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祿豐龍屬

祿豐龍屬學名Lufengosaurus)是蜥腳形亞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侏儸紀早期的中國西南部[1]

禄丰龙属
化石时期:侏羅紀早期,190 Ma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科: 大椎龙科 Massospondylidae
属: 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Young, 1941
模式種
許氏祿豐龍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1941
  • 許氏祿豐龍 L. huenei
    Young, 1941
  • 巨型祿豐龍 L. magnus
    Young, 1947
異名
  • 大窪龍 Tawasaurus
    Young, 1982
  • ?兀龙 Gyposaurus
    Broom, 1911

在1958年,為了慶祝祿豐龍的發現,中國發行了祿豐龍紀念郵票,是第一個登上郵票的恐龍。中國並組架祿豐龍的骨架模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組裝的完整恐龍骨架模型[1]

發現與命名

 
巨型祿豐龍的骨架模型,位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巨型祿豐龍的頭骨,位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許氏祿豐龍的骨盆,位於巴塞隆納

祿豐龍是中國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完整挖掘、裝架的恐龍,也常常被認為是中國國內發現的第一種恐龍。嚴格來說,中國國內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是滿洲龍,但由於它是被俄國人越界盜挖走的,並且化石被盜運到俄羅斯保存[2],因此知名度不高。

在1930年代晚期,中國地質學家卞美年在雲南省北部祿豐縣金山鎮大窪村挖掘化石。之後,楊鍾健加入挖掘祿豐縣化石的活動。在1941年,楊鍾健命名了許氏祿豐龍L. huenei)。屬名是以化石發現地的祿豐縣為名,種名則是以德國古生物學家弗雷德里克·馮·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為名[3]正模標本IVPP V15)是一個部分骨骼,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的下祿豐組。下祿豐組的地質年代最初被認為次三疊紀,目前更精確年代約是侏羅紀早期。

第二個種是巨型祿豐龍L. magnus),是在1947年被楊鍾健命名[4]。種名在拉丁文意為「大型者」。巨型祿豐龍的體型大於許氏祿豐龍約1/3。在古生物學界,多認為巨型祿豐龍是許氏祿豐龍的大型個體,因此是許氏祿豐龍的次異名

目前已發現至少30個祿豐龍的標本,包含幼年個體[5]

其他種

在1940年,楊鍾健命名了中國兀龍Gyposaurus sinensis),屬於原蜥腳類恐龍。在1976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提出中國兀龍與祿豐龍有許多相同特徵,可能是相同動物。中國兀龍的化石發現於中國的巴柔階地層,是少數存活到侏羅紀中期的原蜥腳類恐龍。但目前學界普遍不接收中國兀龍與祿豐龍是相同動物的理論[6]

在1981年,M. 庫柏提出祿豐龍與雲南龍皆是大椎龍的種[7]。然而在2005年,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等人的許氏祿豐龍頭部研究,顯示祿豐龍與雲南龍大椎龍關係並不如想像中的親近[8]

在1985年,趙喜進的侏儸紀中國恐龍文獻裡,提到第三個種,昌都祿豐龍(L. changduensis),化石是一個發現於西藏的化石[9]。但這個種沒有經過正式研究,目前狀態是個裸名(Nomen nudum)。

 
從2008年起,在香港科學館展覽的祿豐龍骨架模型
 
祿豐龍的二足骨架模型

敘述

祿豐龍常被認為是種小型原蜥腳類恐龍,身長估計約6公尺[1]。如果把巨型祿豐龍算在內,祿豐龍的體型將更大。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估計祿豐龍的身長約9公尺,體重約2.9公噸[10]。與其他原蜥腳類相比,祿豐龍的頸部相當長,前肢相對地較短,祿豐龍被推測可能是二足動物。楊鍾健曾在1941年公佈祿豐龍的完整研究[11],但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多數遺失,造成研究上的困難。根據僅存的部分研究,可知正模標本的頭顱骨長25公分[12]

楊鍾健最初將祿豐龍歸類於板龍科。近年親原分支分類法研究多將祿豐龍歸類於大椎龍科

古生物學

如同所有的原蜥腳類恐龍,祿豐龍的後肢比前肢長許多,可能有時是以二足方式行走,尤其是在搜索食物的時候。祿豐龍是種草食性恐龍,並擁有銳利的指爪與牙齒,而拇指的指爪特別大[1]。有些研究人員根據這些特徵,宣稱祿豐龍至少是部分雜食性恐龍[1];然而,祿豐龍與其他原蜥腳類恐龍的銳利牙齒,類似鬣蜥科的牙齒,而鬣蜥科是植食性動物[13]。另一個說法則是,祿豐龍的指爪可用來防禦,或是進食時降下樹枝用[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Lufengosaurus." In: Dodson, Peter & Britt, Brooks & Carpenter, Kenneth & Forster, Catherine A. & Gillette, David D. & Norell, Mark A. & Olshevsky, George & Parrish, J. Michael &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 38. ISBN 978-0-7853-0443-2.
  2. ^ 存档副本. [2019-08-02]. (原始内容于2019-08-02). 
  3. ^ Young, C.-C. 1940. "Preliminary notes on the Lufeng vertebrate fossils".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20(3-4): 235-239
  4. ^ Young, C.-C. 1947. "On Lufengosaurus magnus Young (sp. nov.) and additional finds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12: 1-53
  5. ^ Sekiya, T. & Dong, Z. 2010. "A New Juvenile Specimen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1941 (Dinosauria: Prosauropod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Lower Lufeng Formation of Yunnan, Southwe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4(1): 11-21
  6. ^ Weishampel, D.B., Dodson, P., Osmólska, H. (eds.) (2004).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861 pp.
  7. ^ Cooper M. The prosauropod dinosaur Massospondylus carinatus Owen from Zimbabwe: its biology, mode of life and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Occasional Papers Of The National Museums and Monuments of Rhodesia Series B Natural Sciences. 1981, 6 (10): 689–840. 
  8. ^ Barrett PM, Upchurch P, Xiao-lin W. Cranial osteology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Dinosauria: Prosauropod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Yunn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5, 25 (4): 806–822. 
  9. ^ Zhao X., 1985, "The Jurassic Reptilia". In: Wang, Cheng and Wang (eds.). The Jurassic System of China. Stratigraphy of China, Volume 11. pp. 286-289
  10.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35
  11. ^ Young, C.-C. 1941. "A complete osteology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gen. et sp. nov.) from Lufeng, Yunnan, China".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7: 1-59
  12. ^ Barrett, P.M., Upchurch, P. & Xiao-lin, W. 2005. "Cranial osteology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Dinosauria: Prosauropod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Yunn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5(4): 806-822
  13. ^ Barrett, P.M. (2000). Chapter 3: Prosauropod dinosaurs and iguanas: speculations on the diets of extinct reptiles. IN: Evolution of Herbivory in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ISBN 978-0-521-59449-3
  • Dong Zhiming. Dinosaurs from China.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1988. ISBN 0-565-01073-5. 
  • Dong Zhiming. Dinosaurian Faunas of China.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1992. ISBN 3-540-52084-8. 

外部連結

    祿豐龍屬, 學名, lufengosaurus, 是蜥腳形亞目恐龍的一個屬, 生存於侏儸紀早期的中國西南部, 禄丰龙属, 化石时期, 侏羅紀早期, preЄ, 保护状况化石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科, 大椎龙科, massospondylidae属, 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young. 祿豐龍屬 學名 Lufengosaurus 是蜥腳形亞目恐龍的一個屬 生存於侏儸紀早期的中國西南部 1 禄丰龙属 化石时期 侏羅紀早期 190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保护状况化石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科 大椎龙科 Massospondylidae属 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Young 1941模式種許氏祿豐龍Lufengosaurus hueneiYoung 1941種許氏祿豐龍 L huenei Young 1941 巨型祿豐龍 L magnus Young 1947異名大窪龍 Tawasaurus Young 1982 兀龙 Gyposaurus Broom 1911在1958年 為了慶祝祿豐龍的發現 中國發行了祿豐龍紀念郵票 是第一個登上郵票的恐龍 中國並組架祿豐龍的骨架模型 這是中國的第一個組裝的完整恐龍骨架模型 1 目录 1 發現與命名 1 1 其他種 2 敘述 3 古生物學 4 參考資料 5 外部連結發現與命名 编辑 巨型祿豐龍的骨架模型 位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巨型祿豐龍的頭骨 位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許氏祿豐龍的骨盆 位於巴塞隆納 祿豐龍是中國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完整挖掘 裝架的恐龍 也常常被認為是中國國內發現的第一種恐龍 嚴格來說 中國國內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是滿洲龍 但由於它是被俄國人越界盜挖走的 並且化石被盜運到俄羅斯保存 2 因此知名度不高 在1930年代晚期 中國地質學家卞美年在雲南省北部祿豐縣金山鎮大窪村挖掘化石 之後 楊鍾健加入挖掘祿豐縣化石的活動 在1941年 楊鍾健命名了許氏祿豐龍 L huenei 屬名是以化石發現地的祿豐縣為名 種名則是以德國古生物學家弗雷德里克 馮 休尼 Friedrich von Huene 為名 3 正模標本 IVPP V15 是一個部分骨骼 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的下祿豐組 下祿豐組的地質年代最初被認為次三疊紀 目前更精確年代約是侏羅紀早期 第二個種是巨型祿豐龍 L magnus 是在1947年被楊鍾健命名 4 種名在拉丁文意為 大型者 巨型祿豐龍的體型大於許氏祿豐龍約1 3 在歐美古生物學界 多認為巨型祿豐龍是許氏祿豐龍的大型個體 因此是許氏祿豐龍的次異名 目前已發現至少30個祿豐龍的標本 包含幼年個體 5 其他種 编辑 在1940年 楊鍾健命名了中國兀龍 Gyposaurus sinensis 屬於原蜥腳類恐龍 在1976年 彼得 加爾東 Peter Galton 提出中國兀龍與祿豐龍有許多相同特徵 可能是相同動物 中國兀龍的化石發現於中國的巴柔階地層 是少數存活到侏羅紀中期的原蜥腳類恐龍 但目前學界普遍不接收中國兀龍與祿豐龍是相同動物的理論 6 在1981年 M 庫柏提出祿豐龍與雲南龍皆是大椎龍的種 7 然而在2005年 保羅 巴雷特 Paul Barrett 等人的許氏祿豐龍頭部研究 顯示祿豐龍與雲南龍或大椎龍關係並不如想像中的親近 8 在1985年 趙喜進的侏儸紀中國恐龍文獻裡 提到第三個種 昌都祿豐龍 L changduensis 化石是一個發現於西藏的化石 9 但這個種沒有經過正式研究 目前狀態是個裸名 Nomen nudum 從2008年起 在香港科學館展覽的祿豐龍骨架模型 祿豐龍的二足骨架模型敘述 编辑祿豐龍常被認為是種小型原蜥腳類恐龍 身長估計約6公尺 1 如果把巨型祿豐龍算在內 祿豐龍的體型將更大 在2010年 葛瑞格利 保羅 Gregory S Paul 估計祿豐龍的身長約9公尺 體重約2 9公噸 10 與其他原蜥腳類相比 祿豐龍的頸部相當長 前肢相對地較短 祿豐龍被推測可能是二足動物 楊鍾健曾在1941年公佈祿豐龍的完整研究 11 但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多數遺失 造成研究上的困難 根據僅存的部分研究 可知正模標本的頭顱骨長25公分 12 楊鍾健最初將祿豐龍歸類於板龍科 近年親原分支分類法研究多將祿豐龍歸類於大椎龍科 古生物學 编辑如同所有的原蜥腳類恐龍 祿豐龍的後肢比前肢長許多 可能有時是以二足方式行走 尤其是在搜索食物的時候 祿豐龍是種草食性恐龍 並擁有銳利的指爪與牙齒 而拇指的指爪特別大 1 有些研究人員根據這些特徵 宣稱祿豐龍至少是部分雜食性恐龍 1 然而 祿豐龍與其他原蜥腳類恐龍的銳利牙齒 類似鬣蜥科的牙齒 而鬣蜥科是植食性動物 13 另一個說法則是 祿豐龍的指爪可用來防禦 或是進食時降下樹枝用 1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Lufengosaurus In Dodson Peter amp Britt Brooks amp Carpenter Kenneth amp Forster Catherine A amp Gillette David D amp Norell Mark A amp Olshevsky George amp Parrish J Michael amp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 38 ISBN 978 0 7853 0443 2 存档副本 2019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2 Young C C 1940 Preliminary notes on the Lufeng vertebrate fossils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20 3 4 235 239 Young C C 1947 On Lufengosaurus magnus Young sp nov and additional finds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12 1 53 Sekiya T amp Dong Z 2010 A New Juvenile Specimen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1941 Dinosauria Prosauropod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Lower Lufeng Formation of Yunnan Southwe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4 1 11 21 Weishampel D B Dodson P Osmolska H eds 2004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861 pp Cooper M The prosauropod dinosaur Massospondylus carinatus Owen from Zimbabwe its biology mode of life and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Occasional Papers Of The National Museums and Monuments of Rhodesia Series B Natural Sciences 1981 6 10 689 840 Barrett PM Upchurch P Xiao lin W Cranial osteology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Dinosauria Prosauropod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Yunnan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5 25 4 806 822 Zhao X 1985 The Jurassic Reptilia In Wang Cheng and Wang eds The Jurassic System of China Stratigraphy of China Volume 11 pp 286 289 Paul G 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35 Young C C 1941 A complete osteology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gen et sp nov from Lufeng Yunnan China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7 1 59 Barrett P M Upchurch P amp Xiao lin W 2005 Cranial osteology of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Dinosauria Prosauropod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Yunnan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5 4 806 822 Barrett P M 2000 Chapter 3 Prosauropod dinosaurs and iguanas speculations on the diets of extinct reptiles IN Evolution of Herbivory in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ISBN 978 0 521 59449 3 Dong Zhiming Dinosaurs from China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amp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1988 ISBN 0 565 01073 5 Dong Zhiming Dinosaurian Faunas of China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1992 ISBN 3 540 52084 8 外部連結 编辑Prehistoric animals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祿豐龍屬 amp oldid 6977590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