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北欖寺祖師


隆普唆·湛塔萨罗(1884年10月10日-1959年2月3日),北榄寺祖师,也被尊称为帕蒙昆帖牟尼祖师泰語พระมงคลเทพมุนี),1961年擔任帕世乍能区北榄寺英语Wat_Paknam_Bhasicharoen的住持,是泰国入法身法门静坐法英语Dhammakaya_meditation的发掘者。身为北榄寺的前住持,他经常被人称呼为隆普·瓦罢喃(“北榄寺祖师”)。在战间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泰国家喻户晓的静坐大师。并对发展泰国的佛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 。在法身法门传统的传承英语Dhammakaya_Movement中,他被被称为法身法门(Vijja Dhammakaya)静坐法的重新发掘者。这项静坐法,相信是佛陀本身曾用过的静坐方法。二十世纪初,有些学者已指出,隆普唆在把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介绍到西方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之前在泰国是被忽略的一点[2][3][4]

北榄寺祖师(帕蒙坤贴牟尼祖师)
別名隆普唆(唆祖师)
隆婆唆(唆大师)
隆普·瓦罢喃(北榄寺祖师)
个人资料
出生(1884-10-10)1884年10月10日
 暹羅素攀武里宋匹农区英语Song_Phi_Nong_District
逝世1959年2月3日(1959歲-02-03)(74歲)
宗教信仰佛教
國籍 泰國
學校上座部佛教大部派
高級職位
根據地 泰國吞武里帕世乍能区北揽寺英语Wat_Paknam_Bhasicharoen

早年生活

 
一尊北榄寺祖师的肖像,被安放在隆普·唆出生地一所名为宋匹农的寺院里

隆普唆出生于1884年10月10日,俗家名为唆·弥给诺(Sodh. Mikaewnoi)。他生长于素攀武里府颂丕农县英语Song_Phi_Nong_District曼谷西面102公里处一个富裕的大米商家庭里。父亲名“艮”,母亲名“素在”。九岁那年,他就在叔叔出家的寺院里正式接受教育。童年时代就已开始接触与熟悉佛教的他,展现出具聪慧与自主学习[3][5][6] 的品质。当叔叔“行脚”[7]到“华奔”(Wat Hua Bho)寺时,也带着他到那里继续学习。过不久,因叔叔还俗,父亲便安排他跟随邦巴寺院的住持隆婆萨(Luang Por Sub)继续学习。他也在此处,学习了高棉语 。13岁那年,他完成了高棉语的学习。并回家协助父亲经营生意。他的父亲是位大米交易商,把大米从素攀布里府运到在曼谷里的碾米厂和那空差西县英语Nakhon_Chai_Si_District。在他14岁那年,父亲往生了,身为长子的他,负起继续经营家族生意的责任。在面对有关盗贼与受到生命威胁等事件上,他意识到家庭生活的徒劳,18岁那年,他就想出家为比丘。但他首先得安顿好自己的家人,且为他们先准备好充足的钱粮储备,然后才出家为比丘。[3][5] 根据泰国法身寺的传记记载,他甚至把通货膨胀率也预算在内,并加倍努力赚钱。终于在四年后,成功地为家人储备了足够日后生活的储备金。[8]

22岁那年,他在家乡的颂丕农寺院出家为比丘,且获赐了巴利语法号唆·湛塔萨罗。[9]·湛塔萨罗比丘向以传统口述引导静坐,和精通佛教经藏分析的大师们求教。在当时,这是极不寻常的事。[10] 他的自传笔记中写到,从出家那天开始,他就每天修行静坐。[11] 出家第一年,在他进行传统的僧侣托钵英语Alms#Buddhism时,都很难获得他人给予食物。那时的南传比丘,一般会在早上挨家挨户地寻找在家人供养食物。这种艰苦的生活,使他下定决心,终有一天他会为僧侣们,在寺院里建立一个厨房,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更方便专注于提升自身在心灵方面的品质。[12] 在他出家第3年的结夏安居期间,唆·湛塔萨罗比丘行脚遍全泰国,并向有所成的大师们学习传统的经藏与修行静坐。他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报以好学的态度。并对有关心灵层面的事物,都具习惯性的尊重。他在帕彻独彭大寺(Wat Pho)研习经藏并参访了啦差系踏冉寺(Wat Ratchasittharam)在内八所修行中心,学习静坐修行。[2][5][13] 他在啦差系踏冉寺院,与隆婆延(Luang Por Aium) 研习了一种属于内的静坐法,且获得一个重要的修行经验。他感知到一颗光球的存在。[14][註 1] 佛教研究学者凯特·克罗斯比(Kate Crosby)和凯瑟琳·纽威尔(Catherine Newell)都相信,在隆普唆重新发掘入法身法门静坐法的过程中,啦差系踏冉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16]

证得法身

参见:入法身法门静坐-“禅定“的阶段英语Dhammakaya_meditation#The_samatha_stage

虽然唆·湛塔萨罗比丘曾跟随多位大师学习,且精通了多项重要的巴利三藏,但他还未满意。他曾两次退隐到在家乡较平静的地方。有其他消息的来源说,他也曾退隐到丛林中,更精进地修行静坐,但纽维尔(NewelI)却对这一点持保留的态度。[17][18] 1916年,在出家后第11次的結夏安居(vassa)期间,他住在暖踏武里府(Nonthaburi Province)的埠奔·邦库威寺。埠奔·邦库威寺曾是他在儿时接受教育的地方,是以其环境的宁静而著称。[19] 在隆普唆的自传笔记中,他自我反省自己虽已研习了静坐多年,还是无法领会佛陀所传承下来的修行静坐精髓所在。因此在1916年10月10日的农历月圆英语Hindu_calendar之夜,他独自在埠奔·邦库威寺的大雄宝殿里静坐,并立愿在静坐修行中,无论发生什么事,其决心都不会动摇。 当天的夜里,他在静坐中所体会的,就是后来被称为证得法身的静坐体验。这也标志着入法身法门静坐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开始。[17][20]

确信自己已证得佛陀教诲的核心所在后,唆·湛塔萨罗比丘掀开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他奉献其余生,传授与深修入法身法门静坐法的知识。他也称之为“法身法门”(Vijja Dhammakaya),意为:法身之法(the direct knowledge of the Dhammakaya)。所有沿袭着帕司乍刃县北榄寺传统的寺院,也被称为是属于法身法门体系的传承(Dhammkaya Movement),且相信法身法门是佛陀用来证悟“无上正等正觉 ”的原始静坐法。但在佛陀入涅槃后英语Parinirvana [21][17] 500年,此方法就已失传了。证得法身的事件,在法身法门体系传承中,通常都以“神奇”与“宇宙运行” 相关的方式来描述。例如:在此事件发生之前,就下了大雨。[22]

成为住持

 
北榄寺祖师(隆普唆•湛塔萨罗)金像,被用于泰国法身寺所主办的法会仪式。

唆•湛塔萨罗比丘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教导。就连当他还在帕徹獨彭大寺时,他会在自己的“寮房”(在泰国寺院里比丘的住所)里,教导其他比丘与沙弥巴利语。[9] 他也曾复兴在他家乡颂丕农的一所荒废的寺院,并在素攀布里府的帕立啦踏呐玛哈他寺(Wat Phrasriratanamahathat)里设立学校教导在家人佛法。他曾报名参加了改革后的巴利语考试,但没有通过。过后,他并没有再重新报名。虽然在当时,他的巴利语造诣已是属于“学者”级别的程度。他相信考获正式的巴利文学位后,他可能会被召揽到僧团里,当任行政工作。但这并非他的志向。[3][23] 然而,因为他所作的一切,被在泰国僧团里的一位大长老注意到了。1916年,帕司乍刃县僧团的僧长谝长老(Somdet Puean),委派唆•湛塔萨罗比丘成为位于吞武里府,帕司乍刃县北揽寺的暂代住持(泰語ผู้รักษาการเจ้าอาวาส) 。[2][24] 从此之后,他就常被人称为隆婆唆或隆普唆。

1916年,吞武里府还未被归划为曼谷的一部分,也没有桥梁连接到曼谷。[3] 当时北榄寺正面对不少人事与纪律上的问题,且需要一位好的领导者。[9] 隆普唆提倡并实施严格地僧团纪律。[25] 他也改善了北榄寺的状况,从一所曾被忽略与几乎荒废的寺院,变成一所拥有几百位比丘的寺院,一所研究佛学的学校,且也是一所被泰国政府批准,能开办普通课程的小学。还是一所具备自足厨房的寺院。[9][26] 除了提供膳食给寺院里的常住比丘外,其厨房也为到寺院来参访的在家人提供食物。[27] 北揽寺也成为当时一所著名教导静坐的中心。[3] 隆普唆强调的是个人的发展,而非在建设方面。[28] 除了在寺院里建立了个庞大的僧团外(在1959年,拥有了500位比丘),[20] 还在寺院里设立一个具有个别寮房和静坐修行室、属于八戒女英语Maechi的社区。这群八戒女,在北榄寺在弘扬佛法和静坐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9] 隆普唆的贡献初期并未获得某些在家人的认同。根据其传记中的记载,寺院当时还牵涉犯罪勾当与不感激隆普唆对寺院所进行的改革。他还曾被人放冷枪,但却没受伤。[24]

在他被任命为暂代住持后不久,就被任命为北揽寺的正式住持了。他就如此一直留在北榄寺,直到1959圆寂。[2] 基于他在生活与工作上的成就,他获得了泰国僧团与皇室给予以下的“僧衔”:1921年,的“帕库•桑雅闻”(Phrakhru Samanadham-samathan)、1949年的“帕巴弯够首提拉”(Phrabhavanakosolthera)、1955年的“帕蒙昆腊查牟尼”(Phramongkolratmuni),和1959年的“帕蒙昆贴牟尼”(Phramongkolthepmuni)。[30][31][32] 最后三项僧衔的受封是来得迟些,因为当时北榄寺还未获得泰国皇族的护持,因此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就会比起其他的寺院来的少。[33][34][註 2]

教导静坐修行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隆普唆持续地教导入法身法门静坐法,每逢星期四引导静坐并在星期日与布萨日里开示佛法。隆普唆会分发一本介绍静坐修行的书籍给前来学习的研习者。[35] 起初,入法身法门静坐法引起了当时泰国僧团当局的批评,因为那是一种崭新的静坐方法。[36] 而泰国僧团内部,在进行了讨论后,也对北榄寺进行了审查,但最终结论隆普唆所教导的静坐方法是正确的。[20]

在教导静坐时,隆普唆会考验那些学习静坐的人,是为了让他们能自我验证入法身法门静坐法的益处。他也组织了一组最具天赋的静坐者,并设立了所谓的“深修道場”(泰語โรงงานทำวิชชา)。这些静坐研习者,大部分是比丘与八戒女。他们会在寺院里的一处隔绝区,一天24小时轮班,每一班静坐6小时。[37][38] 他们的“任务”是,为了广大社会的利益。而奉献他们的生命进行对法身法门地深修。在法身法门体系传承的许多文献记录中,可发现法身法门英语Vijja Dhammakaya是如何解决当时大部分的社会与世界问题。法身法门曾,且还继续被相信,是带有某些“神通”(巴利语:abhiññā),例如:可到达其他境界;他心通(能读他人的心)等。[39][40] 曾有刊物曾描述,法身法门是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避免泰国受到轰炸。隆普唆也利用了这静坐法帮人治病,也因此声名远播。[36][41][42] 有一篇关于长老的故事经常被引用:他是帕彻独彭大寺的住持,在与隆普唆一起进行静坐后,他所患的疾病,就消失了。[43] “法身寺”的传记中记载,在深修道場裡,有一位重要的女弟子(八戒女)詹•孔诺雍老奶奶英语Chandra_Khonnokyoong。她曾被隆普唆,赞叹在静坐技巧上,是独一无二的。[44]

遗赠

 
埠奔·邦库威寺的大雄宝殿

除了静坐外,隆普唆也提倡研习佛学。将两者合并一起办的人,在泰国佛教中,他也是先驱者之一。[45] 1939年,隆普唆在北榄寺,建设了一所巴利佛典学院。据说当时,它的建筑费耗资了250万泰铢。他是以分发自制佛牌为纪念品来筹款。这样的募款方式,在泰国佛教界里,是常见的方式。为了实现当他还在帕彻独彭大寺(Wat Pho)出家的第一年时,在经历艰苦托钵食物的情况后,下定决心要实现的想法。他在自己的寺院里建设了厨房,是这也是为了能让比丘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研习佛法。[3]

隆普唆参与了泰国的佛教园区扑塔蒙吞英语Phutthamonthon(Phutthamonthon)的建设。这是50年代由泰国当时的前总理-贝·銮披汶颂堪 (Plaek Phibunsongkhram)发起的一项雄壮的计划。建此园区,是为了用它来主办泰国佛诞(卫塞节)2500年的庆祝活动。通过设在佛教园区中央的大雄宝殿里,向隆普唆与法身法门的致敬,以及隆普唆通过分发自制的佛牌进行筹款,来参与建设此佛教园区。纽厄尔(Newell)推测,隆普唆在此建造佛教园区的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前总理-贝·銮披汶颂堪,有着重要的关联。[46]

根据在法身寺的传记记载,隆普唆并不支持在泰国佛教中所盛行使用“法术”的行为。诸如:算命与施幸运咒等。但他却经常通过静坐治愈病患者,且隆普唆的自制佛牌,至今依然广泛地受到尊崇,因它们都被认为是具有“力量”的。[33][47]

弘扬佛法

参见:英国法身法门体系的传承英语Dhammakaya Movement UK

 
根据“The Cover”的报导:有英国人出家时。所发的小册子,曾印制了1万份。

隆普唆对能把入法身之法门静坐法介绍到泰国以外的地方,非常有兴趣。[48] 北榄寺曾在国际杂志与时代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卡奔啦哇朵“比丘(巴利语法号Kapilavaddho)的故事,他是获得隆普唆亲自指导的第一位西方学生。寺院里的期刊是使用泰语和英语出版,而在有些场合中,宣传小册子也会用华语出版。在寺院的旧期刊物中,曾有从日本与中国的高僧到寺院参访的记载。[49] 而入法身法门静坐法,仍然被日本的真言宗(Shingon)教徒所延用,他们也曾到过北榄寺学习过静坐。[50]

隆普唆是在泰国为外国人剃度出家为泰国佛教比丘的泰国戒师之一。1954年,由他当戒师,在北榄寺为英国人威廉•普福特(William Purfurst)【理查德•兰德尔(Richard Randdall)】剃度,法号是“卡奔啦哇朵”比丘。[51]“卡奔啦哇朵”比丘在回到英国后两年,创办了“英语僧伽信托”(English Sangha Trust)[52][53] 前信托董事泰瑞•叁恩(Terry Shine)描述“关卡奔啦哇朵”比丘,是首位在西方世界,创办了英语上座部佛教的人。[54][55] 虽然他是首位在泰国出家的比丘,但却在1957年,还俗了。不久,他当时的辅导法师提塔未都比丘(Phra Ṭhitavedo)也因与隆普唆意见不合而离开了北榄寺。[4][55] 过后,他也在英国再次出家,并在1967年,成为了“英语僧伽信托”的董事[4][56]

隆普唆也为另一位英国人彼得•摩根(Peter Morgan)剃度,巴利语法号为“潘那瓦都”比丘(Paññāvaḍḍho Bhikkhu)。隆普唆圆寂后,潘那瓦都比丘继续由玛哈•布阿指导法师英语Ajahn_Maha_Bua给予指导。潘那瓦都比丘继续出家,直到2004年往生。他是西方人中,在泰国出家最久的比丘[57] ;第3位比丘,出家前的俗名是“乔治•布莱克”(George Blake),他是位具有牙买加血统的英国人,且是第一位出家为佛教比丘的牙买加人。[58] 他的巴利语法号为“未加瓦朵”(Vijjāvaḍḍho)比丘,过后还俗,在加拿大成为一位知名的治疗师。[59][60] “未加瓦朵”比丘、“潘那瓦都”比丘与另一位法号为“萨答瓦朵“的英国比丘(俗名:罗伯特•奥比生 Robert Albison)的出家仪式,在当时的泰国,是项大型的公开活动,吸引了一万位的观众围观。[61][62] 念结仁波切英语Namgyal_Rinpoche(俗名:莱斯利•乔治•道森 Leslie George Dawson),一位来自传统藏传佛教的老师,也在隆普唆的座下学习了一段时间,但他并未在隆普唆的座下剃度出家。隆普唆的时代,最后一位出家的西方弟子,俗名是“泰倫斯·馬格尼斯”(Terrence Magness)。他也在北榄寺,跟一位在家人导师“卡拉雅瓦滴导师”(Acharn Kalayawadee),学习过入法身法门静坐法。他出家时的法号,是“苏拉塔弄“(Suratano)比丘,且撰写了一部有关隆普唆的传记。[5][63]

综上所述,隆普唆在泰国和国外,都对泰国佛教的有着重大影响。[1] 他协助开创了,将泰国佛教传统上,两项独立的僧团作业研习经典与静坐的结合。纽厄尔指出在这一点上,隆普唆甚至超前了批磨谭比丘(Phra Phimontham),一位将新缅甸静坐法英语U_Nārada(New Burmese (meditation)Method)引进了泰国的泰国行政比丘。隆普唆曾为首位将佛教引入英国的英籍人剃度成为比丘。此外,他也启动了多项发展计划,这些发展都是由后来成为泰国最大的寺院法身寺,继续进行着。[64]

圆寂

1954年,隆普唆宣布他即将圆寂的消息,并嘱咐他的弟子们,在他圆寂后,继续执行他们各自原有的任务。特别是把法身法门弘扬开去的任务。两年后,他被诊断出患了高血压。隆普唆于1959年圆寂。[65][66] 他的遗体并未被火化,而是被进行防腐处理后保存下来。这样做,是为了在他圆寂后人们还仍然会前来瞻仰与护持北榄寺。[3] 法身寺在寺内建了一座纪念堂,来纪念隆普唆[67],北揽寺也创立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68]

刊物

  • Phramonkolthepmuni (2006) "Visudhivaca: Translation of Morradok Dhamma of Luang Phaw Wat Paknam" (Bangkok,60th Dhammachai Education Foundation) ISBN 978-974-94230-3-5
  • Phramonkolthepmuni (2008) "Visudhivaca: Translation of Morradok Dhamma of Luang Phaw Wat Paknam", Vol.II (Bangkok,60th Dhammachai Education Foundation) ISBN 978-974-349-815-2

备注

  1. ^ “在上座部佛教传统静坐法中,一项光亮物品的出现("巴利語nimitta")是定力已建立的征兆。[15]
  2. ^ “在现今时代,泰国皇族会给予泰国比丘赐予僧衔,为了表扬他们对泰国佛教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 1.0 1.1 Newell 2008,第106頁.
  2. ^ 2.0 2.1 2.2 2.3 Dhammakaya Foundation 201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Newell 2008.
  4. ^ 4.0 4.1 4.2 Skilton 2013,第165頁.
  5. ^ 5.0 5.1 5.2 5.3 Bhikkhu 1960.
  6. ^ Scott 2009,第66頁.
  7. ^ 指佛教僧侣为了寻访名师求法而游历四方的一种修行方式。除此以外,也有“被转移”的意思
  8. ^ Dhammakaya Foundation 2010,第28頁.
  9. ^ 9.0 9.1 9.2 9.3 Fuengfusakul 1998,第23頁.
  10. ^ Newell 2008,第80頁.
  11. ^ Phramongkolthepmuni. อัตชีวประวัติ พระมงคงเทพมุนี (สด จนฺทสโร) หลวงปู่วัดปากน้ำ [Biography of Phramongkolthepmuni (Sodh Candasaro)]. Moradoktham, Book 1. Khlong Luang District英语Khlong_Luang_District, Pathumthani Province英语Pathum_Thani_Province: Dhammakaya Foundation英语Wat_Phra_Dhammakaya#The_foundation: 29–39. ISBN 978-616-7200-36-1 (泰语). 
  12. ^ Chattinawat 2009,第63頁.
  13. ^ Newell 2008,第81, 95頁.
  14. ^ Newell 2008,第81–2頁.
  15. ^ Harvey 2013,第329頁.
  16. ^ Crosby, Skilton & Gunasena 2012.
  17. ^ 17.0 17.1 17.2 Newell 2008,第82頁.
  18. ^ Bhikkhu 1960,第34頁.
  19. ^ พระมงคลเทพมุนี (สด จนฺทสโร) [Phramongkolthepmuni, Sodh Candasaro]. Wat Luang Por Sodh Dhammakayarama. 1999 [19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于2017-11-29) (泰语). 
  20. ^ 20.0 20.1 20.2 Fuengfusakul 1998,第24頁.
  21. ^ Mackenzie 2007,第76頁.
  22. ^ Scott 2009,第79頁.
  23. ^ Vuddhasilo 2003.
  24. ^ 24.0 24.1 Scott 2009,第67頁.
  25. ^ Harvey 2013,第389頁.
  26. ^ Chattinawat 2009,第55–6,58頁.
  27. ^ Mackenzie 2007,第36頁.
  28. ^ Chattinawat 2009,第54頁.
  29. ^ Newell 2008,第84–5頁.
  30. ^ Thatkaew, Worathan. . Post Today (The Post Publishing). 9 March 2008: B4 [23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通过Matichon E-library (泰语). 
  31. ^ Fuengfusakul 1998,第24–5頁.
  32. ^ Vasi 1998,第7頁.
  33. ^ 33.0 33.1 Litalien, Manuel. Développement social et régime providentiel en thaïlande: La philanthropie religieuse en tant que nouveau capital démocratiqu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 providential regime in Thailand: Religious philanthropy as a new form of democratic capital] (PDF) (学位论文). 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 130. January 2010 [2017-12-04].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6-06) (法语). 
  34. ^ Mackenzie 2007,第32頁.
  35. ^ Chattinawat 2009,第56–7頁.
  36. ^ 36.0 36.1 Scott 2009,第68頁.
  37. ^ Fuengfusakul 1998,第24, 99頁.
  38. ^ Chattinawat 2009,第59頁.
  39. ^ Newell 2008,第241頁.
  40. ^ Newell 2008,第80–1頁.
  41. ^ Cheng & Brown 2015.
  42. ^ Mackenzie 2007,第34–5頁.
  43. ^ Newell 2008,第94頁.
  44. ^ Scott 2009,第72頁.
  45. ^ Newell 2008,第107頁.
  46. ^ Newell 2008,第84–5, 99–106頁.
  47. ^ Newell 2008,第96頁.
  48. ^ Newell 2008,第89頁.
  49. ^ Buddhabhavana Society (Ngee Hua). คณะสงฆ์อังกฤษ (ที่ระลึกในงานอุปสมนทคณะสงฆ์อังกฤษ) [The English Sangha (gift at ordination ceremony of English Sangha)]. Bangkok: Watanatham Publishers. : 1–10 (泰语). 
  50. ^ Sulak Sivaraksa. Thai Spirituality (PDF). Journal the Siam Society英语Journal_of_the_Siam_Society. 1987, 75: 85 [2017-12-04].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3-18). 
  51. ^ Rawlinson, A. The Transmission of Theravada Buddhism to the West. Masefield, P.; Wiebe, D. (编). Aspects of Religion: Essays in Honour of Ninian Smart. New York: Lang: 360. 1994. 
  52. ^ Oliver, I. Buddhism in Britain. London: Rider and Company. 1979: 102. 
  53. ^ Snelling, J. The Buddhist Handbook: A Complete Guide to Buddhist Teaching, Practice, History, and Schools. London: Inner Traditions英语Inner_Traditions_–_Bear_%26_Company. 1987: 262. 
  54. ^ Shine, Terry. Honour Thy Fathers (PDF). Buddhanet. Buddha Dharma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c. [16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2-21). 
  55. ^ 55.0 55.1 Newell 2008,第86頁.
  56. ^ Newell 2008,第91頁.
  57. ^ Newell 2008,第86, 91頁.
  58. ^ 作者不详(因为这一本1950年代的杂志). Ordain Buddhist Monk. Jet英语Jet (magazine) (Johnson). 3 November 1955, 8 (26): Pg.14. 
  59. ^ Rinaldi, Luc. 'Are you sure you're not doing some African black magic?'. Maclean's (Rogers Media). [25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于2017-12-22). 
  60. ^ 2014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 Dr. B. George Blake. African Canadian Achievement Awards. [5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于2017-12-22). 
  61. ^ Skilton 2013,第151頁.
  62. ^ Newell 2008,第90頁.
  63. ^ Newell 2008,第91, 116頁.
  64. ^ Newell 2008,第106–7頁.
  65. ^ . Banmuang. 2 January 2011: 8 [23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通过Matichon E-library (泰语). 
  66. ^ Cook 1981,第76頁.
  67. ^ Scott 2009,第69頁.
  68. ^ ถวายปริญญาศิลปศาสตรดุษฎีบัณฑิตกิตติมศักดิ์ แด่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มหารัชมังคลาจารย์ [Offering an Honorary Arts Degree to Somdet Phramaharachamangalacharn]. Thai Rath (Wacharapol). 2 April 2014 [24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于2017-12-07) (泰语). 

引用

  • Bhikkhu, Suratano, (PDF), (Terry Magness), triple-gem.net, 1960 [23 June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7月5日) 
  • Chattinawat, Nathathai, (M.A. thesis), Colleg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法政大學 (泰國), 2009 [2017-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泰语) 
  • Cheng, Tun-jen; Brown, Deborah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nd Democratization: Case Studies from Contemporary Asia, Routledge, 2015 [19 September 2016], ISBN 978-1-317-46105-0 
  • Cook, Nerida M., The position of nuns in Thai Buddhism: The parameters of religious recognition (Ph.D. Thesis), Research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81 
  • Crosby, Kate; Skilton, Andrew; Gunasena, Amal, The Sutta on Understanding Death in the Transmission of Borān Meditation From Siam to the Kandyan Court,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12 February 2012, 40 (2): 177–198, doi:10.1007/s10781-011-9151-y 
  • Dhammakaya Foundation英语Wat_Phra_Dhammakaya#The_foundation, The Life and Times of Luang Phaw Wat Paknam 4th, Bangkok, 2010, ISBN 978-974-89409-4-6 [失效連結]
  • {{Citation|url=http://www.cubs.chula.ac.th/images/research/58_2/Dhammakaya_Full.pdf%7Cyear=1998%7Clast1=Fuengfusakul%7Cfirst1=Apinya%7Ctype=published Ph.D.|publisher=Buddhist Studies Center, Chulalongkorn_University英语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 Harvey, Peter,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s, History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521-85942-4 
  • Mackenzie, Rory, New Buddhist Movements in Thailand: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Wat Phra Dhammakaya and Santi Asoke (PDF), Abingdon: Routledge, 2007, ISBN 0-203-96646-5 
  • Newell, Catherine Sarah, Monks, meditation and missing links: continuity, "orthodoxy" and the vijja dhammakaya in Thai Buddhism (Ph.D. Thesis), London: Department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英语SOAS,_University_of_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2008 
  • Scott, Rachelle M., Nirvana for Sale? Buddhism, Wealth, and the Dhammakāya Temple in Contemporary Thailand (PDF),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英语SUNY_Press, 2009, ISBN 978-1-4416-2410-9 
  • Skilton, Andrew, Elective affinit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forgotten episode in the shared history of Thai and British Buddhism – Kapilavaḍḍho and Wat Paknam, Contemporary Buddhism: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14:1 (London), 28 June 2013: 149–68 
  • Vasi, Prawase, สวนโมกข์ ธรรมกาย สันติอโศก [Suan Mokh, Thammakai, Santi Asok] online, Bangkok: Mo Chaoban Publishing, 1998 
  • Vuddhasilo, Phramaha Wichai, ชีวประวัติหลวงพ่อวัดปากน้ำ ภาษีเจริญ พระภาวนาโกศลเถร [The history of Luang Phor Wat Paknam Bhasicharoen, Phrabhavanakosolthera], Singhon (编), People from the beginning of Vijja 3, Bangkok: Sukhumwit Printing, 2003, ISBN 974-91493-7-8 (泰语) 

传记

外部链接

  • YouTube上的Video about life of Luang Pu Wat Paknam
  • Recordings of Luang Pu Sodh teach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ordination of Robert Albison, George Blake and Peter Morg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欖寺祖師, 隆普唆, 湛塔萨罗, 1884年10月10日, 1959年2月3日, 北榄寺祖师, 也被尊称为帕蒙昆帖牟尼祖师, 泰語, พระมงคลเทพม, 1961年擔任帕世乍能区北榄寺, 英语, paknam, bhasicharoen, 的住持, 是泰国入法身法门静坐法, 英语, dhammakaya, meditation, 的发掘者, 身为北榄寺的前住持, 他经常被人称呼为隆普, 瓦罢喃, 北榄寺祖师, 在战间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成为泰国家喻户晓的静坐大师, 并对发展泰国的佛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 隆普唆 湛塔萨罗 1884年10月10日 1959年2月3日 北榄寺祖师 也被尊称为帕蒙昆帖牟尼祖师 泰語 phramngkhlethphmuni 1961年擔任帕世乍能区北榄寺 英语 Wat Paknam Bhasicharoen 的住持 是泰国入法身法门静坐法 英语 Dhammakaya meditation 的发掘者 身为北榄寺的前住持 他经常被人称呼为隆普 瓦罢喃 北榄寺祖师 在战间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成为泰国家喻户晓的静坐大师 并对发展泰国的佛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在法身法门传统的传承 英语 Dhammakaya Movement 中 他被被称为法身法门 Vijja Dhammakaya 静坐法的重新发掘者 这项静坐法 相信是佛陀本身曾用过的静坐方法 二十世纪初 有些学者已指出 隆普唆在把上座部佛教 南传佛教 介绍到西方方面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之前在泰国是被忽略的一点 2 3 4 北榄寺祖师 帕蒙坤贴牟尼祖师 別名隆普唆 唆祖师 隆婆唆 唆大师 隆普 瓦罢喃 北榄寺祖师 个人资料出生 1884 10 10 1884年10月10日 暹羅素攀武里 宋匹农区 英语 Song Phi Nong District 逝世1959年2月3日 1959歲 02 03 74歲 泰國曼谷宗教信仰佛教國籍 泰國學校上座部佛教 大部派 高級職位根據地 泰國吞武里帕世乍能区北揽寺 英语 Wat Paknam Bhasicharoen 目录 1 早年生活 2 证得法身 3 成为住持 4 教导静坐修行 5 遗赠 6 弘扬佛法 7 圆寂 8 刊物 9 备注 10 参考文献 11 引用 12 传记 13 外部链接早年生活 编辑 一尊北榄寺祖师的肖像 被安放在隆普 唆出生地一所名为宋匹农的寺院里 隆普唆出生于1884年10月10日 俗家名为唆 弥给诺 Sodh Mikaewnoi 他生长于素攀武里府 颂丕农县 英语 Song Phi Nong District 曼谷西面102公里处一个富裕的大米商家庭里 父亲名 艮 母亲名 素在 九岁那年 他就在叔叔出家的寺院里正式接受教育 童年时代就已开始接触与熟悉佛教的他 展现出具聪慧与自主学习 3 5 6 的品质 当叔叔 行脚 7 到 华奔 Wat Hua Bho 寺时 也带着他到那里继续学习 过不久 因叔叔还俗 父亲便安排他跟随邦巴寺院的住持隆婆萨 Luang Por Sub 继续学习 他也在此处 学习了高棉语 13岁那年 他完成了高棉语的学习 并回家协助父亲经营生意 他的父亲是位大米交易商 把大米从素攀布里府运到在曼谷里的碾米厂和那空差西县 英语 Nakhon Chai Si District 在他14岁那年 父亲往生了 身为长子的他 负起继续经营家族生意的责任 在面对有关盗贼与受到生命威胁等事件上 他意识到家庭生活的徒劳 18岁那年 他就想出家为比丘 但他首先得安顿好自己的家人 且为他们先准备好充足的钱粮储备 然后才出家为比丘 3 5 根据泰国法身寺的传记记载 他甚至把通货膨胀率也预算在内 并加倍努力赚钱 终于在四年后 成功地为家人储备了足够日后生活的储备金 8 22岁那年 他在家乡的颂丕农寺院出家为比丘 且获赐了巴利语法号唆 湛塔萨罗 9 唆 湛塔萨罗比丘向以传统口述引导静坐 和精通佛教经藏分析的大师们求教 在当时 这是极不寻常的事 10 他的自传笔记中写到 从出家那天开始 他就每天修行静坐 11 出家第一年 在他进行传统的僧侣托钵 英语 Alms Buddhism 时 都很难获得他人给予食物 那时的南传比丘 一般会在早上挨家挨户地寻找在家人供养食物 这种艰苦的生活 使他下定决心 终有一天他会为僧侣们 在寺院里建立一个厨房 这样的话 他们就可以更方便专注于提升自身在心灵方面的品质 12 在他出家第3年的结夏安居期间 唆 湛塔萨罗比丘行脚遍全泰国 并向有所成的大师们学习传统的经藏与修行静坐 他对各种各样的事物 都报以好学的态度 并对有关心灵层面的事物 都具习惯性的尊重 他在帕彻独彭大寺 Wat Pho 研习经藏并参访了啦差系踏冉寺 Wat Ratchasittharam 在内八所修行中心 学习静坐修行 2 5 13 他在啦差系踏冉寺院 与隆婆延 Luang Por Aium 研习了一种属于内观的静坐法 且获得一个重要的修行经验 他感知到一颗光球的存在 14 註 1 佛教研究学者凯特 克罗斯比 Kate Crosby 和凯瑟琳 纽威尔 Catherine Newell 都相信 在隆普唆重新发掘入法身法门静坐法的过程中 啦差系踏冉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16 证得法身 编辑参见 入法身法门静坐 禅定 的阶段 英语 Dhammakaya meditation The samatha stage 虽然唆 湛塔萨罗比丘曾跟随多位大师学习 且精通了多项重要的巴利三藏 但他还未满意 他曾两次退隐到在家乡较平静的地方 有其他消息的来源说 他也曾退隐到丛林中 更精进地修行静坐 但纽维尔 NewelI 却对这一点持保留的态度 17 18 1916年 在出家后第11次的結夏安居 vassa 期间 他住在暖踏武里府 Nonthaburi Province 的埠奔 邦库威寺 埠奔 邦库威寺曾是他在儿时接受教育的地方 是以其环境的宁静而著称 19 在隆普唆的自传笔记中 他自我反省自己虽已研习了静坐多年 还是无法领会佛陀所传承下来的修行静坐精髓所在 因此在1916年10月10日的农历月圆 英语 Hindu calendar 之夜 他独自在埠奔 邦库威寺的大雄宝殿里静坐 并立愿在静坐修行中 无论发生什么事 其决心都不会动摇 当天的夜里 他在静坐中所体会的 就是后来被称为证得法身的静坐体验 这也标志着入法身法门静坐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开始 17 20 确信自己已证得佛陀教诲的核心所在后 唆 湛塔萨罗比丘掀开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他奉献其余生 传授与深修入法身法门静坐法的知识 他也称之为 法身法门 Vijja Dhammakaya 意为 法身之法 the direct knowledge of the Dhammakaya 所有沿袭着帕司乍刃县北榄寺传统的寺院 也被称为是属于法身法门体系的传承 Dhammkaya Movement 且相信法身法门是佛陀用来证悟 无上正等正觉 的原始静坐法 但在佛陀入涅槃后 英语 Parinirvana 21 17 500年 此方法就已失传了 证得法身的事件 在法身法门体系传承中 通常都以 神奇 与 宇宙运行 相关的方式来描述 例如 在此事件发生之前 就下了大雨 22 成为住持 编辑 北榄寺祖师 隆普唆 湛塔萨罗 金像 被用于泰国法身寺所主办的法会仪式 唆 湛塔萨罗比丘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教导 就连当他还在帕徹獨彭大寺时 他会在自己的 寮房 在泰国寺院里比丘的住所 里 教导其他比丘与沙弥巴利语 9 他也曾复兴在他家乡颂丕农的一所荒废的寺院 并在素攀布里府的帕立啦踏呐玛哈他寺 Wat Phrasriratanamahathat 里设立学校教导在家人佛法 他曾报名参加了改革后的巴利语考试 但没有通过 过后 他并没有再重新报名 虽然在当时 他的巴利语造诣已是属于 学者 级别的程度 他相信考获正式的巴利文学位后 他可能会被召揽到僧团里 当任行政工作 但这并非他的志向 3 23 然而 因为他所作的一切 被在泰国僧团里的一位大长老注意到了 1916年 帕司乍刃县僧团的僧长谝长老 Somdet Puean 委派唆 湛塔萨罗比丘成为位于吞武里府 帕司乍刃县北揽寺的暂代住持 泰語 phurksakarecaxawas 2 24 从此之后 他就常被人称为隆婆唆或隆普唆 1916年 吞武里府还未被归划为曼谷的一部分 也没有桥梁连接到曼谷 3 当时北榄寺正面对不少人事与纪律上的问题 且需要一位好的领导者 9 隆普唆提倡并实施严格地僧团纪律 25 他也改善了北榄寺的状况 从一所曾被忽略与几乎荒废的寺院 变成一所拥有几百位比丘的寺院 一所研究佛学的学校 且也是一所被泰国政府批准 能开办普通课程的小学 还是一所具备自足厨房的寺院 9 26 除了提供膳食给寺院里的常住比丘外 其厨房也为到寺院来参访的在家人提供食物 27 北揽寺也成为当时一所著名教导静坐的中心 3 隆普唆强调的是个人的发展 而非在建设方面 28 除了在寺院里建立了个庞大的僧团外 在1959年 拥有了500位比丘 20 还在寺院里设立一个具有个别寮房和静坐修行室 属于八戒女 英语 Maechi 的社区 这群八戒女 在北榄寺在弘扬佛法和静坐法方面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9 隆普唆的贡献初期并未获得某些在家人的认同 根据其传记中的记载 寺院当时还牵涉犯罪勾当与不感激隆普唆对寺院所进行的改革 他还曾被人放冷枪 但却没受伤 24 在他被任命为暂代住持后不久 就被任命为北揽寺的正式住持了 他就如此一直留在北榄寺 直到1959圆寂 2 基于他在生活与工作上的成就 他获得了泰国僧团与皇室给予以下的 僧衔 1921年 的 帕库 桑雅闻 Phrakhru Samanadham samathan 1949年的 帕巴弯够首提拉 Phrabhavanakosolthera 1955年的 帕蒙昆腊查牟尼 Phramongkolratmuni 和1959年的 帕蒙昆贴牟尼 Phramongkolthepmuni 30 31 32 最后三项僧衔的受封是来得迟些 因为当时北榄寺还未获得泰国皇族的护持 因此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就会比起其他的寺院来的少 33 34 註 2 教导静坐修行 编辑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隆普唆持续地教导入法身法门静坐法 每逢星期四引导静坐并在星期日与布萨日里开示佛法 隆普唆会分发一本介绍静坐修行的书籍给前来学习的研习者 35 起初 入法身法门静坐法引起了当时泰国僧团当局的批评 因为那是一种崭新的静坐方法 36 而泰国僧团内部 在进行了讨论后 也对北榄寺进行了审查 但最终结论隆普唆所教导的静坐方法是正确的 20 在教导静坐时 隆普唆会考验那些学习静坐的人 是为了让他们能自我验证入法身法门静坐法的益处 他也组织了一组最具天赋的静坐者 并设立了所谓的 深修道場 泰語 orngnganthawichcha 这些静坐研习者 大部分是比丘与八戒女 他们会在寺院里的一处隔绝区 一天24小时轮班 每一班静坐6小时 37 38 他们的 任务 是 为了广大社会的利益 而奉献他们的生命进行对法身法门地深修 在法身法门体系传承的许多文献记录中 可发现法身法门 英语 Vijja Dhammakaya 是如何解决当时大部分的社会与世界问题 法身法门曾 且还继续被相信 是带有某些 神通 巴利语 abhinna 例如 可到达其他境界 他心通 能读他人的心 等 39 40 曾有刊物曾描述 法身法门是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避免泰国受到轰炸 隆普唆也利用了这静坐法帮人治病 也因此声名远播 36 41 42 有一篇关于长老的故事经常被引用 他是帕彻独彭大寺的住持 在与隆普唆一起进行静坐后 他所患的疾病 就消失了 43 法身寺 的传记中记载 在深修道場裡 有一位重要的女弟子 八戒女 詹 孔诺雍老奶奶 英语 Chandra Khonnokyoong 她曾被隆普唆 赞叹在静坐技巧上 是独一无二的 44 遗赠 编辑 埠奔 邦库威寺的大雄宝殿 除了静坐外 隆普唆也提倡研习佛学 将两者合并一起办的人 在泰国佛教中 他也是先驱者之一 45 1939年 隆普唆在北榄寺 建设了一所巴利佛典学院 据说当时 它的建筑费耗资了250万泰铢 他是以分发自制佛牌为纪念品来筹款 这样的募款方式 在泰国佛教界里 是常见的方式 为了实现当他还在帕彻独彭大寺 Wat Pho 出家的第一年时 在经历艰苦托钵食物的情况后 下定决心要实现的想法 他在自己的寺院里建设了厨房 是这也是为了能让比丘们 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研习佛法 3 隆普唆参与了泰国的佛教园区扑塔蒙吞 英语 Phutthamonthon Phutthamonthon 的建设 这是50年代由泰国当时的前总理 贝 銮披汶颂堪 Plaek Phibunsongkhram 发起的一项雄壮的计划 建此园区 是为了用它来主办泰国佛诞 卫塞节 2500年的庆祝活动 通过设在佛教园区中央的大雄宝殿里 向隆普唆与法身法门的致敬 以及隆普唆通过分发自制的佛牌进行筹款 来参与建设此佛教园区 纽厄尔 Newell 推测 隆普唆在此建造佛教园区的事件中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与前总理 贝 銮披汶颂堪 有着重要的关联 46 根据在法身寺的传记记载 隆普唆并不支持在泰国佛教中所盛行使用 法术 的行为 诸如 算命与施幸运咒等 但他却经常通过静坐治愈病患者 且隆普唆的自制佛牌 至今依然广泛地受到尊崇 因它们都被认为是具有 力量 的 33 47 弘扬佛法 编辑参见 英国法身法门体系的传承 英语 Dhammakaya Movement UK 根据 The Cover 的报导 有英国人出家时 所发的小册子 曾印制了1万份 隆普唆对能把入法身之法门静坐法介绍到泰国以外的地方 非常有兴趣 48 北榄寺曾在国际杂志与时代杂志上发表了 有关 卡奔啦哇朵 比丘 巴利语法号Kapilavaddho 的故事 他是获得隆普唆亲自指导的第一位西方学生 寺院里的期刊是使用泰语和英语出版 而在有些场合中 宣传小册子也会用华语出版 在寺院的旧期刊物中 曾有从日本与中国的高僧到寺院参访的记载 49 而入法身法门静坐法 仍然被日本的真言宗 Shingon 教徒所延用 他们也曾到过北榄寺学习过静坐 50 隆普唆是在泰国为外国人剃度出家为泰国佛教比丘的泰国戒师之一 1954年 由他当戒师 在北榄寺为英国人威廉 普福特 William Purfurst 理查德 兰德尔 Richard Randdall 剃度 法号是 卡奔啦哇朵 比丘 51 卡奔啦哇朵 比丘在回到英国后两年 创办了 英语僧伽信托 English Sangha Trust 52 53 前信托董事泰瑞 叁恩 Terry Shine 描述 关卡奔啦哇朵 比丘 是首位在西方世界 创办了英语上座部佛教的人 54 55 虽然他是首位在泰国出家的比丘 但却在1957年 还俗了 不久 他当时的辅导法师提塔未都比丘 Phra Ṭhitavedo 也因与隆普唆意见不合而离开了北榄寺 4 55 过后 他也在英国再次出家 并在1967年 成为了 英语僧伽信托 的董事 4 56 隆普唆也为另一位英国人彼得 摩根 Peter Morgan 剃度 巴利语法号为 潘那瓦都 比丘 Pannavaḍḍho Bhikkhu 隆普唆圆寂后 潘那瓦都比丘继续由玛哈 布阿指导法师 英语 Ajahn Maha Bua 给予指导 潘那瓦都比丘继续出家 直到2004年往生 他是西方人中 在泰国出家最久的比丘 57 第3位比丘 出家前的俗名是 乔治 布莱克 George Blake 他是位具有牙买加血统的英国人 且是第一位出家为佛教比丘的牙买加人 58 他的巴利语法号为 未加瓦朵 Vijjavaḍḍho 比丘 过后还俗 在加拿大成为一位知名的治疗师 59 60 未加瓦朵 比丘 潘那瓦都 比丘与另一位法号为 萨答瓦朵 的英国比丘 俗名 罗伯特 奥比生 Robert Albison 的出家仪式 在当时的泰国 是项大型的公开活动 吸引了一万位的观众围观 61 62 念结仁波切 英语 Namgyal Rinpoche 俗名 莱斯利 乔治 道森 Leslie George Dawson 一位来自传统藏传佛教的老师 也在隆普唆的座下学习了一段时间 但他并未在隆普唆的座下剃度出家 隆普唆的时代 最后一位出家的西方弟子 俗名是 泰倫斯 馬格尼斯 Terrence Magness 他也在北榄寺 跟一位在家人导师 卡拉雅瓦滴导师 Acharn Kalayawadee 学习过入法身法门静坐法 他出家时的法号 是 苏拉塔弄 Suratano 比丘 且撰写了一部有关隆普唆的传记 5 63 综上所述 隆普唆在泰国和国外 都对泰国佛教的有着重大影响 1 他协助开创了 将泰国佛教传统上 两项独立的僧团作业研习经典与静坐的结合 纽厄尔指出在这一点上 隆普唆甚至超前了批磨谭比丘 Phra Phimontham 一位将新缅甸静坐法 英语 U Narada New Burmese meditation Method 引进了泰国的泰国行政比丘 隆普唆曾为首位将佛教引入英国的英籍人剃度成为比丘 此外 他也启动了多项发展计划 这些发展都是由后来成为泰国最大的寺院法身寺 继续进行着 64 圆寂 编辑1954年 隆普唆宣布他即将圆寂的消息 并嘱咐他的弟子们 在他圆寂后 继续执行他们各自原有的任务 特别是把法身法门弘扬开去的任务 两年后 他被诊断出患了高血压 隆普唆于1959年圆寂 65 66 他的遗体并未被火化 而是被进行防腐处理后保存下来 这样做 是为了在他圆寂后人们还仍然会前来瞻仰与护持北榄寺 3 法身寺在寺内建了一座纪念堂 来纪念隆普唆 67 北揽寺也创立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68 刊物 编辑Phramonkolthepmuni 2006 Visudhivaca Translation of Morradok Dhamma of Luang Phaw Wat Paknam Bangkok 60th Dhammachai Education Foundation ISBN 978 974 94230 3 5 Phramonkolthepmuni 2008 Visudhivaca Translation of Morradok Dhamma of Luang Phaw Wat Paknam Vol II Bangkok 60th Dhammachai Education Foundation ISBN 978 974 349 815 2备注 编辑 在上座部佛教传统静坐法中 一项光亮物品的出现 巴利語 nimitta 是定力已建立的征兆 15 在现今时代 泰国皇族会给予泰国比丘赐予僧衔 为了表扬他们对泰国佛教的发展 做出贡献的认可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Newell 2008 第106頁 2 0 2 1 2 2 2 3 Dhammakaya Foundation 2010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hammakaya Foundation2010 help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Newell 2008 4 0 4 1 4 2 Skilton 2013 第165頁 5 0 5 1 5 2 5 3 Bhikkhu 1960 Scott 2009 第66頁 指佛教僧侣为了寻访名师求法而游历四方的一种修行方式 除此以外 也有 被转移 的意思 Dhammakaya Foundation 2010 第28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hammakaya Foundation2010 help 9 0 9 1 9 2 9 3 Fuengfusakul 1998 第23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uengfusakul1998 help Newell 2008 第80頁 Phramongkolthepmuni xtchiwprawti phramngkhngethphmuni sd cn thsor hlwngpuwdpakna Biography of Phramongkolthepmuni Sodh Candasaro Moradoktham Book 1 Khlong Luang District 英语 Khlong Luang District Pathumthani Province 英语 Pathum Thani Province Dhammakaya Foundation 英语 Wat Phra Dhammakaya The foundation 29 39 ISBN 978 616 7200 36 1 泰语 Chattinawat 2009 第63頁 Newell 2008 第81 95頁 Newell 2008 第81 2頁 Harvey 2013 第329頁 Crosby Skilton amp Gunasena 2012 17 0 17 1 17 2 Newell 2008 第82頁 Bhikkhu 1960 第34頁 phramngkhlethphmuni sd cn thsor Phramongkolthepmuni Sodh Candasaro Wat Luang Por Sodh Dhammakayarama 1999 19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29 泰语 20 0 20 1 20 2 Fuengfusakul 1998 第24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uengfusakul1998 help Mackenzie 2007 第76頁 Scott 2009 第79頁 Vuddhasilo 2003 24 0 24 1 Scott 2009 第67頁 Harvey 2013 第389頁 Chattinawat 2009 第55 6 58頁 Mackenzie 2007 第36頁 Chattinawat 2009 第54頁 Newell 2008 第84 5頁 Thatkaew Worathan wdpaknaphasiecriy sanknganaemkxngbalisnamhlwng Wat Paknam Bhasicharoen Office of Pali Studies Coordination Sanam Luang Post Today The Post Publishing 9 March 2008 B4 23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通过Matichon E library 泰语 Fuengfusakul 1998 第24 5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uengfusakul1998 help Vasi 1998 第7頁 33 0 33 1 Litalien Manuel Developpement social et regime providentiel en thailande La philanthropie religieuse en tant que nouveau capital democratiqu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 providential regime in Thailand Religious philanthropy as a new form of democratic capital PDF 学位论文 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 130 January 2010 2017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6 06 法语 Mackenzie 2007 第32頁 Chattinawat 2009 第56 7頁 36 0 36 1 Scott 2009 第68頁 Fuengfusakul 1998 第24 99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uengfusakul1998 help Chattinawat 2009 第59頁 Newell 2008 第241頁 Newell 2008 第80 1頁 Cheng amp Brown 2015 Mackenzie 2007 第34 5頁 Newell 2008 第94頁 Scott 2009 第72頁 Newell 2008 第107頁 Newell 2008 第84 5 99 106頁 Newell 2008 第96頁 Newell 2008 第89頁 Buddhabhavana Society Ngee Hua khnasngkhxngkvs thiralukinnganxupsmnthkhnasngkhxngkvs The English Sangha gift at ordination ceremony of English Sangha Bangkok Watanatham Publishers 1 10 泰语 Sulak Sivaraksa Thai Spirituality PDF Journal the Siam Society 英语 Journal of the Siam Society 1987 75 85 2017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3 18 Rawlinson A The Transmission of Theravada Buddhism to the West Masefield P Wiebe D 编 Aspects of Religion Essays in Honour of Ninian Smart New York Lang 360 1994 Oliver I Buddhism in Britain London Rider and Company 1979 102 Snelling J The Buddhist Handbook A Complete Guide to Buddhist Teaching Practice History and Schools London Inner Traditions 英语 Inner Traditions Bear 26 Company 1987 262 Shine Terry Honour Thy Fathers PDF Buddhanet Buddha Dharma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c 16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2 21 55 0 55 1 Newell 2008 第86頁 Newell 2008 第91頁 Newell 2008 第86 91頁 作者不详 因为这一本1950年代的杂志 Ordain Buddhist Monk Jet 英语 Jet magazine Johnson 3 November 1955 8 26 Pg 14 引文格式1维护 日期与年 link Rinaldi Luc Are you sure you re not doing some African black magic Maclean s Rogers Media 25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22 2014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Dr B George Blake African Canadian Achievement Awards 5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22 Skilton 2013 第151頁 Newell 2008 第90頁 Newell 2008 第91 116頁 Newell 2008 第106 7頁 xlngkar wdpakna barmihlwngphxsdyngkhlng Magnificent Wat Paknam Luang Por Sodh s barami is still magical Banmuang 2 January 2011 8 23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通过Matichon E library 泰语 Cook 1981 第76頁 Scott 2009 第69頁 thwaypriyyasilpsastrdusdibnthitkittimskdi aedsmedcphramharchmngkhlacary Offering an Honorary Arts Degree to Somdet Phramaharachamangalacharn Thai Rath Wacharapol 2 April 2014 24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07 泰语 引用 编辑Bhikkhu Suratano The Life and Teaching of Chao Khun Mongkol Thepmuni and The Dhammakaya PDF Terry Magness triple gem net 1960 23 June 201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年7月5日 Chattinawat Nathathai sthanphaphkhxngaemchi krnisuksaaemchiwdpaknaphasiecriy krungethph Nun s status A Case Study of Wat Paknam Bhasicharoen M A thesis Colleg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法政大學 泰國 2009 2017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23 泰语 Cheng Tun jen Brown Deborah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nd Democratization Case Studies from Contemporary Asia Routledge 2015 19 September 2016 ISBN 978 1 317 46105 0 Cook Nerida M The position of nuns in Thai Buddhism The parameters of religious recognition Ph D Thesis Research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81 Crosby Kate Skilton Andrew Gunasena Amal The Sutta on Understanding Death in the Transmission of Boran Meditation From Siam to the Kandyan Court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12 February 2012 40 2 177 198 doi 10 1007 s10781 011 9151 y Dhammakaya Foundation 英语 Wat Phra Dhammakaya The foundation The Life and Times of Luang Phaw Wat Paknam 4th Bangkok 2010 ISBN 978 974 89409 4 6 失效連結 Citation url http www cubs chula ac th images research 58 2 Dhammakaya Full pdf 7Cyear 1998 7Clast1 Fuengfusakul 7Cfirst1 Apinya 7Ctype published Ph D publisher Buddhist Studies Center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英语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Harvey Peter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s History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 0 521 85942 4 Mackenzie Rory New Buddhist Movements in Thailand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Wat Phra Dhammakaya and Santi Asoke PDF Abingdon Routledge 2007 ISBN 0 203 96646 5 Newell Catherine Sarah Monks meditation and missing links continuity orthodoxy and the vijja dhammakaya in Thai Buddhism Ph D Thesis London Department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英语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2008 Scott Rachelle M Nirvana for Sale Buddhism Wealth and the Dhammakaya Temple in Contemporary Thailand PDF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英语 SUNY Press 2009 ISBN 978 1 4416 2410 9 Skilton Andrew Elective affinit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forgotten episode in the shared history of Thai and British Buddhism Kapilavaḍḍho and Wat Paknam Contemporary Buddhism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14 1 London 28 June 2013 149 68 Vasi Prawase swnomkkh thrrmkay sntixosk Suan Mokh Thammakai Santi Asok online Bangkok Mo Chaoban Publishing 1998 Vuddhasilo Phramaha Wichai chiwprawtihlwngphxwdpakna phasiecriy phraphawnaokslethr The history of Luang Phor Wat Paknam Bhasicharoen Phrabhavanakosolthera Singhon 编 People from the beginning of Vijja 3 Bangkok Sukhumwit Printing 2003 ISBN 974 91493 7 8 泰语 传记 编辑Official biography byWat Phra Dhammakaya compiled based on numerous Thai sources 失效連結 Biography by British Malaysian who ordained atWat Paknam Bhasicharoen and met Luang Pu Sodh Biography by close lay studen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YouTube上的Video about life of Luang Pu Wat Paknam Recordings of Luang Pu Sodh teachi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ordination of Robert Albison George Blake and Peter Morg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北欖寺祖師 amp oldid 7370868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