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台灣媒體財團化

台灣媒體財團化又稱為台灣媒體產權集中化指的是臺灣個別媒體的股權財團或主導財團的資本家大量收購並且獲得經營權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不是問題,引發疑慮的部分在於,財團或資本家取得媒體大部分股權背後的動機。研究發現,許多被台灣財團併為旗下子公司的台灣媒體,報導的新聞內容即開始出現置入性行銷操縱媒體的現象,這不僅箝制了臺灣的新聞自由,還干預社會大眾的視聽內容,顯現財團有意藉由控制旗下媒體的播報內容來發揮其在社會的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意識形態建構,以謀求符合財團自身利益的執政者、市場經濟型態、政治經濟的意識形態。一旦達成前述項目,則財團將再進一步干預那些可能影響自身利益的政策立法與否、聯合推廣商品或透過媒體壟斷來確保自身集體利益、推動無線電視財團化、公共媒體「政治化」等項目。[1][2]

《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書中提到,中共正以經濟作為手段,給予某一群跨海峽企業家或是政治人物特殊照顧,使他們成為中共在台的代理人,再讓這群代理人到台灣培植他們的協力者,來影響中華民國政府的決策和輿論。藉此讓中共影響力進入台灣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3]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系主任蔡宏政更以旺中集團為例子,指出台灣各利益媒體為了「不要讓中共不高興」而自我審查報導內容,一切以中共為主,衍生為侍從媒體模式[3]。文獻指出,若台灣媒體頻繁出現尋租行為只為了獲取更大利益,那麼未來付出的成本就是台灣媒體第四權監督職責與國家利益[4],造就「今日香港,明日臺灣[4]

有鑑於新聞媒體成為當代台灣人連結與理解自己圈子外人事物的主要管道,因此社會大眾必須意識到隨著臺灣媒體持續的財團化,電視螢光幕、電台、網路新聞的幕後可能存在一隻手試圖控制社會大眾「知的權利」,決定每個人可以聽到或看到什麼[1]

而特定的團體透過國家資本主義在台灣購買新聞,要求在新聞中置入性行銷其偏好的候選人,意在左右台灣人民選舉中的投票意向,因此人民需要了解個人的投票意向是否僅出於媒體灌輸的印象,因為接受大量國家資本主義置入性行銷的媒體,其新聞報導內容往往呈現單一觀點以及不對稱的篇幅[5]。據此,選民經由媒體獲取訊息時,應該查證後再做出理性判斷[6][5]

歷史沿革 编辑

民主進步黨於在野時期提出黨政軍退出媒體無線電視台公共化的主張。[7]

學者指出,自從中央政府實施媒體解禁政策後,無線廣電媒體不再受到中國國民黨的黨政軍的政治勢力介入操控,民間資本為主的媒體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然而政治勢力對於媒體的控制並未就此消失,而是轉而循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以大量資金買進非官方媒體的公司股份,取得媒體的經營權[8],並且控制轄下媒體的播報方向。[8]

資本主義 编辑

全球媒體產業的經營日趨開放,私人經營(私有化及民營化)及市場自由化競爭是趨勢,這預示著,媒體產業未來走向將依賴市場經濟(編註:非國家資本主義)法則而定,以追求最大的利潤為原則。這個趨勢帶來的影響,小至個人消費媒體產品的權益,大到主導一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走向。一個媒體產品往往伴隨著思想與文化意涵。人們在接收媒體的產品時,往往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看法,以及對於自己及世界的認知。因此媒體產業,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乃至文化教育領域都是相當重要的。[9]

而隨著網路時代來臨,能刊登廣告的平台快速增加,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不再是廣告商選擇刊登廣告的少數幾個選項之一,因此快速稀釋媒體業高度仰賴的廣告收入,許多媒體急需金援來填補資金缺口。[10]

「這個媒體的擁有者究竟是誰」,一直是新聞傳播學者的研究重點,因為學者們都認為媒體的擁有者可能會想 藉由經營策略影響媒體產品的內容與形式。[9]:50-60 例如:媒體擁有者可以決定新聞編輯與節目製作的人事任用、提供預算支持特定的媒體內容、給予特定的政商人士一個媒體傳播平台[9]。 -而觀察台灣媒體產業向市場開放以來媒體所有權的結構變化與節目內容的變化,可以發現,這些學者們的合理懷疑是正確的[9]。台灣的新聞自由並沒有因為媒體產業的對外開放而有明顯進步[8]

在追求最大的利潤為原則下,一個媒體往往希望透過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來獲取最大的商業利益,以製作出更高水準的產品,因此收購同質性媒體的水平整合有利於增加廣告曝光度,贏得廣告商購買廣告時段的機率,而併購電視台、頻道供應商、頻道代理商、系統台等垂直整合則能節省成本,並且讓同一個媒體商品發揮出最大的商機英语synergy,然而這也使得視聽大眾接收的產品內容的決定權以及商場甚至政治上的談判籌碼往財團集中,並且排擠其他可能具有更高水平的媒體產品的曝光度[9]

公眾利益 编辑

隨著財團完成了水平與垂直整合,意味著在市場上處於獨霸的地位,在缺乏競爭下,可以任意操控媒體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並且消極回應客戶的批評、漠視客戶的權益、剝削客戶。 政府必須避免這樣的壟斷情事發生。在缺乏競爭下,媒體產品的品質以及觀眾的選擇權都有可能受到影響。財團為了實現單一產品的最大經濟效益往往會持續併購小規模的媒體或將之驅逐出市場並且戮力於讓相同的內容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一部電影下檔後,出現原聲帶、道具、簽唱會、電視台放映、......等周邊商品),因此會排擠其他創意曝光的空間,使得觀眾接收到的內容逐漸單一化並且阻礙一國文化的多元發展,不符合公眾利益。媒體財團化乍看之下不過是政商名流間的交易,與平民百姓無關,然而若近看其所決定的是每天人們會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並且正安靜的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足以影響每個人的言行舉止和思想[9]

社會運動 编辑

 
2019年6月23日,「拒絕紅色媒體、守護臺灣民主」遊行空拍圖。

2012年-2013年間,許多傳播科系的教育工作者表達:「財團壟斷下的媒體內容,只由老闆好惡而定,將扼殺所有傳播工作者的專業。專業價值蕩然無存,則傳播教育都將失去意義。」的憂心,並且發起「反壟斷聯合課程1小時」、「反財團壟斷、要媒體改革」、「下課10分鐘,支持反媒體壟斷」等倡議。[11]

2019年6月23日,「拒絕紅色媒體、守護臺灣民主」遊行中華民國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這次活動由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館長」陳之漢、及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黃國昌號召,並有上萬名民眾冒雨參與示威遊行。遊行的目的是反對中國共產黨極權主義、拒絕親中媒體滲透、守護臺灣的民主與自由,同時聲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的運動。遊行還要求中華民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強力執法,立法院亦應盡速完成相關法案的修法。這場集會遊行亦引起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關注。

媒體經營型態 编辑

台灣媒體與持股公司之背景關係
持股公司 持股公司主業 媒體
茂德建設 建築業 東森電視
東森集團 船務代理業、旅館業 ETtoday新聞雲
旺旺集團 食品業、醫療業 中天電視中視
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旺報
時報周刊周刊王
台塑集團 石化業 八大電視
聯邦集團 金融業 自由時報
富邦集團 金融業 MOMO親子台
凱擘台灣固網
宏達電 科技業 TVBS
錢櫃企業
三禾資產(三立集團)
娛樂業、政黨 壹電視年代電視
三禾資產(三立集團)、
綠營海派
娛樂業、政黨 三立電視
飛凡傳播公司 媒體業 台視非凡電視
公廣集團 政府 華視公視客家電視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
政府 原住民族電視台
蕙園投資
金元實業
瑞月農經
浩祥貿易
民間投資
詮聖投資
華流投資(三立集團)
未知 民視
龍丞創意有限公司 媒體業 壹蘋新聞網
聯合報系 媒體業 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

侍從報業 编辑

1988年,台灣仍在威權體制下,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宣布解除黨禁報禁[12]:34 然而在宣布前夕,囊括台灣當時三分之二報業市場的聯合報中國時報提出自由報業 的解禁模式,要求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機制,報業的生存與否應該由市場決定[12]:34;規模較小的報紙和部分學者則主張有限解禁 模式,他們認為聯合報系中國時報市占率已經高達近七成(原因詳見:侍從報業),政府應該加以規範,才能讓小報及新報生存[12]:34

在當時的情勢,自由報業 模式對於國民黨較有利,因為聯合報中國時報兩個「侍從」會受益於該模式,鞏固獨佔的市場地位,況且兩報都已經進入國民黨決策核心,能協助國民黨繼續影響 社會大眾視聽。相形之下,有限解禁 模式,可能造成群雄並起,國民黨的非同路人將有可趁之機[12]:34。於是主導著媒體開放政策走向的國民黨,決定選擇偏袒既得利益者的政策,即為自由報業 模式[12]:34

財力雄厚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在「完全不設限」的情況下,被學者形容為「猶如解除緊箍咒的孫悟空」,隨即準備好兩百億美金來購買機器與雇用媒體記者、紛紛發行新報(包含聯合晚報及中時晚報)、大幅擴增報紙的張數並且以低價促銷、......。隔年,《聯合晚報》席捲了將近六成的晚報市場,僅留下四成多的晚報市場給自立晚報、民族晚報和大華晚報分食。過不久,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聯合報+聯合晚報的市占率逼近八成。終於,其他的小報業及新報業不支倒地[12]:34

中時、聯合兩媒體則接收其他小規模報業倒閉後留下的市場,並且利用該新增的盈餘,揮軍發展影視網路事業。連同各自原有的出版社通訊社雜誌,形成大型的媒體集團,搖身一變成為台灣媒體市場中的兩大巨人[12]:35聯合報系中時媒體集團)。

在現實生活中,與巨人賽跑是一件舉步維艱的事。而在媒體行業亦復如是[12]。在聯合與中時兩大媒體集團的獨佔之下,成立媒體所需的入門資金至少兩、三百億新台幣(依照1999年的新台幣匯率計算)。 因此只能憑藉著財力雄厚的財團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才能維繫新成立媒體的營運[12]

[13]

中共影响 编辑

有人指出,中國大陸各機關,常於臺灣各報章,從事新聞置入性行銷,嚴重扭曲傳播倫理,阻礙國家進步,並侵害民眾對媒體的信賴與新聞應獨立自主的專業。[14] 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日本讀賣新聞製作相關的一系列專題,內容提到「臺灣至少有十七家媒體疑似有中資介入,又以【中時媒體集團】與【聯合報系】最令人矚目」 [15]TVBS的幕後金主也受到台灣團結聯盟立法委員及讀賣新聞質疑。[15]

根據《中資介入臺灣十七家媒體》一書指出,那些被收買的媒體橫跨港台兩地,特徵為:「官報轉型、歷史悠久的一家報社、兩家晚報(已停刊)、南台灣一家經營多年且具有色彩的日報、香港在臺發行的兩家週刊、一家科技出版社、一家偏向大中國色彩的財經週刊、兩家民營有線電視臺、科技相關的家庭集團及另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日報,總計十二家;後來又發現一家大報(日報)、南台灣兩家民營日報及兩家有線電視臺(其中一家大肆擴充營業、一家財務顯著惡化)。」[15]

曾有研究比對時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的梅克保及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正永來台前後的《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不只暗中置入湖南省陝西省的「廣告」入新聞報紙的內容中,期間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的內容中絕口不提任何可能帶給讀者負面的中國印象的新聞也幾乎被過濾殆盡。[16][17][5]

台灣大學新聞系教授張錦華:「當這種有效率的不實宣傳全面塑造中國大陸美好的形象時,台灣人民就會覺得中國政府、中國大陸都是好的,卻不知道這個國家有很嚴重的人權、環保問題。當有人指出中國的真實情況時,很多人會覺得有毛病,怎麼可能?慢慢地我們的警覺性越來越低,甚至很多人對中國政府產生了幻想。」[16][17]

據中國著名流亡作家袁紅冰曾經揭露,胡錦濤曾在2003年中共中央宣傳部統戰部共同擬定的對台灣媒體統戰情況報告上批示:「不要滿足於已有成績。要讓有關部門的同志們樹立一個信念,通過對台灣社會思想輿論的引導,使兩岸統一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要思想統一先行,用思想統一引導經濟統一和政治統一。要作到這一點,必須有效實現對台灣媒體與出版的掌控。」[18][16][17][19]

2008年6月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計畫指出:「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已經作出決定,台灣下次大選前,我們一定要做到輿論清場,以保證國民黨勝選,為簽訂《兩岸統一的政治協定》打好政治基礎。所以,對於我提到的那幾個媒體(《自由時報》集團、《蘋果日報》集團、三立電視民視電視台)的控制工作,要由專人負責,要立下軍令狀,務必按時完成。即便暫時需要付出比較大的經濟代價,也在所不惜。」[16][17][18]中共對台發動的輿論戰以「放棄強制手段和威嚇語言」作為其作戰的中心思想,對台的宣傳策略全面改採正面的詞彙,舉例來說:和平崛起、和諧社會、和平發展等,潛移默化在台灣人心中塑造中國政府的正面形象。[20][18]中共另一個對台的統戰策略為聯合其在台的代理人,謀求主導台灣輿論的議題走向,以塑造台灣社會中對中共有利的價值觀,且廣為在台灣社會中傳播「中國盛世、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觀念,達到「入島、入戶、入腦」的境界,讓台灣社會傾向中共。[20][18]

不具名的情治單位高度懷疑台湾共有17家媒体,疑似接受中资资助,包括平面媒体8家、电子媒体4家、周刊3家、出版社一家及科技杂志社一家。[21]

相关案例 编辑

中共慣用手法包括直接下手新聞置入、銀彈攻勢收買媒體、以商逼媒斷絕金援。[18]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 编辑

2013年,《經濟學人》報導劍橋大學出版的《Subsidies to Chinese Industry》披露:2011年中國大陸當局補貼旺中集團達到約新台幣14億元,佔該公司當年度的淨利超過一成。《經濟學人》報導指出,旺中集團旗下,有中視中天中國時報時報周刊等諸多多媒體,這代表了有上百位可以決定新聞走向的記者、編輯及新聞主管。[22][23][6]蔡衍明大方承認旺中集團收受中國大陸當局購買新聞資金並依照中國大陸當局的要求,在新聞中置入性行銷中國大陸當局提供的宣傳廣告。於是馬英九政府對旺中集團開出180萬新台幣的罰單。對此,蔡衍明說:“被罰就罰了嘛,但是我要講的是什麼,為什麼不讓我們賺光明正大的錢? 為什麼要讓我們賺偷偷摸摸的錢?當然這是過去的一些陸委會規定什麼,我是不知道,但是,我認為,應該讓我們去賺這個錢。”[6][24]對此,有人[谁?]投書認為,蔡衍明收中共的錢,替中共宣傳它支持的候選人,試圖干預臺灣的民主制度,把臺灣的民主自由推向深淵,重回獨裁體制。投書者認為蔡衍明沒有具備身為媒體老闆應具備的職業道德[6]

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正永於9月來台時,该媒体配合在的西安、陝西的專題報導:

〈陝西 吃喝玩樂 旅遊大省〉、〈鼓藝奇技驚人 飽嘗特色美食〉、〈塞上風光迷人 流連溫泉之鄉〉、〈千年古蹟 稀世珍寶 舉世獨有〉、〈科技實力超強 經貿『錢』力無窮」〉、〈打造綠色新西安 生態環保一級棒〉等。
— 《中國時報》2010年9月13日與同月17日 [14][16][17]

中國時報記者黃哲斌對此現象深感痛心,發表《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辭職離開中國時報[25][26][27]

聯合報系 编辑

中華民國監察院2010年11月通過糾正行政院陸委會的調查報告,報告明白指出中國政府利用「專輯」方式,旺旺中時在中國的公司直接向中國共產黨招攬廣告業務,再分配一些廣告量給聯合報系等台灣的統派媒體。[28][29][14][30]報告直指,中國大陸各地區的首長或副首長來臺訪問,臺灣部分媒體配合以「新聞」方式報導該省或該市現況,卻沒有標註是中國共產黨的廣告。[14][16]監察院揭露:《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契約載明「付款方式,以匯款方式支付」。證明聯合報系與中國時報接受中國官方以金錢購買新聞。[14][16][17]

配合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領的考察團來台採購,以「報導」形態呈現的置入性新聞。

〈魚米之鄉 豬糧天下第一〉、〈雜交水稻之父 成功增產20%〉、〈湖南雜交水稻中心 農業外交尖兵〉、〈湘台農業論壇 將登場〉、〈錦繡瀟湘湖南快樂行〉、〈八大精品旅遊路線 遍覽三湘四水明媚風光與名勝古蹟〉等,
— 《聯合報》湖南專題報導 2010-08-03、2010-08-08 [14][16][17]

中國國民黨人士 编辑

台灣立法院的国防委员会某立委[谁?]指出,某個中國國民黨籍同時在中國經商的立委,每每在国防委员会开完机密会议後就會動身会前往中国,而台灣的情治单位也指出,調查發現中華民國國防部只要發布機密文件,常出現機密早上分享給立委,中国下午就知道機密内容的情事。[21] 而中國政府也接收許多台灣的親中政治人物,包括但不限於:前立委谢启大現在中国主持政论节目大幥緓湾並於上海置產經商、涉侵吞公款潜逃中国的前央广董事长朱婉清、前立委冯沪祥、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人。[21][15]中央日報自立報系[15]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的中央社[18]

其他案例 编辑

  • 旺旺中時併購中嘉後擁有全台26%的有線電視訂戶,另外還經營報紙、雜誌、有線電視系統、衛星電視台、無線電視台等媒體。 旺旺中時併購中天中視後,中時對中天節目主持人小S、小郭等人的報導量增加四倍。[1]
  •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前夕,臺灣許多電視新聞台紛紛被「冠名」稱為【韓國瑜電視台】或【陳其邁電視台】[31],然而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炳宏表示,今次的現象並非候選人介入操控媒體,而是媒體把自己當成競選團隊成員在打選戰,陳炳宏質疑:「難道只是記者或是新聞部長官的個人偏好嗎?應該都不是,重點在媒體老闆身上。」[31]。陳炳宏強調,「媒體經營者適格性」意在強調經營者應該具備的特質與媒體相關背景才是積極要件,而不應如長期以來NCC的作法,只調查有沒有廣電相關法規的違法紀錄[31]
  • 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李志德:「某家在香港非常親中的報紙,關於巴拿馬文件案都不會略過不提該事件涉及中國領導人,香港的媒體大部分都沒有遺漏這一塊,反觀台灣卻有一家報紙直接將中國政治人物的部分都隱匿了。因此當台灣的閱聽人將這個媒體集團的新聞作為唯一資訊來源,會誤以為中國和巴拿馬文件毫無關係。」[3]

影响 编辑

當學生們向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充滿著他們對未來徬徨無措的疑問時,這些教育工作者感到非常沉痛,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們用心培育的孩子提出的問題。老師們不知道這些孩子未來如何能夠在健全且自由的媒體環境中,有尊嚴地工作?老師們也不知道這群孩子在未來如何貢獻於台灣這塊土地,為台灣社會和人民服務,並且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不受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壓迫。老師們感慨的說,當所有新聞專業的教育、所有對於媒體文化能批判社會、為弱勢發聲、呵護多元價值的期待,都在荒謬的財團蠶食併購媒體的現實發展中,變得遙不可及甚至可笑,這樣的教育根本跟現實脫節。[11]

解決方式 编辑

台灣媒體財團化已經成為結構性的問題,有文獻在1999年建議政府應該效法北歐國家,一方面限制大型媒體繼續擴張(例如:限制單一媒體的市場佔有率及報頭的數量)[12],另一方面對小媒體、新媒體提供補助(例如:補助交通費、電信費用享優惠、協助資本設備取得等)[12]

可以想見大型媒體對於政府「解決媒體壟斷」會感到不滿,並且會以「不應限制言論自由」為理由。不過,當少數幾個媒體財團的老闆的言論自由已經限制了多數人的言論自由時,這幾個財團的老闆也就危害了民主生活中講求公平與多元的價值[12]

參見 编辑

文獻來源 编辑

  1. ^ 1.0 1.1 1.2 王慧蘭. 媒體結構與產權.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2. ^ 陳炳宏. (PDF). 新聞學研究. 2010-07, (104): 1-30 [2018-12-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4-24). 
  3. ^ 3.0 3.1 3.2 2017年亞洲華文新聞專業論壇|綜合座談 (上) - 卓新獎. 卓新獎. 2017-11-28 [2018-12-02]. (原始内容于2018-12-01) (中文). 中山大學社會系系主任蔡宏政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力量愈來愈膨脹,控制作法就愈來愈細膩,從直接的威嚇進化成間接施力的方式。中國政府善用柔性實力(soft power)隱蔽直接控制的效果,以市場、觀光等形式滲透,表面上看起來是雙方自願,但實際上是在改變台灣人看事件的圖像,漸漸地接受它,台灣於是陷入水煮青蛙的危機之中。...李志德也談到某次在一個學術研究的場合,和一些台灣的媒體高層談到中國中央審查稿子的要求,其中某位重要的媒體主管說:「在別人的國家就要遵守人家的法律,人家要求新聞要經過審查才能發出來,也只能配合。」是台灣媒體目前的無奈。 
  4. ^ 4.0 4.1 楊琇晶. 台灣媒體的中國因素--香港經驗參照.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4-01-01: 1–154 [2018-12-03]. doi:10.6342/NTU.2014.02251. (原始内容于2018-12-03) (中文). 
  5. ^ 5.0 5.1 5.2 張錦華(臺大新聞所教授). 陳莞欣. 2013 中國參訪團新聞品質分析及比較2012年 結案報告 (PDF). 2013 年媒體觀察基金會委託研究. 2014-01-20 [2018-12-03]. (原始内容 (PDF)于2016-12-27). 
  6. ^ 6.0 6.1 6.2 6.3 林艾德. 部分媒體吹捧的「韓國瑜有執行力」形象是怎麼來的?.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8-11-22 [2018-12-04]. (原始内容于2018-12-04) (中文). 
  7. ^ 胡逢瑛、吳非. 政治傳播與新聞體制. 秀威出版. 2006: 206 [2021-01-01]. ISBN 9789867080189. (原始内容于2019-05-02). ...和平的土壤才能培育自由的種子。美國是一個政治社會相對非常穩定的國家,社會結構發展成熟與成型,那麼,發達自由的媒體就成為了防止美國政權僵化與促進社會進步與多元的動力因素。台灣則是一個選舉頻繁的地方,台灣媒體在經過解嚴之後經歷了台灣多次選舉,媒體在報導了幾次台灣關鍵性的大選之後,總體而言,台灣媒體逐漸扮演政黨政治與政黨輪替的一個關鍵性角色,從促進民主與公民社會的角度而言,混亂過度的台灣媒體仍發揮了促進作用,但如何解決媒體文化教育功能與發揮媒體娛樂的視聽感官效果,並且減少電視節目對閱聽眾產生心理與行為的負面影響,這些恐怕是台灣媒體仍必須面對解決的難題,台灣的政黨政治生態與民主機制的完善,恐怕不是單純公視化媒體就能輕易解決的問題。 
  8. ^ 8.0 8.1 8.2 管中祥. 媒體公共性的想像—廣電媒體結構改造的下一步 (PDF). 台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 [2018-1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2-02). 
  9. ^ 9.0 9.1 9.2 9.3 9.4 9.5 成露茜, 羅曉南. 批判的媒體識讀. 正中書局.流傳文化.墨文堂文化. 2005. ISBN 9789570917376. 
  10. ^ Kuo, Lily. No houses or cars, please: China calls for end to expensive, 'vulgar' wedding gifts. the Guardian. 2018-12-03 [2018-12-03]. (原始内容于2018-12-03). Since you're here…… we have a small favour to ask. Three years ago we set out to make The Guardian sustainable by deepen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our readers. The same technologies that connected us with a global audience had also shifted advertising revenues away from news publishers. We decided to seek an approach that would allow us to keep our journalism open and accessible to everyone, regardless of where they live or what they can afford. 
  11. ^ 11.0 11.1 11.2 123傳播自由週:反財團壟斷、要媒體改革. 媒體改造學社. 2018-12-02 [2018-12-02]. (原始内容于2018-12-02) (中文).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林麗雲. (PDF). 台灣產業研究: 89-148. 2000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13. ^ 林麗雲. 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台灣報業 (PDF). 新聞學. 2008-04, (95): 183–212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01).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吳委員豐山提:中國大陸各機關於臺灣各平面媒體,明為「專輯」之態樣,實則規避相關法令,涉及置入性行銷,惟權責機關怠於查處,以無法可管等理由卸責,核有違失,爰依法提案糾正。(監察院─糾正案文).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2019-04-26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19-05-01) (中文).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日本讀賣新聞. 中資介入臺灣新聞媒體惹關注 提及中國時報和聯合報 - 看世界. 看中國. 2005-10-29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20-12-15) (中文).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看雜誌. 台灣的新聞自由,不賣!|Zi 字媒體. Zi 字媒體. 2011-01-20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19-04-29) (中文).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李佳鴻. 台灣的新聞自由,不賣!. 中華民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 2011-03-15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20-06-23) (中文).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李佳鴻、鄭少凡. 中共對台輿論戰 招數大公開. Watchinese 看雜誌.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19-05-01) (中文). 
  19. ^ 袁红冰 台湾大劫难 第五章 中共的文化与社会统战. 阿波罗新闻网. 2012-01-04 [2019-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9 (中文). 
  20. ^ 20.0 20.1 張錦華. 從van Dijk操控論述觀點分析中國大陸省市採購團的新聞置入及報導框架:以台灣四家報紙為例. 中華傳播學刊. 2011-12-01, (20): 65–93 [2019-04-29]. ISSN 1726-3581. doi:10.6195/cjcr.2011.20.04. (原始内容于2019-05-02) (中文). 
  21. ^ 21.0 21.1 21.2 . www.hkhkhk.com. [2019-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9. 
  22. ^ Subsidies to Chinese Indus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05-02 [2018-12-04]. 
  23. ^ Perverse advantage. The Economist. 2013-04-27 [2018-12-04]. (原始内容于2018-11-22) (美国英语). 
  24. ^ 台媒體大亨蔡衍明承認收受中共購買新聞資金 - 希望之聲. 希望之聲 www.soundofhope.org. 2012-05-07 [2018-12-05]. (原始内容于2018-12-05) (中文). 
  25. ^ 黃哲斌. 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 卓新獎. 2010-12-17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22-01-19) (中文). 
  26. ^ 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 苦勞網. 2010-12-13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19-05-03) (中文). 
  27. ^ 許雅惠. (PDF). 國立政治大學. 2013-07 [2019-04-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5-02). 
  28. ^ 吳委員豐山提:中國大陸各機關於臺灣各平面媒體,明為「專輯」之態樣,實則規避相關法令,涉及置入性行銷,惟權責機關怠於查處,以無法可管等理由卸責,核有違失,爰依法提案糾正。(監察院─糾正案文).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2019-04-26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19-05-01) (中文). 
  29. ^ 吳委員豐山自動調查:邇來,我國各級政府花費公帑於媒體從事置入性行銷或首長個人形象宣傳,屢見不鮮,此舉有無涉及不法?復媒體刊播大量中國大陸各機關涉置入性行銷之內容,相關權責單位是否依規定有效管理?均有深入瞭解必要乙案之報告。(監察院─調查報告).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2019-04-26 [2019-04-29]. (原始内容于2019-05-02) (中文). 
  30. ^ 盧世祥. 變色的台灣媒體 (PDF). 新世紀智庫論壇. 2014-03-30, 65: 1 [2019-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3. 收買台灣媒體,手段或由中國自己來,或透過中國台商等各種代理人進行。中國直接挹注廣告資源收買台灣媒體,從馬英九上任以來,公開且積極,前此偷偷摸摸進行的,因馬政府縱容而公然為之。監察院2010年11月通過糾正行政院陸委會的調查報告最具代表性。報告指中國官方以「專輯」方式,在我國報章刊登大篇幅廣告,違反現行法規;陸委會怠於查處,無法管理這類假專題的真廣告,任憑中國新聞置入橫行氾濫。監察院還明確指出,旺旺中時在中國的公司直接招攬其官方廣告業務,再轉包給聯合報等媒體。 
  31. ^ 31.0 31.1 31.2 陳炳宏. 媒體經營者的適格性疑慮. 蘋果日報. 2018-11-28 [2018-12-03]. (原始内容于2018-12-03) (中文). 

延伸閱讀 编辑

  • 張錦華. (PDF). 國立台灣大學. 2013-05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2. 
  • 管中祥. 媒體公共性的想像—廣電媒體結構改造的下一步 (PDF). 台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 [2018-1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2-02). 

  • 楊琇晶. 台灣媒體的中國因素--香港經驗參照. 陳明通. 2014年 [2018-12-03]. doi:10.6342/NTU.2014.02251. (原始内容于2019-05-02). 中國因素;新聞置入;媒體控制;新聞自由;自我審查;媒體尋租 
  • 張錦華(Chin-Hwa Chang). 從van Dijk操控論述觀點分析中國大陸省市採購團的新聞置入及報導框架:以台灣四家報紙為例. 中華傳播學刊. 2011-12-01 [2018-12-03]. doi:10.6195/cjcr.2011.20.04. (原始内容于2019-05-02). 新聞置入;中共對台宣傳;中國省市採購團;操控論述分析 
  • 張裕亮. 吳可名. 市場至上或全民利益?-旺旺中時媒體報導兩岸及大陸新聞的角色爭辯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PDF).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2011-10-13 [2018-12-03]. doi:10.6195/cjcr.2011.20.04.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2-03). 
  • 張錦華(臺大新聞所教授). 呂伊萱、邱偉淳. 2012 年「臺灣四報刊載中國參訪團新聞分析」:新聞素質、操控框架以及意識形態分析 (PDF). 2012 年媒體觀察基金會委託研究. 2013-01-30 [2018-12-03]. (原始内容 (PDF)于2016-12-27). 
  • 張錦華(臺大新聞所教授). 陳莞欣. 2013 中國參訪團新聞品質分析及比較2012年 結案報告 (PDF). 2013 年媒體觀察基金會委託研究. 2014-01-20 [2018-12-03]. (原始内容 (PDF)于2016-12-27). 
  • 張錦華(臺大新聞所教授). 關鍵詞:新聞置入、中共對台宣傳、中國省市採購團、操控論述分析. . 中華傳播學刊. 2011-12-01 [2018-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3). 研究發現,三個採購團在《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置入了三十個版次的專題版面,而採購團行程報導,中時和聯合不但報導量最多,而且出現大量塑造採購團首長官員在情感、道德和權力等正向的新聞內容,與《蘋果日報》和《自由時報》截然不同。 
  • 林信良. 指導教授:馬立君. 臺灣電視媒體報導中國大陸新聞感官化研究─以中天、民視、公視新聞分析為例 (PDF). 南 華 大 學. 2017年6月29日 [2018年12月3日]. (原始内容 (PDF)于2020年4月16日). 
  • YouTube上的台遥望大陆发展,羡慕不已,台后悔晚矣 Sep 25, 2018(參見:蘇啟誠§自殺身亡

  • 黃學碩*. (PDF). 新聞學研究. 2018年7月, (一三六): 135-184 [2018-12-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2-03). 
  • 劉昌德(Chang-De Liu). 媒體倫理的政治經濟學:國家、資本與新聞專業規範的流變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edia Ethics: State, Capital, and the Formation of Journalistic Norms. 中華傳播學刊. 2007-06-01, (11): 111 - 153 [2018-12-03]. doi:10.6195/cjcr.2007.11.06. (原始内容于2019-03-30). 

外部連結 编辑

  • 從貧窮、犯罪與社會排除論少年犯罪問題之研究 -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永久失效連結]
  • 批假新聞 美在台協會主席獨家專訪在TVBS被消失內幕. 壹週刊. 2018-11-16 [2018-12-02]. (原始内容于2018-12-02) (中文). 
  • 朱則瑋、侯姿瑩. 莫健專訪下架 NCC:TVBS稱採訪未完善為免爭議 - 生活 - 重點新聞. 中央社 CNA. 2018-11-20 [2018-11-20]. (原始内容于2018-11-20) (中文). 
  • 媒體財團化,台灣15大富豪,超過1/3握有媒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反媒體巨獸行動資料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媒體財團化,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2020年4月23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8年12月4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內容, 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9年9月24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2020年4月23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8年12月4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內容 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9年9月24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台灣媒體財團化又稱為台灣媒體產權集中化指的是臺灣個別媒體的股權被財團或主導財團的資本家大量收購並且獲得經營權的過程 這個過程本身不是問題 引發疑慮的部分在於 財團或資本家取得媒體大部分股權背後的動機 研究發現 許多被台灣財團併為旗下子公司的台灣媒體 報導的新聞內容即開始出現置入性行銷等操縱媒體的現象 這不僅箝制了臺灣的新聞自由 還干預社會大眾的視聽內容 顯現財團有意藉由控制旗下媒體的播報內容來發揮其在社會的政治影響力 經濟影響力 意識形態建構 以謀求符合財團自身利益的執政者 市場經濟型態 政治經濟的意識形態 一旦達成前述項目 則財團將再進一步干預那些可能影響自身利益的政策立法與否 聯合推廣商品或透過媒體壟斷來確保自身集體利益 推動無線電視財團化 公共媒體 政治化 等項目 1 2 吊燈裡的巨蟒 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一書中提到 中共正以經濟作為手段 給予某一群跨海峽企業家或是政治人物特殊照顧 使他們成為中共在台的代理人 再讓這群代理人到台灣培植他們的協力者 來影響中華民國政府的決策和輿論 藉此讓中共影響力進入台灣政治 文化 社會等領域 3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系主任蔡宏政更以旺中集團為例子 指出台灣各利益媒體為了 不要讓中共不高興 而自我審查報導內容 一切以中共為主 衍生為侍從媒體模式 3 文獻指出 若台灣媒體頻繁出現尋租行為只為了獲取更大利益 那麼未來付出的成本就是台灣媒體第四權監督職責與國家利益 4 造就 今日香港 明日臺灣 4 有鑑於新聞媒體成為當代台灣人連結與理解自己圈子外人事物的主要管道 因此社會大眾必須意識到隨著臺灣媒體持續的財團化 電視螢光幕 電台 網路新聞的幕後可能存在一隻手試圖控制社會大眾 知的權利 決定每個人可以聽到或看到什麼 1 而特定的團體透過國家資本主義在台灣購買新聞 要求在新聞中置入性行銷其偏好的候選人 意在左右台灣人民選舉中的投票意向 因此人民需要了解個人的投票意向是否僅出於媒體灌輸的印象 因為接受大量國家資本主義置入性行銷的媒體 其新聞報導內容往往呈現單一觀點以及不對稱的篇幅 5 據此 選民經由媒體獲取訊息時 應該查證後再做出理性判斷 6 5 目录 1 歷史沿革 2 資本主義 3 公眾利益 4 社會運動 5 媒體經營型態 6 侍從報業 7 中共影响 8 相关案例 8 1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 8 2 聯合報系 8 3 中國國民黨人士 8 4 其他案例 9 影响 10 解決方式 11 參見 12 文獻來源 12 1 延伸閱讀 13 外部連結歷史沿革 编辑民主進步黨於在野時期提出黨政軍退出媒體及無線電視台公共化的主張 7 學者指出 自從中央政府實施媒體解禁政策後 無線廣電媒體不再受到中國國民黨的黨政軍的政治勢力介入操控 民間資本為主的媒體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然而政治勢力對於媒體的控制並未就此消失 而是轉而循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 以大量資金買進非官方媒體的公司股份 取得媒體的經營權 8 並且控制轄下媒體的播報方向 8 資本主義 编辑主條目 媒體財團化和媒體壟斷 英语 Concentration of media ownership 全球媒體產業的經營日趨開放 私人經營 私有化及民營化 及市場自由化競爭是趨勢 這預示著 媒體產業未來走向將依賴市場經濟 編註 非國家資本主義 法則而定 以追求最大的利潤為原則 這個趨勢帶來的影響 小至個人消費媒體產品的權益 大到主導一個國家的政治 社會 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走向 一個媒體產品往往伴隨著思想與文化意涵 人們在接收媒體的產品時 往往在潛移默化中 改變了看法 以及對於自己及世界的認知 因此媒體產業 在政治領域 經濟領域乃至文化教育領域都是相當重要的 9 而隨著網路時代來臨 能刊登廣告的平台快速增加 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不再是廣告商選擇刊登廣告的少數幾個選項之一 因此快速稀釋媒體業高度仰賴的廣告收入 許多媒體急需金援來填補資金缺口 10 這個媒體的擁有者究竟是誰 一直是新聞傳播學者的研究重點 因為學者們都認為媒體的擁有者可能會想 藉由經營策略影響媒體產品的內容與形式 9 50 60 例如 媒體擁有者可以決定新聞編輯與節目製作的人事任用 提供預算支持特定的媒體內容 給予特定的政商人士一個媒體傳播平台 9 而觀察台灣媒體產業向市場開放以來媒體所有權的結構變化與節目內容的變化 可以發現 這些學者們的合理懷疑是正確的 9 台灣的新聞自由並沒有因為媒體產業的對外開放而有明顯進步 8 在追求最大的利潤為原則下 一個媒體往往希望透過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來獲取最大的商業利益 以製作出更高水準的產品 因此收購同質性媒體的水平整合有利於增加廣告曝光度 贏得廣告商購買廣告時段的機率 而併購電視台 頻道供應商 頻道代理商 系統台等垂直整合則能節省成本 並且讓同一個媒體商品發揮出最大的商機 英语 synergy 然而這也使得視聽大眾接收的產品內容的決定權以及商場甚至政治上的談判籌碼往財團集中 並且排擠其他可能具有更高水平的媒體產品的曝光度 9 公眾利益 编辑隨著財團完成了水平與垂直整合 意味著在市場上處於獨霸的地位 在缺乏競爭下 可以任意操控媒體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 並且消極回應客戶的批評 漠視客戶的權益 剝削客戶 政府必須避免這樣的壟斷情事發生 在缺乏競爭下 媒體產品的品質以及觀眾的選擇權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財團為了實現單一產品的最大經濟效益往往會持續併購小規模的媒體或將之驅逐出市場並且戮力於讓相同的內容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 例如 一部電影下檔後 出現原聲帶 道具 簽唱會 電視台放映 等周邊商品 因此會排擠其他創意曝光的空間 使得觀眾接收到的內容逐漸單一化並且阻礙一國文化的多元發展 不符合公眾利益 媒體財團化乍看之下不過是政商名流間的交易 與平民百姓無關 然而若近看其所決定的是每天人們會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 並且正安靜的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足以影響每個人的言行舉止和思想 9 社會運動 编辑主条目 反媒體壟斷運動 参见 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 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台灣壹傳媒賣盤案和 拒絕紅色媒體 守護臺灣民主 遊行 nbsp 2019年6月23日 拒絕紅色媒體 守護臺灣民主 遊行空拍圖 2012年 2013年間 許多傳播科系的教育工作者表達 財團壟斷下的媒體內容 只由老闆好惡而定 將扼殺所有傳播工作者的專業 專業價值蕩然無存 則傳播教育都將失去意義 的憂心 並且發起 反壟斷聯合課程1小時 反財團壟斷 要媒體改革 下課10分鐘 支持反媒體壟斷 等倡議 11 2019年6月23日 拒絕紅色媒體 守護臺灣民主 遊行在中華民國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行 這次活動由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 館長 陳之漢 及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黃國昌號召 並有上萬名民眾冒雨參與示威遊行 遊行的目的是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極權主義 拒絕親中媒體滲透 守護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同時聲援香港反對 逃犯條例 修訂草案的運動 遊行還要求中華民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強力執法 立法院亦應盡速完成相關法案的修法 這場集會遊行亦引起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關注 媒體經營型態 编辑國營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院營 警廣 教育電台 漢聲 漁業廣播電台等 黨營 中華日報 中央日報等 商營 中國時報 TVBS 東森媒體集團等 台灣媒體與持股公司之背景關係 持股公司 持股公司主業 媒體茂德建設 建築業 東森電視東森集團 船務代理業 旅館業 ETtoday新聞雲旺旺集團 食品業 醫療業 中天電視 中視中國時報 工商時報 旺報時報周刊 周刊王台塑集團 石化業 八大電視聯邦集團 金融業 自由時報富邦集團 金融業 MOMO親子台凱擘 台灣固網宏達電 科技業 TVBS錢櫃企業三禾資產 三立集團 娛樂業 政黨 壹電視 年代電視三禾資產 三立集團 綠營海派 娛樂業 政黨 三立電視飛凡傳播公司 媒體業 台視 非凡電視公廣集團 政府 華視 公視 客家電視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委員會 政府 原住民族電視台蕙園投資金元實業瑞月農經浩祥貿易民間投資詮聖投資華流投資 三立集團 未知 民視龍丞創意有限公司 媒體業 壹蘋新聞網聯合報系 媒體業 聯合報 經濟日報 聯合新聞網侍從報業 编辑主条目 侍從主義 台灣 1988年 台灣仍在威權體制下 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宣布解除黨禁和報禁 12 34 然而在宣布前夕 囊括台灣當時三分之二報業市場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提出自由報業 的解禁模式 要求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機制 報業的生存與否應該由市場決定 12 34 規模較小的報紙和部分學者則主張有限解禁 模式 他們認為聯合報系與中國時報的市占率已經高達近七成 原因詳見 侍從報業 政府應該加以規範 才能讓小報及新報生存 12 34 在當時的情勢 自由報業 模式對於國民黨較有利 因為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兩個 侍從 會受益於該模式 鞏固獨佔的市場地位 況且兩報都已經進入國民黨決策核心 能協助國民黨繼續影響 社會大眾視聽 相形之下 有限解禁 模式 可能造成群雄並起 國民黨的非同路人將有可趁之機 12 34 於是主導著媒體開放政策走向的國民黨 決定選擇偏袒既得利益者的政策 即為自由報業 模式 12 34 財力雄厚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在 完全不設限 的情況下 被學者形容為 猶如解除緊箍咒的孫悟空 隨即準備好兩百億美金來購買機器與雇用媒體記者 紛紛發行新報 包含聯合晚報及中時晚報 大幅擴增報紙的張數並且以低價促銷 隔年 聯合晚報 席捲了將近六成的晚報市場 僅留下四成多的晚報市場給自立晚報 民族晚報和大華晚報分食 過不久 中國時報 中時晚報 聯合報 聯合晚報的市占率逼近八成 終於 其他的小報業及新報業不支倒地 12 34 中時 聯合兩媒體則接收其他小規模報業倒閉後留下的市場 並且利用該新增的盈餘 揮軍發展影視和網路事業 連同各自原有的出版社 通訊社 雜誌 形成大型的媒體集團 搖身一變成為台灣媒體市場中的兩大巨人 12 35 聯合報系 中時媒體集團 在現實生活中 與巨人賽跑是一件舉步維艱的事 而在媒體行業亦復如是 12 在聯合與中時兩大媒體集團的獨佔之下 成立媒體所需的入門資金至少兩 三百億新台幣 依照1999年的新台幣匯率計算 因此只能憑藉著財力雄厚的財團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 才能維繫新成立媒體的營運 12 13 中共影响 编辑 新聞傳播領域的專業訓練及倫理思維 正一步步被財團隻手遮天 被媒體只是商品的邏輯吞沒 11 臺灣新聞傳播領域的老師們 谁 有人指出 中國大陸各機關 常於臺灣各報章 從事新聞置入性行銷 嚴重扭曲傳播倫理 阻礙國家進步 並侵害民眾對媒體的信賴與新聞應獨立自主的專業 14 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 日本讀賣新聞製作相關的一系列專題 內容提到 臺灣至少有十七家媒體疑似有中資介入 又以 中時媒體集團 與 聯合報系 最令人矚目 15 TVBS的幕後金主也受到台灣團結聯盟立法委員及讀賣新聞質疑 15 根據 中資介入臺灣十七家媒體 一書指出 那些被收買的媒體橫跨港台兩地 特徵為 官報轉型 歷史悠久的一家報社 兩家晚報 已停刊 南台灣一家經營多年且具有色彩的日報 香港在臺發行的兩家週刊 一家科技出版社 一家偏向大中國色彩的財經週刊 兩家民營有線電視臺 科技相關的家庭集團及另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日報 總計十二家 後來又發現一家大報 日報 南台灣兩家民營日報及兩家有線電視臺 其中一家大肆擴充營業 一家財務顯著惡化 15 曾有研究比對時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的梅克保及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正永來台前後的 中國時報 與 聯合報 不只暗中置入湖南省與陝西省的 廣告 入新聞報紙的內容中 期間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的內容中絕口不提任何可能帶給讀者負面的中國印象的新聞也幾乎被過濾殆盡 16 17 5 台灣大學新聞系教授張錦華 當這種有效率的不實宣傳全面塑造中國大陸美好的形象時 台灣人民就會覺得中國政府 中國大陸都是好的 卻不知道這個國家有很嚴重的人權 環保問題 當有人指出中國的真實情況時 很多人會覺得有毛病 怎麼可能 慢慢地我們的警覺性越來越低 甚至很多人對中國政府產生了幻想 16 17 據中國著名流亡作家袁紅冰曾經揭露 胡錦濤曾在2003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與統戰部共同擬定的對台灣媒體統戰情況報告上批示 不要滿足於已有成績 要讓有關部門的同志們樹立一個信念 通過對台灣社會思想輿論的引導 使兩岸統一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要思想統一先行 用思想統一引導經濟統一和政治統一 要作到這一點 必須有效實現對台灣媒體與出版的掌控 18 16 17 19 2008年6月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計畫指出 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已經作出決定 台灣下次大選前 我們一定要做到輿論清場 以保證國民黨勝選 為簽訂 兩岸統一的政治協定 打好政治基礎 所以 對於我提到的那幾個媒體 自由時報 集團 蘋果日報 集團 三立電視和民視電視台 的控制工作 要由專人負責 要立下軍令狀 務必按時完成 即便暫時需要付出比較大的經濟代價 也在所不惜 16 17 18 中共對台發動的輿論戰以 放棄強制手段和威嚇語言 作為其作戰的中心思想 對台的宣傳策略全面改採正面的詞彙 舉例來說 和平崛起 和諧社會 和平發展等 潛移默化在台灣人心中塑造中國政府的正面形象 20 18 中共另一個對台的統戰策略為聯合其在台的代理人 謀求主導台灣輿論的議題走向 以塑造台灣社會中對中共有利的價值觀 且廣為在台灣社會中傳播 中國盛世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的觀念 達到 入島 入戶 入腦 的境界 讓台灣社會傾向中共 20 18 不具名的情治單位高度懷疑台湾共有17家媒体 疑似接受中资资助 包括平面媒体8家 电子媒体4家 周刊3家 出版社一家及科技杂志社一家 21 相关案例 编辑中共慣用手法包括直接下手新聞置入 銀彈攻勢收買媒體 以商逼媒斷絕金援 18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 编辑 2013年 經濟學人 報導劍橋大學出版的 Subsidies to Chinese Industry 披露 2011年中國大陸當局補貼旺中集團達到約新台幣14億元 佔該公司當年度的淨利超過一成 經濟學人 報導指出 旺中集團旗下 有中視 中天 中國時報 時報周刊等諸多多媒體 這代表了有上百位可以決定新聞走向的記者 編輯及新聞主管 22 23 6 蔡衍明大方承認旺中集團收受中國大陸當局購買新聞資金並依照中國大陸當局的要求 在新聞中置入性行銷中國大陸當局提供的宣傳廣告 於是馬英九政府對旺中集團開出180萬新台幣的罰單 對此 蔡衍明說 被罰就罰了嘛 但是我要講的是什麼 為什麼不讓我們賺光明正大的錢 為什麼要讓我們賺偷偷摸摸的錢 當然這是過去的一些陸委會規定什麼 我是不知道 但是 我認為 應該讓我們去賺這個錢 6 24 對此 有人 谁 投書認為 蔡衍明收中共的錢 替中共宣傳它支持的候選人 試圖干預臺灣的民主制度 把臺灣的民主自由推向深淵 重回獨裁體制 投書者認為蔡衍明沒有具備身為媒體老闆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6 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正永於9月來台時 该媒体配合在的西安 陝西的專題報導 陝西 吃喝玩樂 旅遊大省 鼓藝奇技驚人 飽嘗特色美食 塞上風光迷人 流連溫泉之鄉 千年古蹟 稀世珍寶 舉世獨有 科技實力超強 經貿 錢 力無窮 打造綠色新西安 生態環保一級棒 等 中國時報 2010年9月13日與同月17日 14 16 17 中國時報記者黃哲斌對此現象深感痛心 發表 乘著噴射機 我離開 lt 中國時報 gt 辭職離開中國時報 25 26 27 聯合報系 编辑 中華民國監察院2010年11月通過糾正行政院陸委會的調查報告 報告明白指出中國政府利用 專輯 方式 旺旺中時在中國的公司直接向中國共產黨招攬廣告業務 再分配一些廣告量給聯合報系等台灣的統派媒體 28 29 14 30 報告直指 中國大陸各地區的首長或副首長來臺訪問 臺灣部分媒體配合以 新聞 方式報導該省或該市現況 卻沒有標註是中國共產黨的廣告 14 16 監察院揭露 中國時報 與 聯合報 的契約載明 付款方式 以匯款方式支付 證明聯合報系與中國時報接受中國官方以金錢購買新聞 14 16 17 配合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領的考察團來台採購 以 報導 形態呈現的置入性新聞 魚米之鄉 豬糧天下第一 雜交水稻之父 成功增產20 湖南雜交水稻中心 農業外交尖兵 湘台農業論壇 將登場 錦繡瀟湘湖南快樂行 八大精品旅遊路線 遍覽三湘四水明媚風光與名勝古蹟 等 聯合報 湖南專題報導 2010 08 03 2010 08 08 14 16 17 中國國民黨人士 编辑 台灣立法院的国防委员会某立委 谁 指出 某個中國國民黨籍同時在中國經商的立委 每每在国防委员会开完机密会议後就會動身会前往中国 而台灣的情治单位也指出 調查發現中華民國國防部只要發布機密文件 常出現機密早上分享給立委 中国下午就知道機密内容的情事 21 而中國政府也接收許多台灣的親中政治人物 包括但不限於 前立委谢启大現在中国主持政论节目大幥緓湾並於上海置產經商 涉侵吞公款潜逃中国的前央广董事长朱婉清 前立委冯沪祥 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人 21 15 中央日報 自立報系 15 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的中央社 18 其他案例 编辑 旺旺中時併購中嘉後擁有全台26 的有線電視訂戶 另外還經營報紙 雜誌 有線電視系統 衛星電視台 無線電視台等媒體 旺旺中時併購中天中視後 中時對中天節目主持人小S 小郭等人的報導量增加四倍 1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前夕 臺灣許多電視新聞台紛紛被 冠名 稱為 韓國瑜電視台 或 陳其邁電視台 31 然而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炳宏表示 今次的現象並非候選人介入操控媒體 而是媒體把自己當成競選團隊成員在打選戰 陳炳宏質疑 難道只是記者或是新聞部長官的個人偏好嗎 應該都不是 重點在媒體老闆身上 31 陳炳宏強調 媒體經營者適格性 意在強調經營者應該具備的特質與媒體相關背景才是積極要件 而不應如長期以來NCC的作法 只調查有沒有廣電相關法規的違法紀錄 31 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李志德 某家在香港非常親中的報紙 關於巴拿馬文件案都不會略過不提該事件涉及中國領導人 香港的媒體大部分都沒有遺漏這一塊 反觀台灣卻有一家報紙直接將中國政治人物的部分都隱匿了 因此當台灣的閱聽人將這個媒體集團的新聞作為唯一資訊來源 會誤以為中國和巴拿馬文件毫無關係 3 影响 编辑當學生們向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充滿著他們對未來徬徨無措的疑問時 這些教育工作者感到非常沉痛 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們用心培育的孩子提出的問題 老師們不知道這些孩子未來如何能夠在健全且自由的媒體環境中 有尊嚴地工作 老師們也不知道這群孩子在未來如何貢獻於台灣這塊土地 為台灣社會和人民服務 並且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不受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壓迫 老師們感慨的說 當所有新聞專業的教育 所有對於媒體文化能批判社會 為弱勢發聲 呵護多元價值的期待 都在荒謬的財團蠶食併購媒體的現實發展中 變得遙不可及甚至可笑 這樣的教育根本跟現實脫節 11 解決方式 编辑台灣媒體財團化已經成為結構性的問題 有文獻在1999年建議政府應該效法北歐國家 一方面限制大型媒體繼續擴張 例如 限制單一媒體的市場佔有率及報頭的數量 12 另一方面對小媒體 新媒體提供補助 例如 補助交通費 電信費用享優惠 協助資本設備取得等 12 可以想見大型媒體對於政府 解決媒體壟斷 會感到不滿 並且會以 不應限制言論自由 為理由 不過 當少數幾個媒體財團的老闆的言論自由已經限制了多數人的言論自由時 這幾個財團的老闆也就危害了民主生活中講求公平與多元的價值 12 參見 编辑國家資本主義 補貼文獻來源 编辑 1 0 1 1 1 2 王慧蘭 媒體結構與產權 2018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9 陳炳宏 媒體集團化與其內容多元之關聯性研究 1 PDF 新聞學研究 2010 07 104 1 30 2018 12 0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 04 24 3 0 3 1 3 2 2017年亞洲華文新聞專業論壇 綜合座談 上 卓新獎 卓新獎 2017 11 28 2018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1 中文 中山大學社會系系主任蔡宏政指出 隨著中國經濟力量愈來愈膨脹 控制作法就愈來愈細膩 從直接的威嚇進化成間接施力的方式 中國政府善用柔性實力 soft power 隱蔽直接控制的效果 以市場 觀光等形式滲透 表面上看起來是雙方自願 但實際上是在改變台灣人看事件的圖像 漸漸地接受它 台灣於是陷入水煮青蛙的危機之中 李志德也談到某次在一個學術研究的場合 和一些台灣的媒體高層談到中國中央審查稿子的要求 其中某位重要的媒體主管說 在別人的國家就要遵守人家的法律 人家要求新聞要經過審查才能發出來 也只能配合 是台灣媒體目前的無奈 4 0 4 1 楊琇晶 台灣媒體的中國因素 香港經驗參照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4 01 01 1 154 2018 12 03 doi 10 6342 NTU 2014 022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3 中文 5 0 5 1 5 2 張錦華 臺大新聞所教授 陳莞欣 2013 中國參訪團新聞品質分析及比較2012年 結案報告 PDF 2013 年媒體觀察基金會委託研究 2014 01 20 2018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12 27 6 0 6 1 6 2 6 3 林艾德 部分媒體吹捧的 韓國瑜有執行力 形象是怎麼來的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8 11 22 2018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4 中文 胡逢瑛 吳非 政治傳播與新聞體制 秀威出版 2006 206 2021 01 01 ISBN 97898670801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和平的土壤才能培育自由的種子 美國是一個政治社會相對非常穩定的國家 社會結構發展成熟與成型 那麼 發達自由的媒體就成為了防止美國政權僵化與促進社會進步與多元的動力因素 台灣則是一個選舉頻繁的地方 台灣媒體在經過解嚴之後經歷了台灣多次選舉 媒體在報導了幾次台灣關鍵性的大選之後 總體而言 台灣媒體逐漸扮演政黨政治與政黨輪替的一個關鍵性角色 從促進民主與公民社會的角度而言 混亂過度的台灣媒體仍發揮了促進作用 但如何解決媒體文化教育功能與發揮媒體娛樂的視聽感官效果 並且減少電視節目對閱聽眾產生心理與行為的負面影響 這些恐怕是台灣媒體仍必須面對解決的難題 台灣的政黨政治生態與民主機制的完善 恐怕不是單純公視化媒體就能輕易解決的問題 8 0 8 1 8 2 管中祥 媒體公共性的想像 廣電媒體結構改造的下一步 PDF 台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 2018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2 02 9 0 9 1 9 2 9 3 9 4 9 5 成露茜 羅曉南 批判的媒體識讀 正中書局 流傳文化 墨文堂文化 2005 ISBN 9789570917376 Kuo Lily No houses or cars please China calls for end to expensive vulgar wedding gifts the Guardian 2018 12 03 2018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3 Since you re here we have a small favour to ask Three years ago we set out to make The Guardian sustainable by deepen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our readers The same technologies that connected us with a global audience had also shifted advertising revenues away from news publishers We decided to seek an approach that would allow us to keep our journalism open and accessible to everyone regardless of where they live or what they can afford 11 0 11 1 11 2 123傳播自由週 反財團壟斷 要媒體改革 媒體改造學社 2018 12 02 2018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2 中文 12 00 12 01 12 02 12 03 12 04 12 05 12 06 12 07 12 08 12 09 12 10 12 11 林麗雲 台灣威權政體下 侍從報業 的矛盾與轉型 1949 1999 PDF 台灣產業研究 89 148 2000 2018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24 参数 journal 与模板 cite web 不匹配 建议改用 cite journal 或 website 帮助 林麗雲 變遷與挑戰 解禁後的台灣報業 PDF 新聞學 2008 04 95 183 212 2018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2 01 14 0 14 1 14 2 14 3 14 4 14 5 吳委員豐山提 中國大陸各機關於臺灣各平面媒體 明為 專輯 之態樣 實則規避相關法令 涉及置入性行銷 惟權責機關怠於查處 以無法可管等理由卸責 核有違失 爰依法提案糾正 監察院 糾正案文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2019 04 26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1 中文 15 0 15 1 15 2 15 3 15 4 日本讀賣新聞 中資介入臺灣新聞媒體惹關注 提及中國時報和聯合報 看世界 看中國 2005 10 29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5 中文 16 0 16 1 16 2 16 3 16 4 16 5 16 6 16 7 看雜誌 台灣的新聞自由 不賣 Zi 字媒體 Zi 字媒體 2011 01 20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29 中文 17 0 17 1 17 2 17 3 17 4 17 5 17 6 李佳鴻 台灣的新聞自由 不賣 中華民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 2011 03 15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3 中文 18 0 18 1 18 2 18 3 18 4 18 5 李佳鴻 鄭少凡 中共對台輿論戰 招數大公開 Watchinese 看雜誌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1 中文 袁红冰 台湾大劫难 第五章 中共的文化与社会统战 阿波罗新闻网 2012 01 04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29 中文 20 0 20 1 張錦華 從van Dijk操控論述觀點分析中國大陸省市採購團的新聞置入及報導框架 以台灣四家報紙為例 中華傳播學刊 2011 12 01 20 65 93 2019 04 29 ISSN 1726 3581 doi 10 6195 cjcr 2011 20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中文 21 0 21 1 21 2 近年来台湾的17家媒体 疑似接受中资资助 www hkhkhk com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29 Subsidies to Chinese Indus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05 02 2018 12 04 Perverse advantage The Economist 2013 04 27 2018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2 美国英语 台媒體大亨蔡衍明承認收受中共購買新聞資金 希望之聲 希望之聲 www soundofhope org 2012 05 07 2018 12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5 中文 黃哲斌 乘著噴射機 我離開 中國時報 卓新獎 2010 12 17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9 中文 乘著噴射機 我離開 中國時報 苦勞網 2010 12 13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3 中文 許雅惠 電視葉配新聞的處裡策略 PDF 國立政治大學 2013 07 2019 04 2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9 05 02 吳委員豐山提 中國大陸各機關於臺灣各平面媒體 明為 專輯 之態樣 實則規避相關法令 涉及置入性行銷 惟權責機關怠於查處 以無法可管等理由卸責 核有違失 爰依法提案糾正 監察院 糾正案文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2019 04 26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1 中文 吳委員豐山自動調查 邇來 我國各級政府花費公帑於媒體從事置入性行銷或首長個人形象宣傳 屢見不鮮 此舉有無涉及不法 復媒體刊播大量中國大陸各機關涉置入性行銷之內容 相關權責單位是否依規定有效管理 均有深入瞭解必要乙案之報告 監察院 調查報告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2019 04 26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中文 盧世祥 變色的台灣媒體 PDF 新世紀智庫論壇 2014 03 30 65 1 2019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13 收買台灣媒體 手段或由中國自己來 或透過中國台商等各種代理人進行 中國直接挹注廣告資源收買台灣媒體 從馬英九上任以來 公開且積極 前此偷偷摸摸進行的 因馬政府縱容而公然為之 監察院2010年11月通過糾正行政院陸委會的調查報告最具代表性 報告指中國官方以 專輯 方式 在我國報章刊登大篇幅廣告 違反現行法規 陸委會怠於查處 無法管理這類假專題的真廣告 任憑中國新聞置入橫行氾濫 監察院還明確指出 旺旺中時在中國的公司直接招攬其官方廣告業務 再轉包給聯合報等媒體 31 0 31 1 31 2 陳炳宏 媒體經營者的適格性疑慮 蘋果日報 2018 11 28 2018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3 中文 延伸閱讀 编辑 張錦華 媒體越來越大 民主越來越小 我們能做什麼 PDF 國立台灣大學 2013 05 2018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2 管中祥 媒體公共性的想像 廣電媒體結構改造的下一步 PDF 台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 2018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2 02 楊琇晶 台灣媒體的中國因素 香港經驗參照 陳明通 2014年 2018 12 03 doi 10 6342 NTU 2014 022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中國因素 新聞置入 媒體控制 新聞自由 自我審查 媒體尋租 張錦華 Chin Hwa Chang 從van Dijk操控論述觀點分析中國大陸省市採購團的新聞置入及報導框架 以台灣四家報紙為例 中華傳播學刊 2011 12 01 2018 12 03 doi 10 6195 cjcr 2011 20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新聞置入 中共對台宣傳 中國省市採購團 操控論述分析 張裕亮 吳可名 市場至上或全民利益 旺旺中時媒體報導兩岸及大陸新聞的角色爭辯研究成果報告 精簡版 PDF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2011 10 13 2018 12 03 doi 10 6195 cjcr 2011 20 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2 03 張錦華 臺大新聞所教授 呂伊萱 邱偉淳 2012 年 臺灣四報刊載中國參訪團新聞分析 新聞素質 操控框架以及意識形態分析 PDF 2012 年媒體觀察基金會委託研究 2013 01 30 2018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12 27 張錦華 臺大新聞所教授 陳莞欣 2013 中國參訪團新聞品質分析及比較2012年 結案報告 PDF 2013 年媒體觀察基金會委託研究 2014 01 20 2018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12 27 張錦華 臺大新聞所教授 關鍵詞 新聞置入 中共對台宣傳 中國省市採購團 操控論述分析 從Van Dijk 操控論述觀點分析中國大陸省市採購圓的新聞置入及報導框架 以台灣四家報紙為例 中華傳播學刊 2011 12 01 2018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3 研究發現 三個採購團在 聯合報 及 中國時報 置入了三十個版次的專題版面 而採購團行程報導 中時和聯合不但報導量最多 而且出現大量塑造採購團首長官員在情感 道德和權力等正向的新聞內容 與 蘋果日報 和 自由時報 截然不同 林信良 指導教授 馬立君 臺灣電視媒體報導中國大陸新聞感官化研究 以中天 民視 公視新聞分析為例 PDF 南 華 大 學 2017年6月29日 2018年1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年4月16日 YouTube上的台遥望大陆发展 羡慕不已 台后悔晚矣 Sep 25 2018 參見 蘇啟誠 自殺身亡 黃學碩 2008 年總統大選前後報紙對周美青報導的論述分析 成員類屬分析的觀點 PDF 新聞學研究 2018年7月 一三六 135 184 2018 12 0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 12 03 劉昌德 Chang De Liu 媒體倫理的政治經濟學 國家 資本與新聞專業規範的流變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edia Ethics State Capital and the Formation of Journalistic Norms 中華傳播學刊 2007 06 01 11 111 153 2018 12 03 doi 10 6195 cjcr 2007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30 外部連結 编辑從貧窮 犯罪與社會排除論少年犯罪問題之研究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永久失效連結 批假新聞 美在台協會主席獨家專訪在TVBS被消失內幕 壹週刊 2018 11 16 2018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2 中文 朱則瑋 侯姿瑩 莫健專訪下架 NCC TVBS稱採訪未完善為免爭議 生活 重點新聞 中央社 CNA 2018 11 20 2018 1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0 中文 媒體財團化 台灣15大富豪 超過1 3握有媒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反媒體巨獸行動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台灣媒體財團化 amp oldid 789513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