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崔慧景

崔慧景(438年-500年5月17日)[1],一作惠景,字君山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崔僧渊的族兄[2]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早年獻心仍為宋臣的齊高帝蕭道成,遂成齊開國功臣之一,曾參與討伐李烏奴、齊與北魏的戰爭及討伐內亂,但在討伐裴叔業時起兵叛亂,更一度圍攻建康宮城,惟最終失敗被殺。

生平

劉宋時期

崔慧景早年為国子学生,後仕官,至宋明帝泰始年間官至員外郎,後轉任長水校尉、宁朔将军。萧道成擔任南兗州刺史時,崔慧景及同宗崔祖思都前去與他交結,從此建立起關係。宋後廢帝在位晚期時,蕭道成為免遭後廢帝逼害而一度計劃自駐地淮陰(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移據廣陵(今江蘇揚州市)起兵反抗,崔慧景那時就聽從蕭道成指示去準備船隻,雖然該計劃最終沒有成事,但蕭道成就更親待慧景了。後轉前軍將軍。昇明二年(478年)蕭道成平滅了荊州刺史沈攸之勢力後,派了崔慧景出任荊州刺史武陵王劉贊的安西司馬、河東太守,讓他防衞西土。昇明三年(479年),蕭道成次子蕭嶷外任荊州刺史,留用了崔慧景為僚屬,轉為鎮西司馬、兼諮議,仍任河東太守[3]

屢經外任

建元元年(479年)四月,南齐建立,封乐安县子,食邑三百戶。蕭嶷也派了崔慧景代表荊州州府上表慶賀南齊建立,已為皇帝的齊高帝蕭道成亦特別提高接待慧景的規格。同月朝廷就下詔改以臨川王蕭映為荊州刺史,崔慧景亦改任其平西司馬、南郡內史。但至九月朝廷便復以蕭嶷任荊湘二州刺史,同時領南蠻校尉,崔慧景便改任蕭嶷的南蠻長史、輔國將軍、南郡太守。同年年末,北魏派兵南侵,其中一路就進攻司州義陽郡,蕭嶷亦有行動支持司州,其中就派了崔慧景領三千兵力出屯方城聲援司州。建元二年(480年),齊軍擊退了北魏對司州一線的進攻後,朝廷便改派崔慧景去討平李烏奴為首的地方動亂,於二月戊子授持節、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軍事、輔國將軍、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4],並由荊州撥出資源及一千名士兵,以讓崔慧景從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出發至漢中(今陝西漢中市)上任。崔慧景至鎮後以州兵和先前蕭嶷派往討伐李烏奴的王圖南配合,兩邊夾擊李烏奴,令烏奴敗退武興城(今陝西略陽縣)。崔慧景後再派長史裴叔保進攻武興,但為保護李烏奴的氐王楊文弘所敗[5][6]

建元四年(482年)齊武帝即位後,進崔慧景冠軍將軍。永明三年(485年)離任梁州,還都任黃門郎、領羽林監。永明四年(486年)改任東中郎司馬,加輔國將軍。同年十二月己亥調任持節督司州軍事、冠軍將軍、司州刺史[7]。永明九年(491年),離任還都,授太子左率,加通直常侍。永明十年(492年),轉右衞將軍,加給事中[8]

永明十一年(493年),因有傳北魏即將南侵,齊武帝以崔慧景為持節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諸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刺史[9]。同年,齊武帝去世,皇太孫蕭昭業即位,進崔慧景為征虜將軍。然而,崔慧景見新君年輕,卻和北魏暗中聯絡,朝廷亦對他動向有所懷疑。翌年(494年),蕭鸞廢殺蕭昭業,改立蕭昭文,自掌政權,並特別派了蕭衍到豫州治所壽春安撫崔慧景,崔慧景遂投向蕭鸞一方,並秘密勸進。不久蕭鸞廢蕭昭文自登帝位,是為齊明帝,徵崔慧景還朝,並讓其出任散騎常侍、左衞將軍[10]

助抗北魏

建武二年(495年),北魏南侵,齊明帝下詔命崔慧景以本官假節領兵增援鍾離(今安徽鳳陽縣東北),與裴叔業等軍皆受南兗州刺史王玄邈節度。不久加冠軍將軍。建武四年(497年)轉任度支尚書,領太子左率。同年,北魏再度南侵,這次主力集中攻擊沔北,齊明帝遂命崔慧景假節領二萬兵及一千騎增援襄陽,同時命其節度其餘各軍抗魏。崔慧景在永泰元年(498年)到達襄陽時沔北五城皆已失守,明帝遂加崔慧景平北將軍,讓其置佐吏,要他幫助守住與襄陽隔沔水相望的樊城[11]。及後崔慧景與蕭衍、劉山陽等五千兵力至樊城北面的鄧城,突然接到北魏大軍攻至的消息,崔慧景就與蕭衍分守南北二門而讓諸將都登城防禦,但當時因時侯尚早大夥都未吃早飯,此時都感饑餓,而魏軍藉叛變的齊兵得知此一軍情,遂繞至城東南阻截齊軍退路並在城北及城東向城內射擊。蕭衍打算出城迎戰,但崔慧景認為等到日落魏軍自然會撤退,然而及後城外魏軍愈來愈多,崔慧景未經通報其他各軍就領眾自南門離開,眾軍見崔慧景退兵就跟著退走,於是魏軍乘虛從北門進城,劉山陽領兵斷後,且戰且退。崔慧景軍過鬧溝時渡水士兵爭相渡過令橋樑都不堪負荷,在魏軍夾道射擊下齊軍死傷慘重。魏軍一直追擊崔慧景等軍至樊城,劉山陽據城奮戰至日落時魏軍才撤退,但眾軍經過鄧城一敗後都恐懼不已,當晚就渡過沔水回襄陽了[12]。同年明帝去世,皇太子蕭寶卷繼位,明帝在遺詔中將崔慧景推薦給兒子,稱可作「心膂之任」[13]

永元元年(499年),崔慧景在太尉陳顯達指揮下參與北伐試圖收復上一年失去的沔北土地,大軍先用四十日成功攻下馬圈城,接著崔慧景就獲分派往進攻順陽郡,卻遭魏順陽太守張烈堅守所阻。此時北魏孝文帝親自領軍進攻陳顯達,顯達兵敗潰退,崔慧景亦只好放棄進攻南撤[14]。後崔慧景轉領右衞將軍,但尚未拜官就改授護軍將軍[15],不久又加侍中。同年年末陳顯達於江州起兵,崔慧景獲加平南將軍、督眾軍南討事。不過,當時實際掌握指揮權的是蕭寶卷的倖臣徐世檦,崔慧景只是掛名而已[16]

倒伐圍臺

陳顯達敗死後,崔慧景眼見這一年朝廷不斷有高官被殺,連開國元勳的王敬則、陳顯達都因遭猜忌而起兵,最後敗死,崔慧景自以舊將,心中亦不安。永元二年(500年),同被蕭寶卷猜疑的豫州刺史裴叔業遭朝廷下詔討伐,裴叔業亦向北魏獻壽春(今安徽壽縣)投降,崔慧景遂在三月乙卯日(4月29日)受命以平西將軍假節領兵遁水路進攻壽春[17]。崔慧景領軍出屯白下(今江蘇南京市秦淮區),蕭寶卷以長圍屏除眾人到白下琅邪城送行,並在城上只召崔慧景一個人進去,會面才說了數句話就結束了。而崔慧景對這回可以出都亦感高興,更事先和任直閤將軍的兒子崔覺約好時間,崔慧景兵至廣陵後,崔覺也逃離建康和父親會合了。崔慧景大軍離開廣陵數十里後,便召集各軍主公布他起兵推翻蕭寶卷統治的圖謀,在獲得各軍主的支持後便回軍廣陵,守廣陵的南兗州司馬崔恭祖開城迎接,崔慧景遂以廣陵為據點起兵,並遣使奉南徐兗二州刺史江夏王蕭寶玄為主,蕭寶玄雖斬殺使者並下令駐鎮的京口(今江蘇鎮江市)作好防備,但後來卻暗中和崔慧景聯結。崔慧景在廣陵停留了兩日便領眾渡江進兵京口,蕭寶玄此時便殺害其司馬孔矜、典簽呂承緒及蕭寶卷派往助守京口的戚平及黃林夫,開城門迎崔慧景入城。崔慧景遂合兩鎮的軍力與蕭寶玄一同進軍建康[18]。作為反應,蕭寶卷又派了驍騎將軍張佛護、直閤將軍徐元稱等眾將到竹里(今江蘇句容市北)建城壘抵禦,蕭寶玄以書信勸降張佛護不果,兩軍遂交戰。當時崔慧景以崔覺及崔恭祖為前鋒,麾下將士都是驍勇善戰的晚來北人,加上他們都輕裝不煮食,改以船艦緣江載著酒肉當作軍糧,於是每每都能高機動地在朝廷軍隊煮食時進攻,令對方無法充飢。最終竹里城戍都被崔慧景攻破,除了徐元稱投降外其餘各人都戰死。至南琅邪郡臨沂縣時蕭寶卷又派了李玉之破壞橋樑以阻止崔慧景,又為崔慧景所殺[19]

建康當時由中領軍王瑩部署防守,他在湖頭建壘,兵接蔣山西巖,用以阻擋崔慧景軍。時有竹塘人萬副兒向崔慧景投降並報告建康防守軍情,他表示平地進攻路線都被阻擋住,只有循蔣山龍尾處上山出奇不意突擊才可成功。崔慧景聽從,遂分派了一千人上山,夜間繞過西巖悄悄接近湖頭城壘,並向城中鳴鼓叫囂。一眾守軍見敵軍竟突然出現,驚恐之下立刻潰散。原本屯駐建康外城北籬門的右衞將軍左興盛亦望風退走,崔慧景遂領兵進駐外城的樂游苑,前鋒的崔恭祖更帶著十多個輕騎兵一度突入皇宮北掖門,逼得皇宮各門緊閉,崔慧景遂圍皇宮,於是建康城內外的東府城、石頭城、白下城、新亭壘等諸戍都相繼向崔慧景投降,左興盛無法回宮,出逃期間亦被崔慧景殺掉,宮中守軍試圖出擊亦不能取勝。崔慧景就詐稱太后令廢黜蕭寶卷為吳王,然而當時流亡江西的巴陵王蕭昭胄與弟永新侯蕭昭穎也前來投奔崔慧景,慧景更屬意奉蕭昭胄為帝,遂在蕭寶玄及蕭昭胄間猶豫不決。同時,崔恭祖及崔覺在竹里一戰中爭功,崔慧景無法調解;後崔恭祖提議焚燒北掖門,但崔慧景又認為大局已定,燒了不久又要重建不划算而拒絕;同時崔慧景更終日與何點談文義佛理,不理軍事,這都令崔恭祖很不滿[20][21]

棄眾敗亡

此時,豫州刺史蕭懿領兵勤王,至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將渡長江時崔恭祖勸崔慧景派二千兵阻遏蕭懿,令他們不能渡江,但那時崔慧景卻認為皇宮很快就會投降,那時援軍自然會潰退為由拒絕。蕭懿渡江後在越城舉火把鼓舞宮中守軍,崔恭祖又自請立即進攻蕭懿,慧景又不從,但又派兒子崔覺帶數千精兵渡過秦淮河接近蕭懿。蕭懿天未亮就領兵迎擊崔覺,交戰數回後崔覺就潰敗了,死了二千多人,崔覺單人匹馬北渡秦淮河,並開桁阻止蕭懿渡河。不過,那時崔恭祖積怨爆發,遂和驍將劉靈運叛降朝廷,這令崔慧景軍心渙散,崔慧景就帶著幾個心腹偷偷北走,意圖渡江。初時部隊還未知崔慧景棄眾,仍繼續作戰,但在皇宮部隊和北渡秦淮河的蕭懿軍進攻下亦得潰敗。崔慧景途中和心腹們失散了,於四月癸酉(5月17日)在蟹浦(今江蘇南京市西南)被當地漁夫殺掉,將頭顱放在鰌籃中呈送建康朝廷。享年六十三歲[22][23]

性格特徵

  • 崔慧景在齊高帝、齊武帝在位期間曾數度外任刺史,每每都能搜獲值數百萬錢的金銀財寶,而且都會將之盡數進獻給貪圖財物的齊武帝,令得齊武帝很高興,亦說:「唯崔慧景知我貧。」[24][25]
  • 崔慧景信奉佛教,圍攻建康宮城之際亦沉迷於談論文義佛理。其家庭成員亦信佛。

家庭

祖父

  • 崔構,奉朝請。

  • 崔系之,宋司州別駕[26]

  • 崔覺,直閤將軍。崔慧景事敗後一度逃亡,被捕處死
  • 崔偃,始安內史,崔慧景事敗後躲起來成功避禍,至蕭衍起兵反蕭寶卷時為寧朔將軍。後多度為父陳請,不久下獄死。
  • 崔氏,崔覺妹。

延伸阅读

[]

  《南齊書·卷51》,出自萧子显南齊書
  《南史·卷45》,出自李大師南史

参考資料

  1. ^ 《南齊書·東昏侯紀》:〔夏四月〕癸酉,慧景弃衆走,斬首。
  2. ^ 《魏書·崔僧淵傳》:蕭鸞乃遣其族兄崔慧景遣僧淵書,說以入國之屈,規令改圖。
  3. ^ 《南齊書·崔慧景傳》:慧景初為國子學生。宋泰始中,歷位至員外郎,稍遷長水校尉,寧朔將軍。太祖在淮陰,慧景與宗人祖思同時自結,太祖欲北渡廣陵,使慧景具船於陶家後渚,事雖不遂,以此見親。除前軍。沈攸之事平,仍出為武陵王安西司馬、河東太守,使防扞陝西。昇明三年,豫章王為荊州,慧景留為鎮西司馬,兼諮議,太守如故。
  4. ^ 《南齊書·高帝紀下》:戊子,以寧蠻校尉蕭赤斧為雍州刺史,南蠻長史崔惠景為梁、南秦二州刺史。辛卯,詔西境獻捷,解嚴。
  5. ^ 《南齊書·崔慧景傳》:太祖受禪,封樂安縣子,三百戶。豫章王遣慧景奉表稱慶還京師,太祖召見,加意勞接。轉平西府司馬、南郡內史。仍遷為南蠻長史,加輔國將軍,內史如故。……建元元年,虜動,豫章王遣慧景三千人頓方城,為司州聲援。虜退,梁州賊李烏奴未平,以慧景為持節、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軍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將軍如故。敕荊州資給發遣,配以實甲千人,步道從襄陽之鎮。初,烏奴屢為官軍所破,走氐中,乘閒出,擾動梁、漢,據關城。遣使詣荊州請降,豫章王不許。遣中兵參軍王圖南率益州軍從劍閣掩討,大摧破之,烏奴還保武興。慧景發漢中兵眾,進頓白馬。遣支軍與圖南腹背攻擊,烏奴大敗,遂奔于武興。
  6. ^ 《資治通鑑·卷135》:崔慧景遣長史裴叔保攻李烏奴於武興,為氐王楊文弘所敗。
  7. ^ 《南齊書·武帝紀》:十二月,乙亥,以東中郎司馬崔惠景為司州刺史。
  8. ^ 《南齊書·崔慧景傳》:世祖即位,進號冠軍將軍。……永明三年,以本號還。遷黃門郎,領羽林監。明年,遷隨王東中郎司馬,加輔國將軍。出為持節、督司州軍事、冠軍將軍、司州刺史。……九年,以本號徵還,轉太子左率,加通直常侍。明年,遷右衛將軍,加給事中。
  9. ^ 《南齊書·武帝紀》:十一年春正月癸丑,詔「京師見繫囚,詳所原遣」。以驃騎大將軍王敬則為司空,江州刺史鄱陽王鏘為領軍將軍,鎮軍大將軍陳顯達為江州刺史,右衞將軍崔慧景為豫州刺史。
  10. ^ 《南齊書·崔慧景傳》:是時虜將南侵,上出慧景為持節、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諸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刺史。鬱林即位,進號征虜將軍。慧景以少主新立,密與虜交通,朝廷疑懼。高宗輔政,遣梁王至壽春安慰之,慧景遣密啟送誠勸進,徵還,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
  11. ^ 《南齊書·崔慧景傳》:建武二年,虜寇徐、豫,慧景以本官假節向鍾離,受王玄邈節度。尋加冠軍將軍。四年,遷度支尚書,領太子左率。冬,虜主攻沔北五郡,假慧景節,率眾二萬,騎千匹,向襄陽。雍州眾軍並受節度。永泰元年,慧景至襄陽,五郡已沒。加慧景平北將軍,置佐史,分軍助戍樊城。
  12. ^ 《資治通鑑·卷141》三月,壬午朔,崔慧景、蕭衍大敗於鄧城。時慧景至襄陽,五郡已陷沒,慧景與衍及軍主劉山陽、傅法憲等帥五千餘人進行鄧城,魏數萬騎奄至,諸軍登城拒守。時將士蓐食輕行,皆有飢懼之色。衍欲出戰,慧景曰︰「虜不夜圍人城,待日暮自當去。」旣而魏衆轉至。慧景於南門拔軍去,諸軍不相知,相繼皆遁。魏兵自北門入,劉山陽與部曲數百人斷後死戰,且戰且卻行。慧景過鬧溝,軍人相蹈藉,橋皆斷壞。魏兵夾路射之,殺傅法憲,士卒赴溝死者相枕,山陽取襖仗塡溝乘之,得免。魏主將大兵追之,晡時至沔。山陽據城苦戰,至暮,魏兵乃退。諸軍恐懼,是夕,皆下船還襄陽。
  13. ^ 《南齊書·明帝紀》載明帝遣詔:徐令可重申八命,中書監本官悉如故。沈文季可左僕射,常侍護軍如故,江祏可右僕射,江祀可侍中,劉暄可衞尉。軍政大事委陳太尉。內外眾事,無大小委徐孝嗣、遙光、坦之、江祏,其大事與沈文季、江祀、劉暄參懷。心膂之任可委劉悛、蕭惠休、崔慧景。
  14. ^ 《資治通鑑·卷142》:太尉陳顯達督平北將軍崔慧景軍四萬擊魏,欲復雍州諸郡……陳顯達與元英戰,屢破之。攻馬圈城四十日,城中食盡,噉死人肉及樹皮。癸酉,魏人突圍走,斬獲千計。……癸未,魏主至梁城。崔慧景攻魏順陽,順陽太守清河張烈固守。……崔慧景亦棄順陽走還。
  15. ^ 《南齊書·東昏侯本紀》:〔永元元年〕六月己酉,新除右衞將軍崔惠景為護軍將軍。
  16. ^ 《南齊書·崔慧景傳》:東昏即位,改領右衛將軍,平北、假節如故。未拜。永元元年,遷護軍將軍,尋加侍中。陳顯達反,加慧景平南將軍,都督眾軍事,屯中堂。時輔國將軍徐世檦專勢號令,慧景備員而已。
  17. ^ 《南齊書·東昏侯紀》:三月癸卯,以輔國將軍張沖為司州刺史。乙卯,遣平西將軍崔慧景率眾伐壽春
  18. ^ 《南齊書·江夏王寶玄傳》:明年,崔慧景舉兵,還至廣陵,遣使奉寶玄為主。寶玄斬其使,因是發將吏防城。帝遣馬軍主戚平、外監黃林夫助鎮京口。慧景將渡江,寶玄密與相應,大金竹一中司馬孔矜、典簽呂承緒及平、林夫,開門納慧景。使長史沈佚之、諮議柳憕分部軍眾,乘八扛輿,手執絳麾幡,隨慧景至京師。
  19. ^ 《南齊書·崔慧景傳》:帝既誅戮將相,舊臣皆盡,慧景自以年宿位重,轉不自安。明年,裴叔業以壽春降虜,改授慧景平西將軍,假節、侍中、護軍如故,率軍水路征壽陽。軍頓白下,將發,帝長圍屏除出琅邪城送之。帝戎服坐城樓上,召慧景單騎進圍內,無一人自隨者。裁交數言,拜辭而去。慧景既得出,甚喜。子覺為直閤將軍,慧景密與期:四月慧景至廣陵,覺便出奔。慧景過廣陵數十里,召會諸軍主曰:「吾荷三帝厚恩,當顧託之重。幼主昏狂,朝廷壞亂,危而不扶,責在今日。欲與諸君共建大功,以安宗社,何如?」眾皆響應。於是回軍還廣陵,司馬崔恭祖守廣陵城,開門納之。帝聞變,以征虜將軍右衛將軍左興盛假節,督京邑水陸眾軍。慧景停二日,便收眾濟江集京口。江夏王寶玄又為內應,合二鎮兵力,奉寶玄向京師。臺遣驍騎將軍張佛護、直閤將軍徐元稱、屯騎校尉姚景珍、西中郎參軍徐景智、游盪軍主董伯珍、騎官桓靈福等據竹里為數城。寶玄遣信謂佛護曰:「身自還朝,君何意苦相斷遏?」佛護答曰:「小人荷國重恩,使於此創立小戍。殿下還朝,但自直過,豈敢干斷。」遂射慧景軍,因合戰。慧景子覺及崔恭祖領前鋒,皆傖楚善戰;又輕行不爨食,以數舫緣江載酒肉為軍糧。每見臺軍城中煙火起,輒盡力攻擊,臺軍不復得食,以此饑困。元稱等議欲降,佛護不許。十二日,恭祖等復攻之,城陷,佛護單馬走,追得斬首,徐元稱降,餘軍主皆死。慧景至臨沂,令李玉之發橋斷路,慧景收殺之。
  20. ^ 《南齊書·崔慧景傳》:臺遣中領軍王瑩都督眾軍,據湖頭築壘,上帶蔣山西巖,實甲數萬。慧景至查硎,竹塘人萬副兒善射獵,能捕虎,投慧景曰:「今平路皆為臺軍所斷,不可議進。唯宜從蔣山龍尾上,出其不意耳。」慧景從之,分遣千餘人魚貫緣山,自西巖夜下,鼓叫臨城中。臺軍驚恐,即時奔散。帝又遣右衛將軍左興盛率臺內三萬人,拒慧景於北籬門,望風退走。慧景引軍入樂遊苑,恭祖率輕騎十餘匹突進北掖門,乃復出,宮門皆閉。慧景引眾圍之。於是東府、石頭、白下、新亭諸城皆潰。左興盛走,不得入宮,逃淮渚荻舫中,慧景擒殺之。宮中遣兵出盪,不剋。……慧景稱宣德太后令,廢帝為吳王。時巴陵王昭冑先逃民間,出投慧景,慧景意更向之,故猶豫未知所立。竹里之捷,子覺與恭祖爭勳,慧景不能決。恭祖勸慧景射火箭燒北掖樓,慧景以大事垂定,後若更造,費用功力,不從其計。性好談義,兼解佛理,頓法輪寺,對客高談。恭祖深懷怨望。
  21. ^ 《南史·卷30》:慧景性好佛義,先慕交點,點不顧之,至是乃逼召點,點裂裙為褲,往赴其軍,終日談說,不及軍事。
  22. ^ 《南齊書·崔慧景傳》:先是衛尉蕭懿為征虜將軍、豫州刺史,自歷陽步道征壽陽。帝遣密使告之,懿率軍主胡松、李居士等數千人自采石濟岸,頓越城,舉火,臺城中鼓叫稱慶。恭祖先勸慧景遣二千人斷西岸軍,令不得渡,慧景以城旦夕降,外救自然應散。至是恭祖請擊義師,又不許。乃遣子覺將精手數千人渡南岸。義師昧旦進戰,數合,士皆致死,覺大敗,赴淮死者二千餘人,覺單馬退,開桁阻淮。其夜,崔恭祖與驍將劉靈運詣城降,慧景眾情離壞,乃將腹心數人潛去,欲北渡江,城北諸軍不知,猶為拒戰。城內出盪,殺數百人。義軍渡北岸,慧景餘眾皆奔。慧景圍城凡十二日,軍旅散在京師,不為營壘。及走,眾於道稍散,單馬至蟹浦,為漁父所斬,以頭內鰌魚籃,檐送至京師,時年六十三。
  23. ^ 《南齊書·東昏侯紀》:(夏四月)癸酉,慧景棄眾走,斬首。
  24. ^ 《南齊書·崔慧景傳》:在州蓄聚,多獲珍貨。……慧景每罷州,輒傾資獻奉,動數百萬,世祖以此嘉之。
  25. ^ 《魏書·卷98》:賾性貪惏,常謂人曰「唯崔慧景知我貧。」
  26. ^ 《建康實錄·卷十六》:崔惠景,字君山,清河武城人也。父系之,司州別駕。

崔慧景, 438年, 500年5月17日, 一作惠景, 字君山, 清河郡东武城县, 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 崔僧渊的族兄,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 齊將領, 早年獻心仍為宋臣的齊高帝蕭道成, 遂成齊開國功臣之一, 曾參與討伐李烏奴, 齊與北魏的戰爭及討伐內亂, 但在討伐裴叔業時起兵叛亂, 更一度圍攻建康宮城, 惟最終失敗被殺, 目录, 生平, 劉宋時期, 屢經外任, 助抗北魏, 倒伐圍臺, 棄眾敗亡, 性格特徵, 家庭, 祖父, 延伸阅读, 参考資料生平, 编辑劉宋時期, 编辑, 早年為国子学生, 後仕官, 至宋明帝泰. 崔慧景 438年 500年5月17日 1 一作惠景 字君山 清河郡东武城县 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 人 崔僧渊的族兄 2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 齊將領 早年獻心仍為宋臣的齊高帝蕭道成 遂成齊開國功臣之一 曾參與討伐李烏奴 齊與北魏的戰爭及討伐內亂 但在討伐裴叔業時起兵叛亂 更一度圍攻建康宮城 惟最終失敗被殺 目录 1 生平 1 1 劉宋時期 1 2 屢經外任 1 3 助抗北魏 1 4 倒伐圍臺 1 5 棄眾敗亡 2 性格特徵 3 家庭 3 1 祖父 3 2 父 3 3 子 4 延伸阅读 5 参考資料生平 编辑劉宋時期 编辑 崔慧景早年為国子学生 後仕官 至宋明帝泰始年間官至員外郎 後轉任長水校尉 宁朔将军 萧道成擔任南兗州刺史時 崔慧景及同宗崔祖思都前去與他交結 從此建立起關係 宋後廢帝在位晚期時 蕭道成為免遭後廢帝逼害而一度計劃自駐地淮陰 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 移據廣陵 今江蘇揚州市 起兵反抗 崔慧景那時就聽從蕭道成指示去準備船隻 雖然該計劃最終沒有成事 但蕭道成就更親待慧景了 後轉前軍將軍 昇明二年 478年 蕭道成平滅了荊州刺史沈攸之勢力後 派了崔慧景出任荊州刺史武陵王劉贊的安西司馬 河東太守 讓他防衞西土 昇明三年 479年 蕭道成次子蕭嶷外任荊州刺史 留用了崔慧景為僚屬 轉為鎮西司馬 兼諮議 仍任河東太守 3 屢經外任 编辑 建元元年 479年 四月 南齐建立 封乐安县子 食邑三百戶 蕭嶷也派了崔慧景代表荊州州府上表慶賀南齊建立 已為皇帝的齊高帝蕭道成亦特別提高接待慧景的規格 同月朝廷就下詔改以臨川王蕭映為荊州刺史 崔慧景亦改任其平西司馬 南郡內史 但至九月朝廷便復以蕭嶷任荊湘二州刺史 同時領南蠻校尉 崔慧景便改任蕭嶷的南蠻長史 輔國將軍 南郡太守 同年年末 北魏派兵南侵 其中一路就進攻司州義陽郡 蕭嶷亦有行動支持司州 其中就派了崔慧景領三千兵力出屯方城聲援司州 建元二年 480年 齊軍擊退了北魏對司州一線的進攻後 朝廷便改派崔慧景去討平李烏奴為首的地方動亂 於二月戊子授持節 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軍事 輔國將軍 西戎校尉 梁南秦二州刺史 4 並由荊州撥出資源及一千名士兵 以讓崔慧景從襄陽 今湖北襄陽市 出發至漢中 今陝西漢中市 上任 崔慧景至鎮後以州兵和先前蕭嶷派往討伐李烏奴的王圖南配合 兩邊夾擊李烏奴 令烏奴敗退武興城 今陝西略陽縣 崔慧景後再派長史裴叔保進攻武興 但為保護李烏奴的氐王楊文弘所敗 5 6 建元四年 482年 齊武帝即位後 進崔慧景冠軍將軍 永明三年 485年 離任梁州 還都任黃門郎 領羽林監 永明四年 486年 改任東中郎司馬 加輔國將軍 同年十二月己亥調任持節督司州軍事 冠軍將軍 司州刺史 7 永明九年 491年 離任還都 授太子左率 加通直常侍 永明十年 492年 轉右衞將軍 加給事中 8 永明十一年 493年 因有傳北魏即將南侵 齊武帝以崔慧景為持節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諸軍事 冠軍將軍 豫州刺史 9 同年 齊武帝去世 皇太孫蕭昭業即位 進崔慧景為征虜將軍 然而 崔慧景見新君年輕 卻和北魏暗中聯絡 朝廷亦對他動向有所懷疑 翌年 494年 蕭鸞廢殺蕭昭業 改立蕭昭文 自掌政權 並特別派了蕭衍到豫州治所壽春安撫崔慧景 崔慧景遂投向蕭鸞一方 並秘密勸進 不久蕭鸞廢蕭昭文自登帝位 是為齊明帝 徵崔慧景還朝 並讓其出任散騎常侍 左衞將軍 10 助抗北魏 编辑 建武二年 495年 北魏南侵 齊明帝下詔命崔慧景以本官假節領兵增援鍾離 今安徽鳳陽縣東北 與裴叔業等軍皆受南兗州刺史王玄邈節度 不久加冠軍將軍 建武四年 497年 轉任度支尚書 領太子左率 同年 北魏再度南侵 這次主力集中攻擊沔北 齊明帝遂命崔慧景假節領二萬兵及一千騎增援襄陽 同時命其節度其餘各軍抗魏 崔慧景在永泰元年 498年 到達襄陽時沔北五城皆已失守 明帝遂加崔慧景平北將軍 讓其置佐吏 要他幫助守住與襄陽隔沔水相望的樊城 11 及後崔慧景與蕭衍 劉山陽等五千兵力至樊城北面的鄧城 突然接到北魏大軍攻至的消息 崔慧景就與蕭衍分守南北二門而讓諸將都登城防禦 但當時因時侯尚早大夥都未吃早飯 此時都感饑餓 而魏軍藉叛變的齊兵得知此一軍情 遂繞至城東南阻截齊軍退路並在城北及城東向城內射擊 蕭衍打算出城迎戰 但崔慧景認為等到日落魏軍自然會撤退 然而及後城外魏軍愈來愈多 崔慧景未經通報其他各軍就領眾自南門離開 眾軍見崔慧景退兵就跟著退走 於是魏軍乘虛從北門進城 劉山陽領兵斷後 且戰且退 崔慧景軍過鬧溝時渡水士兵爭相渡過令橋樑都不堪負荷 在魏軍夾道射擊下齊軍死傷慘重 魏軍一直追擊崔慧景等軍至樊城 劉山陽據城奮戰至日落時魏軍才撤退 但眾軍經過鄧城一敗後都恐懼不已 當晚就渡過沔水回襄陽了 12 同年明帝去世 皇太子蕭寶卷繼位 明帝在遺詔中將崔慧景推薦給兒子 稱可作 心膂之任 13 永元元年 499年 崔慧景在太尉陳顯達指揮下參與北伐試圖收復上一年失去的沔北土地 大軍先用四十日成功攻下馬圈城 接著崔慧景就獲分派往進攻順陽郡 卻遭魏順陽太守張烈堅守所阻 此時北魏孝文帝親自領軍進攻陳顯達 顯達兵敗潰退 崔慧景亦只好放棄進攻南撤 14 後崔慧景轉領右衞將軍 但尚未拜官就改授護軍將軍 15 不久又加侍中 同年年末陳顯達於江州起兵 崔慧景獲加平南將軍 督眾軍南討事 不過 當時實際掌握指揮權的是蕭寶卷的倖臣徐世檦 崔慧景只是掛名而已 16 倒伐圍臺 编辑 陳顯達敗死後 崔慧景眼見這一年朝廷不斷有高官被殺 連開國元勳的王敬則 陳顯達都因遭猜忌而起兵 最後敗死 崔慧景自以舊將 心中亦不安 永元二年 500年 同被蕭寶卷猜疑的豫州刺史裴叔業遭朝廷下詔討伐 裴叔業亦向北魏獻壽春 今安徽壽縣 投降 崔慧景遂在三月乙卯日 4月29日 受命以平西將軍假節領兵遁水路進攻壽春 17 崔慧景領軍出屯白下 今江蘇南京市秦淮區 蕭寶卷以長圍屏除眾人到白下琅邪城送行 並在城上只召崔慧景一個人進去 會面才說了數句話就結束了 而崔慧景對這回可以出都亦感高興 更事先和任直閤將軍的兒子崔覺約好時間 崔慧景兵至廣陵後 崔覺也逃離建康和父親會合了 崔慧景大軍離開廣陵數十里後 便召集各軍主公布他起兵推翻蕭寶卷統治的圖謀 在獲得各軍主的支持後便回軍廣陵 守廣陵的南兗州司馬崔恭祖開城迎接 崔慧景遂以廣陵為據點起兵 並遣使奉南徐兗二州刺史江夏王蕭寶玄為主 蕭寶玄雖斬殺使者並下令駐鎮的京口 今江蘇鎮江市 作好防備 但後來卻暗中和崔慧景聯結 崔慧景在廣陵停留了兩日便領眾渡江進兵京口 蕭寶玄此時便殺害其司馬孔矜 典簽呂承緒及蕭寶卷派往助守京口的戚平及黃林夫 開城門迎崔慧景入城 崔慧景遂合兩鎮的軍力與蕭寶玄一同進軍建康 18 作為反應 蕭寶卷又派了驍騎將軍張佛護 直閤將軍徐元稱等眾將到竹里 今江蘇句容市北 建城壘抵禦 蕭寶玄以書信勸降張佛護不果 兩軍遂交戰 當時崔慧景以崔覺及崔恭祖為前鋒 麾下將士都是驍勇善戰的晚來北人 加上他們都輕裝不煮食 改以船艦緣江載著酒肉當作軍糧 於是每每都能高機動地在朝廷軍隊煮食時進攻 令對方無法充飢 最終竹里城戍都被崔慧景攻破 除了徐元稱投降外其餘各人都戰死 至南琅邪郡臨沂縣時蕭寶卷又派了李玉之破壞橋樑以阻止崔慧景 又為崔慧景所殺 19 建康當時由中領軍王瑩部署防守 他在湖頭建壘 兵接蔣山西巖 用以阻擋崔慧景軍 時有竹塘人萬副兒向崔慧景投降並報告建康防守軍情 他表示平地進攻路線都被阻擋住 只有循蔣山龍尾處上山出奇不意突擊才可成功 崔慧景聽從 遂分派了一千人上山 夜間繞過西巖悄悄接近湖頭城壘 並向城中鳴鼓叫囂 一眾守軍見敵軍竟突然出現 驚恐之下立刻潰散 原本屯駐建康外城北籬門的右衞將軍左興盛亦望風退走 崔慧景遂領兵進駐外城的樂游苑 前鋒的崔恭祖更帶著十多個輕騎兵一度突入皇宮北掖門 逼得皇宮各門緊閉 崔慧景遂圍皇宮 於是建康城內外的東府城 石頭城 白下城 新亭壘等諸戍都相繼向崔慧景投降 左興盛無法回宮 出逃期間亦被崔慧景殺掉 宮中守軍試圖出擊亦不能取勝 崔慧景就詐稱太后令廢黜蕭寶卷為吳王 然而當時流亡江西的巴陵王蕭昭胄與弟永新侯蕭昭穎也前來投奔崔慧景 慧景更屬意奉蕭昭胄為帝 遂在蕭寶玄及蕭昭胄間猶豫不決 同時 崔恭祖及崔覺在竹里一戰中爭功 崔慧景無法調解 後崔恭祖提議焚燒北掖門 但崔慧景又認為大局已定 燒了不久又要重建不划算而拒絕 同時崔慧景更終日與何點談文義佛理 不理軍事 這都令崔恭祖很不滿 20 21 棄眾敗亡 编辑 此時 豫州刺史蕭懿領兵勤王 至采石 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 將渡長江時崔恭祖勸崔慧景派二千兵阻遏蕭懿 令他們不能渡江 但那時崔慧景卻認為皇宮很快就會投降 那時援軍自然會潰退為由拒絕 蕭懿渡江後在越城舉火把鼓舞宮中守軍 崔恭祖又自請立即進攻蕭懿 慧景又不從 但又派兒子崔覺帶數千精兵渡過秦淮河接近蕭懿 蕭懿天未亮就領兵迎擊崔覺 交戰數回後崔覺就潰敗了 死了二千多人 崔覺單人匹馬北渡秦淮河 並開桁阻止蕭懿渡河 不過 那時崔恭祖積怨爆發 遂和驍將劉靈運叛降朝廷 這令崔慧景軍心渙散 崔慧景就帶著幾個心腹偷偷北走 意圖渡江 初時部隊還未知崔慧景棄眾 仍繼續作戰 但在皇宮部隊和北渡秦淮河的蕭懿軍進攻下亦得潰敗 崔慧景途中和心腹們失散了 於四月癸酉 5月17日 在蟹浦 今江蘇南京市西南 被當地漁夫殺掉 將頭顱放在鰌籃中呈送建康朝廷 享年六十三歲 22 23 性格特徵 编辑崔慧景在齊高帝 齊武帝在位期間曾數度外任刺史 每每都能搜獲值數百萬錢的金銀財寶 而且都會將之盡數進獻給貪圖財物的齊武帝 令得齊武帝很高興 亦說 唯崔慧景知我貧 24 25 崔慧景信奉佛教 圍攻建康宮城之際亦沉迷於談論文義佛理 其家庭成員亦信佛 家庭 编辑祖父 编辑 崔構 奉朝請 父 编辑 崔系之 宋司州別駕 26 子 编辑 崔覺 直閤將軍 崔慧景事敗後一度逃亡 被捕處死 崔偃 始安內史 崔慧景事敗後躲起來成功避禍 至蕭衍起兵反蕭寶卷時為寧朔將軍 後多度為父陳請 不久下獄死 崔氏 崔覺妹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南齊書 卷51 出自萧子显 南齊書 南史 卷45 出自李大師 南史 参考資料 编辑 南齊書 東昏侯紀 夏四月 癸酉 慧景弃衆走 斬首 魏書 崔僧淵傳 蕭鸞乃遣其族兄崔慧景遣僧淵書 說以入國之屈 規令改圖 南齊書 崔慧景傳 慧景初為國子學生 宋泰始中 歷位至員外郎 稍遷長水校尉 寧朔將軍 太祖在淮陰 慧景與宗人祖思同時自結 太祖欲北渡廣陵 使慧景具船於陶家後渚 事雖不遂 以此見親 除前軍 沈攸之事平 仍出為武陵王安西司馬 河東太守 使防扞陝西 昇明三年 豫章王為荊州 慧景留為鎮西司馬 兼諮議 太守如故 南齊書 高帝紀下 戊子 以寧蠻校尉蕭赤斧為雍州刺史 南蠻長史崔惠景為梁 南秦二州刺史 辛卯 詔西境獻捷 解嚴 南齊書 崔慧景傳 太祖受禪 封樂安縣子 三百戶 豫章王遣慧景奉表稱慶還京師 太祖召見 加意勞接 轉平西府司馬 南郡內史 仍遷為南蠻長史 加輔國將軍 內史如故 建元元年 虜動 豫章王遣慧景三千人頓方城 為司州聲援 虜退 梁州賊李烏奴未平 以慧景為持節 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軍事 西戎校尉 梁南秦二州刺史 將軍如故 敕荊州資給發遣 配以實甲千人 步道從襄陽之鎮 初 烏奴屢為官軍所破 走氐中 乘閒出 擾動梁 漢 據關城 遣使詣荊州請降 豫章王不許 遣中兵參軍王圖南率益州軍從劍閣掩討 大摧破之 烏奴還保武興 慧景發漢中兵眾 進頓白馬 遣支軍與圖南腹背攻擊 烏奴大敗 遂奔于武興 資治通鑑 卷135 崔慧景遣長史裴叔保攻李烏奴於武興 為氐王楊文弘所敗 南齊書 武帝紀 十二月 乙亥 以東中郎司馬崔惠景為司州刺史 南齊書 崔慧景傳 世祖即位 進號冠軍將軍 永明三年 以本號還 遷黃門郎 領羽林監 明年 遷隨王東中郎司馬 加輔國將軍 出為持節 督司州軍事 冠軍將軍 司州刺史 九年 以本號徵還 轉太子左率 加通直常侍 明年 遷右衛將軍 加給事中 南齊書 武帝紀 十一年春正月癸丑 詔 京師見繫囚 詳所原遣 以驃騎大將軍王敬則為司空 江州刺史鄱陽王鏘為領軍將軍 鎮軍大將軍陳顯達為江州刺史 右衞將軍崔慧景為豫州刺史 南齊書 崔慧景傳 是時虜將南侵 上出慧景為持節 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諸軍事 冠軍將軍 豫州刺史 鬱林即位 進號征虜將軍 慧景以少主新立 密與虜交通 朝廷疑懼 高宗輔政 遣梁王至壽春安慰之 慧景遣密啟送誠勸進 徵還 為散騎常侍 左衛將軍 南齊書 崔慧景傳 建武二年 虜寇徐 豫 慧景以本官假節向鍾離 受王玄邈節度 尋加冠軍將軍 四年 遷度支尚書 領太子左率 冬 虜主攻沔北五郡 假慧景節 率眾二萬 騎千匹 向襄陽 雍州眾軍並受節度 永泰元年 慧景至襄陽 五郡已沒 加慧景平北將軍 置佐史 分軍助戍樊城 資治通鑑 卷141 三月 壬午朔 崔慧景 蕭衍大敗於鄧城 時慧景至襄陽 五郡已陷沒 慧景與衍及軍主劉山陽 傅法憲等帥五千餘人進行鄧城 魏數萬騎奄至 諸軍登城拒守 時將士蓐食輕行 皆有飢懼之色 衍欲出戰 慧景曰 虜不夜圍人城 待日暮自當去 旣而魏衆轉至 慧景於南門拔軍去 諸軍不相知 相繼皆遁 魏兵自北門入 劉山陽與部曲數百人斷後死戰 且戰且卻行 慧景過鬧溝 軍人相蹈藉 橋皆斷壞 魏兵夾路射之 殺傅法憲 士卒赴溝死者相枕 山陽取襖仗塡溝乘之 得免 魏主將大兵追之 晡時至沔 山陽據城苦戰 至暮 魏兵乃退 諸軍恐懼 是夕 皆下船還襄陽 南齊書 明帝紀 載明帝遣詔 徐令可重申八命 中書監本官悉如故 沈文季可左僕射 常侍護軍如故 江祏可右僕射 江祀可侍中 劉暄可衞尉 軍政大事委陳太尉 內外眾事 無大小委徐孝嗣 遙光 坦之 江祏 其大事與沈文季 江祀 劉暄參懷 心膂之任可委劉悛 蕭惠休 崔慧景 資治通鑑 卷142 太尉陳顯達督平北將軍崔慧景軍四萬擊魏 欲復雍州諸郡 陳顯達與元英戰 屢破之 攻馬圈城四十日 城中食盡 噉死人肉及樹皮 癸酉 魏人突圍走 斬獲千計 癸未 魏主至梁城 崔慧景攻魏順陽 順陽太守清河張烈固守 崔慧景亦棄順陽走還 南齊書 東昏侯本紀 永元元年 六月己酉 新除右衞將軍崔惠景為護軍將軍 南齊書 崔慧景傳 東昏即位 改領右衛將軍 平北 假節如故 未拜 永元元年 遷護軍將軍 尋加侍中 陳顯達反 加慧景平南將軍 都督眾軍事 屯中堂 時輔國將軍徐世檦專勢號令 慧景備員而已 南齊書 東昏侯紀 三月癸卯 以輔國將軍張沖為司州刺史 乙卯 遣平西將軍崔慧景率眾伐壽春 南齊書 江夏王寶玄傳 明年 崔慧景舉兵 還至廣陵 遣使奉寶玄為主 寶玄斬其使 因是發將吏防城 帝遣馬軍主戚平 外監黃林夫助鎮京口 慧景將渡江 寶玄密與相應 大金竹一中司馬孔矜 典簽呂承緒及平 林夫 開門納慧景 使長史沈佚之 諮議柳憕分部軍眾 乘八扛輿 手執絳麾幡 隨慧景至京師 南齊書 崔慧景傳 帝既誅戮將相 舊臣皆盡 慧景自以年宿位重 轉不自安 明年 裴叔業以壽春降虜 改授慧景平西將軍 假節 侍中 護軍如故 率軍水路征壽陽 軍頓白下 將發 帝長圍屏除出琅邪城送之 帝戎服坐城樓上 召慧景單騎進圍內 無一人自隨者 裁交數言 拜辭而去 慧景既得出 甚喜 子覺為直閤將軍 慧景密與期 四月慧景至廣陵 覺便出奔 慧景過廣陵數十里 召會諸軍主曰 吾荷三帝厚恩 當顧託之重 幼主昏狂 朝廷壞亂 危而不扶 責在今日 欲與諸君共建大功 以安宗社 何如 眾皆響應 於是回軍還廣陵 司馬崔恭祖守廣陵城 開門納之 帝聞變 以征虜將軍右衛將軍左興盛假節 督京邑水陸眾軍 慧景停二日 便收眾濟江集京口 江夏王寶玄又為內應 合二鎮兵力 奉寶玄向京師 臺遣驍騎將軍張佛護 直閤將軍徐元稱 屯騎校尉姚景珍 西中郎參軍徐景智 游盪軍主董伯珍 騎官桓靈福等據竹里為數城 寶玄遣信謂佛護曰 身自還朝 君何意苦相斷遏 佛護答曰 小人荷國重恩 使於此創立小戍 殿下還朝 但自直過 豈敢干斷 遂射慧景軍 因合戰 慧景子覺及崔恭祖領前鋒 皆傖楚善戰 又輕行不爨食 以數舫緣江載酒肉為軍糧 每見臺軍城中煙火起 輒盡力攻擊 臺軍不復得食 以此饑困 元稱等議欲降 佛護不許 十二日 恭祖等復攻之 城陷 佛護單馬走 追得斬首 徐元稱降 餘軍主皆死 慧景至臨沂 令李玉之發橋斷路 慧景收殺之 南齊書 崔慧景傳 臺遣中領軍王瑩都督眾軍 據湖頭築壘 上帶蔣山西巖 實甲數萬 慧景至查硎 竹塘人萬副兒善射獵 能捕虎 投慧景曰 今平路皆為臺軍所斷 不可議進 唯宜從蔣山龍尾上 出其不意耳 慧景從之 分遣千餘人魚貫緣山 自西巖夜下 鼓叫臨城中 臺軍驚恐 即時奔散 帝又遣右衛將軍左興盛率臺內三萬人 拒慧景於北籬門 望風退走 慧景引軍入樂遊苑 恭祖率輕騎十餘匹突進北掖門 乃復出 宮門皆閉 慧景引眾圍之 於是東府 石頭 白下 新亭諸城皆潰 左興盛走 不得入宮 逃淮渚荻舫中 慧景擒殺之 宮中遣兵出盪 不剋 慧景稱宣德太后令 廢帝為吳王 時巴陵王昭冑先逃民間 出投慧景 慧景意更向之 故猶豫未知所立 竹里之捷 子覺與恭祖爭勳 慧景不能決 恭祖勸慧景射火箭燒北掖樓 慧景以大事垂定 後若更造 費用功力 不從其計 性好談義 兼解佛理 頓法輪寺 對客高談 恭祖深懷怨望 南史 卷30 慧景性好佛義 先慕交點 點不顧之 至是乃逼召點 點裂裙為褲 往赴其軍 終日談說 不及軍事 南齊書 崔慧景傳 先是衛尉蕭懿為征虜將軍 豫州刺史 自歷陽步道征壽陽 帝遣密使告之 懿率軍主胡松 李居士等數千人自采石濟岸 頓越城 舉火 臺城中鼓叫稱慶 恭祖先勸慧景遣二千人斷西岸軍 令不得渡 慧景以城旦夕降 外救自然應散 至是恭祖請擊義師 又不許 乃遣子覺將精手數千人渡南岸 義師昧旦進戰 數合 士皆致死 覺大敗 赴淮死者二千餘人 覺單馬退 開桁阻淮 其夜 崔恭祖與驍將劉靈運詣城降 慧景眾情離壞 乃將腹心數人潛去 欲北渡江 城北諸軍不知 猶為拒戰 城內出盪 殺數百人 義軍渡北岸 慧景餘眾皆奔 慧景圍城凡十二日 軍旅散在京師 不為營壘 及走 眾於道稍散 單馬至蟹浦 為漁父所斬 以頭內鰌魚籃 檐送至京師 時年六十三 南齊書 東昏侯紀 夏四月 癸酉 慧景棄眾走 斬首 南齊書 崔慧景傳 在州蓄聚 多獲珍貨 慧景每罷州 輒傾資獻奉 動數百萬 世祖以此嘉之 魏書 卷98 賾性貪惏 常謂人曰 唯崔慧景知我貧 建康實錄 卷十六 崔惠景 字君山 清河武城人也 父系之 司州別駕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崔慧景 amp oldid 7459086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