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塔山遗址

坐标29°28′53.1″N 121°52′46.6″E / 29.481417°N 121.879611°E / 29.481417; 121.879611

塔山遗址浙江省象山县境内的一处考古遺址,位于丹东街道塔山东南坡,面积3万平方米。发掘显示,遗址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商周时期,主要遗存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其中,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具备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的特征,中期与崧泽文化相近,晚期与良渚文化相近,商周时期文化形态则有马桥文化的特征。塔山遗址将学界对河姆渡文化分布的认知拓展到象山港[1],其体现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融合的特征在浙江省内较为罕见[2]。2013年3月,塔山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塔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浙江省象山县丹东街道塔山东南坡
分类古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
编号7-0173-1-173
登录2013年3月
保护历史
1997年8月29日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现与发掘 编辑

塔山遗址发现于1987年年底。当时,象山中学学生励江一在塔山脚下一处工地旁发现带花纹的陶片,这些碎陶片可以拼接成一个陶罐。随后,励江一的指导教师胡朝胜将此事报告给象山县文管会办公室[4]。1988年1月28日,文管会工作人员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并定名为塔山遗址。1989年4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塔山遗址展开调查和试掘,发现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同时确定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5]

1990年,由于计划建设广播电视差转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塔山遗址展开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从1990年9月进行至12月,发掘面积460平方米,发现灰坑、房址和柱洞。在发掘柱洞的同时,发现多座竖穴土坑墓,墓圹及尸骨保存较为完整,出土陶器和玉器等随葬品。发掘成果于1991年公布,受到史学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1993年3月至6月,为进一步获得遗址的信息,特别是墓葬群的信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塔山遗址进行了第二期发掘。此次发掘在第一期发掘基础上向西、南方向扩大,发掘总面积250平方米,进一步揭示了墓葬的分布情况[5]

进入21世纪初,由于城市范围扩大,遗址上方的塔山路亟待扩建。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对塔山遗址进行第三期发掘。此次发掘地点位于20世纪90年代发掘区西南80米,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遗迹包括建筑、墓葬、灰坑、水井等,出土文物除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外,还出土商周青铜箭镞、原始瓷等器物残片[6]:4-5,12-14

分期和发掘成果 编辑

塔山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根据发现器物的层位和文化内涵,可将遗址分为新石器时代下、中、上层,商周时期和唐宋时期[6]:16

新石器时代下层 编辑

 
塔山遗址出土红陶豆

三次发掘中,在遗址新石器时代下层发现40座墓葬,为该期最主要的发现。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存在叠压打破关系,证明墓地使用了较长时间。墓葬人骨保存一般,大多数为仰身直肢葬,仅有一座为屈肢葬,部分墓葬有人骨散乱或骨骼错置情形,应为二次葬所致。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少数为玉器或石器,存在人为打碎痕迹[6]:17。人骨鉴定证明,墓地为成人墓地,死者大多为壮年,部分为青年或老年个体,无儿童[6]:41

该层遗址出土器物主要为陶器,石、玉器及骨、角器较少。陶器主要为夹砂陶,其次为夹碳陶,少部分为泥质陶,夹砂陶主要为夹砂红陶,夹碳陶外部则多涂红。器物使用泥条盘筑制作,有慢轮修整痕迹,纹饰多为拍印绳纹,也有镂孔和弦纹等[6]:53-54。数量最多的器型为,以红褐色带绳纹陶为主,其次为和釜支子,罐、钵、等器物出现较少[6]:56-83。石、玉器包含斧、锛、镞、刀、玉玦、玉管等器物,涵盖加工工具和装饰品,制作过程多应用切割、钻孔、抛光等技术。骨、角器则有骨耜、骨镞等,数量较少[6]:83,89

根据墓葬朝向和随葬器物,这些墓葬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多分布于墓区西南,墓葬朝向东偏南,随葬器物为陶豆。这些陶豆均为高柄泥制红陶,柄上有楔形或圆形孔洞,这些器物为马家浜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曾在河姆渡遗址三期、名山后遗址早期出现。第二组分布于墓区东北,墓葬朝东或东北,随葬器物为釜、盘、钵,其中的绳纹釜为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器物。第三组墓葬数量不多,分布较散,出土器物为橙黄色夹砂罐和豆,足部有半圆形孔。年龄、性别与墓葬类型并不对应,墓葬类型的差异应与族属有关[6]:91,18

新石器时代中层 编辑

遗址新石器时代中层共发掘墓葬21座,其中20世纪90年代发掘墓葬15座,朝向均为东偏北,12座墓葬的墓坑为竖穴土坑墓,存在叠压打破关系。墓中人骨保存较差,且多存在骨骼散乱或缺失的现象。此外,有三座墓葬为合葬墓,一座为俯身葬。有随葬品的墓葬均随葬在足部[6]:93-95。该时期墓葬区东侧发现一座房址,遗迹由红烧土墙、碎陶地面及室外的护坡组成,毁坏较为严重。根据墙体判断建筑朝南,东墙残长8米,北墙残长7.5米,均宽0.5米,东北残存两直角相交的隔墙,形成房间。地面为红烧土,北墙处有碎陶片铺成的地面,有多次铺成的痕迹。建筑南侧有倾斜护坡,由块石堆积而成,可起到防止雨水破坏房基的作用。护坡以南有四堆石圈[6]:105。有墓坑的墓葬均朝向房址,三座未探明墓坑的墓葬则位于房址护坡上下,且墓中有石块。结合其他遗址中石圈的功能,房址可能是具备宗教功能的建筑,而护坡前后的死者可能为人牲[6]:127,128。21世纪初发现的6座墓葬分布和墓内骨骼则均较为散乱,疑为二次葬[6]:101

该层中发现的器物主要为陶器,其中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相比下层比例提高。陶器纹饰中,绳纹占20%,其余为堆纹、压划纹等。器型以釜和圈足盘为主,豆、罐、鼎、壶较少。陶釜多为明器,与实用器有较大差别,而实用陶釜与下层出土器物有承袭关系。泥质圈足盘的风格则与崧泽文化相近[6]:108-123,126。玉石器较少,有锛、凿、玉管等[6]:124-126

新石器时代上层 编辑

 
塔山遗址出土部分石器

遗址新石器时代上层发现的遗迹以灰坑、灰沟为主。墓葬4座,其中一座发现有木板构成的简单葬具[6]:129-133。出土的陶器中,泥质黑皮陶较中层有明显增多,器型主要为鼎和圈足盘,盆、罐等其他器型较少。石器有锛、釜、耘田器、钺形器等[6]:134-153。黑皮陶、耘田器为典型的良渚文化特征,出土陶鼎的鳍形足和条形足与钱山漾文化相近,而绳纹陶釜则延续了河姆渡文化的特征[6]:160,161

商周时期 编辑

遗址商周地层年代从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6]:262。这一时期的遗迹有灰坑、水井、红烧土和柱洞等。墓葬仅发现一座,破坏较为严重。出土器物中则有陶器、玉石器和铜器。陶器中,夹砂陶器和泥质陶占到相当比例,出现印纹硬陶和原始瓷。陶器以轮制为主,硬陶和泥质陶分布有叶脉纹、节草纹等纹饰[6]:162-175。部分陶器口沿等部位有刻划符号,共有21类105件,存在一定规律[6]:185。器型上,夹砂陶釜仍为主要器型,硬陶罐数量也较多,其中包含3件带釉陶罐,其余器型有杯、纺轮、盘等[6]:189-242。觚、豆、三足盘、弧面足鼎等器物的形态可在马桥遗址中找到对应[6]:262。出土的玉石器则有石锛、石凿、石刀等。另有青铜器10余件出土,包括镞、戈、刀等武器及铜饰件[6]:242-260

汉代至唐宋时期 编辑

遗址汉代以后地层发现的遗迹包括灰坑6座,陶井1座。出土器物较少,有瓷碗、瓷壶、瓦当、石磨盘、铁剑、五铢钱开元通宝[6]:263-273

价值 编辑

塔山遗址的发现,将象山县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认知从春秋战国时期前推到新石器时代,也将学界对河姆渡遗址分布范围的认知拓展到象山港[1]。新石器时代下层遗址中两种墓葬存在于同一墓地的现象说明马家浜文化族群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原本属于河姆渡文化的活动地域,开始与河姆渡文化融合,并为后来该地域向良渚文化转化提供了基础。这也为解答河姆渡文化早期和晚期之间的差异和晚期文化性质问题提供了参照[6]:283。遗址前期和后期生产工具从农耕到渔猎的变化对当地的海陆变迁历史提供了证据[7],遗址中的后良渚文化遗存和马桥文化遗存也具有研究价值[6]:286

保护和展示 编辑

外部圖片链接
  塔山遗址保护区划图,原始内容于2019-03-14

塔山遗址于1997年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此时的保护范围为前期发掘区域周边15000平方米的范围。2013年3月,塔山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家山遗址,保护面积也扩大至30000平方米[3][6]:6。遗址中出土的部分文物陈列于象山县博物馆[8]。由于地处象山城区中心,城市建设和遗址保护时常发生冲突。遗址范围曾被房地产开发商看中,但开发计划并未得到同意。2010年,遗址上方计划建设塔山遗址公园[2],该公园于2018年6月开工[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 浙江文化信息网. 2006-08-15 [2012-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2. ^ 2.0 2.1 林梢青. . 今日早报. 2010-08-20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3. ^ 3.0 3.1 塔山遗址. 象山县文管办. 2013-05-06 [2018-07-15]. (原始内容于2019-03-14). 
  4. ^ 王波; 戴晓燕. . 现代金报. 2007-11-13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5. ^ 5.0 5.1 郑松才. 塔山遗址发掘经过. 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 宁波出版社. 2000 [2018-10-20]. ISBN 9-787-80602-418-8. (原始内容于2018-07-08).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象山塔山:新石器至唐宋遗址发掘报告.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0104-006-3. 
  7. ^ 李全海. 象山县塔山遗址研究意义及保护措施探讨.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 29 (1). 
  8. ^ 董小滋. 亲,到象山博物馆看神奇考古新发现. 今日象山. 2016-01-07 [2018-11-17]. (原始内容于2018-11-17). 
  9. ^ 沈孙晖. 投资7000万元!象山将新增一座历史文化休闲公园. 中国宁波网. 2018-06-17 [2018-11-17]. (原始内容于2018-11-17). 

参见 编辑

塔山遗址, 坐标, 481417, 879611, 481417, 879611, 是浙江省象山县境内的一处考古遺址, 位于丹东街道塔山东南坡, 面积3万平方米, 发掘显示, 遗址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 晚期属于商周时期, 主要遗存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500年, 其中,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具备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特征, 中期与崧泽文化相近, 晚期与良渚文化相近, 商周时期文化形态则有马桥文化的特征, 将学界对河姆渡文化分布的认知拓展到象山港, 其体现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融合的特征在浙江省内较为罕. 坐标 29 28 53 1 N 121 52 46 6 E 29 481417 N 121 879611 E 29 481417 121 879611 塔山遗址是浙江省象山县境内的一处考古遺址 位于丹东街道塔山东南坡 面积3万平方米 发掘显示 遗址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 晚期属于商周时期 主要遗存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500年 其中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具备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特征 中期与崧泽文化相近 晚期与良渚文化相近 商周时期文化形态则有马桥文化的特征 塔山遗址将学界对河姆渡文化分布的认知拓展到象山港 1 其体现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融合的特征在浙江省内较为罕见 2 2013年3月 塔山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塔山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浙江省象山县丹东街道塔山东南坡分类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 商周编号7 0173 1 173登录2013年3月保护历史1997年8月29日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1 发现与发掘 2 分期和发掘成果 2 1 新石器时代下层 2 2 新石器时代中层 2 3 新石器时代上层 2 4 商周时期 2 5 汉代至唐宋时期 3 价值 4 保护和展示 5 参考资料 6 参见发现与发掘 编辑塔山遗址发现于1987年年底 当时 象山中学学生励江一在塔山脚下一处工地旁发现带花纹的陶片 这些碎陶片可以拼接成一个陶罐 随后 励江一的指导教师胡朝胜将此事报告给象山县文管会办公室 4 1988年1月28日 文管会工作人员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 并定名为塔山遗址 1989年4月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塔山遗址展开调查和试掘 发现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 同时确定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 5 1990年 由于计划建设广播电视差转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塔山遗址展开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从1990年9月进行至12月 发掘面积460平方米 发现灰坑 房址和柱洞 在发掘柱洞的同时 发现多座竖穴土坑墓 墓圹及尸骨保存较为完整 出土陶器和玉器等随葬品 发掘成果于1991年公布 受到史学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1993年3月至6月 为进一步获得遗址的信息 特别是墓葬群的信息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塔山遗址进行了第二期发掘 此次发掘在第一期发掘基础上向西 南方向扩大 发掘总面积250平方米 进一步揭示了墓葬的分布情况 5 进入21世纪初 由于城市范围扩大 遗址上方的塔山路亟待扩建 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对塔山遗址进行第三期发掘 此次发掘地点位于20世纪90年代发掘区西南80米 面积1000平方米 发掘遗迹包括建筑 墓葬 灰坑 水井等 出土文物除新石器时代陶器 玉器外 还出土商周青铜箭镞 原始瓷等器物残片 6 4 5 12 14 分期和发掘成果 编辑塔山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 根据发现器物的层位和文化内涵 可将遗址分为新石器时代下 中 上层 商周时期和唐宋时期 6 16 新石器时代下层 编辑 nbsp 塔山遗址出土红陶豆三次发掘中 在遗址新石器时代下层发现40座墓葬 为该期最主要的发现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 存在叠压打破关系 证明墓地使用了较长时间 墓葬人骨保存一般 大多数为仰身直肢葬 仅有一座为屈肢葬 部分墓葬有人骨散乱或骨骼错置情形 应为二次葬所致 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 少数为玉器或石器 存在人为打碎痕迹 6 17 人骨鉴定证明 墓地为成人墓地 死者大多为壮年 部分为青年或老年个体 无儿童 6 41 该层遗址出土器物主要为陶器 石 玉器及骨 角器较少 陶器主要为夹砂陶 其次为夹碳陶 少部分为泥质陶 夹砂陶主要为夹砂红陶 夹碳陶外部则多涂红 器物使用泥条盘筑制作 有慢轮修整痕迹 纹饰多为拍印绳纹 也有镂孔和弦纹等 6 53 54 数量最多的器型为釜 以红褐色带绳纹陶为主 其次为豆 鼎和釜支子 罐 钵 簋 甑等器物出现较少 6 56 83 石 玉器包含斧 锛 镞 刀 玉玦 玉管等器物 涵盖加工工具和装饰品 制作过程多应用切割 钻孔 抛光等技术 骨 角器则有骨耜 骨镞等 数量较少 6 83 89 根据墓葬朝向和随葬器物 这些墓葬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多分布于墓区西南 墓葬朝向东偏南 随葬器物为陶豆 这些陶豆均为高柄泥制红陶 柄上有楔形或圆形孔洞 这些器物为马家浜文化的典型器物 也曾在河姆渡遗址三期 名山后遗址早期出现 第二组分布于墓区东北 墓葬朝东或东北 随葬器物为釜 盘 钵 其中的绳纹釜为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器物 第三组墓葬数量不多 分布较散 出土器物为橙黄色夹砂罐和豆 足部有半圆形孔 年龄 性别与墓葬类型并不对应 墓葬类型的差异应与族属有关 6 91 18 新石器时代中层 编辑 遗址新石器时代中层共发掘墓葬21座 其中20世纪90年代发掘墓葬15座 朝向均为东偏北 12座墓葬的墓坑为竖穴土坑墓 存在叠压打破关系 墓中人骨保存较差 且多存在骨骼散乱或缺失的现象 此外 有三座墓葬为合葬墓 一座为俯身葬 有随葬品的墓葬均随葬在足部 6 93 95 该时期墓葬区东侧发现一座房址 遗迹由红烧土墙 碎陶地面及室外的护坡组成 毁坏较为严重 根据墙体判断建筑朝南 东墙残长8米 北墙残长7 5米 均宽0 5米 东北残存两直角相交的隔墙 形成房间 地面为红烧土 北墙处有碎陶片铺成的地面 有多次铺成的痕迹 建筑南侧有倾斜护坡 由块石堆积而成 可起到防止雨水破坏房基的作用 护坡以南有四堆石圈 6 105 有墓坑的墓葬均朝向房址 三座未探明墓坑的墓葬则位于房址护坡上下 且墓中有石块 结合其他遗址中石圈的功能 房址可能是具备宗教功能的建筑 而护坡前后的死者可能为人牲 6 127 128 21世纪初发现的6座墓葬分布和墓内骨骼则均较为散乱 疑为二次葬 6 101 该层中发现的器物主要为陶器 其中以夹砂红陶为主 泥质灰陶相比下层比例提高 陶器纹饰中 绳纹占20 其余为堆纹 压划纹等 器型以釜和圈足盘为主 豆 罐 鼎 壶较少 陶釜多为明器 与实用器有较大差别 而实用陶釜与下层出土器物有承袭关系 泥质圈足盘的风格则与崧泽文化相近 6 108 123 126 玉石器较少 有锛 凿 玉管等 6 124 126 新石器时代上层 编辑 nbsp 塔山遗址出土部分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上层发现的遗迹以灰坑 灰沟为主 墓葬4座 其中一座发现有木板构成的简单葬具 6 129 133 出土的陶器中 泥质黑皮陶较中层有明显增多 器型主要为鼎和圈足盘 盆 罐等其他器型较少 石器有锛 釜 耘田器 钺形器等 6 134 153 黑皮陶 耘田器为典型的良渚文化特征 出土陶鼎的鳍形足和条形足与钱山漾文化相近 而绳纹陶釜则延续了河姆渡文化的特征 6 160 161 商周时期 编辑 遗址商周地层年代从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6 262 这一时期的遗迹有灰坑 水井 红烧土和柱洞等 墓葬仅发现一座 破坏较为严重 出土器物中则有陶器 玉石器和铜器 陶器中 夹砂陶器和泥质陶占到相当比例 出现印纹硬陶和原始瓷 陶器以轮制为主 硬陶和泥质陶分布有叶脉纹 节草纹等纹饰 6 162 175 部分陶器口沿等部位有刻划符号 共有21类105件 存在一定规律 6 185 器型上 夹砂陶釜仍为主要器型 硬陶罐数量也较多 其中包含3件带釉陶罐 其余器型有杯 纺轮 盘等 6 189 242 觚 豆 三足盘 弧面足鼎等器物的形态可在马桥遗址中找到对应 6 262 出土的玉石器则有石锛 石凿 石刀等 另有青铜器10余件出土 包括镞 戈 刀等武器及铜饰件 6 242 260 汉代至唐宋时期 编辑 遗址汉代以后地层发现的遗迹包括灰坑6座 陶井1座 出土器物较少 有瓷碗 瓷壶 瓦当 石磨盘 铁剑 五铢钱 开元通宝等 6 263 273 价值 编辑塔山遗址的发现 将象山县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认知从春秋战国时期前推到新石器时代 也将学界对河姆渡遗址分布范围的认知拓展到象山港 1 新石器时代下层遗址中两种墓葬存在于同一墓地的现象说明马家浜文化族群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原本属于河姆渡文化的活动地域 开始与河姆渡文化融合 并为后来该地域向良渚文化转化提供了基础 这也为解答河姆渡文化早期和晚期之间的差异和晚期文化性质问题提供了参照 6 283 遗址前期和后期生产工具从农耕到渔猎的变化对当地的海陆变迁历史提供了证据 7 遗址中的后良渚文化遗存和马桥文化遗存也具有研究价值 6 286 保护和展示 编辑外部圖片链接 nbsp 塔山遗址保护区划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14塔山遗址于1997年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时的保护范围为前期发掘区域周边15000平方米的范围 2013年3月 塔山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包括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家山遗址 保护面积也扩大至30000平方米 3 6 6 遗址中出土的部分文物陈列于象山县博物馆 8 由于地处象山城区中心 城市建设和遗址保护时常发生冲突 遗址范围曾被房地产开发商看中 但开发计划并未得到同意 2010年 遗址上方计划建设塔山遗址公园 2 该公园于2018年6月开工 9 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河姆渡文化 塔山遗址 浙江文化信息网 2006 08 15 2012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11 2 0 2 1 林梢青 4万平方米的宝地沉寂22年 塔山遗址面临保护与开发之惑 今日早报 2010 08 20 2018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7 3 0 3 1 塔山遗址 象山县文管办 2013 05 06 2018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14 王波 戴晓燕 塔山遗址新发现 现代金报 2007 11 13 2018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7 5 0 5 1 郑松才 塔山遗址发掘经过 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 宁波出版社 2000 2018 10 20 ISBN 9 787 80602 418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08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6 17 6 18 6 19 6 20 6 21 6 22 6 23 6 24 6 25 6 2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象山塔山 新石器至唐宋遗址发掘报告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4 ISBN 9 787 50104 006 3 李全海 象山县塔山遗址研究意义及保护措施探讨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 29 1 董小滋 亲 到象山博物馆看神奇考古新发现 今日象山 2016 01 07 2018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7 沈孙晖 投资7000万元 象山将新增一座历史文化休闲公园 中国宁波网 2018 06 17 2018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7 参见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塔山遗址河姆渡遗址 名山后遗址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塔山遗址 amp oldid 782843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