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傳記

傳記(英語:biography),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也是早期文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傳記並非只是書,也有可能是電影。此外,傳記與小說的分別是相當不同的,雖然許多傳記具有小說的形式,但提到傳記時,還是以「非小說」為定義。傳記即記載一個人的人生,即記載曾經發生在那人生上的事。可以是自傳,亦可以用第三者角度去寫。無論如何,傳記所記載的,都是真實的而並不是虛構。

傳記所記載的並非僅是個人傳記,有時是一個重要團體的紀錄,如中國十七史百将传,傳記有相當多種的書寫角度,通常依該人物的特性而不同,如政治人物的傳記,會著墨在於他所參與的重要政治事件和歷史事件,而演員的傳記就往往加強描寫經歷與羅曼史,至於科學家的傳記,就著重在他的教育背景,科學成就上面。傳記之中,也包含了自傳。狹義的自傳是由本人寫作而成,然而今日許多知名人物的自傳都由傳記作家代筆,並非他們親筆寫就而成。

傳記目的

傳記是某人物人生的真實故事,解釋人物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動機,詮釋人物的經歷和遭遇,甚至生命的意義。

「傳記」在印歐語系中的拼寫

「傳記」一詞在印歐語系語言中的寫法都很像,因為它們都是源於希臘文βιος 生命」和「γράψτε 書寫」,再將這兩字羅馬化(變成「bios」和「graphia」)。兩字合起來就解作「記錄(某人的)一生」。以下列舉「傳記」在18種文字的寫法:

傳記分類

傳記文體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年譜、小說化的傳記等。不過通過寫作途徑可作出以下分類(只列出部分):

以寫作途徑為分類

  • 自傳體傳記:這是某一個人物自己記載自己生活經歷的文章。記載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經歷的一般稱為自傳[1]。作者表達出自己的人生故事,強調對人、地、事、物的感情、看法;直接與讀者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2]。如《馬克·吐溫自傳》、愛新覺羅·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張愛玲的《小團圓》等。
  • 回憶體傳記:這類傳記的作者往往是被立傳者的親屬、朋友、同事或部屬,他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回憶記載被立傳者的生平與事蹟。
  • 採訪體傳記:這類傳記的撰寫人,一般與被立傳者原來並無交往,或者是與被立傳者相隔幾代的後人,他們主要靠採訪被立傳者的親友,蒐集被立傳者的各類資料,然後經過作者取捨、創造,形成傳記。如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魏巍的《鄧中夏傳》等。
  • 筆記體傳記:輯合軼事,再加以選擇、剪裁。編者會有意記錄史傳和碑誌容易忽略的方面,以呈現被立傳人的更為完整的形象。如朱熹所編《八朝名臣言行錄》[3]
  • 融合類傳記:如瑞典電影明星英格麗·褒曼和美國作家阿倫·吉伯斯合著的《英格麗·褒曼傳》是自傳體和採訪體融合在一起的一本傳記書籍。
  • 其他類傳記:在傳統的散文體傳記外,還有一些特殊體例的傳記。比如《被隱喻的四月——徐志摩詩傳》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體類傳記。

以寫作目的做分類

  • 評傳:主要是作者分析對象,語調比較疏離,甚至帶有質疑;其寫作理性方面重於感性方面。評傳的創作重點不是在於築構栩栩如生的人物,而是通過寫出人物經歷來評論人物[2]
  • 學術傳記:主要是直接收集、呈現事實,語調通常疏離,但公正;學術傳記的戲劇性不強烈,非針對外行讀者[2]
  • 一般傳記:主要是對對象人生的重建,作者提供歷史舞台,讓人物故事展開,重新組建人物的人生經歷。一般傳記需要心理剖析,也需要高度良好判斷。這種傳記既不可過度評論,以致枯燥,亦不能流於任意、武斷、情緒化;其要求感性、理性並重[2]

傳記要素

傳記要素包括了:人物塑造、細節、條理、視點、語調[2]

  • 人物塑造:運用小說手法塑造人物,直接或間接地描寫人物性格、情感、行為、樣貌等元素。
    • 直接塑造:作者直接寫出人物的樣貌、行為、思想等。
    • 間接塑造:作者寫其他人對傳主的態度、反應;寫被立傳主的言行,但不加評論。間接塑造目的是為讓讀者自己判斷。
  • 細節:傳記細節是為了提供更多資訊。細節來源可以為:書信、訪問、被立傳主的寫作、日記。要注意的是,細節不是一切,挑選、編排、檢視材料,和個人意見同樣重要。
  • 條理:多數傳記作家依時序,編年寫傳例如,人物自出生到死亡,按順敘寫。但,也可以在關鍵時刻加上插敘,作回顧、補充、分析;傳記開端也可以作插敘、甚至倒敘,選擇戲劇性的一點作始。
  • 視點:幾乎所有傳記均以第三人稱寫作;而自傳以第一人稱寫作,敘事人就是傳中人。自傳中,讀者只能知道作者記得、所感、承認、願意交代的事。
  • 語調:需要注意的是,傳記的語調須保持統一,作者對人物的態度保持一致。

古代傳記

中國

中國古時的「紀傳體」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而編輯的史書體裁。創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其本紀[註 1]記述帝王事蹟,兼以排比大事;列傳[註 2]記錄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及四方諸夷。為歷代修撰正史所採用。

中國古代的傳記主要為史傳,可分為:本紀(專門紀錄皇帝、帝王的事蹟)、世家(主要敘述諸侯或特殊人物的事蹟)、列傳(用於記錄一般人臣或庶民事蹟;也有時會用於記錄少數民族或其他國家的事蹟)。

西方

西方最早的傳記多為宗教性質,如《聖經》中很多章節都是傳記的形式,《使徒行传》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注釋

  1. ^ 為何叫 「本紀」及「本紀」兩字的由來, 紛說不一, 參看《史記》三家注:“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 而孔安國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孫氏注世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本者,繫其本系,故曰本;紀者,理也,統理眾事,繫之年月,名之曰紀......”
  2. ^ 根據《史記》三家注, 「列傳」是記古時為官或行義者生平事蹟的文體:“索隱列傳者,謂敘列入臣事跡,令可傳於後世,故曰列傳。正義其人行跡可序列,故云列傳。”

參考文獻

引用

  1. ^ 林幸謙. 第一節 傳記文體與窘笑/震動的爭議性自我. 身體與符號建構: 重讀中國現代女性文. 中華書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15-03-12 [2018-11-04]. ISBN 9789888310890. (原始内容于2020-04-12) (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楊宏通. . 香港城市大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3. ^ 朱剛. 人物軼事與「筆記體傳記」 (PDF). 清華學報. June, 2018, 新48卷 (第2期): 第225~242頁 [2018-11-04]. doi:10.6503/THJCS.201806_48(2).0001.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1-04) (中文(臺灣)). 

來源

  • Casper, Scott E. Constructing American Lives: Biography and Cul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9. ISBN 978-0-8078-4765-7. 
  • Heilbrun, Carolyn G. Writing a Woman's Life. New York: W. W. Norton. 1988. ISBN 978-0-393-02601-6. 
  • Hughes, Kathryn. Review of Teaching Life Writing Texts, ed. Miriam Fuchs and Craig Howes (PDF). Journal of Historical Biography. 2009, 5: 159–163 [2016-02-01]. ISSN 1911-8538. (原始内容 (PDF)于2013-06-03). 
  • Kendall, Paul Murray. Biograph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8-08-21]. (原始内容于2020-12-11). 
  • Lee, Hermione. Biograph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19-953354-1. 
  • Manovich, Lev.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Leonardo Book Seri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01. ISBN 978-0-262-63255-3. 
  • Meister, Daniel R. "The biographical turn and the case for historical biography" History Compass (Dec. 2017) DOI: 10.1111/hic3.12436 abstra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iller, Robert L. Biographical Method. Miller, Robert L.; Brewer, John D. (编). The A–Z of Social Research: A Dictionary of Ke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ncept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5–17. 2003. ISBN 978-0-7619-7133-7. 
  • Nawas, John A. Biography and Biographical Works. Meri, Josef W. (编). Medieval Islamic Civilization: An Encyclopedia 1. New York: Routledge: 110–112. 2006. ISBN 978-0-415-96691-7. 
  • Regard, Frédéric (编). Mapping the Self: Space, Identity, Discourse in British Auto/Biography. Saint-Étienne, France: Publications de l'Université de Saint-Étienne. 2003. ISBN 978-2-86272269-6. 
  • Biography. Encyclopedia Americana 3: 718–719. 1918. 
  • Roberts, Brian. Biographical Research. Understanding Social Research. Buckingha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335-20287-4. 
  • Stone, Albert E. Autobiographical Occasions and Original Acts: Versions of American Identity from Henry Adams to Nate Shaw.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2. ISBN 978-0-8122-7845-3. 
  • Zinn, Jens O. Introduction to Biographical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4/4). Canterbury, England: Social Contexts and Responses to Risk Network, University of Kent. 2004. 

延伸阅读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傳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Our Time, BBC Radio 4 discussion with Richard Holmes, Nigel Hamilton and Amanda Foreman (June 22, 2000).

傳記, 关于传记关注度标准, 请见wikipedia, 关注度, 人物, 关于生者传记方针, 请见wikipedia, 生者传记, 文學散文, 韻文, 駢文詩, 歌詞小說, 短篇小说, 長篇小說, 戲劇, 兒童文學, 文學流派西方文學理論, 文學史地域文學古希腊文学, 古罗马文学, 古埃及文學爱尔兰文学, 義大利文學, 西班牙文学中国文学, 香港文學, 台湾文學美国文学, 英國文學德國文學, 法国文學朝鲜文学, 韩国文学印度文学, 伊朗文学日本文学, 越南文学非洲文学, 俄国文学作家小說家, 隨筆家剧作家, 評論家. 关于传记关注度标准 请见Wikipedia 关注度 人物 关于生者传记方针 请见Wikipedia 生者传记 文學散文 韻文 駢文詩 詞 曲 歌詞小說 短篇小说 長篇小說 戲劇 傳記兒童文學 文學流派西方文學理論 文學史地域文學古希腊文学 古罗马文学 古埃及文學爱尔兰文学 義大利文學 西班牙文学中国文学 香港文學 台湾文學美国文学 英國文學德國文學 法国文學朝鲜文学 韩国文学印度文学 伊朗文学日本文学 越南文学非洲文学 俄国文学作家小說家 隨筆家剧作家 評論家詩人 詞人作曲家 填詞人散文家 網路作家分類文學 各國文學文學類型 文學體裁作家 登場人物文学流派人物主题 傳記 英語 biography 是文學體裁的一種 也是早期文學的重要形式之一 傳記並非只是書 也有可能是電影 此外 傳記與小說的分別是相當不同的 雖然許多傳記具有小說的形式 但提到傳記時 還是以 非小說 為定義 傳記即記載一個人的人生 即記載曾經發生在那人生上的事 可以是自傳 亦可以用第三者角度去寫 無論如何 傳記所記載的 都是真實的而並不是虛構 傳記所記載的並非僅是個人傳記 有時是一個重要團體的紀錄 如中國的十七史百将传 傳記有相當多種的書寫角度 通常依該人物的特性而不同 如政治人物的傳記 會著墨在於他所參與的重要政治事件和歷史事件 而演員的傳記就往往加強描寫經歷與羅曼史 至於科學家的傳記 就著重在他的教育背景 科學成就上面 傳記之中 也包含了自傳 狹義的自傳是由本人寫作而成 然而今日許多知名人物的自傳都由傳記作家代筆 並非他們親筆寫就而成 目录 1 傳記目的 2 傳記 在印歐語系中的拼寫 3 傳記分類 3 1 以寫作途徑為分類 3 2 以寫作目的做分類 4 傳記要素 5 古代傳記 5 1 中國 5 2 西方 6 注釋 7 參考文獻 7 1 引用 7 2 來源 8 延伸阅读 9 外部連結傳記目的 编辑傳記是某人物人生的真實故事 解釋人物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動機 詮釋人物的經歷和遭遇 甚至生命的意義 傳記 在印歐語系中的拼寫 编辑 傳記 一詞在印歐語系語言中的寫法都很像 因為它們都是源於希臘文 bios 生命 和 grapste 書寫 再將這兩字羅馬化 變成 bios 和 graphia 兩字合起來就解作 記錄 某人的 一生 以下列舉 傳記 在18種文字的寫法 波斯尼亞語 Biografija 捷克語 Biografie 丹麥語 Biografi 德語 Biografie 西班牙語 Biografia 法語 Biographie 意大利語 Biografia 拉丁語 Biographia 拉脫維亞語 Biografija 立陶宛語 Biografija 馬來語 Biografi 荷蘭語 Biografie 挪威語 Biografi 波蘭語 Biografia 葡萄牙語 Biografia 斯洛伐克語 Biografia 瑞典語 Biografi 土耳其語 Biyografi傳記分類 编辑傳記文體包括一般的傳記 自傳 評傳 人物小傳 人物特寫 回憶錄 年譜 小說化的傳記等 不過通過寫作途徑可作出以下分類 只列出部分 以寫作途徑為分類 编辑 自傳體傳記 這是某一個人物自己記載自己生活經歷的文章 記載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經歷的一般稱為自傳 1 作者表達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強調對人 地 事 物的感情 看法 直接與讀者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 2 如 馬克 吐溫自傳 愛新覺羅 溥儀的 我的前半生 張愛玲的 小團圓 等 回憶體傳記 這類傳記的作者往往是被立傳者的親屬 朋友 同事或部屬 他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回憶記載被立傳者的生平與事蹟 採訪體傳記 這類傳記的撰寫人 一般與被立傳者原來並無交往 或者是與被立傳者相隔幾代的後人 他們主要靠採訪被立傳者的親友 蒐集被立傳者的各類資料 然後經過作者取捨 創造 形成傳記 如羅曼 羅蘭的 名人傳 魏巍的 鄧中夏傳 等 筆記體傳記 輯合軼事 再加以選擇 剪裁 編者會有意記錄史傳和碑誌容易忽略的方面 以呈現被立傳人的更為完整的形象 如朱熹所編 八朝名臣言行錄 3 融合類傳記 如瑞典電影明星英格麗 褒曼和美國作家阿倫 吉伯斯合著的 英格麗 褒曼傳 是自傳體和採訪體融合在一起的一本傳記書籍 其他類傳記 在傳統的散文體傳記外 還有一些特殊體例的傳記 比如 被隱喻的四月 徐志摩詩傳 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體類傳記 以寫作目的做分類 编辑 評傳 主要是作者分析對象 語調比較疏離 甚至帶有質疑 其寫作理性方面重於感性方面 評傳的創作重點不是在於築構栩栩如生的人物 而是通過寫出人物經歷來評論人物 2 學術傳記 主要是直接收集 呈現事實 語調通常疏離 但公正 學術傳記的戲劇性不強烈 非針對外行讀者 2 一般傳記 主要是對對象人生的重建 作者提供歷史舞台 讓人物故事展開 重新組建人物的人生經歷 一般傳記需要心理剖析 也需要高度良好判斷 這種傳記既不可過度評論 以致枯燥 亦不能流於任意 武斷 情緒化 其要求感性 理性並重 2 傳記要素 编辑傳記要素包括了 人物塑造 細節 條理 視點 語調 2 人物塑造 運用小說手法塑造人物 直接或間接地描寫人物性格 情感 行為 樣貌等元素 直接塑造 作者直接寫出人物的樣貌 行為 思想等 間接塑造 作者寫其他人對傳主的態度 反應 寫被立傳主的言行 但不加評論 間接塑造目的是為讓讀者自己判斷 細節 傳記細節是為了提供更多資訊 細節來源可以為 書信 訪問 被立傳主的寫作 日記 要注意的是 細節不是一切 挑選 編排 檢視材料 和個人意見同樣重要 條理 多數傳記作家依時序 編年寫傳例如 人物自出生到死亡 按順敘寫 但 也可以在關鍵時刻加上插敘 作回顧 補充 分析 傳記開端也可以作插敘 甚至倒敘 選擇戲劇性的一點作始 視點 幾乎所有傳記均以第三人稱寫作 而自傳以第一人稱寫作 敘事人就是傳中人 自傳中 讀者只能知道作者記得 所感 承認 願意交代的事 語調 需要注意的是 傳記的語調須保持統一 作者對人物的態度保持一致 古代傳記 编辑中國 编辑 中國古時的 紀傳體 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而編輯的史書體裁 創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其本紀 註 1 記述帝王事蹟 兼以排比大事 列傳 註 2 記錄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及四方諸夷 為歷代修撰正史所採用 中國古代的傳記主要為史傳 可分為 本紀 專門紀錄皇帝 帝王的事蹟 世家 主要敘述諸侯或特殊人物的事蹟 列傳 用於記錄一般人臣或庶民事蹟 也有時會用於記錄少數民族或其他國家的事蹟 西方 编辑 西方最早的傳記多為宗教性質 如 聖經 中很多章節都是傳記的形式 使徒行传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注釋 编辑 為何叫 本紀 及 本紀 兩字的由來 紛說不一 參看 史記 三家注 索隱紀者 記也 本其事而記之 故曰本紀 又紀 理也 絲縷有紀 而帝王書稱紀者 言為後代綱紀也 而孔安國尚書序 皇甫謐帝王世紀 孫氏注世本 並以伏犧 神農 黃帝為三皇 少昊 顓頊 高辛 唐 虞為五帝 裴松之史目云 天子稱本紀 諸侯曰世家 本者 繫其本系 故曰本 紀者 理也 統理眾事 繫之年月 名之曰紀 根據 史記 三家注 列傳 是記古時為官或行義者生平事蹟的文體 索隱列傳者 謂敘列入臣事跡 令可傳於後世 故曰列傳 正義其人行跡可序列 故云列傳 參考文獻 编辑引用 编辑 林幸謙 第一節 傳記文體與窘笑 震動的爭議性自我 身體與符號建構 重讀中國現代女性文 中華書局 香港 出版有限公司 2015 03 12 2018 11 04 ISBN 97898883108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2 中文 2 0 2 1 2 2 2 3 2 4 楊宏通 傳記寫作 香港城市大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08 朱剛 人物軼事與 筆記體傳記 PDF 清華學報 June 2018 新48卷 第2期 第225 242頁 2018 11 04 doi 10 6503 THJCS 201806 48 2 0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1 04 中文 臺灣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來源 编辑 Casper Scott E Constructing American Lives Biography and Culture in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9 ISBN 978 0 8078 4765 7 Heilbrun Carolyn G Writing a Woman s Life New York W W Norton 1988 ISBN 978 0 393 02601 6 Hughes Kathryn Review of Teaching Life Writing Texts ed Miriam Fuchs and Craig Howes PDF Journal of Historical Biography 2009 5 159 163 2016 02 01 ISSN 1911 853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06 03 Kendall Paul Murray Biography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18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1 Lee Hermione Biograph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 0 19 953354 1 Manovich Lev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Leonardo Book Seri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01 ISBN 978 0 262 63255 3 Meister Daniel R The biographical turn and the case for historical biography History Compass Dec 2017 DOI 10 1111 hic3 12436 abstrac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ller Robert L Biographical Method Miller Robert L Brewer John D 编 The A Z of Social Research A Dictionary of Ke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ncept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5 17 2003 ISBN 978 0 7619 7133 7 Nawas John A Biography and Biographical Works Meri Josef W 编 Medieval Islamic Civilization An Encyclopedia 1 New York Routledge 110 112 2006 ISBN 978 0 415 96691 7 Regard Frederic 编 Mapping the Self Space Identity Discourse in British Auto Biography Saint Etienne France Publications de l Universite de Saint Etienne 2003 ISBN 978 2 86272269 6 Biography Encyclopedia Americana 3 718 719 1918 Roberts Brian Biographical Research Understanding Social Research Buckingha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 0 335 20287 4 Stone Albert E Autobiographical Occasions and Original Acts Versions of American Identity from Henry Adams to Nate Shaw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2 ISBN 978 0 8122 7845 3 Zinn Jens O Introduction to Biographical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4 4 Canterbury England Social Contexts and Responses to Risk Network University of Kent 2004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文學典 傳部 出自陈梦雷 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编辑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Our Time BBC Radio 4 discussion with Richard Holmes Nigel Hamilton and Amanda Foreman June 22 200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傳記 amp oldid 7579260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