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邱小刚

邱小刚(1964年),中國作家,笔名刀尔登,曾用网名三七

经历

邱小刚,1964年出生于沈阳,70年代中期随家迁往石家庄,1982年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北大毕业后回石家庄,任职于河北省社科院,90年代末进入河北日报社下的《杂文报》当编辑,三年后离开。早年以网名“三七”活跃于中青论坛,离开报社后开始给杂志写文章。出版作品有杂文集《玻璃屋顶》、《中国好人》、《旧山河》、《不必读书目》,小说《七日谈》,与人合作编著有《美语新词及名物词典》。长期供稿与《新世纪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

笔名的来历

刀尔登是地名。根据《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1月的报道,1969年,邱小刚父母携带一家老小下放到辽宁凌源县的一个山村,离那里不远,另有个镇子叫刀尔登,“本来是要去另一个村子的,姥姥的一个舍不得扔的箱子横架在驴背上,通不过山路。于是一家人借宿当地,一住便是好几年。”[1]

在2009年2月接受河北青年报采访时他说:“都是随便起的,包括前面的三七。刀尔登是辽宁省的一个小地方,我曾经在那附近生活过8年,实际上我并没去过刀尔登,但离它很近,而且一直很向往这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地方。我的笔名不算少,一旦写出特别满意的文章就会用真名,但到现在也没机会用。”[2]

在北大中文系

邱小刚是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大的,但最不愿人提及此,用好友缪哲的话说:“记得我那一年高考,刀兄夺了鄙省的魁元;惟这一经历,成了他 “平生最大的不体面事”,人说必掩耳。盖刀兄的性格,是羞与人争的——而高考无非争竞而已。”

同学范伟在《那些人》里写:“大学时代的邱,高瘦、苍白、神经质,样子像青年堂吉诃德,比他的实际状况看上去要文弱一些。他是校园玩家。凡是能聚众玩的事儿他都能来一手。”

据缪哲讲述,邱小刚差点不能毕业。“当年,中文系教授李思孝主讲《马列文论》,他一次都没去听过,当然不认识教授本人。等到考试交作业时,他来到系主任办公室,迎面撞上李思孝,他跑上前询问:请问李教授在哪屋,我来交作业。这门课被打上不及格。补考那天,恰好北大一帮学生抗议日本首相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没把补考放在心上的他,跟着一起凑热闹去了。这一下,李思孝急了,不给他学分,让他重修。最终是系主任严家炎先生出面,让他再次补考,比别人晚拿到毕业证。”

邱回应记者:“我觉得老师讲课太慢。有那么几节课的时间,我可以看完一本书,或者好几本书。”

毕业回石家庄

1986年,邱小刚选择回到石家庄,“因为它不用付出代价,比较省事。我怕麻烦。”缪哲论起当年,“那时毕业,最好是进人民文学出版社、《收获》杂志,其次是进新闻机构。如果分到政府机构,反觉不公。一听说要进机关工作,他负气地要求回到石家庄。”一番折腾后,刀尔登到了河北社科院。进院头天,科研处开会将他借去帮忙,一借便不还了。他待在该所七八年,后又调入文学所。

邱小刚的一个大学同学“五柒柒”曾写文章回忆说,“毕业分配,不少外地同学为了留京,纷纷去班主任家求情。三七和WC同学曾被班主任双双定性自由化典型被批斗N次,于是三七早早劝WC考个研究生,而他则准备卖掉全部家当背着小军挎回老家。最后时刻,班主任托人给三七带话,暗示他若低头登门,不是没有留京的可能。三七不应,告诉WC:“老子就是不给丫这种心理享受!” ”[3]

邱小刚日后对采访他的媒体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社科院,周围人待他不错,工作闲散,生活主要是看书,但是渐渐心生烦躁和疑问:“未知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

在《杂文报》

1990年代末,范伟与缪哲去河北日报社旗下的《杂文报》任职,向邱小刚招手,“就等你了,快来吧。”邱在那里当了3年编辑,“一周去一次单位。拿起投稿,一目十行速作判断,边看边扔进废纸篓”,剩余时间打牌、喝酒。不过,“报纸办得还挺好”。到2001年,“调来一位领导,要求我们坐班。我们执意不从,于是下发通知,要我们调离。”

朋友的评价

  • “刀兄的文字,则是出乎其时代的。他的名词有确义,动词能使转,小品词的淡妆,更弥增其颜色;至若句式,则如顽童甩的鞭子,波折而流转。故刀兄的友人们——包括我自己,都素重其文,称是“文明堕落的一阻力”。(缪哲)[4]
  • “他是个人主义者,不认同任何团体、任何种族、任何文化上的归属。他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有自己的一套政治态度与社会观。”(缪哲)[1]
  • “从那时候(编注:指上大学的时候)到现在,邱一直对平庸的人和事没有耐心。”(严勇)[5]
  • “以他的才华来看,他可以在主流社会中有发展。他现在却是个无业的人,写文章也不拼命。但起码有一点,他不爱混这个社会。要在这个社会立足,你真的得放下太多内心的清高、纯真。他把这个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新世纪周刊》文化编辑徐晓[1]

自我描述

  • “不适合集体行动,不舒服不自在。一旦有机会影响别人吧,却没有那种道德或理性上的自信。”[1]
  • “我是个很极端的人,但是懂得克制,这是自我搏斗的结果。”[6]
  • “我怕麻烦。”

语录

  • “……(西塞罗蒙田这些千百年前的作家)理性独自地处理个人的和人类共同的经验,像农夫早起荷锄,穿过晨雾,面对一大片荒地,他们的工作结果有新鲜的香气。不像今天大学里教授的知识和经验,都煮熟了。知识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这才有乐趣。”[6]
  • “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中国好人》)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 [201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6). 
  2. ^ . [201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5). 
  3. ^ . [201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4. ^ 缪哲:序《中国好人》. [2014-02-22]. (原始内容于2014-02-28). 
  5. ^ . [201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6. ^ 6.0 6.1 . [201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邱小刚, 此条目閱讀起來類似評論, 需要清理, 2018年11月7日, 請幫助改进這個條目以使其語氣中立, 且符合维基百科的品質標準, 1964年, 中國作家, 笔名刀尔登, 曾用网名三七, 目录, 经历, 笔名的来历, 在北大中文系, 毕业回石家庄, 杂文报, 朋友的评价, 自我描述, 语录, 參考文獻经历, 编辑, 1964年出生于沈阳, 70年代中期随家迁往石家庄, 1982年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6年北大毕业后回石家庄, 任职于河北省社科院, 90年代末进入河北日报社下的, 杂. 此条目閱讀起來類似評論 需要清理 2018年11月7日 請幫助改进這個條目以使其語氣中立 且符合维基百科的品質標準 邱小刚 1964年 中國作家 笔名刀尔登 曾用网名三七 目录 1 经历 1 1 笔名的来历 1 2 在北大中文系 1 3 毕业回石家庄 1 4 在 杂文报 2 朋友的评价 3 自我描述 4 语录 5 參考文獻经历 编辑邱小刚 1964年出生于沈阳 70年代中期随家迁往石家庄 1982年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6年北大毕业后回石家庄 任职于河北省社科院 90年代末进入河北日报社下的 杂文报 当编辑 三年后离开 早年以网名 三七 活跃于中青论坛 离开报社后开始给杂志写文章 出版作品有杂文集 玻璃屋顶 中国好人 旧山河 不必读书目 小说 七日谈 与人合作编著有 美语新词及名物词典 长期供稿与 新世纪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等 笔名的来历 编辑 刀尔登是地名 根据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1月的报道 1969年 邱小刚父母携带一家老小下放到辽宁凌源县的一个山村 离那里不远 另有个镇子叫刀尔登 本来是要去另一个村子的 姥姥的一个舍不得扔的箱子横架在驴背上 通不过山路 于是一家人借宿当地 一住便是好几年 1 在2009年2月接受河北青年报采访时他说 都是随便起的 包括前面的三七 刀尔登是辽宁省的一个小地方 我曾经在那附近生活过8年 实际上我并没去过刀尔登 但离它很近 而且一直很向往这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地方 我的笔名不算少 一旦写出特别满意的文章就会用真名 但到现在也没机会用 2 在北大中文系 编辑 邱小刚是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大的 但最不愿人提及此 用好友缪哲的话说 记得我那一年高考 刀兄夺了鄙省的魁元 惟这一经历 成了他 平生最大的不体面事 人说必掩耳 盖刀兄的性格 是羞与人争的 而高考无非争竞而已 同学范伟在 那些人 里写 大学时代的邱 高瘦 苍白 神经质 样子像青年堂吉诃德 比他的实际状况看上去要文弱一些 他是校园玩家 凡是能聚众玩的事儿他都能来一手 据缪哲讲述 邱小刚差点不能毕业 当年 中文系教授李思孝主讲 马列文论 他一次都没去听过 当然不认识教授本人 等到考试交作业时 他来到系主任办公室 迎面撞上李思孝 他跑上前询问 请问李教授在哪屋 我来交作业 这门课被打上不及格 补考那天 恰好北大一帮学生抗议日本首相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 没把补考放在心上的他 跟着一起凑热闹去了 这一下 李思孝急了 不给他学分 让他重修 最终是系主任严家炎先生出面 让他再次补考 比别人晚拿到毕业证 邱回应记者 我觉得老师讲课太慢 有那么几节课的时间 我可以看完一本书 或者好几本书 毕业回石家庄 编辑 1986年 邱小刚选择回到石家庄 因为它不用付出代价 比较省事 我怕麻烦 缪哲论起当年 那时毕业 最好是进人民文学出版社 收获 杂志 其次是进新闻机构 如果分到政府机构 反觉不公 一听说要进机关工作 他负气地要求回到石家庄 一番折腾后 刀尔登到了河北社科院 进院头天 科研处开会将他借去帮忙 一借便不还了 他待在该所七八年 后又调入文学所 邱小刚的一个大学同学 五柒柒 曾写文章回忆说 毕业分配 不少外地同学为了留京 纷纷去班主任家求情 三七和WC同学曾被班主任双双定性自由化典型被批斗N次 于是三七早早劝WC考个研究生 而他则准备卖掉全部家当背着小军挎回老家 最后时刻 班主任托人给三七带话 暗示他若低头登门 不是没有留京的可能 三七不应 告诉WC 老子就是不给丫这种心理享受 3 邱小刚日后对采访他的媒体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社科院 周围人待他不错 工作闲散 生活主要是看书 但是渐渐心生烦躁和疑问 未知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 在 杂文报 编辑 1990年代末 范伟与缪哲去河北日报社旗下的 杂文报 任职 向邱小刚招手 就等你了 快来吧 邱在那里当了3年编辑 一周去一次单位 拿起投稿 一目十行速作判断 边看边扔进废纸篓 剩余时间打牌 喝酒 不过 报纸办得还挺好 到2001年 调来一位领导 要求我们坐班 我们执意不从 于是下发通知 要我们调离 朋友的评价 编辑 刀兄的文字 则是出乎其时代的 他的名词有确义 动词能使转 小品词的淡妆 更弥增其颜色 至若句式 则如顽童甩的鞭子 波折而流转 故刀兄的友人们 包括我自己 都素重其文 称是 文明堕落的一阻力 缪哲 4 他是个人主义者 不认同任何团体 任何种族 任何文化上的归属 他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有自己的一套政治态度与社会观 缪哲 1 从那时候 编注 指上大学的时候 到现在 邱一直对平庸的人和事没有耐心 严勇 5 以他的才华来看 他可以在主流社会中有发展 他现在却是个无业的人 写文章也不拼命 但起码有一点 他不爱混这个社会 要在这个社会立足 你真的得放下太多内心的清高 纯真 他把这个已经看得很明白了 新世纪周刊 文化编辑徐晓 1 自我描述 编辑 不适合集体行动 不舒服不自在 一旦有机会影响别人吧 却没有那种道德或理性上的自信 1 我是个很极端的人 但是懂得克制 这是自我搏斗的结果 6 我怕麻烦 语录 编辑 西塞罗 蒙田这些千百年前的作家 理性独自地处理个人的和人类共同的经验 像农夫早起荷锄 穿过晨雾 面对一大片荒地 他们的工作结果有新鲜的香气 不像今天大学里教授的知识和经验 都煮熟了 知识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 这才有乐趣 6 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 就是不关心事实 中国好人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1 2 1 3 南方人物周刊 隐士 刀尔登 2014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6 河北青年报 刀尔登 不是愤青不是隐士 2014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5 三七其人 2014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8 缪哲 序 中国好人 2014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8 严勇 我是怎么认识你的 2014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8 6 0 6 1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刀尔登 大隐于世 2014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邱小刚 amp oldid 7229525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