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簡稱大總統,是中華民國建国時期國家元首,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中华民国大總統
首任臨時大總統孫文(左)和首任大總統袁世凱(右)
官邸大總統府(辦公室)
機關所在地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中南海
設立法源宣统帝退位诏书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約法
中華民國憲法
先前职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设立1913年10月10日
首任袁世凱
末任曹錕
废止1927年6月18日
后继职位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概要

總統任期五年,聯合國會管治國家,而且可在特殊情況下行使緊急權力。北洋時期政治不穩定,軍閥之爭癱瘓國會,讓總統掌握相當大權力,能夠通過緊急命令來替代法律,甚至自行任命政府閣員。1924年11月24日由臨時執政取代大總統一職,後在1926年恢復,但以國務院攝行的方式,並無重新選舉,在1927年再次被陸海軍大元帥取代

大總統列表

任次 姓名 圖片 政黨或派系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選舉
首任 孫中山[註 1]   同盟會 1911年12月28日 1912年4月1日 1911
繼任 袁世凱[註 2]   北洋軍閥 1912年3月10日 1913年10月10日 1912
1 1913年10月10日 1916年6月6日 1913
繼任 黎元洪[註 3]
(1864–1928)
  进步党 1916年6月7日 1917年7月14日
代理 馮國璋[註 4]
(1859–1919)
  直系军阀 1917年7月6日 1918年10月10日
2 徐世昌[註 5]
(1855–1939)
    無黨籍 1918年10月10日 1922年6月2日 1918
中斷,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由國務院周自齊[註 6]攝行国家元首职权。
復任(1) 黎元洪   研究系 1922年6月11日[1] 1923年6月13日
中斷,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10日由國務院高凌霨[註 7]攝行国家元首职权。
3 曹錕[註 8]
(1862–1938)
  直系军阀 1923年10月10日 1924年11月2日
(1926年5月1日辞职)
1923
中斷,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4日由國務院黄郛[註 9]攝行国家元首职权。
中斷,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5月13日由段祺瑞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中斷,1926年5月13日至1927年6月18日由國務院(顏惠慶[註 10][2]杜錫珪[註 11]顾维钧[註 12][3]胡惟德 [註 13])攝行大总统职务。
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由張作霖擔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選舉制度

憲法規定大總統直接由5年一次的國會選出,並可以連任一次。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在1913年由國會間接選出。第二次選舉是1918年由徐世昌當選,第三次則為1923年由曹錕當選,也是最後一任。

大總統不能同時成為國會成員。憲法要求總統以以下誓言宣誓:

「余誓以至誠,遵守憲法,執行大總統之職務。謹誓。」

免職與繼承

對於首位大總統的爭議

對於首位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說法不一。臺海兩岸主流意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均強調,1912年孫文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擔任臨時大總統,視其為首位大總統。部分外國歷史學家則認為首位大總統是袁世凱,由於他先前作為清朝最後一任總理大臣,透過段祺瑞北洋軍將領發表《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乞共和第二電》揚言發動兵變,使監國載灃隆裕太后同意宣統退位,《宣统帝退位诏书》中授权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隨後袁世凱在孫文任職數月之後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隔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1916年,袁世凯称帝,取消大总统职位。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後,恢复中華民國大總統职位,但被北洋軍閥控制,成為虛位元首;期间孫文在廣州建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广州军政府,曾自任「非常大總統」,试图通过武力取代北洋政府中国国民党苏俄的资助下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且胜利,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由國民政府主席取代,国民党的党国体制逐步确立。

第一任大總統是袁世凱,於1913年由國民黨主導的國會選出。袁世凱于1916年猝逝後,北洋軍閥成為北京政府的實際领导者,大總統及國務總理均沒有多大實權,重要决策由各大軍閥协商。1924年曹錕辭職後,大總統一職交由國務院首長國務總理攝行,之後由段祺瑞任臨時執政行大總統職權,段下野後,從顏惠慶復職後的幾任內閣再度攝行大總統職權,直到張作霖成立軍政府任陸海軍大元帥,大總統这一名稱正式走入歷史。

註釋

  1. ^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同年12月28日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4日因袁世凱要挾,其後辭職。
  2. ^ 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改制為正任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但從未登基,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
  3. ^ 1917年張勳在7月1日至發動政變,宣佈清朝復辟。7月12日權遭段祺瑞的「討逆軍」推翻,其後辭職。
  4. ^ 7月6日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職權,8月1日赴北京辦公。
  5. ^ 6月2日辭職。
  6. ^ 6月2日周自齊等通電將大總統職權奉還國會,暫以國民資格維持一切,聽候接收,並在這段時間維持政府運作。
  7. ^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8. ^ 賄選國會上台,其後被馮玉祥驅逐下台、軟禁。
  9. ^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10. ^ 1926年5月13日顏惠慶內閣宣佈復職,並依法由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11. ^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12. ^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13. ^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参考文献

引用

  1. ^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由津入京(王家襄、吳景濂同行)暫行大總統職權,即任顏惠慶署國務總理。
  2. ^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26年6月22日,顏惠慶內閣開第一次會議(因以前閣員多未就職),奉系閣員未到,決定以田應璜署內務總長,任可澄署教育總長,顏惠慶即辭職,以海軍總長杜鍚珪兼代國務總理。
    1926年6月23日,顏惠慶內閣通電辭職。
  3. ^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26年10月1日,北京內閣改組,顧維鈞繼杜錫珪代理國務總理並兼外交總長。

来源

书籍
  • 武月星 等(2000):《中國現代史地圖集 1919-1949》,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第六頁《北洋政府歷屆總統國務總理簡表》. ISBN 7-5031-1877-6.
  • 劉壽林 等:《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参见

先前機關:
  大清朝廷
  中國大总统府
1912年1月1日-1928年6月3日
(期间有中断)
後繼機關:
  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民國大總統,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及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家元首, 关于1947年, 中華民國憲法, 規定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请见, 中華民國總統, 簡稱大總統, 是中華民國建国時期的國家元首, 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中华民国大總統中華民國國徽首任臨時大總統孫文, 和首任大總統袁世凱, 官邸大總統府, 辦公室, 機關所在地,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中南海設立法源宣统帝退位诏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先前职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设立1913年10月10日首任袁世凱末任曹錕废止1927年6月.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及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家元首 关于1947年 中華民國憲法 規定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请见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 簡稱大總統 是中華民國建国時期的國家元首 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中华民国大總統中華民國國徽首任臨時大總統孫文 左 和首任大總統袁世凱 右 官邸大總統府 辦公室 機關所在地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中南海設立法源宣统帝退位诏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先前职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设立1913年10月10日首任袁世凱末任曹錕废止1927年6月18日后继职位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目录 1 概要 2 大總統列表 3 選舉制度 4 免職與繼承 5 對於首位大總統的爭議 6 註釋 7 参考文献 7 1 引用 7 2 来源 8 参见概要 编辑總統任期五年 聯合國會管治國家 而且可在特殊情況下行使緊急權力 北洋時期政治不穩定 軍閥之爭癱瘓國會 讓總統掌握相當大權力 能夠通過緊急命令來替代法律 甚至自行任命政府閣員 1924年11月24日由臨時執政取代大總統一職 後在1926年恢復 但以國務院攝行的方式 並無重新選舉 在1927年再次被陸海軍大元帥取代 大總統列表 编辑任次 姓名 圖片 政黨或派系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選舉首任 孫中山 註 1 同盟會 1911年12月28日 1912年4月1日 1911繼任 袁世凱 註 2 北洋軍閥 1912年3月10日 1913年10月10日 19121 1913年10月10日 1916年6月6日 1913繼任 黎元洪 註 3 1864 1928 进步党 1916年6月7日 1917年7月14日代理 馮國璋 註 4 1859 1919 直系军阀 1917年7月6日 1918年10月10日2 徐世昌 註 5 1855 1939 無黨籍 1918年10月10日 1922年6月2日 1918中斷 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由國務院周自齊 註 6 攝行国家元首职权 復任 1 黎元洪 研究系 1922年6月11日 1 1923年6月13日中斷 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10日由國務院高凌霨 註 7 攝行国家元首职权 3 曹錕 註 8 1862 1938 直系军阀 1923年10月10日 1924年11月2日 1926年5月1日辞职 1923中斷 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4日由國務院黄郛 註 9 攝行国家元首职权 中斷 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5月13日由段祺瑞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中斷 1926年5月13日至1927年6月18日由國務院 顏惠慶 註 10 2 杜錫珪 註 11 顾维钧 註 12 3 胡惟德 註 13 攝行大总统职务 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由張作霖擔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選舉制度 编辑憲法規定大總統直接由5年一次的國會選出 並可以連任一次 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在1913年由國會間接選出 第二次選舉是1918年由徐世昌當選 第三次則為1923年由曹錕當選 也是最後一任 大總統不能同時成為國會成員 憲法要求總統以以下誓言宣誓 余誓以至誠 遵守憲法 執行大總統之職務 謹誓 免職與繼承 编辑對於首位大總統的爭議 编辑對於首位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說法不一 臺海兩岸主流意見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均強調 1912年孫文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並擔任臨時大總統 視其為首位大總統 部分外國歷史學家則認為首位大總統是袁世凱 由於他先前作為清朝最後一任總理大臣 透過段祺瑞等北洋軍將領發表 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 與 乞共和第二電 揚言發動兵變 使監國載灃與隆裕太后同意宣統退位 宣统帝退位诏书 中授权袁世凯 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隨後袁世凱在孫文任職數月之後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隔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1916年 袁世凯称帝 取消大总统职位 1916年6月6日 袁世凯逝世後 恢复中華民國大總統职位 但被北洋軍閥控制 成為虛位元首 期间孫文在廣州建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广州军政府 曾自任 非常大總統 试图通过武力取代北洋政府 中国国民党在苏俄的资助下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且胜利 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由國民政府主席取代 国民党的党国体制逐步确立 第一任大總統是袁世凱 於1913年由國民黨主導的國會選出 袁世凱于1916年猝逝後 北洋軍閥成為北京政府的實際领导者 大總統及國務總理均沒有多大實權 重要决策由各大軍閥协商 1924年曹錕辭職後 大總統一職交由國務院首長國務總理攝行 之後由段祺瑞任臨時執政行大總統職權 段下野後 從顏惠慶復職後的幾任內閣再度攝行大總統職權 直到張作霖成立軍政府任陸海軍大元帥 大總統这一名稱正式走入歷史 註釋 编辑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 同年12月28日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4日因袁世凱要挾 其後辭職 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1913年10月10日改制為正任大總統 1915年12月12日稱帝 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年號洪憲 但從未登基 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 1917年張勳在7月1日至發動政變 宣佈清朝復辟 7月12日權遭段祺瑞的 討逆軍 推翻 其後辭職 7月6日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職權 8月1日赴北京辦公 6月2日辭職 6月2日周自齊等通電將大總統職權奉還國會 暫以國民資格維持一切 聽候接收 並在這段時間維持政府運作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賄選國會上台 其後被馮玉祥驅逐下台 軟禁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1926年5月13日顏惠慶內閣宣佈復職 並依法由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 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1922年6月11日 黎元洪由津入京 王家襄 吳景濂同行 暫行大總統職權 即任顏惠慶署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1926年6月22日 顏惠慶內閣開第一次會議 因以前閣員多未就職 奉系閣員未到 決定以田應璜署內務總長 任可澄署教育總長 顏惠慶即辭職 以海軍總長杜鍚珪兼代國務總理 1926年6月23日 顏惠慶內閣通電辭職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1926年10月1日 北京內閣改組 顧維鈞繼杜錫珪代理國務總理並兼外交總長 来源 编辑 书籍武月星 等 2000 中國現代史地圖集 1919 1949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第六頁 北洋政府歷屆總統國務總理簡表 ISBN 7 5031 1877 6 劉壽林 等 民國職官年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8月 参见 编辑 中华民国主题 政治主题 人物主题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中華民國總統 統帥權 先前機關 大清朝廷 中國大总统府1912年1月1日 1928年6月3日 期间有中断 後繼機關 中華民國總統府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華民國大總統 amp oldid 7566102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