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印制电路板



印刷电路板,又称印制电路板印刷线路板,常用英文缩写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或PWB(Printed wire board),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在這其中有金屬導體作为連接电子元器件的線路。

印刷電路板
電子設計自動化Kicad_Pcbnew3D軟體設計的電路板畫面

傳統的電路板,採用印刷蝕刻阻劑的工法,做出電路的線路及圖面,因此被稱為印刷電路板或印刷線路板。由於電子產品不斷微小化跟精細化,目前大多數的電路板都是採用貼附蝕刻阻劑(壓膜或塗佈),經過曝光顯影後,再以蝕刻做出電路板。

历史

 
有對外接口的電路板,可以跟別的系統電路板連結

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电子元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而组成完整的线路。现在,电路面包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而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成了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

20世紀初,人們為了簡化電子機器的製作,減少電子零件間的配線,降低製作成本等優點,於是開始鑽研以印刷的方式取代配線的方法。三十年間,不斷有工程師提出在絕緣的基板上加以金屬導體作配線。而最成功的是1925年,美國的 Charles Ducas 在絕緣的基板上印刷出線路圖案,再以電鍍的方式,成功建立導體作配線。[1]

直至1936年,奥地利保罗·爱斯勒英语Paul Eisler英國發表箔膜技術[1],他在一个收音机装置内采用了印刷电路板;而在日本,宮本喜之助以噴附配線法[2]成功申請專利。[3]而兩者中 Paul Eisler 的方法與現今的印刷電路板最為相似,這類做法稱為減去法,是把不需要的金屬除去;而 Charles Ducas、宮本喜之助的做法是只加上所需的配線,稱為加成法。雖然如此,但因為當時的電子零件發熱量大,兩者的基板也難以配合使用[1],以致未有正式的實用作,不過也使印刷電路技術更進一步。

1941年,美國滑石上漆上銅膏作配線,以製作近接信管。 1943年,美国人将该技术大量使用于军用收音机内。 1947年,環氧樹脂開始用作製造基板。同時美國國家標準局(NBC)開始研究以印刷電路技術形成線圈電容器電阻器等製造技術。 1948年,美国正式认可这个发明用于商业用途。 自20世纪50年代起,發熱量較低的電晶體大量取代真空管的地位,印刷电路版技术才开始被广泛采用。而當時以蝕刻箔膜技術為主流[1]。 1950年,日本使用玻璃基板上以銀漆作配線;和以酚醛樹脂(phenolic resins)製的紙質酚醛基板(CCL)上以箔作配線。[1] 1951年,聚酰亞胺的出現,使樹脂的耐熱性再進一步,也製造聚亞醯胺基板。[1] 1953年,Motorola開發出電鍍貫穿孔法的雙面板。這方法也應用到後期的多層電路板上。[1] 印刷電路板廣泛被使用10年後的60年代,其技術也日益成熟。而自從Motorola的雙面板問世,多層印刷電路板開始出現,使配線與基板面積之比更為提高。

1960年,V. Dahlgreen以印有電路的金屬箔膜貼在熱可塑性塑膠中,造出軟性印刷電路板。[1] 1961年,美國的Hazeltine Corporation英语Hazeltine Corporation參考電鍍貫穿孔法,製作出多層板[1] 1967年,發表增層法之一的「Plated-up technology」。[1][4] 1969年,FD-R以聚醯亚胺製造軟性印刷電路板。[1] 1979年,Pactel英语Pactel發表增層法之一的「Pactel法」。[1] 1984年,NTT開發薄膜回路的「Copper Polyimide法」。[1] 1988年,西門子公司開發Microwiring Substrate的增層印刷電路板。[1]

1990年,IBM開發「表面增層線路」(Surface Laminar Circuit,SLC)的增層印刷電路板。[1] 1995年,松下電器開發ALIVH的增層印刷電路板。[1] 1996年,東芝開發B2it的增層印刷電路板。[1] 就在眾多的增層印刷電路板方案被提出的1990年代末期,增層印刷電路板也正式大量地被實用化,直至現在。

製造印刷電路板

基材

基材普遍是以基板的絕緣及強化部分作分類,常見的原料為電木板、玻璃纖維板,以及各式的塑膠板。而PCB的製造商普遍會以一種以玻璃纖維不織物料以及環氧樹脂樹脂組成的絕緣預浸漬材料(prepreg),再以和銅箔壓製成銅箔基板備用。

而常見的基材及主要成份有:

  • FR-1 ──酚醛棉纸,這基材通稱電木板(比FR-2較高經濟性)
  • FR-2 ──酚醛棉纸,
  • FR-3 ──棉紙、環氧樹脂
  • FR-4 ──玻璃布(Woven glass)、環氧樹脂
  • FR-5 ──玻璃布、環氧樹脂
  • FR-6 ──毛面玻璃、聚酯
  • G-10 ──玻璃布、環氧樹脂
  • CEM-1 ──棉紙、環氧樹脂(阻燃)
  • CEM-2 ──棉紙、環氧樹脂(非阻燃)
  • CEM-3 ──玻璃布、環氧樹脂
  • CEM-4 ──玻璃布、環氧樹脂
  • CEM-5 ──玻璃布、多元酯
  • AlN ──氮化鋁
  • SIC ──碳化硅

金屬塗層

金屬塗層除了有基板上的配線外,也可以是基板線路跟電子元件焊接的地方。此外,由於不同的金屬价格不同,因此直接影響生產的成本。另外,每種金屬的可焊性、接觸性,電阻阻值等等不同,這也會直接影響元件的效能。

常用的金屬塗層有:

  • 鉛錫合金(或錫銅合金)
    • 即焊料,厚度通常在5至25μm,錫含量約在63%[5]
    • 一般只會鍍在接口[5]
    • 一般只會鍍在接口,或以整體也是銀的合金

線路設計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是以电路原理图為藍本,實現電路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主要指版图设计,需要内部电子元件、金属连线、通孔和外部链接的佈局、电磁保护、热耗散、串音等各种因素。优秀的線路設計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达到良好的电路性能和散热性能。简单的版图设计可以用手工实现,但複雜的線路設計一般也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现,而著名的設計軟體有OrCADPads (也即PowerPCB)、Altium designer(也即Protel)、FreePCB、CAM350、AutoCAD以及开源软件KiCad等。

電路板的基本組成

目前的電路板,主要由以下組成

  • 線路與圖面(Pattern):線路是做為原件之間導通的工具,在設計上會另外設計大銅面作為接地及電源層。線路與圖面是同時做出的。
  • 介電層(Dielectric):用來保持線路及各層之間的絕緣性,俗稱為基材
  • 孔(Through hole / via):導通孔可使兩層次以上的線路彼此導通,較大的導通孔則做為零件插件用,另外有非導通孔(nPTH)通常用來作為表面贴装定位,組裝時固定螺絲用
  • 防焊油墨(Solder resistant /Solder Mask) :並非全部的銅面都要吃錫上零件,因此非吃錫的區域,會印一層隔絕銅面吃錫的物質(通常為環氧樹脂),避免非吃錫的線路間短路。根据不同的工艺,分为綠油、红油、蓝油。
  • 丝印(Legend /Marking/Silk screen):此為非必要的结构,主要的功能是在電路板上標註各零件的名稱、位置框,方便組裝後維修及辨識用。
  • 表面處理(Surface Finish):由於銅面在一般環境中,很容易氧化,導致無法上錫(焊錫性不良),因此會在要吃錫的銅面上進行保護。保護的方式有噴錫(HASL),化金(ENIG),化銀(Immersion Silver),化錫(Immersion Tin),有機保焊劑(OSP),方法各有優缺點,統稱為表面處理。

基本製作

根據不同的技術可分為消除和增加兩大類過程。

減去法

減去法(Subtractive),是利用化學品或機械將空白的電路板(即鋪有完整一塊的金屬箔的電路板)上不需要的地方除去,餘下的地方便是所需要的電路。

  • 絲網印刷:把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制成絲網遮罩,絲網上不需要的電路部分會被蠟或者不透水的物料覆蓋,然後把絲網遮罩放到空白線路板上面,再在絲網上油上不會被腐蝕的保護劑,把線路板放到腐蝕液中,沒有被保護劑遮住的部份便會被蝕走,最後把保護劑清理。
  • 感光板:把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制在透光的膠片遮罩上(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打印機印出來的投影片),同理應把需要的部份印成不透明的顏色,再在空白線路板上塗上感光顏料,將預備好的膠片遮罩放在電路板上照射強光數分鐘,除去遮罩後用顯影劑把電路板上的圖案顯示出來,最後如同用絲網印刷的方法一樣把電路腐蝕。
  • 刻印:利用銑床雷射彫刻機直接把空白線路上不需要的部份除去。

加成法

加成法(Additive),現在普遍是在一塊預先鍍上薄銅的基板上,覆蓋光阻劑(D/F),經紫外光曝光再顯影,把需要的地方露出,然後利用電鍍把線路板上正式線路銅厚增厚到所需要的規格,再鍍上一層抗蝕刻阻劑-金屬薄錫,最後除去光阻劑(這製程稱為去膜),再把光阻劑下的銅箔層蝕刻掉。

多層製作

積層法

[1]積層法是製作多層印刷電路板的方法之一。是在製作內層後才包上外層,再把外層以減去法加成法所處理。不斷重複積層法的動作,可以得到再多層的多層印刷電路板則為順序積層法

  1. 內層製作
  2. 積層編成(即黏合不同的層數的動作)
  3. 積層完成(減去法的外層含金屬箔膜;加成法)
  4. 鑽孔
    • 減去法
      • Panel電鍍法
        1. 全塊PCB電鍍
        2. 在表面要保留的地方加上阻絕層(resist,防止被蝕刻)
        3. 蝕刻
        4. 去除阻絕層
      • Pattern電鍍法
        1. 在表面要保留的地方加上阻絕層
        2. 電鍍所需表面至一定厚度
        3. 去除阻絕層
        4. 蝕刻至不需要的金屬箔膜消失
    • 加成法
      1. 令表面粗糙化
      • 完全加成法(full-additive)
        1. 在不要導體的地方加上阻絕層
        2. 以無電解銅組成線路
      • 部分加成法(semi-additive)
        1. 以無電解銅覆蓋整塊PCB
        2. 在不要導體的地方加上阻絕層
        3. 電解鍍銅
        4. 去除阻絕層
        5. 蝕刻至原在阻絕層下無電解銅消失

增層法

增層法是製作多層印刷電路板的方法之一,顧名思義是把印刷電路板一層一層的加上。每加上一層就處理至所需的形狀。

ALIVH

ALIVH(Any Layer Interstitial Via Hole,Any Layer IVA)是日本松下電器開發的增層技術。這是使用芳香聚醯胺(Aramid)纖維布料為基材[1]

  1. 把纖維布料浸在環氧樹脂成為「黏合片」(prepreg)
  2. 雷射鑽孔
  3. 鑽孔中填滿導電膏
  4. 在外層黏上銅箔
  5. 銅箔上以蝕刻的方法製作線路圖案
  6. 把完成第二步驟的半成品黏上在銅箔上
  7. 積層編成
  8. 再不停重覆第五至七的步驟,直至完成

B2it

[1]

B2it(Buried Bump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是東芝開發的增層技術。

  1. 先製作一塊雙面板或多層板
  2. 在銅箔上印刷圓錐銀膏
  3. 放黏合片在銀膏上,並使銀膏貫穿黏合片
  4. 把上一步的黏合片黏在第一步的板上
  5. 以蝕刻的方法把黏合片的銅箔製成線路圖案
  6. 再不停重覆第二至四的步驟,直至完成

注文

"FirstPCB"[失效連結]"Seeed Studi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lecro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kerfab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CB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产业现状

由于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处于电子设备制造的后半程,因此被称为电子工业的下游产业。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印制电路板的支援,因此印制电路板是全球电子元件产品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目前日本中国大陆臺湾西欧美国为主要的印制电路板制造基地。

PCB设计软件

参见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增層、多層印刷電路板技術 ISBN 957-21-3192-3
  2. ^ メタリコン法吹着配線方法(特許119384号)
  3. ^ (PDF). [2008-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3-23). 
  4. ^ R.L. Beadles: Interconnections and Encapsulation, AD 654-630, vol.14 of "Integrated Silicon Device Technology" ASD-IRD-63-316, 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1967, May
  5. ^ 5.0 5.1 5.2 魏雄。《PowerPCB 5.0.1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实践》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年10月,3-4。 ISBN 7-121-03298-8

外部連結

印制电路板,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6年11月14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1月14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印刷电路板, 又称, 印刷线路板, 常用英文缩写pcb, printed.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6年11月14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1月14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印制电路板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印刷电路板 又称印制电路板 印刷线路板 常用英文缩写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或PWB Printed wire board 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 在這其中有金屬導體作为連接电子元器件的線路 印刷電路板 電子設計自動化Kicad Pcbnew3D軟體設計的電路板畫面 傳統的電路板 採用印刷蝕刻阻劑的工法 做出電路的線路及圖面 因此被稱為印刷電路板或印刷線路板 由於電子產品不斷微小化跟精細化 目前大多數的電路板都是採用貼附蝕刻阻劑 壓膜或塗佈 經過曝光顯影後 再以蝕刻做出電路板 目录 1 历史 2 製造印刷電路板 2 1 基材 2 2 金屬塗層 2 3 線路設計 2 4 電路板的基本組成 2 5 基本製作 2 5 1 減去法 2 5 2 加成法 2 6 多層製作 2 6 1 積層法 2 6 2 增層法 2 6 3 ALIVH 2 6 4 B2it 3 注文 4 产业现状 5 PCB设计软件 6 参见 7 參考文獻 8 外部連結历史 编辑 有對外接口的電路板 可以跟別的系統電路板連結 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 电子元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而组成完整的线路 现在 电路面包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 而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成了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 20世紀初 人們為了簡化電子機器的製作 減少電子零件間的配線 降低製作成本等優點 於是開始鑽研以印刷的方式取代配線的方法 三十年間 不斷有工程師提出在絕緣的基板上加以金屬導體作配線 而最成功的是1925年 美國的 Charles Ducas 在絕緣的基板上印刷出線路圖案 再以電鍍的方式 成功建立導體作配線 1 直至1936年 奥地利人保罗 爱斯勒 英语 Paul Eisler 在英國發表箔膜技術 1 他在一个收音机装置内采用了印刷电路板 而在日本 宮本喜之助以噴附配線法 2 成功申請專利 3 而兩者中 Paul Eisler 的方法與現今的印刷電路板最為相似 這類做法稱為減去法 是把不需要的金屬除去 而 Charles Ducas 宮本喜之助的做法是只加上所需的配線 稱為加成法 雖然如此 但因為當時的電子零件發熱量大 兩者的基板也難以配合使用 1 以致未有正式的實用作 不過也使印刷電路技術更進一步 1941年 美國在滑石上漆上銅膏作配線 以製作近接信管 1943年 美国人将该技术大量使用于军用收音机内 1947年 環氧樹脂開始用作製造基板 同時美國國家標準局 NBC 開始研究以印刷電路技術形成線圈 電容器 電阻器等製造技術 1948年 美国正式认可这个发明用于商业用途 自20世纪50年代起 發熱量較低的電晶體大量取代真空管的地位 印刷电路版技术才开始被广泛采用 而當時以蝕刻箔膜技術為主流 1 1950年 日本使用玻璃基板上以銀漆作配線 和以酚醛樹脂 phenolic resins 製的紙質酚醛基板 CCL 上以銅箔作配線 1 1951年 聚酰亞胺的出現 使樹脂的耐熱性再進一步 也製造聚亞醯胺基板 1 1953年 Motorola開發出電鍍貫穿孔法的雙面板 這方法也應用到後期的多層電路板上 1 印刷電路板廣泛被使用10年後的60年代 其技術也日益成熟 而自從Motorola的雙面板問世 多層印刷電路板開始出現 使配線與基板面積之比更為提高 1960年 V Dahlgreen以印有電路的金屬箔膜貼在熱可塑性的塑膠中 造出軟性印刷電路板 1 1961年 美國的Hazeltine Corporation 英语 Hazeltine Corporation 參考電鍍貫穿孔法 製作出多層板 1 1967年 發表增層法之一的 Plated up technology 1 4 1969年 FD R以聚醯亚胺製造軟性印刷電路板 1 1979年 Pactel 英语 Pactel 發表增層法之一的 Pactel法 1 1984年 NTT開發薄膜回路的 Copper Polyimide法 1 1988年 西門子公司開發Microwiring Substrate的增層印刷電路板 1 1990年 IBM開發 表面增層線路 Surface Laminar Circuit SLC 的增層印刷電路板 1 1995年 松下電器開發ALIVH的增層印刷電路板 1 1996年 東芝開發B2it的增層印刷電路板 1 就在眾多的增層印刷電路板方案被提出的1990年代末期 增層印刷電路板也正式大量地被實用化 直至現在 製造印刷電路板 编辑基材 编辑 基材普遍是以基板的絕緣及強化部分作分類 常見的原料為電木板 玻璃纖維板 以及各式的塑膠板 而PCB的製造商普遍會以一種以玻璃纖維不織物料以及環氧樹脂樹脂組成的絕緣預浸漬材料 prepreg 再以和銅箔壓製成銅箔基板備用 而常見的基材及主要成份有 FR 1 酚醛棉纸 這基材通稱電木板 比FR 2較高經濟性 FR 2 酚醛棉纸 FR 3 棉紙 環氧樹脂 FR 4 玻璃布 Woven glass 環氧樹脂 FR 5 玻璃布 環氧樹脂 FR 6 毛面玻璃 聚酯 G 10 玻璃布 環氧樹脂 CEM 1 棉紙 環氧樹脂 阻燃 CEM 2 棉紙 環氧樹脂 非阻燃 CEM 3 玻璃布 環氧樹脂 CEM 4 玻璃布 環氧樹脂 CEM 5 玻璃布 多元酯 AlN 氮化鋁 SIC 碳化硅金屬塗層 编辑 金屬塗層除了有基板上的配線外 也可以是基板線路跟電子元件焊接的地方 此外 由於不同的金屬价格不同 因此直接影響生產的成本 另外 每種金屬的可焊性 接觸性 電阻阻值等等不同 這也會直接影響元件的效能 常用的金屬塗層有 銅 錫 厚度通常在5至15mm 5 鉛錫合金 或錫銅合金 即焊料 厚度通常在5至25mm 錫含量約在63 5 金 一般只會鍍在接口 5 銀 一般只會鍍在接口 或以整體也是銀的合金線路設計 编辑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是以电路原理图為藍本 實現電路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主要指版图设计 需要内部电子元件 金属连线 通孔和外部链接的佈局 电磁保护 热耗散 串音等各种因素 优秀的線路設計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达到良好的电路性能和散热性能 简单的版图设计可以用手工实现 但複雜的線路設計一般也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实现 而著名的設計軟體有OrCAD Pads 也即PowerPCB Altium designer 也即Protel FreePCB CAM350 AutoCAD以及开源软件KiCad等 電路板的基本組成 编辑 目前的電路板 主要由以下組成 線路與圖面 Pattern 線路是做為原件之間導通的工具 在設計上會另外設計大銅面作為接地及電源層 線路與圖面是同時做出的 介電層 Dielectric 用來保持線路及各層之間的絕緣性 俗稱為基材 孔 Through hole via 導通孔可使兩層次以上的線路彼此導通 較大的導通孔則做為零件插件用 另外有非導通孔 nPTH 通常用來作為表面贴装定位 組裝時固定螺絲用 防焊油墨 Solder resistant Solder Mask 並非全部的銅面都要吃錫上零件 因此非吃錫的區域 會印一層隔絕銅面吃錫的物質 通常為環氧樹脂 避免非吃錫的線路間短路 根据不同的工艺 分为綠油 红油 蓝油 丝印 Legend Marking Silk screen 此為非必要的结构 主要的功能是在電路板上標註各零件的名稱 位置框 方便組裝後維修及辨識用 表面處理 Surface Finish 由於銅面在一般環境中 很容易氧化 導致無法上錫 焊錫性不良 因此會在要吃錫的銅面上進行保護 保護的方式有噴錫 HASL 化金 ENIG 化銀 Immersion Silver 化錫 Immersion Tin 有機保焊劑 OSP 方法各有優缺點 統稱為表面處理 基本製作 编辑 根據不同的技術可分為消除和增加兩大類過程 減去法 编辑 減去法 Subtractive 是利用化學品或機械將空白的電路板 即鋪有完整一塊的金屬箔的電路板 上不需要的地方除去 餘下的地方便是所需要的電路 絲網印刷 把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制成絲網遮罩 絲網上不需要的電路部分會被蠟或者不透水的物料覆蓋 然後把絲網遮罩放到空白線路板上面 再在絲網上油上不會被腐蝕的保護劑 把線路板放到腐蝕液中 沒有被保護劑遮住的部份便會被蝕走 最後把保護劑清理 感光板 把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制在透光的膠片遮罩上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打印機印出來的投影片 同理應把需要的部份印成不透明的顏色 再在空白線路板上塗上感光顏料 將預備好的膠片遮罩放在電路板上照射強光數分鐘 除去遮罩後用顯影劑把電路板上的圖案顯示出來 最後如同用絲網印刷的方法一樣把電路腐蝕 刻印 利用銑床或雷射彫刻機直接把空白線路上不需要的部份除去 加成法 编辑 加成法 Additive 現在普遍是在一塊預先鍍上薄銅的基板上 覆蓋光阻劑 D F 經紫外光曝光再顯影 把需要的地方露出 然後利用電鍍把線路板上正式線路銅厚增厚到所需要的規格 再鍍上一層抗蝕刻阻劑 金屬薄錫 最後除去光阻劑 這製程稱為去膜 再把光阻劑下的銅箔層蝕刻掉 多層製作 编辑 積層法 编辑 1 積層法是製作多層印刷電路板的方法之一 是在製作內層後才包上外層 再把外層以減去法或加成法所處理 不斷重複積層法的動作 可以得到再多層的多層印刷電路板則為順序積層法 內層製作 積層編成 即黏合不同的層數的動作 積層完成 減去法的外層含金屬箔膜 加成法 鑽孔 減去法 Panel電鍍法 全塊PCB電鍍 在表面要保留的地方加上阻絕層 resist 防止被蝕刻 蝕刻 去除阻絕層 Pattern電鍍法 在表面不要保留的地方加上阻絕層 電鍍所需表面至一定厚度 去除阻絕層 蝕刻至不需要的金屬箔膜消失 加成法 令表面粗糙化完全加成法 full additive 在不要導體的地方加上阻絕層 以無電解銅組成線路 部分加成法 semi additive 以無電解銅覆蓋整塊PCB 在不要導體的地方加上阻絕層 電解鍍銅 去除阻絕層 蝕刻至原在阻絕層下無電解銅消失增層法 编辑 增層法是製作多層印刷電路板的方法之一 顧名思義是把印刷電路板一層一層的加上 每加上一層就處理至所需的形狀 ALIVH 编辑 ALIVH Any Layer Interstitial Via Hole Any Layer IVA 是日本松下電器開發的增層技術 這是使用芳香聚醯胺 Aramid 纖維布料為基材 1 把纖維布料浸在環氧樹脂成為 黏合片 prepreg 雷射鑽孔 鑽孔中填滿導電膏 在外層黏上銅箔 銅箔上以蝕刻的方法製作線路圖案 把完成第二步驟的半成品黏上在銅箔上 積層編成 再不停重覆第五至七的步驟 直至完成B2it 编辑 1 B2it Buried Bump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是東芝開發的增層技術 先製作一塊雙面板或多層板 在銅箔上印刷圓錐銀膏 放黏合片在銀膏上 並使銀膏貫穿黏合片 把上一步的黏合片黏在第一步的板上 以蝕刻的方法把黏合片的銅箔製成線路圖案 再不停重覆第二至四的步驟 直至完成注文 编辑 FirstPCB 失效連結 Seeed Studi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lecro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kerfab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CB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产业现状 编辑由于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处于电子设备制造的后半程 因此被称为电子工业的下游产业 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印制电路板的支援 因此印制电路板是全球电子元件产品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目前日本 中国大陆 臺湾 西欧和美国为主要的印制电路板制造基地 PCB设计软件 编辑Altium Designer 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开发系统 OrCAD 电子设计自动化套装软件 用于电子工程师设计印刷电路板 参见 编辑电路设计 主板 集成电路 柔性印刷电路板 認證互連設計者 PCB分板 三防膠參考文獻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17 1 18 1 19 增層 多層印刷電路板技術 ISBN 957 21 3192 3 メタリコン法吹着配線方法 特許119384号 4 2 積層体の構造の概要 日本專利局 特許庁 PDF 2008 06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3 23 R L Beadles Interconnections and Encapsulation AD 654 630 vol 14 of Integrated Silicon Device Technology ASD IRD 63 316 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1967 May 5 0 5 1 5 2 魏雄 PowerPCB 5 0 1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实践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年10月 3 4 ISBN 7 121 03298 8外部連結 编辑印制电路板生产厂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電子印刷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印制电路板 amp oldid 7206944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