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桓伊

桓伊(?—391年),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1]東晉譙國銍縣(今安徽濉溪)人,東晉將領桓宣族子。東晉將領及音樂家,擅吹,有「笛聖」之稱。

生平 编辑

桓伊有軍事才幹,聰穎敏悟且簡樸直率,被王濛劉惔兩個名士所賞識,故多次參諸府軍事,歷仕至大司馬桓溫參軍。隨著前秦的強盛,東晉與前秦接壤的邊境經常發生戰事,朝廷議論選出能夠捍衞疆土的守將,就選中了桓伊,並任用他為淮南太守。桓伊在任內安定當地,並且有效抵御外敵,故此及後就加督豫州之十二郡及揚州之江西五郡軍事,升建威將軍、歷陽及淮南二郡太守。

太和六年(371年),前秦派王鑒張蚝領兵救援據守壽春的叛將袁真子袁瑾,桓伊與謝玄領兵擊敗他們,助桓溫攻克壽春,平定叛變。戰後因功封宣城縣子,進都督豫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太元元年(376年)又在桓沖指命下率兵進軍壽春,以緩解前秦對前涼的軍事壓力。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戰發生,桓伊與謝琰謝玄等共同抗擊前秦大軍,最終大敗前秦。戰後桓伊因功封永脩縣侯,並進號右軍將軍。

桓伊在豫州十年,安撫當地,甚得人心。至太元九年(384年)桓沖去世,桓伊代其鎮守江州,假節都督江州、荊州十郡及豫州四郡軍事、江州刺史。桓伊到後,見江州不與北方政權接壤,認為應當寬大體恤人民。故此上疏以「江州虛耗、連歲不登」為由建議合併各小縣並免收江州人民拖欠上繳的糧米,又提議移鎮豫章。朝廷雖然命桓伊鎮江州原治所尋陽,但其他請求都予以接納。桓伊在任因著事宜去安撫和幫助人民,都很得百姓信賴。多年後被徵召為護軍將軍,並獲賜以右軍將軍府二千人跟隨他,轉歸護軍將軍府。

太元十六年(391年)十一月,桓伊在任內去世[2],朝廷追贈右將軍,加散騎常侍,諡號為。有墓於南昌城南蔡家坊石馬街(今青雲譜石馬村)。

性格特徵 编辑

  • 桓伊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3],有“笛圣”之称,相傳他使用的竹笛是蔡邕柯亭笛[4]。曾为王徽之吹奏《梅花三弄》,吹奏完畢,桓伊上車走人,不發一言,[5]相傳琴曲《梅花三弄》即據其笛曲改編[6]
  • 桓伊擅長唱挽歌,與羊曇唱樂及袁山松《行路難》合稱「三絕」。每當聽到人清唱時就會像喪事中說一聲「奈何」[7],谢安就曾因而說:“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8]
  • 桓伊在淝水之戰後收集前秦步騎兵留下的鎧甲,多年來作整理後共得六百領。又早作上表,命人在他死後上呈朝廷,就是要將這批鎧甲獻給朝廷,還望這會幫助到東晉統一。可見其忠。

家庭 编辑

编辑

  • 桓景,官至侍中、丹楊尹、中領軍、護軍將軍。

编辑

  • 桓不才,東晉將領,官至冠軍將軍。

子女 编辑

  • 桓肅之,嗣爵。
  • 桓崇之,七世孫為桓法嗣

孫兒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世說新語·方正》中有寫桓伊小字為子野;但《晉書》本傳則有稱其小字為野王。
  2. ^ 《建康實錄·卷九》:「太元六年十一月,江州刺史、護軍將軍、永脩侯桓伊卒。」
  3. ^ 《晋书》:“善吹笛,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4. ^ 伏滔《長笛賦序》:“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長笛名柯亭。”
  5. ^ 《晋书·桓伊传》: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宾主不交一言。
  6. ^ 《琴傳》:“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盖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扵笛。’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7. ^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孝子喚奈何、喚窮,疑為洛陽及其附近風俗;蓋父母之喪,孝子循例要喚窮也。」因桓伊能挽歌,故推桓伊聽到他人歌唱亦如聽到挽歌,並依風俗不自覺而叫奈何。
  8. ^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參考資料 编辑

  • 《晉書·桓伊傳》

桓伊, 391年, 字叔夏, 小字子野, 一作野王, 東晉譙國銍縣, 今安徽濉溪, 東晉將領桓宣族子, 東晉將領及音樂家, 擅吹笛, 笛聖, 之稱, 目录, 生平, 性格特徵, 家庭, 子女, 孫兒, 注释,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有軍事才幹, 聰穎敏悟且簡樸直率, 被王濛及劉惔兩個名士所賞識, 故多次參諸府軍事, 歷仕至大司馬桓溫的參軍, 隨著前秦的強盛, 東晉與前秦接壤的邊境經常發生戰事, 朝廷議論選出能夠捍衞疆土的守將, 就選中了, 並任用他為淮南太守, 在任內安定當地, 並且有效抵御外敵, 故此及後就加督豫州. 桓伊 391年 字叔夏 小字子野 一作野王 1 東晉譙國銍縣 今安徽濉溪 人 東晉將領桓宣族子 東晉將領及音樂家 擅吹笛 有 笛聖 之稱 目录 1 生平 2 性格特徵 3 家庭 3 1 父 3 2 弟 3 3 子女 3 4 孫兒 4 注释 5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桓伊有軍事才幹 聰穎敏悟且簡樸直率 被王濛及劉惔兩個名士所賞識 故多次參諸府軍事 歷仕至大司馬桓溫的參軍 隨著前秦的強盛 東晉與前秦接壤的邊境經常發生戰事 朝廷議論選出能夠捍衞疆土的守將 就選中了桓伊 並任用他為淮南太守 桓伊在任內安定當地 並且有效抵御外敵 故此及後就加督豫州之十二郡及揚州之江西五郡軍事 升建威將軍 歷陽及淮南二郡太守 太和六年 371年 前秦派王鑒及張蚝領兵救援據守壽春的叛將袁真子袁瑾 桓伊與謝玄領兵擊敗他們 助桓溫攻克壽春 平定叛變 戰後因功封宣城縣子 進都督豫州諸軍事 西中郎將 豫州刺史 太元元年 376年 又在桓沖指命下率兵進軍壽春 以緩解前秦對前涼的軍事壓力 太元八年 383年 淝水之戰發生 桓伊與謝琰及謝玄等共同抗擊前秦大軍 最終大敗前秦 戰後桓伊因功封永脩縣侯 並進號右軍將軍 桓伊在豫州十年 安撫當地 甚得人心 至太元九年 384年 桓沖去世 桓伊代其鎮守江州 假節都督江州 荊州十郡及豫州四郡軍事 江州刺史 桓伊到後 見江州不與北方政權接壤 認為應當寬大體恤人民 故此上疏以 江州虛耗 連歲不登 為由建議合併各小縣並免收江州人民拖欠上繳的糧米 又提議移鎮豫章 朝廷雖然命桓伊鎮江州原治所尋陽 但其他請求都予以接納 桓伊在任因著事宜去安撫和幫助人民 都很得百姓信賴 多年後被徵召為護軍將軍 並獲賜以右軍將軍府二千人跟隨他 轉歸護軍將軍府 太元十六年 391年 十一月 桓伊在任內去世 2 朝廷追贈右將軍 加散騎常侍 諡號為烈 有墓於南昌城南蔡家坊石馬街 今青雲譜石馬村 性格特徵 编辑桓伊善吹笛 号称 江左第一 3 有 笛圣 之称 相傳他使用的竹笛是蔡邕的柯亭笛 4 曾为王徽之吹奏 梅花三弄 吹奏完畢 桓伊上車走人 不發一言 5 相傳琴曲 梅花三弄 即據其笛曲改編 6 桓伊擅長唱挽歌 與羊曇唱樂及袁山松 行路難 合稱 三絕 每當聽到人清唱時就會像喪事中說一聲 奈何 7 谢安就曾因而說 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8 桓伊在淝水之戰後收集前秦步騎兵留下的鎧甲 多年來作整理後共得六百領 又早作上表 命人在他死後上呈朝廷 就是要將這批鎧甲獻給朝廷 還望這會幫助到東晉統一 可見其忠 家庭 编辑父 编辑 桓景 官至侍中 丹楊尹 中領軍 護軍將軍 弟 编辑 桓不才 東晉將領 官至冠軍將軍 子女 编辑 桓肅之 嗣爵 桓崇之 七世孫為桓法嗣 孫兒 编辑 桓陵 嗣爵 注释 编辑 世說新語 方正 中有寫桓伊小字為子野 但 晉書 本傳則有稱其小字為野王 建康實錄 卷九 太元六年十一月 江州刺史 護軍將軍 永脩侯桓伊卒 晋书 善吹笛 尽一时之妙 为江左第一 伏滔 長笛賦序 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長笛名柯亭 晋书 桓伊传 王徽之赴召京师 泊舟青溪侧 素不与徽之相识 伊于岸上过 船中客称伊小字 曰 此桓野王也 徽之便令人谓伊曰 闻君善吹笛 试为我一奏 伊是时已贵显 素闻徽之名 便下车踞胡床 为作三调 弄毕 便上车去 宾主不交一言 琴傳 是曲也 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 一日遇諸途 傾盖下車共論 子猷曰 聞君善扵笛 桓伊出笛作 梅花三弄 之調 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孝子喚奈何 喚窮 疑為洛陽及其附近風俗 蓋父母之喪 孝子循例要喚窮也 因桓伊能挽歌 故推桓伊聽到他人歌唱亦如聽到挽歌 並依風俗不自覺而叫奈何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 辄唤奈何 谢公闻之曰 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參考資料 编辑 晉書 桓伊傳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桓伊 amp oldid 701347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