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反社會行為

反社會行為Anti-social behavior)指的是一種故意或非故意、不顧他人觀感、損害他人利益或尊嚴或社會秩序,而且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無法增進公眾福祉的行為[1]。被定性為反社會的行為包括了破壞强姦盜竊故意傷害他人殺人虐待動物等等。反社會嚴重者常被「建制內的人」稱為「罪犯」(Criminals)、「極端分子」(Extremists),甚至是「恐怖分子」(Terrorists)。因此世界各國都在民事和刑事上修訂反制反社會行為的條文。

反社会的停车方式

精神病學上,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持續性的反社會行為可被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異常[2]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則將其定義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3]。另外霸凌與反社會行為相關,在兒童時期參與霸凌、欺負他人的人,遠比其他人更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具霸凌加害人特質的男性,有60%在24歲以前犯罪,不具霸凌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則只有大約24%在24歲以前犯罪。[4]

盡管反社會行為常常是由社會化不足的人做出的,但社會化甚至過度社會化跟反社會行為並不總是彼此衝突的,甚至過度社會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或助長反社會行為,過度社會化導致的自我控制可能是種族屠殺等嚴重反社會行為的成因之一。[5]換句話說社會化並不足以讓一個人不作出反社會行為,個人出自良心的獨立判斷也是一樣重要的。

參見

參考文獻

  1. ^ Berger, Kathleen Stassen. The 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6. Worth Publishers. 2003 [2011-07-01]. ISBN 0716752573 (英语). 
  2. ^ . BehaveNet. Inc. [201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英语). 
  3. ^ F60.2 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07-01]. (原始内容于2011-07-16) (英语). 
  4. ^ Olweus, D. Nature of school bullying: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倫敦: Routledge. 1999: 28–48 (英语). 
  5. ^ Barbara Oakley, Ariel Knafo, Guruprasad Madhavan, David Sloan Wilson. Pathological altru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01-05. ISBN 9780199738571. 

反社會行為, 此條目可参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12月31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anti, social, behavior, 指的是一種故意. 此條目可参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12月31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反社會行為 Anti social behavior 指的是一種故意或非故意 不顧他人觀感 損害他人利益或尊嚴或社會秩序 而且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 無法增進公眾福祉的行為 1 被定性為反社會的行為包括了破壞 强姦 盜竊 故意傷害他人 殺人或虐待動物等等 反社會嚴重者常被 建制內的人 稱為 罪犯 Criminals 極端分子 Extremists 甚至是 恐怖分子 Terrorists 因此世界各國都在民事和刑事上修訂反制反社會行為的條文 反社会的停车方式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無社會性 反社会人格障碍 社交恐懼症或反文化 关于反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 请见 对社会主义的批评 在精神病學上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持續性的反社會行為可被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2 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則將其定義為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3 另外霸凌與反社會行為相關 在兒童時期參與霸凌 欺負他人的人 遠比其他人更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 具霸凌加害人特質的男性 有60 在24歲以前犯罪 不具霸凌加害人特質的男性 則只有大約24 在24歲以前犯罪 4 盡管反社會行為常常是由社會化不足的人做出的 但社會化甚至過度社會化跟反社會行為並不總是彼此衝突的 甚至過度社會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或助長反社會行為 過度社會化導致的自我控制可能是種族屠殺等嚴重反社會行為的成因之一 5 換句話說社會化並不足以讓一個人不作出反社會行為 個人出自良心的獨立判斷也是一樣重要的 參見 编辑霸凌 仇恨罪行 越軌社會學 過度社會化 童黨 精神病 焦土政策 攬炒參考文獻 编辑 Berger Kathleen Stassen The 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6 Worth Publishers 2003 2011 07 01 ISBN 0716752573 英语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301 7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BehaveNet Inc 2011 07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11 英语 F60 2 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 07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16 英语 Olweus D Nature of school bullying A 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倫敦 Routledge 1999 28 48 英语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Barbara Oakley Ariel Knafo Guruprasad Madhavan David Sloan Wilson Pathological altru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01 05 ISBN 9780199738571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这是一篇與心理学及精神疾病相關的小作品 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论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反社會行為 amp oldid 7641612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