔣琬 中七年是費褘 後十年是姜維 蔣琬 費褘手裡 都不甚出兵伐魏 姜維屢次想大舉 費褘總裁制他 不肯多給他兵馬 費褘死後 姜維做事才得放手些 然而亦無大功 而自己國裡 反因此而有些疲弊 當時很有反對他的人 後來讀史的人 亦有以蜀之亡歸咎於姜維的用兵的 其實亦不盡然 16 110 111又云 從魏齊王芳之立 至高貴鄉公的被弒 其間共計二十一年 即係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 正是魏國多事之秋 蜀漢若要北伐 其機會斷在此間 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 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 然此中強半的時間 都在蔣琬 費褘秉政之日 到姜維掌握兵權 已經失之太晚了 所以把蜀國的滅亡 歸咎到姜維 實在是冤枉的 倒是蔣琬 費褘 應當負較大的責任 16 111 曾任陳布雷秘書及台灣政治大學教授的蔣君章 欽敬姜維 明辨忠奸 移孝作忠 好學不倦 從不灰心奮鬥 即在無可奈何中 他還是想辦法達到光復社稷 奮鬥精神 值得佩服 17 267 成海應 孔明奇才也 而六出無功 孔明旣歿之後 天時人事 只當修好吳魏 以安邊民 靜以待天而已 姜維乃九伐中原 其心何曾以漢賊不兩立之義 矢復高光舊物哉 只是負才自矜 僥倖希覬 要多于前人者也 孔明之六出 行之以所當爲 便有生道殺人之義 故國猶不瘁 維之九伐 期必於萬一之幸 驅民以自逞 數千里罷氓 何以堪命哉 凡人臣以此心從事者 無守節死義之心 維之降固其所也 說者或以爲維欲有爲而降 不知之論也 存齋集 卷14 雜著 格物說 後人 编辑 三国志 中记载 姜维谋复蜀汉事败 魏將士憤發 殺會及維 維妻子皆伏誅 但据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中记载 姜维仍有后代留存 世代居于上邽 可能是姜维归汉以前留下来的子嗣 姜明 姜维裔孙 北魏时官员 兖州刺史 天水郡公 姜远 姜明子 北周时官员 荆秦二州刺史 朝邑县公 姜寶誼 姜远子 唐高祖时將領 右武衛大將軍 永安县公 與宋金剛作戰被俘不屈死 追贈左衛大將軍 幽州总管 姜恪 姜寶誼子 唐高宗時將領 侍中 永安郡公 因戰功官至左相 与阎立本同时为相 人称 左相宣威沙漠 右相驰誉丹青 姜協 姜寶誼子 唐时官员 燕然都護 夏州都督 成紀縣侯 善篆籀 姜琇 姜協子 唐时官员 夏州都督府法曹 姜昂 姜琇子 唐时官员 朝议大夫前 行尚书司勋郎中 上柱国 姜還 姜昂孙 唐时官员 虔州刺史 將作少監 藝術形象 编辑動漫遊戲 编辑 三國殺 三國演義 真三國無雙系列 無雙OROCHI系列 光榮公司開發 菅沼久義配音 決戰II影视 编辑 1985年 中國湖北電視台 諸葛亮 何玉海 1985年 香港亞洲電視電視劇 諸葛亮 李嘉豪 杨得时 1994年 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集 三國演義 张天舒 樊志起 1996年 電影 诸葛孔明 王晓东 2006年 電視劇 神鬼八陣圖 王全有 2010年 中國電視劇 三国 叶鹏 2017年 中國電視劇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白海涛参考文献 编辑 三国志 蜀書 姜維傳 资治通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编辑諸葛亮北伐 姜维北伐注释 编辑 與鍾會於同月同日被殺 2 0 2 1 李異嗚 三國的碎屑 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07 ISBN 978 7 5317 2122 2 太平御览 卷二百一十五 职官部十三 总叙尚书郎 引 魏略 姜维字伯约 郡欲表维以为将 维家本衣冠 不愿为将 郡因表拜郎中 4 00 4 01 4 02 4 03 4 04 4 05 4 06 4 07 4 08 4 09 4 10 4 11 陳壽著 三國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年 三国志 卷44 建兴六年 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 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 维及功曹梁绪 主簿尹赏 主记梁虔等从行 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 疑维等皆有异心 于是夜亡保上邽 维等觉太守去 追迟 至城门 城门已闭 不纳 维等相率还冀 冀亦不入维 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会马谡败于街亭 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 故维遂与母相失 裴松之注引 魏略 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 会闻亮已到祁山 淮顾遵曰 是欲不善 遂驱东还上邽 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 又恐吏民乐乱 遂亦随淮去 时维谓遵曰 明府当还冀 遵谓维等曰 卿诸人 回 复信 皆贼也 各自行 维亦无如遵何 而家在冀 遂与郡吏上官子修等还冀 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 便推令见亮 二人不获已 乃共诣亮 亮见 大悦 未及遣迎冀中人 会亮前锋为张郃 费繇等所破 遂将维等却缩 维不得还 遂入蜀 诸军攻冀 皆得维母妻子 亦以维本无去意 故不没其家 但系保官以延之 三国志 蜀书十五 张翼传 十八年 与衞将军姜维俱还成都 维议复出军 唯翼庭争 以为国小民劳 不宜黩武 维不听 三國志 卷44 初 先主留魏延鎮漢中 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 敵若來攻 使不得入 及興勢之役 王平捍拒曹爽 皆承此制 維建議 以為錯守諸圍 雖合 周易 重門 之義 然適可禦敵 不獲大利 不若使聞敵至 諸圍皆斂兵聚谷 退就漢 樂二城 使敵不得入平 臣重關鎮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 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 敵攻關不克 野無散谷 千里縣糧 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 然後諸城並出 與遊軍並力搏之 此殄敵之術也 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 監軍王含守樂城 護軍蔣斌守漢城 又於西安 建威 武衛 石門 武城 建昌 臨遠皆立圍守 三国志 卷35注引 异同记 诸葛 瞻 董 厥等以 姜 维好战无功 国内疲弊 宜表后主 召还为益州刺史 夺其兵权 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 三国志 卷44 維本羈旅托國 累年攻戰 功績不立 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 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 而皓陰欲廢維樹宇 維亦疑之 故自危懼 不復還成都 裴松之注引 华阳国志 曰 维恶黄皓恣擅 启后主欲杀之 后主曰 皓趋走小臣耳 往董允切齿 吾常恨之 君何足介意 维见皓枝附叶连 惧於失言 逊辞而出 后主敕皓诣维陈谢 维说皓求沓中种麦 以避内逼耳 苏杰 异文与文字研究 三国志 异文研究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 57 58 ISBN 7 5333 1612 6 中文 中国大陆 明朝正德年间山东都司邑人李必钦 请建屠侯祠碑记 西魏封姜侯开明王 台灣專文 世界真奇廟特輯 大稻埕天水宮姜王爺 大稻埕天水宮 正是這樣一座被居民們借用 夜夜在其間唱歌 並且跳起交際舞的場所 雖然乍看之下 可能會以為它就是一座普通的廟宇 可能是土地廟 或尋常河邊會出現的水仙尊王廟 但與它天水宮的名稱一般 其中供奉的主神也是全台罕見 祂是三國時代中諸葛孔明的弟子 姜維姜王爺 漢晉春秋 14 0 14 1 張惠 當陽亭侯姜維斷章 明報 2016 08 15 十七史商榷 三国志三 16 0 16 1 呂思勉著 三國史話 上海 開明書店 1943年 蔣君章著 蜀漢風雲人物 台北 三民書局 1983年延伸阅读 编辑 编 三國志 卷44 出自陳壽 三國志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姜维 amp oldid 7778124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