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學名Aythya baeri)又名东方白眼鸭、白目凫、青头鸭,[3]鸭科潜鸭属的鸟类,繁殖于中国华北地区华中地区,曾经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及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部;越冬于中国大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台湾日本,最南可到东亚东南亚地区。[4]青头潜鸭是單型物种,没有亚种分化;[4]模式标本产自黑龙江中游。[3]

青头潜鸭
雄鸟(越冬期)
雌鸟(繁殖期)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鴨科 Anatidae
属: 潛鴨屬 Aythya
种: 青头潜鸭 A. baeri
二名法
Aythya baeri
(Radde英语Gustav Radde, 1863)
  留鸟
  繁殖地
  过境
  越冬地
異名[2]
列表
    • Anas leucophthalmos Kittlitz, 1829
    • Anas (Fuligula) baeri Radde, 1863
    • Aythya ferina Swinhoe, 1871
    • Fulix baeri Swinhoe, 1871
    • Fulix cristata G. R. Gray, 1871
    • Fuligula nyroca David, 1871
    • Fuligula baeri Dybowski, 1874
    • Fulix nyroca David and Oustalet, 1877
    • Nyroca ferruginea Blakiston and Pryer, 1882
    • Fuligula baueri Tristram, 1889
    • Nyroca baeri Salvadori, 1895

青头潜鸭在其分布区内曾经为常见物种,但现今已经非常罕见,[4]其成熟个体总数可能已下降至1000只以下,[5]且数量仍呈下降趋势,狩猎和栖息地破坏被认为是主要原因。[1]该物种已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并列入臺灣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6]與中国大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

分类及进化 编辑

 
青头潜鸭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图。

青头潜鸭是该物种最通用的中文名,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皆相同,[8][9][10]除此之外,青头潜鸭在中文中还有东方白眼鸭、白目凫等名,在华北又叫青头鸭。[3]

青头潜鸭由德国学者古斯塔夫·拉德英语Gustav Radde命名于1863年,发表于《Reisen im Süden von Ost-Sibirien》,最初归类于河鸭属Anas)。学名种加词baeri和英文名Baer's Pochard是为纪念普鲁士胚胎学家科学家探险家卡尔·恩斯特·冯·贝尔[11]另有英文名Eastern white-eye[12](意为「东方白眼鸭」)、Siberian white-eye[13](意为「西伯利亚白眼鸭」)及Baer's white-eye[14](意为「贝氏白眼鸭」)等。其模式标本于繁殖季采集自黑龙江中游的小群中。[15]1929年,英国鸟类学家E. C. 斯图尔特·贝克英语E. C. Stuart Baker研究了英属印度的鸟类,他将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归于同一个物种Nyroca rufa的两个不同亚种,N. r. baeri(青头潜鸭)和N. r. rufa(白眼潜鸭)。[12]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等则认为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应当为两个不同的物种,因为根据他们的研究,其繁殖区不重叠,未见杂交现象。[註 1][3]另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青头潜鸭可能起源于白眼潜鸭的东部种群,但美国鸟类学家保羅·約翰斯加德英语Paul Johnsgard则认为这种观点与行为学证据不符,他认为青头潜鸭可能更接近澳洲潜鸭(A. australis)。[14]

美国鸟类学家布拉德利·柯蒂斯·利弗澤英语Bradley Curtis Livezey在1996年的一项研究中基于形态学数据分析了潜鸭族(Aythyini)的系统发生关系并进行了分类修订,认为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马岛潜鸭澳洲潜鸭是近亲,将其归类为「白眼潜鸭亚属」(Subgenus Nyroca,英語:the "white-eyes"),该亚属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不明确,但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是最接近的姊妹物种;「斑背潜鸭亚属」(Subgenus Aythya,英語:the "scapu",包括紐西蘭潛鴨環頸潛鴨鳳頭潛鴨斑背潛鴨小潛鴨)是「白眼潜鸭亚属」的姊妹群;而「红头潜鸭亚属」(Subgenus Aristonetta,英語:the "redheads",包括帆背潜鸭红头潜鸭美洲潜鸭)则是以上二者的姊妹群[13]2000年代发表的两项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使用线粒体基因揭示了雁形目鸭科的亲缘关系,但青头潜鸭并未被包含在这两项研究中。[16][17]

2021年的一项研究对青头潜鸭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为16,623 bp长的环形DNA,与潜鸭属其它物种接近,基因组结构、基因的排列和方向也均与鸭科其它物种接近。研究人员基于此数据分析了青头潜鸭和此前被测序的其它近缘物种之间的系统发生学关系如下:[18]

潜鸭族 Aythyini
潜鸭属 Aythya

青头潜鸭 Aythya baeri

凤头潜鸭 A. fuligula

红头潜鸭 A. ferina

美洲潜鸭 A. americana

狭嘴潜鸭属 Netta

赤嘴潜鸭 Netta rufina

白翅栖鸭属 Asarcornis

白翅栖鸭 Asarcornis scutulata

描述 编辑

青头潜鸭体长41-47厘米,翼展長70-79公分。雄性體型稍大,体重500-730克,翼長186-203毫米,尾長53-60毫米,嘴峰長38-44毫米;雌性体重590–655克,翼長191-205毫米,尾長51-64毫米,嘴峰長40-44毫米,雌雄跗蹠長均为33–34.7毫米。[19][5]

繁殖期雄性的头部和颈部近黑色,有绿色光泽,背部黑褐色,胸部暗栗色,胁部浅栗色,腹部为白色并延伸至胁部,尾短并下垂。雌性头部和颈部黑褐色,与栗褐色的胸部和胁部融为一体,雄性的第一年冬羽、蚀羽也与雌性类似,惟巩膜仍为白色。两性的翼镜和尾下覆羽均为白色,喙深灰色,尖端发蓝,嘴甲黑色,雄性的巩膜为白色或淡黄色,雌性为棕色,跗踱深灰色。[3][4]

此种与同属的白眼潜鸭相似,都具有白色的尾下覆羽和虹膜(雄性),喙端具黑斑,两翼具有宽阔的白色翼镜。但相比白眼潜鸭体型更大、头部、身体和喙更长,头顶较圆润,不似白眼潜鸭高耸呈三角形,额部更平缓;[5]青头潜鸭腹部的白色部分延伸至身体两侧的胁部,且浮在水上时,白色部分露出水面,而白眼潜鸭的白色部分仅位于腹部中部。[19]此外,雌性青頭潛鴨的喙基部有明顯較亮的栗色斑,白眼潛鴨則无。[5]

青头潜鸭大多数时候很安静,但两性在求偶时都会发出沙哑的graaaak声,在其他时候也可能发出kuro kuro(雄性)或kura kura kura (雌性)的声音。[4]

地理分布 编辑

青头潜鸭传统上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和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部的黑龙江(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流域,近年来繁殖地南扩至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越冬于中国大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台湾日本孟加拉国印度朝鲜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在不丹韩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地为迷鸟,[1]每年约3月中旬从越冬地迁往北方的繁殖地,秋季于10月中旬至11月初迁往南方越冬。[19]

该物种近年来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传统繁殖区已经极为少见(包括在俄罗斯和在中国),至少自2010年以来,在北京以北的所有繁殖区都没有确认的青头潜鸭繁殖记录,但近年繁殖季记录到的种群规模小于冬季的,因此仍可能存在未知的繁殖地;[20]。例如在兴凯湖中国一侧、哈桑湖俄罗斯一侧、Muraviovka Park俄语Муравьёвский парк [註 2]等地有一些疑似的繁殖报告。自2012年以来,在河北、湖北[21]和江西[22]发现了此前未知的繁殖地,后两者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传统繁殖区相隔甚远。[1]这可能是因为南方的气候为青头潜鸭提供了更长的繁殖期(约有北方的两倍),因此,第一窝繁殖失败的青头潜鸭有机会重新开始,提高了繁殖的成功率。[23]青头潜鸭在中国中东部地区已成为留鸟[24]

该物种的越冬地近年来同样大幅收缩,自2010-2011年冬季以来,该物种几乎不再在中国大陆以外越冬,仅有零星的记录,在中国大陆的越冬地,种群数量也严重下降,甚至下降了99%以上。[1][25]

行为及生态 编辑

青头潜鸭性情胆怯,成对活动,栖息于开阔、水流缓慢的湖泊、沼泽和池塘中,繁殖季筑巢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水域中,冬季在大而开阔的水面上聚集成大群,常与其它潜鸭混群。[4][26]该物种翅强而有力,飞行或在陆上行走的速度都很快,亦擅长潜水游泳,受到威胁或人为干扰时能迅速地从水面起飞。春秋季迁徙时结成10多只或数十只的小群,以楔形队列低空飞行。[3][19]在冬季,青头潜鸭在白天睡眠和休息而不进食,在傍晚与其它鸭一起前往未知的觅食区,并在黎明前返回,它们的食物以水生植物、禾草的种子和软体动物为主,除此之外,鸟类学家对其食性知之甚少。[27]

繁殖 编辑

青头潜鸭的繁殖是单配偶制,至少在一个繁殖季内不会改变配偶。[23]在中国东北的传统繁殖地,青头潜鸭在栖息地的水域完全解冻前聚集在有活水的冰面缺口处,在水域解冻后则聚集在开阔的水面上,从5月中下旬开始繁殖。[19]在湖北武汉府河湿地的繁殖地,青头潜鸭在繁殖期前成大群聚集在开阔水面上,在四月中旬分成小群活动,并在小群内求偶交配[23][28]求偶时,雄性围绕雌性游动,头部重复地上下点头以作炫耀,并迅速游向其它雄性以将其驱赶,但雄性之间没有发生激烈打斗。雌性也向雄性上下点头作为回应,待雄性靠近后,雌性将颈部伸直,头向水面低下,雄性即爬上雌性身体,咬住雌性枕部的羽毛进行交配。求偶成功后,雌雄两只就离开鸟群单独活动。[28]

青头潜鸭的巢是圆柱形结构,在浅水或水中的岛屿沙洲上筑巢,遮蔽在挺水植物的草丛中,以莎草芦苇等植物的作为材料筑成,内衬有一层绒羽。[23]研究中没有发现雄性直接参与孵卵和育雏,而是在距离巢约10米处承担警戒工作。[28]在孵卵期间,雌性每天在约6:00-20:00之间离巢觅食3次,每次离开27分钟至4小时,离开前会将巢用植物材料覆盖,回来后雌性会将覆盖物盖在自己身上。如果强降雨或者人为活动导致水位升高,雌性会从巢附近收集挺水植物将巢加高以避免被淹没。在炎热的中午,雌性则会站在巢穴上方以遮挡阳光并保持空气流通,还会用自己的羽毛沾水为卵降温。[23]

研究显示,青头潜鸭的繁殖成功率约在14-45%之间,每窝繁殖过程中可能损失1-9枚蛋,约有20-30%的蛋成功孵化,每窝有3-16只幼鸟出巢。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主动弃巢、黄鼬等天敌捕食和洪水,各种因素所占的比例是不固定的。[23]另因青头潜鸭在武汉的繁殖地大多为当地的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当地村民的养殖工作及捡拾鸟蛋的行为也会对青头潜鸭的繁殖造成影响。[28]


生态关系 编辑

青头潜鸭存在种内及种间的不完全巢寄生行为,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头潜鸭会寄生赤膀鸭红头潜鸭的巢,并可能被红头潜鸭巢寄生。[29]在湖北武汉的繁殖地,同域繁殖的其它鸭科鸟类有棉凫斑嘴鸭绿头鸭,相关研究没有观察到种间巢寄生,[28]但存在种内巢寄生,寄生者若被发现,会和寄主发生打斗。[23]

人工饲养下的青头潜鸭会与小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新西兰潜鸭栗胸鸭林鸳鸯等物种发生杂交;[30]在野外环境下,数次观察到白眼潜鸭向青头潜鸭求偶,还观察到一些具有红头潜鸭、白眼潜鸭和青头潜鸭的混合特征的个体,[註 3]因此这三个物种可能正在野外发生杂交;尽管青头潜鸭的种群规模在近些年锐减,但白眼潜鸭和红头潜鸭的繁殖区则一直在扩张,甚至扩张到了青头潜鸭的核心繁殖区,这进一步支持了以上假设。[31]

对青头潜鸭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显示,青头潜鸭肠道中种类最多的微生物分布在厚壁菌門變形菌門擬桿菌門,与家鹅、家鸭和家鸡的一致。腹泻的青头潜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严重下降,种类也与健康个体有巨大差异,数量减少的种类大多被认为对肠道健康有益。[32]

威胁及保护 编辑

青头潜鸭在其分布区内曾经为常见物种,但现今已经非常罕见,[4]其成熟个体总数可能已下降至1000只以下;[5]在1986/87[註 4]-1992/93年之间的调查在中国大陆统计到16792只,1993/94-1998/99年之间只有3472只,而2002/03-2010/11之间只有2131只;孟加拉国1996年有3000余只,印度在1995年和1997年统计到超过1400只,缅甸在1990年代约有500-1000只,泰国在1998年统计到596只,但是到了1999/00-2004/05年,在中国以外的所有分布区一共统计到719只,2005/06-2010/11年则仅有48只。在中国,狩猎[註 5]和栖息地破坏被认为是其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在湖北洪湖,1981-1997年每年有336-4803只青头潜鸭被猎杀;在如东县附近的地区,每年可能有3000只被猎杀。青头潜鸭的越冬地因为水污染、渔业活动、水生植物的变化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生态的整体变化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繁殖地和迁徙地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了其衰减。青头潜鸭在全球范围内的锐减仍没有放缓或停止的迹象。[27]

青头潜鸭在IUCN红色名录中原本为易危物种,在2008年被升级为濒危物种,自2012年起被列为极危物种。[1]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在2014年起草了对青头潜鸭的保护计划,并在2015年1月获得批准,成立了「青头潜鸭工作组」(英語:Baer’s Pochard Task Force)。[20][33]青头潜鸭于2019年臺灣公告的《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二級保育類)[6],後於2021年被中國大陸列入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7]2022年,北京动物园建立了中国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共有54只,计划进一步扩大种群规模,并将该人工种群用于野化放归等保育工作。[34]

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头潜鸭81.8%的分布区和94%的合适栖息地位于保护区之外,一些栖息地与发达城市重叠。研究人员还认为,根据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现有的保护区网络对青头潜鸭的保护效果可能较差,紧密协调的跨境合作对于该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24]

注释 编辑

  1. ^ 实际上,这两个物种存在人工饲养下的杂交,自然环境下的杂交也极有可能存在(至少在现代),详见行为及生态章节。
  2. ^ 阿穆尔河(黑龙江)沿岸俄罗斯一侧的公园,位于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南侧。
  3. ^ 目前尚无法判断这些个体是否来自圈养逃逸。
  4. ^ 意为1986年底至1987年初的冬季,下同。
  5. ^ 尽管约翰·查尔斯·菲利普斯英语John Charles Phillips将青头潜鸭的肉描述为极度腥臭(extremely rank and fishy)。[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ythya baer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2022-07-26]. 
  2. ^ 2.0 2.1 Phillips, J. C. Baer's Pochard.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Ducks 3.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25: 210–213 [2022-07-29]. (原始内容于2021-07-27) (英语). 
  3. ^ 3.0 3.1 3.2 3.3 3.4 3.5 郑作新等 (编).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2卷 雁形目. 科学出版社. 1979: 143 pp. [2022-07-26]. ISBN 9787030307958 (中文(简体)).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Nurney, D.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East Asia: Eastern China, Taiwan, Korea, Japan and Eastern Russia.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1-4081-3873-1. OCLC 680617311 (英语). 
  5. ^ 5.0 5.1 5.2 5.3 5.4 氏原巨雄; 氏原道昭. 日本のカモ識別図鑑 決定版. 東京都 文京区. 2015. ISBN 978-4-416-71557-4. OCLC 1243275033 (日语). 
  6. ^ 6.0 6.1 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林務字第1071702243A號公告 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行政院公報. 2019-01-09, 25 (6) [2022-08-03]. (原始内容于2022-08-03) (中文(臺灣)). 
  7. ^ 7.0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报告). 2021版. 中国政府网. 2021-02-09 [202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中文(中国大陆)). 
  8. ^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03-054751-4. OCLC 1050450731 (中文(中国大陆)). 
  9. ^ 香港觀鳥會. 香港鳥類名錄 List of Hong Kong Birds (xlsx).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香港觀鳥會. 2021-05-13 [2022-05-11] (中文(香港)). [失效連結]
  10. ^ 劉小如; 丁宗蘇; 方偉宏; 林文宏; 蔡牧起; 顏重威. 台灣鳥類誌 2. 台北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2. ISBN 978-986-03-3924-6. OCLC 844259757 (中文(臺灣)). 
  11. ^ Jobling, J.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1-4081-3326-2. OCLC 659731768 (英语). 
  12. ^ 12.0 12.1 Baker, E. C. S. 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 Birds.— Vol. VI. (Second Edition). Taylor and Francis. 1929 (英语). 
  13. ^ 13.0 13.1 Livezey, B. C.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Modern Pochards (Anatidae: Aythyini). The Auk. 1996-01, 113 (1). doi:10.2307/4088937  (英语). 
  14. ^ 14.0 14.1 Johnsgard, P. Tribe Aythyini (Pochards). Handbook of Waterfowl Behavior.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5 [2008 electronic edition]: 216–253 [2022-07-29]. (原始内容于2022-05-16) (英语). 
  15. ^ Radde, G. Reisen im Süden von Ost-Sibirien in den Jahren 1855–1859 II. St. Petersburg: Buchdruckerei der K.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863 [2022-07-29]. (原始内容于2022-02-27) (德语). 
  16. ^ Donne-Goussé, Carole; Laudet, Vincent; Hänni, Catherine.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nseriforme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2, 23 (3): 339–356. ISSN 1055-7903. doi:10.1016/S1055-7903(02)00019-2 (英语). 
  17. ^ Gonzalez, J.; Düttmann, H.; Wink, M.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wo mitochondrial genes and hybridization patterns in Anatidae. Journal of Zoology. 2009, 279 (3): 310–318. ISSN 0952-8369. doi:10.1111/j.1469-7998.2009.00622.x (英语). 
  18. ^ Liu, D.; Zhou, Y.; Fei, Y.; Xie, C.; Hou, S.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Anatidae species.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 (1): 24302. ISSN 2045-2322. doi:10.1038/s41598-021-03868-7  (英语).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赵正阶. 中国鸟类志. 上卷 非雀形目 第一版.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ISBN 7-5384-2407-5. OCLC 51502855 (中文(中国大陆)). 
  20. ^ 20.0 20.1 Hearn, R. D. The troubled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cause for a little optimism? (PDF). BirdingASIA. 2015, 24: 78-83 [2022-07-26].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3-08) (英语). 
  21. ^ Lu, Q.; Li, S.; Tao, X.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breeding in central Yangtze region, China (PDF). BirdingASIA. 2015, 24: 84–86 [2022-08-03].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8-14) (英语). 
  22. ^ 郭玉民; 林剑声; 沈俊峰; 王榄华; 章麟; 何芬奇. 关于青头潜鸭九江群体的最新报道. 野生动物学报. 2017, 38: 535–538 [2022-07-28]. doi: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17.03.032 (中文(中国大陆)).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Wei, S.; Jia, H.; Chen, Y.; Pan, W.; Chen, Y.; Lu, Q.; Tao, X.; Ding, C.; Lu, X. Reproductive ecology of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in south China. Wildfowl. 2020, 70: 211–227 [2022-07-29]. ISSN 2052-6458. (原始内容于2020-12-04) (英语). 
  24. ^ 24.0 24.1 Wu, L.; Wang, Y.; Mo, X.; Wei, Q.; Ma, C.; Wang, H.; Townshend, T.; Jia, Y.; Hu, W.; Lei, G. Shifted to the South, Shifted to the North, but No Expansion: Potential Suitable Habitat Distribution Shift and Conservation Gap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Remote Sensing. 2022, 14 (9): 2171. ISSN 2072-4292. doi:10.3390/rs14092171  (英语). 
  25. ^ Wang, W.; Fraser, J. D.; Chen, J. Wintering waterbir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 changes in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17, 27 (2): 167–186. ISSN 0959-2709. doi:10.1017/S0959270915000398  (英语). 
  26. ^ 刘阳; 陈水华. 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 The CNG field guide to the brids of China 第一版.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710-0874-1. OCLC 1336584413 (中文(中国大陆)). 
  27. ^ 27.0 27.1 Wang, X.; Barter, M.; Cao, L.; Lei, J.; Fox, A. D. Serious contractions in wintering distribution and decline in abundance of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12, 22 (2): 121–127. ISSN 0959-2709. doi:10.1017/S0959270912000214  (英语).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王雪峰; 颜军; 魏斌; 谭军. 武汉市黄陂区青头潜鸭繁殖生态观察初报. 野生动物学报. 2019, 40 (1): 190–195 (中文(中国大陆)). 
  29. ^ 高继宏; 马建章; 陶宇. 两种潜鸭不完全巢寄生行为. 动物学研究. 1992, 13 (4): 327–328 (中文(中国大陆)). 
  30. ^ McCarthy, Eugene M. Handbook of avian hybrids of the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1-4294-0525-2. OCLC 71810621 (英语). 
  31. ^ Moores, Nial. . The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2015-04-14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7) (美国英语). 
  32. ^ Xi, L.; Song, Y.; Han, J.; Qin, X. Microbi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of diarrheic Baer's Pochards (Aythya baeri).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21-08, 157 [2022-07-29]. doi:10.1016/j.micpath.2021.105015. (原始内容于2022-06-20) (英语). 
  33. ^ Baer’s Pochard Task Force. The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2020-04-17 [2022-07-31]. (原始内容于2022-08-19) (美国英语). 
  34. ^ 贺勇. 我国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建立. 人民日报. 2022-05-09: 13 [2022-08-01]. (原始内容于2022-08-01)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

  • eBird的青头潜鸭观察记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青头潜鸭观察记录。

青头潜鸭, 學名, aythya, baeri, 又名东方白眼鸭, 白目凫, 青头鸭, 为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繁殖于中国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 曾经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及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部, 越冬于中国大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台湾, 日本, 最南可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是單型物种, 没有亚种分化, 其模式标本产自黑龙江中游, 雄鸟, 越冬期, 雌鸟, 繁殖期, 保护状况極危, iuc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鸟纲, aves目, 雁形目, ans. 青头潜鸭 學名 Aythya baeri 又名东方白眼鸭 白目凫 青头鸭 3 为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繁殖于中国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 曾经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及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部 越冬于中国大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台湾 日本 最南可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4 青头潜鸭是單型物种 没有亚种分化 4 其模式标本产自黑龙江中游 3 青头潜鸭雄鸟 越冬期 雌鸟 繁殖期 保护状况極危 IUCN 3 1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鸟纲 Aves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科 鴨科 Anatidae属 潛鴨屬 Aythya种 青头潜鸭 A baeri二名法Aythya baeri Radde 英语 Gustav Radde 1863 留鸟 繁殖地 过境 越冬地異名 2 列表 Anas leucophthalmos Kittlitz 1829Anas Fuligula baeri Radde 1863Aythya ferina Swinhoe 1871Fulix baeri Swinhoe 1871Fulix cristata G R Gray 1871Fuligula nyroca David 1871Fuligula baeri Dybowski 1874Fulix nyroca David and Oustalet 1877Nyroca ferruginea Blakiston and Pryer 1882Fuligula baueri Tristram 1889Nyroca baeri Salvadori 1895青头潜鸭在其分布区内曾经为常见物种 但现今已经非常罕见 4 其成熟个体总数可能已下降至1000只以下 5 且数量仍呈下降趋势 狩猎和栖息地破坏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1 该物种已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并列入臺灣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6 與中国大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 目录 1 分类及进化 2 描述 3 地理分布 4 行为及生态 4 1 繁殖 4 2 生态关系 5 威胁及保护 6 注释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链接分类及进化 编辑 nbsp 青头潜鸭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图 青头潜鸭是该物种最通用的中文名 在中国大陆 香港及台湾皆相同 8 9 10 除此之外 青头潜鸭在中文中还有东方白眼鸭 白目凫等名 在华北又叫青头鸭 3 青头潜鸭由德国学者古斯塔夫 拉德 英语 Gustav Radde 命名于1863年 发表于 Reisen im Suden von Ost Sibirien 最初归类于河鸭属 Anas 学名种加词baeri和英文名Baer s Pochard 是为纪念普鲁士胚胎学家 科学家 探险家卡尔 恩斯特 冯 贝尔 11 另有英文名Eastern white eye 12 意为 东方白眼鸭 Siberian white eye 13 意为 西伯利亚白眼鸭 及Baer s white eye 14 意为 贝氏白眼鸭 等 其模式标本于繁殖季采集自黑龙江中游的小群中 15 1929年 英国鸟类学家E C 斯图尔特 贝克 英语 E C Stuart Baker 研究了英属印度的鸟类 他将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归于同一个物种Nyroca rufa 的两个不同亚种 N r baeri 青头潜鸭 和N r rufa 白眼潜鸭 12 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等则认为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应当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因为根据他们的研究 其繁殖区不重叠 未见杂交现象 註 1 3 另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青头潜鸭可能起源于白眼潜鸭的东部种群 但美国鸟类学家保羅 約翰斯加德 英语 Paul Johnsgard 则认为这种观点与行为学证据不符 他认为青头潜鸭可能更接近澳洲潜鸭 A australis 14 美国鸟类学家布拉德利 柯蒂斯 利弗澤 英语 Bradley Curtis Livezey 在1996年的一项研究中基于形态学数据分析了潜鸭族 Aythyini 的系统发生关系并进行了分类修订 认为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 马岛潜鸭和澳洲潜鸭是近亲 将其归类为 白眼潜鸭亚属 Subgenus Nyroca 英語 the white eyes 该亚属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不明确 但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是最接近的姊妹物种 斑背潜鸭亚属 Subgenus Aythya 英語 the scapu 包括紐西蘭潛鴨 環頸潛鴨 鳳頭潛鴨 斑背潛鴨和小潛鴨 是 白眼潜鸭亚属 的姊妹群 而 红头潜鸭亚属 Subgenus Aristonetta 英語 the redheads 包括帆背潜鸭 红头潜鸭和美洲潜鸭 则是以上二者的姊妹群 13 2000年代发表的两项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使用线粒体基因揭示了雁形目或鸭科的亲缘关系 但青头潜鸭并未被包含在这两项研究中 16 17 2021年的一项研究对青头潜鸭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为16 623 bp长的环形DNA 与潜鸭属其它物种接近 基因组结构 基因的排列和方向也均与鸭科其它物种接近 研究人员基于此数据分析了青头潜鸭和此前被测序的其它近缘物种之间的系统发生学关系如下 18 潜鸭族 Aythyini 潜鸭属 Aythya 青头潜鸭 Aythya baeri 凤头潜鸭 A fuligula 红头潜鸭 A ferina 美洲潜鸭 A americana 狭嘴潜鸭属 Netta 赤嘴潜鸭 Netta rufina 白翅栖鸭属 Asarcornis 白翅栖鸭 Asarcornis scutulata 描述 编辑更多信息 鸟类生理解剖学 青头潜鸭体长41 47厘米 翼展長70 79公分 雄性體型稍大 体重500 730克 翼長186 203毫米 尾長53 60毫米 嘴峰 長38 44毫米 雌性体重590 655克 翼長191 205毫米 尾長51 64毫米 嘴峰長40 44毫米 雌雄跗蹠長均为33 34 7毫米 19 5 繁殖期雄性的头部和颈部近黑色 有绿色光泽 背部黑褐色 胸部暗栗色 胁部浅栗色 腹部为白色并延伸至胁部 尾短并下垂 雌性头部和颈部黑褐色 与栗褐色的胸部和胁部融为一体 雄性的第一年冬羽 蚀羽也与雌性类似 惟巩膜仍为白色 两性的翼镜和尾下覆羽均为白色 喙深灰色 尖端发蓝 嘴甲黑色 雄性的巩膜为白色或淡黄色 雌性为棕色 跗踱深灰色 3 4 此种与同属的白眼潜鸭相似 都具有白色的尾下覆羽和虹膜 雄性 喙端具黑斑 两翼具有宽阔的白色翼镜 但相比白眼潜鸭体型更大 头部 身体和喙更长 头顶较圆润 不似白眼潜鸭高耸呈三角形 额部更平缓 5 青头潜鸭腹部的白色部分延伸至身体两侧的胁部 且浮在水上时 白色部分露出水面 而白眼潜鸭的白色部分仅位于腹部中部 19 此外 雌性青頭潛鴨的喙基部有明顯較亮的栗色斑 白眼潛鴨則无 5 青头潜鸭大多数时候很安静 但两性在求偶时都会发出沙哑的graaaak声 在其他时候也可能发出kuro kuro 雄性 或kura kura kura 雌性 的声音 4 地理分布 编辑青头潜鸭传统上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和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部的黑龙江 阿穆尔河 和乌苏里江流域 近年来繁殖地南扩至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 越冬于中国大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台湾 日本 孟加拉国 印度 朝鲜 老挝 缅甸 尼泊尔 泰国 越南 在不丹 韩国 菲律宾 巴基斯坦等地为迷鸟 1 每年约3月中旬从越冬地迁往北方的繁殖地 秋季于10月中旬至11月初迁往南方越冬 19 该物种近年来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传统繁殖区已经极为少见 包括在俄罗斯和在中国 至少自2010年以来 在北京以北的所有繁殖区都没有确认的青头潜鸭繁殖记录 但近年繁殖季记录到的种群规模小于冬季的 因此仍可能存在未知的繁殖地 20 例如在兴凯湖中国一侧 哈桑湖俄罗斯一侧 Muraviovka Park 俄语 Muravyovskij park 註 2 等地有一些疑似的繁殖报告 自2012年以来 在河北 湖北 21 和江西 22 发现了此前未知的繁殖地 后两者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传统繁殖区相隔甚远 1 这可能是因为南方的气候为青头潜鸭提供了更长的繁殖期 约有北方的两倍 因此 第一窝繁殖失败的青头潜鸭有机会重新开始 提高了繁殖的成功率 23 青头潜鸭在中国中东部地区已成为留鸟 24 该物种的越冬地近年来同样大幅收缩 自2010 2011年冬季以来 该物种几乎不再在中国大陆以外越冬 仅有零星的记录 在中国大陆的越冬地 种群数量也严重下降 甚至下降了99 以上 1 25 行为及生态 编辑青头潜鸭性情胆怯 成对活动 栖息于开阔 水流缓慢的湖泊 沼泽和池塘中 繁殖季筑巢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水域中 冬季在大而开阔的水面上聚集成大群 常与其它潜鸭混群 4 26 该物种翅强而有力 飞行或在陆上行走的速度都很快 亦擅长潜水和游泳 受到威胁或人为干扰时能迅速地从水面起飞 春秋季迁徙时结成10多只或数十只的小群 以楔形队列低空飞行 3 19 在冬季 青头潜鸭在白天睡眠和休息而不进食 在傍晚与其它鸭一起前往未知的觅食区 并在黎明前返回 它们的食物以水生植物 禾草的种子和软体动物为主 除此之外 鸟类学家对其食性知之甚少 27 繁殖 编辑 青头潜鸭的繁殖是单配偶制 至少在一个繁殖季内不会改变配偶 23 在中国东北的传统繁殖地 青头潜鸭在栖息地的水域完全解冻前聚集在有活水的冰面缺口处 在水域解冻后则聚集在开阔的水面上 从5月中下旬开始繁殖 19 在湖北武汉府河湿地的繁殖地 青头潜鸭在繁殖期前成大群聚集在开阔水面上 在四月中旬分成小群活动 并在小群内求偶和交配 23 28 求偶时 雄性围绕雌性游动 头部重复地上下点头以作炫耀 并迅速游向其它雄性以将其驱赶 但雄性之间没有发生激烈打斗 雌性也向雄性上下点头作为回应 待雄性靠近后 雌性将颈部伸直 头向水面低下 雄性即爬上雌性身体 咬住雌性枕部的羽毛进行交配 求偶成功后 雌雄两只就离开鸟群单独活动 28 青头潜鸭的巢是圆柱形结构 在浅水或水中的岛屿 沙洲上筑巢 遮蔽在挺水植物的草丛中 以莎草 芦苇等植物的叶和茎作为材料筑成 内衬有一层绒羽 23 研究中没有发现雄性直接参与孵卵和育雏 而是在距离巢约10米处承担警戒工作 28 在孵卵期间 雌性每天在约6 00 20 00之间离巢觅食3次 每次离开27分钟至4小时 离开前会将巢用植物材料覆盖 回来后雌性会将覆盖物盖在自己身上 如果强降雨或者人为活动导致水位升高 雌性会从巢附近收集挺水植物将巢加高以避免被淹没 在炎热的中午 雌性则会站在巢穴上方以遮挡阳光并保持空气流通 还会用自己的羽毛沾水为卵降温 23 研究显示 青头潜鸭的繁殖成功率约在14 45 之间 每窝繁殖过程中可能损失1 9枚蛋 约有20 30 的蛋成功孵化 每窝有3 16只幼鸟出巢 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主动弃巢 黄鼬等天敌捕食和洪水 各种因素所占的比例是不固定的 23 另因青头潜鸭在武汉的繁殖地大多为当地的克氏原螯虾养殖场 当地村民的养殖工作及捡拾鸟蛋的行为也会对青头潜鸭的繁殖造成影响 28 nbsp 位于湖北武汉繁殖地的一对青头潜鸭 nbsp 繁殖期雄性 nbsp 青头潜鸭的蛋 23 nbsp 正在孵卵的雌性青头潜鸭 23 nbsp 雌性青头潜鸭与雏鸟 23 生态关系 编辑 青头潜鸭存在种内及种间的不完全巢寄生行为 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头潜鸭会寄生赤膀鸭和红头潜鸭的巢 并可能被红头潜鸭巢寄生 29 在湖北武汉的繁殖地 同域繁殖的其它鸭科鸟类有棉凫 斑嘴鸭和绿头鸭 相关研究没有观察到种间巢寄生 28 但存在种内巢寄生 寄生者若被发现 会和寄主发生打斗 23 人工饲养下的青头潜鸭会与小潜鸭 红头潜鸭 白眼潜鸭 新西兰潜鸭 栗胸鸭及林鸳鸯等物种发生杂交 30 在野外环境下 数次观察到白眼潜鸭向青头潜鸭求偶 还观察到一些具有红头潜鸭 白眼潜鸭和青头潜鸭的混合特征的个体 註 3 因此这三个物种可能正在野外发生杂交 尽管青头潜鸭的种群规模在近些年锐减 但白眼潜鸭和红头潜鸭的繁殖区则一直在扩张 甚至扩张到了青头潜鸭的核心繁殖区 这进一步支持了以上假设 31 对青头潜鸭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显示 青头潜鸭肠道中种类最多的微生物分布在厚壁菌門 變形菌門和擬桿菌門 与家鹅 家鸭和家鸡的一致 腹泻的青头潜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严重下降 种类也与健康个体有巨大差异 数量减少的种类大多被认为对肠道健康有益 32 威胁及保护 编辑青头潜鸭在其分布区内曾经为常见物种 但现今已经非常罕见 4 其成熟个体总数可能已下降至1000只以下 5 在1986 87 註 4 1992 93年之间的调查在中国大陆统计到16792只 1993 94 1998 99年之间只有3472只 而2002 03 2010 11之间只有2131只 孟加拉国1996年有3000余只 印度在1995年和1997年统计到超过1400只 缅甸在1990年代约有500 1000只 泰国在1998年统计到596只 但是到了1999 00 2004 05年 在中国以外的所有分布区一共统计到719只 2005 06 2010 11年则仅有48只 在中国 狩猎 註 5 和栖息地破坏被认为是其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在湖北洪湖 1981 1997年每年有336 4803只青头潜鸭被猎杀 在如东县附近的地区 每年可能有3000只被猎杀 青头潜鸭的越冬地因为水污染 渔业活动 水生植物的变化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生态的整体变化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繁殖地和迁徙地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了其衰减 青头潜鸭在全球范围内的锐减仍没有放缓或停止的迹象 27 青头潜鸭在IUCN红色名录中原本为易危物种 在2008年被升级为濒危物种 自2012年起被列为极危物种 1 东亚 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在2014年起草了对青头潜鸭的保护计划 并在2015年1月获得批准 成立了 青头潜鸭工作组 英語 Baer s Pochard Task Force 20 33 青头潜鸭于2019年臺灣公告的 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中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二級保育類 6 後於2021年被中國大陸列入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7 2022年 北京动物园建立了中国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 共有54只 计划进一步扩大种群规模 并将该人工种群用于野化放归等保育工作 34 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青头潜鸭81 8 的分布区和94 的合适栖息地位于保护区之外 一些栖息地与发达城市重叠 研究人员还认为 根据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 现有的保护区网络对青头潜鸭的保护效果可能较差 紧密协调的跨境合作对于该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 24 注释 编辑 实际上 这两个物种存在人工饲养下的杂交 自然环境下的杂交也极有可能存在 至少在现代 详见行为及生态章节 阿穆尔河 黑龙江 沿岸俄罗斯一侧的公园 位于布拉戈维申斯克 海兰泡 南侧 目前尚无法判断这些个体是否来自圈养逃逸 意为1986年底至1987年初的冬季 下同 尽管约翰 查尔斯 菲利普斯 英语 John Charles Phillips 将青头潜鸭的肉描述为极度腥臭 extremely rank and fishy 2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ythya baer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2022 07 26 2 0 2 1 Phillips J C Baer s Pochard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Ducks 3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25 210 213 2022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7 27 英语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郑作新等 编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2卷 雁形目 科学出版社 1979 143 pp 2022 07 26 ISBN 9787030307958 中文 简体 4 0 4 1 4 2 4 3 4 4 4 5 4 6 Nurney D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East Asia Eastern China Taiwan Korea Japan and Eastern Russia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 1 4081 3873 1 OCLC 680617311 英语 5 0 5 1 5 2 5 3 5 4 氏原巨雄 氏原道昭 日本のカモ識別図鑑 決定版 東京都 文京区 2015 ISBN 978 4 416 71557 4 OCLC 1243275033 日语 6 0 6 1 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林務字第1071702243A號公告 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行政院公報 2019 01 09 25 6 2022 08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3 中文 臺灣 7 0 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 2021年第3号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报告 2021版 中国政府网 2021 02 09 2022 07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7 中文 中国大陆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第三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 7 03 054751 4 OCLC 1050450731 中文 中国大陆 引文格式1维护 日期与年 link 香港觀鳥會 香港鳥類名錄 List of Hong Kong Birds xlsx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香港觀鳥會 2021 05 13 2022 05 11 中文 香港 失效連結 劉小如 丁宗蘇 方偉宏 林文宏 蔡牧起 顏重威 台灣鳥類誌 2 台北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2 ISBN 978 986 03 3924 6 OCLC 844259757 中文 臺灣 Jobling J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 1 4081 3326 2 OCLC 659731768 英语 12 0 12 1 Baker E C S 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 Birds Vol VI Second Edition Taylor and Francis 1929 英语 13 0 13 1 Livezey B C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Modern Pochards Anatidae Aythyini The Auk 1996 01 113 1 doi 10 2307 4088937 nbsp 英语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14 0 14 1 Johnsgard P Tribe Aythyini Pochards Handbook of Waterfowl Behavior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5 2008 electronic edition 216 253 2022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6 英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Radde G Reisen im Suden von Ost Sibirien in den Jahren 1855 1859 II St Petersburg Buchdruckerei der K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863 2022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7 德语 Donne Gousse Carole Laudet Vincent Hanni Catherine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nseriforme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2 23 3 339 356 ISSN 1055 7903 doi 10 1016 S1055 7903 02 00019 2 英语 Gonzalez J Duttmann H Wink M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wo mitochondrial genes and hybridization patterns in Anatidae Journal of Zoology 2009 279 3 310 318 ISSN 0952 8369 doi 10 1111 j 1469 7998 2009 00622 x 英语 Liu D Zhou Y Fei Y Xie C Hou S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aer s Pochard Aythya baeri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Anatidae species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 1 24302 ISSN 2045 2322 doi 10 1038 s41598 021 03868 7 nbsp 英语 19 0 19 1 19 2 19 3 19 4 赵正阶 中国鸟类志 上卷 非雀形目 第一版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ISBN 7 5384 2407 5 OCLC 51502855 中文 中国大陆 20 0 20 1 Hearn R D The troubled Baer s Pochard Aythya baeri cause for a little optimism PDF BirdingASIA 2015 24 78 83 2022 07 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3 08 英语 Lu Q Li S Tao X Baer s Pochard Aythya baeri breeding in central Yangtze region China PDF BirdingASIA 2015 24 84 86 2022 08 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8 14 英语 郭玉民 林剑声 沈俊峰 王榄华 章麟 何芬奇 关于青头潜鸭九江群体的最新报道 野生动物学报 2017 38 535 538 2022 07 28 doi 10 19711 j cnki issn2310 1490 2017 03 032 中文 中国大陆 23 0 23 1 23 2 23 3 23 4 23 5 23 6 23 7 23 8 23 9 Wei S Jia H Chen Y Pan W Chen Y Lu Q Tao X Ding C Lu X Reproductive ecology of Baer s Pochard Aythya baeri in south China Wildfowl 2020 70 211 227 2022 07 29 ISSN 2052 64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4 英语 24 0 24 1 Wu L Wang Y Mo X Wei Q Ma C Wang H Townshend T Jia Y Hu W Lei G Shifted to the South Shifted to the North but No Expansion Potential Suitable Habitat Distribution Shift and Conservation Gap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aer s Pochard Aythya baeri Remote Sensing 2022 14 9 2171 ISSN 2072 4292 doi 10 3390 rs14092171 nbsp 英语 Wang W Fraser J D Chen J Wintering waterbir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 changes in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17 27 2 167 186 ISSN 0959 2709 doi 10 1017 S0959270915000398 nbsp 英语 刘阳 陈水华 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The CNG field guide to the brids of China 第一版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ISBN 978 7 5710 0874 1 OCLC 1336584413 中文 中国大陆 27 0 27 1 Wang X Barter M Cao L Lei J Fox A D Serious contractions in wintering distribution and decline in abundance of Baer s Pochard Aythya baeri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12 22 2 121 127 ISSN 0959 2709 doi 10 1017 S0959270912000214 nbsp 英语 28 0 28 1 28 2 28 3 28 4 王雪峰 颜军 魏斌 谭军 武汉市黄陂区青头潜鸭繁殖生态观察初报 野生动物学报 2019 40 1 190 195 中文 中国大陆 高继宏 马建章 陶宇 两种潜鸭不完全巢寄生行为 动物学研究 1992 13 4 327 328 中文 中国大陆 McCarthy Eugene M Handbook of avian hybrids of the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1 4294 0525 2 OCLC 71810621 英语 Moores Nial More on Baer s Pochard Baer s like birds and Hybrids The East Asian 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2015 04 14 2022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7 美国英语 Xi L Song Y Han J Qin X Microbi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of diarrheic Baer s Pochards Aythya baeri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21 08 157 2022 07 29 doi 10 1016 j micpath 2021 105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0 英语 Baer s Pochard Task Force The East Asian 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2020 04 17 2022 07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19 美国英语 贺勇 我国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建立 人民日报 2022 05 09 13 2022 08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1 中文 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青头潜鸭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青头潜鸭eBird的青头潜鸭观察记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青头潜鸭观察记录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青头潜鸭 amp oldid 790551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