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凱特·米列

凱特·米列(英語:Katherine Murray Millett, Kate Millett;1934年9月14日-2017年9月6日),是美国女性主义運动家。她是“第二波女性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以《性/別政治》(1970) 闻名。費瑟斯通英语Liza Featherstone将“堕胎合法化、两性间更大的职业平等以及性自由”等前所未聞的成就归功于米列的努力。

凱特·米列
原文名Kate Millett
本名Katherine Murray Millett
出生(1934-09-14)1934年9月14日
 美國明尼苏达州圣保罗
逝世2017年9月6日(2017歲-09-06)(82歲)
 法國巴黎
知名作品《性/別政治》(1970)
主要领域
女性主義
著名思想
父權理論

女性主义運動、人权運動和平運動民权運動反精神病汙名化是米列的形容詞。她的作品表現出她的基进主义想法,例如妇女权利和心理健康改革,而一些回憶錄作品,探索了自己性取向、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1960年代至1970年代間,米列在早稻田大学布林莫尔学院巴纳德学院加州大学伯克萊分校任教。她的晚期作品是《酷刑的政治》(1994),指在反對在多国實施的酷刑,以及《媽媽米列》(2001),探索她自身与母亲关系。 2011年至2013年,她获得浪達同志文學獎英语Lambda Literary Awards小野洋子勇气奖英语Courage Award for the Arts,入选美國国家女性名人堂

1970年,米列以女同性恋的身分[1]出柜。1970年底,她承認自己是双性恋。[2][3] 她嫁给了雕塑家吉村文雄(1965年至1985年)。後來改與凯尔(Sophie Keir)結婚。

生平 

   
   
从左上角顺时针:

早年生活和教育

1934年9月14日,凱特·米列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父親是詹姆士(James Albert) ;母親是海倫(Helen (née Feely) Millett)。自幼,米列便害怕工程师父亲打她。 [4] 當米列14歲時,她酗酒的父親離家出走,米列一家飽受贫困。[5][6] 母亲是一名教师[6]和保险推销员。[7] 米列有两个姐妹,莎莉(Sally)和玛洛里(Mallory);其中一位姊妹是其導演影片《三個女人》的主角。[6][8][9] 她也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童年时期一直就讀於圣保罗的教区学校[4][5]

1956年,明尼苏达大学,米列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英国文学的學位[4][6][10]; 她是姐妹會英语Kappa Alpha Theta成员。 [11]1958年,在親戚資助下,米列自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畢業。[4][11] 她是第一位在圣希尔达學院取得一等荣誉学位的美国女性。[12] 在大约10年的教育家和艺术家生涯后,1958年,米列進入哥伦比亚大学,修讀英语和比较文学。這段期间,她在巴纳德學院教授英语。[4][6] 在巴納德學院,她參與了学生運動、妇女解放運動和堕胎改革運動。1969年9月,米列完成论文,并于1970 年3月,取得博士学位。[6]

藝術家與教師生涯

牛津大学毕业后,米列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英语[6][13],但她中途便离開。 [6]

她在纽约市担任幼儿园老师。1959年至1961年間,学习雕刻和绘画。此後,她前往日本学习雕塑。在日本,米列邂逅了雕塑家吉村文雄。 [4][11]在东京南画廊,米列举办第一次的展览。 [6] 她也在早稻田大学教授英语。1963年,她离开日本,搬到纽约的下东区[14]

1964年,米列开始在巴纳德学院[11]教授英语,并展出她的艺术作品。她是當時想要实现女性教育现代化的激进年轻教育工作者之一;米列希望为當時的女性提供“了解她们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所必需的关键工具”。 [14] 她的基进政治想法、在Token Learning[譯名請求] 中攻擊巴納德學院及学院的预算削减,导致[15]她于1968年12月23日被解雇。 [6]她的作品在格林威治村的贾德森画廊(Judson Gallery)展出。 [11]1960年代,米列对和平運動[4]民权运动产生了兴趣,加入了种族平等大会英语Congress of Racial Equality(CORE),参與抗议活动。 [4] [11]

1971 年,米列在布林莫尔学院教授社会学[6] 同年,她开始在纽约波啟浦夕附近购置房产,用作女性艺术村英语Women's Art Colony Farm [12][16]。1973年,她成為加州大学伯克萊分校的教育家。 [17]

 
1991年,英国讨论节目After Dark,奥利弗·里德

1980 年代到2010 年代

1980 年,雖然米列是雙性戀,但米列仍受邀參加洛杉矶美国女同艺术展英语Great American Lesbian Art Show[2][3][18] 米列同時还是女性主義雜誌On the Issues英语On the Issues (magazine)[19]撰稿人,持續写作至2000年代初。她在《酷刑的政治》 (1994) 中讨论了国家容許的酷刑,引起人们对许多国家使用酷刑的关注。 [4]

米列捲入在英國電視節目After Dark的爭議事件英语After_Dark_(TV_programme)#Oliver_Reed_and_Kate_Millett:_.22Do_Men_Have_To_Be_Violent.3F.22。节目中,喝醉的奥利弗·里德试图強吻米列,米列将他推开。但据报道,后来米烈要求节目提供录像带以娛樂她的朋友。 [20]整个节目中,里德使用了許多性别歧视的语言。 [21]

米列还参与了监狱改革和反酷刑运动。记者莫琳·弗里利英语Maureen Freely谈到米列晚年对基进主义的看法时写道:「成为自由業的最大好处是,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想說的话,因为‘没有人會在任何議題上給我張椅子。我太老了、卑鄙又烦躁。一切都取决于你多愛争论。 』」[9]

2012年,藝術村成为非营利组织,改名为米列艺术中心。 [12]

2017年,在妻子凯尔看顧下,因心臟麻痺,米列不幸逝世巴黎。[22]

基進女性主義

米列是1960、1970 年代[6]第二波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23] 她和茜德尼·阿爾伯特英语Sidney Abbott阿爾瑪·盧松英语Alma RoutsongPhyllis Birkby英语Phyllis Birkby、 和Artemis March英语Artemis March都是 CR One 的成员。該組織是第一个提高女同性恋意识的团体。 [2] [3] [24]

1966 年,米列成为全美婦女組織英语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12]的委员会成员,随后加入了纽约基进女性英语New York Radical Women[11]基進女同性恋组织等基進女性主義组织。 [14]

1970年美國女性主義詩人摩根英语Robin Morgan編輯的选集《婦女組織是有力的:美國婦女解放運動文選》(Sisterhood is Powerful :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from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收錄米列的〈性/別政治〉。 [25]

在1970年的《性/別政治》 大获成功后,米列一躍成为女性主义运动的代言人。然而,她在1974年的《飛行》(Flying)談及組織內的矛盾。 [6]

米列是最早闡述父权理論的作家之一,將父權刻劃为現代社会对女性的壓迫。[26] 传记作家盖尔(Gayle Graham Yates) 評論:“米列阐述了父权制理论,并将女性的性别和压迫概念化,成为套術語,用以性別角色革命,及彻底改变个人與家庭的生活方式。”相較之下,贝蒂·傅瑞丹則致力改善女性在社会、政治的领导机会與经济方面的独立。 [7]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米列写了几本关于女性生活的书。花費4年多完成的《地下室:對活人祭品的沉思》,記錄了1965年格特魯德·巴尼謝夫斯基如何折磨西爾維婭·萊肯斯至死。該事件佔據她精神14年。米列,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索了手无寸铁少女的故事,以及她涉及的性虐待、身体虐待與情感虐待過程。[6][27] Roberta M. Hooks[譯名請求]評論:“不同於女性主义论战,《地下室》是篇強烈觸動人心的書面研究,關乎残忍和屈從问题。” [28] 米列谈到兇手动机說道:“这是個压迫女性的故事。格特鲁德似乎想在少女身上施行某種可怕的正直公理:而这就是成为一个女人的涵意”。 [27]

1979年,米列和加拿大记者凱爾(Sophie Keir)前往伊朗德黑兰参加伊朗女性爭取藝術與受教自由的活動。當時的何梅尼政府,禁止女孩和男孩一起上学,要求妇女戴面纱,禁止妇女夫离婚。3月8日国际妇女节,数千名妇女参加德黑兰大学前的抗議活動。大约2萬名妇女参加穿该市自由广场的游行。许多遊行參與者被刺伤、殴打或潑酸。米列和凯尔参加了集会和示威活动。在抵达伊朗后两周,兩人从酒店房间遭带走,隨後被遣返至法國巴黎。米列担心伊朗妇女的命运,“她們無法上飛機,這也是為什麼連結全球姊妹社群這麼重要。”[22][29]

1981年出版的《前往伊朗》(Going to Iran)讲述这段经历。 [30]2014年講述女性主义历史电影《她在憤怒時最美》中收錄米列 。 [31]

性/別政治

 
《性/別政治》封面

1970年的《性/別政治》,改寫自她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論文。該[4]的批判了西方社会、文学中父权制,讨论了性别歧视异性戀歧視的现代小说家,如DH劳伦斯亨利·米勒,以及诺曼·梅勒,并与同性恋作家的观点做比較,如让热內[32] 米列探討父权的起源,认为性的压迫既是政治上的,也是文化上的[33],并认为废除传统家庭是性別革命的真正关键。[34][35] 這本書被視為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运动綱領。 [6][23]

时代杂志在封面故事放上米列與「性/別政治」[2],作為婦女解放運動的象徵,称《性/別政治》是本“非凡的书”,提供了融貫女权运动的理论。 [4]女性畫家妮勒英语Alice Neel为1970年8月31日的封面创作了米列形象。[36]

诺曼·梅勒的《性囚犯》為回应米列的性政治而写的。 [37] 诺曼傳記的作者安德鲁·威尔逊(Andrew Wilson)指出,“《性囚犯》是场比赛。他的修辭對抗她的散文,他的魅力對抗她的覺悟,他唱反調的愤怒對抗她尖酸的指责。目的是将更多的观众、更强大的呈現转化成持续的真理。《性囚犯》是自我模仿和讽刺。...” [38]

性别歧视和性行为

当米列在哥伦比亚大学谈论性解放时,一名女听众質问她:“你为什么不在这里公开说你是女同性恋。你以前说过你是女同性恋者。”米列犹豫地答道:“是的,我是女同性恋”。 [2]几周后,《时代雜誌》1970年12月8日的文章《再看妇女解放》(Women's Lib: A Second Look)称,米列承认她是双性恋,而这可能会使她成就女权运动发言人的名声,因为它“加强了将所有女性解放運動者视为女同性恋的怀疑论观点。”[2][3] 該事件導致,两天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Ivy Bottini英语Ivy Bottini芭芭拉英语Barbara Love在格林威治村组织記者會,30名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领导人宣布“声援在性别歧视社会中同性恋者争取解放的斗争”。 [2]

1971年的电影《三個女人》,是一部由全女性攝影工作人員製作的纪录片[6][39],包括共同导Susan Kleckner[譯名請求]、摄影师Lenore Bode[譯名請求]和剪辑师Robin Mide[譯名請求],題名为“妇女解放电影”。 [41]这部 70 分钟的电影聚焦三位女性——导演米列的姐妹马洛里·米列-琼斯(Mallory Millett-Jones)、化学家Lillian Shreve[譯名請求]和艺术家Robin Mide[譯名請求]——回忆她们的生活。 《纽约时报》艺术评论家文森·坎比 (Vincent Canby) 写道:“《三個女人》是一部简单的好电影。該部電影不会將觀眾注意力拉去電影本身,而是只关注它的三个主角,以及它们如何在米列描述由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成长。米列在她的《性/別政治》中有系统地撕裂、衝擊、嘲笑和破坏這由男性主导的社会。” [8] 本片在纽约市剧院首映后获得了“普遍好评”。 [6]

1971年的《卖淫報告》(The Prostitution Papers)中,米列将卖淫詮释为女性状况的核心,比婚姻更清楚地揭示了女性的服从狀況。在卖淫過程中,买卖的是堕落和权力,而不是性。她主张在性工作者自行領导下将卖淫除罪化。

 
《飛翔》封面

1974年,米列出版《飛翔》(Flying, 1974) [6],一本“关于她双性恋的意识流回忆录”。 [42] 《纽约时报书评》描述,《性/別政治》成功啟發米列,以一種“令人眼花缭乱的暴露癖”,探索自身的生活。米列以纪录片的风格捕捉了所思所感。 [43] 1977年的回憶錄《西塔》(Sita, 1977),講述了她的性取向,特别是她自杀的女同性恋情人[43],以及這对米列个人的影响。 [6] 米列和茜德尼·阿爾伯特英语Sidney Abbott阿爾瑪·盧松英语Alma RoutsongPhyllis Birkby英语Phyllis Birkby、 和Artemis March英语Artemis March都是第一個女同性戀意識覺醒組織CR One 的成员。 [24]

作品

展览

  • 1963 – Minami Gallery, Tokyo[44]
  • 1967 – Group exhibition, 12 Evenings of Manipulation, Judson Gallery, New York City[44][45]
  • 1968 – Situations, Brooklyn Community College, New York[46]
  • 1970 – The American Dream Goes to Pot, The People's Flag Show, Phoenix Art Museum;[47] Judson Memorial Church, New York[48]
  • 1972 – Terminal Piece, Women's Interart Center, New York[46]
  • 1973 – Small Mysteries, Womanstyle Theatre Festival, New York[49]
  • 1977 – Naked Ladies, Los Angeles Women's Building, California[44][49][50]
  • 1977 – Solo exhibition, Andre Wauters Gallery, New York[49]
  • 1977 – The Lesbian Body, Chuck Levitan Gallery, New York[49]
  • 1978 – The Trial of Sylvia Likens, Noho Gallery, New York[51][52]
  • 1979 – Elegy for Sita, Noho Gallery, New York[49]
  • 1979 – Women's Caucus for Art[49]
  • 1980 – Group exhibition, Great American Lesbian Art Show, Los Angeles[49]
  • 1980 – Solo exhibition, Lesbian Erotica, Galerie de Ville, New Orleans; Second Floor Salon[49]
  • 1981 – Solo exhibition, Lesbian Erotica, Galerie des Femmes, Paris[49]
  • 1986 – Group exhibition, Feminists and Misogynists, Center on Contemporary Art, Seattle[49]
  • 1988 – Fluxus,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49]
  • 1991–1994 – Courtland Jessup Gallery,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44]
  • 1992 – Group exhibition, Body Politic, La MaMa La Galleria[49]
  • 1991 – Solo exhibition, Freedom from Captivity, Courtland Jessup Gallery,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49]
  • 1997 – Kate Millett, Sculptor: The First 38 Years, Fine Arts Galle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atonsville[53]
  • 2009 – Black Madonna, multimedia show of 41 artists, HP Garcia Gallery, New York[54]

圖書

單著

  • Millett, Kate. Sexual Politics.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1970. OCLC 489817513. 
  • Millett, Kate. The Prostitution papers: A Candid Dialogue. Falmouth: Paladin. 1971. OCLC 320856459. 
  • Millett, Kate. Flying.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4. ISBN 978-0-394-48985-8. 
  • Millett, Kate. Sita. London: Virago. 1976. ISBN 9780860680246. 
  • Millett, Kate. The Basement: Meditations on a Human Sacrific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79. ISBN 978-0-671-24763-8. 
  • Millett, Kate. Going to Iran. New York: Coward, McCann & Geoghegan. 1981. ISBN 978-0-698-11095-3. 
  • Millett, Kate. The Loony-Bin Trip.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0. ISBN 978-0-671-74028-3. 
  • Millett, Kate. The Politics of Cruelty: An Essay on the Literature of Political Imprisonment. New York, London: Norton. 1993. ISBN 978-0-393-03575-9. 
  • Millett, Kate. AD, a Memoir.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4 (W.W. Norton). 1995: 101–6. ISBN 978-0-393-03524-7. PMID 24802688. doi:10.1300/J155v04n04_10. 
  • Millett, Kate. Mother Millett. London: Verso. 2001. ISBN 978-1-85984-607-0. 
  • Millett, Kate; O'Dell, Kathy; Berger, Maurice. Kate Millett, Sculptor: The First 38 Years. Catonsville, Maryland: Fine Arts Gallery. 1997. ISBN 0-9624565-9-4. 

文章或书籍章节

  • Millett, Kate. Out of the Loop. On the Issues. Summer 1998.   
  • Millett, Kate; Andreasen, Theory of Sexual Politics, Cudd; Robin O. (编), Feminist theory: a philosophical anthology, Oxford, UK;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ing: 37–59, 2005, ISBN 1-4051-1661-7 
  • Millett, Kate; Lehmann, The Illusion of Mental Illness, Stastny; Peter (编), Alternatives beyond psychiatry, Berlin Eugene, Oregon: Peter Lehmann Publishing: 29–38, 2007, ISBN 9780978839918. 
  • Millett, Kate; LeFrancois, Preface, Burstow; Brenda (编), Psychiatry Disrupted: Theorizing Resistance and Crafting the Revolution,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0773543300 

影片

  • Three Lives (documentary). Women's Liberation Cinema Company. [8]
  • Not a Love Story: A Film About Pornography (documentary).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NFB). [55]
  • Bookmark: Daughters of de Beauvoir (1 episode) (biography).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Union Pictures Productions. [56]
  • Playboy: The Story of X (documentary). Calliope Films, Playboy Entertainment Group.  
  • The Real Yoko Ono (television). [57]
  • Des fleurs pour Simone de Beauvoir (documentary short). [58]

參考

  1. ^ Sehgal, Parul; Genzlinger, Neil. Kate Millett, Ground-Breaking Feminist Writer, Is Dead at 82.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6, 2017 [September 9, 2017].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美国英语).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Dudley Clendinen; Adam Nagourney. .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July 30, 2013: 99 [2021-10-18]. ISBN 978-1-4767-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lendinen p. 9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lendinen p. 9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lendinen p. 9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lendinen p. 9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3. ^ 3.0 3.1 3.2 3.3 Paul D. Buchanan. . Santa Barbara: ABC-CLIO. July 31, 2011: 39 [2021-10-18]. ISBN 978-1-59884-35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Paul D. Buchanan 3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Paul D. Buchanan 3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Paul D. Buchanan 3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Neil A. Hamilton. . New York: Infobase Publishing. January 1, 2002: 267 [2021-10-18]. ISBN 978-1-4381-080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amilton p. 26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amilton p. 26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amilton p. 26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amilton p. 26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amilton p. 26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amilton p. 26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 ^ 5.0 5.1 Rosalind Rosenberg.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4 [2021-10-18]. ISBN 978-0-231-501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Frank N. Magill. . London: Routledge. March 5, 2014: 2536–2537 [2021-10-18]. ISBN 978-1-317-74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Magill p. 2536”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Magill p. 2536”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Magill p. 2536”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Magill p. 2536”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7. ^ 7.0 7.1 Justin Wintle. . London: Routledge. November 28, 2008: 532 [2021-10-18]. ISBN 978-1-134-0213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Wintle p. 532”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8. ^ 8.0 8.1 8.2 Vincent Canby. .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5, 1971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9. ^ 9.0 9.1 Maureen Freely. . The Guardian. June 18, 2001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Troublemaker”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0. ^ Marcia Cohen. . Santa Fe: Sunstone Press. 2009: 74 [2021-10-18]. ISBN 978-0-86534-72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Paul D. Buchanan. . Santa Barbara: ABC-CLIO. July 31, 2011: 125 [2021-10-18]. ISBN 978-1-59884-35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uchanan p. 125”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uchanan p. 125”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uchanan p. 125”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2. ^ 12.0 12.1 12.2 12.3 . St Hilda's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8, 2014). 
  13. ^ Rosalind Rosenberg.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4–225 [2021-10-18]. ISBN 978-0-231-501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14. ^ 14.0 14.1 14.2 Rosalind Rosenberg.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5 [2021-10-18]. ISBN 978-0-231-501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Rosenberg p. 225”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Rosenberg p. 225”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5. ^ Rosalind Rosenberg.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5–226 [2021-10-18]. ISBN 978-0-231-501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16. ^ Barbara J. Love. Feminists who Changed America, 1963–1975.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6: 315. ISBN 978-0-252-03189-2. 
  17. ^ Christina Robb. . The Boston Globe (Boston, Massachusett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May 31, 1990 [September 11,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1, 2014). 
  18. ^ Cornelia H. Butler;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 Calif.). WACK!: art and the feminist revolu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pril 2, 2007: 494. 
  19. ^ Mother Jones. . Mother Jones. September 1992: PT53 [2021-10-18]. ISSN 0362-88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20. ^ The Observer, August 14, 1994
  21. ^ Anthony Nield. Cracked Actor: In Defence Of Oliver Reed. The Quietus. March 19, 2012 [September 7, 2017]. 
  22. ^ 22.0 22.1 . www.upmedia.mg.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23. ^ 23.0 23.1 Genzlinger, Neil. .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6, 2017 [September 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Genzlinger”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4. ^ 24.0 24.1 JoAnne Myers. . Scarecrow Press. 20 August 2009: 93 [2021-10-18]. ISBN 978-0-8108-632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25. ^ Sisterhood is powerful :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from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Book, 1970). [WorldCat.org]. OCLC 96157. 
  26. ^ Green, Laura. Claeys, Gregory , 编. . CQ Press. 2013: 285 [2021-10-18]. ISBN 978-0-87-28991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27. ^ 27.0 27.1 Pat H. Broeske. .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4, 2007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28. ^ Frank N. Magill. . London: Routledge. March 5, 2014: 2537–2538 [2021-10-18]. ISBN 978-1-317-74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29. ^ Pamela Andriotakis; Andrea Chambers. . Vol. 11. April 2, 1979 [October 7,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 2011). 
  30. ^ Robert Benewick; Philip Green. .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September 11, 2002: 176 [2021-10-18]. ISBN 978-0-415-158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1. ^ . The Huffington Post. December 15, 2014 [March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32. ^ Jonathan D. Culler. .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7: 47–49 [2021-10-18]. ISBN 978-0-8014-740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3. ^ Bindel, Julie. . The Guardian. September 7, 2017 [September 11, 2017].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英国英语). 
  34. ^ Pattock, Mary. . Reach. Winter 2012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3, 2014). 
  35. ^ Jane Gerhard.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20, 2013: 92–95 [2021-10-18]. ISBN 978-0-231-5287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6. ^ . Time.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7. ^ S. Paige Baty.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97 [2021-10-18]. ISBN 978-0-520-0880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8. ^ Andrew Wilson. . Bern: Peter Lang. 2008: 184–185 [2021-10-18]. ISBN 978-3-03911-40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9. ^ James L. Limbacher. Feature Films on 8 mm, 16 mm, and Videotape. Bowker. 1979: 306. 
  40. ^ New York Media, LLC. . Newyorkmetro.com (New York Media, LLC). April 8, 1974: 68 [2021-10-18]. ISSN 0028-73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41. ^ After its release, three women from the film crew sued Millett for violating the profit-sharing terms of their contract. Millett represented herself in court, with emotional outbursts. The judge ruled in the plaintiffs' favor, but Millett reluctantly paid only a portion of the earnings to the women.[40]
  42. ^ Edward Iwata. . LA Times. June 13, 1990 [September 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1). 
  43. ^ 43.0 43.1 Hillary Frey. . The Nation (The Nation Institute). July 23, 2001 [September 1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7, 2014). 
  44. ^ 44.0 44.1 44.2 44.3 . Gale Publishing. 2006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8, 2015). 
  45. ^ Geoffrey Hendricks.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1 [2021-10-18]. ISBN 978-0-8135-33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46. ^ 46.0 46.1 Jean Fredrickson, Laure. . 2007: xi, 76 [2021-10-18]. ISBN 978-0-549-6620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0). 
  47. ^ J.G. Murphy. .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October 31, 1998: 119, 123, 125, 137– [2021-10-18]. ISBN 978-0-7923-527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3). 
  48. ^ Louis P. Masur. . Bloomsbury Publishing. August 1, 2010 [2021-10-18]. ISBN 978-1-59691-85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49. ^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PDF). Duke University. [October 9,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October 14, 2014). 
  50. ^ . The Pittsburgh Press. May 26, 1977 [October 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51. ^ John Dean. . Borf Books. January 1, 1999: 187 [2021-10-18]. ISBN 978-0-9604894-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30). 
  52. ^ Laurel Jean Fredrickson. . 2007: 67, 358 [2021-10-18]. ISBN 978-0-549-6620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9). 
  53. ^ . Center for Art Design and Visual Cultur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4. ^ Edward Rubin. . ArtUS (The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Art Criticism). September 22, 2009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8, 2015). 
  55. ^ . www.thecanadianencyclopedia.ca. Canadian Encyclopedia.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56. ^ . Institut français du Royaume-Uni.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英语). 
  57. ^ . Upenn.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58. ^ . TV5MONDE. 7 September 2017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法语). 

參見

凱特, 米列,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1年10月18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英語, katherine, murray, millett.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1年10月18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凱特 米列 英語 Katherine Murray Millett Kate Millett 1934年9月14日 2017年9月6日 是美国女性主义運动家 她是 第二波女性主义 的代表性人物 以 性 別政治 1970 闻名 費瑟斯通 英语 Liza Featherstone 将 堕胎合法化 两性间更大的职业平等以及性自由 等前所未聞的成就归功于米列的努力 凱特 米列原文名Kate Millett本名Katherine Murray Millett出生 1934 09 14 1934年9月14日 美國明尼苏达州圣保罗逝世2017年9月6日 2017歲 09 06 82歲 法國巴黎知名作品 性 別政治 1970 主要领域女性主義著名思想父權理論女性主义運動 人权運動 和平運動 民权運動和反精神病汙名化是米列的形容詞 她的作品表現出她的基进主义想法 例如妇女权利和心理健康改革 而一些回憶錄作品 探索了自己性取向 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1960年代至1970年代間 米列在早稻田大学 布林莫尔学院 巴纳德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萊分校任教 她的晚期作品是 酷刑的政治 1994 指在反對在多国實施的酷刑 以及 媽媽米列 2001 探索她自身与母亲关系 2011年至2013年 她获得浪達同志文學獎 英语 Lambda Literary Awards 小野洋子勇气奖 英语 Courage Award for the Arts 入选美國国家女性名人堂 1970年 米列以女同性恋的身分 1 出柜 1970年底 她承認自己是双性恋 2 3 她嫁给了雕塑家吉村文雄 1965年至1985年 後來改與凯尔 Sophie Keir 結婚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生活和教育 1 2 藝術家與教師生涯 1 3 1980 年代到2010 年代 2 基進女性主義 2 1 性 別政治 2 2 性别歧视和性行为 3 作品 3 1 展览 3 2 圖書 3 3 單著 3 4 文章或书籍章节 3 5 影片 4 參考 5 參見生平 编辑 从左上角顺时针 北卡罗来纳大学大楼 早稻田大学大隈园 布林莫尔学院 校园入口 巴纳德学院早年生活和教育 编辑 1934年9月14日 凱特 米列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 父親是詹姆士 James Albert 母親是海倫 Helen nee Feely Millett 自幼 米列便害怕工程师父亲打她 4 當米列14歲時 她酗酒的父親離家出走 米列一家飽受贫困 5 6 母亲是一名教师 6 和保险推销员 7 米列有两个姐妹 莎莉 Sally 和玛洛里 Mallory 其中一位姊妹是其導演影片 三個女人 的主角 6 8 9 她也是爱尔兰天主教徒 童年时期一直就讀於圣保罗的教区学校 4 5 1956年 明尼苏达大学 米列以优异成绩毕业 取得英国文学的學位 4 6 10 她是姐妹會 英语 Kappa Alpha Theta 成员 11 1958年 在親戚資助下 米列自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畢業 4 11 她是第一位在圣希尔达學院取得一等荣誉学位的美国女性 12 在大约10年的教育家和艺术家生涯后 1958年 米列進入哥伦比亚大学 修讀英语和比较文学 這段期间 她在巴纳德學院教授英语 4 6 在巴納德學院 她參與了学生運動 妇女解放運動和堕胎改革運動 1969年9月 米列完成论文 并于1970 年3月 取得博士学位 6 藝術家與教師生涯 编辑 牛津大学毕业后 米列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英语 6 13 但她中途便离開 6 她在纽约市担任幼儿园老师 1959年至1961年間 学习雕刻和绘画 此後 她前往日本学习雕塑 在日本 米列邂逅了雕塑家吉村文雄 4 11 在东京南画廊 米列举办第一次的展览 6 她也在早稻田大学教授英语 1963年 她离开日本 搬到纽约的下东区 14 1964年 米列开始在巴纳德学院 11 教授英语 并展出她的艺术作品 她是當時想要实现女性教育现代化的激进年轻教育工作者之一 米列希望为當時的女性提供 了解她们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所必需的关键工具 14 她的基进政治想法 在Token Learning 譯名請求 中攻擊巴納德學院及学院的预算削减 导致 15 她于1968年12月23日被解雇 6 她的作品在格林威治村的贾德森画廊 Judson Gallery 展出 11 1960年代 米列对和平運動 4 和民权运动产生了兴趣 加入了种族平等大会 英语 Congress of Racial Equality CORE 参與抗议活动 4 11 1971 年 米列在布林莫尔学院教授社会学 6 同年 她开始在纽约波啟浦夕附近购置房产 用作女性艺术村 英语 Women s Art Colony Farm 12 16 1973年 她成為加州大学伯克萊分校的教育家 17 1991年 英国讨论节目After Dark 与奥利弗 里德 1980 年代到2010 年代 编辑 1980 年 雖然米列是雙性戀 但米列仍受邀參加洛杉矶的美国女同艺术展 英语 Great American Lesbian Art Show 2 3 18 米列同時还是女性主義雜誌On the Issues 英语 On the Issues magazine 19 撰稿人 持續写作至2000年代初 她在 酷刑的政治 1994 中讨论了国家容許的酷刑 引起人们对许多国家使用酷刑的关注 4 米列捲入在英國電視節目After Dark的爭議事件 英语 After Dark TV programme Oliver Reed and Kate Millett 22Do Men Have To Be Violent 3F 22 节目中 喝醉的奥利弗 里德试图強吻米列 米列将他推开 但据报道 后来米烈要求节目提供录像带以娛樂她的朋友 20 整个节目中 里德使用了許多性别歧视的语言 21 米列还参与了监狱改革和反酷刑运动 记者莫琳 弗里利 英语 Maureen Freely 谈到米列晚年对基进主义的看法时写道 成为自由業的最大好处是 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想說的话 因为 没有人會在任何議題上給我張椅子 我太老了 卑鄙又烦躁 一切都取决于你多愛争论 9 2012年 藝術村成为非营利组织 改名为米列艺术中心 12 2017年 在妻子凯尔看顧下 因心臟麻痺 米列不幸逝世巴黎 22 基進女性主義 编辑米列是1960 1970 年代 6 的第二波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23 她和茜德尼 阿爾伯特 英语 Sidney Abbott 阿爾瑪 盧松 英语 Alma Routsong Phyllis Birkby 英语 Phyllis Birkby 和Artemis March 英语 Artemis March 都是 CR One 的成员 該組織是第一个提高女同性恋意识的团体 2 3 24 1966 年 米列成为全美婦女組織 英语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12 的委员会成员 随后加入了纽约基进女性 英语 New York Radical Women 11 基進女同性恋组织等基進女性主義组织 14 1970年美國女性主義詩人摩根 英语 Robin Morgan 編輯的选集 婦女組織是有力的 美國婦女解放運動文選 Sisterhood is Powerful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from the Women s Liberation Movement 收錄米列的 性 別政治 25 在1970年的 性 別政治 大获成功后 米列一躍成为女性主义运动的代言人 然而 她在1974年的 飛行 Flying 談及組織內的矛盾 6 米列是最早闡述父权理論的作家之一 將父權刻劃为現代社会对女性的壓迫 26 传记作家盖尔 Gayle Graham Yates 評論 米列阐述了父权制理论 并将女性的性别和压迫概念化 成为套術語 用以性別角色革命 及彻底改变个人與家庭的生活方式 相較之下 贝蒂 傅瑞丹則致力改善女性在社会 政治的领导机会與经济方面的独立 7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 米列写了几本关于女性生活的书 花費4年多完成的 地下室 對活人祭品的沉思 記錄了1965年格特魯德 巴尼謝夫斯基如何折磨西爾維婭 萊肯斯至死 該事件佔據她精神14年 米列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 探索了手无寸铁少女的故事 以及她涉及的性虐待 身体虐待與情感虐待過程 6 27 Roberta M Hooks 譯名請求 評論 不同於女性主义论战 地下室 是篇強烈觸動人心的書面研究 關乎残忍和屈從问题 28 米列谈到兇手动机說道 这是個压迫女性的故事 格特鲁德似乎想在少女身上施行某種可怕的正直公理 而这就是成为一个女人的涵意 27 1979年 米列和加拿大记者凱爾 Sophie Keir 前往伊朗德黑兰参加伊朗女性爭取藝術與受教自由的活動 當時的何梅尼政府 禁止女孩和男孩一起上学 要求妇女戴面纱 禁止妇女夫离婚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数千名妇女参加德黑兰大学前的抗議活動 大约2萬名妇女参加穿该市自由广场的游行 许多遊行參與者被刺伤 殴打或潑酸 米列和凯尔参加了集会和示威活动 在抵达伊朗后两周 兩人从酒店房间遭带走 隨後被遣返至法國巴黎 米列担心伊朗妇女的命运 她們無法上飛機 這也是為什麼連結全球姊妹社群這麼重要 22 29 1981年出版的 前往伊朗 Going to Iran 讲述这段经历 30 2014年講述女性主义历史电影 她在憤怒時最美 中收錄米列 31 性 別政治 编辑 性 別政治 封面 1970年的 性 別政治 改寫自她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論文 該书 4 的批判了西方社会 文学中父权制 讨论了性别歧视和异性戀歧視的现代小说家 如DH劳伦斯 亨利 米勒 以及诺曼 梅勒 并与同性恋作家的观点做比較 如让热內 32 米列探討父权的起源 认为性的压迫既是政治上的 也是文化上的 33 并认为废除传统家庭是性別革命的真正关键 34 35 這本書被視為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运动綱領 6 23 时代杂志在封面故事放上米列與 性 別政治 2 作為婦女解放運動的象徵 称 性 別政治 是本 非凡的书 提供了融貫女权运动的理论 4 女性畫家妮勒 英语 Alice Neel 为1970年8月31日的封面创作了米列形象 36 诺曼 梅勒的 性囚犯 為回应米列的性政治而写的 37 诺曼傳記的作者安德鲁 威尔逊 Andrew Wilson 指出 性囚犯 是场比赛 他的修辭對抗她的散文 他的魅力對抗她的覺悟 他唱反調的愤怒對抗她尖酸的指责 目的是将更多的观众 更强大的呈現转化成持续的真理 性囚犯 是自我模仿和讽刺 38 性别歧视和性行为 编辑 当米列在哥伦比亚大学谈论性解放时 一名女听众質问她 你为什么不在这里公开说你是女同性恋 你以前说过你是女同性恋者 米列犹豫地答道 是的 我是女同性恋 2 几周后 时代雜誌 1970年12月8日的文章 再看妇女解放 Women s Lib A Second Look 称 米列承认她是双性恋 而这可能会使她成就女权运动发言人的名声 因为它 加强了将所有女性解放運動者视为女同性恋的怀疑论观点 2 3 該事件導致 两天后 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者Ivy Bottini 英语 Ivy Bottini 和芭芭拉 英语 Barbara Love 在格林威治村组织記者會 30名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领导人宣布 声援在性别歧视社会中同性恋者争取解放的斗争 2 1971年的电影 三個女人 是一部由全女性攝影工作人員製作的纪录片 6 39 包括共同导Susan Kleckner 譯名請求 摄影师Lenore Bode 譯名請求 和剪辑师Robin Mide 譯名請求 題名为 妇女解放电影 41 这部 70 分钟的电影聚焦三位女性 导演米列的姐妹马洛里 米列 琼斯 Mallory Millett Jones 化学家Lillian Shreve 譯名請求 和艺术家Robin Mide 譯名請求 回忆她们的生活 纽约时报 艺术评论家文森 坎比 Vincent Canby 写道 三個女人 是一部简单的好电影 該部電影不会將觀眾注意力拉去電影本身 而是只关注它的三个主角 以及它们如何在米列描述由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成长 米列在她的 性 別政治 中有系统地撕裂 衝擊 嘲笑和破坏這由男性主导的社会 8 本片在纽约市剧院首映后获得了 普遍好评 6 1971年的 卖淫報告 The Prostitution Papers 中 米列将卖淫詮释为女性状况的核心 比婚姻更清楚地揭示了女性的服从狀況 在卖淫過程中 买卖的是堕落和权力 而不是性 她主张在性工作者自行領导下将卖淫除罪化 飛翔 封面 1974年 米列出版 飛翔 Flying 1974 6 一本 关于她双性恋的意识流回忆录 42 纽约时报书评 描述 性 別政治 成功啟發米列 以一種 令人眼花缭乱的暴露癖 探索自身的生活 米列以纪录片的风格捕捉了所思所感 43 1977年的回憶錄 西塔 Sita 1977 講述了她的性取向 特别是她自杀的女同性恋情人 43 以及這对米列个人的影响 6 米列和茜德尼 阿爾伯特 英语 Sidney Abbott 阿爾瑪 盧松 英语 Alma Routsong Phyllis Birkby 英语 Phyllis Birkby 和Artemis March 英语 Artemis March 都是第一個女同性戀意識覺醒組織CR One 的成员 24 作品 编辑展览 编辑 1963 Minami Gallery Tokyo 44 1967 Group exhibition 12 Evenings of Manipulation Judson Gallery New York City 44 45 1968 Situations Brooklyn Community College New York 46 1970 The American Dream Goes to Pot The People s Flag Show Phoenix Art Museum 47 Judson Memorial Church New York 48 1972 Terminal Piece Women s Interart Center New York 46 1973 Small Mysteries Womanstyle Theatre Festival New York 49 1977 Naked Ladies Los Angeles Women s Building California 44 49 50 1977 Solo exhibition Andre Wauters Gallery New York 49 1977 The Lesbian Body Chuck Levitan Gallery New York 49 1978 The Trial of Sylvia Likens Noho Gallery New York 51 52 1979 Elegy for Sita Noho Gallery New York 49 1979 Women s Caucus for Art 49 1980 Group exhibition Great American Lesbian Art Show Los Angeles 49 1980 Solo exhibition Lesbian Erotica Galerie de Ville New Orleans Second Floor Salon 49 1981 Solo exhibition Lesbian Erotica Galerie des Femmes Paris 49 1986 Group exhibition Feminists and Misogynists Center on Contemporary Art Seattle 49 1988 Fluxus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49 1991 1994 Courtland Jessup Gallery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 44 1992 Group exhibition Body Politic La MaMa La Galleria 49 1991 Solo exhibition Freedom from Captivity Courtland Jessup Gallery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 49 1997 Kate Millett Sculptor The First 38 Years Fine Arts Galle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atonsville 53 2009 Black Madonna multimedia show of 41 artists HP Garcia Gallery New York 54 圖書 编辑 單著 编辑 Millett Kate Sexual Politics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1970 OCLC 489817513 Millett Kate The Prostitution papers A Candid Dialogue Falmouth Paladin 1971 OCLC 320856459 Millett Kate Flying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4 ISBN 978 0 394 48985 8 Millett Kate Sita London Virago 1976 ISBN 9780860680246 Millett Kate The Basement Meditations on a Human Sacrifice New York Simon amp Schuster 1979 ISBN 978 0 671 24763 8 Millett Kate Going to Iran New York Coward McCann amp Geoghegan 1981 ISBN 978 0 698 11095 3 Millett Kate The Loony Bin Trip New York Simon amp Schuster 1990 ISBN 978 0 671 74028 3 Millett Kate The Politics of Cruelty An Essay on the Literature of Political Imprisonment New York London Norton 1993 ISBN 978 0 393 03575 9 Millett Kate AD a Memoir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4 W W Norton 1995 101 6 ISBN 978 0 393 03524 7 PMID 24802688 doi 10 1300 J155v04n04 10 Millett Kate Mother Millett London Verso 2001 ISBN 978 1 85984 607 0 Millett Kate O Dell Kathy Berger Maurice Kate Millett Sculptor The First 38 Years Catonsville Maryland Fine Arts Gallery 1997 ISBN 0 9624565 9 4 文章或书籍章节 编辑 Millett Kate Out of the Loop On the Issues Summer 1998 Millett Kate Andreasen Theory of Sexual Politics Cudd Robin O 编 Feminist theory a philosophical anthology Oxford UK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ing 37 59 2005 ISBN 1 4051 1661 7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Millett Kate Lehmann The Illusion of Mental Illness Stastny Peter 编 Alternatives beyond psychiatry Berlin Eugene Oregon Peter Lehmann Publishing 29 38 2007 ISBN 9780978839918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Millett Kate LeFrancois Preface Burstow Brenda 编 Psychiatry Disrupted Theorizing Resistance and Crafting the Revolution Montreal McGill Queen s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0773543300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影片 编辑 Three Lives documentary Women s Liberation Cinema Company 8 Not a Love Story A Film About Pornography documentary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NFB 55 Bookmark Daughters of de Beauvoir 1 episode biography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Union Pictures Productions 56 Playboy The Story of X documentary Calliope Films Playboy Entertainment Group The Real Yoko Ono television 57 Des fleurs pour Simone de Beauvoir documentary short 58 參考 编辑 Sehgal Parul Genzlinger Neil Kate Millett Ground Breaking Feminist Writer Is Dead at 82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6 2017 September 9 2017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08 美国英语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Dudley Clendinen Adam Nagourney Out for Good The Struggle to Build a Gay Rights Movement in Am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July 30 2013 99 2021 10 18 ISBN 978 1 4767 4071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Clendinen p 99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Clendinen p 99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Clendinen p 99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Clendinen p 99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3 0 3 1 3 2 3 3 Paul D Buchanan Radical Feminists A Guide to an American Subculture Santa Barbara ABC CLIO July 31 2011 39 2021 10 18 ISBN 978 1 59884 356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Paul D Buchanan 39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Paul D Buchanan 39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Paul D Buchanan 39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4 00 4 01 4 02 4 03 4 04 4 05 4 06 4 07 4 08 4 09 4 10 Neil A Hamilton American Social Leaders and Activists New York Infobase Publishing January 1 2002 267 2021 10 18 ISBN 978 1 4381 0808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7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Hamilton p 267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Hamilton p 267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Hamilton p 267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Hamilton p 267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Hamilton p 267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Hamilton p 267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 0 5 1 Rosalind Rosenberg Changing the Subject How the Women of Columbia Shap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Sex an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4 2021 10 18 ISBN 978 0 231 50114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7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6 17 6 18 Frank N Magill The 20th Century Go N Dictionary of World Bi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March 5 2014 2536 2537 2021 10 18 ISBN 978 1 317 74060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7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Magill p 2536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Magill p 2536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Magill p 2536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Magill p 2536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7 0 7 1 Justin Wintle The Concise New Makers of Modern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November 28 2008 532 2021 10 18 ISBN 978 1 134 02139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7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Wintle p 532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8 0 8 1 8 2 Vincent Canby Movie Review Three Lives 1971 Kate Millett s Film of and by Women Begins Run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5 1971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05 9 0 9 1 Maureen Freely Return of the troublemaker Her Sexual Politics took the world by storm in 1970 and now Kate Millett is making the personal political again The Guardian June 18 2001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9 05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Troublemaker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Marcia Cohen The Sisterhood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Women s Movement and the Leaders who Made it Happen Santa Fe Sunstone Press 2009 74 2021 10 18 ISBN 978 0 86534 723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11 0 11 1 11 2 11 3 11 4 11 5 11 6 Paul D Buchanan Radical Feminists A Guide to an American Subculture Santa Barbara ABC CLIO July 31 2011 125 2021 10 18 ISBN 978 1 59884 356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Buchanan p 125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Buchanan p 125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Buchanan p 125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2 0 12 1 12 2 12 3 Dr Kate Millett St Hilda s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8 2014 Rosalind Rosenberg Changing the Subject How the Women of Columbia Shap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Sex an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4 225 2021 10 18 ISBN 978 0 231 50114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7 14 0 14 1 14 2 Rosalind Rosenberg Changing the Subject How the Women of Columbia Shap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Sex an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5 2021 10 18 ISBN 978 0 231 50114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Rosenberg p 225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Rosenberg p 225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Rosalind Rosenberg Changing the Subject How the Women of Columbia Shap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Sex an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3 2013 225 226 2021 10 18 ISBN 978 0 231 50114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Barbara J Love Feminists who Changed America 1963 1975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6 315 ISBN 978 0 252 03189 2 Christina Robb Kate Millett Free at Last The Noted Feminist Escapes from The Loony Bin Trip The Boston Globe Boston Massachusett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May 31 1990 September 11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1 2014 Cornelia H Butler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 Calif WACK art and the feminist revolu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pril 2 2007 494 Mother Jones Mother Jones Magazine Mother Jones September 1992 PT53 2021 10 18 ISSN 0362 88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The Observer August 14 1994 Anthony Nield Cracked Actor In Defence Of Oliver Reed The Quietus March 19 2012 September 7 2017 22 0 22 1 女性主義者凱特米列逝世 性 別政治 奠基運動基礎 上報 國際 www upmedia mg 2021 10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05 23 0 23 1 Genzlinger Neil Kate Millett Influential Feminist Writer Is Dead at 82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6 2017 September 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Genzlinger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4 0 24 1 JoAnne Myers The A to Z of the Lesbian Liberation Movement Still the Rage Scarecrow Press 20 August 2009 93 2021 10 18 ISBN 978 0 8108 6327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Sisterhood is powerful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from the women s liberation movement Book 1970 WorldCat org OCLC 96157 Green Laura Claeys Gregory 编 Feminism CQ Press 2013 285 2021 10 18 ISBN 978 0 87 289910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27 0 27 1 Pat H Broeske A Midwest Nightmare Too Depraved to Ignore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4 2007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8 Frank N Magill The 20th Century Go N Dictionary of World Bi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March 5 2014 2537 2538 2021 10 18 ISBN 978 1 317 74060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7 Pamela Andriotakis Andrea Chambers In the Name of Sisterhood Kate Millett Finds Herself in the Eye of the Storm in Iran Vol 11 April 2 1979 October 7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 2011 Robert Benewick Philip Green The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Twentieth Century Political Thinker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September 11 2002 176 2021 10 18 ISBN 978 0 415 15881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She s Beautiful When She s Angry Tells The Feminist History Left Out Of Your School Textbook The Huffington Post December 15 2014 March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07 Jonathan D Culler On Deconstruction Theory and Criticism After Structurali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7 47 49 2021 10 18 ISBN 978 0 8014 7405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Bindel Julie Kate Millett obituary The Guardian September 7 2017 September 11 2017 ISSN 0261 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英国英语 Pattock Mary Sexual Politics Reach Winter 2012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3 2014 Jane Gerhard Desiring Revolution Second Wave Feminism and the Rewriting of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Sexual Though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20 2013 92 95 2021 10 18 ISBN 978 0 231 52879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Time magazine cover Kate Millett portrayed by Alice Neel August 31 1970 Time September 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S Paige Baty American Monroe The Making of a Body Politic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97 2021 10 18 ISBN 978 0 520 08805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Andrew Wilson Norman Mailer An American Aesthetic Bern Peter Lang 2008 184 185 2021 10 18 ISBN 978 3 03911 406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James L Limbacher Feature Films on 8 mm 16 mm and Videotape Bowker 1979 306 New York Media LLC New York Magazine Newyorkmetro com New York Media LLC April 8 1974 68 2021 10 18 ISSN 0028 73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After its release three women from the film crew sued Millett for violating the profit sharing terms of their contract Millett represented herself in court with emotional outbursts The judge ruled in the plaintiffs favor but Millett reluctantly paid only a portion of the earnings to the women 40 Edward Iwata In a Mind Field Kate Millett attacks psychiatry in The Loony Bin Trip LA Times June 13 1990 September 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1 01 43 0 43 1 Hillary Frey Mother Courage Review The Nation The Nation Institute July 23 2001 September 1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7 2014 44 0 44 1 44 2 44 3 Concise Major 21st Century Writers Gale Publishing 2006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8 2015 Geoffrey Hendricks Critical Mass Happenings Fluxus Performance Intermedia and Rutgers University 1958 1972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1 2021 10 18 ISBN 978 0 8135 3303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24 46 0 46 1 Jean Fredrickson Laure Kate Millett and Jean Jacques Lebel Sexual Outlaws in the Intermedia Borderlands of Art and Politics 2007 xi 76 2021 10 18 ISBN 978 0 549 66208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10 J G Murphy Character Liberty and Law Kantian Essay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pringer Science amp Business Media October 31 1998 119 123 125 137 2021 10 18 ISBN 978 0 7923 5275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13 Louis P Masur The Soiling of Old Glory The Story of a Photograph That Shocked America Bloomsbury Publishing August 1 2010 2021 10 18 ISBN 978 1 59691 854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29 49 00 49 01 49 02 49 03 49 04 49 05 49 06 49 07 49 08 49 09 49 10 49 11 49 12 Kate Millett papers PDF Duke University October 9 201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October 14 2014 Naked Ladies Exhibit Celebrates Fat The Pittsburgh Press May 26 1977 October 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John Dean The Indiana Torture Slaying Sylvia Likens Ordeal and Death Borf Books January 1 1999 187 2021 10 18 ISBN 978 0 9604894 7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30 Laurel Jean Fredrickson Kate Millett and Jean Jacques Lebel Sexual Outlaws in the Intermedia Borderlands of Art and Politics 2007 67 358 2021 10 18 ISBN 978 0 549 66208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19 Kate Millett Sculptor The First 38 Years Center for Art Design and Visual Cultur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Edward Rubin Black Madonna feminist art exhibit at the HP Garcia Gallery in New York ArtUS The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Art Criticism September 22 2009 Octo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8 2015 Not a Love Story A Film about Pornography www thecanadianencyclopedia ca Canadian Encyclopedia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Daughters of de Beauvoir Q amp A Institut francais du Royaume Uni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英语 Call for papers Upenn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20 Kate Millett deces d une feministe qui combattait avec caresses et plaisir TV5MONDE 7 September 2017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法语 參見 编辑基進女性主義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凱特 米列 amp oldid 7260146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