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天祥 (台灣)

坐标24°10′55″N 121°29′40.2″E / 24.18194°N 121.494500°E / 24.18194; 121.494500

天祥[注 1]德路固語Tpdu[注 2]),舊名塔比多塔比督得比督,戰後初期則譯作大北投,海拔485公尺,台灣旅遊景點,位於台8線169.7公里處,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景點之一,行政區域轄屬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1][2]

天祥
Tpdu
塔比多、大北投、得比督
俯瞰大沙溪谷與天祥河階。
类型遊憩區
位置台8線169.7公里處
海拔485公尺

天祥的交通是仰賴中橫公路,以稚暉橋橫跨大沙溪連接,向東沿著立霧溪谷緊鄰而行,可達太魯閣峽谷,向西則是在天祥開始轉北,沿大沙溪谷而行[3]。在尚未規劃為遊憩區前,天祥已經有郵局、公車站、住宿飯店、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設施與建物;自1990年代後設立遊憩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遊客服務站、醫療救護站及停車場,由於位置在太魯閣峽谷之西,加上公共設施眾多,已成為吸引旅人駐腳停歇的景點[4][5]

歷史

據目前文獻記載得知,最早來天祥的人是伍道巴圖(Udao Batto),自托羅灣[注 3](Truwan)山谷東遷,選在長滿很多山棕的平坦地定居下來,Tpdu此名因此而來(太魯閣語:mk-t-pdu「莫客得比督人」/天祥人;「pdu」為山棕,「mk」為前綴指人物或地方的屬性,「t」為位於k及p之間的介音,獨立「t-pdu」指「得比督」之地(名)),後日人譯音為「タピト」(Tapido[注 4])、漢譯「塔比多[注 5][6][7]

向來以務農、授獵為業的太魯閣族人,進入日治時期後,因族人的耕地、獵域常受到日人侵犯,導致新城威里七腳川等事件發生,直到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台灣總督一職後,為實行五年理蕃計畫,於1914年展開最後一次討伐原住民行動,戰事遍及整個太魯閣山區[6][8]太魯閣討伐戰結束後,日人隨即在天祥設立太魯閣支廳,並在撤軍的同時,為免太魯閣族人再起事,於天祥東北方海鼠山駐紮分遣隊,至昭和5年(1930年)發生霧社事件後,日人強制將太魯閣族人移居下山,分遣隊才被裁撤[6][9]。據大正6年(1917年)記載《蕃族調查報告書》對天祥地區的人口統計:總戶數8戶,男性17人,女性22人,總人口39人,後因移居下山至現今的三棧、富世[注 6]與崇德等地,甚至遠在銅門、文蘭與西林等地也有太魯閣族人居住,如今太魯閣山區大多不復存見太魯閣族人居住[10][9][11]

 
 
文天祥公園(左)原址是佐久間神社(右)。

大正4年(1915年),佐久間左馬太卸任總督不久,受太魯閣討伐戰的傷勢影響下逝世[8]。為感紀念,日人在天祥建造佐久間神社安置,完工後,大正12年(1923年)12月8日舉行鎮座祭,並強迫太魯閣族人於每年1月28日前往祭拜[8][12]。昭和16年(1941年)起,因太平洋戰爭將戰線拉長,造成對台灣在人力與物力上出現不足現象,各項設施久閒未修,合歡越嶺道、神社與駐在所等皆無法修復,至昭和20年(1945年)戰爭結束,仍其未修,加上該年歷經三次颱風襲擊,神社受損顯得嚴重[12]

 
 
太魯閣晶英酒店(左)祥德寺(右)都是天祥主要建築之一。

國民政府遷台後,為改善東西部交通與經濟發展而開闢中橫公路,採東西兩端往內陸方向施工[1][13]。1958年,蔣經國為中橫公路發展觀光遊憩,因此中國旅行社興建天祥招待所[14]。1960年5月9日,中橫公路全線通車[15]。翌年,天祥招待所完工啟用,其外觀是棟中國宮廷式建築[14][16]。1962年在天祥興建祥德寺,建址在一處高位河階上[4]。由於佐久間神社已年久失修而拆除,在當時受兩岸政局緊張影響,國民政府選擇文天祥的氣節為表率,故於1967年在佐久間神社的原址改建成公園,公園內佇立一座文天祥雕像,並將塔比多更名「天祥」,沿用至今[12][17]。1968年祥德寺大雄寶殿、天峰塔完工[18]。1991年,天祥招待所改建成住宿飯店,2009年更名太魯閣晶英酒店,是現今太魯閣地區唯一五星級商旅性質的飯店[14]。2003年,因普渡吊橋的結構堪虞及地質不穩,今見已是改建後的橋樑,其外觀仍保持懸索橋形式,實際橋身是鋼樑結構,為進出祥德寺唯一通道[19][20]

2014年「臺灣原住民行動部落聯盟」有更改天祥為舊名塔比多之議。[21]

地理

 
祥德寺是建在河階上,該寺旁溪谷為向東流去的立霧溪。

天祥座落在河階面上,共有四階,從最高階海拔530公尺至最低階海拔450公尺,是受立霧溪的回春作用下形成,在天祥的岩壁上可見礫石層,這便是天祥昔日是立霧溪河床的證據[4][22]。天祥地質是屬大南澳片岩,幾經陳培源、王執明等地質學家劃分,其地層名稱隨之變更,直到1993年,依中央地質調查所所確立之名稱,天祥的地質則屬天長大理岩、谷園片岩與帶狀白楊片岩的變質基性岩,並有階地堆積層分布在祥德寺與天祥公車站,這兩處皆位於大沙溪與立霧溪匯流處旁河階面上[22][23]。其岩性除了白楊片岩的變質基性岩是屬於變質基性透鏡體,因為是帶狀分布,範圍較小,其餘大多是千枚岩、石英雲母片岩、透鏡狀大理岩體構成[23]。就位置而言,天祥也是作為太魯閣峽谷的界線,由於東西兩邊的溪谷景觀大不同,因此有了內外太魯閣峽谷區分:天祥以東是「內太魯閣峽」,為大眾所稱太魯閣峽谷,呈現壁立千仞,兩壁對峙的峽谷;天祥以西是「外太魯閣峽」,相較於內太魯閣峽,呈現溪谷景觀顯得開闊,且愈往上游則河床坡度愈陡[22]

注釋

  1. ^ 天祥是中橫公路完工後採用之名,由於會有今昔用名之差異,為表本文用詞統一,其名會改用天祥稱之。
  2. ^ 2003年之前,太魯閣族原屬東賽德克的支群(稱作太魯閣群),該族群的語言是以賽德克語稱之;2003之後,太魯閣族被官方納入正式族群(指原住民族),其語則變更「太魯閣語」或「德魯固語」。
  3. ^ 「托羅灣」在太魯閣語唸作Truwan,位置相當於是現今南投縣仁愛鄉靜觀部落附近。
  4. ^ 「Tapido」亦有文獻是拼成 Tapidu、Tapitu。
  5. ^ 「塔比多」是取音而來的寫法,因此在諸多文獻中出現記載不一的情況:塔比哆、大北投、大北斗。
  6. ^ 「富世」是指富世國小一帶,為富世村的村治所在地,但富世村行政轄區極廣,西可至大禹嶺、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一帶,幾乎包括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來源參見: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富世部落。

參考文獻

  1. ^ 1.0 1.1 《1:70,000秀林鄉行政區域圖》. 內政部. 2007年7月. ISBN 9789860101966 (中文(臺灣)). 
  2. ^ . 公路總局. [201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6) (中文(臺灣)). 
  3. ^ 馬路灣. 天祥‧太魯閣. 《宜蘭花東生活圈百科全圖》(圖號:21). 戶外生活. 2000. ISBN 9578987536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林茂耀. 天祥自然之旅. 《東海岸評論》(第117期). 東海岸評論雜誌社. 1998年4月 (中文(臺灣)). 
  5. ^ 游登良. 《太魯閣十年回顧》.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97. ISBN 9570097388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孫大川. 《秀林鄉志》. 秀林鄉公所. 2006年12月. ISBN 9860083266 (中文(臺灣)). 
  7. ^ 廖守臣.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布(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4期).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1977 (中文(臺灣)). 
  8. ^ 8.0 8.1 8.2 鴻義章. 《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太魯閣事件》.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3年11月 (中文(臺灣)). 
  9. ^ 9.0 9.1 盧道杰. 《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段部落變遷之研究》.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4年12月 (中文(臺灣)). 
  10. ^ 田信德、楊盛涂等人. 園區內重要地名的傳統名稱.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講座內容彙編》.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1年11月 (中文(臺灣)). 
  11. ^ 廖守臣.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布(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5期).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1978 (中文(臺灣)). 
  12. ^ 12.0 12.1 12.2 潘繼道. 從「佐久間神社」到「文天祥公園」. 《臺灣文獻》(別冊27). 臺灣文獻館. 2008-12-31 (中文(臺灣)). 
  13. ^ 劉枋. 《路 東西橫貫公路開拓簡史》.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8 (中文(臺灣)). 
  14. ^ 14.0 14.1 14.2 . 太魯閣晶英酒店.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 [201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1) (中文(臺灣)). 
  15. ^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1972-06-01 (中文(臺灣)). 
  16. ^ 游登良. 《山徑百年》.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0. ISBN 9570273852 (中文(臺灣)). 
  17. ^ 《天祥區民族精神建設揭幕》.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2010-04-14] (中文(臺灣)). 
  18. ^ 重要記事. 祥德寺. [2010-04-14]. (原始内容于2017-07-21) (中文(臺灣)). 
  19. ^ 張耀中. 考量安全景觀 天祥普渡橋將拆除. TVBS. 2003-03-25 [2010-05-06] (中文(臺灣)). 
  20. ^ 普渡橋紀念專輯. 祥德寺. [2010-05-06]. (原始内容于2017-07-22) (中文(臺灣)). 
  21. ^ 黃邦平、花孟璟、林子翔、佟振國、陳信仁、張瑞楨. 拒復興仁愛 山川部落爭「原」 味. 自由時報. 2014-10-25 [2014-10-26]. (原始内容于2014-10-25). 
  22. ^ 22.0 22.1 22.2 王鑫. 《太魯閣國家公園地理、地形及地質景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4年2月 (中文(臺灣)). 
  23. ^ 23.0 23.1 羅偉. 大禹嶺. 《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幅及說明書》(第27號). 中央地質調查所. 1993年10月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天祥, 台灣, 坐标, 18194, 494500, 18194, 494500, 天祥, 德路固語, tpdu, 舊名塔比多, 塔比督, 得比督, 戰後初期則譯作大北投, 海拔485公尺, 台灣旅遊景點, 位於台8線169, 7公里處, 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景點之一, 行政區域轄屬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 天祥tpdu塔比多, 大北投, 得比督俯瞰大沙溪谷與天祥河階, 类型遊憩區位置台8線169, 7公里處海拔485公尺天祥的交通是仰賴中橫公路, 以稚暉橋橫跨大沙溪連接, 向東沿著立霧溪谷緊鄰而行, 可達太魯閣峽谷, 向. 坐标 24 10 55 N 121 29 40 2 E 24 18194 N 121 494500 E 24 18194 121 494500 天祥 注 1 德路固語 Tpdu 注 2 舊名塔比多 塔比督 得比督 戰後初期則譯作大北投 海拔485公尺 台灣旅遊景點 位於台8線169 7公里處 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景點之一 行政區域轄屬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 1 2 天祥Tpdu塔比多 大北投 得比督俯瞰大沙溪谷與天祥河階 类型遊憩區位置台8線169 7公里處海拔485公尺天祥的交通是仰賴中橫公路 以稚暉橋橫跨大沙溪連接 向東沿著立霧溪谷緊鄰而行 可達太魯閣峽谷 向西則是在天祥開始轉北 沿大沙溪谷而行 3 在尚未規劃為遊憩區前 天祥已經有郵局 公車站 住宿飯店 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設施與建物 自1990年代後設立遊憩區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遊客服務站 醫療救護站及停車場 由於位置在太魯閣峽谷之西 加上公共設施眾多 已成為吸引旅人駐腳停歇的景點 4 5 目录 1 歷史 2 地理 3 注釋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據目前文獻記載得知 最早來天祥的人是伍道巴圖 Udao Batto 自托羅灣 注 3 Truwan 山谷東遷 選在長滿很多山棕的平坦地定居下來 Tpdu此名因此而來 太魯閣語 mk t pdu 莫客得比督人 天祥人 pdu 為山棕 mk 為前綴指人物或地方的屬性 t 為位於k及p之間的介音 獨立 t pdu 指 得比督 之地 名 後日人譯音為 タピト Tapido 注 4 漢譯 塔比多 注 5 6 7 向來以務農 授獵為業的太魯閣族人 進入日治時期後 因族人的耕地 獵域常受到日人侵犯 導致新城 威里 七腳川等事件發生 直到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台灣總督一職後 為實行五年理蕃計畫 於1914年展開最後一次討伐原住民行動 戰事遍及整個太魯閣山區 6 8 太魯閣討伐戰結束後 日人隨即在天祥設立太魯閣支廳 並在撤軍的同時 為免太魯閣族人再起事 於天祥東北方海鼠山駐紮分遣隊 至昭和5年 1930年 發生霧社事件後 日人強制將太魯閣族人移居下山 分遣隊才被裁撤 6 9 據大正6年 1917年 記載 蕃族調查報告書 對天祥地區的人口統計 總戶數8戶 男性17人 女性22人 總人口39人 後因移居下山至現今的三棧 富世 注 6 與崇德等地 甚至遠在銅門 文蘭與西林等地也有太魯閣族人居住 如今太魯閣山區大多不復存見太魯閣族人居住 10 9 11 文天祥公園 左 原址是佐久間神社 右 大正4年 1915年 佐久間左馬太卸任總督不久 受太魯閣討伐戰的傷勢影響下逝世 8 為感紀念 日人在天祥建造佐久間神社安置 完工後 大正12年 1923年 12月8日舉行鎮座祭 並強迫太魯閣族人於每年1月28日前往祭拜 8 12 昭和16年 1941年 起 因太平洋戰爭將戰線拉長 造成對台灣在人力與物力上出現不足現象 各項設施久閒未修 合歡越嶺道 神社與駐在所等皆無法修復 至昭和20年 1945年 戰爭結束 仍其未修 加上該年歷經三次颱風襲擊 神社受損顯得嚴重 12 太魯閣晶英酒店 左 祥德寺 右 都是天祥主要建築之一 國民政府遷台後 為改善東西部交通與經濟發展而開闢中橫公路 採東西兩端往內陸方向施工 1 13 1958年 蔣經國為中橫公路發展觀光遊憩 因此中國旅行社興建天祥招待所 14 1960年5月9日 中橫公路全線通車 15 翌年 天祥招待所完工啟用 其外觀是棟中國宮廷式建築 14 16 1962年在天祥興建祥德寺 建址在一處高位河階上 4 由於佐久間神社已年久失修而拆除 在當時受兩岸政局緊張影響 國民政府選擇文天祥的氣節為表率 故於1967年在佐久間神社的原址改建成公園 公園內佇立一座文天祥雕像 並將塔比多更名 天祥 沿用至今 12 17 1968年祥德寺大雄寶殿 天峰塔完工 18 1991年 天祥招待所改建成住宿飯店 2009年更名太魯閣晶英酒店 是現今太魯閣地區唯一五星級商旅性質的飯店 14 2003年 因普渡吊橋的結構堪虞及地質不穩 今見已是改建後的橋樑 其外觀仍保持懸索橋形式 實際橋身是鋼樑結構 為進出祥德寺唯一通道 19 20 2014年 臺灣原住民行動部落聯盟 有更改天祥為舊名塔比多之議 21 地理 编辑 祥德寺是建在河階上 該寺旁溪谷為向東流去的立霧溪 天祥座落在河階面上 共有四階 從最高階海拔530公尺至最低階海拔450公尺 是受立霧溪的回春作用下形成 在天祥的岩壁上可見礫石層 這便是天祥昔日是立霧溪河床的證據 4 22 天祥地質是屬大南澳片岩 幾經陳培源 王執明等地質學家劃分 其地層名稱隨之變更 直到1993年 依中央地質調查所所確立之名稱 天祥的地質則屬天長大理岩 谷園片岩與帶狀白楊片岩的變質基性岩 並有階地堆積層分布在祥德寺與天祥公車站 這兩處皆位於大沙溪與立霧溪匯流處旁河階面上 22 23 其岩性除了白楊片岩的變質基性岩是屬於變質基性透鏡體 因為是帶狀分布 範圍較小 其餘大多是千枚岩 石英雲母片岩 透鏡狀大理岩體構成 23 就位置而言 天祥也是作為太魯閣峽谷的界線 由於東西兩邊的溪谷景觀大不同 因此有了內外太魯閣峽谷區分 天祥以東是 內太魯閣峽 為大眾所稱太魯閣峽谷 呈現壁立千仞 兩壁對峙的峽谷 天祥以西是 外太魯閣峽 相較於內太魯閣峽 呈現溪谷景觀顯得開闊 且愈往上游則河床坡度愈陡 22 注釋 编辑 天祥是中橫公路完工後採用之名 由於會有今昔用名之差異 為表本文用詞統一 其名會改用天祥稱之 2003年之前 太魯閣族原屬東賽德克的支群 稱作太魯閣群 該族群的語言是以賽德克語稱之 2003之後 太魯閣族被官方納入正式族群 指原住民族 其語則變更 太魯閣語 或 德魯固語 托羅灣 在太魯閣語唸作Truwan 位置相當於是現今南投縣仁愛鄉靜觀部落附近 Tapido 亦有文獻是拼成 Tapidu Tapitu 塔比多 是取音而來的寫法 因此在諸多文獻中出現記載不一的情況 塔比哆 大北投 大北斗 富世 是指富世國小一帶 為富世村的村治所在地 但富世村行政轄區極廣 西可至大禹嶺 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一帶 幾乎包括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 來源參見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富世部落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1 70 000秀林鄉行政區域圖 內政部 2007年7月 ISBN 9789860101966 中文 臺灣 臺8線里程表 公路總局 2010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16 中文 臺灣 馬路灣 天祥 太魯閣 宜蘭花東生活圈百科全圖 圖號 21 戶外生活 2000 ISBN 9578987536 中文 臺灣 4 0 4 1 4 2 林茂耀 天祥自然之旅 東海岸評論 第117期 東海岸評論雜誌社 1998年4月 中文 臺灣 游登良 太魯閣十年回顧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97 ISBN 9570097388 中文 臺灣 6 0 6 1 6 2 孫大川 秀林鄉志 秀林鄉公所 2006年12月 ISBN 9860083266 中文 臺灣 廖守臣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布 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第44期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1977 中文 臺灣 8 0 8 1 8 2 鴻義章 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 太魯閣事件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3年11月 中文 臺灣 9 0 9 1 盧道杰 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段部落變遷之研究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4年12月 中文 臺灣 田信德 楊盛涂等人 園區內重要地名的傳統名稱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講座內容彙編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1年11月 中文 臺灣 廖守臣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布 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第45期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1978 中文 臺灣 12 0 12 1 12 2 潘繼道 從 佐久間神社 到 文天祥公園 臺灣文獻 別冊27 臺灣文獻館 2008 12 31 中文 臺灣 劉枋 路 東西橫貫公路開拓簡史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8 中文 臺灣 14 0 14 1 14 2 關於太魯閣晶英 太魯閣晶英酒店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 2010 04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4 21 中文 臺灣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1972 06 01 中文 臺灣 游登良 山徑百年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0 ISBN 9570273852 中文 臺灣 天祥區民族精神建設揭幕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2010 04 14 中文 臺灣 重要記事 祥德寺 2010 04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1 中文 臺灣 張耀中 考量安全景觀 天祥普渡橋將拆除 TVBS 2003 03 25 2010 05 06 中文 臺灣 普渡橋紀念專輯 祥德寺 2010 05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2 中文 臺灣 黃邦平 花孟璟 林子翔 佟振國 陳信仁 張瑞楨 拒復興仁愛 山川部落爭 原 味 自由時報 2014 10 25 2014 10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0 25 22 0 22 1 22 2 王鑫 太魯閣國家公園地理 地形及地質景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4年2月 中文 臺灣 23 0 23 1 羅偉 大禹嶺 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幅及說明書 第27號 中央地質調查所 1993年10月 中文 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天祥 台灣 天祥 太魯閣國家公園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天祥 台灣 amp oldid 7439853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