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包頭龍屬

包頭龍屬名:Euoplocephalus,發音/jˌɒplˈsɛfələs/ yoo-OP-loh-SEF-ə-ləs)又名優頭甲龍,是最大型的甲龍科恐龍之一,體型接近於小型的。在甲龍亞目中,包頭龍有最完整的化石紀錄,包括牠的尖刺鱗甲、低矮的身體及巨大的尾槌。包頭龍的異名有:ScolosaurusAnodontosaurus倍甲龍[1]

包头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76.4–75.6 Ma
正模标本中的颅骨TMP 1991.127.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甲龙科 Ankylosauridae
属: 包头龙属 Euoplocephalus
Lambe, 1910
模式種
衛甲包頭龍
Euoplocephalus tutus

(Lambe, 1902)

包頭龍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裝甲完備的頭部」。

描述 编辑

 
依據標本AMNH 5405推估出的包頭龍體型

甲龍亞目中,只有多智龍甲龍的體型大於包頭龍。包頭龍約有7米長及重3噸。牠的身體寬2.4米,身體低矮。四肢短,後肢比前肢大,四肢都有蹄狀趾爪。大腿由寬廣的髖骨支撐[2]

如同其他的甲龍類,牠的頭顱骨是扁平、厚實、呈三角形的,只有很小的空間容納腦部。口部是寬廣的無齒喙嘴,後段有頰齒,牙齒小型、呈葉狀。牠的頸部很短。

鱗甲與尾槌 编辑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包頭龍尾槌

包頭龍的整個頭部及身體都覆蓋者鱗甲,這些鱗甲以帶狀排列,仍保持一定的動作靈活性。在甲龍科中,牠是首個化石與其鱗甲一同被發現,這些鱗甲更可以覆蓋其眼瞼,骨質眼瞼可以上下開闔。頭顱頂部有不規則鱗甲,覆蓋住其他恐龍所擁有的頭部窩孔[2]

每一個鱗甲帶是由嵌入於厚皮膚內的厚橢圓形甲板組成,皮膚佈滿只有10-15厘米的短角刺(像鱷魚),沿者背部排成數列,橫向之間則有區隔帶。除了身體的角刺外,包頭龍的顱後也有短、寬的尖刺。

牠的尾巴末端是一個骨質的尾槌。尾巴有發達的肌肉,可以隨意的向兩邊揮動尾槌來防衛。

在重裝甲之下,有很多骨頭互相固定以支撐裝甲。脊椎肋骨合併在一起,在臀部的前幾節脊椎則互相癒合,形成穩定的結構。尾巴是由硬化的組織組成,與尾椎結合在一起。

生活環境 编辑

 
Euoplocephalus tutus的骨架 - 森肯貝格博物館

包頭龍生活於上白堊紀坎帕階

包頭龍是草食性恐龍。牠的鼻子結構複雜,可能牠的嗅覺很靈敏。四肢很靈活,有可能用作挖掘坑洞。由於牙齒很小,故牠們可能只吃低矮的植物及淺埋的塊莖。

由於所有骨骼是個別發現的,甲龍亞目經常被推測是獨居動物。但是於1988年發現22頭繪龍幼體族群後,可見包頭龍有可能是群居動物,或至少是在幼年時期以群體生活。

包頭龍只有腹部是沒有鱗甲的。如同箭豬,要傷害包頭龍就必須將牠翻轉。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進行的恐龍骨骼研究支持這個觀點,顯示在鴨嘴龍上有很多咬痕,而甲龍科則沒有。

分類及歷史 编辑

 
Euoplocephalus tutus的部分頭骨 - 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古生物學家勞倫斯·賴博(Lawrence Morris Lambe)於1902年發現首個包頭龍的標本(即正模標本),並命名為「Stereocephalus」。但是這個名稱已被使用,故於1910年更名為包頭龍。這個名字在很多時都被誤拼。牠曾一度被認為與甲龍是相同動物。

模式種衛甲包頭龍E. tutus)。第二個物種E. acutosquameus,是於1924年被發現。雖然兩個物種的尾槌形狀不一樣,但牠們卻有可能是屬同一物種。一些被認為是多智龍及甲龍的標本,亦有科學家認為是屬於包頭龍。

加拿大艾伯塔省美國蒙大拿州一共發現了超過40頭包頭龍的化石,使得牠成為最多資料的甲龍類恐龍。這些化石包括15個頭顱骨牙齒、一個接近完整的骨骼以及鱗甲。特別是尾槌最為常見。

參考資料 编辑

  1. ^ Vickaryous, M.K., Maryanska, T., and Weishampel, D.B. (2004). "Ankylosauria" In D. B. Weishampel, P. Dodson, and H. Osmolska (eds.),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363-392.
  2. ^ 2.0 2.1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 

外部連結 编辑

    包頭龍屬, 屬名, euoplocephalus, 發音, ləs, 又名優頭甲龍, 是最大型的甲龍科恐龍之一, 體型接近於小型的象, 在甲龍亞目中, 包頭龍有最完整的化石紀錄, 包括牠的尖刺鱗甲, 低矮的身體及巨大的尾槌, 包頭龍的異名有, scolosaurus, anodontosaurus, 倍甲龍, 包头龙属, 化石时期, 白堊紀晚期, preЄ, 正模标本中的颅骨tmp, 1991, 1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包頭龍屬 屬名 Euoplocephalus 發音 j uː ˌ ɒ p l oʊ ˈ s ɛ f el e s yoo OP loh SEF e les 又名優頭甲龍 是最大型的甲龍科恐龍之一 體型接近於小型的象 在甲龍亞目中 包頭龍有最完整的化石紀錄 包括牠的尖刺鱗甲 低矮的身體及巨大的尾槌 包頭龍的異名有 Scolosaurus Anodontosaurus 倍甲龍 1 包头龙属 化石时期 白堊紀晚期 76 4 75 6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正模标本中的颅骨TMP 1991 127 1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科 甲龙科 Ankylosauridae属 包头龙属 Euoplocephalus Lambe 1910模式種衛甲包頭龍Euoplocephalus tutus Lambe 1902 包頭龍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 裝甲完備的頭部 目录 1 描述 1 1 鱗甲與尾槌 2 生活環境 3 分類及歷史 4 參考資料 5 外部連結描述 编辑 nbsp 依據標本AMNH 5405推估出的包頭龍體型在甲龍亞目中 只有多智龍及甲龍的體型大於包頭龍 包頭龍約有7米長及重3噸 牠的身體寬2 4米 身體低矮 四肢短 後肢比前肢大 四肢都有蹄狀趾爪 大腿由寬廣的髖骨支撐 2 如同其他的甲龍類 牠的頭顱骨是扁平 厚實 呈三角形的 只有很小的空間容納腦部 口部是寬廣的無齒喙嘴 後段有頰齒 牙齒小型 呈葉狀 牠的頸部很短 鱗甲與尾槌 编辑 nbsp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包頭龍尾槌包頭龍的整個頭部及身體都覆蓋者鱗甲 這些鱗甲以帶狀排列 仍保持一定的動作靈活性 在甲龍科中 牠是首個化石與其鱗甲一同被發現 這些鱗甲更可以覆蓋其眼瞼 骨質眼瞼可以上下開闔 頭顱頂部有不規則鱗甲 覆蓋住其他恐龍所擁有的頭部窩孔 2 每一個鱗甲帶是由嵌入於厚皮膚內的厚橢圓形甲板組成 皮膚佈滿只有10 15厘米的短角刺 像鱷魚 沿者背部排成數列 橫向之間則有區隔帶 除了身體的角刺外 包頭龍的顱後也有短 寬的尖刺 牠的尾巴末端是一個骨質的尾槌 尾巴有發達的肌肉 可以隨意的向兩邊揮動尾槌來防衛 在重裝甲之下 有很多骨頭互相固定以支撐裝甲 脊椎與肋骨合併在一起 在臀部的前幾節脊椎則互相癒合 形成穩定的結構 尾巴是由硬化的組織組成 與尾椎結合在一起 生活環境 编辑 nbsp Euoplocephalus tutus的骨架 森肯貝格博物館包頭龍生活於上白堊紀坎帕階 包頭龍是草食性的恐龍 牠的鼻子結構複雜 可能牠的嗅覺很靈敏 四肢很靈活 有可能用作挖掘坑洞 由於牙齒很小 故牠們可能只吃低矮的植物及淺埋的塊莖 由於所有骨骼是個別發現的 甲龍亞目經常被推測是獨居動物 但是於1988年發現22頭繪龍幼體族群後 可見包頭龍有可能是群居動物 或至少是在幼年時期以群體生活 包頭龍只有腹部是沒有鱗甲的 如同箭豬 要傷害包頭龍就必須將牠翻轉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進行的恐龍骨骼研究支持這個觀點 顯示在鴨嘴龍上有很多咬痕 而甲龍科則沒有 分類及歷史 编辑 nbsp Euoplocephalus tutus的部分頭骨 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勞倫斯 賴博 Lawrence Morris Lambe 於1902年發現首個包頭龍的標本 即正模標本 並命名為 Stereocephalus 但是這個名稱已被使用 故於1910年更名為包頭龍 這個名字在很多時都被誤拼 牠曾一度被認為與甲龍是相同動物 模式種是衛甲包頭龍 E tutus 第二個物種是E acutosquameus 是於1924年被發現 雖然兩個物種的尾槌形狀不一樣 但牠們卻有可能是屬同一物種 一些被認為是多智龍及甲龍的標本 亦有科學家認為是屬於包頭龍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及美國蒙大拿州一共發現了超過40頭包頭龍的化石 使得牠成為最多資料的甲龍類恐龍 這些化石包括15個頭顱骨 牙齒 一個接近完整的骨骼以及鱗甲 特別是尾槌最為常見 參考資料 编辑 Vickaryous M K Maryanska T and Weishampel D B 2004 Ankylosauria In D B Weishampel P Dodson and H Osmolska eds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363 392 2 0 2 1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包頭龍恐龍博物館 包頭龍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包頭龍屬 amp oldid 6071580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