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自我約束

自我約束(英語:Temperance)在现代使用通常被定义为节制或自愿的克制。[1]通常根据个人自愿拒绝做的事情来描述。这包括以非暴力和宽恕的形式制止报复心,以谦卑和谦虚的形式制止自大,以克制方式奢侈之类的过度行为,或以审慎的形式制止现在的挥霍,制止过度的愤怒或渴望冷静和自我控制的形式。 [2]

坦佩兰蒂亚Luca Giordano)

宗教思想家,哲学家以及正面心理學的運動中,都将自我約束描述为一种美德。它在哲学和宗教思想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典肖像画中,美德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女人,拿着两个容器将水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它是希腊哲学和基督教以及东方传统(如佛教和印度教)中发现的西方思想的主要美德之一。

自我約束是积极心理学分类中的六种美德之一,包括智慧、人性、勇气正义和超越 。[3] 它通常被描述为对过剩的控制,并通过贞操、谦虚、谦卑、自我调节好客、礼节、节制、宽恕等特征表达;这些都需要抑制过多的冲动,如性欲虚荣愤怒

“节制”(temperance)此詞本身也可以指戒酒(酒毒),尤其是指节制运动,它也可以指酒精节制。

历史

希腊文明

 
迪格斯纪念馆,尼古拉斯·斯通 ,圣玛丽教堂

古希腊语中有两个单词已被英语翻译为“自我約束”。第一:sôphrosune。這詞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自我约束。 另一个词是enkrateia,是亚里士多德时代创造的一个词,意指控制自己或自律。Enkrateia在《詹姆斯国王圣经》中出现了3次,在《圣经》中它被翻译为节制。

自从首次使用以来,自我約束的现代含义已经演变。在拉丁语中,速度表示要克制(避免发怒),但更广泛地讲是适当的平衡或混合(尤其是温度或化合物的混合)。因此,短语“to temper a sword”意指锻造金属刀片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拉丁语也提到统治和控制是需要适度的(即不过分使用武力)。

柏拉图所提倡的,自我約束(sôphrosune)是雅典的一项主要美德。克制自我是他理想城市的四大核心美德之一,并得到亚里士多德的回应。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说法,“克制是享乐的手段”。[4] 在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之一“ 魅力 ”中,拥有“ sophrosune”的对话有以下四种定义:(1)一种安静,(2)一种谦虚,(3)一种自己的事业, (4)認識自己。 柏拉图迅速驳斥了这三个最初的定义,并反对(4),如果“sophrosune”只是知道一个人所不知道的事,那么如果不了解其他事情就毫无用处。

宗教信仰

 
自我約束的表现形式(彩绘木雕塑,建于1683年

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看到自我約束的主题,如此处所示。

佛教

自我約束是八正道中重要组成的部分。在转法轮经中,常被视为第一教学,佛介绍八正道和中道可作調和纵慾和禁欲两个极端之间。五戒中的不邪淫和不飲酒則反映了克制的价值:应避免“与感官享乐有关的不端行为”和醉酒。[5]

基督教

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中,克制是豐富的。《旧约》强调克制是一种核心美德,所罗门的《箴言》《十诫 都证明了克制是对通奸和贪婪的提醒。新约圣经也是这样做的,宽恕神学的中心,自我控制是聖靈的果子之一 。 [4] 关于基督教神学, 钦定版圣经加拉太书5:23中使用克制一词来表示希腊词ἐγκρατεία(enkrateia),意思是自我控制或自律(史特朗经文汇编)(1466)。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除其他几项外,还宣传了柏拉图的原始美德。

在基督教教堂里,自我約束是一種美德。它适用于生活的所有领域,尤其在阿米什人、旧秩序门诺派和保守门诺等教派中體現出來。在基督宗教中,可减轻吸引力和对快樂的渴望,並在“使用物品時得到平衡”。 圣托马斯称其为“束缚激情的心思倾向”。[4] 自我約束被认为可以打击貪食。   [

在积极心理学中,自我約束被定义为包括以下四个:宽恕、谦卑、审慎和自我调节。[6]

印度教

達摩(dama)(梵語दम)在印度教中等同于自我約束,有时写成達磨(damah)(梵语:दमः)。 [7] [8] dama单词和基于该单词的梵语衍生词表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概念。奧義書在5.2.3节中指出,一个良好、发达的人有三個特徵,包括:自我约束(damah ),对所有有情眾生有同情和愛daya)以及佈施(daana )。 [9]瑜伽印度教文学中,自我约束是用yamas的概念来(梵語यम)定義的。[10] 根据ṣasampad,自我约束(dama )是六项主要美德之一。 [11]

构成道德生活的概念在吠陀和奥义书中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美德被概念化并添加,一些被替换,有些被合并。例如,Manusamhita最初列出了人类过着道德生活所必需的十种美德: Dhriti(勇气),Kshama (宽恕),Dama(克制),Asteya(非贪婪/非偷窃),Saucha(纯度)感官,Indriyani(对照), DHI (審慎),vidya(智慧),諦(真实性),akrodha(免于愤怒)。在后来的经文中,同一学者通过合并和创建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将其简化为五种美德:Ahimsa (非暴力),Dama(节制),Asteya(非贪婪/非偷窃)、Saucha(纯净)、Satyam(真实)。[12] [13] 这种古典梵文文字不断在发展,并且成為了道德生活必不可少的美德。[14] [15]

在印度教哲学中,有五种自我约束被认为是道德生活必不可少的。包括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貪婪 [16] [17] 自我约束的范围包括一个人的行动,一个人说或写的词以至一个人的思想。 自我約束的必要性被解释为防止不良業 ,業迟早会困扰并返回到无限制的状态。 [18] [19] 自我约束的神学需求也被解释为控制了一个人的行动对他人的破坏性影响,因为伤害他人正在伤害自己,因为所有生命都是一生。[20]

耆那教

耆那教的自我約束深深植根于它的五个主要誓言中:

在耆那教派中,不殺生的誓言不仅限于不诉诸肉体暴力,而且它本身还包括通过思想,言论或行為來約束一切形式的暴力。

当代组织

自我約束的价值观仍然被诸如美國童軍,威廉贝内特和本傑明·富蘭克林这样的现代学者所提倡。 [21]在禁令的研究以及美德的表述和组织方面讓哲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資訊。

参考文献

  1. ^ Green, Joel. Dictionary of Scripture and Ethics.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Academic. 2011: 769. ISBN 978-0-8010-3406-0. 
  2. ^ Schwarzer, Ralf. Personality, human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Hove: Psychology. 2012: 127–129. ISBN 978-0-415-65080-9. 
  3. ^ Peterson, Christopher.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Washington, DC New York: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19-516701-6. 
  4. ^ 4.0 4.1 4.2 Niemiec, R. M. (2013). VIA character strengths: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first 10 years). In H. H. Knoop & A. Delle Fave (Eds.), Well-being and cultures: Perspectives on positive psychology (pp. 11-30). New York: Springer.
  5. ^ Harvey, P.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 history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 Seligman, Martin.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195167016. 
  7. ^ Sanskrit translations for Self-Contr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glish-Sanskrit Dictionary, Germany
  8. ^ Sanskrit Wor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e dama and damah
  9. ^ Brihadaranyaka Upanishad, Translator: S Madhavananda, page 816, For discussion: pages 814-821; Quote - "तदेतत्त्रयँ शिक्षेद् दमं दानं दयामिति", translation: Learn three cardinal virtues - temperance, charity and compassion for all life."
  10. ^ James Lochtefeld,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Hinduism, Rosen Publishing New York, ISBN 0-8239-2287-1, see article on Yama, page 777
  11. ^ Monier-William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Fra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is reference is in French; see explanation under the term dama: contrôle de ses passions
  12. ^ Gupta, B. (2006). BHAGAVAD GĪTĀ AS DUTY AND VIRTUE ETHICS. Journal of Religious Ethics, 34(3), 373-395.
  13. ^ Mohapatra & Mohapatra, Hinduism: Analytical Study, ISBN 978-8170993889; see pages 37-40
  14. ^ Comparative Religion, Kedar Nath Tiwari, ISBN 81-208-0294-2; see page 33-34
  15. ^ Bailey, G. (1983). Puranic notes: reflections on the myth of sukesin. South Asia: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6(2), 46-61.
  16. ^ James Lochtefeld,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Hinduism, Rosen Publishing New York, ISBN 0-8239-2287-1ISBN 0-8239-2287-1, see article on Yama, page 777
  17. ^ Heim, M. (2005), Differentiations in Hindu ethics, in William Schweiker (Editor),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religious ethics, ISBN 0-631-21634-0, Chapter 35, pp 341-354
  18. ^ Rao, G. H. (1926), The Basis of Hindu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thics, 37(1), pp 19-35
  19. ^ Hindrey, Roderick (1978), Comparative ethics in Hindu and Buddhist traditions,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cations, ISBN 81-208-0866-5
  20. ^ Sturgess, Stephen (2013), The Yoga Book: A Practical Guide to Self-realization, Watkins Publishing, ISBN 978-1-84293-034-2, see Chapter 2
  21. ^ Peterson & Seligman, M.E.P. (2004).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參閲

自我約束, 英語, temperance, 在现代使用通常被定义为节制或自愿的克制, 通常根据个人自愿拒绝做的事情来描述, 这包括以非暴力和宽恕的形式制止报复心, 以谦卑和谦虚的形式制止自大, 以克制方式奢侈之类的过度行为, 或以审慎的形式制止现在的挥霍, 制止过度的愤怒或渴望冷静和自我控制的形式, 坦佩兰蒂亚, luca, giordano, 宗教思想家, 哲学家以及正面心理學的運動中, 都将描述为一种美德, 它在哲学和宗教思想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典肖像画中, 美德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女人, 拿着两个容器将水从一. 自我約束 英語 Temperance 在现代使用通常被定义为节制或自愿的克制 1 通常根据个人自愿拒绝做的事情来描述 这包括以非暴力和宽恕的形式制止报复心 以谦卑和谦虚的形式制止自大 以克制方式奢侈之类的过度行为 或以审慎的形式制止现在的挥霍 制止过度的愤怒或渴望冷静和自我控制的形式 2 坦佩兰蒂亚 Luca Giordano 宗教思想家 哲学家以及正面心理學的運動中 都将自我約束描述为一种美德 它在哲学和宗教思想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典肖像画中 美德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女人 拿着两个容器将水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 它是希腊哲学和基督教以及东方传统 如佛教和印度教 中发现的西方思想的主要美德之一 自我約束是积极心理学分类中的六种美德之一 包括智慧 人性 勇气 正义和超越 3 它通常被描述为对过剩的控制 并通过贞操 谦虚 谦卑 自我调节 好客 礼节 节制 宽恕等特征表达 这些都需要抑制过多的冲动 如性欲 虚荣或愤怒 节制 temperance 此詞本身也可以指戒酒 酒毒 尤其是指节制运动 它也可以指酒精节制 目录 1 历史 1 1 希腊文明 2 宗教信仰 2 1 佛教 2 2 基督教 2 3 印度教 2 4 耆那教 3 当代组织 4 参考文献 5 參閲历史 编辑希腊文明 编辑 迪格斯纪念馆 尼古拉斯 斯通 圣玛丽教堂 古希腊语中有两个单词已被英语翻译为 自我約束 第一 sophrosune 這詞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自我约束 另一个词是enkrateia 是亚里士多德时代创造的一个词 意指控制自己或自律 Enkrateia在 詹姆斯国王圣经 中出现了3次 在 圣经 中它被翻译为节制 自从首次使用以来 自我約束的现代含义已经演变 在拉丁语中 速度表示要克制 避免发怒 但更广泛地讲是适当的平衡或混合 尤其是温度或化合物的混合 因此 短语 to temper a sword 意指锻造金属刀片的加热和冷却过程 拉丁语也提到统治和控制是需要适度的 即不过分使用武力 如柏拉图所提倡的 自我約束 sophrosune 是雅典的一项主要美德 克制自我是他理想城市的四大核心美德之一 并得到亚里士多德的回应 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说法 克制是享乐的手段 4 在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之一 魅力 中 拥有 sophrosune 的对话有以下四种定义 1 一种安静 2 一种谦虚 3 一种自己的事业 4 認識自己 柏拉图迅速驳斥了这三个最初的定义 并反对 4 如果 sophrosune 只是知道一个人所不知道的事 那么如果不了解其他事情就毫无用处 宗教信仰 编辑 自我約束的表现形式 彩绘木雕塑 建于1683年 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看到自我約束的主题 如此处所示 佛教 编辑 自我約束是八正道中重要组成的部分 在转法轮经中 常被视为第一教学 佛介绍八正道和中道可作調和纵慾和禁欲两个极端之间 五戒中的不邪淫和不飲酒則反映了克制的价值 应避免 与感官享乐有关的不端行为 和醉酒 5 基督教 编辑 在犹太 基督教传统中 克制是豐富的 旧约 强调克制是一种核心美德 所罗门的 箴言 和 十诫 都证明了克制是对通奸和贪婪的提醒 新约圣经也是这样做的 宽恕是神学的中心 自我控制是聖靈的果子之一 4 关于基督教神学 钦定版圣经加拉太书5 23中使用克制一词来表示希腊词ἐgkrateia enkrateia 意思是自我控制或自律 史特朗经文汇编 1466 托马斯 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除其他几项外 还宣传了柏拉图的原始美德 在基督教教堂里 自我約束是一種美德 它适用于生活的所有领域 尤其在阿米什人 旧秩序门诺派和保守门诺等教派中體現出來 在基督宗教中 可减轻吸引力和对快樂的渴望 並在 使用物品時得到平衡 圣托马斯称其为 束缚激情的心思倾向 4 自我約束被认为可以打击貪食 在积极心理学中 自我約束被定义为包括以下四个 宽恕 谦卑 审慎和自我调节 6 印度教 编辑 達摩 dama 梵語 दम 在印度教中等同于自我約束 有时写成達磨 damah 梵语 दम 7 8 dama单词和基于该单词的梵语衍生词表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概念 奧義書在5 2 3节中指出 一个良好 发达的人有三個特徵 包括 自我约束 damah 对所有有情眾生有同情和愛daya 以及佈施 daana 9 在瑜伽印度教文学中 自我约束是用yamas的概念来 梵語 यम 定義的 10 根据ṣasampad 自我约束 dama 是六项主要美德之一 11 构成道德生活的概念在吠陀和奥义书中不断发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 新的美德被概念化并添加 一些被替换 有些被合并 例如 Manusamhita最初列出了人类过着道德生活所必需的十种美德 Dhriti 勇气 Kshama 宽恕 Dama 克制 Asteya 非贪婪 非偷窃 Saucha 纯度 感官 Indriyani 对照 DHI 審慎 vidya 智慧 諦 真实性 akrodha 免于愤怒 在后来的经文中 同一学者通过合并和创建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将其简化为五种美德 Ahimsa 非暴力 Dama 节制 Asteya 非贪婪 非偷窃 Saucha 纯净 Satyam 真实 12 13 这种古典梵文文字不断在发展 并且成為了道德生活必不可少的美德 14 15 在印度教哲学中 有五种自我约束被认为是道德生活必不可少的 包括為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貪婪 16 17 自我约束的范围包括一个人的行动 一个人说或写的词以至一个人的思想 自我約束的必要性被解释为防止不良業 業迟早会困扰并返回到无限制的状态 18 19 自我约束的神学需求也被解释为控制了一个人的行动对他人的破坏性影响 因为伤害他人正在伤害自己 因为所有生命都是一生 20 耆那教 编辑 耆那教的自我約束深深植根于它的五个主要誓言中 不殺生 非暴力 諦 真相 梵行 贞操或獨身主義 asteya 不偷窃 aparigraha 无主 在耆那教派中 不殺生的誓言不仅限于不诉诸肉体暴力 而且它本身还包括通过思想 言论或行為來約束一切形式的暴力 当代组织 编辑自我約束的价值观仍然被诸如美國童軍 威廉贝内特和本傑明 富蘭克林这样的现代学者所提倡 21 在禁令的研究以及美德的表述和组织方面讓哲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資訊 参考文献 编辑 Green Joel Dictionary of Scripture and Ethics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Academic 2011 769 ISBN 978 0 8010 3406 0 Schwarzer Ralf Personality human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Hove Psychology 2012 127 129 ISBN 978 0 415 65080 9 Peterson Christopher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Washington DC New York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 0 19 516701 6 4 0 4 1 4 2 Niemiec R M 2013 VIA character strengths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first 10 years In H H Knoop amp A Delle Fave Eds Well being and cultures Perspectives on positive psychology pp 11 30 New York Springer Harvey P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 history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ligman Martin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 0195167016 Sanskrit translations for Self Contro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glish Sanskrit Dictionary Germany Sanskrit Word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e dama and damah Brihadaranyaka Upanishad Translator S Madhavananda page 816 For discussion pages 814 821 Quote तद तत त रय श क ष द दम द न दय म त translation Learn three cardinal virtues temperance charity and compassion for all life James Lochtefeld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Hinduism Rosen Publishing New York ISBN 0 8239 2287 1 see article on Yama page 777 Monier Williams 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 Franc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is reference is in French see explanation under the term dama controle de ses passions Gupta B 2006 BHAGAVAD GiTA AS DUTY AND VIRTUE ETHICS Journal of Religious Ethics 34 3 373 395 Mohapatra amp Mohapatra Hinduism Analytical Study ISBN 978 8170993889 see pages 37 40 Comparative Religion Kedar Nath Tiwari ISBN 81 208 0294 2 see page 33 34 Bailey G 1983 Puranic notes reflections on the myth of sukesin South Asia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6 2 46 61 James Lochtefeld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Hinduism Rosen Publishing New York ISBN 0 8239 2287 1ISBN 0 8239 2287 1 see article on Yama page 777 Heim M 2005 Differentiations in Hindu ethics in William Schweiker Editor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religious ethics ISBN 0 631 21634 0 Chapter 35 pp 341 354 Rao G H 1926 The Basis of Hindu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thics 37 1 pp 19 35 Hindrey Roderick 1978 Comparative ethics in Hindu and Buddhist traditions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cations ISBN 81 208 0866 5 Sturgess Stephen 2013 The Yoga Book A Practical Guide to Self realization Watkins Publishing ISBN 978 1 84293 034 2 see Chapter 2 Peterson amp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參閲 编辑佛教 宗教 耆那教 基督教 印度教 哲學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自我約束 amp oldid 7497003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