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豫州 (古代)

豫州,原為九州地理區劃之一,而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辖境约今淮河以北、南北汝河流域以东的豫东、皖北与江苏丰、沛两县地。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并无治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治所为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辖区在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

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县(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南汝河西南岸)。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汝阴郡8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下辖10个郡国。东晋治所屡有迁徙,辖境伸缩无常,最大时有今苏、皖长江以西,望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

十六国前赵移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前秦改豫州为东豫州,另置豫州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南朝宋设有南豫州,治所在于湖县(今安徽当涂县南),南朝齐除南豫州外,还另设有豫州,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北魏初改豫州为洛州(後改为司州,东魏又改为洛州),另改司州为豫州,治上蔡县(今河南汝南县)。北周改豫州为舒州

隋朝初年,舒州复为豫州,仁寿四年(604年)又改为溱州大业二年(606年)再改为蔡州。大业三年(607年)改蔡州为汝南郡,改洛州为河南郡。唐初改河南郡为洛州,改汝南郡为豫州,治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天宝元年(742年)改豫州为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762年)再改为蔡州。

隋朝行政区划变迁
区划 開皇元年
洛州 陕州 熊州 和州
河南郡 洛陽郡 河陰郡 陽城郡 崤郡 閿鄉郡 宜陽郡 同軌郡 新安郡 伊川郡 新城郡
河南县 洛陽县
緱氏县
河陰县 陽城县
堙陽县
康城县
陕县
崤县
閿鄉县
湖城县
宜陽县
甘棠县
昌洛县
熊耳县
澠池县
新安县
東垣县
南陸渾县 新城县
北陸渾县
区分 大業3年
河南郡
河南县 洛陽县 緱氏县 陽城县 嵩陽县 陕县 閿鄉县 宜陽县 寿安县 熊耳县
澠池县 新安县 陸渾县 伊闕县 桃林县 偃師县 鞏县
唐朝豫州辖县
618年 汝阳县上蔡县新蔡县褒信县真阳县朗山县吴房县西平县新息县改属息州平舆县改属舆州)
621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吴房县新蔡县褒信县改属舒州朗山县改属北朗州,西平县改属道州
624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吴房县平舆县来属)
627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鲖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来属,废除吴房县平舆县
634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鲖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重设吴房县
642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废除鲖阳县
689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改名淮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
691年 汝阳县上蔡县淮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重设平舆县[1]西平县[2]
692年 汝阳县上蔡县淮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废除西平县
705年 汝阳县上蔡县淮阳县(改名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
723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3]吴房县平舆县
738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西平县[4]来属)
762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西平县

刺史 编辑

汉朝豫州刺史
曹魏豫州刺史
西晋都督豫州诸军事
晋朝豫州刺史
刘宋豫州刺史
萧齐豫州刺史
唐朝豫州刺史
  • 杨仲达(620年)
  • 杨行矩(620年)
  • 许世绪(武德年间)
  • 武士彟(626年—627年)
  • 李敬本(贞观年间)
  • 李元则(633年—636年)
  • 李元庆(636年—644年)
  • 李凤(644年—658年)
  • 李明(669年)
  • 魏叔瑜(唐高宗时)
  • 姚感(唐高宗时)
  • 窦邃(唐高宗时)
  • 李元婴(683年)
  • 韦玄贞(684年)
  • 李贞(684年—688年)
  • 狄仁杰(688年)
  • 韦承庆(696年)
  • 郑慈力(武周时)
  • 李峤(705年,未任)
  • 袁恕己(706年)
  • 张昭命(景云年间)
  • 李祎(景云年间)
  • 卢照己(景云末年—先天年间)
  • 潘好礼(开元初年)
  • 李行休(716年)
  • 卢粲(开元初年)
  • 卢从愿(716年)
  • 裴纲(720年)
  • 魏启心(725年)
  • 徐峤之(728年)
  • 宇文𤨊(开元年间)
  • 元理通(开元年间)
  • 裴令温(开元年间)
  • 王琚(开元末年—天宝初年)
  • 汝南郡太守
  • 李奂(759年)
  • 韦叔将(唐肃宗时)
  • 胡璿
  • 蔡州刺史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豫州, 古代, 关于古代漢地九州, 参见, 豫州, 九州, 汉朝刺史部, 参见, 豫州刺史部, 豫州, 原為九州地理區劃之一, 而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 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前106年, 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 豫州刺史部辖境约今淮河以北, 南北汝河流域以东的豫东, 皖北与江苏丰, 沛两县地, 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 并无治所,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漢靈帝中平五年, 188年, 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 其中豫州治所为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 辖区在河南东部和安徽. 关于古代漢地九州 参见 豫州 九州 汉朝刺史部 参见 豫州刺史部 豫州 原為九州地理區劃之一 而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 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前106年 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 豫州刺史部辖境约今淮河以北 南北汝河流域以东的豫东 皖北与江苏丰 沛两县地 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 并无治所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漢靈帝中平五年 188年 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 其中豫州治所为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 辖区在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 下辖颍川郡 汝南郡2郡 梁国 沛国 陈国 鲁国4国 三国的曹魏时期 豫州的治所在安城县 今河南正阳县东北 南汝河西南岸 下辖颍川郡 陈郡 鲁郡 汝南郡 谯郡 弋阳郡 阳安郡 汝阴郡8郡 以及梁国 沛国2国 西晋时期 豫州治所在陈县 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 下辖10个郡国 东晋治所屡有迁徙 辖境伸缩无常 最大时有今苏 皖长江以西 望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 十六国前赵移治许昌县 今河南许昌市东 前秦改豫州为东豫州 另置豫州治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南北朝时期 州的数量增多 地域缩小 南朝宋设有南豫州 治所在于湖县 今安徽当涂县南 南朝齐除南豫州外 还另设有豫州 治所在寿春县 今安徽寿县 北魏初改豫州为洛州 後改为司州 东魏又改为洛州 另改司州为豫州 治上蔡县 今河南汝南县 北周改豫州为舒州 隋朝初年 舒州复为豫州 仁寿四年 604年 又改为溱州 大业二年 606年 再改为蔡州 大业三年 607年 改蔡州为汝南郡 改洛州为河南郡 唐初改河南郡为洛州 改汝南郡为豫州 治汝阳县 今河南汝南县 天宝元年 742年 改豫州为汝南郡 乾元元年 758年 复为豫州 宝应元年 762年 再改为蔡州 隋朝行政区划变迁区划 開皇元年州 洛州 陕州 熊州 和州郡 河南郡 洛陽郡 河陰郡 陽城郡 崤郡 閿鄉郡 宜陽郡 同軌郡 新安郡 伊川郡 新城郡县 河南县 洛陽县緱氏县 河陰县 陽城县堙陽县康城县 陕县崤县 閿鄉县湖城县 宜陽县甘棠县昌洛县 熊耳县澠池县 新安县東垣县 南陸渾县 新城县北陸渾县区分 大業3年郡 河南郡县 河南县 洛陽县 緱氏县 陽城县 嵩陽县 陕县 閿鄉县 宜陽县 寿安县 熊耳县澠池县 新安县 陸渾县 伊闕县 桃林县 偃師县 鞏县唐朝豫州辖县618年 汝阳县 上蔡县 新蔡县 褒信县 真阳县 朗山县 吴房县 西平县 新息县改属息州 平舆县改属舆州 621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吴房县 新蔡县 褒信县改属舒州 朗山县改属北朗州 西平县改属道州 624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吴房县 平舆县来属 627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鲖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来属 废除吴房县 平舆县 634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鲖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重设吴房县 642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吴房县 废除鲖阳县 689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改名淮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吴房县691年 汝阳县 上蔡县 淮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吴房县 重设平舆县 1 西平县 2 692年 汝阳县 上蔡县 淮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吴房县 平舆县 废除西平县 705年 汝阳县 上蔡县 淮阳县 改名真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吴房县 平舆县723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3 吴房县 平舆县738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吴房县 平舆县 西平县 4 来属 762年 汝阳县 上蔡县 真阳县 新蔡县 褒信县 新息县 朗山县 郾城县 吴房县 平舆县 西平县刺史 编辑汉朝豫州刺史曹魏豫州刺史賈逵 220年 228年 滿寵 228年 趙儼 228年 230年 都督 韓觀 230年 王凌 237年 239年 毌丘儉 248年 251年 司馬昭 251年 254年 都督 諸葛誕 252年 255年 都督 王基 255年 258年 州泰 258年 259年 陳騫 259年 261年 王沈 261年 263年 司馬亮 263年 265年 都督 司馬駿 265年 都督 西晋都督豫州诸军事司马骏 265年 268年 司马辅 269年 司马骏 269年 270年 王浑 270年 272年 司马瓌 272年 274年 王浑 275年 276年 司马亮 277年 280年 孔恂 283年 286年 司马肜 287年 290年 司马亮 290年 291年 何劭 291年 294年 司马遐 295年 王浚 296年 299年 司马冏 300年 301年 司马虓 301年 304年 司马模 305年 307年 司马越 307年 309年 司马确 309年 311年 王康 311年 王士文 荀组 315年 316年 晋朝豫州刺史胡威 267年 270年 石鉴 270年 271年 王浑 271年 277年 王戎 277年 281年 孙毓 284年 何恽 285年 解系 288年 290年 温羡 290年 293年 杨准 294年 296年 解结 296年 297年 何勖 300年 301年 刘乔 303年 305年 裴宪 306年 309年 冯嵩 310年 司马越 310年 311年 刘乔 311年 荀组 312年 315年 祖逖 313年 321年 祖约 321年 329年 庾亮 329年 337年 毛宝 338年 339年 庾翼 340年 341年 庾怿 342年 路永 342年 345年 赵胤 345年 谢尚 346年 357年 谢奕 357年 358年 谢万 358年 359年 袁真 362年 369年 桓熙 369年 373年 桓冲 373年 375年 桓伊 375年 384年 桓石虔 384年 朱序 385年 387年 桓石虔 387年 388年 庾准 388年 390年 庾楷 390年 398年 司马尚之 398年 402年 桓玄 402年 403年 刁逵 403年 404年 魏咏之 404年 405年 刘毅 405年 412年 刘道规 412年 诸葛长民 412年 413年 刘裕 413年 417年 刘义符 416年 刘义庆 417年 420年 刘宋豫州刺史刘义康 420年 421年 刘粹 422年 424年 管义之 424年 428年 刘德武 428年 430年 刘义欣 430年 439年 刘遵考 439年 444年 赵伯符 444年 445年 刘铄 445年 453年 刘遵考 453年 鲁爽 454年 王玄谟 454年 455年 申恬 455年 456年 宗悫 456年 459年 庾深之 459年 460年 垣护之 460年 463年 刘德愿 463年 464年 刘休祐 465年 殷琰 465年 466年 张兴世 466年 467年 刘勔 467年 469年 段佛荣 469年 474年 任农夫 474年 475年 刘怀珍 475年 478年 萧晃 478年 479年 萧齐豫州刺史垣崇祖 479年 482年 萧鸾 482年 485年 萧子响 485年 487年 萧鸾 487年 489年 王敬则 489年 493年 崔慧景 493年 494年 王广之 494年 萧遥昌 494年 497年 裴叔业 497年 500年 萧懿 500年 陈伯之 500年 501年 馬仙琕 501年 502年 唐朝豫州刺史杨仲达 620年 杨行矩 620年 许世绪 武德年间 武士彟 626年 627年 李敬本 贞观年间 李元则 633年 636年 李元庆 636年 644年 李凤 644年 658年 李明 669年 魏叔瑜 唐高宗时 姚感 唐高宗时 窦邃 唐高宗时 李元婴 683年 韦玄贞 684年 李贞 684年 688年 狄仁杰 688年 韦承庆 696年 郑慈力 武周时 李峤 705年 未任 袁恕己 706年 张昭命 景云年间 李祎 景云年间 卢照己 景云末年 先天年间 潘好礼 开元初年 李行休 716年 卢粲 开元初年 卢从愿 716年 裴纲 720年 魏启心 725年 徐峤之 728年 宇文𤨊 开元年间 元理通 开元年间 裴令温 开元年间 王琚 开元末年 天宝初年 汝南郡太守 李奂 759年 韦叔将 唐肃宗时 胡璿 蔡州刺史注释 编辑 今河南省平舆县古槐街道 今河南省西平县师灵镇 改治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古城村 今河南省西平县柏城街道参考资料 编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唐代卷 唐刺史考全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豫州 古代 amp oldid 7805432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